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观念与临终关怀3.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41326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转变观念与临终关怀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转变观念与临终关怀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转变观念与临终关怀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转变观念与临终关怀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转变观念与临终关怀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转变观念与临终关怀3.docx

《转变观念与临终关怀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变观念与临终关怀3.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转变观念与临终关怀3.docx

转变观念与临终关怀3

静波法师:

转变观念与临终关怀3

护眼色:

绿橙棕黑字体:

粗体大中小作者:

静波法师发布时间:

2011-1-521:

38:

25繁體版 

我们上一次讲到临终关怀之重要,那么,在探讨临终关怀重要的时候,我们又探讨了临终往生的差别因缘,这种差别有两种,第一个是随业往生,随自己的业习气往生。

第二个随念往生,把握住自己的临终一念。

即使你一生造恶,但是临终之际若能转变观念,一样可以往生净土。

即使一生行善,临命终时一念有差全盘皆输,所以呢,不可不慎重。

讲第二个问题临终处理好好坏得失,临终一关最为重要,生离死别。

佛教讲四恩三有尽沾恩,哪生有、死有和中有。

中有这一段非常重要,所以一定要善加把握。

世有愚人,就是有很愚昧的人,与父母眷属临终时,辄为悲痛哭泣,总是悲痛哭泣,情理之中,若不哭泣的话他觉得不正常,所以认为哭泣才是正常的,但是我们想想看,我们哭泣若是能把他换回的话,这哭泣总有价值有意义,若是哭泣唤不回他,甚至你把他中阴的感觉打乱了,那对他来讲有害而无利,他眷顾啊,于是他就没办法把握住自己往生的方向,那么这是一种极大的障碍。

洗身换衣。

只图世人好看,其实我们做很多事情,人都有心理障碍,都是给别人看的,不是给自己看的,有时候,我们可能根本不愿意做这样的事情,但是为了别人只得这样做。

那么临终关怀,往往我们把握不住自己具有的佛教仪轨,不计贻害亡人。

根本就不顾虑遗留后患于死去的人。

这就是我们的缺陷。

不念佛者,且置不论。

不念佛的人我们姑且不说,即志切往生,就是真正发愿往生的人,我们总得说。

临终遇此眷属,多皆破坏正念,临终的时侯,遇到这样的眷属只图好看,大张旗鼓的吹啊!

闹啊!

显得是很热闹,事实上,对往生的人,是没有意义的,破坏正念。

仍留此界,所以还得轮回,此界,就是欲界。

没有办法不轮回。

临终助念,譬如怯夫上山,临终时如果你能够保持这个正念,就像你力气很小而上山了。

自力不足。

你力气不够呀!

力气不够怎么样。

幸有前牵后推,前面在拉着你,后面有人在推着你,谁拉着你啊?

阿弥陀佛,谁推着你呢?

助念的,这是前牵后推。

这就好多了,就像我们上楼,年纪大的人用两个人搀,这这就好多了,没关系!

不然你让他自己上去,他上不去。

就是这样的,左右扶掖之力,就是馋着,前牵后推两边还有搀着的。

那你说这个力量是不是很大?

力量非常之大。

便可登峰造极。

就是说你走多高都没有问题。

登峰造极这个词是来源于佛教的,就来源这里。

大家要认识到这点。

临终正念昭彰,临终正念显露无疑,被魔眷爱情搬动等破坏者,你正念有,确实能保持正念,但是没办法啊!

什么是魔眷哪!

就是你被障碍,被你家人的意念,一种错误的观念和思想行为所缠绕。

于是等于被魔眷爱情,那生离死别呀!

大家不忍啊!

于是要多看看你,要多帮你多做点事,所以就要搬动你,要给你洗身子,要给你穿衣服。

然后还哭哭啼啼。

往往是这样的。

于是你的正念就被破坏了。

譬如勇士上山,就是你很勇猛,身体很壮上山,自力充足。

你完全有理由能够上山,那有力气呀有各种条件你能够保证上山去,但是而亲友知识各以己物,就是你亲戚朋友还有同参道友都来了,对吧,有的是帮忙?

不是帮忙是添乱。

各以己物,都把自己的想法、做法加给你。

令其担负。

加给你的时候,这个跟你说两句,那个跟你说两句,最后的你就懵了,确实,人都是这样的。

担负过多,力竭身疲,大家把所有的想法呀!

做法呀建议来摆布你,最后你的负担过重。

负担过重怎么样!

力竭身疲,你的身体没有力气了,也很疲倦,身心疲倦疲惫不堪,所以望崖而退,很高,然后你上不去了,因为你的力气已经不够了,也就好像受到了一种外来的干扰。

所以这个生离死别一定要善加注意。

此之得失,虽由他起,这个里面的得失,虽是由你身边的道友亲属,虽是由别人而起,实属自己往昔劫中,成全破坏人之善业所致。

虽然是有别人而起的,事实上还是由你自己招感的,你不能去怪别人。

若你老去怪别人,你的情绪老(在)是变化,老是觉得很委屈很受伤,觉得别人破坏了你的道念,于是你的嗔恨心一起,你等于恶性循环。

所以要意识到,虽由他起,实属自己往昔劫终,就是我过去世中有意或者没有意,善恶业力所招感的结果。

所导致的目前的状态。

所以你能怪别人吗?

不能怪。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都是有原因的,不信你仔细推敲,仔细想来,哪里有人无缘无故的会惹你。

你肯定是先惹了别人,你肯定是,你生存的让别人烦你,于是人家也烦恼(你),你去找根,于是你找到。

找到了你就能解决,找不到解决不了。

凡修净业者,当成全人之正念,所以真正修净土的人,你应该怎么样啊?

成就人家的正念,不要在那打闲差,不要给人家增加别的负担,不要去扰乱人家正常的思维,帮忙不要添乱。

你不要认为,你的就是唯一的,但是这个尺度非常难以把住。

及欲为眷属,示其厉害。

就是如果你已经意识到了帮忙不添乱,所以怎样呀?

早做准备。

若是眷属有病;若是同参道友有病;若是临命终时怎么样,提前就给他打预防针,跟他讲法呀!

跟他讲;人生没有不散的宴席,怎么样呢?

我们之间好离好散,龙华相会,或者是西方净土再会,哎!

他就觉得他能放下,不然的话,你就哭哭啼啼的,‘哎呀,你可别走啊!

你若走了我怎么办啊’他还走得了吗?

对吧!

他最终的还得走,但恐怕方向有变,所以不可不谨慎。

俾各知所重在神识得所,不在世情场面好看,庶可无虞矣。

什么意思?

就是是那个要往生的亡人,是那个要离开娑婆世界的人,怎么样呢?

让他都知道我们将来往生的方向,能够把握在这个方向,这才是最重要。

否者的话你只图场面好看,大吹大擂的,然后到火葬场又弄一个高干炉,据说那火葬场有高干炉有普通炉,临走还要潇洒一次。

对吧。

作为佛教徒我个人认为,(我们无权干涉别人如何选择),作为佛教徒来讲怎样呢?

淡然处之、坦然处之,不要有那种攀比,不要那种图世人好看,你看我很了不起、很体面,那个麻烦了,确实很麻烦,那人来人、往闹闹吵吵的,还是淡然处之的好。

正是因为这样的考量,这样的选择。

我们最后才说;这是印光大师他得出的一个结论说;‘庶可无虞矣’差不多啊这个时候,我们才不用担忧了,不用担忧我们往生的方向。

没有保证,就是有保证了,因为你该做的都做了。

所以,作为佛教徒来讲,希望能够把这样临终的事情处理得更好一点。

否者,那就是个遗憾,因为你准备了一生,临终那一刹那没有把握好,那因该是一种天大的遗憾。

那么让我们探讨第二个问题,如何做好临终关怀,怎么样做好临终关怀?

《临终三要》说的;其有父母兄弟,及诸眷属,’谁都有父母兄弟,还有我们的六亲眷属,若得重病,势难痊愈,得了重病了,势难痊愈者,实在是治不了,不是说佛教徒有病之后不治了,那是错误的,要治。

实在治不了了怎么办哪?

宜发孝顺慈悲之心,一般往生的都是年纪老的先走,当然也有年纪小的先走,无常啊!

这世界无常。

所以说大家都应该勇猛精进,所以应该升起孝顺慈悲之心。

慈悲你要去救度他,让他有一个更好的归宿。

劝彼念佛求生西方,你要劝他生西方啊!

不要在这个世界来转了,不要再到这个娑婆世界了,即使你升官发财,将来还会无常,所以,总是有缺陷和遗憾。

总是有痛苦缠绕,所以要去西方不再来了!

并为助念,就是说你劝还不可以,但你还要助念哪!

俾病者由此死已,即生净土,这病的人由于这样的原因死了一定能生净土,即使没有病,也应该升起一种无常的感受。

唐代的时候有一位善导大师是净土宗祖师,他写了这样的诗偈,他说;渐渐鸡皮鹤发,人老了那个皮肤会发皱,鸡皮鹤发。

头发会白呀。

这个一点、一点的就到了,年轻的人不用愁,年老的人感受很深。

堪堪行步龙钟。

眼看着你自己走路就不行了,不像你原来那几年了,走道就画龙了,这就老了吗,老的征兆。

假若金玉满堂,即使你家里到处是金子,到处是玉石翡翠,什么白金,什么都有。

怎么样啊?

难免衰残老病。

也难免你自己衰老,难免会有老会有病啊!

会有这样的痛苦,谁都难免。

任汝千般快乐,说我很快乐,我什么都有,会怎么样?

无常终是到来。

什么叫无常啊?

生离死别不会永远这样,所以说,要从你拥有的东西感觉之中走出来,但是很少有人能放得下的,放不下,放不下的只是一种执著和感觉。

而事实上无论你放得下、放不下你都得再见,这就是人生的真相。

所以一代大帝亚历山大,曾经称霸过欧洲,他临死的时候,就告诉他手下的大臣,在他的棺材盖上凿了两个洞,他让他的臣子们,把他的两只手放在外面。

他的大臣们不知何意问他;“什么意思呢?

陛下,”他说;“我要告诉人们,我两手空空的来了”是啊!

人生来的时候,什么也没有带来,“我又两手空空的去了”这个佛教讲‘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什么都带不走,我们还折腾什么呢?

如果一旦我们知道,所有的那种剧目,最终的结果是要谢幕的时候,中间的表演好与坏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你已经知道无常了。

唯有净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

最好的路是什么?

是修行。

唯有这样一路光明的大路,那么最好的修行方法是什么?

但念阿弥陀佛,一句能够摄制你的身心,若你专心致志一定有所受益,怕的是我们嘴上念佛,心里还在琢磨放不下。

这就是善导大师告诉我们的,发自内心的对人生的感受。

那么你想想看应该引起共鸣。

因为对人生的感受可能会更强烈。

现实生活的环境,应该说不比古代的时候更好,尽管科技在发展,事实上我们现在的环境很污染、很麻烦。

所以我们现在要只争朝夕,应该努力做好充分准备,当然你做好充分准备的时候,也要对我们人生应该赋予的责任承当,不然的话,你闭着眼睛念佛,你也念不好。

其为利益,何能名焉。

就是这样的大利益怎样能够去表达呢?

没有办法表达,就是往生往生这样的因缘,能够指导我们往生西方净土,没有办法表达。

所以今列三要,以为成就临终人往生之据,三个要点,来作为成就每一个有缘的众生,临命终时的依据。

语虽鄙俚,意本佛经,语言虽然可能很简单很粗俗,但是他的本意是来自于佛经的,来自于佛法的,他是有充足的说服力。

不像我们今天,很多事听张三将听李四说,我们今天都来自于佛说,这是最有说服力的,遇此因缘,悉举行焉。

如果我们能够遇见这样的因缘,然后大家都去实践,这是印光大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

言三要者,第一、善巧开导安慰,善巧开导安慰,你面对你的六亲眷属,你面对同参道友临命终时,怎么呀?

要善巧,你别像东北人说话直来直去,这个他听着不舒服,因为人生离死别的时候,他非常脆弱。

怕死啊!

他真的怕死,年轻人他不怕死,为什么?

死离他很遥远。

年老的人都怕死,包括很多佛教徒他也怕死,所以要善巧。

开导他怎么能够认识生死,然后还要安慰他生死不可怕,你呢现在就能去,在善巧安慰的同时,要给他以信心,要安慰他,要让他回忆,说你曾经做了很多好事,譬如说这个人在不计,告诉他;你那年还往庙里舍了五斤大米呢,你那功德无量!

他就很安慰呀!

他就不会恐惧了,他就不会烦恼了!

这个很重要。

这一点点很重要,你就说这一点点非常大、非常重要。

给他信心吗,所以,他就有足够的资粮。

这点很重要的。

令生正信。

使他有信心吗,往生西方式一定能的,不然的话你跟他讲也许能也许去不能,那就麻烦了,那就蒙了,不能讲这种话,给人家信心吗,这是第一种。

第二、大家换班念佛,让他换班念佛,让他佛号声不断,当然了,在庙里比较容易,我在法源寺的时候,曾经送过一位老法师,大家三天轮班念佛,一般两小时,那么效果非常之好,我感觉到了,临命终时老和尚还很皱着眉头,最后舒展开来,这是很有功用,不一样的。

以助净念。

来帮助他,就像我们前面所说的,前面牵着,后面推着,两边架着,你说你能去不成吗。

那肯定去的成,是大家帮你去的你能去不成吗!

重要的是看你配不配合对不对,你可能撒泼打滚我就是不愿去,那别人也没有办法,这是第二。

第三、切戒搬动哭泣,千万不要怎么样呀,把那死人给他翻来覆去在那折腾,然后在那嚎啕大哭,我再也见不着了!

是呀,你哭也见不着了,如果你说你哭之后还能再见到,那我们大家就一起哭吧。

问题没有办法,以防误事。

目的是你不要误了人家的大事,往生是件大事呀,所以大家要引以为戒,假使你是佛教徒,临命终时或者在这之前做好准备,你告诉他真正的孝顺是顺者为孝。

你顺我你就是孝心,你别最后折腾来折腾去没有什么意思,人生吗你在光彩你能怎么样,也不能怎么样。

所以这个是重要的。

果能依次三法以行,上边所说的三条来去行事。

决定可以消除宿业,没有问题,一定可以消除宿业。

轻装上阵,自自在在的就走了。

增长净因,蒙佛接引,那念佛的功德无量啊!

所以净的因缘就成就。

那么于是呢佛来接引,这是什么?

这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

这种努力的结果是就是因缘所生法,各种因缘都具足。

往生西方。

一得往生,则超凡入圣,是呀!

人家说:

即使修道非非想,不如西方去不来。

到了西方世界你早晚就是一尊佛了。

所以学佛的人请大家注意,我们把不要把佛,作为自己的什么万能的造物主,都听他安排吧!

不,你要跟他一样将来都成佛。

否则的话他安排你?

他怎么安排你,他不是主宰者。

他只是真理的发现者,真理的实践者。

所以大家不要抱着一种什么,我在上面居高临下,就是说,你刚开始的时候有这个过程,有一天你跟他是并驾齐驱、平等,都可以成佛。

了生脱死,渐渐进修,必至圆成佛果而后已。

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恰恰有这样的因缘,有这样的因缘呢,净土往生的因缘就一定要善加把握。

所以,我们讲第三个问题劝修,有这么好的因缘,这么好的一个结果,那要劝修!

,无论在家在庵,这也是印光法师说的,印光法师是近代高僧,对净土中的感受尤为深刻,所以他告诉我们,无论在家在庵,在家里也好,在庙里也好,必须敬上和下。

必须对什么呀,必须对自己的长辈要恭敬,对下面的人要和气。

忍人所不能忍,别人认为你所不能忍的事情,但是你能消化,你能够忍。

但是,不是忍无可忍,是你能够去化解,去升华,于是乎你就忍得很自在、很欢喜。

如果你真的不能忍,那就没有机会。

所以忍人所不能忍,人不能忍的你要忍。

为什么你要忍呢?

因为你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时候你已经不是人了,你说不是人是什么?

那就跟圣贤列在一起了。

那你如果想做圣贤,你还跟人去比,那就不行呀!

别人忍不了的你要忍,你一定要忍。

你才有一个好的结果。

如果你说凭什么?

我就忍不了,那还是忍、甚至不如忍。

行人所不能行。

行菩萨道就是这样的。

难行能行,难忍能忍,难舍能舍。

别人做不到而你能做,那你就是菩萨。

别人做不到而你能做,你就有机会,你就有资粮。

你就有证明,你就有说服力。

代人之劳,成人之美。

常常能够帮助别人做事,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成人之美,成人之美就是有功德,否则的话老是拆台,那这个很麻烦。

静坐常思己过,我们老是指责别人已经习惯了,当我们问一些问题的时候,老是以自我为中心,指责他人,或者认为他人做错了。

而我们自己做对,昨天有一位老居士,他站起来,他说:

‘我没有什么话讲,我做的不好,我愿意以后做的好一点。

’我特别感动,真的!

没有几个人这样认为,(鼓掌)。

闲谈不论人非,尤其这一点,无论在家的佛教徒,还是出家的佛教徒,,不要谈是非、东家长西家短,三只蛤蟆五只眼,啊!

悄悄话‘这事我就告诉你了’其实,他掉过头来又说‘这事我就告诉你了’弄来弄去大家都知道了,这个非常可怕。

尤其是佛教教徒要给人一种感觉,我们是有较高修养和道德水准的有信仰的人,否则的话我们闹来闹去人家就会误解了,我们是一群乌合之众。

我们绝对不是乌合之众,我们确确实是有修养有道德,有良好信仰用事实来证明的,有内容的佛教徒。

这个一定注意,因为我们发现我们感受到了不尽人意之处,所以我们希望大家一同来改变,包括我自己愿意和大家一起来共勉。

行住坐卧,穿衣吃饭,就是日常生活,什么是修行,修行就在日常生活之中,就是对自己行为观念的一种改变,这叫修行。

修行是修理自己绝对不是去修理别人,若是修理别人一定烦恼痛苦,若是修理自己尚且觉得非常难过。

你修理别人谁服你呀,确实不行。

于是先从修理自己开始。

从朝至暮,从暮至朝。

一句佛号,不令间断。

你就能够有成就了,一直在绵绵延延,绵绵絮絮不间断的。

这就是功夫。

你投入了就是功夫,你不投入就不是功夫,或小声念,或默念,有一个人(那今年没有人问我)去年那人问过我,说;“法师,听说大声念佛有大佛来,小声念佛有小佛来,不出声念佛就没佛来”我说;“谁说的”“听他们说的”我说;‘我没看见他,我就看见你说了’所以呢、你就不要把这错误的观念带到你学佛的过程中去,也不要把这样的错误观念传播给别人,因为这是一种污染,这是一种,让你不自在的一种表现,所以不要以这样的错误观念为是为导向。

除念佛外,不起别念。

当然我们现在说的是你一心一意的,一心一意在积累往生资粮的过程之中尽量不夹杂。

当然也有人说‘我念心经’没关系,开智慧啊!

让你念佛的质量更好,说我念念大悲咒,我也不会说你错了,因为你把那个功德都回向给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应该不是夹杂。

当然你要运用得好,就像我说的,如果你觉得法喜充满,你觉得你很自在,你觉得你没有任何障碍和烦恼。

你可也啊!

如果你把两者放到一起,你觉得的别扭,你为什么还要去尝试呢?

因缘是不一样的,就像有人能够上大学,有人能够去当官,有人能发财;他各有因缘。

你犯不着一定要一样啊,所以要把握住自己,能够欣赏自己的位置,你就是最佳的学佛因缘。

若或妄念一起,妄念胡思乱想一起,当下就要教他消灭。

这跟坐禅是一样的,当你坐禅的时候,你一个念头起来了,没有关系。

你知道了,用别的一个念头代替前一个念头。

所以你前面那个妄念被转化了,那么,念佛也是一样的,如果有了妄念,马上叫他消灭,消灭并不是要找到他,因为妄念他不是真的,就是你不再给它充电,不再给他加油,就没有关系啦,所以我们今天开着车,你说车为什么跑,因为你踩着油门,你不踩它就停下了,所以呢加油不加油的是你,你要琢磨,你才是那个根源,你要改变你自己才能够往生,你不要琢磨,阿弥陀佛等了那半天怎没还不来呀,那是来不了的,因为你现在还不符合条件。

常生惭愧心及生忏悔心。

不好意思我做的不够,忏悔就是做错了要再见,不要拖泥带水不要老活在过去是错误的。

纵有修持,总觉我功夫很浅,你确确实实能念到什么呢、能念打成一片了,念和不念都是一样了,整天佛号在你的耳边迎来绕去,念佛一直有这样的声音,你也不要骄傲,你骄傲就是障碍呀。

不自矜夸。

不骄傲也不到处去夸耀,你看我一心不乱了,现在不念而念,念而不念了,我可以这么讲,就是你这样的一种心态,这样的一种表现,你的功夫没了,这不是功夫,真正你能到西方这才是功夫,即使就到了那个时候你也不值得去夸耀,因为什么,因为你还没成佛呢,即使成佛了你才发现,就是因为你不骄傲,你不炫耀,你才能去上,对吧、就我们很多人学到一点点东西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这是世间人的思维和做法呀、圣贤不是这个样的。

只管自家,不管人家。

那有人说,那你不慈悲呀,什么叫慈悲呀?

你自己在水里挣扎一会脑袋出来了,一会下去了,你自己还想救别人可能吗?

所以只管自家不管他家,直到有一天你扑腾上岸了,你才想想办法去帮别人,这个时候尤其临命终时你还帮谁呀?

你把自己先解决好吧、这个太关键。

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

不论出家在家你看人家的好处,你不要去看人家的坏处,你看人家的好处啊!

你高兴,你就看谁都是佛,你看人的坏样子啊,你一念嗔心起,影响你自己的道业。

你不要认为他坏,我对他有点意见还不行吗?

你那个意见啊!

影响你的情绪,贪嗔痴都起来了,所以呢,千万不要再因为别人的错误伤害我们自己,这是一个智者的选择。

而我们的很多的佛教徒都犯这个病啊!

‘他错了!

他错了!

’那情绪化非常重,他错了你为什么烦呢’?

最后想来想去,还是你自己错了,人家现在还没受报呢,你现在已经受报了,因为你有情绪啦,你又爱生气,这证明你就是这样人对吧?

看一切人皆是菩萨,你自己就能成菩萨,你看别人都是业障鬼,你就是业障鬼,就是这样的,对不对。

当年苏东坡和佛印禅师两个人斗法,斗来斗去呢、苏东坡说;我看你就像一堆牛粪,佛印禅师说;我看你就像一尊佛,于是苏东坡回家很骄傲的和他妹妹讲;”今天我终于赢了一次”,他妹妹说;“你怎么赢的呀?

”于是苏东坡就说;“我看佛印禅师像一堆牛粪,他没有说”。

他妹妹问;“那他说什么啦?

他说他看我像佛,”她妹妹说;“你输大了,”因为人家心里有佛呀,看你就是佛,你呢心里有牛粪看到别人就是牛粪。

所以你想想看,你是不是要改变观念啦!

要学会去欣赏别人,即使不好(也)是你的警醒,就是‘见不贤而内自醒之,见贤要思齐’,于是你都要感谢他们,都是我的善知识,如果没有你们,我又怎么能够成就呢,所以感谢吧!

感恩吧!

应该如此,学佛有学佛的价值,不要跟人家去争执是非啦,因为我们的生命不是很长啦!

这就是现实呀。

如果说你想长寿,你想健康的话,你这样做,你都捞了极大的好处。

你肯定能健康和长寿啊,更何况你还有更好的结果,那有白努力的事情,没有。

所以,请大家不要委屈。

说;‘我把他都看成佛菩萨了,他本来就不是啊!

’你的分别心很麻烦,如果让你把他看空,你把自己看空了,先从看假开始,你就觉得他可以是佛菩萨了,佛菩萨在变成另一种样子在考验你,哎呦!

你要经过考验,你不就成就了吗,如果你经受不住考验不行啊!

所以在《大般涅槃经》里面有这样的说法,说;“一切诸鬼神等,皆是诸佛菩萨之所示现”那些鬼神啊!

那些个魔王啊!

都是佛菩萨示现的,来考你的,你就没经得住考验。

怎么样?

搁在了这一边,若是你经过了考验,你就升华了。

想想看我们怎么办啊?

嘚经得住考验。

唯我一人实是凡夫。

大家都是佛菩萨,那就我一个人是凡夫,那你怎么样啊,谦虚点吧!

恭敬点吧!

所以功德向恭敬中求,为什么功德向恭敬中求呢?

因为你只有恭敬别人,你自己的我执和我慢才会得到一种改变哪,如果你不恭敬别人,说我比他强啊!

我学佛时间比他早,我皈依的时间比他长,我受菩萨戒的时间比他长,最后说来说去你的,你的我慢就膨胀了、就长大了,你怎么呀?

你就下来了,你就没有上去,升华和堕落,就是必须要把自己的分量,逐步逐步的减轻。

减轻了你才能升高嘛,要不然,他分量太重升不起来了、分量太重怎么办啊?

结果就堕落了,往下去就容易了,分量轻了我什么都不是,那没关系呀!

你就升起来了,这个比例是反比,分量越轻升的越快高,分量越重你堕落的越低。

你想想;看大家算算这个账,好好算算这个账,最后实在不行,睡不着觉的时候拿笔算、拿算盘算、拿计算机算,算算怎么才能合适,我们得算大账,不能算小账呀!

你不要吃不得眼前亏,最后吃大亏呀、所以,大家一定要把这笔帐算好,算好了账你就自在了,算不好账你就不甘心,你就觉得委屈,凭什么我倒霉,你凭什么倒霉,我就告诉你,你凭什么倒霉,就凭你要往生,凭你要成佛,你就得倒点霉,(鼓掌)要不然你占便宜了你就堕落了,就这么简单。

如果能依我所说而行,决定可升西方极乐世界。

条件都在这呢,你要满足了合乎了这些标准和条件,又何愁西方不能去呀、西方一定能去的成,重要的问题是我们没有办法符合这个条件,西方很难去的成。

所以清代的时候有一个晓柔法师,光绪年间的他有一首诗这样说的;‘二十年云水竟师工,廿年就是二十年了,到处去寻找,我们的学佛恐怕也是这样的,今天朝山明天拜高僧,后天找活佛,天天忙的不亦乐乎,而且还很骄傲,还不知道自己是眼神不好,到处去寻找啊,寻找高僧啊,寻找能够让我开悟的人,再找啊,一看呢!

哪不是高僧啊!

他怎么看呢?

他看个高个矮,那就错了,对吧!

(众笑)所以这个不行,所以今日方知真妄融。

我找了那么多年啊,我现在才知道,真的就是假的,假的才是真的,你说那妄想纷飞,你说那现实人生,都是什么?

是假的,假的是真的,融合为一体,已经融合在一体了,西方极乐世界就在我们的当下,我们的当下就是西方极乐世界。

所以娑婆即极乐,极乐即娑婆。

所以说真妄圆融。

你不改变你的心哪,你去不了。

有所色空非自外,就是说你这种色空来啊,来自于什么?

自于你心里的感受,色空,色即是空,色不异空,来自于你心里的感受,而这种感受应该算是一种清净心,你不再执著,色空啊,无边刹海是渠中,无边的,就是尽虚空遍法界(昨天有人说了尽虚空遍法界)没有边际没有障碍,怎样呢?

是渠中,就是这一个方寸之地,如果他是水渠的话,他就是我们需要感受和反省改变的所在。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圣凡不隔东西泯,什么叫圣风啊?

贤圣,贤士的风格,贤圣的风格,怎么样啊?

东方和西方中间没有一条界线,没有这条界线,你现在有,你看着《阿弥陀佛经》上面就写“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做宇宙飞船也不行,不赶趟,怎么样啊,你这个圣风不隔东西泯说去就去,为啥?

一转念就去,中间没有界限才去的成,我记得好像有一本书上说的,《学佛须知》还是什么……“说你坐火车的人就能坐火车去,坐飞机的就能坐飞机去”但是不论怎么样,你的观念不转变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