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第二学期第一次作业.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82867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3.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第二学期第一次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第二学期第一次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第二学期第一次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第二学期第一次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第二学期第一次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第二学期第一次作业.docx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第二学期第一次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第二学期第一次作业.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第二学期第一次作业.docx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第二学期第一次作业

2016-2017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第二学期第一次作业

  

2016-2017第二学期第一次作业

窗体顶端

问答题(共2道题)

1.(50.0分)

制作教育评价表有哪些步骤?

如果要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请就你学过的教育评价表制作知识谈一下如何评价?

答:

制作教育评价表的步骤:

制定教育评价表是一项政策性和技术性强、涉及面广的工作,为保证评价表编制过程有条不紊,使指标和标准的内容都达到较为理想的程度,除必须遵守以上的基本原则之外,还必须采用一定的科学程序与技术进行操作:

(一)确定教育评价的对象和目标

  教育评价表包括评价指标、指标权重、评价标准,而评价指标的确定,又必须依据一定的对象和目标。

因此,制定评价表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评价对象,即确定评价谁(什么)的问题,评价对象可以是人,如校长、教师、学生;也可以是事,如学校评价、地区评价、教材评价等。

评价对象大可大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教育评价;小可小到学生知识、技能评价,教师教学方法评价等。

在确定评价对象后,还必须明确评价的目标。

评价目标是通过评价达到的目的,是编制评价表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没有评价目标就没有编制评价表的依据,就无法设计评价指标,不同的评价目标对评价表有不同的要求。

评价的目标是根据中小学教育实践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确定的,这样,通过评价将会对教育工作发生较大的促进作用。

如需要解决办学效益的问题,评价目标就可定为“对办学效益状况作出评价”,如需要解决德育问题,就可把评价的目标定为对德育效果作出判断。

(二)初拟评价指标

  评价目标明确以后,制定者的任务就是要依据评价目标,提出初拟评价指标。

提出初拟评价指标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是利用头脑积极思维,进行智力碰撞,激发智慧灵感,而提出评价指标的一种常用方法。

在预测学中,头脑风暴法作为一种预测方法,在本世纪70年代就得到了广泛应用。

根据人数的多少,头脑风暴法,可分为个人头脑风暴法和多人头脑风暴法。

评价指标设计者借助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出评价指标的初稿,就是这样一个思维过程。

多人头脑风暴法经常通过专家会议实施。

会议的议题要限定为讨论某项评价的指标,不要分散精力。

在讨论中要求各抒已见,只讲自己的意见,不对别人的意见作批评,发言只讲观点,不详细展开论述,鼓励已经提出设想的人对自己的设想进行修改和综合,参加会议不应事先准备发言稿,主要是即席发言,初拟评价指标。

  头脑风暴法还可以分为直接头脑风暴法和质疑头脑风暴法。

直接头脑风暴法是指按照统一要求从正面论述自己的观点;质疑头脑风暴法是同时召开两个会议,第一个会议按直接头脑风暴法要求进行讨论,而第二个会议却专门对第一个会议提出的指标进行质疑。

2.因素分解法

  因素分解法是一种将评价指标按照评价对象本身的逻辑结构逐级进行分解,把分解出来的主要因素作为评价指标的方法。

应当注意的是分解出来的因素,从高到低逐层次缩小内涵,越往下,层次的指标越明确、越具体、范围越小、越可以观测。

上一层次的指标应当包含下一层次的指标,而下一层次的指标,决不可包括上一层次的指标。

因素分解的对象是评价目标,分解的目的是指标可见可测。

运用因素分解法提出初拟指标,应当注意几个问题:

 

  

(1) 必须使用统一的分解原则。

只有保持分解原则的统一性、稳定性,才能找到各指标的本质属性和各指标之间的固定联系。

  

(2) 分解出来的指标,上下层次之间必须相应和相等。

就是说上一层次的指标必须包含下一层次的指标,下一层次的指标之和必须与上一层次的指标相等,否则就会出现分解过宽或过窄的逻辑错误。

 

  (3) 因素分解,必须逐级进行,就是要按照由高到低的层次逐层分解,不能越级,也不能不到级,否则就不能保持评价指标体系的等价性。

3.理论推演法

  理论推演法是根据有关学科的理论推演出评价指标的方法,例如根据心理学理论,智力是一般的认识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能力是运用智力解决问题的实际本领,包括运用知识的能力、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创造能力、表达能力、交往能力等。

根据心理学关于智力、能力的理论,我们便可以推演出评价中小学生智力、能力的指标,同时我们还可以借鉴这些理论对评价指标的内涵作出明确的界定,使评价指标更加严密。

4.典型研究法

  这是一种通过对少数典型事例进行研究而设计评价指标的方法。

典型研究可分为正向研究、负向研究和正负向结合研究三种类型。

正向研究是通过对成功的典型事例研究,提出评价指标;负向研究是通过研究失败的典型,提出评价指标;正负向结合研究是通过成功的典型事例与失败的事例进行比较,提出评价指标。

运用典型事例研究提出评价指标有两点必须注意:

  

(1)选择的事例必须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两者缺一不可,没有典型性就不成之为典型研究,没有代表性就缺乏普遍意义。

  

(2)要与类推法相结合。

 通过典型研究所取得的典型评价指标要运用理论推演,将其扩展为我们所要评价的对象的评价指标。

(三)筛选评价指标

  在初拟指标所分解出来的因素中,有的能反映评价对象的本质,有的则未必;有的算得上主要因素,有的可能只是次要因素。

各因素之间出现交叉、重复、包含、矛盾、因果等关系,也难以避免。

因此,必须对初拟指标进行归类合并和筛选,以达到“少而精”的要求。

经过这一程序,指标项目可以得到精简,指标质量可以提高。

(四)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对每项评价指标分配权重,确定其相对重要程度,是制定教育评价表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五)设计教育评价标准

  这是建立教育评价表的又一项重要工作。

设计教育评价标准的方法是:

  

(1)分解教育评价表中指标所包含的主要内容。

例如:

“教学组织”是教师教学工作评价表中的一项指标,经分解,认为“科学利用教学时间,教学过程安排合理;严格要求,教书育人;教态和蔼,师生精神饱满,课堂秩序良好”,可作为衡量教师上课“教学组织”的尺度,这些内容就是“教学组织”的主要内容。

  

(2)确定标度。

 标度是达到标准的程度,它说明什么样的程度属于什么等级。

表示标度的方式有二:

一是用描述性语言表示。

例如:

用“很好”、“较好”、“一般”、“较差”4个等级表示评价对象到达的程度;用“完全达到”、 “基本达到”、 “大部分达到”、“小部分或全未达到”区分教育活动到达的等级程度。

二是用量化形式表示,经常用分数阈来划分程度。

例如衡量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到达教学目标要求的程度,可用测验的分数阀表示。

量,提高评价工作的效率,增强评价指标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指标确立的完备性与独立性要兼而有之,进行综合考虑,要做到在完备性基础上的独立,在独立性前提下的完备。

3.发展性与整体性原则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客观事物是不断运动发展变化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因此评价表的编制应遵循发展性与整体性的原则。

一方面要注意在不同的地区或学校、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发展阶段,指标内容不完全相同;另一方面要以整体的眼光看待评价指标,把指标看成是有机联系的整体。

4.操作性与可测性原则 

  操作性与可测性原则是指评价的指标必须是具体化的目标,它是指既可以通过实际的观察、测量、评定的方式进行度量,又便于在评价过程中进行操作。

这就要求用操作化的语言对指标加以定义,特别是对一些抽象的、无法直接测量的目标,要通过一定的方式使之成为可以间接测量的目标。

5.可行性与可比性原则 

  可行性与可比性原则要求设计的指标和标准不仅内容和形式较为简化、通俗易懂、便于操作、为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双方都能接受,而且还要求采用这些指标和标准进行评价以后所得到的评定结果具有可比的性质。

要做到这一点,设计评价表时应力求简单明了,易测可行。

一方面要求评价表有足够的信息可以利用,另一方面应有简便易行的科学的量化方法可供使用,过于复杂的量化方法则会失去可行性。

  落实可比性的原则,要求评价表设计必须反映评价对象的共同属性,因为只有在质的一致的前提下,才能实际地比较两个评价对象在同一指标上的差异。

例如,不同类型的学校,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办学条件、不同的师资队伍和领导管理水平,因此,有些评价指标可能缺少可比性。

这在评价方案设计过程中应当加以考虑。

6.超前性和持续性原则 

  在动态、发展的基础上,还应设计出一些具有超前性的、持续性的指标,使得评价工作不是停留在现阶段,为眼前的利益而进行评价。

要有创新意识和超前意识,要符合时代精神。

编制教育评价表,不仅要着眼于现在的教育活动,而且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而对于那些即使我们目前可能难以实施的,但在今后的发展中其作用会越来越大的指标,也应作适当的考虑,纳入评价指标体系之中。

这样就能够引导人们逐渐重视它,并最终接受它,使我们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制作这样一份教育评价表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

指   标

A

(85~100)

非常符合

B

(70~84.9)

比较符合

C

(55~69.9)

不太符合

D

(54以下)不符合

A级

B级指标

权重

A1

目的

(0.10)

B1智能、思想的目的,符合大纲要求和学生实际(0.5)

0.05

B2明确、具体,指导教学全过程(0.5)

0.05

A2

内容

(0.25)

B3内容正确,无知识性错误,技能熟练(0.30)

0.075

B4发挥思想教育因素,教书育人(0.25)

0.062

B5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点突破(0.25)

0.063

B6分量、速度适当,学生能接受(0.20)

0.050

A3

方法

(0.40)

B7重点启发学生思维,培养能力,学生有思考操作机会(0.16)

0.064

B8精讲巧练,讲练结合好,重视学生智能动手(0.16)

0.064

B9方法灵活,课堂活跃,能激发学生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0.16)

0.064

B10面向全体,控制课堂,维持秩序,注意反馈调节,机敏处理偶发事件(0.14)

0.056

B11使用仪器、教具,熟练、恰当、效益高(0.14)

0.056

B12教学结构紧密,时间分配恰当,不拖堂(0.12)

0.048

B13教师语言简洁、生动,教态自然,板书规范(0.12)

0.048

A4

效果

(0.25)

B14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兴味浓厚,师生均有满足感(0.15)

0.037

B15课堂口头答问,书面作业,正确率高(0.3)

0.075

B16达到教学目的,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课外作业量适度(0.15)

0.033

B17好、中、差学生都各有所得,对教学反映良好(抽问、抽测)(0.4)

0.10

  (资料来源:

季明明,叶齐炼.学校教师工作评估实用手册,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4年,第314~315页。

2.(50.0分)

请就你熟悉的一门课程谈一下制作命题双向细目表的具体过程,并把命题双向细目表画出来。

左对齐

右对齐

居中对齐

两端对齐

插入表格

答: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列联表。

制作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命题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般双向细目表纵向为要考查的内容即知识点,横向列出的各项是要考查的能力,通常采用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等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