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1617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4.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28668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0.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1617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学1617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学1617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学1617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学1617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1617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4.docx

《中学1617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1617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4.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1617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4.docx

中学1617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4

商丘市一高2016-2017学年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国古代,史官作为信史的记录者、编著者与守护者,其职守显得神圣而庄严;而《周易》则常被人们视为“卜筮之书”。

在不少人眼中,作为卜筮之书的《周易》有几分神秘,甚至有几分荒诞。

然而,内涵、特点等方面似乎相去甚远的史官与《周易》之间,在先秦时期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先秦,史官所掌职责范围很广泛,主要有:

记言记事、卜筮祭祀、掌天文历法、保管图书文献档案、草拟诏令等等。

在先秦史官的这5种职责中,有3种与《周易》有着密切关联。

  一是先秦史官保管图书文献档案的职责。

二是先秦史官掌卜筮祭祀的职责。

春秋时期,人们据《易》筮占吉凶,预测未来,或引《易》议事论物,评判是非,已成为一种社会时尚,而史官是占卜祭祀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及记录者,推动了《周易》及《易》筮流行。

三是先秦史官记事记言的职责。

卜筮方式如果是用《周易》来预测的筮占,则史官所记就相当于《周易》的应用案例写实。

  职掌卜筮,是先秦史官与《周易》关系之最突出的纽带。

在先秦,尤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史官们对这一职责的履行可谓是不遗余力。

阅读先秦文献的记载,人们有时会为史官们据《易》筮占的准确而感到惊讶。

如何来解释史官们所做的这一类“神奇的”预测呢?

其关键,是先秦史官对《周易》变化观精髓的理解和运用。

 《周易》是一部谈事物变化的书。

前人称“易”有三义,即变易、简易、不易等。

不少先哲认为:

“易”之精义实为“变易”。

《周易》之基本要素“爻”的意蕴、“卦”的构成方式、八卦及六十四卦之间的关系以及“十翼”对《周易》义理的阐述等等,无不突出地表现出一种变化观。

  先秦史官以《易》占筮,又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

首先,以《易》占筮,凭蓍草这类植物去推断活生生的、千变万化的人事,从根本来说是难以成功的。

其次,先秦史官以《易》占筮,在具体操作上具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

从选择占卜结果来讲,先秦史官往往依据自己的意图来定,朝着符合自己意愿的方向去进行解释。

先秦史官所掌职责非常丰富,堪称是当时的“通才”,而《周易》是一部既简明又涉猎宇宙万物、社会人生的著作,可谓“通学”;作为“通才”的先秦史官与作为“通学”著作的《周易》,有着一种内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出于职责要求,先秦史官堪称是《周易》的解读者、运用者、守护者及传承者。

他们偶尔表现出的运用《周易》对于具体人和事的发展进行准确预测的“奇迹”,主要得益于对于《周易》变化观的活用,以及对于拟预测人和事历史、现状的观察和了解;而其这方面的败笔与尴尬,正好说明《周易》唯心、神秘思想本身的致命缺陷。

深入探讨先秦史官与《周易》的关系,是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它对于《周易》以及中国古代史学史的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

(摘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先秦史官精通《周易》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职掌《周易》为先秦史官熟知《周易》提供了客观条件,精通《周易》是他们的职责所在。

B.先秦时期《易》筮流行,史官掌有卜筮祭祀的职责,负有参与、记录占卜祭祀动的职责。

C.史官是信史的记录者,负有记言记事的职责,经常要记录用《周易》占卜吉凶的应用案例。

D.秦史官掌有保管图书文献档案的职责,而《周易》作为卜筮之书,属于史官的执掌范围。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以《易》占筮,未必准确,因为人事是千变万化的,凭蓍草这类植物去推断,从根本上来说难以成功。

B.《周易》是一部简明的包罗万象的书,涉及宇宙万物、社会人生,它的致命缺点是唯心以及神秘思想。

C.以《易》占筮,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史官往往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结果,并按照自己的意图去解释。

D.《周易》是一部谈事物变化的书,其基本要素“爻”的意蕴、“卦”的构成方式、“十翼”等都体现了这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秦史官精通《周易》,能够通过对《周易》变化观精髓的理解和运用进行卜筮,有时预测结果的准确度令人惊讶。

B.史官编纂信史,《周易》是卜筮之书,两者在内涵特点方面似乎相去甚远却联系紧密,史官职掌卜筮是联系两者的纽带。

C.先秦史官与《周易》联系密切,深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是准确解读《周易》的关键。

D.先秦史官博学多才,尤其精通《周易》,他们是《周易》实用案例的记录者,也是解读者、运用者、守护者及传承者。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魏知古,深州陆泽人。

方直有雅才,擢进士第。

以著作郎修国史,累迁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

神龙初,为吏部侍郎,以母丧解。

服除,为晋州刺史。

睿宗立,以故属拜黄门侍郎,兼修国史。

会造金仙、玉真观,虽盛夏,工程严促,知古谏曰:

“臣闻‘古之君人,必时视人之所勤,人勤于食则百事废’,故曰‘不作无益害有益’。

又曰‘罔咈百姓以从己之欲’。

此皆兴化立治、为政养人之本也。

今为公主造观,将以树功祈福,而地皆百姓所宅,卒然迫逼,令其转徙,扶老携幼,剔椽发瓦,呼嗟道路。

乖人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震摇,众口藉藉。

陛下为人父母,欲何以安之?

愿下明诏,顺人欲,除功役,收之桑榆,其失不远。

”不纳。

复谏曰:

“自陛下戡翦凶逆保定大器苍生颙颙以谓朝有新政今风教颓替日益甚府藏空屈吏员浸增诸司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赢二千太府之帛为殚太仓之米不支。

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

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由兹向春,必甚饥馑,陛下欲何方以赈之?

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帝嘉其直,以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

先天元年,为侍中。

从猎渭川,献诗以讽,手制褒答,并赐物五十段。

明年,封梁国公。

窦怀贞等诡谋乱国,知古密发其奸,怀贞诛,赐封二百户,物五百段。

玄宗恨前赏薄,手敕更加百户,旌其著节。

是冬,诏知东都吏部选事,以称职闻,优诏赐衣一副。

自是恩意尤渥,由黄门监改紫微令。

与姚崇不协,除工部尚书,罢政事。

开元三年卒,年六十九。

宋璟闻而叹曰:

“叔向古遗直,子产古遗爱,兼之者其魏公乎!

”赠幽州都督,谥曰忠。

(节选自《新唐书·魏知古传》)

4.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陛下戡翦凶逆/保定大器苍生/颙颙以谓朝有新政/今风教颓替日益甚/府藏空屈/吏员浸增诸司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赢/二千太府之帛/为殚太仓之米/不支

B.自陛下戡翦凶逆/保定大器/苍生颙颙/以谓朝有新政/今风教颓替日益甚/府藏空屈/吏员浸增诸司/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赢二千太府之帛/为殚太仓之米不支

C.自陛下戡翦凶逆/保定大器/苍生颙颙以谓朝有新政/今风教颓替日益甚/府藏空屈/吏员浸增/诸司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赢二千/太府之帛为殚/太仓之米不支

D.自陛下戡翦凶逆/保定大器/苍生颙颙/以谓朝有新政/今风教颓替日益甚/府藏空屈/吏员浸增诸司/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赢二千/太府之帛为殚/太仓之米不支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服除”亦称“除丧”、“脱服”,俗称“脱孝”,古代丧礼仪式之一,即除去丧礼之服。

亲族中,按五服制度,各人所服及服期不同,除服时间亦先后不一。

B.“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C.“进士第”是古代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

“进士”是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D.“赠幽州都督”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知古才能卓著,仕途通达。

考中进士后,先后两次编修国史,仕途顺利,多次升迁,历任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吏部侍郎等官职。

B.魏知古为人耿直,敢于揭发坏人坏事。

窦怀贞等阴谋乱国,魏知古秘密揭发他们的阴谋,窦怀贞被杀,魏知古被赐封二百户,五百段物。

C.魏知古体恤民情,直言敢谏。

唐睿宗为公主修建道观,魏知古多次进谏,直言盛暑修观,劳民伤财,有违安养百姓的治政之本,唐睿宗认为他言辞恳切,于是停止了修建道观。

D.魏知古为人正直,爱护百姓。

他在开元三年去世,当时六十九岁。

他去世后,宋璟感叹他兼有叔向的正直和子产的仁爱,给予他高度评价。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由兹向春,必甚饥馑,陛下欲何方以赈之?

(5分)

(2)玄宗恨前赏薄,手敕更加百户,旌其著节。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原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望蓟门

【唐】祖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①。

【注解】①请长缨:

汉终军曾自向汉武帝请求:

“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8.有人评论,首句“惊”字领起下文三句,道出作者的特有感受。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惊”的内容。

(6分)

9.尾联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柳宗元《小石潭记》中“,”两句,描写了小鱼由静而动的活泼情景,生动形象。

(2)在《曹刿论战》一文中,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

“,

(3)在《陋室铭》一文中,刘禹锡写出了自己在陋室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之后,又以“,”两句抒发了自己悠然自得的心情。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一草一木总关情

——中国近代植物学开拓者钟观光

钟观光,我国近代化学和植物学研究的先驱者之一。

钟观光早年入私塾读书,勤勉刻苦,想到贫困家庭的孩子念书不容易,更加珍惜光阴,自缚其足与桌腿,以抑制好动的天性。

他的寒窗苦读,打下了扎实的为学功底。

17岁时已精通诗、词、文、赋,其师欣然说:

“此子好学有恒,气度逾常人,前途未可限量。

”光绪十三年,钟观光考中了秀才,人们谑称他为“缚足秀才”。

对此,钟观光并不满足,在求学路上继续奋进。

钟观光目睹清朝腐败,外患迭乘,民不聊生,感慨地说:

“不能与民偕乐,何能乐也!

”甲午风云后,有识之士痛感世变日亟,非变革不足以自强,钟观光深受维新思想的影响,认识到恃旧学不足以御侮,而“科学为强国之根基”,他虽然无力深造,却矢志自学理化等自然科学。

在不长的时间里,他读完了由江南制造所翻译的化学、物理等书籍,掌握了一定的现代科学基础知识。

他又专程赴沪学习日语,如饥似渴,不到数月,就能通阅日文,由是知识日增,眼界大开。

钟观光原本主要研究理化,在杭州疗养时,散步于西子湖畔,青山绿水,草木葱茏,诱发了他对植物学的浓厚兴趣。

他在病床上坚持自学了李善兰翻译的植物学方面的著作,病情好转后又采集标本,认真制作,很快就掌握了近代植物学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

从此,他“拈花惹草”,与植物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1915年,长沙高等师范学校派教务长专程至沪礼聘钟观光为博物教授,钟遂讲学于岳麓三年,深受学生爱戴和崇敬。

其间他曾返回故乡,筹建了一所“师藏楼”,并铺路修桥。

1956年由他的儿子钟补求将“师藏楼”中所藏十几柜蜡叶标本、手稿和书籍全部无偿地献给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蔡元培就职任北京大学校长后,对北大进行大刀阔斧的整顿和改革。

钟观光因偶来北京,被聘为生物系教授,不任课程,筹建标本馆。

这给了钟观光考察、采集和研究植物的良机,他感到非常兴奋,虽已年近半百,还是毫不犹豫地发出誓言:

“欲行万里路,欲登千重山,采集有志,尽善完成君之托也,不负众望。

钟观光三次大规模的采集旅行历时四年之久,北起幽燕,南至滇粤,足迹遍及11个省区。

他采集并制成蜡叶标本1.6万多种,共15万号,海产、动物标本共500余种,木材、果实、根茎、竹类标本300余种。

1924年,北京大学以他所采标本为基础成立了生物系,并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生物标本室。

我国著名蕨类植物学者秦仁昌先生评论说:

“北大标本之真正价值,不在于新种之多寡,而在所经地域广大,各类包罗宏富,实为研究生态分布最完善之材料。

1931年,钟观光应南京中央研究院自然历史博物馆邀请任研究教授,并参加中国科学名词审订委员会,进行植物科属名称的订正工作。

从此,年逾花甲的钟观光主要投身于我国古籍中植物名实的考订研究。

钟观光的研究兼及药物学,为了将异物同名、真假之品辨明,年近七旬的老人又风尘仆仆专程赴祁州进行生药考察。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侵入北平,科学研究已无法进行。

钟观光先是去门头沟避难,后又被迫携带文献资料以及部分标本南撤。

在战乱中,他的许多重要书籍、著作、手稿、日记损失严重,令人痛心疾首。

钟观光回到故乡后,继续孜孜不倦地对古籍记载的植物进行考证、疏释和续写《本草疏证》,但苦于资料缺乏,研究工作难有很大进展,许多疑义之处只能“臆为论断”,他不得不叹惜:

“非俟难平之后,不能为力也。

”然而日本侵略者妄图尽快亡我中华,形势愈趋紧张,南京、杭州失守。

钟观光心伤国难,万分痛苦。

1940年7月,日寇首次在镇海登陆,同年9月30日,这位热爱祖国、自强不息的著名科学家,在忧伤中去世,享年73岁。

相关链接:

①钟观光是早期一位致力于普及科学的教育者,他认为“推动革命,非由国民教育入手不为功”,因而回乡后即创办了芦渎公学。

他借款筹建校舍,又邀请名人做通俗演讲,倡导劝学、放足运动,使当地新文化运动迅速发展。

(摘自陈梅龙《著名教育家钟观光先生传略》)

②钟观光先生曾花费很多精力从事古书中植物学名的考证工作。

他反复阅读《毛诗》、《尔雅》、《离骚》等古代名著并详为笺注,写出146个科的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并进行了详细的考证。

他把《诗经》、《易经》、《齐民要术》、《梦溪笔谈》、《植物名实图考》等古籍中的植物,按国外植物学原著进行分种、分属检索,还对文献引证、地理分布和生态环境等逐一地考证、修改、补充和注释,整理分辑成册,写出约150多万字的毛笔手稿。

(中国科学院档案馆李丽云)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钟观光是我国近代化学和植物学研究的先驱者,他矢志学习理化,后研究兴趣转移,但“以科学为强国之根基”的理念始终未变。

B.钟观光学习刻苦,在私塾读书时,他想到贫困学子读书不易,就把自己的腿与桌腿绑在一起,因苦读,他被人们谑称为“缚足秀才”。

C.历时四年,钟观光不负所托,采集并制成大量标本,北京大学生物系建立的第一个生物标本室,其中的标本就是由他采集而来。

D.晚年钟观光致力于古籍中植物名实的考订工作,战乱回到故乡也未停止,研究中他阅读了大量经典古籍,并借鉴国外植物学原著。

E.钟观光先生乐于奉献,他在岳麓讲学三年并在此筹建了一所师藏楼,之后其子将该楼所藏无偿献给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2)怎样理解钟观光所说的“与民偕乐”?

哪些地方体现了他的这一追求?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3)文章为什么要写钟观光早年接受旧学教育的经历?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4)钟观光能成为“中国近代植物学开拓者”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原创)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我国绘画史上有一个时期把王石谷等四人奉为圭臬,凡是学画,都以他们为宗,有的甚至照摹照搬。

张海迪在两会上指出,《慈善法》审议通过后,既能让人们认识到捐赠的意义,又能使全国上下出现激浊扬清的清明景象。

由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抑制房价的措施,素有“金九银十”之称的楼市,交易情况不瘟不火,价格继续僵持。

只要上下一致,戮力同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省人民必定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确保贫困地区、贫困群众与全省人民一道同步迈入全面小康。

我跟他认识也有好多年了,但除了见面点头,几句寒暄,就没有别的,因此至今还是白头如新。

⑥在改革浪潮刚刚兴起的时候,这一群年轻人相遇相识在深圳;10年后,他们又在西雅图萍水相逢,不禁心潮起伏,激动之情难以言表。

A.①

⑥  B.②

⑤C.②④⑥  D.①④⑤

(原创)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因听信诈骗电话,即将踏入大学的徐玉玉被骗走9900元学费,这不仅让父母的心血付诸东流,更打碎了她的大学梦,最终致使其心脏骤停离世。

B.丝绸之路,这条起始于2100多年前的商旅通道,作为连接亚欧贸易的桥梁和融汇东西文明的纽带,开拓了千古传诵的壮美篇章。

C.职业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育人,更在于传授技能,因此有意识地把工匠精神渗透进日常的技能教学中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D.电影《失孤》无疑是三月最受关注的华语片,但部分观众认为细节的缺乏、情节的破碎,导致了《失孤》在缥缈中流于形式化概念的主要原因。

1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高考作文要有读者意识。

平时作文,①是写作者自赏,②是小范围好友传阅,③是通过发表让公众了解,文章都是通过阅读获得生命力的,④读者对于一篇文章来说很重要。

考场作文是一种在特定环境下的戴着镣铐的舞蹈,考生要有读者意识。

考场作文的读者,就是那个未曾谋面的阅卷老师。

其读者的特殊性⑤决定了写作的特殊性,⑥决定了树立读者意识的必要性。

A

不管

因为

不仅

而且

B

无论

抑或

因此

不仅

而且

C

所以

不但

D

不仅

因而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智慧与愚蠢的区别,①。

其实,智慧与愚蠢的区别更接近于聪明和糊涂,而不是有知与无知的区别。

聪明和糊涂的区别不在于有没有知识,②。

没有知识只是无知,无知可以通过获取知识来改变。

但是,即使有知识,如果不明事理,那么积累再多的专门知识,③。

16.下面是某中学国庆七日游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6分)

 

 

 

(原创)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

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商丘市一高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一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A.【解析】“精通《周易》是他们的职责所在”逻辑有误。

2.D【解析】“十翼”是阐述《周易》义理的书,不是《周易》的基本要素。

3.C【解析】深入探讨先秦史官与《周易》的关系,对于《周易》以及中国古代史学史的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但不能说就是准确解读《周易》的关键。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C(自陛下戡翦凶逆,保定大器,苍生颙颙以谓朝有新政。

今风教颓替日益甚,府藏空屈,吏员浸增,诸司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赢二千,太府之帛为殚,太仓之米不支)

5.B(朝廷不会给平民封谥号。

6.C(“唐睿宗停止修建道观”属无中生有;且魏知古前后两次进谏,第一次是站在百姓角度,第

二次站在国家内忧外患的角度。

7.

(1)如今前遭水患后遇旱灾,五谷不熟,因此到来年春天,必定严重饥荒,陛下想要如何救济天下呢?

(“水旱”、“立”、“兹”、“赈”各1分,句意1分。

(2)玄宗遗憾先前的赏赐少,亲笔下诏又增加一百户,表彰他显著的节操。

(“恨”、“手敕”、“更”、“旌”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魏知古,深州陆泽人。

正直有才能,考中进士。

以著作郎的身份编修国史,几次升任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

神龙初年,担任吏部侍郎一职,因为母亲去世而解职。

守孝期满,担任晋州刺史。

睿宗即位,因为他是旧属吏而授任黄门侍郎,兼修国史。

适逢建造金仙、玉真观,虽然正值盛夏,工程紧迫,魏知古进谏说:

“臣听说‘古代的君主统治百姓,一定会时时注意百姓忧虑的事情,如果百姓忧虑食物就废除百事’,因此说‘不做以无益害有益的事’。

又说‘不要违背百姓而放纵自己的欲望’。

这都是兴化立治、施政养民的根本。

如今为公主建造道观,将以此树立功德祈求福佑,然而造观的地方都是百姓的住宅,忽然逼迫,令他们转移搬迁,扶老携幼,拆椽除瓦,怨声载道。

违背人事和天时,兴起无用的劳作,注重不急的事务,百姓心里动荡不安,众人议论纷纷。

陛下为民父母,想要凭什么安定他们呢?

希望颁下明诏,顺从人愿,停止劳役,赢得美名,这样过失还不算太多。

”疏奏不被皇帝采纳。

魏知古又进谏说:

“自从陛下剪除凶逆,继承帝位,百姓仰慕,认为朝廷有了新政。

如今风俗教化衰败日益严重,府库空虚,官员日增,各部门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超过两千,太府的布帛为此用尽,太仓的米粮不能供给。

臣先前请求停止营造金仙、玉真二观,到现在还未停止。

如今前遭水患后遇旱灾,五谷不熟,因此到来年春天,必定严重饥荒,陛下想要如何救济天下呢?

另外突厥对中原为患已久,虽然派遣使者请求婚娶,恐怕豺狼之心,弱小时就顺服,强大时就骄逆,一旦时机成熟兵强马壮,如果乘中原饥荒,窥犯边塞,又如何防备呢?

”皇帝赞赏他耿直,让他担任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

先天元年,魏知古担任侍中。

随从皇帝在渭川打猎,献诗婉言规劝,皇帝亲笔下诏答复给予表扬,并且赏赐五十匹布帛锦缎。

第二年,封梁国公。

窦怀贞等阴谋乱国,魏知古秘密揭发他们的阴谋,窦怀贞被杀,赐封二百户,物五百段。

玄宗遗憾先前的赏赐少,亲笔下诏又增加一百户,表彰他显著的节操。

这年冬天,诏令魏知古主持东都吏部选事,他以称职而闻名,皇帝下诏称赞并赐衣一套。

从此皇帝待他恩意更厚,他由黄门监改任紫微令。

与姚崇不和睦,改授工部尚书,罢除参知政事的宰相职位。

开元三年魏知古去世,终年六十九岁。

宋璟听说后感叹道:

“叔向是古代流传的正直的典范,子产是古代流传的仁爱的典范,兼而有之者就是魏公啊!

”追赠魏知古为幽州都督,谥号忠。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惊”字有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因战事已起而惊。

“笳鼓喧喧汉将营”句,营中吹笳击鼓,喧声重叠,这表明战事已起。

(2分)②因环境苦寒而惊。

“万里寒光生积雪”句,本是冬季,加上积雪连绵,气候严寒。

(2分)③因肃穆的军容而惊。

“三边曙色动危旌”句,朦胧曙色中,高悬的旗帜在半空中猎猎飘扬;暗写出军营中庄重的气派和严整的军容。

(2分)

9.尾联用典,连用两个典故。

(1分)第一个是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第二个是“终军请缨”的故事,(2分)抒发了作者雄心勃勃,决心投笔从戎,要学西汉时的书生终军,向皇帝请发长缨,缚番王来朝,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

(1)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

(1)(5分)答A给3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答B、C不给分(E项,原文是“其间,他曾返回故乡,筹建了一所‘师藏楼’”。

B项,钟观光考中秀才后,才被谑称为“缚足秀才”。

C项“其中的标本就是由他采集而来”错,标本室的标本,不是全由他采集而来,原文为“北京大学以他所采标本为基础成立了生物系,并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生物标本室。

”)

(2)(6分)“与民偕乐”,是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