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内幕交易法律分析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81568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国内幕交易法律分析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德国内幕交易法律分析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德国内幕交易法律分析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德国内幕交易法律分析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德国内幕交易法律分析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德国内幕交易法律分析1.docx

《德国内幕交易法律分析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国内幕交易法律分析1.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德国内幕交易法律分析1.docx

德国内幕交易法律分析1

德国内幕交易法律分析

  摘要:

德国法律以逻辑严谨和偏重理论称着于世,同时德国对于内幕交易一直持消极态度,反对禁止内幕交易。

由于欧洲统一体之需,德国也走上禁止内幕交易之路。

鉴于德国人的逻辑思维特点,对于他们的内幕交易法做概括性分析是必要的,希望以他山之玉照见自身。

关键词:

德国内幕交易证券预防和监督罚则

简介

证券市场从其诞生起,就有着调整规范。

并随着其发展针对证券市场的监管不同的发展模式。

有以国家集中统一监管为模式的,也有以靠证券市场的参与者进行自我监管,并通过一些间接的法规来制约市场活动的自律模式。

德国根据其市场之实况及政府调控方式采取自律模式。

“对证券市场的管理实行联邦政府制定和颁布证券法规,各州政府负责实施监督管理。

与以交易所委员会、证券审批委员会和公职经纪人协会等自律管理相结合的证券管理体制。

”[1]()尽管自律模式因其特点形成一定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缺陷。

德国由于侧重强调自律与自愿的方式,法律的强制性不足,所以虽有比较完善的监管体制和法律体系,却对市场参与者保护不够。

同时基于自律模式的缺陷及其所遭非议,德国也渐向集中监管模式靠近。

内幕交易的历史几乎可溯追到证券交易的伊始。

对于内幕交易的看法也一直存在争议。

时至今日在各国之间、各经济学家和法学家之间存在不同意见。

德国一贯反对禁止内幕交易。

但随着美国首开禁止内幕交易以来,其规制内幕交易的价值日益获得各国监管机构的重视,禁止内幕交易已成为各国立法的普遍趋势。

德国也放弃其反对禁止内幕交易的一贯立场,接受了欧盟的《内幕交易指令》。

②并于1994年7月26日通过《德国有价证券交易法》。

该法的第三章专列一章来规定有关内幕交易的行为。

还在第六章对内幕交易行为的罚则做出规定。

鉴于德国为大陆法系国家主要代表之一,与我国法体系与镜照作用,特将其拿出来作此剖析。

内幕交易相关概念的法律界定

内幕交易是由一定的行为人针对一定的行为客体而做出的相关活动。

故而在法律定义时,就需先就具体的行为和行为客体作明确的说明。

而内幕人的定义又依据其行为的客体来阐述,所以德国的《证券交易法》在其第三章“内幕人监督”中先对内幕人证券下了法律定义:

[第12条【内幕人证券】]()。

其定义的结构是首先就形式定义方面作法律表述,并对其中所用的语词细加解释。

如第12条第所述:

[内幕人证券是如下有价证券:

1.被许可再一个国内的交易所交易或被列入场外交易的有价证券,或者2.被许可在一个其他的欧盟成员国或其他欧洲自由贸易区协定条约国的有组织市场上交易的有价证券。

如果提出申请或公开宣告申请许可或列入,即视同许可在一个有组织市场上交易或者列入场外交易。

]()说明内幕人证券是在特定范围内被许可交易的有价证券。

并对范围的物理空间和时间进行规则。

接着为了法律的实质调控效用及适应现实经济活动,从实质定义方面对内幕人证券的外延规定出框架。

如该条第款所述:

[以下权利或合同也视为内幕交易证券:

1.认购、购买或转让有价证券的权利,2.支付有价证券的按照有价证券价值走势计算的差额的权利,3.以股票指数或定期金指数为标的的期货合同或利率期货合同以及认购、购买或转让金融期货合同的权利,如果金融期货合同以有价证券为标的或者与同有价证券相关的指数相联系,4.其他承担购买或转让有价证券的义务的期货合同,如果上述权利或期货合同被许可在一个欧盟成员国或在一个其他欧洲自由贸易区协定条约国的一个有组织市场上交易或者被列入场外交易,并且本款第1项至第4项所指的有价证券被许可在一个欧洲自由贸易协定成员国的一个有组织市场交易或被列入场外交易。

如果提出申请或公开宣告申请许可在一个有组织市场上进行上述权利或期货合同的交易或申请将他们列入场外交易,视同许可或被列入。

]()其立法的根源在于证券市场有其衍生品市场的产生,对于证券市场的规则必须能延入其言声频交易行为中。

目的就是使法规更有调控力。

在对行为客体做出法律界定后,对于行为主体的规则就成为顺然之举了。

第13条法律就针对什么是内幕人做出规定。

[第13条【内幕人】]()在该法条中,首先确定内幕人是自然人,并确定该自然人的限定范围。

其限定范围分为两类表述。

一类基于自然人所在的具体群体而成为内幕人,另一类则不仅要处于一定的群体,还需基于一定的事实才能成为内幕人。

如该条第款所述。

[内幕认为:

1.作为业务执行机构或监督机构的成员或者作为发行商的或与发行商相关联的企业的承担个人责任的股东,2.因在发行商或与发行商相关联的企业的资本中参股,或者3.因其在职业或工作或因其任务而依照规定得知未公开的、与一个或数个内幕人证券的发行商相关或与内幕人证券相关的事实的人,此种事实倘若公开将会对内幕人证券的股票价格产生巨大的影响。

]①()基于法律的操作性考虑,该条还对内幕人的事实作出例外性解释。

如该条第款所述。

[仅仅基于公开的事实所作的评估不属于内幕人事实,即使他可能对内幕人证券的股票的价格产生巨大影响。

]()

当行为客体和行为主体的法律定义明确后,对于如何确定这一行为就可以从行为主体和行为客体并行作出,以达到互应互补之效。

【第14条禁止内幕人交易】()就是以这样的方式来表述的。

其第款用三项内容来从主体的角度表明内幕人的何种行为是法律所禁止的。

[内幕人禁止为如下行为:

1.利用其所得知的内幕人事实以自营或受他人委托方式或者为他人购买或转让内幕人证券;2.XX将内幕人事实告知他人或是他人得知;3.基于其所得知的内幕人事实建议他人购买或转让内幕人证券。

]()为了对法规内容进一步补充,在该条的第款中,从客体的角度补充非内幕人的何种行为是法律所禁止的。

[禁止知悉内幕人事实的第三人利用此种消息以自营或受他人委托方式或者为他人购买或转让内幕人证券。

]()这样就有效地将法律所要禁止的内幕交易表达清楚。

对内幕交易行为的预防和监督

通过对其内容的比较,可以知道德国在其内幕交易立法中,关于如何预防和监督着墨甚多,其行文几乎占第三章内容的60%。

可见德国对于内幕交易的预防和监督是何其重视。

文章仅对其作概略性表述。

如欲对其详加探讨,则宜另做文章表述。

有更大志趣者,可详读其第15、16、16a条的内容。

第15条的题目:

【对影响股票价格的事实的通知和公布】()。

通观该法条,可明确感知该条针对得是组织而非自然人。

其立法的目的在于通过有效的规制组织行为来遏制自然人的内幕交易行为的发生。

该条要求发行商须及时公布相关信息,并对如何具体公布作出规定;还要求发行商在公布相关事实前通知必要的机构,将公布的事实的文本及时送交相应机构。

为便于监督,赋予监督机构对发行商的权利。

当然这样的权利受一定的限制。

基于保护发行商的正当利益,赋予发行商一定的权限和免则内容。

同时还赋予人从其它法律寻求赔偿的诉求权。

第16条是关于联邦证券监督局对内幕交易的监督。

首先条文表述联邦证券监督局监督行为的目的。

然后规定联邦证券监督局需在有根据认为存在违法内幕交易的前提下,可要求相对应得组织或个人提供其与交易有关的情况,并交付相关文件,同时要求相对人不得随意将相关情况告知有关联的第三人。

还对需交付的文件的保存期及保存作出规定。

尽管基于防止内幕交易的目的,对监督对象的要求可谓细密,但法律有基于人的亲情因素考

  虑,给予监督对象有限的拒绝权。

同时法律监督对相对所采取的监督行为有反对和提出撤销制诉的权利,当然是在限制的范围之内。

正人者必先自正。

为此法律在定出第16条基础上又附加了第16a条法:

对联邦证券监督局工作人员的交易的监督。

法律先要求联邦证券监督局必须有内部监控程序来防止相关人员进行违法交易。

进而规定不仅相关负责人可要求工作人员提供相关情况及文件,而且工作人员有义务提供相关情况及文件。

同时基于人的亲情考虑,工作人员有一定的拒绝权。

其立法的目的在于通过发行商的一道自律性预防,再加上法律对发行商的法律要求的二道预防,然后再加上监督机构的日常监督性预防,共三道来意图将违法内幕交易有效抑制。

当然其监督机构的自律性条文也可圈可点,但如果能通过某一组织来制衡也许会更好。

对于个体权利的保障

如果法律以维护社会秩序、有效调控市场活动、保障市场行为有效合理等名义制定出来,而忽视对个体权利的保障,甚至由于立法的无意识行为或过失而侵犯道个体权利。

那么无疑会出现合法铭牌下的滥权行为。

为此需要在立法时考虑对个体权益的保障。

在前述中,已经提到法律基于人的心情考虑给与相关人一定的拒绝权[第16条第款:

有义务提供情况者可以拒绝回答此种问题,倘若回答将使其本人或其在《民事诉讼法》第383条第款第1项至第3相中所称的亲属面临受到刑事法庭的追究或者依照《违反秩序法》被提起诉讼的危险。

应当告诫义务人他有权拒绝提供情况](),就可视为对个体权利保障的法律规定。

而第17条则为专列用来规定对于个人相关的法律。

[第17条【对与个人相关的信息的加工和使用】]()该条第款规定了“于个人相关信息”的储存、变更和使用只允许在一定范围内可依法行使。

使得法律监督对个体权利的涉及止步于一个合法的界框之内,有益于个体信息资料的专属性保障。

[联邦证券监督局对于依照本法第16条第款第3句或第16a条第款第1句或第3局向其通知的与个人相关的信息,只允许为审查是否存在违反本法第14条的禁止规定的行为以及为国际合作而依照本法第19条的规定予以储存、变更和使用。

]()该条第款规定,与法律上不再有需要的与个人相关的信息应及时销毁,其目的不外乎注重保护个人的隐私。

尽管因法律的名义需要知悉与个人有关的信息,但这一名义不能成为无限拥有个人相关信息的合法护盾。

个人法权必须的以保护。

此款法律所立志在维护个体权利不被滥权行为侵犯。

[对于依照本条第款为审查或为履行一个其他国家的主管机构要求提供情况的请求所不再需要的与个人相关的信息,应当毫不迟延地予以销毁。

]()

附相关法律文本:

[第16条第款第3句:

如果是与有根据表明的违法行为相关的内幕人证券或者其股票价格走势取决于此种内幕人证券,联邦证券监督局可以要求有义务提供情况者说明委托人、权利人和义务人以及说明内幕人证券的存量变化。

第16a条第款第1句:

局领导或由其委托之人可以要求在联邦证券监督局工作的人员提供关于他们以自营或受他人委托方式或者为他人所成交的内幕人证券交易的情况并提交有关文件。

第16a条第款第3句:

因其职务而依照规定得知或可能得知内幕人事实的工作人员,有义务毫不迟延得将其以自营或受他人委托方式或者为他人所成交的内幕人证券交易向局领导或由其委托之人作书面报告。

]()

对程序正义的追求

即便是为了追求市场秩序的稳定、市场的公信乃至追求交易中的实质正义,但仍必须注意到行政权力的触角不可深入司法的界墙之内。

为了法权间的明确划分,使各种法律赋予的权力在法定的界圈内活动,更为了将实质正义与程序正义合理的并重,必须从程序的角度来思考如何有序的控制、预防内幕交易行为。

第18条【对内幕认为发行的刑事诉讼程序】()和第40a条【刑事案件的通知】()对此做出了规定。

通过第18条的内容[联邦证券监督局应当把依照本法第38条致使一项犯罪嫌疑成立的事实通知主管的检察机关。

他可以把有嫌疑的或者可以作为证人的当事人的与个人相关的信息转告检察机关。

]()可知,法律将如何处理内幕交易的活动程序化,并设立界碑以明确划分行政程序与司法程序。

由该法第40条可知,联邦有价证券交易监督局是行政机关。

其具有行政权力但不具有司法权力。

法律规定,如果要将有关内幕交易的活动引入司法程序,联邦证券监督局则只能将使犯罪嫌疑成立的事实通知主管的检察机关,通过检查机关来推动司法程序。

并且从法条可知联邦证券监督局没有直接将相关人转移至司法机关的权力,而仅能将相关信息转告司法机关。

程序正义进一步得以体现。

第40a条规定,司法机关将进入司法程序的案件的相关情况通知联邦监督局。

使得联邦监督局对相关案件有知悉权。

这样就使得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之间的互动为法律所设定和保障。

不仅各自程序有定,而且程序间的连接亦呈法律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