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45828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30.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专题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考语文专题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考语文专题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考语文专题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考语文专题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专题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docx

《中考语文专题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专题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专题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docx

中考语文专题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2016·遵义)

(三)大数据(12分)

材料一:

日前,2016年“数博会”在贵阳召开。

此次“数博会”是贵州挂牌成为国家大数据产业综合实验区以来,首次举办的一次大数据交易、数字化产品展示、互联网技术交流的大型盛会。

2014年起,大数据中心、呼叫中心先后落户贵州,伴随贵阳城区无线WiFi全覆盖的建成,让贵州从昔日工业时代的追随者,变成大数据时代的同行者,甚至是领跑者。

据大数据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大数据是依托互联网优势,融合数据库资源、与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而研发的大型数据交易中心。

大数据存储容量特别大,预计未来全球存储总量将增至40ZB,即4000万亿亿字节;资源互为关联且覆盖面广;资源实时,更新快,最快可达1分钟,甚至几秒、几十秒的更新速度。

材料二:

大数据来了,普通民众的手机多了一张免费的网,而公务员却多了一个“紧箍咒”。

一款名为“数据铁笼”的APP,用大数据的方式将公务员的时间、权力管了起来。

贵阳市交管局工作人员孙某某的每一天都有精确到秒的记录。

与门禁卡、饭卡、公务消费卡相连接的考勤系统显示他4月某一天是这样度过的:

早上8点40分22秒到达局大楼,两分钟后坐上电梯。

中午12点18分出现在食堂吃饭,12点35分59秒离开,四分钟后回到办公室。

下午15点12分35秒,通过公务卡网划一笔3561.00消费款到建行622*户头,中途还曾遇到钓鱼网站骚扰,还好有反诈骗引擎及时提醒,才无误地完成网上消费交易。

17点52分45秒才下班回家,途中还接到400开头的一条诈骗信息。

像“数据铁笼”这样的技术,同样可以运用到专门的反诈骗项目,可以利用大数据针对行骗者常用伎俩进行研究,以技术对技术,让行骗者无处遁形。

材料三:

东方祥云的分责任李胜在1999年创办企业时,希望利用数据库对洪水进行预报来摆脱传统洪水预报方式的弊病。

然而这条路并不好走,好几次公司都濒临死亡,为了生存,甚至还被迫倒卖过电脑。

直到2015年,恰遇到贵州实施大数据战略,东方祥云获得了机遇。

东方翔云的数据库借助大数据平台得以收集到全球所有公开的气象卫星遥感数据,各个主要河流的水文数据及各种图片、视频。

现在可以将洪涝灾害的预测从20分钟延长到72小时。

是大数据技术和水利的结合让东方翔云大数据项目在中国“云上贵州”商业模式大赛中一炮打响,获得最高奖——“云端大奖”,并获得500万元扶持资金。

材料四:

有人对2015年反信息诈骗联盟发布的大数据作了如下统计:

表一:

年龄段

20-29岁

30-39岁

40-49岁

50岁以上

受骗者人群比例

8%

15%

37%

40%

诈骗者人群比例

80%

10%

6%

4%

表二:

年代

90年代

2000年-2009年

2010年-2012年

2013年-2015年

诈骗手段

传统手段

电信

互联网

电信

互联网

电信

互联网+

丢包、设圈套

电话+短信

发布中奖信息

电话+短信,虚拟号码400开头

伪基站、钓鱼网站

电话+短信,冒充公检法等

“线上支付”转移,“网购退款”等

所占比例

85%以上

80%

10%

75%

21%

52%

43%

(以上材料来自《南方周末》《人民日报》等,略有改动)

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大数据的特点。

(3分)

答案示例:

15、①存储容量特别大;②资源互为关联且覆盖面广;③资源实时,更新快。

 

8.请从表一、表二中归纳出三点有意义的结论。

(3分)

答案示例:

16、①在信息诈骗事件中,受骗者人群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上;②诈骗者人群年轻化,多为90后(30岁以下);③利用互联网等作案的诈骗手段比例大幅上升;④利用电信作案的诈骗手段呈下降趋势。

 

17.下列内容,陈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数据铁笼”将公务员关了起来。

B.贵阳市依托大数据,实现了无线WiFi全覆盖。

C.预计未来大数据的全球存储总量将增至40ZB。

D.东方祥云大数据项目只能将洪灾预测期提前20分钟。

答案:

17、C

 

18.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如何利用大数据进行反诈骗。

(3分)

答案示例:

18、①利用大数据汇总信息。

研发反诈骗预警引擎,做好事前预防;(1分)②对诈骗号码、行骗者银行号、钓鱼网址进行标记,提醒民众;(1分)③对行骗者进行追踪打击。

(1分)

(2016·襄阳)

12.(13分)(2016•湖北)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甲】世上最温暖的花

①儿时的家乡,到处种的都是棉花,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它们开出一地的明朗,温馨着大地和农人的心.春天,刚听到布谷鸟的鸣叫,人们就开始不停地忙碌了.记忆中,母亲好像天天泡在棉田里,双手染满了棉叶的颜色,衣裤鞋子沾满泥水,全身上下都带着棉田里特有的气息.

②在盛夏的热风中,棉花很快就长成了茂密的灌木林,等到棉花开花时,棉田里则是另一番景象.棉花的花儿美如蝶翅,颜色不一,红的,白的,娇艳柔嫩.有趣的是每一朵花的底部都包裹着一个棉桃,初如豌豆,逐日渐长,直至变成一个硕大的桃子形状,那花儿才黯然谢去.等到了秋天,棉桃绽开,白色的橘瓣一样的果肉呈现眼前时,那才是真正的开花了,是它一生丰厚的积蓄在展示.

③最喜欢那满田的棉桃吐蕊了,放眼望去,似乎是天上的云不小心走失了,一下子掉进棉花地一样.等大多数花朵全白了,母亲带着我一起去摘棉花.棉田里,母亲头裹方巾腰系棉兜,一会儿侧身,一会儿弯腰,五根手指同时伸向盛开的花瓣,一捏,就将一朵棉花收进棉兜里.母亲的神情专注,动作娴熟,腰间的布兜也越来越鼓,看上去宛若幸福的孕妇,通体洋溢着母性的光辉.

④刚摘的棉花是潮湿的,还要在灿烂的晴天暴晒两日.它们薄薄地摊开来,像天上的朵朵白云落到门前.有时候我也会帮忙翻晒,让每一点棉絮都尽情吸收阳光的味道和温暖,棉花的清香也会混合着一股湿漉漉的水汽时不时地撩着鼻翼.等忙完一阵后,母亲会瞅个时间,忙着弹棉花、套棉被、缝棉衣、做棉鞋.柔韧的棉裹起秋阳的味道,母亲的手掖了又掖,拍了又拍,看着平坦温厚的棉被和胖嘟嘟的棉衣,她的心里好像就

⑤母亲做的棉衣、棉鞋像是一堵厚实的墙,挡住了寒冷,留下了温暖.穿着母亲做的棉衣,哪怕是走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寒冬里,依然温暖而又幸福.等我有了女儿后,每到冬天女儿都会穿着母亲做的小碎花棉裤棉袄,不罩外衣,中式的棉袄有些溜肩,使女孩子看上去清秀而娇好,一张小脸反而生动起来.

⑥棉花,世上最温暖的花,也是世上唯一拥有阳光气质的花朵.棉不断,母爱不断,温暖不止.特别是在寒冷的冬日,只要有了棉,就有了温暖,就有了热度.

﹣﹣摘自《思维与智慧》2016年第3期

【乙】棉花!

棉花!

①什么样的词,无论如何也没法大声念出来?

②是棉花.

③你只能用耳语般的嗓音低低地说出来﹣﹣棉花!

棉花!

④母亲和几位阿姨各占据被子的一边,专心致志地忙活着,银针闪烁,长线飘飘,她们看上去强壮、结实、胯骨宽大,头发和乳房却日渐干枯荒芜,这是无尽的生育和劳累所致.缝被子时,她们把身子低伏下去低伏下去,像对棉花表达虔诚的敬意,又像满心满怀去拥抱棉花.她们圆润、臃肿,铅华褪尽,是另一种棉花.

⑤人们热情歌颂这世界的山川河流、名花异草,高声赞美这个世界的飞扬、伟岸和多姿多彩,可有谁会注意到它的底座﹣﹣棉花?

正是棉花给予这世界广大的慈悲、安宁和贴心贴肺的温暖,但没有人会常常想起它,偶尔一次在逆境的寒风中裹紧棉袄拥一拥被子想起了棉花,也没法大声赞美放歌抒情,只能用耳语般的嗓音低低说出来﹣﹣棉花!

棉花!

﹣﹣摘自《散文》2006年第2期

(1)思考文题:

①甲文文题“世上最温暖的花”有何含义?

②乙文文题为什么连用了两个感叹号?

答案:

(1)①棉花“是世上唯一拥有阳光气质的花朵”,有热度,能驱走寒冷;棉花也带有暖暖的母爱.

②用感叹号表达了作者对棉花强烈的赞美之情.

【解答】

(1)此题考察了标题含义的理解和标点符合特殊用法的作用.

①标题的含义一般有两层,浅层和深层,此处应联系温暖一词来回答,浅层的意思是:

棉花“是世上唯一拥有阳光气质的花朵”,有热度,能驱走寒冷;深层的往往是比喻意义:

棉花也带有暖暖的母爱.

②连用了两个感叹号,一般是强烈强调某种思想感情,此处的作用为:

表达了作者对棉花强烈的赞美之情.

(2)理解词义:

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甲文第④段加点词语“有了着落”含义的理解.

答案:

(2)“有了着落”是指母亲在冬天来临之前,已经为孩子准备好了棉被和棉衣,不再担心孩子受冻,心里踏实了.

【解答】

(2)此题考察了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理解.

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的获得,一般是联系前后文,猜测它的意思,在一个联系文章的主旨来回答,“有了着落”可联系前后文来回答:

指母亲在冬天来临之前,已经为孩子准备好了棉被和棉衣,不再担心孩子受冻,心里踏实了.

 

(3)赏析语句:

甲文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两种修辞手法,请任选一种做点赏析.

答案:

(3)示例一:

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棉花吐蕊”比作“云掉进了棉花地”,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棉花吐蕊的盛大场景和棉花的洁白柔软,表达了作者对棉花的喜爱之情.

实例二;这句话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云人格化,赋予云以人的行为“不小心走失”,表达了作者对棉花的喜爱之情.

【解答】(3)此题考察了语句的赏析.

重点词句的赏析能力,其格式为:

细节描写手法(或修辞)+该句浅层含义+深层含义.

可以从比喻的修辞的角度来赏析:

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棉花吐蕊”比作“云掉进了棉花地”,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棉花吐蕊的盛大场景和棉花的洁白柔软,表达了作者对棉花的喜爱之情.

也可从拟人的修辞的角度来赏析:

这句话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云人格化,赋予云以人的行为“不小心走失”,表达了作者对棉花的喜爱之情.

(4)分析结构:

虽然乙文中间删减了几个段落,但仍能看出结构上的首尾呼应.请具体说明.

答案:

(4)乙文开头说“你只能用耳语般的嗓音低低地说出来﹣﹣棉花!

棉花!

”结尾句又说“只能用耳语般的嗓音低低说出来﹣﹣棉花!

棉花!

”照应开头,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

【解答】(4)此题考察了首尾呼应写作手法的识别.

所谓首尾呼应,就是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结构和内容相近的语句出现.

乙文开头说“你只能用耳语般的嗓音低低地说出来﹣﹣棉花!

棉花!

”结尾句又说“只能用耳语般的嗓音低低说出来﹣﹣棉花!

棉花!

”这就是照应开头,首尾呼应.

(5)探究写法:

作为抒情散文,甲乙两文都采用了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情感.请说说两文中的“棉花”分别象征了什么.

答案:

(5)甲文中的“棉花”象征了母爱;乙文中的“棉花”象征了母爱和几位阿姨(或:

为无尽的生育和劳累奉献一生的伟大女性)

【解答】(5)此题考察了象征的手法的内容分析.

象征就是:

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象征的表现效果是:

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

甲文中的“棉花”象征了母爱;乙文中的“棉花”象征了母爱和几位阿姨(或:

为无尽的生育和劳累奉献一生的伟大女性).

【考点】散文阅读综合.

【分析】这是一篇比较阅读理解,两篇文章的主要描写对象是棉花,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通过对棉花的描写,赞美了棉花和母亲以及天下所有的女性.

【点评】此题考察了标题含义的理解和标点符合特殊用法的作用、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理解、语句的赏析、首尾呼应写作手法的识别、象征的手法的内容分析.

 

(2016·南京)

(三)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4-16题。

(12分)

【材料一】

黎峨道中①

[清]查慎行

青红颜色裹头妆,

尺布缝裙称膝长。

仡佬打牙②初嫁女,

花苗③跳月便随郎。

(选自《新编清诗三百首》,王英志编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注释]①黎峨道中:

自云南黎州至峨山县的途中。

②仡佬(Gēlǎo)打牙:

即打牙仡佬,少数民族仡佬族中的一种。

③花苗:

苗族。

【材料二】

由商到周,一般统治者和奴隶,衣长齐膝似乎是一种通例。

商代贵族平时常穿彩色丝绸衣服,还加上种种织绣花纹,用个宽宽的花带子束腰。

平民或奴隶的头饰有裹巾子作羊角旋斜盘向上的,有包头以后再平搭折成一方角的,还有其他好些样式,都反映在玉、铜、陶人形俑上,样子多和现在西南居住的苗、瑶族情形差不多(这不是偶然巧合,事实上很多三千年前古代图案花纹还可从西南兄弟民族编织物上发现)。

许多野生植物如槐花、栀子、橡斗已用来做染料,并且还种植了蓝草,能染出各种不同的青蓝色,种茜草和紫草专染红、紫诸色。

(选自沈从文《古人的文化》,中华书局2013年版,有删改)

【材料三】

苗族,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民族,因为苗族服饰最美丽。

苗族服饰所凝聚的,是历史的记忆。

苗族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迁徙史。

古籍记载,苗族起源于5000多年前的九黎部落,首领蚩尤便被视为苗族的先祖。

涿鹿大战,蚩尤兵败,战死冀州,九黎部落群龙无首,不得不向黄河以南迁徙。

不久,一个新的政权——三苗国,建立在江淮河湖地区。

然而,历史赋予这个民族的命运是悲惨的。

当苗族的先民们总算在相对理想的环境中有了一个休养生息、继续发展的机会,又相继遭到尧、舜、禹的长期征伐,三苗被迫迁徙到江西、湖南的崇山峻岭中。

大约从公元3世纪起,苗族先民又开始了较大规模的迁徙。

他们大部分沿乌江西行,进入贵州、云南、四川等地。

即使是最悲伤的时刻,苗族先民们也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眷恋、热爱和对美的歌颂、追求,没有放弃为昨天、为历史留下永恒的见证:

让我们摘下路边的野花

插在姑娘的头上

让我们割下树浆

染在阿嫂的衣上

让我们把涉过的江河

画在阿妈的裙上

不要忘记这里有过我们的胎盘

时刻记住祖先用汗水浇过的地方

在林林总总的苗族服饰中,有一种叫做

“兰娟衣”的女装。

其来历,有这样的传说,说兰娟是古代的一位苗族女首领,在带领苗族同胞南迁时,为了记住南迁的历程,想出了用彩线记事的办法。

离开黄河时,她在自己的左袖子上用黄丝线缝上一根黄线;渡过长江时,她在右袖子上绣上一根蓝线;渡过洞庭湖时,她在胸口处绣上一个湖泊状图案。

以后,每渡一条河,每翻一座山,她都要在衣服上缝下记号。

记号越来越多,竟然从领口一直缝到裤脚,密密麻麻,陆离斑驳。

后来,她的女儿要出嫁了,她按照所记的符号,重新用各种不同的彩线,精心绣制出一套特别精巧漂亮的女装,作为女儿的嫁衣。

“兰娟衣”从此流传开来。

就这样,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苗族同胞“以针为笔、以线为墨、以布为纸”,让自己的服饰承担了其他任何服饰都不能够承担的沉重使命,并最终让它变成了一部穿在身上的

史书。

苗族有一种风俗,就是老人去世后,必须要穿上绣有传统图案的寿服。

在苗族的观念里,人死后,只有穿上这种衣服,才能被祖先所承认,灵魂也才能回到祖先居住的地方。

那是壮丽而神圣的“还乡”!

(选自韦荣慧《云想衣裳》,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有删改)

14.请简要描绘诗人在黎峨道中看到的场景。

(3分)

答案示例:

诗人在黎峨道中,见到仡佬、苗族青年男女穿着盛装,在月下尽情歌舞,

为女子出嫁庆贺,在歌舞中相恋的场景。

15.结合三则材料,谈谈苗族服饰有哪些特点。

(4分)

答案示例:

苗族服饰的特点有:

颜色鲜艳,衣长齐膝,头饰样式丰富,图案记录了民族历史等。

16.顺顺在博物馆看到一件绣有牡丹花的古代苗族衣裳。

牡丹产于北方,西南并不生长。

顺顺很奇怪。

你阅读上述材料后,向顺顺谈了自己的理解。

(请写出五点,5分)

答案示例:

苗族的祖先曾经在中原生活,后被迫迁往西南;苗族同胞不忘祖先,始

终铭记自己的故土;他们有独特的生活智慧,用服饰上的牡丹等图案纪念祖先,记录历史;

无论经历怎样的命运,他们都保持对生活的眷恋和对美的追求;对于古老的生活传统和文

化习俗,他们懂得珍惜,重视传承。

(2016·沈阳)

(三)阅读选文,完成11~12题。

(5分)

【材料一】

旅游的意义在于带着一定的文化理解去解读和体验一座山、一道河流、一个城市、一个国家。

——《旅游天地》

【材料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暑假期间,某初中生随同家人开启了文化之旅。

他从沈阳出发,途经安徽滁州,登临琅琊山,感受欧阳修醉乎山水的情致;再赴杭州西湖,徜徉于白堤柳岸,忆一段白居易勤政爱民的佳话;最后到了武汉的黄鹤楼,登楼游赏,寻觅崔颢在浩渺烟波中眺望故乡的身影。

【材料三】

峨眉山坐落于四川盆地西南部,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妙喻。

春夏两季,云低雾浓,古木葱茏,雨后山野空气清新,寺宇庭院一尘不染;秋季水位涨高,乘风破浪,白水秋风;冬季晴雪初霁,“幽峭精绝”的冬景令人称绝。

身临这山灵水秀的旷世奇观,把自己完全交给大自然,在峨眉秀丽的山色中尽情吮吸天地间的精华!

——《行走峨眉山》

作为亚洲第一长河,长江是仅次于非洲尼罗河

与南美洲亚马逊河的世界第三长河。

它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上的雪域中缓缓流出,注入浩瀚的东海。

长江滋润着两岸肥沃的土地,孕育着一个个文明。

——《漫步世界看山川》

洛阳这座城市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也是一座美丽的牡丹花城。

白马寺和龙门石窟是洛阳的著名景点。

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的第一座寺院;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迄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

——《中华传统文化》

11.对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旅游的意义不仅在于欣赏景点的外在之美,更在于理解其文化内涵。

B.游人在安徽滁州登临琅琊山,会感受到白居易勤政爱民的情怀。

C.峨眉山坐落于四川盆地西南部,这里一年四季景色宜人。

D.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是亚洲第一长河,是世界第三长河。

答案:

11.B

12.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的具体内容,补全下面的对联。

(3分)

上联:

洛阳城中寻历史足迹

下联:

           

答案示例:

12.例:

峨眉山上赏自然奇观

 

(2016·北京)

(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4-17题(共11分)

【材料一】

京剧是流行全国的戏曲剧中之一。

自清乾隆五十五年起,四大徽班陆续进京演出,他们相互影响,并接受昆区和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就是在这样的融合、演变和发展中京剧逐渐形成。

在京剧发展的历程中,产生过许多优秀的演员。

早期有“老生三杰”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光绪年间,有被称为“伶界大王”的谭鑫培;之后,又有“武生泰斗”杨下楼,“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苟慧生,等等,可谓①。

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他们不断创新,在表演、音乐、剧本等诸多方面均大胆变革,将京剧推向新的高度。

二十世纪初,京剧京剧繁荣

期,出现了②的繁盛局面。

旦行有梅(兰芳)派、尚(小云)派、程(砚秋)派、

荀(慧生)派,生行有余(叔岩)派、马(连良)派,净行有金(少山)派、郝(寿臣)

派……京剧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堪称“国粹”,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材料二】

梅兰芳出身于梨园世家,是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

他创立了“梅派”艺术,在唱

腔、念白、表演等各个方面都有极强造诣。

梅兰芳在继承传统唱腔的基础上,创造出大

量新颖的唱腔,因其所创唱腔符合剧中人物的情感,以情带声,深受观众喜爱。

梅兰芳

的念白,是艺术化的生活语言,毫无刻意求工的感觉。

无论韵白还是京白,他都注意清

晰动听和情感真实。

在表演上,梅兰芳借用了昆曲的表情、身段和步法,

丰富了京剧的

舞台表现力。

在《霸王别姬》《贵妃醉酒》《宇宙锋》等剧目中,他通过手、眼、身、步

的表演和配合,塑造出许多完美的舞台形象。

梅兰芳尤其注重手的艺术表现。

过去老一

辈的旦角表演,都较少露出手来。

梅兰芳在所编演的新戏及经过整理的传统剧目中,有

大量的露手表演,通过不同手势的运用,表达出喜、怒、哀、乐的复杂情感。

他曾经创

造、发展了许多手势,这些手势都是结合角色的思想感情有目的地设计出来的。

梅兰芳

生前曾多次出国访问演出,是将中国的京剧艺术推向世界舞台的艺术家。

14.在【材料一】的①②两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人才云集百家争鸣B.人才云集流派纷呈

C.名家辈出百家争鸣D.名家辈出流派纷呈答案:

14D

 

15.下面是梅兰芳纪念馆中的“兰花指”展板,结合【材料二】,请你说出纪念馆布置这

块展板的目的是什么。

(3分)

 

答:

答案示例:

15答题要围绕主要点:

①图片展板中体现出来的各类兰花指②正是说明了梅兰芳擅长通过不同的手势来表达喜怒哀乐的情感③这一展板的目的也是纪念当时梅兰芳结合自己角色的思想感情设计出的手势的多样性,以及其创造性价值。

 

16.综合上面两则材料可以看出,无论是国粹京剧,还是梅派艺术,都是在①和②的过程中逐步成熟起来的。

(每空限2个字)(2分)

答案示例:

16传承(继承)创新(变革)

 

17.梅兰芳在《霸王别姬》中扮演虞姬。

下面两幅图片是虞姬在听到楚歌后使用的手势,请结合【链接材料】的内容,简要说明梅兰芳使用两个手势共同表达了虞姬怎样的情感。

(4分)

【链接材料】

项王①军壁垓下②,兵少食尽,汉军③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④,项王乃大惊曰:

“汉皆已得楚乎?

是何楚人之多也!

”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⑤;骏马

名骓⑥,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⑦。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⑧!

”歌数阕⑨,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

①【项王】指西楚霸王项羽。

②【垓下】地名,西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为争夺天下在此决战。

③【汉军】指刘邦的军队。

④【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夜晚听到汉军在四面唱起了楚歌。

⑤【幸从】受到宠爱而跟随在身边。

⑥【骓】念zuī。

⑦【逝】奔驰。

⑧【奈若何】(我)将你怎么安排啊!

⑨【歌数阕】连唱几遍。

答:

答案示例:

17在答案中能结合文言文的内容以及图片的手势变化,同时提炼出虞姬在在当时听到楚歌后悲和哀的情感即可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