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经典练习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22984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7.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经典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文言文经典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文言文经典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文言文经典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文言文经典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经典练习题.docx

《文言文经典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经典练习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言文经典练习题.docx

文言文经典练习题

2003年(春季)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3—26题。

(17分)

沂州山坡险,故多猛虎。

邑宰时令猎户扑之,往往反为所噬。

有焦奇者,陕人,投亲不值,流寓于沂。

素神勇,曾挟千佛寺前石鼎,飞腾大雄殿左脊,故人呼为“焦石鼎”云。

知沂岭多虎,日徒步入山,遇虎辄手格毙之,负以归,如是为常。

一日入山遇两虎,帅一小虎至,焦性起,连毙两虎,左右肩负之,而以小虎生擒而返。

众皆辟易,焦笑语自若。

富家某,钦其勇,设是款之。

焦于座上,自述其平生缚虎状,听者俱色变,而焦亦张大其词,口讲指画,意气自豪。

倏有一猫,登筵攫食,腥汁淋漓满座上。

焦以为主人之猫也,听其大嚼而去。

主人曰:

“邻家孽畜,可厌乃尔!

”亡何,猫又来,焦急起奋拳击之,座上肴核尽倾碎,而猫已跃伏窗隅。

焦怒,又逐击之,窗棂尽裂,猫一跃登屋角,目眈眈视焦。

焦愈怒,张臂作擒缚状,而猫嗥然一声,曳尾徐步,过邻墙而去。

焦计无所施,面墙呆望而已。

主人抚掌笑,焦大惭而退。

夫能缚虎,而不能缚猫,岂真大敌勇,小敌怯哉?

亦分量不相当耳。

函牛之鼎,不可以烹小鲜;千斤之弩,不可以中鼷鼠。

怀才者宜知,用才者亦宜知也。

23.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5分)

(1)投亲不值()

(2)而猫已跃伏窗隅()

(3)可厌乃尔()(4)亡何,猫又来()

(5)曳尾徐步()

2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邑宰时令猎户扑之,往往反为所噬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徒步人山,遇虎辄手格毙之,负以归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写出与“函牛之鼎,不可以烹小鲜”意思相同的一句成语或俗语。

(不能用文中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23.

(1)相遇。

(2)角落。

(3)如此;这样。

(4)通“无”。

(5)拖。

24.

(1)县宫经常派猎人捕捉老虎,(猎人却)常常被猛虎吃掉。

(重点:

“邑宰”、“扑”,被动句式)。

(2)(他)每天步行到山中,遇见老虎就赤手空拳将它杀死,扛着老虎回家。

(重点:

“辄”、“负”)。

25.如:

杀鸡用牛刀、高射炮打蚊子等。

2003年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2-25题。

(11分)

  太平崔默庵多神验。

有一少年新娶,未几出痘,遍身皆肿,头面如牛。

诸医束手,延默庵诊之。

默庵诊症,苟不得其情,必相对数日沉思,反复诊视,必得其因而后已。

诊此少年时,六脉平和,惟稍虚耳,骤不得其故。

时因肩舆道远腹饿,即在病者榻前进食。

见病者以手擘目,观其饮淡,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

问:

“思食否?

”曰:

“甚思之,奈为医者戒余勿食何?

”崔曰:

“此症何碍于食?

”遂命之食。

饮啖甚健,愈不解。

久之,视其室中,病榻桌椅漆气熏人,忽大悟,曰:

“余得之矣!

”亟命别迁一室,以螃蟹数斤生捣,遍敷其身。

不一二日,肿消痘现,则极顺之症也。

盖其人为漆所咬,他医皆不识云。

22、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3分)

 延默庵诊之(   )   苟不得其情(    )

 亟命别迁一室(   )

2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

 ②奈为医者戒余勿食何?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6-29题。

(12分)

  自念《志》①云:

“宕②在山顶,龙湫之水,即自宕来。

”余与二奴东越二岭,人迹绝矣。

已而山愈高,脊愈狭,两边夹立,如行刀背。

又石片棱棱怒起,每过一脊,即一峭峰,皆从刀剑隙中攀援而上。

如是者三,但见境不容足,安能容湖?

既而高峰尽处,一石如劈,向惧石锋撩人,至是且无锋置足矣!

踌躇崖上,不敢复向故道。

俯瞰南面石壁下有一级,遂脱奴足布四条,悬崖垂空,先下一奴,余次从之,意可得攀援之路。

及下,仅容足,无余地。

望岩下斗深百丈,欲谋复上,而上岩亦嵌空三丈余,不能飞陟。

持布上试,布为突石所勒,忽中断。

复续悬之,竭力腾挽,得复登上岩。

出险,还云静庵,日已渐西。

——(选自《徐霞客游记》)

  登不必有径,荒榛密菁,无不穿也;涉不必有津,冲湍恶泷,无不绝也。

峰极危者,必约而踞其巅;洞极邃者,必猿挂蛇行,穷其旁出之窦。

途穷不忧,行误不悔。

瞑则寝树石之间,饥则啖草木之实。

不避风雨,不惮虎狼,不计程期,不求伴侣。

以性灵游,以躯命游。

亘古以来,一人而已!

——(选自潘耒《〈徐霞客游记〉序》

[注]①《志》:

指《大明一统志》。

 ②宕:

也写作“荡”,这里指雁荡山顶的雁湖。

26、写出下列两个“绝”字在文中的含义(2分)

 人迹绝矣(    )    无不绝也(    )

(五)

22、请如果赶快\急忙

24、①由于眼眶全肿了,不能睁开眼。

②对医生告诫我不要吃东西怎么办?

(或:

医生告诫我不要吃东西,对此该怎么办?

(六)26、不见横渡

2004年(春季)

(五)阅读《论语》中的五段文字,完成第20-23题。

(10分)

①子曰: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②子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③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④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孔子对曰:

“子为政,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⑤子贡曰: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同“蚀”)焉: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3分)

22.第⑤段文字的大意是______________。

(3分)

23.与“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含义不同的一项是(2分)

A.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B.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C.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D.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4—28题。

(15分)

(伍)子胥入船,渔父知其意也,乃渡之千寻之津.

子胥既渡,渔父乃视之有其饥色,乃谓曰:

“子俟我此树下,为子取饷.”渔父去后,子胥疑之,乃潜身于深苇之中。

有顷,父来,持麦饭、鲍鱼羹、盎浆,求之树下,不见,因歌而呼之,曰:

“芦中人,芦中人,岂非穷士乎?

”如是至再,子胥乃出芦中而应。

渔父曰:

,“吾见子有饥色,为子取饷,子何嫌哉?

”子胥曰:

“性命属天,今属丈人,岂敢有嫌哉?

二人饮食毕,欲去,胥乃解百金之剑;以与渔者:

“此吾前君之剑,上有七星北斗,价直百金,以此相答。

”渔父曰:

“吾闻楚王之命:

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圭①。

岂图取百金之剑乎?

”遂辞不受,谓子胥曰:

“子急去,勿留!

且为楚所得。

”子胥曰:

“请丈人姓字。

”渔父曰:

“今日凶凶,两贼相逢,吾所谓渡楚贼也。

两贼相得,得形于默,何用姓字为?

子为芦中人,吾为渔丈人。

富贵莫相忘也。

”子胥曰:

“诺。

”既去,诫渔父曰:

“掩子之盎浆,无令其露。

”渔父诺。

子胥行数步,顾视渔者,已覆船自沉于江水之中矣。

注:

①执圭:

春秋时楚国设置的爵位名,它是楚国的最高爵位。

24、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4分)。

(1)乃渡之千寻之津()

(2)为子取饷,子何嫌哉()

(3)价直百金()(4)赐粟五万石,爵执圭()

25.下列句中的代词,指代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项是(2分)

A.求之树下,不见之(子胥)B.如是至再是(歌而呼之)

C.此吾前君之剑此(前君之剑)D.掩子之盎浆,无令其露其(渔父)

26.下列句中“相”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2分)

A.价直百金,以此相答B.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C.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D.富贵莫相忘也

27.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子急去,勿留!

且为楚所得。

(2)何用姓字为?

(五)(10分)

21.(3分)用道德来治理国家,执政者就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一定的位置上,众多星星都环绕着它。

22.(3分)君子要承认过错,公开改正。

23.(2分)A

(六)(15分)

24.(4分)

(1)古代长度单位

(2)猜疑(3)值(4)赐爵位

25.(2分)D

26.(2分)B

27.(5分)

(1)你赶快离开,不要停留!

(否则)将要被楚国人抓获。

(重点:

“去”“且”“为”)(3分)

(2)为什么还要知道姓名呢?

(重点:

“何……为”)(2分)

2004年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

(16分)

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

“是为何谷?

”对曰:

“为愚公之谷。

”桓公曰:

“何故?

”对曰:

“以臣名之。

”桓公曰:

“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之?

”对曰:

“臣请陈之:

臣故畜牸牛①,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

少年曰:

‘牛不能生马。

’遂持驹去。

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

”桓公曰:

“公诚愚矣!

夫何为而与之?

”桓公遂归。

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曰:

“此夷吾②之过也。

使尧在上,咎繇③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

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

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

请退而修政。

”孔子曰:

“弟子记之,桓公霸君也,管仲贤佐也,犹有以智为愚者也,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也!

[注]①牸牛:

母牛。

②夷吾;即管仲。

③咎繇:

人名,法官。

19、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以臣名之名()

(2)臣故畜牸牛畜()

(3)公诚愚矣诚()(4)管仲正衿再拜曰正()

20、下列句中“为”字用法与另三句不同的一项是(2分)

A、是为何谷B、何为以公名之

C、以臣为愚D、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

21、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使尧在上,咎繇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

(2)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4—28题。

(12分)

(李)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

程不识正部由、行伍、营陈,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

不识曰:

“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

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

”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臣光曰:

《易》曰:

“师出以律,否臧凶。

”言治众而不用法,无不凶也。

李广之将,使人人自便。

以广之材,如此焉可也;然不可以为法。

何则?

其继者难也,况与之并时而为将乎!

夫小人之情,乐于安肆而昧于近祸,彼既以程不识为烦扰而乐于从广,且将仇其上而不服。

然则简易之害,非徒广军无以禁虏之仓卒而已也!

故曰“兵事以严终”,为将者,亦严而已矣。

然则效程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哉!

25、对“就善水草舍止”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就近修缮好水边的草房住下B、靠近有好水的草地住下

C、就近好好地在水草边扎营休息D、靠近好水好草扎营休息

(五)

19、

(1)命名

(2)养(3)确实(或:

真)(4)使……正(或:

整理好)

20、B

21、

(1)假使尧在上主政,咎繇当法官,怎么会有夺人马驹的呢?

(2)如果有人像这个老人一样被欺负,也一定不会给他马驹的。

(六)

25、D

【解析】

19、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

“名”是名词用作动词,命名;“富”是名词用作动词。

养:

“试”是副词,的确、实在;“正”是使动用法,使……正。

本题考词义解释。

词义的解释,一是靠平时积累,掌握常用虚词、实词的基本义项和用法(包括活用),二是靠基本的语法分析,弄清某词在句中充当的成分。

[1]小题中的“名”处在谓语的位置上,活用为动词,是"命名"之意。

[2]小题中的“畜”是通假字,同“蓄”,是“饲养、养”的意思。

20、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本题考词的用法辨析。

解这类题主要靠语法分析,当然也要有基本积累。

B项“何为以公名之”是个疑问句,有宾语前置的现象,所以选定B项。

A中的“为”是动词,可译为“是”;B中的“为”是介词,可译为“因为”;C中的“为”是动词,可译为“是”;D中的“为”是动词,可译为“作、为”:

ACD中的“为”都是动词。

B项“为”是介词,因为。

21、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动手翻译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1)句中“使”应解释为”假使”;“在上”指主持政权;“为理”指做法官;“安”表疑问,译为“怎么”。

(2)句“见”译为“被”,“暴”译为“欺负”,“与”译为“给”。

把古文句子译为现代文,必须译准关键词,补出重要省略成分,理顺特殊句式,并使文句通畅。

(1)中重点词:

“使”“理”“安”,兼顾全句的通顺;

(2)中重点词:

“见”“暴”“与”,兼顾被动句。

这两句话都要翻译为假设关系复句。

25、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就”解释为“接近、靠近”;“善”指“好”;“舍”,名词作动词“驻扎”。

本句要根据语境推断重点词语的含义。

2005年(春季)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8—23题。

(16分)

冷泉亭记唐·白居易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

就郡言,灵隐寺为尤。

由寺观言,冷泉亭为甲。

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

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这里汇集了最美的景象),物无遁形。

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起人心情。

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

矧又潺谖洁澈,粹冷柔滑。

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

潜利阴益,可胜言哉!

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杭自郡城抵四封①,丛山复湖,易为形胜。

先是,领郡者②,有相里君造③作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籅最后作此亭。

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

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

故吾继之,述而不作。

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注]①四封:

四边疆界。

②领郡者:

担任州刺史的人。

③相里君造:

姓相里,名造。

19.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4分)

(1)地搜胜概()

(2)物无遁形()

(3)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4)佳境殚矣()

20.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灵隐寺为尤山树为盖②而撮奇得要坐而玩之者

A.①相同,②相同B.①相同,②不同

C.①不同,②相同D.①②均不同

2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高不倍寻,广不累丈。

(2)故吾继之,述而不作。

(六)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24—27题。

(12分)

茅容耕于野,与等辈避雨树下。

众皆夷踞相对,容独危坐愈恭。

郭林宗见而异之,遂与共言。

容留林宗宿,旦日,杀鸡为馔,林宗以为为己设。

既而以供其母,自以草蔬与客同饭。

林宗起拜之,曰:

“林宗犹减三牲之具以供宾客,而卿如此,乃我友也!

”因劝令学,卒以成德。

孟敏荷甑堕地,不顾去。

林宗见而问其意,对曰:

“甑已破矣,视之何益!

”林宗以此异之。

劝令游学,十年知名。

三公俱辟,并不屈。

笠翁曰:

人谓二事皆贤,莫能举其优劣;如必欲轩轾之,其惟后孟敏而先茅容乎?

以孟敏所能者小节,而茅容所重者大伦也。

予曰不然。

茅容杀鸡供母,而以草蔬待客,孝则孝矣,未免妨母之贤。

此必有意为之,以起林宗之惊羡耳。

若孟敏之不顾堕甑,则全出天机。

以此观人,始不失为人伦之鉴。

笠翁又曰:

凡天下过情之事,皆有意为之者也;凡不及子情之事,皆率意为之者也。

持此法以论人,虽未必尽当,然亦思过半矣。

24.上文“笠翁曰”相当于《史记》中的“________”,“曰”可以理解为________。

(2分)

25.对“众皆夷踞相对,容独危坐愈恭”句意理解确切的一项是[](3分)

A.众人都随意地蹲着,只有茅容端坐着,显得恭敬有礼。

B.众人都随意地蹲着,而茅容坐的地方很危险,却仍恭敬有礼。

C.众人都坐在平地上,只有茅容端坐着,对大家恭恭敬敬。

D.众人都坐在平地上,而茅容单独坐在危险处,却仍然很谦恭。

(五)(16分)

19、(4分)

(1)景观、景象(1分)

(2)隐藏(1分)(3)是最好的(1分)(4)尽(1分)

20、(2分)A

22、(4分)

(1)高度不到一丈六尺,宽度不到一丈。

(2分)

(2)所以我现在继任杭州刺史,只能记述亭(景色之美),而不能再建造(其他亭)了。

(2分)

(六)(12分)

24、太史公曰评论、评价

25、(3分)A

2005年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

(15分)

鞠咏为进士,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

及王公知杭州,咏擢第,释褐为大理评事,知杭州仁和县。

将之官,先以书及所作诗寄王公,以谢平昔奖进,今复为吏,得以文字相乐之意。

王公不答。

及至任,略不加礼,课其职事甚急。

鞠大失所望。

于是不复冀其相知,而专修吏干矣。

其后,王公入为参知政事,首以咏荐。

人或问其故,答曰:

“鞠咏之才,不患不达。

所忧者气峻而骄,我故抑之,以成其德耳。

”鞠闻之,始以王公为真相知也。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知杭州仁和县()

(2)以谢平昔奖进()

(3)于是不复冀其相知()(4)所忧者气峻而骄()

18、下面句子中“以”的含义相同的两项是(2分)

A、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B、以谢平昔奖进

C、得以文字相乐之意D、以成其德耳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及至任,略不加礼,课其职事甚急。

(2)鞠咏之才,不患不达。

(五)

17、

(1)掌管

(2)往常(3)希望(4)高傲

18、BD

19、

(1)到了鞠咏就任后,王化基对他一点儿不加以礼遇,而是非常急切地考核其公务。

(重点:

略、课、补出省略)

(2)凭鞠咏的才能,不用担心将来不显达。

(重点:

患、达)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

(13分)

古大将之才,类出天授。

然其临敌制胜也,要皆先识兵势虚实,而以避实击虚为百战百胜之法。

文士家作文,亦何独不然?

盖意乘间则巧,笔翻空则奇,局逆振则险,词旁搜曲引则畅。

虽古今名作如林,亦断无攻坚摭实硬铺直写而其文得佳者。

故一题到手,必静相其神理所起止。

由实字勘到虚字,更由有字句处勘到无字句处。

既入其中,复周索之上下四旁焉,而题无余蕴矣。

及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务于他人所数十百言未尽者,予以数言了之,及其幅穷墨止,反觉有数十百言在其笔下。

又于他人数言可了者,予更以数十百言,排荡摇曳而出之,及其幅穷墨止,反觉纸上不多一字。

如是又何虑文之不理明辞达、神完气足也哉!

此则所谓避实击虚之法也。

大将军得之以用兵,文人得之以作文,纵横天下,有余力矣。

23.根据文意,“笔奇”(“笔翻空则奇”)、“词畅”(“词旁搜曲引则畅”)的含义是(4分)

笔奇:

词畅:

24.对“复周索之上下四旁焉,而题无余蕴矣”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再围绕文题广泛搜集材料,对于其中所含意蕴就可以一览无余。

B.再围绕文题全面地思考将要涉及的内容,就可以充分开掘其中的意蕴。

C.反复围绕文题广泛搜集材料,就可以发现原先的题目缺乏深刻的意蕴。

D.反复围绕文题全面地思考将要涉及的内容,就会发现原先的题目不够含蓄。

(六)

23.笔法灵活出奇引经据典,贴切通畅

24.B

2006年(春考)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

(17分)

余村居无事,喜钓游。

钓之道未善也,亦知其趣焉。

当初夏、中秋之日,早食后,出门而望见村中塘水,晴碧泛然,疾理竿丝,持篮而往。

至乎塘岸,择水草空处,投食其中,饵钓而下之。

蹲而视其浮子,思其动而掣之,则得大鱼焉。

无何,浮子寂然;则徐牵引之,仍自寂然。

已而手倦足疲,倚竿于岸,游目而视之,其寂然者如故。

盖逾时始得一动,动而掣之则无有。

余曰:

“是小鱼之窃食也,鱼将至矣。

”又逾时,动者稍异,掣之得鲫,长可四五寸许。

余曰:

“鱼至矣,大者可得矣。

”起立而伺之,注意以取之,间乃一得,率如前之鱼,无有大者。

日方午,腹饥,思食甚,余忍而不归以钓,是村人之田者皆毕食以出,乃收竿持鱼以归。

归而妻子劳问:

“有鱼乎?

”余示以篮而一相笑也。

及饭后仍出,更诣别塘求钓处。

逮暮而归,其得鱼与午前比。

或一日得鱼稍大者某所,必数数③往焉,卒未尝多得,且或无一得者。

余疑钓之不善,问之常钓家,率如是。

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蚤食后,出门而望()

(2)间乃一得()

(3)更诣别塘求钓处()(4)问之常钓家,率如是()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余疑钓之不善②动而掣之则无有

B、①皆毕食以出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C、①无何,浮子寂然②晴碧泛然

D、①亦知其趣焉②且焉置土石

18、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饵钩而下之。

(2)逮暮而归,其得鱼与午前比。

(五)(17分)

16、(4分)

(1)通“早”(1分)

(2)间或(有时)(1分)(3)到(1分)(4)大多(全、都)(1分)

17、(2分)C

18、(6分)

(1)把钓钩装上鱼饵投到水里(译出大意1分,重点词“饵”“下”各1分)

(2)等到天黑回来,那些钓得的、鱼与午前一样(译出大意1分,重点词“逮”、“比”各1分)

2006年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

(17分)

白少傅居易,文章冠世,不跻大位。

先是,刘禹锡大和中为宾客时,李太尉德裕同分司东都。

禹锡谒于德裕曰:

“近曾得白居易文集否?

”德裕曰:

“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拔,今日为吾子览之。

”及取看,盈其箱笥,没于尘坌,既启之而复卷之,谓禹锡,曰:

“吾于此人,不足久矣。

其文章精绝,何必览焉!

但恐回吾之心,所以不欲观览。

”其见抑也如此。

衣冠之土,并皆总之,咸曰:

“有学士才,非宰臣器。

”识者于其答制中见经纶之用,为时所排,比贾谊在汉文之朝,不为卿相知,人皆惜之。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文章冠世()

(2)不跻大位()

(3)盈其箱笥()(4)为时所排()

18、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2分)

A、刘禹锡大和中为宾客时B、所以不欲观览

C、衣冠之士D、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吾于此人,不足久矣

(2)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

(五)(17分)

17、(4分)

(1)居于首位(1分)

(2)晋升(1分)(3)装满(1分)(4)排挤(1分)

18、(2分)B

19、(6分)

(1)我对于这个人,不满意已经有很长时间了(2分)(大意连贯1分;“不足”1分)

(2)(有人)屡次(把他的文章)给我看,(我)另外让人收藏起来,但没有读过(4分)

(大意连贯、省略部分补全,2分;“累”1分;“披”1分)

2007年(春考)

(五)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

(17分)

太尉朱崖公,两出镇于浙右,前任罢日,游甘露寺,因访别于老僧院公曰:

“弟子奉诏西行,祗别和尚。

”老僧者熟于祗接,至于谈话,多空教①所长,不甚对以他事。

由是公怜而敬之。

煮茗既终,将欲辞去。

公曰:

“昔有客遗筇②竹杖一条,聊与师赠别。

”亟令取之,须臾而至。

其杖虽竹而方,所持向上,节眼须牙四面对出,天生可爱。

且朱崖所宝之物,即可知也。

别后不数岁,再领朱方,居三日,复因到院,问前时柱杖何在。

曰:

“至今宝之。

”公请出观之,则老僧规圆而漆之矣!

公嗟叹再弥日,自此不复目其僧矣。

太尉多蓄古远之物,云是大宛国人所遗竹,唯此一茎而方者也。

[注]:

①空教:

佛教。

②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