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高级中学高一年级《思想政治》经济生.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35453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4.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余杭高级中学高一年级《思想政治》经济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余杭高级中学高一年级《思想政治》经济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余杭高级中学高一年级《思想政治》经济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余杭高级中学高一年级《思想政治》经济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余杭高级中学高一年级《思想政治》经济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余杭高级中学高一年级《思想政治》经济生.docx

《余杭高级中学高一年级《思想政治》经济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余杭高级中学高一年级《思想政治》经济生.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余杭高级中学高一年级《思想政治》经济生.docx

余杭高级中学高一年级《思想政治》经济生

余杭高级中学高一年级《思想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点、热点问题及分析

第一单元重要观点及巩固练习

(一)、价值、价格、供求、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一、观点表述:

1、影响价格的因素:

供求影响价格(直接、间接),价值决定价格(正比)

2、价值与价格的联系:

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3、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在同一时间里所生产的商品数量就越多,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小;反之单位商品的价值就越大

4、价格与供求之间的关系:

两者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当商品价格上涨,商品生产者由于有利可图,会增加这种商品生产,这种商品的市场供应量就会增加;反之会减少;当商品供应量减少,出现供不应求,商品的价格就会上涨。

5、商品生产者为什么要努力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

用低于或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商品,都只能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

因此,个别劳动时间生产率的提高,可以减少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使它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样商品生产者就处于有利地位,获得更多的利润。

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处于不利地位,获利减少。

因此,商品生产者要努力提高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生产率。

也就是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个别商品生产者来说意义十分重大。

二、巩固练习:

【情景设问】

随着手机价格战达到白热化程度,去年国内市场的手机平均价格为1200元左右,比前年下降了20%。

(1)从经济生活角度看,手机价格不断下跌的原因有哪些?

(2)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手机企业应该怎样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参考答案:

(1)价值决定价格。

手机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生产手机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断缩短,手机价值量不断减小;供求影响价格。

手机市场竞争激烈,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是买方市场,因此手机价格不断下降。

(2)提高劳动生产率。

对手机企业来说,只有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缩短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给自己的产品提供降价空间,在价格竞争乃至生存竞争更具优势;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的产品,这样才能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一、观点表述:

1、影响消费的因素:

消费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总水平。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的消费量就越大。

所以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另外,居民的消费水平还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③社会的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②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力。

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会减少对商品的消费量;物价下跌,则购买力普遍提高,会增加对商品的消费量。

2、消费心理:

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

①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②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③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④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3、理性消费应践行的原则: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原因是资源短缺;主旨是以保护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节约资源;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努力做到“5R”:

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作风;我国又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更要戒奢从俭;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人,难以战胜困难,成就事业,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财富,任何时候都应该发扬光大)。

二、巩固练习:

【情景设问】

据卫生部消息,2006年11月12日,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周报》播报了北京市个别市场和经销企业售卖来自河北石家庄等地用添加苏丹红的饲料喂鸭所生产的“红心鸭蛋”,并在该批鸭蛋中检测出苏丹红。

目前,北京、河北两地相关部门正在积极开展监督检查活动。

并严厉查处相关违法经营行为,以保护消费者身体健康。

2005年卫生部曾向社会发布公告(2005年第5号)《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要求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者严格遵守法规标准规定,不得将苏丹红作为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和使用,对发现的违法行为及时采取卫生行政控制并依法查处。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1、①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作为商品生产者必须重视商品的质量,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合格的使用价值.②含有苏丹红的鸭蛋,使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存在,商品的价值也不可能实现,是对资源的浪费.

2、市场调节有其弱点和缺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要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2005年卫生部曾向社会发布公告(2005年第5号)《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对发现的违法行为及时采取卫生行政控制并依法查处。

体现了国家运用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控制,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3、①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作业一种无形资产是企业特有的,企业的信誉集中表现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②生产含有苏丹红的鸭蛋严重损害了自身信誉和形象,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损失。

4、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缺乏诚信导致市场秩序混乱,经济衰退。

是否诚信经营关系企业成败。

(三)影响消费的因素

一、观点表述:

1、影响消费的因素:

消费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

(祥见前页: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1、)

2、消费类型:

①按照产品类型不同,可以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②按照交易方式不同;可以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按照消费的目的,可以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的消费。

3、消费结构:

①含义:

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消费结构随经济发展、收入的变化而变化。

;②恩格尔系数反映生活水平与消费结构。

从食品开支在家庭总支出中所占比例,可以大致推知家庭生活水平的高低;③恩格尔系数减少,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的改善。

二、巩固练习:

【情景设问】

五年来城乡居民生活改善情况

指标

单位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44.5

41.9

39.2

37.9

37.7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53.5

52.6

49.1

47.7

46.2

注: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物支出在家庭消费总支出中的比重。

一般来讲,

恩格尔系数高于60%就认为是绝对贫困;60%~50%之间是勉强度日,

也叫温饱;50%~40%认为是小康;40%~20%就认为是富裕。

(1)图标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城乡居民生活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上述变化对社会生产的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4)在当前的情况下,人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消费观?

【参考答案】:

⑴反映了五年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明显改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城乡差距较大,我们所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⑵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根本原因;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是直接原因;近年来物价水平较低是重要原因。

⑶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消费的发展能促进生产的发展,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有利于促进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

⑷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二单元重要观点及巩固练习

(一)正确理解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一、观点表述:

1、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②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③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3、大力发展生产力:

一是为什么:

①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②为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③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基础,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二是怎么样:

①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国家的根本任务。

我们一定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②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巩固练习:

【情景设问】

材料一: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2006年经济工作的八大任务中,把扩大国内需求放在了首位.2005年12月,中国财政部长金人庆表示,中国财政在今后五年将支持促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这表明扩大内需已经成为国家经济政策的重点.

材料二:

数字显示,近年来我国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份额连续大幅下降,从2000年的73%降至2005年的33.3%.我国投资率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高出近20个百分点,而消费率却低出近20个百分点,投资与消费的增长极不和谐.

运用生产和消费的辩证关系,分析说明中央把扩大内需作为2006年宏观调控的基本着力点的方针.

【参考答案】①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生产决定消费水平和方式并为消费创造动力。

我国产品结构不合理,不适应市场需求,制约了消费的增长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必须进行结构调整。

②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我国消费需求不旺盛,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扩大内需。

③收入水平的高低对家庭消费有直接影响。

要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就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居民收入,增加低收入人群体的收入,进行西部大开发,有利于扩大内需。

(二)劳动和就业

一、观点表述:

1、劳动的含义:

劳动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

2、我国目前的就业现状:

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劳动力总量大,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

3、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我们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破除旧思想、旧习惯,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

4、党和政府为什么要千方百计地扩大就业:

①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就业能取得报酬,再生产出新的劳动力;就业有利于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就业能使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特别是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合理配置下的劳动就业,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③就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千方百计地扩大就业,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谐,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5、如何解决就业再就业问题:

①党和政府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劳动就业和自主创业的环境;②国家大力发展经济,保持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开发就业岗位,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③提供就业服务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和保障就业;鼓励人们要自谋职业和灵活就业;④劳动者要转变就业观念,加强职业培训,提高职业技能和道德素质;⑤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6、如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①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②贯彻实施《劳动法》,这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积极性的保证;③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这是劳动者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④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⑤当劳动者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维护权益,是每个劳动者的正确选择。

二、巩固练习:

【情境设问】

“十五”期间(2001-2005年)我国就业情况

每年新增

劳动力

每年向城镇转移

农村剩余劳动力

每年城镇需要

安排就业

按经济增长7%,

每年新增就业岗位

每年劳动力供

大于求的缺口

800万

800万

600多万

2300万

1400万

注:

从就业结构上看,传统行业出现大批下岗失业人员,许多人再就业困难,新兴产业和技术性职业所需素质较高的人员供不应求,劳动力文化和技术水平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更加突出。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你认为如何提高个人自身素质才能适应当前的就业要求?

【答案要点】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非常突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2)①加强文化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训,使自己拥有新兴产业和技术性职业所需要的专业性知识和职业技能;②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要转变就业观念,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以多种方式实现就业;③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及遵纪守法、诚实信用、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精神;④还要培养自己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三)、公司经营

一、观点表述:

1、公司经营的含义:

指公司为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并获取利润而进行的所有活动的总和。

2、公司制改革的意义:

国有企业通过公司制改革,焕发了活力,增强了竞争力,更好地发挥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3、决定公司经营成败的因素:

①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②公司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③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是企业所特有的。

是经过长期的努力形成的。

它渗透在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并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延续和更新,最终通过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形成本企业的竞争优势;公司是否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的成败,一个企业,如果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谋取利益,它一定不会取得真正的成功,违法者还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二、巩固练习:

【情景设问】

2006年6月22日《工人日报》载文指出,宝鸡石油公司是一家具有优良传统的国有企业。

“十五”期间,工厂果断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实施了主辅分离,改制成立了宝石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成立公司后,紧紧围绕“巩固和发展国内市场,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积极进入海洋市场”这一战略目标,形成一系列适合公司制运作规范的货币资金管理新机制、成本核算系统、阳光采购工程等管理制度体系,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在一系改革之后,宝石公司的决策者又提出力争成为“国内领先、国际著名的石油钻井并装备制造企业集团”经营战略目标,建立了严格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保证了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在国内外用户心中打造了过硬的品牌,现在,宝石产品的数量在国内领先,质量和信誉全国闻名。

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宝石公司是怎样取得良性发展的。

【答案要点】

①积极进行公司制改造。

成立了宝石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提高了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②制定了正确的经营战略。

宝石公司围绕“巩固和发展国内市场,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积极进入海洋市场”战略目标和力争成为国内领先、国际著名的石油钻井装备制造企业集团”的经营战略目标,促进了企业的大发展。

③依靠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了自己在产品质量、品牌效应方面的竞争优势。

宝石公司形成一系列适合公司运作规范管理制度体系,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建立了严格的质量和质量保证体系,保证了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在国内外用户心中打造了过硬的品牌。

④诚实经营,树立了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最终通过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形成体企业的竞争优势。

宝石公司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保证了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在国内外用户心中打造了过硬的品牌,使宝石产品的数量在国内领先、质量和信誉全国闻名。

(四)储蓄存款

一、观点表述:

1、我国的储蓄机构主要包括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以及邮政企业等依法办理储蓄业务的机构。

2、人们参加储蓄的目的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储蓄存款都能获得利息。

利息是人们从储蓄存款中得到的唯一收益;利息的多少取决于三个因素:

本金、存期和利息水平。

其计算公式为:

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3、我国的商业银行以国有独资银行和国家控股银行为主体,是我国金融机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巩固练习:

【情景设问】

中国人民银行2006年“3.15”公布的一季度调查显示,截止到2月末,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超过15万亿元,总储蓄率高达45%,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保持多年的快速增长势头.同时,我国的股票、保险等其它投资数额增长却很缓慢。

请问你是如何认识这一经济现象的?

【答案要点】

①储蓄率高说明我国经济发展,人们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

同时说明我国目前人们的消费心理已趋成熟。

②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说明我国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反映我国居民的投资形式单一,缺乏投资意识和风险意识,国家应健全其它投资市场,鼓励居民用多种方式进行投资;二是反映我国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制度还不完善,居民社会安全感低,求稳怕险,因此,国家必须进一步健全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三是目前我国居民消费形式单一,消费观念保守,不利于启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第三单元重要观点及巩固练习

(一)、兼顾效率与公平

一、观点表述:

1、收入分配公平竞争的表现及意义:

①收入分配的公平,平等,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②公平的分配收入,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3、为什么要兼顾效率: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稀少。

发展经济必须调动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4、为什么要兼顾(注重)公平(或为什么要解决收入差距过分扩大的问题):

①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才能实现共同富裕;②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保证。

只有维护劳动者的公平分配的权利,保证劳动者的利益,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5、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或怎样解决收入差距过分扩大的问题):

①兼顾效率与公平,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和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其它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②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③必须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

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④通过完善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的分化,实现合理的公平分配,以兼顾各阶层各方面群众的利益,特别是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二、巩固练习:

【情景设问】

.材料一: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齐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

“劳动者的个人劳动报酬要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平均主义,实行多劳多得,合理拉开差距。

材料二:

江泽民指出:

“坚决克服一些单位盲目增加个人收入和社会集团消费的倾向,同时必须十分关心贫困地区、低收入者和困难企业职工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说明了什么?

(2)材料一和材料二所提的问题是否一致?

为什么?

参考答案:

(1)①材料一说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决打破平均主义,引入竞争机制,使劳动者收入合理拉开距离。

②材料二说明在贯彻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时,要坚持兼顾公平的原则,关心帮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防止收入过分悬殊,反对两极分化。

(2)强调拉开收入差距和防止收入过分悬殊,二者并不矛盾,而是统一的。

二者的目的是一致的,即共同富裕。

因为:

①拉开差距,才能真正体现按劳分配,从而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更多的人走向富裕。

②防止收入过分悬殊,关心群众生活,才能防止两极分化,保持社会稳定,增强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更好地实现社会生产发展和共同富裕。

总之,我们要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持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做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③通过完善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的分化,实现合理的公平分配,以兼顾各阶层各方面群众的利益,特别是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二)财政及其作用

一、观点表述:

1、影响财政的因素:

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很多,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①经济发展水平对经济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只有加快经济的发展,大力增加社会财富总量,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②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过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尤其会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和调控力度,最终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③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2、财政的巨大作用:

①集中力量办大事。

第一,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工程是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国家财政支持基础设施和工程建设,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第二,国家通过财政收支水平的调控促进经济增长,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第三,国家通过对财政收支方向、结构的调整和控制,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优化;第四,国家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支持高新科技研究开发,发展科技教育事业。

②集中力量办大事。

第一,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第二,财政是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第三,财政是实现收入分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二、巩固练习:

【情景设问】

材料一:

2001年?

月13日,北京成功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

北京奥运会的顺利举办,需要巨额资金做保证。

据估算,治理环境需170亿元人民币,重大工程项目700多亿元,修建新体育馆160亿元,举办费用15亿元乙元,总计约1045亿元。

这些资金大部分来自政府的财政支出。

材料二:

年度

财政收入

财政支出

收支差距

1992

3483

3742

—259

1997

8642

9197

—-——555

2003

20501

23699

—3198

2004

26355.88

28360.79

—2004.91

材料三:

世界各国国家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是:

发达国家为47.6%,发展中国家为31.7%,中国为18.5%.世界各国中央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