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44853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91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教案.docx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教案.docx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教案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教案)

【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

2、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状况。

3、通过比较,分析我国的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差异。

4、知道我国南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性因素和发展方向。

5、理解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

【课堂导学】

探究一、东、中、西差异

(一)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阅读教材第13页和图1-12,思考下列问题。

⑴、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⑵、每个地带所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单位?

经济地带

东部经济地带

中部经济地带

西部经济地带

范围(包括的省级行政单位)

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不含台港澳)

黑吉内蒙古晋豫鄂湘皖赣

川渝黔云藏陕甘宁青新

省级行政单位数量

12个

9个

10个

自然条件

优越

较优越

较差

经济基础

雄厚

较薄弱

薄弱

发展水平

较高

较低

对外开放程度

较高

较低

较低

(二)东、中、西部发展差异

1、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阅读教材第14页的图1-13,思考。

⑴东、中、西的国内生产总值有何差异?

⑵东、中、西发展的速度有何差异?

东部经济发展水平高,发展速度快;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2、产业结构差异

阅读教材第14、15页的图1-14,完成下列问题。

比较我国三个地带三次产业结构的差异,说明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再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⑴差异表现:

经济地带

东部经济地带

中部经济地带

西部经济地带

产业结构

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

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

工业结构

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

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

以重型产业为主

⑵差异原因:

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

东部

中、西部

自然地理条件

临海,对外联系便利;

气候适宜人类生产、生活

地形闭塞,交通不便;干旱气候区面积大,人口密度小。

经济发展水平

资源配置状况

后天资源丰富

传统的矿产资源丰富

劳动力素质

⑶对策:

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活动1〗(教材第15、16页)读图1-15、1-16,回答问题。

⑴说一说该市三次产业结构和轻、重工业比例的变化情况。

这种变化趋势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该城市第一产业的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基本稳定,第三产业的比重迅速上升。

从工业结构来看,轻工业比例大幅度上升,重工业比例逐步下降。

作用:

第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和轻工业比例大幅上升能活跃市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城市化的进程,促进经济的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⑵试从三次产业的构成及其工业内部轻、重工业所占比例两个方面,对该市20XX年的产业结构进行评价。

从三次产业的构成来看:

第一产业比重仍然过大,第二产业需要进一步发展,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从工业内部轻、重工业比例来看:

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相对较弱,应进一步加强轻工业的发展。

3、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

阅读教材第16、17页,完成下表。

经济地带

东部地带

中、西部地带

工业化差异

工业化进程

较快

相对滞后

工业产值

较高

较低

工业结构

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已占到相当大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

以传统型工业为主体

城市化差异

城市化水平

较高

较低

城市综合实力

较高

较低

城市密度

较大

较小

4、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阅读教材第18页,完成下列问题。

⑴差异

经济地带

东部地带

中、西部地带

对外开放时间

较早

较晚

对外开放程度

较高

较低

外资吸收能力

较强

较弱

⑵对外开放程度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

①区域开放程度高,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与发达国家开展经济、技术交流,从而提高本地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②区域开放程度高,有助于本地企业主动融入国际市场,及时把握研发动态,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进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活动2〗(教材第20页)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带的区域发展差异,是一系列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结合所学知识和下表的提示,探讨我国区域差异形成的原因。

经济地带

东部地带

中、西部地带

自然

因素

地形

 

 

气候

 

 

自然资源

 

 

社会

因素

城市化水平

 

 

科技教育和文化

 

 

对外开放程度

 

 

经济

因素

发展基础

 

 

产业结构

 

 

交通运输状况

 

 

其他

条件

地理区位

 

 

通信条件

 

 

市场经济

 

 

探究二、南方与北方

(一)分界线:

以秦岭——淮河一线作为分界线。

『思考』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1、气温:

1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2、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3、降水:

年降水量800mm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4、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5、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6、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

6、水稻生产与小麦生产的分界线

8、植被: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

9、河流特征:

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

(二)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结合资料,完成下表:

地区

北 方 地 区

南 方 地 区

地  形

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均有分布

气  候

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植  被

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常绿阔叶林及热带季雨林

土  壤

棕壤、黑土、钙质土

红壤、砖红壤

会 经

农业生产

以旱作为主,东北地区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以水田为主,长江中下游平原是重要商品粮棉基地

工业生产

重工业发达(辽中南、京津唐)

轻工业发达(沪宁杭、珠三角)

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比重较高

第一产业比重较低

交通运输

公路、铁路运输为主

水路、公路、铁路运输都很便利

对外开放

开放晚,程度低

开放早,程度高

(三)比较南方与北方各自的优势、限制因素和面临问题。

北 方 地 区

南 方 地 区

优势

限制因素

面临问题

探究三、西部大开发

(一)、西部大开发的目的:

为了缩小地区差距,加速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二)、西部大开发的区域范围:

陕甘宁青新+蒙

云贵渝川藏+桂

(三)、西部大开发地区的区域特征

1、位置:

深居内陆(广西除外),邻国众多

2、自然:

地表崎岖;降水稀少,生态脆弱;草原、荒漠为主;资源丰富

3、人文:

人少族多,历史悠久;农业为主、工业基础差、交通闭塞

(四)、西部大开发的条件

1、有利条件:

①自然资源(矿产资源,油气资源,水能资源,土地资源)丰富;②旅游资源丰富;③邻国众多;④地广人稀,;⑤劳动力价格低;⑥国家政策的扶持。

2、不利条件:

①人才、技术、资金匮乏;②人们的思想闭塞;③交通闭塞;④水资源不足,气候较为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等。

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

(五)、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1、缩小东西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2、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全;

3、拉动内需;

4、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实施西部大开发,不仅可以缩小我国东部与西部地带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而且对于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西部大开发,可将西部地带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将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优势。

〖活动3〗(教材第23页)我国的区域差异,集中表现为东、西部差异。

⑴、有人说,我国东、西部地带的发展差异,又反映出沿海与内地、经济较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汉族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差距。

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西部的绝大部分地区深居内陆,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社会经济比较落后。

因此,我国东、西部地带的发展差异,反映出沿海与内地、经济较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汉族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差距。

⑵、还有人说,集中力量发展我国沿海地区,主要是强调一定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而西部大开发,则主要是发展落后地区的经济,缩小我国东、西部地带之间的发展差距。

前者侧重于发展,后者注重于公平。

对这个问题,你又是怎样看待的。

改革开放以来,集中力量发展沿海地区,主要是强调一定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但是,随着沿海地区的加速发展,东、西部地带的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西部大开发,主要是为了缩小地区差距,加速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所以,可以说前者是侧重于发展,后者注重于公平。

 

【基础巩固】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秦岭—淮河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据此完成1~2题。

1.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两侧区域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B)

A.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

B.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

C.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

D.秦岭—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

2.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C)

A.地形差异B.海陆位置不同C.纬度位置不同D.山地阻挡作用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和社

会经济差异显著。

图二是“

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图”,图三是“我国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

图”。

读图完成3~4题。

 

3.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D)

A.东部经济地带矿产资源最丰富B.中部经济地带面积最大

C.西部经济地带人口最稠密D.东部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最高

4.比较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结论正确的是(B)

A.都是第一产业比重最大B.都是第二产业比重最大

C.

都是第三产业比重最大

D.第一产业比重都占一半以上

5.下列省级行政区与其所属区与三个经济地带对应正确的是(D)

A.吉林、辽宁、浙江——东部经济地带B.内蒙古、陕西、西藏——西部经济地带

C.江西、福建、上海——东部经济地带D.安徽、湖南、山西——中部经济地带

读“我国甲、乙两区域略图”。

完成6~8题。

6.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C )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7.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A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8.甲、乙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C )

①多山的地形 ②干旱的气候 ③对外联系不便 ④生产方式落后 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B.②③⑤

C.①③④D.②④⑤

读我国某年东中西部GDP分布、网民数分布和人口数分布比较图,回答9~10题。

9.三大经济地带中,网民分布的密度最大的是( A )

A.东部B.中部C.西部D.无法判断

11.图中信息反映出( A )

A.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的经济发展水平高,故互联网发展基础好

B.我国中西部地区因人口相对较少,故网民比重较低

C.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网民比重均超过人口所占比重

D.我国东部地区的网民比重是其人口比重的两倍多

二、综合题(共50分)

11、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江苏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立了对口支援关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图,图2为江苏省简图。

材料二 图3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江苏省三次产业比例统计图。

(1)试比较新疆和江苏两省区的自然特征。

   省区

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江苏省

地形

__①__

以平原为主

气候类型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__②__

河流

河流少,水量小

__③__

矿产资源

丰富,以__④__为主

较少

(2)新疆和江苏都有丰富的风能资源,据材料一简述两省区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

(3)比较两省区三次产业比例的差异。

(4)简述江苏和新疆相互协作对两省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对新疆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江苏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XX年,新疆正式启动了霍尔果斯国家级特殊经济开发区的建设。

试分析霍尔果斯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解析 

(1)结合图1和图2,可以清楚地比较两省区的地形、气候、河流、矿产资源的不同特征。

(2)由材料一中的“有效风能密度”信息,分析两省区的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特点。

(3)由材料二,分析两省区的三次产业比例的差异。

(4)江苏位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技术力量强,但矿产资源缺乏;而新疆位于我国西部,矿产资源丰富。

新疆、江苏的相互协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

(5)霍尔果斯地理位置优越,便利交通,资源丰富,加上国家的特殊政策,都是有利的发展条件。

答案 

(1)

   省区

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江苏省

地形

①以盆地、山地为主

气候类型

②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河流

③河网密集,水量大

矿产资源

④能源资源(石油、天然气和煤炭)

(2)新疆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天山及其以北地区和昆仑山区。

江苏省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3)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新疆大于江苏;第二、三产业比重江苏大于新疆。

(4)对新疆的影响:

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产业升级,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对江苏的影响:

缓解资源紧张局面;扩大市场。

(5)是通向中亚的重要门户;交通便利;政策支持;自然资源丰富。

【知识结构】

 

【参考资料】

南北方的十个不同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这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由于我国南北双方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历史文化以及政治经济活动等方面的不同,造成了我国南北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显著差异。

1、南涝北旱:

我国属于东亚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南方不仅雨季历时长,而且由于夏秋季节降水集中,因而常常出现洪涝灾害。

而华北、西北降水较少,再加上垦殖、放牧过度,蓄水抗旱能力差,所以面临严重的“水荒”,影响着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为此党中央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以调节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配矛盾,这样既可缓解南方的水患,又可解决北方的水资源危机。

  2、南米北面:

我国南北方的饮食习惯不同。

南方人爱米饭,北方人喜面食,其实这与南北方的农业生产结构不同有关。

我国南方的气候高温多雨、耕地多以水田为主,所以当地的农民因地制宜种植生长习性喜高温多雨的水稻。

而我国北方降水较少,气温较低,耕地多为旱地,适合喜干耐寒的小麦生长。

所谓“种啥吃啥”,长此以往,便养成了南米北面的饮食习惯。

3、南船北马:

我国古代的交通运输方式是南方以船为主,北方以马为主。

其原因是南方气候湿润,降水丰富,地表河网密布,因此为适应“水乡”的船舶运输便应运而生。

而北方多干旱、半干旱气候,草场广布,畜牧业发达,马匹除了提供乳肉产品外,又以其耐力好、速度快而被北方人民驯化为代步工具,成为北方大地的交通工具。

4、南尖北平:

我国居民屋顶的坡度从南往北是逐渐减缓的。

南方屋顶高而尖,原因是南方的年降水量大,气候又炎热,高而尖的屋顶利于排水,北方由于降水较少,所以屋顶多建成平顶,这样既可节省建筑材料,还可兼作晾晒作物的场所。

 5、南矮北高:

就人口的生物学特征而言,我国南方人矮,北方人高。

据统计,我国东北、华北地区的男子平均身高为1.693米,云贵川地区则是1.647米。

从南北方的气温差异来讲,由于南方气候炎热,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较快,生殖器官发育快、成熟早,生命周期短,因而身材大多不高。

而北方由于气候寒冷,影响了体内酶的活性,新陈代谢慢,生命周期长;再加上北方冬季漫长而寒冷,人们的户外活动少,体内营养物质积累多,因而长得“人高马大”一些。

6、南繁北齐:

我国语言的地理差异表现为南繁北齐,即南方语言繁杂,北方语言比较单一。

我国北方广大地区都属北方方言区,从哈尔滨到昆明直线距离3000多千米,两地语言虽有区别,但通话、交流并没有太大障碍。

而南方即使在同一方言区内,如闽方言区内,还分福州话、厦门话、莆田话、闽西话等,彼此差异极大,甚至听不懂。

这些语言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是有一定关系的。

一则我国北方多地势平坦的高原和平原,交通联系方便,老百姓交往、交流的机会多,彼此融合,因而语言差异不大。

二则南方多丘陵山地,地形崎岖,交通闭塞,不利于人们交往,久而久之,便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土话”。

7、南经北政:

从总体上看,我国北方军事、政治活动活跃,南方经济、文化发达。

北方历来是我国的政治中心,秦、汉、唐定都长安(今西安),元、明、清定都北京,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这更确定了北方在全国的政治地位。

到了近现代,由于西方的科学文化首先从我国东南沿海传入,促进了南方经济的飞跃发展,使得南方在经济文化上的优势不断加强。

因而“北方出当官的,南方出经商的”,这两句话较好地反映了南北方不同的政治、经济心态。

  8、南轻北重:

由于受到资源和区位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工业布局有南轻北重的地域特征,即我国北方以重工业为主,南方轻工业相对比较发达。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我国北方煤炭、石油、铁矿石等矿产资源丰富,因而逐渐形成以采矿、冶金、机械制造等重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

而东南沿海地区资源贫乏,但交通便捷、资金技术力量雄厚,所以便扬长避短,发展原料、燃料消耗少的工业类型,因而轻工业相对比较发达。

9、南拳北腿:

南方由于纬度偏低,地处亚热带、热带区域,冬季平均气温在0℃以上,夏季最高气温常在30℃以上。

因此,南方人发育较早。

根据人体生理发育的规律,发育提前,生长发育期就短。

因此南方人长得小巧玲珑,下肢较短,用腿踢人在搏击中是其所短,而手的运用则是南方人的优势。

此外,上肢运动时能量消耗比下肢少,产热少,符合南方人耐热的特点,这是南方人善用上肢拳法的地理原因之一。

北方则相反,发育年龄偏迟,发育期长,因此身体高大。

而且北方人以杂粮、肉类为主,这就给北方人长得高大粗壮提供了物质基础。

又因为气温低,在寒冷的冬季,人们多用产热多的下肢运动。

地形特征南方以舟为主要交通工具。

因为船上的活动范围有限,加上船的颠簸,在格斗中立足不稳,就有被击倒或掉入河中的危险,故南拳自古就有“未学工夫先扎马”之说。

再由于地面区域相对较小,小范围的上肢搏击更利于击败对方。

而北方平地面积广大,外出主要靠两腿行走,腿部力量足是北方人的基本素质。

10、南甜北咸:

的饮食习惯一则与物产有关,再则与气候有关。

南方产糖,湿度大,使人体蒸腾小,因而喜欢吃糖,而不需要吃过多的盐,如粤菜和苏锡菜等用糖就比较多。

北方地区的相对湿度小,人体蒸腾量大,需要消耗较多盐分,故口味偏咸。

总之,南北差异表现在各个方面,造成的原因也很复杂,其中,地理因素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南北双方应正视这种差异的存在,实现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创造祖国美好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