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广东省惠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学文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21209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72.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广东省惠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学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学年广东省惠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学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学年广东省惠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学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学年广东省惠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学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学年广东省惠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学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广东省惠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学文试题.docx

《学年广东省惠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学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广东省惠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学文试题.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广东省惠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学文试题.docx

学年广东省惠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学文试题

2018-2019学年广东省惠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化学(文)试题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

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3、主观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

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第一部分(共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漂白粉在空气中容易失效的原因是

A.次氯酸钙不稳定,易分解B.氯化钙易潮解

C.次氯酸钙易与盐酸反应D.次氯酸钙易和空气中的水及二氧化碳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次氯酸钙稳定,不易分解,故A不选;

B.CaCl2易潮解与漂白粉在空气中容易失效无关,故B不选;

C.空气中不含盐酸,不会与盐酸反应,故C不选;

D.次氯酸钙易和空气中的水及二氧化碳反应生成HClO,HClO光照分解,从而变质,故D选;

故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性质与用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变质的原理分析。

2.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Na2SO4B.乙醇C.CO2D.O2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电解质是溶于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详解】A.Na2SO4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溶液具有导电性,A正确。

B.乙醇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B错误。

C.CO2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可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但二氧化碳本身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CO2是非电解质,C错误。

D.O2是单质,不是电解质,D错误。

【点睛】电解质是溶于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注意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产物必须由自身电离产生,不能是和水反应后的生成物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如CO2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可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但二氧化碳本身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CO2是非电解质。

3.下列不属于化学科学研究范畴的是

A.将废旧塑料变成汽车燃料B.研制新型航空材料

C.研制新药D.研究地壳板块结构及运动规律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判断,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目的是为了应用,故用途也是研究范畴,它不但研究自然界中已存在的物质,还要根据需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详解】A、将废旧塑料变成汽车燃料涉及化学变化,属于化学科学研究范畴,故A不选;

B、研制新型航空材料,涉及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属于化学科学研究范畴,故B不选;

C、研制新药涉及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属于化学科学研究范畴,故C不选;

D、研究地壳板块结构及运动规律是地质学研究的内容,不属于化学科学研究范畴,故D选。

答案选D。

4.从化学试剂商店买来的酒精,试剂瓶上所贴的危险化学品标志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A所示标志是易燃液体标志,酒精是易燃液体,故A正确;

B.B是氧化剂标志,酒精不是氧化剂,故B错误;

C.C是自燃物品标志,酒精不是自然品,故C错误;

D.D是剧毒品标志,酒精不是剧毒品,故D错误;

本题答案为A。

5.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SO2使品红溶液褪色B.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

C.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D.漂白粉使某些染料褪色

【答案】C

【解析】

【详解】A.SO2与品红化合生成无色物质,该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不选A项;

B.氯水中含有的

具有强氧化性,可以使有色布条褪色,该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不选B项;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分子,“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项;

D.漂粉精的主要成分是Ca(ClO)2,水解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性,可以使某些染料褪色,该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不选D项。

本题答案为C。

【点睛】使有色物质褪色,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因发生化学反应使有色物质变成无色物质,例:

O3、HClO、H2O2等漂白,另一种是吸附色素,使有色物质脱色变为无色物质,例:

活性炭等。

6.下列金属常温下就能与水反应的是

A.钠B.铝C.铁D.铜

【答案】A

【解析】

【详解】常温下钠能与冷水反应,铝去膜高温下能与水反应,铁高温下能与水蒸气反应,铜与水不反应,故选A。

【点睛】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位于铝之前的金属都能与液态水反应,生成对应碱和氢气;在铝之后氢之前的金属可以和气态水反应,生成对应金属氧化物和氢气;氢之后的金属不能和水反应。

7.有一张照片,一只可爱的小猫站在一块高分子合成材料上,下面是烈火灼烧,而小猫却若无其事。

这说明此高分子材料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A.良好的导热性B.良好的绝缘性C.良好绝热性D.熔点低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题意,此块高分子材料一定具有的性质是良好的绝热性,只有这样,下面用烈火灼烧,上面的小猫才能够平安无事。

答案选C。

8.飘尘是物质燃烧时产生的粒状漂浮物,颗粒很小,不易沉降,它与空气中的SO2和O2接触时,SO2会部分转化为SO3,使空气的酸度增加,飘尘所起的作用可能是

A.氧化剂B.还原剂C.催化剂D.载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而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的一类物质。

飘尘在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过程中,降低了反应的难度使反应更容易发生,飘尘并不影响反应的结果,反应前后飘尘依然是飘尘。

【详解】SO2会部分转化成SO3的过程中,SO2与空气中的O2发生反应,飘尘只是起到了加快反应的作用,其自身的性质和性质都未发生改变,因此,飘尘在变化中起催化作用并不改变反应的实质为反应的催化剂;

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点睛】本题考查催化剂概念,变化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都不改变,是判断物质是否是反应的催化剂的关键因素。

9.关于酒精消毒的原理是

A.溶解作用B.还原作用C.盐析作用D.变性作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乙醇能使蛋白质变性,从而杀死细菌,故D正确;故选D。

考点:

考查了蛋白质的性质的相关知识。

10.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能够将I2转化为I—,说明维生素C

A.易溶于水B.受热易分解是C.具有还原性D.可由人体自身合成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I2转化为I-,碘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所以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考点: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

11.用于呼吸用具上和潜水艇中作为氧气的来源的物质是

A.Na2O2B.NaHCO3C.H2O2D.KMnO4

【答案】A

【解析】

【分析】

Na2O2能与与人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氧气,可作为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的氧气的来源。

【详解】A项、Na2O2为固体,携带方便,且能与人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氧气,不需要催化剂、不需要加热,最适宜用于呼吸面具中供氧剂,故A正确;

B项、NaHCO3不能生成氧气,故B错误;

C项、过氧化氢能分解生成氧气,一般需要催化剂来加快反应速率,且过氧化氢为液体,不方便携带,不适合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使用,故C错误;

D项、高锰酸钾能分解生成氧气,但需要加热,不适合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使用,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过氧化钠的性质与用途、氧气的制取等,注意化学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12.“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应分类回收利用。

生活中废弃的塑料袋、废纸、旧橡胶制品等属于

A.无机物B.有机物C.盐类D.糖类

【答案】B

【解析】

根据物质的组成元素可知,这些物质都是有机物,答案选B。

13.乙烯的产量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

关于乙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与苯互为同系物B.分子中存在碳碳双键

C.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D.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答案】A

【解析】

【详解】乙烯分子是一个平面结构,其中两个碳之间是以双键的形式连接,每个碳上还连接着两个氢原子,每个碳上的两个碳氢键和一个碳碳双键成120度角。

A项,乙烯的分子式是C2H4,苯的分子式是C6H6,二者不是同系物,故A项错误;

B项,乙烯分子中存在碳碳双键,故B项正确;

C项,乙烯可以和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退色,故C项正确;

D项,因为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以被氧化,能够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D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了乙烯的结构和性质,根据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来分析即可。

14.区别棉花和羊毛的最简单的方法是

A.加入稀硫酸后加热使之水解,检验水解产物能否发生银镜反应

B.浸入浓硝酸中,观察其颜色是否变黄色

C.在火中灼烧,闻其是否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D.通过化学方法测其组成中是否含有硫、氮等元素

【答案】C

【解析】

棉花属于纤维素,羊毛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最简单的检验方法是在火中灼热,有烧焦羽毛的气味的是蛋白质,其它方法较为复杂,故选C。

15.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为保证人体所需足够蛋白质我们要多吃肉,少吃蔬菜和水果

B.服用含氢氧化铝成分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食盐加碘是防止人体缺碘而增加的营养强化剂,能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

D.用X射线照射胃部前服用硫酸钡

【答案】A

【解析】

【详解】A.蔬菜、水果含有人体生长需要的维生素等营养素,膳食要均衡,故A错误;

B.氢氧化铝可与盐酸反应,服用含氢氧化铝成分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C.食盐中加碘是为了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D.在进行胃部透视时,为取得良好的检查效果,需要在检查之前服用“钡餐”,“钡餐”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钡,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答案选A。

16.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各组物质按氧化物、酸、碱、盐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A.氢氧化铁、硝酸、烧碱、氯化钠B.干冰、碳酸、纯碱、硫酸钾

C.水、硫酸、熟石灰、氯化钾D.氨水、醋酸、氢氧化铁、食盐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氢氧化铁是碱而不是氧化物,故A错误;B、纯碱为碳酸钠,是盐不是碱,故B错误;C、水是氧化物;硫酸是酸;熟石灰是氢氧化钙,是碱;氯化钾为盐,故C正确;D、氨水是混合物,不是氧化物,故D错误;故选C。

【点睛】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

本题的易错点为B,要注意常见物质的俗名与化学组成的关系,如纯碱是碳酸钠,烧碱是氢氧化钠等。

17.在电子工业中,制印刷电路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为铜的“腐蚀液”,该过程发生的反应为:

2FeCl3+Cu==2FeCl2+CuCl2,该反应利用了铜的什么性质

A.氧化性B.还原性C.导电性D.导热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化合价升高元素所在的反应物是还原剂,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详解】根据过程发生的反应2FeCl3+Cu==2FeCl2+CuCl2可以看出,化合价升高的Cu元素所在的反应物Cu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所以该反应利用了铜性质中的还原性。

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物质的性质知识,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难度不大。

18.下列灭火剂能用于扑灭金属钠着火的是

A.干冰灭火剂B.水C.黄沙D.泡沫灭火剂

【答案】C

【解析】

【详解】A、金属钠着火时,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而干冰灭火器产生二氧化碳,所以不能扑灭,故A错误;

B、因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氢气能燃烧,且钠燃烧生成的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则不能使用水来扑灭钠着火,故B错误。

C、因砂土不与钠、过氧化钠等反应,则钠着火时,能用黄沙来扑灭,故C正确;

D、金属钠着火时,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而泡沫灭火器都生成二氧化碳,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点睛】本题以钠的着火扑灭为载体来考查钠及过氧化钠的性质,熟悉钠与水的反应、过氧化钠与水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是解答的关键。

19.为了减少大气污染,许多城市推广汽车使用清洁燃料,目前使用的清洁燃料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压缩天然气,一类是液化石油气。

这类燃料的主要成分都是

A.碳水化合物B.碳氢化合物C.氢气D.醇类

【答案】B

【解析】

【详解】天然气是古生物遗骸长期沉积地下,经缓慢转化及变质裂解而产生的气态碳氢化合物,具可燃性,主要成分为甲烷;液化石油气成分中较多含丙烷、丁烷等,主要成分是碳氢化合物。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点睛】此类题目要求知道基本的化学常识,了解常见的能源,平时注意这方面的知识,此题便不难解决。

20.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方便的小包装食品已被广泛接受。

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防止食品受潮及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在包装袋中应放入的化学物质是

A.无水硫酸铜、蔗糖B.硅胶、硫酸亚铁

C.食盐、硫酸亚铁D.生石灰、食盐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无水硫酸铜能吸收水分,但蔗糖不能防止食品被氧化,故A错误;B.硅胶能防止食品受潮,硫酸亚铁能防止食物被氧化,故B正确;C.食盐不能吸收水分,硫酸亚铁能防止食物被氧化,故C错误;D.生石灰能防止食品受潮,但是食盐不能防止食品被氧化,故D错误;故选B。

【考点定位】考查干燥剂与除氧剂

【名师点晴】本题要结合食品本身的性质来考虑,重点从防止食品氧化变质和受潮两方面分析考虑,防氧化就是防止氧气的进入并与之反应,防受潮就是防止水分的进入,因此要从易吸水、还原性强易氧化且对人体无害的角度分析,据此即可解答。

二、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题2分,共8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21.近年来,人类生产、生活所产生的污染使灰霾天气逐渐增多。

灰霾粒子的平均直径在1000nm~2000nm。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灰霾可能来自汽车尾气B.灰霾属于胶体

C.灰霾形成的是非常稳定的体系D.戴口罩不能阻止呼入灰霾粒子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灰霾可能来自汽车尾气,A项正确;B、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为胶体,B项错误;C、灰霾粒子的平均直径在1000nm~2000nm,属于浊夜,不稳定,C项错误;D、灰霾粒子的平均直径在1000nm~2000nm,属于浊夜,戴口罩能阻止呼入灰霾粒子,D项错误;答案选A

考点:

考查胶体与浊液

22.商品“纯净水”“太空水”“蒸馏水”等作为日常饮用水,因缺少某些成分而不利于儿童身体健康发育。

你认为制备上述商品饮用水时,还需要添加的化学物质是(  )。

A.钙、镁的碳酸氢盐

B.含碘酸钾的食盐

C.漂白粉、消毒剂

D.小苏打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无机盐中含有的钙磷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缺钙时,儿童易患佝偻病.钾的作用主要是维持酸碱平衡,参与能量代谢以及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纯净水”、“蒸馏水”中不含无机盐,因此应添加含钙、镁的碳酸氢盐,才能利于儿童身体健康发育,故A正确;B.因为我国政府提倡使用加碘食盐,饮食中不缺碘,在饮用水中不适合添加,故B错误;C.漂白粉具有腐蚀性,在饮用水中不适合添加,故C错误;D.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易溶于水,人体通过饮食中的食盐即可获得钠,在饮用水中不适合添加,故D错误;故选A。

考点:

考查了无机盐的作用的相关知识。

23.纤维素被称为第七营养素.食物中的纤维素虽然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能促进肠道蠕动、吸附排出有害物质.从纤维素的化学成分看,它是一种

A.二糖B.多糖C.氨基酸D.脂肪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纤维素是多糖。

故选B。

考点:

纤维素

点评:

纤维素,人是不能消化的,因人体中不含消化纤维素的酶,但是对于人体的作用却是很大的。

24.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B.凡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对人体健康均有害,不可食用

C.为防止电池中的重金属等污染土壤和水体,应积极开发废电池的综合利用技术

D.提倡人们购物时不用塑料袋,是为了防止白色污染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只要合理科学的使用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是无害的,不能全盘否定,选项B不正确,其余选项都是正确的,答案选B。

考点:

考查化学与生活、生成及环境保护等

点评: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及环境保护尽管不是教学的重点,但该内容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成为历年高考的必考的热点。

历年试题的难度多以基础题、中档题为主、题型主要为选择题、试题的命题形式是常把化学知识与实际生产、生活、环境保护及科技前沿等问题结合起来,突出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的密切联系,综合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5.目前利用废弃塑料的基本方法有

①加热熔融或粉碎后,直接用做生产新产品的材料;

②加热分裂成小分子物质,小分子物质又可循环再用于制造新的塑料;

③催化裂解可以制得柴油、煤油、汽油及可燃气体。

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有

A.①和②B.②和③C.①和③D.只有③

【答案】B

【解析】

①是物理变化,②③是化学变化,答案选B。

26.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B.“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C.“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是东晋葛洪提取青蒿素的过程,属化学变化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句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属于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A正确;

B.铁置换铜属于湿法炼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B正确;

C.对青蒿素的提取利用的是萃取原理,萃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错误;

D.石蜡的燃烧是氧化还原反应,D正确。

答案选C。

27.下列家庭化学小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用米汤检验食用加碘盐(含KIO3)中含有碘

B.用醋、石灰水验证蛋壳中含有碳酸盐

C.用碘酒检验汽油中是否含有不饱和烃

D.用鸡蛋白、食盐、水完成蛋白质的溶解、盐析实验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淀粉遇单质碘变蓝,而食用加碘盐为KIO3,不能用来检验,故A错误;B、醋酸的酸性比碳酸强,与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而使溶液变浑浊,故可用用醋、石灰水验证蛋壳中含有碳酸盐,故B正确;C、不饱和烃与碘发生加成反应而使碘酒颜色变浅,可用碘酒检验汽油中是否含有不饱和烃,故C正确;D、蛋白质难溶于饱和食盐水,属于盐析现象,为可逆过程,加水后能重新溶解,故D正确;故选A。

考点:

考查了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的相关知识。

28.某工厂排放的酸性废水中含有较多的Cu2+,对农作物和人畜都有害,欲采用化学法除去有害成分,最好是加入下列物质中的

A.食盐、硫酸B.胆矾、石灰水C.铁粉、生石灰D.苏打、盐酸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因无法将溶液调节为中性,明显不合题意,故A错误;因胆矾中含有Cu2+,这样不但没有除去酸性废水中含有较多的Cu2+,反而更多,故B错误;加入铁粉可以与铜离子反应生成铜从而回收铜,当铜被完全置换后,铁能继续消耗残余的酸.而加入生石灰可以降低废水的酸性,也能生成氢氧化钙,进而和铜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所以加入铁粉或者生石灰都可以.故C正确;苏打、盐酸无法将溶液调节为中性,明显不合题意,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离子反应。

29.有关煤的说法正确的是

A.煤中含有苯、二甲苯、焦炉气

B.煤的干馏是物理变化

C.煤由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物组成,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

D.煤主要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同时还含有少量的硫、氧、氮等元素

【答案】C

【解析】

【详解】A、煤干馏后生成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烃,所以煤中不含有苯、二甲苯和焦炉气等,故A错误;

B、干馏为化学变化,煤干馏后生成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烃,故B错误;

C、煤是由无机物和有机物所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煤经干馏后可获得苯、甲苯、二甲苯等重要化工原料以及焦炭、焦炉气等,故C正确;

D、煤主要含碳元素,同时还含有少量的氢、硫、氧、氮等元素,故D错误。

故选C。

30.上世纪80年代后期人们逐渐认识到,NO在人体内起着多方面的重要生理作用。

下列关于N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NO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B.NO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因素之一

C.NO是汽车尾气的有害成分之一D.NO分子所含电子总数为偶数

【答案】D

【解析】

【详解】NO为无色无味气体气体,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因素之一,有毒,则A、B、C正确;N的电子数为7,O的电子数为8,所以NO分子中的电子总数为15,是奇数,故D不正确,

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一氧化氮的性质,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查,学习中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31.下列说法中,在科学上没有错误的是

A.吸带过滤嘴的香烟,对人体无害

B.长期饮用纯净水,有可能引起一些微量元素的缺乏症

C.纯天然物质配成的饮料,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D.调味剂和营养剂加得越多越好

【答案】B

【解析】

A、过滤嘴不能除掉有害气体,吸带过滤嘴的香烟,有害气体同样对人体有害,故A错误;B、纯净水中元素含量偏低,长期饮用,有可能引起一些微量元素的缺乏症,故B正确;C、不含任何化学物质就是真空,故C错误;D、调味剂和营养剂过量对人体有害,要严格控制用量,在允许的范围内合理使用,故D错误。

故选B。

32.在规定范围内使用食品添加剂,一般认为对人体健康无害,如果违反规定,均会损害人体健康。

下列物质可用作食品防腐剂的是

A.甲醛B.维生素EC.柠檬酸D.苯甲酸及其钠盐

【答案】D

【解析】

【分析】

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质,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合物质或者天然物质。

【详解】A.甲醛有毒,不可用作食品防腐剂,故A错误;

B.维生素E属于维生素,不可用作食品防腐剂,故B错误;

C.柠檬酸是调味剂,不是食品防腐剂,故C错误;

D.苯甲酸及其钠盐可用作食品防腐剂,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33.居室内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人们使用的装饰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