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19078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docx

《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docx

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2009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题画诗,是紧紧围绕着某幅特定的绘画作品而创作的诗。

它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家的独创,在繁花锦簇的诗歌园地中独放异彩,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中国古代无数天才的文学艺术家们,将诗以高超的书法题写在画幅上,再加之以精工的印章,与绘画形成完美的艺术形象,给人以丰富的美感享受,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所没有的。

由于绘画题材丰富多彩,多种多样,题画诗的内容也极为广博纷繁,或咏写花草树木,或咏写山水田园,或咏写鸟兽虫鱼,或咏写人事季候,或咏写纸笔楼阁,等等,但就其思想倾向而言,大约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是生动形象地再现画面的形象,深刻地开掘出画面的底层意蕴,描写出画面应该具有而又画不出的诗意,即所谓“画之不足,题以发之”。

这样的题画诗,不仅是“画中之画”,而且更具有“画外之意”了。

如宋代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首诗不仅生动地再现了画面上的景象,而且还写出了画外意,丰富了原画的意境。

一、三两句描写画面的实景,但第二句说春天江水之暖是鸭子最先知道的,第四句说正当蒌蒿芦芽生长之时,美味的河豚鱼在长江中逆流而上了,这是画面上没有的,也是任何高明画师画不出来的,但苏轼却凭借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写出来了,使整个画面充满了春意和生趣,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真可谓是“画之不足,题以发之”的妙诗。

二类是借观看绘画赞美高洁的品格,抒写人生的感悟,表达艺术体验和对文学艺术的真知灼见。

如果说上一类诗基本上属于题中应有之意,这一类诗则是借题发议,借题发挥。

如元代王冕《墨梅》: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后二句借墨梅抒情。

这既是咏梅、赞梅,更是诗人高尚人格和美好情操的真实写照。

这发自心灵深处的声音,感染着、启迪着每一个读者。

20090406

三类是借题画怀古伤今,讽刺黑暗腐朽的封建统治,抨击浇簿的世风,抒发对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深忧。

如果说第二类作品的借题发挥,尚属于作者自身范围的话,此类则又扩大到社会现实,具有更深广的思想内容。

如黄庭坚《题竹石牧牛》:

“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这首诗的牛砺角牛斗是有深刻寓意的。

北宋后期,党争激烈,两派互相倾轧,而黄庭坚则主张削除党争,两派共理国政。

对于党争,他感到痛心和不安,便借着这幅画抒写出来。

诗中的牛砺角和牛争斗,即是象征统治阶级的党争,寓意是颇深刻的。

(选自高霞《中国古代题画诗简论》,有删改)

1.下列对于“题画诗”这一概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题画诗是紧紧围绕着某幅特定的绘画作品而创作的诗,是中外诗歌史上非常独特的诗歌创作形式。

B.题画诗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家的独创,在繁花锦簇的诗歌园地中独放异彩,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C.题画诗是指诗人根据一幅画写一首诗,再加之以印章,与绘画相得益彰,给人以丰富的美感享受。

D.题画诗的内容丰富,咏写的对象有以下种类:

花草树木、山水田园、鸟兽虫鱼、人事季候、纸笔楼阁。

2.下列对《惠崇春江晚景》这首题画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生动形象地再现画面的形象,深刻地开掘出画面的底层意蕴,描写出画面应该具有而又画不出的诗意。

B.这首诗,不仅是“画中之画”,而且更具有“画外之意”,达到了“画之不足,题以发之”的效果。

C.诗的一、三两句描写了生活的实景,生动传神,栩栩如生,整个画面充满了春意和生趣,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诗的二、四句是苏轼的联想和想象,极富创造力,这是画面上没有的,也是任何高明画师画不出来的。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借观看绘画赞美高洁的品格,抒写人生的感悟,表达艺术体验和对文学艺术的真知灼见的题画诗侧重点在于借题发议,借题发挥。

B.借题画怀古伤今的题画诗将诗作内容扩大到社会现实,超出了作者自身范围,具有更深广的思想内容。

C.“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既是咏梅、赞梅,更是王冕高尚人格和美好情操的真实写照。

D.“牛砺角”“牛斗”是北宋后期党争激烈两派互相倾轧的真实写照,抒发了黄庭坚对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深忧。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裴行俭传

裴行俭,字守约,绛州闻喜人。

贞观中,举明经.调左屯卫仓曹参军。

时苏定方为大将军,谓曰:

“吾用兵,世无可教者,今子也贤。

”乃尽畀以术。

迁长安令。

麟德二年,擢累安西都护,西域诸国多幕义归附。

召为司文少卿。

上元三年,吐蕃叛。

出为洮州道左二军总管。

仪风二年,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及李遮匐诱蕃落以动安西,与吐蕃连和,朝廷欲讨之。

行俭议曰:

“吐蕃叛换方炽,敬玄失律,审礼丧元,安可更为西方生事?

今波斯王死,其子泥涅师质京师,有如遣使立之,即路出二蕃,若权以制事,可不劳而功也。

”帝因诏行俭册送波斯王,且为安抚大食使。

至西州,诸蕃郊迎,行俭召豪杰千余人自随。

扬言:

“大热,未可以进,宜驻军须秋”。

都支觇知之,不设备。

行俭徐召四镇酋长,伪约畋,于是子弟愿从者万人,乃阴勒部伍。

数日,倍道而进,去都支帐十余里。

先遣其所亲问安否,外若闲暇,非讨袭者。

又使人趣召都支。

都支本与遮匐计,及秋拒使者,已而闻军至,仓卒不知所出,率子弟五百余人诣营谒,遂禽之。

是日,传契箭,召诸部首长悉来请命,并执送碎叶城。

简精骑,约赍,袭遮匐。

道获遮匐使者,释之,俾前往喻其主,并言都支已禽状,遮匐乃降,悉俘至京师。

帝亲劳宴,曰:

“行俭提孤军,深入万里,兵不血刃而叛党禽夷,可谓文武兼备矣。

其兼授二职。

”即拜礼部尚书兼捡校右卫大将军。

调露元年,突厥阿吏德温傅反,单于管二十四州叛应之,众数十万。

都护萧嗣业讨贼不克。

诏行俭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讨之。

率太仆少卿李思文、营州都督周道务部兵十八万,合西军程务挺、东军李文暕等,总三十套万,行俭成节制之。

先是,嗣业馈粮,数为虏钞。

行俭曰:

“以谋制敌可也。

”因诈为粮车三百乘,车伏壮士五辈,赍陌刀、劲弩,以赢兵挽进,又伏精兵踵其后。

虏果掠车,赢兵走险。

方取粮车中,而壮士突出,伏兵至,杀获几尽。

自是粮车无敢近者。

贼拒黑山,数战皆败.行俭纵兵,前后杀虏不胜计。

余党走狼山。

行俭既还,阿史那伏念伪称可汗,复与温博合。

明年,行俭还总诸军,顿代州之陉口,纵反间,说伏念,令与温傅相贰。

伏念惧,密送款,且请缚傅自效。

行俭秘不布,密以闻。

后数日,烟尘涨天而南,斥候惶骇,行俭曰:

“此伏念执温傅来降,非他也。

且受降如受敌。

”乃敕严备,遣单使往劳。

既而果然。

于是,突厥余党悉平。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三十三》)

4.列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子泥涅师质京师质:

做人质

B.倍道而进倍:

加倍

C.简精骑,约赍简:

挑选

D.嗣业馈粮,数为虏钞钞:

钱币

5.下面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裴行俭善用智谋的一组是(3分)()

①乃尽畀以术②外若闲暇,非讨袭者

③召诸部酋长悉来请命,并执送碎叶城④诈为粮车三百乘

⑤前后杀虏不胜计⑥乃敕严备,遣单使往劳

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③④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裴行俭因德才兼备在年轻时得到大将军苏定方的赏识,苏定方将用兵之术毫无保留地教给了他,这为他日后建功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B.裴行俭精于谋略,吐蕃叛乱时,他以册封护送波斯王为掩护,用奇谋一举擒获了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和李遮匐,并将他们全都押送到碎叶城。

C.裴行俭奉诏征讨突厥时,得知都护萧嗣业先前运粮时,多次被敌人劫夺,于是他采用粮车伏兵的计谋,给劫粮车的贼兵以沉重打击。

D.裴行俭使用反间计使伪可汗阿史那伏念暗中归附,并且伏念又捆系阿史德温傅前来投降,至此突厥余党全部被平定。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扬言“大热,未可以进,宜驻军须秋”。

都支觇知之,不设备。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行俭提孤军,深入万里,兵不血刃而叛党禽夷,可谓文武兼备矣,其兼授二职。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方取粮车中,而壮士突出,伏兵至。

杀获几尽。

(2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用“/”给下面加横线的短文断句。

(2分)

鲁有恶者,其父出而见商咄,反而告其邻曰:

“商咄不若吾子矣。

”且其子至恶也,商咄至美也。

彼以至美不如至恶尤乎爱也故知美之恶知恶之美然后能知美恶矣。

(取材于《吕氏春秋·有始览·去尤》)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完成9~10题

始闻秋风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飕飗:

形容风声。

9.这首诗的首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请作简要分析.(5分)

10.秋天的一景一物无不触动着诗人的情怀。

请结合“动”“开”二字分析这首诗的颈联,说说诗人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四题任选三题作答)

(1)亲贤臣,远小人,,亲小人,远贤臣,。

(诸葛亮《出师表》)

(2)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

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

(3),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

(屈原《离骚》)

(4)间关莺语花底滑,。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乙选考题

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考生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我还没有见过长城①

吴伯萧

①真惭愧,我还没有见过长城。

②万里长城,孩提时的脑子里就早已印上它伟大的影子了。

读中国古代史,知道战国时候,魏惠王、燕昭王、胡服变俗的赵武灵王,都曾段落地筑过长城,来卫国御胡;秦始皇遣蒙恬斥逐匈奴之后,又因地形,制险塞,从临洮至辽东将长城来了个连络的修筑,广袤万余里;工程的浩大,那不是隋朝的运河,非洲的苏彝士所能比拟的。

秦始皇焚书坑儒,建阿房,销兵器,千百年来在人们的脑子里留下的是一个暴君的影子。

独独万里长城至今亮在祖国人民的心里,矗立在祖国连绵的山上,成为四千余年文明古国的标志。

这不是因为万里长城是秦始皇的什么丰功伟绩,而是因为它是几千万古代劳动人民血肉的结晶!

20090601

③曩昔,在万年书屋,听主人告诉:

有一次趁京绥车,过南口车站,意欲去青龙桥,偶尔站台小立,顺了一目荒旷的山麓望去,遥瞻依地拨天的万里长城,那雄伟的气象,使你不觉要引吭高呼。

嵯峨的山巅上是蜿蜒千回的城墙,是碉堡,是再上去穹窿似的苍天。

山下是乱石,是谷壑,是秋后的蔓草婆娑。

西风刷过,那一脉萧萧声响,凄凉里含了悲壮,令人巍然独立,觉得这世间只有自己,却又忘怀了自己。

很记得,主人说时,从沙发椅上跳起来,竖起大拇指,蔼然的脸上满罩了青年的光辉。

记得从万年书屋出来的归途,披了皎洁的三五月,自己迈的是鸵鸟般的大步。

④又一回,一个青年画家朋友,谈到自己绘画的进步,说几乎像英国拜伦一觉醒来成了桂冠诗人一样,是逛了一次长城,才将笔法放开,心胸也跟着宽阔了的。

那谈吐的神情,也简直令人疑惑他生生吞下了一座长城的关口。

是呢,听说太史公司马迁周览了名山大川,文章才满蕴了磅礴的奇气。

江南风物假若可以赋人以清秀的姿容,艳丽的才藻,塞北的山峦与旷野是会给人以结实的体魄,雄厚的灵魂的。

啊,长城!

⑤从山海关一路数去,你知道么?

像喜峰口、古北口,像居庸关、雁门关,一个个中原的屏藩要塞,上口真要有霹雳般的响亮呢。

一夫当关,万夫莫敌,守得住一处,就可保得几千里疆域。

啊,真愿意挨门趋访,去问问古迹,温温古名将的手泽,从把守关口的老门丁和城下淳朴的住户那里,听取一点孟姜女的传说,可是我还没去?

我还没有见过长城!

⑥朋友,你可想过,在长城北边,那黄河九曲惟富一套的地方,带一帮茁壮的男女,去作一番辟草莱斩荆棘的开垦事业么?

你可想过,在兴安岭东南阴山山脉的南部那一抹平坦的原野、去借滦河、饮马图河的流水,春夏来丰茂的牧草,来编柳为棚,垒土为壁,养骆驼,榨牛奶么?

不然,骑马去吧!

在平沙无垠的原野里,你尽可纵身于野马群中,跨上一匹为首的骏骥,其余的会跟你呼啸而至的。

那边塞寒冬霏雪凝冰时的生活,你也想尝尝么?

汉王昭君曾戎装乘马抱琵琶出塞而去;中帼中有此矫健,难道你堂堂须眉就只知缩了尾巴向后退么?

⑦唉,说什么,朋友,我还是没见过长城!

在恨着自己,不能像大鹏鸟插翅飞去;在恨着自己;摆不脱蜗牛似的蹊径,和周身无名的链索。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汉骠骑将军霍去病那才算有骨头!

无怪他六出伐匈奴,卒得威震异域。

⑧我还没见过长城!

但是,长城我是终于要见见的!

有朝一日,我们弟兄从梦中醒了,弹一弹身上的懒惰,振一振头脑里的懵懂,预备好,整装出发,我将出马兰峪,去东北的承德,赤峰;出杀虎口,去归绥,百灵庙;从酒泉过嘉峪关,去安西、哈密、吐鲁番。

也想,翻回来,再过过天下第一关,去拜拜盛京,问候问候那依旧的中国百姓!

⑨长城,登临匪遥,愿尔为祖国屏障,壮起胆来!

【注】①本文写于1936年,1931年,日军发动的“九一八事变”,入侵东北。

1937年,日军制造七卢沟桥事变,全面发动侵华战争,②盛京:

指东北沈阳。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因地形、制险塞,连接各国长城而形成的万里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血肉的结晶,暴君秦始皇并无什么功绩可言。

B.喜峰口等关隘的名字之所以“有霹雳股的响亮”,是因为座座雄关都是中原的屏障,大都承载着戌边将士的英雄传说。

C.第⑥段写的是豪迈奔放,充满激情、自由洒脱的边地生活,虽与长城无关,却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强烈渴望。

D.文中提到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六出边关讨伐匈奴、威震异域的故事,不仅表达了对英雄人仰慕,也表达着自己的志向。

E.尾段中的“尔”指的是长城,作者表示,到长城的路其实并不遥远,自己一定会去看一看作为祖国屏障的长城。

13.

(1)第③段中写到万年书屋的主人讲述自己的路过南口车站的经历,他在看长城时,为什么会“忘怀了自己”?

(3分)

(2)作者在第⑧段中,写自己将出长城名关驰骋北疆,这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3分)

14.“我还没有见过长城”一句在文中多次出现。

请简析这样写的作用?

(6分)

15.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作者为什么要借长城来表达这一主旨?

请结合有关内容进行探究。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天地苍茫一根骨

庞进

司马迁的祠墓在陕西的韩城市。

祠内有他的塑像:

束高发,穿红袍,长眉入鬓,双目炯炯——那眼神,有穿透历史烟云的明晰和超凡入圣的穆然;显著的还有那一袭长及心胸的须髯,给人一份文人的傲岸和学者的庄重。

据说,人受过宫刑,胡须会随之脱光,而这尊塑像,依然大须飘拂——这大概是民意使然了:

你皇上要把一个血性须眉变成一个不男不女的“太监”,可在我们老百姓的心目中,这个人依然是男子汉,顶天立地,气吞山河的男子汉!

仔细看,司马迁的塑像是稍稍有些斜的,头向北方偏着。

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北方的苏武庙,因为这位在北国牧了十九年羊的汉朝使臣,和司马迁是肝胆相照的僚友。

令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李陵,这位大汉名将的被迫降敌,正是司马迁罹祸的原因啊。

我是倾向于后一种说法的,我甚至觉得“李陵之祸”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是有某种必然性的。

不错,司马迁是一个有骨气有血性又才华横溢抱负远大的文人,这样的文人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社会的良心。

当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重创十万敌骑的消息传到长安时,汉武帝刘彻是笑眯眯的,公卿王侯们也纷纷“奉觞上寿”,好听话说得长乐宫的麻雀都似乎要变成翩翩起舞的宫女。

无料几天后,李陵终因矢尽粮绝,寡不敌众而被俘降敌。

消息传来,全朝廷都哑巴了,刘彻更是“惨怆怛悼”,脸吊得像经了霜的秋茄子。

“你们还有什么话说?

”朝堂上,刘彻目扫群臣。

群臣或面面相觑,诺诺唯唯;或言李陵该千刀万剐,夷其九族不足以抵罪。

当刘彻对这样的看法眯目点头的时候,我们的太史公站了出来。

他说李陵平时克己奉公,身先士卒,有国士之风。

此次出征,孤军奋战,血染寒山,英勇可嘉。

降敌是一时无奈,日后有机会,他还会报效汉朝的。

“好你个司马迁,”刘彻震怒了,“你竟敢替叛贼说话,谁给你的胆量?

现在看来,司马迁充其量不过是说了几句公道话而已。

然而,问题倒不在于公道话本身,而在于竟然有人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

社会良心和专制强权在这儿发生了深刻的矛盾。

在刘彻的心目中,作臣子的差不多是一群牛马狗,鞭子下驮拉耕作,唯主子鼻息是仰,哪里有你人模人样地站在我的对面说什么公道话的权利?

对武帝刘彻,司马迁曾经抱有幻想。

做太史令,他异常勤奋,总想博得武帝的欢心。

即使站出来为李陵辩护,也是见皇上满脸的“惨怆怛悼”,禁不住效一番“款款之愚”。

然而,残酷的现实粉碎了文人的天真,他终于明白了:

刚直不阿的书生和专横残暴的帝王是冰和炭、玉和泥。

于是,不再幻想不再幽怨,为了“草创未就”的《史记》,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理想和事业,他咬牙吞血,毅然决然地走向了苦难,“就极刑而无愠色”。

至此,司马迁实现了一个转变,一个御用工具向独立人格的转变。

从此,一个书生走到了一个帝王和这个帝王赖以存在的庞大体制的对立面。

你可以摧残我的肉身,但你摧不毁我的抱负;你可以夺取我的生命,你却打不倒我的精神。

我就要谱写一部世上从来没有的大书,让这个民族记住司马迁,让这个世界记住司马迁!

也让你刘彻看看,什么是真正的文人,什么是文人的肝胆。

寒凝春华发,血沃劲草肥。

炼狱淬火,司马迁在提升精神的同时,成就了一根骨头。

好一根骨头啊!

即使面对一百个汉武帝,一千次酷刑,一万回磨难,这根骨头也不会酥软,绝不酥软!

16.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标题“天地苍茫一根骨”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既体现了司马迁命运的悲剧色彩,又突出了他的不屈精神。

B.作者对司马迁塑像的描写着重突出了他的眼神和胡须,表现了他的精神风貌,展现出人们心目中理想化的司马迁的形象。

C.对李陵降敌,司马迁陈述己见,完全是为了明辨是非:

被俘降敌,实属可耻,但孤军深入,没有后援,武帝亦有不可推卸之责。

D.“我们的太史公站了出来”句中的“我们”表现了作者对司马迁由衷的敬佩及为我们的民族有这样的文人而自豪的思想感情。

E.文章活用鲁迅诗句“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是为了说明苦难成就了司马迁,使他脱颖而出,完成了千古绝唱的《史记》。

17.第五段“司马迁在提升精神的同时,成就了一根骨头。

”一句中的“提升精神”和“一根骨头”分别指什么?

(6分)

18.作者为什么说“李陵之祸”降临到司马迁头上是有某种必然性?

(6分)

19.鲁迅曾说: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取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请结合本文并联系历史或现实,举例谈谈你对“中国脊梁”的理解。

(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2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学校提出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学习共同体,目的在于营造一个和而不同、乐而不松,和谐融通、激励成功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B.在一次追捕贩毒分子的行动中,公安干警暴虎冯河,与贩毒分子进行激烈的枪战,仅半个小时就将其一网打尽。

C.这躲在大山中的小村庄,小河环抱,绿树掩映。

每至春来,桃红柳绿,鸣禽上下,一派万紫千红落花流水的胜景,让人感到美不胜收

D.当我们要对季节作出评判时就会发现,已被诗人们翻来覆去写得体无完肤的雨季,并不像他们赞美的那样充满了诗情画意。

2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3分)

20090601

A.某制药公司,在上海、重庆、贵州等地分别设立了办事处,主要推销用于治疗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的该公司生产的胶囊。

B.北京奥运会期间,具有悠久历史的长城、十三陵、故宫博物院、鸟巢与水立方等无不以其迷人的风姿为中外游客所倾倒。

C.蓝印花布是我国民间传统工艺品之一,它格调朴素、高雅,蕴含着国人独特的生活情调和审美趣味,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D.这次资本对接会的参加者,除地处本地的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外,还有来自北京、上海等省市科技工作者、企业家和政府官员也参加洽谈。

22.下列新闻标题或公共场合提示语等都有表述不当的毛病,请进行修改。

(4分)

(1)根据我国专家分析,黄河流量近年来正以惊人速度减少,其主要原因是,全球气温升高导致降水减少,蒸发量增大,冰川退缩,冻土层消失,地表水向地下渗透过多。

某报对此发表了一篇新闻评述,标题是:

《黄河流量锐减全球变暖主因》。

答:

这个新闻标题应该改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商场电动扶梯口提示牌上有这样一则温馨提示:

“老人与小孩上下电梯,请由大人陪同,小心行走,注意安全!

答:

这则提示应该改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下列内容是从某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中选取的,请根据这些内容为这名同学写一段教师评语。

要求:

评价客观全面,语言风格鲜明,有利于该同学的发展,不超过30字。

(4分)

(1)兼职情况:

校刊《晨露》主编,电视台《青葱岁月》栏目特约小记者。

(2)平时表现:

老师的好帮手,同学的好伙伴,学校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之一。

(3)学习情况:

期中考试成绩多科不及格,期末考试仍有三科不及格。

24.“名著导读”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新增的板块。

必修一至必修五中出现的“名著导读”篇目为:

《论语》、《大卫·科波菲尔》、《家》、《巴黎圣母院》、《红楼梦》、《高老头》、《三国演义》、《唐吉珂德》等。

而《子夜》、《骆驼祥子》、曹禺剧作等也以其巨大的思想价值和高超的艺术性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名著。

请为其中的一部名著写一段推介语。

要求:

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80字。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60分)

25.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觉得是耳边轻柔的呼唤,低声的诉说;有这样一种声音,没有多余的技巧,却能唤起你灵魂深处的良知和责任;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卸去疲惫,会带你走到过往的回忆中;有这样一种声音,会带给你心灵的震颤,会让你心中充满感动。

请以“有这样一种声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自定立意,诗歌除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