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7朱煜老师讲评六语上册第一单元整合设计录音整理汇总.docx
《727朱煜老师讲评六语上册第一单元整合设计录音整理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27朱煜老师讲评六语上册第一单元整合设计录音整理汇总.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727朱煜老师讲评六语上册第一单元整合设计录音整理汇总
7.27朱煜老师对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统整教学引领
——录音文字整理
大家晚上好!
由于我前天着了凉,昨天生病了,所以昨天的活动我就没有出现了,喉咙有点哑,可能有的老师不一定能听得清楚。
如果听不清楚的话,你可以在屏幕上打一下,我尽量把声音再说得大一点。
那么,我们这个活动啊,进展到这样一个阶段,我觉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因为单单听报告,单单看课,自己没有行动,那是没有用的。
好多的新的想法,好的理念,好的做法,都需要通过我们自己的实践,让它变成我们的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行为,那才可能有真正的收获。
今天呢,我想,我就针对精读课与泛读课来说一说我对这一个单元的精读与泛读的一些理解。
因为时间关系,就没有办法对导读课和作文课来做一个具体的讲解,但我想,一个精读课和泛读课解决好了以后,那个作文课基本就不在话下,而且杨老师设计的作文课已设计得非常好!
那么,刚才几位老师设计的精读课与泛读课呢,我觉得,大家对教材的分析,对于目标的把握,已经做得是非常好的了。
尽管时间比较短,尽管有的老师可能是由于没有这样备过课,或者没有这样去接触过,所以能够做到这样一个程度,已经是非常好的,非常的不容易。
单元整合,说说容易,实际上真的要做起来那是很难的。
它难就难在,它需要我们改变我们已有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的思维定势,这是最艰难的。
有的时候,我们备着备着备着,上着上着,可能就上到原路上去了,我们的单元特点就不清晰了,单元的目标就不集中了,所以呢,这个课最难的就是在备课的时候,在执教的时候,要先解决自己的一个思维定势,思维定势。
好,首先,我很同意,六年级组对于精读与泛读的这个区分,我们可以先上那个《山中访友》。
那么,因为它是精读课,特别是,要是之前上过一节单元导读课,有些基础的东西已经解决了的话,那么,我想,精读课里面的还可以适当地上得再可以细致一点。
如果我来上的话,我可能会这样去上《山中访友》。
第一个,《山中访友》首先就是读题。
“访友”,什么是“访友”?
拜访朋友。
什么是“友”,是我的朋友。
那么,在课文当中,这个“友”,并不是指真正的人,而是指好多其他的景物,这个大家在预习的时候,都已经读过。
我们来梳理一下,“山中访友”里面,作者拜访的有哪些朋友?
好,那就是古桥、树林,还有山中的山泉、溪流啊,等等,还有路花什么什么的,还有,甚至是雷阵雨,一一罗列,让学生要罗列,然后老师及时的写在黑板上。
这样一看,我们就知道,我,作为一个人,居然有那么多的朋友,而且是非同一般的朋友,都是在山里,有那么多的朋友在,所以我去山中访友这件事情是很值得的。
好,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认识一下第一个朋友,那就是古桥。
我很同意刚才那个老师对古桥的句子比较的设计,那就是先说了一个德高望重的老人,再说在涧水上站了几百年,这样的一个好句子,那就是一下子就拉近了距离,也就是说,既然是要访友,我们就是要在作者的描写当中看得出作者的情感,在这里就能够看出作者的情感,就用这样的一个老人,就能看出作者的情感,而且,在这里还用到了一个想象,把这样的一个情感扩大,扩大。
那么,运用联想和想象,目的是什么呢?
目的就是抒发自己对景物的独特的感受,所以,“我”要联想和想象。
同样一个景物,不同的人去想象,所想出来的不一样的,。
所以,在这里就一定要给学生指明,这是第一。
第二个那就是为什么要联想和想象?
它有什么好处呢?
那就是把它的这种景物的特点写得更加明了。
你看古桥,单单看这一座古桥,你能感受到它的一种特别的味道吗?
特殊的含义吗?
感觉不到。
可是,作者告诉你他是一位老人,他就是一个几百岁的老人,我们一下子就能理解古桥的古老以及它经历过我们想都不能想、说都说不清的事件,也正因为这样,后面的联想可以说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也就是说,那么多东西,都生生死死,永远都消失了,可是古桥竟然还在,阅尽世间沧桑,对吧?
所以,通过这样的联想和想象,就把古桥的特点写出来了,把作者的想法写清楚了。
那么,在文章当中,还有没有类似这样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自己的一种特有的感受呢?
并且写出景物的特点的句子呢?
有吗?
再找找看?
学生就自己可以去操练。
比如说最近的一个就是树林,我把树林当作我们的朋友。
那这里面也有想象,想象自己成为一棵树。
他写的是自己成了一棵树,可实际上就是在写这些树。
这些树林是怎样一点一点成长的,正是因为我把自己想象成是树的同类,而这就是让我们感受到什么呢?
是让我们感受到是在访友,这种友情已经到了我把你当作树,树就是我,与物融为一体,已经达到这样一个程度,所以再一次呈现了《山中访友》这个题。
好,到了这,山中的一切哪一个不是我的朋友,正是因为前面已经写到这,这样一个程度,已经写到物我两忘,物我相融的地步,那么这个文章就不能再往下写了,对吗?
表达的意思都写光,所以作者要用一个反问句,才能引出下面的文字。
哎呀,山中哪一个不是我的朋友呀?
这个地方,就不必多讲,就可以让学生去朗读,各种形式的朗读。
老师要进行朗读指导。
朗读完了以后,特别是要重视句子的形式,读一遍,让学生找这句话的内在规律。
学生很容易就找到,句子中有好几个“你好,什么怎样”。
找到以后,再来读,读完以后,我把“你好,什么什么,你好,你捧出”全都改掉,改成第三人称。
“清泉是我的朋友,为我捧出明镜,让我梳妆;溪流是我的朋友,它好像在吟诵一首小诗;瀑布是我的朋友,它好像怎么怎么。
”改写完后,让学生再来读,读完后,再比较比较,在写法上和课文有什么区别。
学生就知道了,这是第二人称写的,而老师改的,是第三人称写的。
那么,用第二人称有什么好处?
为什么在这里要用第二人称呢?
很简单,因为这是突出是在对友人说话,又一次验证了课题,叫“山中访友”。
同学们,就是这一小段话,除了三个“你好”,还有一个地方也很有趣啊,真的,作者匠心独运,你看为什么不说“你好,淘气的云雀”?
而要写成“喂,淘气的云雀”?
老师们,在这里,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唯独这个地方写“喂”?
前面都写得很好嘛,“你好,你好,你好”,为什么不再来一个“你好”?
为什么?
老师们,你们思考过这个问题吗?
不是为了变化。
老师们,你看,“淘气的云雀”,是什么呀,小朋友!
一般我们都用“淘气”这个词来形容孩子,前面,你看,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个大人;你吟诵一首小诗,要我一起唱和,是个大人;雄浑的男高音更是个大人;悠悠的白云,洁白的身影,你看,这是个成年女子。
各种各样大人、男女都有,再来一个小孩子,让文章的结构更加活泼一些,更加体现出在这里,在山林之中,我不仅和老人成为忘年交,我还和调皮的云雀——小朋友成为忘年之交。
不仅仅是同龄人,还有老人和小孩,这样,山中访友的意蕴就更加强烈。
当引导学生辨析了这些之后,我们就知道,写景为什么要这样写了,因为这都是抓住它的特点。
山泉,静静的,所以就像一面镜子;溪流会发出声音,所以就想到是在唱和;而瀑布从高处落下,声音巨大,所以说一个男高音。
每一个想象,都抓住了景物的特点来想象,这就是合理想象。
这个知识点又一次呈现了吧。
好,我们继续再看。
同学们,刚才我们学过了你好你好你好,三个相同的词,在下一个小节,作者又用到了相同结构的词,你们找到了吗?
一找就能找到,“嗅到了,看到了,听到了”。
你看,写景的文章,除了运用到那样排比的方式,我们还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写景物的特点。
如果相同的角度,景物写出来就会呆板。
这一节,我们读读看,有没有呆板之感,没有。
来,把这些关键字圈出来。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进行一个小结,原来这篇文章,是通过抓住景物的各个不同的方面的特点来写的。
在写的过程中,为了表达自己的感受,又用到了丰富的又合理的联想和想象。
这就是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
而这个特点用得非常之好,所以这篇文章给我们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我们再完整的来读一读,为什么是山中访友?
读完以后,我们再来看,这个题目好不好,好,好在哪里?
作一个复习。
这个环节就是复习的环节,也是课后的习题,可以被复习的环节所包含。
所以这篇文章我倒是不建议马上随文练笔,因为要讲的东西非常之多,需要让我们用时间去分析,然后让学生不停地巩固。
我们再来看第三篇文章《草虫的村落》。
在导入时,我们可以从第一课引入。
我们在学第一篇时,学过了一个变换人称的写法,用抓住人称的不同来体现自己的情感,抒发自己的情感。
虽然《草虫的村落》中没有很明显的变换人称,但他却是站在一个昆虫的角度,进入昆虫的世界,去感受昆虫日常的生活。
同学们,请大家自己默读一下课文,然后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
你觉得这篇文章,作者在“草虫的村落”中看到了些什么?
默读后,带着这样一个问题去思考,思考完了讨论。
老师们,这个时候,你就要即兴板书。
第一个是看到它们在路上打招呼,看到有的家里的虫子会跑出来迎接远归者,还看到这个村落里有大街小巷,甚至还看到这个蜥蜴要走访亲戚。
还看到村落里的音乐会,还看到村落里的劳动生活。
你要一一梳理一下,甚至还要关注一下气候者忙于观察气象,工程师忙于造房子,你要一一梳理,把它写在黑板上。
然后问一个问题,这些生活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能找到一一对应的情景吗?
虫子的村落里,在我们人类的生活中找到相对应的情景吗?
这个就是刚刚谭老师的提问,但我们可以把这个提问更加优化一些,可以操作得更好一些。
接下里,我们就可以不看课文,看着板书一一对应。
比如音乐会可以对应我们的音乐会,劳动可以对应我们的工作,打招呼可以对应我们在小区里遇到熟人问好,等等等等,进行罗列,也就是最后完全可以一一对应,明白吧?
等你把它完全一一对应后,你就自己马上把黑板上这两条内容画出一个表格,让它呈现在一个表格里,这个表格需要你把两项内容通过梳理后再画上去,这样效果会更好。
不要先画一个表格,让学生在那里填,而是先让他们觉得你只是记录他们的发言,但是最终你会让他们看到一个表格突然呈现在黑板上,这个很重要,不要小看这一前一后,一前一后差别很大。
这样一来,同学们,看着这个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你有什么感受?
很简单,作者把虫子的世界当作人类进行来写,难怪显得如此亲切。
真的,你看蜥蜴本来在现实生活中是要吃虫子的,可是现在作者却说蜥蜴在拜访亲戚,好像是在和他们友好交谈,一下子显得很亲切。
还有的孩子可能会说,这样写了之后,让我们对虫子的日常生活有了更深的了解……可能孩子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让他们尽可能说,让他们尽可能地把自己的阅读的比较下来的不一样感受说下来。
而且一定鼓励他们没有标准答案,完全放开了让他们说,不同的角度说的越多越好。
虫子村落原来是这样,我们前一节课说过,写景物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你觉得这篇课文抓住了虫子的哪些特点来写的呢?
其实依然看这个表格,这个表格原先是杂乱的,现在我们可以给它梳理。
怎么梳理呢?
你看,它的鸣叫就是它鸣叫的特点;它们的劳动,就是写它们觅食;有的地方写到它们的村落哪里是街道,哪里是小巷,这里写到的是它们生活的环境;还有和同类虫子打招呼,说明他们是群居昆虫,是生活习性。
就是说把原来比较纷繁复杂的内容,再一次缩小,让学生知道,这样丰富的想象源于什么呢?
来源于昆虫的特点。
这篇文章之所以好,就是因为,我们小朋友也写过昆虫,但我们通常就是外形,生活习性和我发生的一件小事,最多就这样,可是他换了一种手法,同样写一样的内容,这就是作者的高明,你就是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这样写可以是如此之高明哪!
这样,学生才会进步,否则写个景物,写个昆虫,对六年级学生来讲不是特别难,特别是好孩子。
要让他们知道课文好在哪里,我们可以学到什么,这个很重要。
当我们这样一比较之后,接下来看,“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还看到许多其他的什么呢?
不写了,太多了,看到了其他的什么呢?
写一段,就写一个方面,我们来试着写一写,也就两三行的文字。
所以刚才有杨老师在公屏提问,为什么要让学生去联想人类的生活?
在这里就用到,你不要着急,上课很多设计是不要着急的,前面讲过要围绕日常生活来想象,接下来我又要想象,想象虫子其他的和人类生活可以挂钩、类似的小片段。
学生就可以想,因为有前面做基础,一小段话,两三行字,50个字或100个字最多。
写的时候告诉学生:
“同学们,我只要你写50个字,谁50个字写清楚,就能得高分。
”讲到这里,学生就写,写完了,做一个交流。
交流完了以后,同学们,《山中访友》——我们感受到作者把山中的大自然中的一切当成自己的好朋友,《草虫的村落》,你又感受到什么?
感受到作者好像把自己当做小虫,作者是那样的喜欢大自然,作者是那样的喜欢这样的一个村落,所以他不会去破坏它。
是啊,人与自然,就是要这样和谐相处;人与人,也是需要这样和谐相处。
和谐了,才会让我们感到如此亲密和友好。
老师们,看到了吗?
这个东西自然而然出来了,这个人文的升华自然而然地就出来了。
当然,我相信,如果你前面铺垫做得好,那么到这里,当你让学生谈论的时候,自然就能谈论。
而且因为是单元整合,所以我们必须让孩子们在思考的时候经常把两篇文章放在一起思考,这个是很重要的。
讲了两篇文章,我们理清了几个思路:
第一,写景的文章,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第二,要写出自己的感受,可以通过联想和想象;第三,可以变换人称,让我们的情感表达得更加真挚,真情。
这样的写法是值得我们借鉴,也是值得我们品味的。
这是对两节精读课的总结。
老师们,我们接下来看两篇泛读课,因为精读课讲得够多,泛读课适当的可以少一些。
同学们《山雨》这篇文章,我们在学第一课的时候,找到了它的特点,在学第三课的时候也找到了几个特点,快速浏览《山雨》,找一找它的特点,写的是什么?
雨。
山雨的雨有什么特点?
很简单,山雨的雨会发出声音,山雨的雨会有颜色。
对吧?
最主要就是写雨声雨色,好的,同学们,那么我们一起来朗读,作者是怎么描写雨声雨色,读一读就可以了。
谈一谈,让学生自己谈对这样的句子你觉得好在哪里,有什么好处,用这样的句子来写雨声好在哪里,用这样的句子描写雨色好在哪里。
谈完了之后,同学们,除了抓住特点写,这篇文章还用到了一个写景时要常用到的一个办法,我们先来看一个,雨是分成几个阶段写的,雨前、雨时、雨后,这个学生一眼就能看出的,这个雨前、雨时、雨后是什么?
是一个时间变化顺序,这样,我们就再次以补充前两节课学习的要点,那就是写景物特点时候,最好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这样可以将景物表达得更有条理。
看到了,这就是补充的。
那么,刚才我在说,让学生自己说描写雨声、雨色的句子发现,这个时候,你就可以随机地运用,让孩子告诉他们有的运用了联想,有的就是想象,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就是复习。
好了,半节课20分钟就可以结束了,甚至20分钟都不用,如果基础比较好的学生,第4课,好,我们都已经学过那么多,我们都已经知道了写景物有那么多的特点,第4课,请大家自己来分析。
就从写景的文章这个特点这个角度,按照你学过的知识,自己来分析。
你只要做梳理,学生一定会说这篇文章紧扣题目来写的,对吧?
你第1课学得好啊,把第1课紧扣文章题目的写法学会了,真棒!
有的孩子发现它每一个小节都是围绕着“野”字来写的。
对啊,你学得好啊!
看,这种山林之间“野”的美,我们再读得细点,第2小节你还能读出什么?
还能读出我们之前已经学过的哪篇课文的特点呀?
老师老师,这里面您看呀,有“这种美这种美这种美”,用了好几次“这种美”。
同学们,这种美这种美,哪篇课文里类似用到的呀?
第1课里用到,对吧?
用到了大量的,而且是不同形式的,这样的反复的出现。
好,都是“这种美这种美这种美”,是同一种美吗?
不是的。
为什么你说不是的啊?
学生找句子啊。
刚才翁老师分析得多好!
我觉得因为它是泛读课文,让学生自己说。
说到不到位的地方你再补充。
好,看来大家已经发现是不同的美,同学们,可是,我却又要说“这种美”就是同一种美,我反对你们的意见。
好了,学生们这个时候被你弄傻了,刚刚老师还在讲,不同的美。
现在,老师您怎么搞的啊?
脑子糊涂了——不同的美怎么,怎么又变成同一种美?
说说看。
聪明的孩子会想到,这种美就是天然的美。
在天然的美里面包含了不同的美。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
看到吧,要设计,要让学生觉得这是一种意外。
你不要一上来同学们,我告诉大家,这篇文章用“先概括后具体”来写的,你看哦,第1句话概括的写,下面分3个角度来具体的说,写得好吧?
写得好。
为什么这样写的?
这样效果就不精彩了!
一定是要让学生在这里面,他们的脑子始终是处于跌宕起伏,在老师的引导下,跌宕起伏。
这样,让学生才能够被你吸引了,特别是你班的70个孩子在你的课里跌宕起伏,就能让学生真正做到想进去。
只有让他们真正做到想进去,才能让他们提高效率。
好了,这个地方就处理好了。
其他的不必去多讲,学生自己再去继续谈。
只要提一个问题,那就是同学们,这也是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而且前几篇文章都是抓住景物不同方面的特点,现在是相同的特点。
可是,他为什么在写出这些相同特点的时候,为什么先要写山,再去写水,再写山上的野物,最后才写到人呢?
请大家思考一下,这也是一个写作顺序啊。
这一个写作顺序就是按照时间哪,按照地点的变换顺序高明得多,我们又一次发现作者的高明,值得学习的地方。
你说说看,为什么要按照“山、水、野物、人”的顺序写呢?
我可以把它们打乱吗?
不可以。
为什么?
索溪峪首先是谈到山,没有“峪”,怎么叫做山呢?
看看这个“峪”字,是个山字偏旁吧。
所以这个字不能写错哦。
这山字偏旁,所以首先是“峪”,是山。
有了山,才会山涧流出清泉,才会形成小溪,才会有水。
再来看,有了水,万物就能生长,所以就会有动植物,有了动植物,人们才会去玩,去被这样的美景吸引了。
由此可见,世界万物彼此相生相克,相互关怀,人就是这万物之中一些很渺小的存在。
所以,人放在最后写,我觉得作者这样捕捉大自然的一种敬畏之心,喜爱之心。
老师们,现在明白了吧。
所以,其他的不比较,这里你讲好第2小节,然后再讲一讲整篇文章的行文线索,六年级必须要有行文线索的要求。
大家看到,用这样的方式就把这一课全上了。
因为是在精读课和泛读课的时候反复地强调几个特点,所以,学生印象就会很深。
到了习作课的时候,自然而然就明白,也不用怎么教,你就像杨老师那样提供一些版本,让他们相互交流一下,然后都可以自己去写了,不必再多讲一些习作方法。
总结一下,这个单元通过抓住特点,按照顺序来写清楚山雨的特点及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可以通过变换人称以及联想、想象方式来写,同时我们也知道抓住景物的特点,有的时候是要变换不同的角度,因为只有变换角度,通过抓住不同方面的特点,才能更好地呈现出来,这些,我们不必一篇文章里面都体现,但是,我们可以有的体现,选择适切的方式来体现。
同样是写作顺序,也可以是不同样的写作顺序,同样也是根据你所要写的景物的特点,自己因文而定,因景而定。
好,同学们,讲到这里,我们在上作文课的时候,我们给他们提供了大量的范文以后,你就让学生抓住这几点,来分析这些文章,您选择的范文应该是体现这些点的,你也应该是体现这些点的。
那样学生就明白,又一次操练,然后讲完了以后,你要让学生选材,自己拟一个提纲,拟好提纲要交的。
要写出你写什么,你打算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写,你选择了哪几种写作方法来写,为什么要选择这几种方法给予交代。
然后这篇文章回家去写就可以了。
在课堂里时间不多,如果你有时间的话,如果是我,在课堂里肯定没有时间,我会在课堂里给予指导,回家认认真真写,下一次我重点上课来点评,那就是通过精读课的讲略读课的写,习作课的运用,充分地巩固写景文章的特点。
耽误大家休息了,不好意思,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
(鲲鹏小语六年级组施其堂、赵潇波、张海萍、卢颖宁、于杰合作整理)
(施其堂汇总)
2015.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