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跟踪训练7 非文学作品阅读说明文议论文阅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41161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75.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跟踪训练7 非文学作品阅读说明文议论文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跟踪训练7 非文学作品阅读说明文议论文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跟踪训练7 非文学作品阅读说明文议论文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跟踪训练7 非文学作品阅读说明文议论文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跟踪训练7 非文学作品阅读说明文议论文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跟踪训练7 非文学作品阅读说明文议论文阅读.docx

《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跟踪训练7 非文学作品阅读说明文议论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跟踪训练7 非文学作品阅读说明文议论文阅读.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跟踪训练7 非文学作品阅读说明文议论文阅读.docx

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跟踪训练7非文学作品阅读说明文议论文阅读

考点跟踪训练7 非文学作品阅读(说明文、议论文阅读)

1.(2017·杭州模拟)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飞机是如何在航母上起飞的

杨涤非

①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技术兵器,航母给人最大的视觉冲击就是其宽大的飞行甲板。

尽管航母甲板巨大,却也无法让舰载机像在陆地机场上那样起飞。

因为即使是目前现役最大的航母——美国的“尼米兹”级,其飞行甲板全长达到了334米,仍然远小于大部分舰载机的正常起飞滑跑距离。

②那飞机是如何在航母上起飞的呢?

大多数飞机靠的是蒸汽弹射器。

蒸汽弹射器实际上就是一种活塞冲程很长的往复式蒸汽机,利用舰上蒸汽锅炉产生的蒸汽作为动力,将其压缩到特定压强后存储到储汽筒中。

弹射飞机时,储汽筒挤压蒸汽,使其通过弹射阀进入弹射发动机汽缸内,进而驱动汽缸内的活塞运动,活塞再带动往复车,将飞机弹射出去。

美国影星汤姆·克鲁斯的成名作《壮志凌云》,就生动地表现了使用蒸汽弹射器的美国航母舰载机的训练和作战过程。

③几十年的实践证明,蒸汽弹射器技术较为成熟,可靠性较强,能较好地满足航母作战的需求。

但是,蒸汽弹射器也存在着一些固有的缺陷,如:

结构复杂,维护成本高昂,尤其是密封带需要频繁更换;无法对弹射力进行精确控制;弹射的机型受限较多,如无法弹射无人机等。

现有蒸汽弹射器最主要的缺点就是操作过程没有闭环控制,弹射时会对飞机产生不必要的应力,缩短舰载机的寿命。

因此,美国海军正在研制电磁弹射装置,并决定在新一代的“福特”级航母上采用。

④电磁弹射是指以电磁力为加速手段、在短距离内使飞机达到或接近起飞速度并实施起飞的一种发射方式。

⑤电磁弹射器实质上是一种能量型直线电机。

直线电机的动子滑块在电磁力作用下,通过拖钩拖动舰载机,使其达到规定的起飞速度。

电磁弹射系统主要包括:

储能系统、电力电子系统、直线电机、控制系统以及冷却系统、预加动力装置、减速缓冲与刹车装置等。

这些不同功用的分系统和装置有机组合在一起,才能形成一个高性能的弹射系统。

⑥________。

首先,电磁弹射系统具有更好的性能,而且控制调节的范围很广,适合弹射多种不同起飞重量的飞机。

⑦其次,电磁弹射系统还能满足为下一代航空母舰提供更多弹射能量的需要,解决了当前蒸汽弹射器弹射能接近设计极限的问题。

未来的电磁弹射系统所提供的能量将比蒸汽弹射器增加近30%。

⑧当然,电磁弹射系统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高功率的电磁电动机会对舰载的电子装置产生干扰。

电磁弹射系统在工作时还会产生巨大的热能,需要消耗极大的功率来冷却。

另外,电磁弹射系统还面临预算超支的困扰,但这也是新技术装备研发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选自《百科知识》2016年10月上,有删改)

(1)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①请简要品析本文标题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

②请在第⑥段的横线上补上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主要介绍了飞机在航母上的哪两种起飞方式?

它们各有什么优点?

________________

(3)品析词语。

①说说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指代的内容。

但这也是新技术装备研发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

②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能不能删掉?

为什么?

未来的电磁弹射系统所提供的能量将比蒸汽弹射器增加近30%。

________________

(4)请指出第①段画线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

2.(2017·龙游模拟)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萨德系统”究竟是什么?

2016年2月7日,中国除夕,朝鲜发射远程火箭。

几个小时后,韩国宣布将与美国磋商在朝鲜半岛部署末端高空防御体系统(THAAD,简称“萨德”)。

2月12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慕尼黑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中国对美国有可能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动向表示严重关切,中国坚决反对任何国家借用半岛核问题侵害中国的正当权益。

眼下美韩正积极推进这个计划。

那么,中国极力反对的美国“萨德系统”究竟是什么?

美国《国家利益》网站2014年11月曾发表该刊总编卡齐亚尼斯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丹·索特关于萨德防御系统的访谈文章,题目为《萨德:

美国防御弹道导弹的超级盾?

》,摘录如下:

卡齐亚尼斯:

我们有些读者可能不熟悉THAAD,你能不能先对THAAD做一个基本介绍并谈一谈它是如何运作的?

它哪里出众?

为什么说拥有这样的系统符合美国的利益?

索特:

THAAD是美国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目的是保卫美国部队、同盟部队、人口密集地区和重要基础设施不受短程、中程弹道导弹的袭击。

THAAD具备利用可靠的碰撞击毁(动能)杀伤力和在大气层内外摧毁威胁的独特能力。

THAAD可有效防御所有类型的弹道导弹弹头,特别是携带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化学、核或生物)的弹头。

THAAD具备强劲的火力和火控性能,专为抵御大规模袭击而研制。

THAAD可与其他导弹防御系统组件共同运作,与“爱国者”PAC-3型导弹、“宙斯盾”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前沿配置的传感器以及C2BMC(指挥、控制、作战管理和通信系统)配合使用,实现防空和导弹防御性能集成最大化。

THAAD机动性强,可快速部署,为作战人员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全球威胁局势。

卡齐亚尼斯:

THAAD与“爱国者”或“宙斯盾”系统有何不同?

它与其他防御系统,例如S-300、S-400或以色列“箭”导弹防御系统,又有何不同?

索特:

THAAD是当前提升全球弹道导弹防御能力的合理解决方案。

THAAD独特的大气层内外防御能力为抵御当前和正在形成的导弹威胁增添了一层关键的保障。

THAAD填补了仅用于大气层内防御的“爱国者”和仅用于大气层外防御的“宙斯盾”导弹防御系统之间的空白,为现有的弹道导弹防御提供了补充。

THAAD可与所有导弹防御系统共同使用。

由于潜在敌人不断增加弹道导弹库存,THAAD也具备防御大规模袭击的特殊能力。

大规模袭击对许多弹道导弹防御系统而言都是一大挑战。

THAAD机动性强,可战术运输,适合快速重新部署,确保持续防御新威胁,同时为“宙斯盾”和“爱国者”系统提供额外的操作灵活性。

在过去13次严格的研发和操作测试中,THAAD完成任务的成功率为100%,其中11次拦截全部成功。

尽管我们不太适合评论其他非美国制造和非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制造的系统,但我们相信,世界上没有其他系统能比得上THAAD独特的性能和良好的记录。

上文的采访中,提到了动能杀伤,这是“萨德系统”最引人注目之处。

它是从“星球大战”计划就开始发展的一种新型技术,其破坏机理是“碰撞——杀伤”。

这种方式看似简单,却对末段制导和空间机动的矢量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难度不亚于“子弹打子弹”。

此前防空和反导导弹一般都采用高能炸药破片杀伤方式,依靠成千上万片碎片破坏目标导弹或弹头,往往只能实现所谓的“任务破坏”而非“导弹破坏”,一般不会完全摧毁弹头,而只是使其偏离原定轨道,弹头内的爆炸物或生化战剂仍会散落到地面。

而“碰撞——杀伤”可以高速撞击目标弹头,从而引爆弹头或利用高速撞击的高热使生化战剂失效。

“动能杀伤技术”的另一个优点是其战斗部分很小,甚至可以没有专门的杀伤部分,只依靠制导或末段机动部件的质量就可以达成“碰撞——杀伤”的效果,这大幅度减少了战斗部分质量,使导弹增加拦截高度成为可能。

“萨德”反导系统最大亮点还在于它的作战高度,它既可在大气层内40千米以上的高空,又可在大气层外180千米以下的高度拦截来袭的弹道导弹,号称“全球唯一能在大气层内外拦截弹道导弹的陆基系统”。

而这个高度正好是射程在3500千米以上远程和洲际导弹的末段,和射程3500千米以下中近程导弹的中段。

同时它能在大气层内外对目标实施多次拦截,还可为低层末段拦截系统提供目标指示信息。

(摘自微信公众号“全球眼”)

(1)阅读全文,概括美国部署在韩国的“萨德系统”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表述与上述材料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萨德系统”对防御携带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化学、核或生物)的弹头有特效。

B.“萨德系统”必须与其他导弹防御系统组件共同运作,比如“宙斯盾”弹道导弹防御系统。

C.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系统”,是因为朝鲜发射远程火箭,在朝鲜半岛制造核危机。

D.“任务破坏”即高速撞击目标弹头,引爆弹头或利用高速撞击的高热使生化战剂失效。

(3)请结合全文内容和图片,说说中国、俄罗斯等国政府强烈反对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系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

(4)“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你认为本文达到这个要求了吗?

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7·杭州模拟)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从一份图书榜单说起

①近日,当当网2016年度影响力作家评选榜单揭晓:

畅销书作家刘同得票数最高,甚至高过莫言、余华、麦家、刘慈欣的票数和。

结果一出来,引来诸多质疑。

有人哀叹、有人愤怒、有人嘲讽:

图书也开启了“小鲜肉”模式,不看文学看鸡汤,不看内容看颜值!

②那么,国人的阅读真的沦落到如此低级的地步吗?

其实不然,这个榜单带给我们的信息,就是投票人群中,知道刘同的人多一点,看过刘同的人多一点,或者喜欢刘同及其作品的人多一点,换言之,大概就是刘同的阅读率最高。

刘同,身兼作家与媒体人的双重身份,又有多部同名作品改编为电影,获得更多的知晓率和阅读率不足为奇。

③然而,评价国民阅读素养是否只看阅读率呢?

在我们动辄谈起阅读率这个“量”时,有没有考虑过阅读力这个“质”呢?

④据多方调查显示,中国人的阅读率虽然比不上发达国家,但确实在不断上升,尤其是数字阅读。

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0%,数字化阅读的接触率为58.1%,而且这个比率还在不断提高,阅读率不断攀高的同时,国民的阅读力究竟如何呢?

⑤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网络时代,鸡汤文、网络文学、微信公众号的盛行是大势所趋,事实上其中也不乏有创意、有内容和有价值的。

例如:

资深媒体人推出的“逻辑思维”公众号,号称“我来做你读书的眼”,就在短时间内迅速受到关注。

它用通俗简洁、明快风趣的语言推介社科读物,迎合了碎片化时代人们想要及时获取知识,但又不想花费大量时间认真读完一整册书的偷懒想法。

如果读书也能获取其精华且日读数本又何尝不可?

⑥与此同时,图书市场也迅速跟进,知识信息含量极高的干货版图书来势汹汹。

据统计,图书市场上真正爆款的并非本土的鸡汤文和网络文学,而是众多引自国外的最新思维类、社科类书籍。

意大利物理学家讲述20世纪现代物理学理论发现的《七堂极简物理课》大受欢迎,一上架就以超百万册的速度迅速热销,这些书无论从认知还是思想上,无疑是有力度的。

它们的热销,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国民阅读力的提高。

⑦阅读,是需要根据人群年龄、学历、职业、知识结构等来细分市场的,所以,五花八门的投票榜单意义并不大,而由此产生的结果与心理偏差也大可不必惊呼、心酸甚至批判,因为有阅读率的未必有阅读力。

⑧要提升国民阅读素养,仅仅只盯着阅读率远远不够,应该提倡有质量有分量的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力量,而承载分量和思想的绝不仅仅只是传统的文学类书籍。

这个时代已经快到不允许我们仍抱着旧有观念苟延残喘,唯一能立于不败之地的就是要不断提升我们的认知,更新我们的知识。

这一切来自于我们对变化中的世界的感知,也来自于真正有力量的好书。

(摘自《新浪评论》,作者孙珺,有删改)

(1)文章第①段引用了当当网2016年度影响力作家评选结果,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

①据统计,图书市场上真正爆款的并非本土的鸡汤文和网络文学,而是众多引自国外的最新思维类、社科类书籍。

(请分析加点词“爆款”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

②第⑤段中举“逻辑思维”公众号受关注的例子,证明了这只是迎合了碎片化时代人们想要及时获取知识,又不想花费大量时间认真读一整册书的偷懒想法,由此可见类似的网络文学不值得向大众推荐。

(请指出上述说法中错误的地方并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全文内容,概括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

________________

(4)某初中针对学生阅读提出相关建议,请你从“阅读率”和“阅读力”两个角度入手,选出你认为较合适的两条建议(写出序号即可)并说明理由。

①保证每人每学期五本书的阅读量,并通过摘抄进行反馈;

②推荐阅读《悲惨世界》《朝花夕拾》等中外经典的文学作品;

③组织读书会,师生共同研读通俗易懂的思维类、社科类小册子;

④禁止学生使用微信,避免碎片化阅读使学生的思维变得肤浅;

⑤利用校园媒体提供丰富的数字阅读资源,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________________

4.(2017·杭州市萧山区模拟)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众说纷纭谈古诗

新华社记者 施雨岑、吴晶

①满屏竞传飞花令,一众争说武亦姝。

春节长假期间,一档名为《中国诗词大会》的电视节目广受关注,来自各行各业、不同年龄的选手以诗为剑,一较高下,引人入胜。

有人为此惊呼:

中国诗词的春天来了!

②诚然,这样一档形式活泼的电视节目迅速带起“人人读诗、人人爱诗”的风潮,让人们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无疑值得肯定。

然而,比赛中也暴露出一些选手只知背诵、不知其意,不懂平仄对仗,甚至不知道诗词中一些字的正确写法,这样的问题发人深省——中国古诗词的正确“打开方式”,难道就只是背诵吗?

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不可否认,背诵是创作的基础,没有数量的积累,一切都是空谈。

但是,若止步于背诵、不懂欣赏、不深究内涵,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果仅停留在“知道主义”,恐怕很难形成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基因链条。

④千年往事凭诗见。

我们身处诗词的国度,在灿若星河的名篇佳作中,可以寻到自己的来路,探出未来的方向。

只有将诗词的熏陶融汇到国民教育的各个环节,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与社会生产生活深度融合,这些流传千年的优秀精神财富才能摆脱昙花一现的命运,真正活起来,传下去。

⑤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这种认识已经开始深入人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在以现代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走进千家万户。

借助丰富多元的传播手段,《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电视节目正在唤起大家对汉语言文化的关注与兴趣;“为你读诗”“书香中国”等文化活动让人们在奔波之余享受心灵的慰藉;传统文化进校园、进社区的国家教育规划,唤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珍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色,描绘当代中国的文化亮色。

⑥古诗词的正确打开方式不能止于背诵,而应沿着古人的生花妙笔一路上溯,去探寻他们“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的那份执着,去用心感受诗意之美。

(1)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本文中作者的思想观点。

________________

(2)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述是本文的写作特点,请找出两处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

(3)第②段作者对节目问题的剖析,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本文和【资料链接】中的网友评论,联系你学习古诗词的经历,谈谈你对“古诗词的正确打开方式”这一问题的看法。

【资料链接】爱上评论•《诗词大会》粉丝团成员留言

网友“似水在流年”:

全程看完,感受到中华文化是意象里的中国,是诗词大会的中国,这背后是全体黄皮肤的中国人!

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根和标识!

网友“夏有”:

理解古典诗词,融到自我人生,是最有意义的方式,这次大赛为此做出了努力。

网友“小陈”:

《中国诗词大会》是一个适合全家观看的节目,如果能形成全家一起探讨学习的氛围,是乐事一桩;如果成了考孩子、徒羡慕,则可能会给孩子们形成阴影。

希望大家善用资源,让诗文带来好心情。

复旦附中的语文教研组长、语文特级教师黄荣华:

作为一名优秀的高中生,要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版图”有多大。

否则,会影响他们的自我身份认同、文化表现力以及对传统文化的鉴赏能力。

学生应在古诗文教育中,感知生命与周遭事物的关联,更重要的是,自觉形成文化史的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7·杭州市余杭区模拟)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在特色小镇中留住乡愁

韩林飞

城镇化与乡愁,就像两根相互缠绕的绳索,在现代人的心灵中起伏。

现代社会,城镇化是必然趋势,但随着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文化记忆、家族观念、风俗礼仪等维系人们情感寄托的乡土观念,却日渐式微。

于是,一面是鳞次栉比的高楼,一面是“回不去的故乡”。

人们不禁发问,在城镇化与乡愁之间,难道就不存在和解的空间?

换句话说,我们怎样才能既拥有现代化的生活,又保存乡土的脉脉温情?

正是对这样一个时代问题的回答,特色小镇开始不断进入人们的视野。

今年7月,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明确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具有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使之具备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征。

通过培育特色小镇、转变生产方式、完善公共服务等措施,让人们留在家乡,就地城镇化,使他们在享受城市生活便利的同时,还能“看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

这显然是国家对于如何发展城镇化、保留人们的乡愁给出的答案。

过去机械外扩式的城镇化品质,已难以满足人们对城市的物质及情感需求,城镇化理应转向品质提升、注重人性的内聚式发展之路。

纵观城镇化较早的发达国家,意大利的锡耶纳、美国的格林威治、法国的普罗旺斯,各式各样的特色小镇展现出不同地区的人文内涵,也为人们留下了乡愁视觉寄托的完好实例,更为后世体验、发扬传统文化留下了无尽的空间。

世世代代的延续,风土人情的继承,承载于城镇环境之中,实现了鲜活的历史延续、人类文明的进步。

因此,我国在城镇化进程中选择珍视历史遗存,将特色小镇作为乡愁文化延续与传承的重要载体,有利于真正留住乡愁,留住风情。

特色小镇的发展,不在于磅礴浩大的体量建设,而在于小而精致、舒适宜人的空间环境。

在空间环境的塑造过程中,保留那些触动人心的情感羁绊,更加注重人的感受与体验。

同时,不仅要注重打造宜人舒适的物质空间环境,更要赋予其强力的产业支撑。

特色小镇不必像大城市那样追求产业体系,更不用贪大求全、面面俱到,而应该单兵突进,聚焦某个优势产业,围绕其来打造完整的产业生态圈,确保特色小镇在某一产业里占据独特地位。

用特色产业激活经济发展,用特色文化保留乡土气息,从发展与精神两个层面定义特色小镇的“特色”,增强人们对小镇的认同感、归属感,让居住其中的人既有现代生活、又有情感归宿。

通过培育建设特色小镇,赋予城镇化新的人文内涵,重建城市与人类情感桥梁,将有助于打破目前现代城市人情冷漠、街区功能单一、生活单调的尴尬局面,避免现代城市沦为只见车水马龙,只闻马达声响的空虚之城。

未来,特色小镇的蓬勃发展,不仅会照亮我国城镇化的康庄大道,也将照亮人们内心深处那条乡情小路。

(选自《人民日报》,作者为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1)本文作者在建设特色小镇这个问题上的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

(2)如何在发展特色小镇的过程中留住乡愁?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

(3)请根据提示,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思路。

首先提出问题:

怎样实现城镇化与乡愁之间的和解;

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一段画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国式休假

【媒体报道】

(新华网2014年10月6日)“出行这么挤,你愿意陪我去火星吗?

”“人声鼎沸,最好错过”“美景什么的通通让开,我只为拍人而来”……这个国庆“黄金周”毫不意外地再次成为“黄金粥”。

不少游客无奈表示,对长假真是又爱又怕。

(《南方日报》2014年10月28日)随着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公众对休闲生活、旅游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不赞同挤掉双休日,拼凑“黄金周”“小长假”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