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ocx
《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摘要]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繁荣市场、增加就业、创造社会财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经营状况不够稳定以及缺乏有效的抵押资产等原因,难以获得银行贷款,融资难成为制约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再加上受当前金融危机全球经济下滑的影响,使我国中小企业外贸出口受阻,国内市场消费低迷,能源、材料等成本不断上涨,融资成本大幅上升。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出现一些新特点。
为此,中小企业如何面对当前困境,在新的、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中寻找机遇发展自己,特别是如何解决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难题就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0)01-0161-03
[作者简介]熊亚,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会计理论与实务。
(重庆400067)
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经济、繁荣市场,扩大就业等各个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成为支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健康快速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
但是,由于受当前的体制、政策等因素的制约,使中小企业的发展十分困难,融资难就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有所缓解。
但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不断恶化,使原本就困难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出现了更加严峻的形式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一、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
1 资金缺口大。
自2007年以来,央行推行了一系列紧缩的货币政策,使得中小企业的信贷份额大量减少,2008年第一季度各大商业银行贷款额超过2.2万亿元,其中只有约3,00(3亿元流向中小企业,仅占全部商业贷款的15%,比上年同期减少300亿元,在市场上流动性总体水平减少情况下,中小企业获取融资的数额相应减少。
与此同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过去一年间的物价上涨与人民币汇率升值,使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受到影响。
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大幅提高,直接缩小了企业利润空间,造成企业的生存困难。
商业银行为了防范风险,减少不良资产率,在贷款投向上会更加向大型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倾斜,从而进一步挤掉中小企业的贷款份额。
2 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少。
从银行的经营管理角度讲,银行对大中型企业的放贷与对中小企业的放贷所发生的固定成本相等。
银行信贷的经营环节(包括客户调查,资产评估,贷款发放,贷后监督)是不会因为企业规模的大小而减小的,由于固定成本基本不变而经营规模大大减小,相对而言,银行贷款的单位交易成本上升。
因此银行更乐意放贷给大中型企业,可以达到贷款上的规模效益。
另外,宏观风险加剧的形势下银行更加“惜贷”,从银行经营风险角度讲,由于中小企业信用度低,加大了银行放贷的风险。
所以银行对中小企业放贷就相当谨慎。
许多中小企业由于没有足够的自有资本进行抵押贷款,只能依赖担保性贷款,迫切需要相应的服务中介机构来平衡双方的供需。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这种担保服务的担保机构不多,即便有的地区建立了这种机构,也因担保机构资金来源不足、担保基金不能规避自身风险等方面的问题而难以有效运作。
加上金融危机的冲击,担保机构严格控制对中小企业的担保,加大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
3 直接融资渠道少。
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主要是通过股票、债券等筹集资金,但我国中小企业以直接融资方式筹集资金难度很大、比例很低。
主要原因:
一是资本市场发展不成熟,规模有限,就是适合于中小企业上市融资的创业板在今年下半年推出也只能解决少部分中小企业融资。
二是中小企业规模小,管理不规范,信用基础不稳定,风险集中。
三是全球性股灾打击了中小企业上市融资的念头。
由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性股灾使沪深指数一路狂跌,这期间发行的新股破发也时有发生,这样即使具备上市融资条件的中小企业也可能放弃了走这条路。
4 融资成本高。
一方面,在2007年以来6次上调存贷款基准率的作用下,金融机构各期限人民币贷款利率继续上升,贷款利率提高将导致利息支出的增加、财务费用增加,提高了中小企业融资成本。
另一方面在金融危机影响下,虽然央行建议各商业银行增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额度,商业银行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更偏向于大型企业,这就意味着中小企业难以从正式金融渠道获取资金,许多中小企业不得不从非正式金融市场寻找高成本资金。
二、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分析
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可以看出,“融资难”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严重“瓶颈”之一。
这种状况的形成一方面是宏观即外部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来自中小企业自身与金融体系特点相冲突的原因。
下面从外部及中小企业自身来分析融资难的特殊原因。
1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外部成因
(1)融资体制不健全。
一是我国迄今尚未设计出针对企业创业阶段的融资体制。
中小企业的业主基本上是依赖自有资金和向亲友借贷等非常规融资手段取得创业资本。
在随后的发育阶段,它们也很难获得及时、有力的融资支持,主要是依赖企业内部积累。
因此,企业资本壮大的进程十分缓慢,生产经营的扩张受到制约,这可以说是我国中小企业普遍无法壮大起来的主要客观因素。
二是缺乏针对企业成长阶段的股权融资体制。
处于成长阶段的大批中小企业非常希望得到股权融资的支持。
然而,目前的主板市场在股权结构、资产规模、经营年限和连续赢利等多方面都不适合中小企业的股权融资。
许多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小企业正是由于不能及时得到股权融资的支持而错失了发展的机会,使社会资本资源无法实现优化配置。
这将会使不少具备成长条件的中小企业步入早衰期。
三是针对企业成熟阶段的融资体制存在着许多弊端。
对处于成熟阶段的中小企业来说,生产经营中非常希望得到银行贷款,以及时满足流动资金和追加固定资产投资的需求。
然而,目前我国的银行对不同所有制和不同规模的企业实行不同的贷款条件,非国有企业的贷款条件比国有企业严格,中小企业的贷款条件比大企业严格,这就造成了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在银行贷款过程中,对企业经营状况评估的偏差以及严格的融资条件,也是限制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主要问题。
(2)金融机构融资机制不完善。
金融机构在融资问题上存在嫌贫爱富的倾向,使中小企业在融资上处于不利地位。
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发放激励机制较弱,对中小企业的风险看得过多,对其发展潜力重视不够,当贷款没有完全收回,主办人员常常要承担很大的风险和责任。
商业银行现行的信用等级评定体系只注重企业规模、所有制性质,忽视效益,导致许多中小企业不能进入银行信用等级评定范畴或等级较低而难以贷款。
金融机构信贷审批权的上收和信贷人员营销水平低也制约了商业银行的支持力度。
近几年,商业银行对其基层分支机构实行信贷审批权集中上级审批,部分甚至上收到一级分行,如此一来,不仅审批更为严格,而且审批时间大大增加,审批否决率也大幅提高,使得企业和基层银行都不愿费时间去申报无结果的贷款。
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银行信贷人员和决策者只注重对企业现实经营状况的审查而对企业的发展前景有所忽视。
只注重对抵押品的审查,而在很多情况下,受宏观经济大环境、地理位置、资产专用性程度、处置成本等多种因素影响,中小企业在清算时其价值损失相对较大,只有通过更高的抵押要求才能补偿潜在的损失,这样往往达不到银行的标准,因而很难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
(3)国内资本市场欠发达。
我国中小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方式是民间融资和银行借贷。
相比国外的多种直接与间接融资方式,我国的融资方式太少。
中小企业受自身条件及其审批制度限制,很难通过上市直接融资。
尤其是一些传统产业的中小企业,很难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
2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内部成因
中小企业除了财务制度不够健全,财务账目透明度不高这些问题外,笔者认为主要还存在以下问题:
(1)经营风险大、信用等级低。
中小企业一般经营持续时间相对较短,经营规模一般不大,自有资金较少,可供抵押的资产少,技术水平不高,经营业绩不稳定,抵御市场、外部环境变化所带来的风险能力较低,其内部决策、经营、管理的不确定性也远远大于大型企业,因此容易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部分中小企业无明确的财务管理制度,银行对其进行贷款前期考察时,难以正确判断所提供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及准确性。
有些中小企业因拖欠账款、逃避银行债务,造成银行债权难以得到保全,破坏了整个中小企业形象。
这些因素造成大多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低,由此增加了银行信贷的风险,使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慎之又慎,甚至到惧怕贷款。
(2)抵押担保能力不足。
抵押担保能力不足,不能为银行提供完整的信贷手续,影响中小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融资的成功率。
抵押担保难是制约中小企业取得贷款的主要问题,在私营中小企业中表现尤为突出。
银行等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发放的贷款必然以抵押、担保贷款为主。
但是银行在对其进行考察时,企业缺乏必要的抵押品和没有担保,必然使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增加。
(3)企业制度、管理、技术等相对滞后,无法适应变化的宏观经济环境。
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即宏观经济环境是随市场不断变化的,而部分企业制度更新滞后,管理方式不科学,中小企业技术进步的技术源主要来自企业外部,很多中小企业本来就是大企业的附属企业,长期为大型企业配套生产单一产品,技术设计由大型企业提供,由此形成技术惰性,组织水平和产业结构水平也偏低。
所以,一旦宏观经济环境发生大的变化,企业就会出现经营困难,大量产品积压,利润水平下降,内部积累减少,于是对银行贷款需求大增。
三、金融危机下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措施
1 改革金融结构,拓展融资渠道。
为了适用目前经济结构转变的需要,我国的银行结构要适应经济结构的转变,政府应制定合理的政策鼓励面向中小企业融资的民营金融机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同时,充分发挥国有商业银行对民营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功能,在国有商业银行设立中小企业贷款专营机构,积极有效地开展面向民营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业务,要特别支持那些有市场,有效益,有前途的民营中小企业。
应建立多层次,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资本市场体系。
同时,并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开辟多种形式的风险投资资金的筹资渠道和建立风险投资公司及产权交易市场。
2 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各级地方政府应推动中小企业融资中介平台建设,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以此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可以使具备条件的中小企业贷款成本大为下降,为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此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政府机构掌握的信息共享机制、培育诚信市场、设立资信评级机构,完善相关法律和培育专业人才。
具体的各地可以增加小贷公司,并由政府协调增加小贷公司向银行融资的额度。
3 进一步加大信贷、财税政策支持力度。
鼓励支持引导银行金融机构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放开和扩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
完善中小企业信贷独立核算、业绩考核机制,开辟“中小企业贷款绿色通道”,简化审贷程序,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加大信用贷款规模。
突出解决有效益、有市场、有信用的中小企业流动资金不足问题。
帮助基础较好、有一定出口实力的中小企业尽快走出困境。
对当前经营困难、但有一定市场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减免或暂缓交纳应缴税费,减轻企业负担。
4 拉动内需,调整出口退税率。
在全球经济下滑的影响下,国内市场消费也变得低迷,全国各项经济数据不同程度地呈现出下滑走势。
外部需求减弱,出口企业经营困难。
要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政府还需要出台更多的财政政策,通过更有效手段来刺激内需,以消费和投资的更高增长来对冲净出口的下降,应以大规模的投资来提升实体企业和金融企业的信心。
笔者也赞同:
针对外向型中小企业,政府在货币政策上可考虑扩大对出口企业的信贷额度;出口退税应该成为一项中性政策,而非用于刺激或遏制贸易增长的政策工具;可以考虑将出口退税率提高到出口企业实际承担的国内增值税负担的水平。
5 中小企业要加强自身建设。
中小企业要想摆脱融资难的困境,必须从自身做起,增强信用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加快产权制度改革,转变经营机制,建立明晰的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对企业家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树立良好的企业家声誉,以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和融资效率。
建立规范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按照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保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为申请贷款提供基础依据。
重视自身资本积累,逐步提高企业资本中自有资金的比例。
积极主动地与银行、担保公司建立日常的信息沟通机制,为银行了解企业情况创造有利条件识,降低银行信贷过程中的信息搜集成本和监督成本,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为企业融资创造良好的条件。
注重引进和培养熟悉国内外资本市场的融资运作人才,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适当创新融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