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29336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3.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八单元教案.docx

《第八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单元教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八单元教案.docx

第八单元教案

课题

《墨梅图题诗》

主备人

何雪红

审核人

张自强

使用教师

何雪红

年级

六年级

科目

语文

单元

第八单元

课型

展示解决课

计划课时

2课时

上课日期

2013.12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

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此诗最大的特点是托物言志。

诗先在一、二行描绘墨梅的形象,然后在三、四两行写墨梅的志愿,一个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内在气质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形象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

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诗生字词,能有感情地朗读本诗。

2.通过自读自悟,能理解诗句中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

重点

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诗句的意思。

难点

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

 

学习方法

这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引导法:

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并产生问题。

2.小组合作法:

通过讨论提出问题和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3.指导法:

指导学生把握诗歌中体现的人物精神。

4.练习法: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问题导读单》和《问题生成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问题导读评价单》、《问题生成评价单》、《问题拓展训练评价单》。

2.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生准备:

利用课外时间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王冕生平和当时社会背景。

学习过程设计(第一课时)

程序

时间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一、

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5分钟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

”从古到今,不知有多少赞颂梅花的诗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元朝著名诗人、画家、书法家王冕的作品。

还记得《王冕学画》这篇课文吗?

回忆一下。

(板书作者、诗题。

读课题)

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了解作者及背景。

解题:

“墨梅”指什么?

1.充分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由介绍作者感知古诗,了解时代背景。

2.针对诗歌题目质疑。

二、

自主学习,问题探究,合作评价

10分钟

 

1.检查“导读单”完成情况

2.强调该记忆的知识

3.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1.大胆积极的参与到交流中,并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同学一起交流探讨,分享学习的快乐。

2.小组合作订正《问题导读评价单》上的问题

三、

问题评价,小组展示,规范指导

20分钟

 

1.指导学生阅读;

2.指导学生自我展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1.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2.发挥小组作用共同解决问题

3.充分交流,大胆展示,积极发表个人见解。

四、

归纳概括,提升意义

5分钟

启发、点拨、评价、拓展

 

谈对人物的认识,对古诗的理解。

 

板书

设计

墨梅图题诗 (元)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借物

不要人夸好颜色, 高风亮节卓尔不群

只留清气满乾坤。

喻人

《墨梅图题诗》问题导读----评价单

班级_________组名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时间:

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本诗生字词,能有感情地朗读本诗。

2.通过自读自悟,能理解诗句中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独立阅读,能独立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情感与态度目标:

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

【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诗句的意思。

朗读、背诵古诗。

难点:

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

【学法提示】

一、自读古诗及诗画赏析,标出读不懂的内容。

二、收集梅花图片或有关描写梅花的诗、词、文章、歌曲。

从中你了解了梅花的哪些品质?

三、收集王冕的资料并交流。

四、给生字注音。

冕()乾坤()妥协()卓()尔不群花蕊()厌恶()

五、初步理解词语

卓尔不群:

六、我的问题:

自我评价:

小组长评价:

教师评价:

《墨梅图题诗》问题生成——评价单

班级_________组名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时间:

________

各位同学,请根据预习内容,在单位时间内进行系统思考后,认真完成下列题目,并在小组内充分交流,经过合作探究后,准备多元化展示。

【问题探究】

一、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洗砚池:

淡墨痕:

墨梅:

  清气:

 

满乾(qián)坤(kūn):

 

二、问题解读

问题一:

说说前两句诗的意思。

由这两句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

问题二:

我们现实生活中所看到的梅花要么白色,要么红色,为什么王冕却要将梅花用淡墨表现并描写出来?

问题三: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抓住了梅花的哪些特点进行了描写?

问题四:

你从“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问题五:

每句诗中体现墨梅的词语分别是什么?

自我评价:

组长评价:

教师评价:

《墨梅图题诗》拓展训练----评价单

班级_________组名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时间:

________

一、给生字注音

冕()乾坤()妥协()卓()尔不群花蕊()厌恶()

二、课文回顾

1.比一比谁能在短时间内将本首诗准确地背诵并默写下来。

2.精彩回顾:

凭着你对这首诗的理解,请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墨梅图题诗》是一首七言绝句,它的作者是清朝诗词书画家,是“扬州八怪”之一。

B.《墨梅图题诗》作者托物言志,表现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品格。

C.《墨梅图题诗》一诗中作者突出了墨梅浓浓的色彩,浓郁的香气。

D.《墨梅图题诗》最后一句点出了梅花的生长位置。

三、拓展练习

1.王冕用诗书画赞美梅花卓尔不群的气节,你知道梅花还有哪些精神受到人们的赞赏吗?

请同学们想想我们的生活中那些人具有梅花的品质、精神?

2.古诗积累:

请同学们展示关于梅的诗句,反复读,感受梅花品质,再稍作赏析。

3.古诗今用:

中国古代文人喜爱寄物抒情,我们除了学着欣赏这些诗画外,在平时的习作中,也可以学着引用一些恰当的诗句,做到古诗今用。

练习:

①他们虽然早已过了成为专业运动员的年纪,但是他们对羽毛球的这份热爱,如严冬瑞雪中静静绽放独自盛开飘香的腊梅。

古有:

“,。

”我相信今天他们对羽毛球的坚持不懈,来日必将会迎来明天我们的“为有暗香来”!

②“,。

”真正的勇者不会向往春天,只会在苦难与摧残里不断追求,只会在艰苦的环境里慢慢积淀自己的力量。

只有不断磨砺自己,经历“严寒”后,方能散发出阵阵“香气”。

自我评价:

组长评价:

教师评价:

学习方案设计

课题

《墨竹图题诗》

主备人

何雪红

审核人

张自强

使用教师

何雪红

年级

六年级

科目

语文

单元

第八单元

课型

问题导读课

计划课时

2课时

上课日期

2013.12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图题诗,写于郑板桥在山东任职时。

当时山东受灾,饥民无数,作为一名体恤百姓的县官,郑板桥整日为民奔波,白日劳顿,夜不思眠。

本文记载的是又一个不寐的夜晚,听着冷雨拍打窗棂,风吹疏竹,发出萧萧之声,板桥竟错觉为百姓发出了啼寒饥号的怨声,于是提笔展纸作画,遂成此文。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反复诵读诗歌,了解古诗大意。

2.过程与方法:

理解领悟诗意,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情感与态度目标:

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体恤百姓的忧伤之情。

重点

了解大意,把握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难点

体会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

学习方法

1.引导法

2.小组合作法

3.练习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一案三单

2.学生准备:

熟读课文,了解作者。

 

学习过程设计(第一课时)

程序

时间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一、

自主阅读读通课文

 

8分钟

 

松、竹、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为“岁寒三友”,也是文人墨客所推崇的对象,纵观历史文坛,诗书画三绝的名家层出不穷,而对图题诗更是其中的一朵奇葩。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的《墨竹图题诗》,并体会诗要表达的诗情画意。

认真观察课件出示的郑板桥的《墨竹图》并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二、

自读自悟自主探究

12分钟

1.结合预习导读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2.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感知。

(2)范读。

(听录音)

(3)练读。

1.学生自渎。

(注意字音,语气,节拍等)

2.指名读(大家评议)

3.再读(小组合作,比一比谁读得好)

(多种形式的诵读。

促进学生积累。

形成个性的体验,进一步培养语感。

 

三、

小组合作展示交流

15分钟

 

1.指导学生根据问题展开讨论。

2.指导学生自我展示,鼓励学生发言。

1.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2.发挥小组作用共同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完成讨论问题,并进行多元展示,及时予以评价。

四、

归纳拓展

深化情感

 

5分钟

明确:

《墨竹图题诗》表达了诗画家淡薄名利,以解除百姓之苦为己任的胸襟,以及“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

1.课文内容回顾,小组讨论收获

2.学生代表谈体会和感受

板书

设计

板书设计:

竹人

干:

细中有强淡泊名利

叶:

青翠欲滴爱民如子

傲然挺立铮铮铁骨

《墨竹图题诗》问题导读——评价单

班级_________组名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时间:

________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反复诵读诗歌,了解古诗大意。

能力目标:

理解领悟诗意,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情感目标:

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体恤百姓的忧伤之情。

创新素质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大意,把握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一、字词学习

(一)給加点字注音:

衙斋燮号寒放赈救济遂

(二)给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填空。

干gāngàn作zuòzuō着zhezháozhuó

干净树干竹干作坊作响着急着色看着

我认为还需要重点学习的字词还有

二、写作背景了解

1.我收集了诗人郑燮的资料:

(可粘贴)

 

2.我收集了郑燮的画(可使用课件展示)

 

3.读过古诗和诗画赏析后,我提出了以下需要重点研讨的问题

自我评价:

小组长评价:

教师评价:

《墨竹图题诗》问题解决----评价单

班级_________组名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时间:

________

一、问题探究

1.以下词语古今意义相同吗?

它们分别是什么意思?

劳顿:

思绪:

救济:

赈灾:

岿然不动:

2.请同学们说说自己感受最深的诗句,并说明理由。

3.作者是怎样展开想象的?

4.对最后一句“一枝一叶总关情”你是怎样理解的?

二、重点研讨

1.借助工具书理解诗句意思,并在小组内说一说。

2.我体会到本诗抒发了作者()的感情,是从()体会到的。

读了这首诗我有如下感悟:

3.再读古诗,我能体会人物的心情,并想用以下词语概括诗人的心情:

4.我可以用朗读来传达出诗人的这种心情。

5.这首诗倾注了郑板桥对百姓的浓浓情意,那么画呢?

我们欣赏一下,会发现图上的竹子有以下特点:

6.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自我评价:

组长评价:

教师评价:

《墨竹图题诗》问题拓展----评价单

班级_________组名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时间:

________

一、看拼音写词语。

yázhāixiāoxiāozhúfàngzhènjiùjìyèbùnéngmèitèlìdúxíng()()()()()()二、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疑是民间疾苦声。

()A、怀疑B、疑问C、好像)

2.一枝一叶总关情。

()A、关系B、关于、涉及C、关口、要塞)

3.冷雨敲窗,风吹疏竹。

()A、疏远、生疏B、稀疏C、粗疏

4.动员官民赈灾。

()A、富裕、富有B、救济C、救济灾民的粮食三、判断。

1.徐悲鸿也是“扬州八怪“之一。

()

2.“夜不能寐”的“寐”是睡觉的意思。

()

3.《墨竹图题诗》是借“竹”来表现作者“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

()

4.《墨竹图题诗》是七言绝句,作者是清代的诗词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

()

四、根据对古诗的理解完成填空。

1.《墨竹图题诗》的作者是()朝诗词书画家(),他又名(),我们还学过他写的古诗()。

2.这首诗借()喻人,明似是写(),实则写()。

写诗人对百姓的()之心,()之情。

令人叹为观止,文中以()喻人,比喻新颖奇特,把一个()的文人写得极入情理,表现了他的(),(),充满了()之气节。

3.第一句是()写,第二句是()写,第1句是第2句发挥()的基础。

自我评价:

组长评价:

教师评价:

学习方案设计

课题

《苍松怪石图题诗》

主备人

何雪红

审核人

张自强

使用教师

何雪红

年级

六年级

科目

语文

单元

第八单元

课型

展示解决课

计划课时

2课时

上课日期

2013.12

教材分析

《苍松怪石图题诗》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8单元的一篇课文。

单元主题为《岁寒三友》。

这是“扬州八怪”之一,清代诗画家李方膺的作品。

全诗从松的外形入手,赞颂了苍松的品格,表现了自己不屈权贵,不阿谀奉承,耿直廉洁的英雄气概。

整个作品诗画相配,画面中怪石耸立,为苍松设置了极好的背景;苍松挺劲,生机勃勃,带给人无限的力量。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借助工具书和资料再联系画面,理解全诗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的内容。

能力目标:

2.反复诵读诗歌、欣赏画面,想象并体会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情感目标: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诗。

重点

借助工具书和资料再联系画面,理解全诗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的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诗。

难点

反复诵读诗歌、欣赏画面,想象并体会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学准备

教师:

课件

学生:

课前预习,搜集有关李方膺的资料。

 

学习过程设计(第一课时)

程序

时间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激趣导入

明确任务

 

5分钟

出示两幅图:

一幅是文中“苍松怪石图”,另一幅是没有怪石背景的松树图。

请学生组织语言分别描述一下两幅画面。

学生交流诗画家李方膺的资料。

学生根据问题,自由交流。

小组合作

品味文本

 

10分钟

放声自由朗读诗歌,注意:

将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看看读完古诗后你会有什么疑问。

(多读几遍)

自由读诗,边读边观察,在小组内交流:

自己读懂了什么?

体会情感

提升认识

20分钟

1、理解:

“君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

又不见,松之乔,青青复矫矫。

2、“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这句诗赞美了松树什么样的精神?

3、图中的怪石、苍松各有什么样的特点,它们之间是什么相互关系,各有什么寓意?

怪石:

耸立(不屈不挠)象征诗人的铮铮铁骨;苍松:

挺劲(饱经风霜)象征诗人刚正不阿的气概。

二者关系:

怪石耸立,不屈不挠,为苍松设置了一个极好的生存背景,两者互为映衬更显其“苍”、“怪”。

学生能在学科长的带领下,积极参与课堂问题讨论,自主得出问题答案,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简谈收获

结束学习

5分钟

组织学生交流课下搜集的有关松的诗句,绘画作品。

学生总结本节课收获。

板书

设计

苍松怪石图题诗

怪石耸立不屈不挠铮铮铁骨

苍松怪石

苍松挺劲饱经风霜刚正不阿

《苍松怪石图题诗》问题导读——评价单

班级:

姓名:

组名:

(请同学们熟读课文后思考完成)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资料及画面,理解诗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的内容。

3.体会诗人不屈权贵,不阿谀奉承,耿直廉洁的英雄气概。

4.查阅资料,了解诗人。

 

5.以下几个字音你能读准吗?

矫阙迥膺

6.借助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矫矫:

无等伦:

阙:

迥:

阿谀奉承:

 

我的问题:

 

自我评价:

组长评价:

教师评价:

《苍松怪石图题诗》问题生成——评价单

班级:

姓名:

组名:

各位同学,请根据预习内容,在单位时间内进行系统思考后,认真完成下列题目,并在小组内充分交流,经过合作探究后,准备多元化展示。

问题一:

理解:

“君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

又不见,松之乔,青青复矫矫。

问题二:

“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这句诗赞美了松树什么样的精神?

问题三:

图中的怪石、苍松各有什么样的特点,它们之间是什么相互关系,各有什么寓意?

问题四:

你收集了哪些关于作者的资料?

 

自我评价:

组长评价:

教师评价:

张自强查2013年12月16日

《苍松怪石图题诗》问题拓展——评价单

一、注音。

矫()阙()迥()膺()阿谀()铮()

二、理解下面这些词语的含义:

①阿谀奉承:

②耿直:

③铮铮:

三、根据对古诗的理解完成填空。

1.《苍松怪石图题诗》作者()代()。

清朝(),“扬州八

怪”之一,善画梅。

曾为官,不畏权贵,不阿谀奉承,耿直廉洁。

2.默写《苍松怪石图题诗》。

3.《苍松怪石图题诗》中描写苍松外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赞美苍

松品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最能体现作者铮铮铁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你搜集到的赞美松树的诗句

四、根据意思写出诗句。

1.你看到了吗?

天已经很冷了,到处都寻求不到鲜花和绿草。

2.可是你又看见了,松树高大屹立,青翠挺拔威武。

3.天地之间本来都不是刻意修饰的,世间万物贵在保持真本。

4.青松笔直的树干雄壮地挺立在山岳之上,冬日里的青秀无与伦比。

5.它饱经风霜,经历千年万年。

6.它高大刚强,簇拥着天宫,在青天之上盼望着春风。

自我评价:

组长评价:

教师评价:

课题

《黄山松》

主备人

何雪红

审核人

张自强

使用教师

何雪红

年级

六年级

科目

语文

单元

第八单元

课型

展示解决课

计划课时

1课时

上课日期

2013.12

教材分析

《黄山松》这篇课文是丰子恺写的一篇散文。

在这篇文章里,作者紧紧围绕黄山松的特点,展现了黄山松顽强的生命力,赞美了黄山松一心向阳的坚韧,凸现了黄山松异常强大的团结力。

文章抓住黄山松的三个突出特点来具体介绍黄山的松树。

文章虽然篇幅较长,但层次清楚,突出了黄山松的特点。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概括黄山松的三个特色,学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本文观察细致、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看”、“读”、“说”的过程,以读代讲,以读代问,帮助学生体会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利用多媒体教学将黄山松奇与美的特点展示出来。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整体采用情景教学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感受黄山松的形象、品格、精神。

重点

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黄山松的三个特色,感受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难点

感受黄山松的形象、品格、精神。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学准备

教师:

课件

学生:

课前预习,搜集有关黄山松的资料。

 

学习过程设计

程序

时间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激趣导入

明确任务

 

5分钟

播放视频:

黄山

问:

你看到了什么?

谈谈对黄山有什么印象?

师:

黄山是享有盛名的旅游胜地,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今天我们就再一次走进黄山,重点欣赏黄山松树的奇美,感悟它的品格与精神。

学生欣赏画面,自由交流。

小组合作

品味文本

 

10分钟

①自读课文,结合具体语句想想作者是怎样来描写黄山松的这一特点的。

②小组交流:

黄山松的特点是什么?

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③感情朗读:

读你喜欢的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自由读诗,边读边观察,在小组内交流:

自己读懂了什么?

体会情感

提升认识

20分钟

1.用高度凝练的语言描绘黄山的形象

2.黄山松具有怎样的品格?

3.诗中写“谷里的阴风,高山雪冷,紫色的岩”等形象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能在学科长的带领下,积极参与课堂问题讨论,自主得出问题答案,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简谈收获

结束学习

5分钟

组织学生交流课下搜集的有关松的诗句,绘画作品。

学生总结本节课收获。

板书

设计

苍松怪石图题诗

怪石耸立不屈不挠铮铮铁骨

黄山松

顶风傲雪(自强)

坚毅不拔(拼搏)

百折不挠(进取)

《黄山松》问题拓展——评价单

一、注音。

峰峰皆()到寒彻()骨闪烁()劲()枝迸()

二、写规范字:

雷tíng()夹xí()luǒ()露不屈不náo()

三、根据对古诗的理解完成填空。

1.张万舒是我国当代诗坛一位著名的诗人,《》一诗是他的代表作。

2.用高度凝练的语言描绘黄山的形象

()

3.诗中写“谷里的阴风,高山雪冷,紫色的岩”等形象的目的是什么?

 

四、写出你搜集到的赞美松树的诗句

 

五、学习作者的写法,写一首小诗歌颂你喜欢的事物。

 

自我评价:

组长评价:

教师评价:

课题

《竹颂》

主备人

王爱红

审核人

张自强

使用教师

何雪红

年级

六年级

科目

语文

单元

第八单元

课型

展示解决课

计划课时

1课时

上课日期

2013.12

教材分析

《竹颂》是管桦写的一篇赞颂劲竹的抒情散文。

作者从劲竹的生长、气节、气度等多方面着手,写出了劲竹坚毅顽强的品格、质朴清新的本质。

文章采取多种表现手法——拟人、比喻、排比、对比等,把劲竹的品质、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在诵读中对劲竹油然而生敬意。

文章表面上看是在写劲竹,实际上是在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