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38482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印.docx

《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印.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印.docx

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印

古代诗歌鉴赏----人物形象

一、学习目标

了解诗歌形象的类别

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

人物形象鉴赏题的答题模式

二、真题预习热身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2010福建卷)

访隐者[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

山坳。

②山翁:

此处指隐者。

1、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

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3、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

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B.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C.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解析】解答1题要抓住诗题“访隐者”的“访”字,相呼应的必然是动作“踏”字。

2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

解答本题要结合整首诗创设的总体意境来分析鉴赏。

3题是对诗歌风格的考查,难度不大,因为本首诗描写的隐者隐居生活,这和A项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的风格是一致的。

【参考答案】1、踏2、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意思对即可)3、A

三、相关知识点学习

(一)什么是诗歌中的形象,大致分类?

所谓“形象”就是诗歌中所展示出来的生活图景,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

(1)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既指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如《雨霖铃》中的“我”、陶渊明《饮酒》中所塑造的形象)。

也指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形象),

(2)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形成画面、意境。

(3)事物形象:

咏物诗的物象.往往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特点.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长干曲崔颢)

抒情主人公形象(静夜思李白)

(二)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有哪些?

(1)借助意象、重要词语或典故感知形象。

如杜甫的《江汉》: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要分析人物形象,就要分析“片云”“孤月”“落日”“秋风”等意象,还要了解“老马识途”这个典故。

本诗塑造了一个漂泊异乡、孤苦无依、年老多病但仍然不忘报国思用的儒士形象。

诗人不但用“片云”“孤月”写自己孤独漂泊之苦,还用“落日”“秋风”等意象比喻自己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尾联用“老马识途”的典故表明还可以为国家效力,也含有对朝廷的怨愤。

(2)抓住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要注意诗人对诗中人物形象才描写,通过其语言、肖像、动作,特别是细节描写,体悟情感,定格形象。

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结合诗中的“逢”“抱膝”“伴”“夜深坐”“说”等动词,再联想当时作者客居在外的情景,可以将形象定格为:

刻画了除夕之夜客居旅馆、彻夜难眠、思念亲人的孤独的游子形象。

(3)结合背景,展开想象,把握形象。

分析抒情主人公形象,就要联系作者的身世来分析。

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唐代诗人,官至右拾遗,参与东征契丹,多次进谏,未被采纳,却被降职。

幽州台:

战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

师的前两句俯仰古今,不遇明君,第三句写出了空间的辽阔,第四句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下突出孤独的诗人形象。

结合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概括为:

塑造了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异常孤独苦闷的诗人形象。

(三)人物形象鉴赏题答题步骤?

(1)答题步骤分三步:

①点特点:

用一句话概括形象特征。

②析例句:

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特点。

③明作用:

形象的典型性或代表意义,对表现主题和作者感情的作用。

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心老沧州。

简析上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思路分析】

(1)先用总括句概括出他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本词作者陆游,知人论世,可知他是南宋抗金英雄。

(2)再结合原词指出形象的基本特征。

可从下阕分析。

(3)最后指出这一形象的意义,即说明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本词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步骤一)。

词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步骤二)。

本词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感慨(步骤三)。

(2)答题套路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的形象。

这个以从()句中看出,这句通过()的描写将人物形象展现出来。

这个形象是()的代表,身上集中体现了()的社会现实,传达出诗人()的情感。

四、当堂训练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试简析词中主人公的形象。

 

【答案】本诗刻画了一个因在客中度节而思念家人的游子形象。

(要点一)“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

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要点二)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

“还应说着远行人”既说明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也体现了家人对诗人的思念。

(要点三)

五、课后练习作业

1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2011四川卷)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选自《陈与义集校笺》)

【注】天经,姓叶,名德;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

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

⑴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

(3分)

⑵请对这首诗第二联进行赏析。

(5分)

 

 

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寻陆鸿渐不遇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

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谒金门   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骚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注:

挼,读ruó,“揉搓”之意。

试简析词中主人公的形象。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昼居池上亭独吟

刘禹锡

日午树阳正,独吟池上亭。

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

法酒调神气,清琴入性灵。

浩然机已息,几杖复何铭?

古人写诗很讲究诗歌意象的塑造,这首诗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诗中的诗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1【答案】⑴诗人形象情趣高雅,珍视友情,风流飘逸。

⑵诗人客居外地,以诗自娱,观赏杏花,此种生活是苦是乐,是喜是悲,诗中并未直接道出,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客子”对“杏花”,“诗卷”对“雨声”,融情于景,以自然清新的笔调表达了诗人了平淡闲适之情。

2【答案】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身份)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

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性格—具体分析)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意义)

3【答案】  细腻而含蓄的笔墨刻画了一位空虚无着、寂寞难遣、被相思困扰的思妇(闺中女子)形象。

开头景物具有象征意味春风荡漾,吹皱了池水,也吹皱了思妇的心;闲逗鸳鸯、揉搓杏蕊的细节,玉簪斜坠独倚栏干看斗鸭等动作情态体现了更深的愁苦相思及孤单寂寞。

表现了女子思念情人,急盼情人归来的急切心情。

4【答案】诗中的诗人是一个备受打击,但仍然抗争不屈的形象,诗人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

诗人积极参加政治革新,后遭打击,也曾产生过退隐念头,但从蜂、鹤身上汲取了精神力量,并以蜂、鹤自励,表明要像蜂那样勤劳勇敢,像鹤那样志趣高尚,进德修身,心存社稷,诗人有着崇高的生活目标和美好的情趣。

在被排挤出朝廷之后,饮酒调节精神,抚琴陶冶性灵,寄托高洁情怀。

表现了诗人不甘沉沦,在寂寞中力求振作的精神。

面对不平的现实,诗人对朝廷的“有士不用”也隐隐透出内心的不平之气。

古代诗歌鉴赏----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

抒情诗往往借助客观事物来表达感情,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也是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主要有季节、时令、地域等景物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场面描写,以及色彩描写等。

情与景的关系

(1)正衬关系:

描写之景与作者之情相一致,即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乐情。

实际诗歌写作中,主要是哀景写哀情。

如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答题时可用术语: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以景结情

(2)反衬关系:

描写之景与作者之情不一致,即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

实际诗歌写作中,主要是以乐景写哀情。

如杜甫《绝句》: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答题时可用术语:

以乐景衬哀情

意象的作用

1、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营造意境,如《枫桥夜泊》

2、塑造环境或背景,一般表现为多个意象组成群,为人物活动提供环境,如《寻陆鸿渐不遇》

3、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一些传统意象在表情达意上形成了基本固定的作用,如松梅竹菊寓高洁

4、衬托人物节操或性格,多表现在咏物诗中,如《石灰吟》

5、结构上的线索,贯穿始终,如《春江花月夜》

提问方式: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请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这首诗是怎样处理情景关系的?

答题步骤:

1、描绘图景

2、概括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如: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沉寂、雄奇瑰丽、清新明丽、朦胧淡雅等)

3、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具体,切忌空洞。

只答“表达作者哀伤之情”是不够的,还要答出为什么而哀伤)

表述方式:

①诗中(通过、等意象),描绘了一幅(一般是时令+人物+主事件,如初春丽景图,游子思乡图等)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把画面展开)

②营造了一种的氛围③从而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例题示范: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二首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游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请简要分析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答案示例:

第一步:

这首诗通过江山、花草、燕子、鸳鸯四种意象,描绘了一幅春日丽景图。

春天阳光普照,田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第二步:

营造了一种春意融融,明净绚丽的氛围

第三步: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课堂演练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

霜月系枫桥。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3分)

答:

【答案】①前两句描绘了一幅萧瑟的晚秋图,清晨启程时,风雨萧萧,江南水乡落叶飘飞;②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③表达了作者漂泊孤寂之感。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5分)

答:

【答案】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

~878):

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

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

旋绕曲折。

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①诗歌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写哀景抒哀情的手法,②借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意象描绘出一幅凄凉败落春日图景,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③表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请简要分析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情与景?

答:

①诗的后四句融情于景,描绘出一幅愉悦清新的晚归图。

嫩竹荷花清新可人,夕阳西下,炊烟升起,人们采菱而归;②营造了一种清新闲适的意境;③表达了诗人悠然闲适的心情。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贵州时所作。

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②荦确:

山石大而多的样子(地貌)。

问: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①本句描绘了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为全诗营造了一种清新幽静的氛围;

②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环境,照应了题目,为后文抒发乐观旷达的情怀作了铺垫。

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问:

最后一句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

这样写有何好处?

①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是以景结情;后一句写了月照长城的苍茫景象。

古老雄伟的长城绵延起伏,秋月高照。

②营造了一种雄浑苍凉的意境,寄寓了更加深厚的思乡深情,以景结情,创设情境,言有尽而意无穷。

古代诗歌鉴赏----事物形象

 

事物形象即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

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古诗刻画事物形象,展示特征的方法,主要有:

(1)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

(2)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常见思想或情感:

对所咏之物的喜爱;寄情自然,闲适自得;洁身自好,坚贞自守;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等,有时也用来表达某种理趣。

例题引路(2011·山东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4分)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

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一)诗歌大意要读懂

   《咏山泉》是一首有所寄托的咏物诗:

作品采用拟人手法,寓情于景,写山泉的“不知名”,说山泉的“无人见”;写山泉的“恬淡”,说山泉的“长自清”。

这一切,都在暗示人们:

山泉即诗人自己,山泉的特点即诗人要追求的个性,其崇尚恬淡自然、飘逸出俗的高洁境界了了可观,耐人回味。

(二)审读题目要仔细

    抓住4个关键点:

山泉 品格 咏山泉 情怀

(三)解题思路要清晰

    

(1)明确四联表现的主要内容:

山中有一股无名泉水,天空倒映在泉水面上,整个水面的颜色和天空的颜色是一样的,泉水从高高的山崖上飞流直下如雨声作响。

这股泉水自高山流出,涨满了一条条山涧和小溪,分出的支流也注满了一个个山村的小池塘。

这股泉水的清静和淡泊没有人看见,但泉水年复一年地依旧是那么清澈。

诗人借赞美山泉来表明自己的脱俗、清高。

(2)明确诗歌意境。

最后一句才切入到山泉恬淡和自清的本质,寓意十分深刻。

实战演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孤雁

         崔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注]①渚:

水中小洲。

②关月:

边关的月亮。

③矰:

短箭。

④缴:

系箭的丝绳。

诗中的孤雁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作者塑造孤雁这一形象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2﹒天津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11分)

 野  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

干粮。

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政:

通“正”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化用了陶渊明那句诗?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落  花

        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①向春尽,所得是沾衣②。

   [注] 这首诗作于会昌六年(846)闲居永乐期间。

①芳心:

花心,亦指看花人之心,有双关意。

②沾衣:

双关。

既指花零落飘飞沾人衣,又指惜花人观落花伤感而泪落沾衣。

刘煕载《艺概》中提出咏物诗应该做到“不离不即”,就是既要切合于物,又要在咏物中表现作者的情思。

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阐述这首诗是如何体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8分)

孤 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①,愿斫五弦琴②。

 [注] ① 明时:

政治清明的时代。

愠:

疾苦、怨愤。

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

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1)诗歌前六句表达了桐树怎样的特点?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本诗的表现手法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l)形象:

孤雁在潇潇暮雨中独自飞翔悲鸣,在静静的寒塘上面盘旋,欲下却又迟疑,只恐遇险。

目的;通过孤雁形象的描绘抒发带人飘泊异乡孤独凄凉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题名《孤雁》,全篇皆实赋孤雁,“诗眼”就是一个“孤”字。

一个“孤”字将全诗的神韵、意境凝聚在一起,浑然天成。

为了突出孤雁,首先要写出“离群”这个背景。

所以诗人一开头便说: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作者本是江南人,一生中常在巴、蜀、湘、鄂、秦、陇一带作客,多天涯羁旅之思。

此刻想是站在驿楼上,极目远望:

只见天穹之下,几行鸿雁,展翅飞行,向北而去。

渐渐地,群雁不见了,只留下一只孤雁,在低空盘旋。

我们从“归塞”二字,可以看出雁群是在向北,且又是在春天;因为只有在春分以后,鸿雁才飞回塞外。

这两句中,尤应注意一个“行”字,一个“独”字。

有了“行”与“独”作对比,孤雁就突现出来了。

“念尔”二字,隐蕴诗人同情之心。

古人作诗,往往托物寓志,讲究寄兴深微。

“念尔”句写得很妙,笔未到而气已吞,隐隐地让一个“孤”字映照通体,统摄全局。

“独何之”,则可见出诗人这时正羁留客地,借孤雁以写离愁。

颔联“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是全篇的警策。

第三句是说失群的原因,第四句是说失群之后仓皇的表现,既写出当时的自然环境,也刻画出孤雁的神情状态。

时间是在晚上,地点是在寒塘。

暮雨苍茫,一只孤雁在空中嘹嘹呖呖,呼寻伙伴。

那声音是够凄厉的了。

它经不住风雨的侵凌,再要前进,已感无力,面前恰有一个芦叶萧萧的池塘,想下来栖息,却又影单心怯,几度盘旋。

那种欲下未下的举动,迟疑畏惧的心理,写得细腻入微。

可以看出,作者是把自己孤凄的情感熔铸在孤雁身上了,从而构成一个统一的艺术整体,读来如此逼真动人。

诚如近人俞陛云所说:

“如庄周之以身化蝶,故入情入理,犹咏鸳鸯之‘暂分烟岛犹回首,只渡寒塘亦并飞’,替鸳鸯着想,皆妙入毫颠也。

”(《诗境浅说》)颈联“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是承颔联而来,写孤雁穿云随月,振翅奋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