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业金融服务模式创新研究doc.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08618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企业金融服务模式创新研究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物流企业金融服务模式创新研究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物流企业金融服务模式创新研究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物流企业金融服务模式创新研究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物流企业金融服务模式创新研究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流企业金融服务模式创新研究doc.docx

《物流企业金融服务模式创新研究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企业金融服务模式创新研究doc.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流企业金融服务模式创新研究doc.docx

物流企业金融服务模式创新研究doc

摘要

物流金融作为物流企业的一种新型业务模式,在我国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很多物流企业还未参与其中,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如何开展物流金融业务还未了解透彻。

本文首先对物流金融进行了概述,介绍了物流金融的定义,指出了物流金融中涉及到的三个主体(物流公司、客户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

然后,文章介绍了物流金融的特点、背景以及物流金融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最后,文章对物流金融业务模式做统一的介绍,详细说明每项业务的具体实施内容,分析了各种模式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指出了每种模式在操作中存在的风险,并给予了相应的风险规避策略。

关键词:

物流金融,业务模式,风险规避

Abstract

Asanewlogisticsbusinessmodel,theapplicationoflogisticsfinanceinourlogisticsenterprisesisstillattheinitialstage,alotoflogisticsenterpriseshavenotyetinvolved,themainreasonforitsstudyonhowtoconductathoroughunderstandingoffinancialoperationshavenotyet.Firstly,thispaperintroducetheconceptofthelogisticsfinance,pointoutthelogisticsfinanceinvolvedinthreeentitles(logisticscustomersandfinancialinstitutions)and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main.Secondly,thepapergivesthecharacteristicsandthebackgroundoflogisticsfinanceandthedevelopmentsofthelogisticsfinanceathomeandaboard.Finally,thepaperdescriptioneachofthespecificcontentofthelogisticsfinanceprofitmodel,andanalyzesthe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ofeachmodelbyresearchingthebusinessprocesses,andsummarizestherisksofdifferentmodelsandtheirriskavoidances.

Keywords:

Logisticsfinance,Businessmode,Riskavoidance

前言

物流金融是物流与金融相结合的创新服务产品,是中小企业、金融机构(银行)和第三方物流共同参与、实现“共赢”的模式。

在此模式下,中小企业可以利用原材料、库存产成品以及正在市场上经营销售的商品做质押进行贷款,不仅有效地解决了中小企业扩大发展、追求规模效益的融资难题,还盘活了沉淀资金、提高了资金周转率、降低了结算风险,从而全面地提高了整体经济的运行质量。

金融机构(银行)将质押物交由第三方物流企业监管,解决了金融机构(银行)关于动产质押的外部管理“瓶颈”,实现了对借贷人的全程信息控制,降低了信贷风险,扩大了贷款规模。

物流企业作为第三方,为中小企业提供物流服务,为金融机构(银行)监管质押物品,获得中介服务收益。

早在1916年,美国就颁布了美国仓库存贮法案(USWarehousingActof1916),并以此建立起一整套关于仓单质押的系统规则。

现在,北美(美国和加拿大)及菲律宾等地已经建立起了全球最全面规范的物流金融体系。

在发展中国家,赞比亚物流金融体系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去借鉴和思考。

1987年3月,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的陈淮就提出了构建“物资银行”这一设想。

90年代初期也有学者发表文章,探讨“物资银行”的运作。

但是,那时的“物资银行”还带着非常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主要是探讨通过物资银行来完成物资品种的调剂和串换。

由于物流的概念没有被充分发现和认识,所以当时的物资银行的概念与现在的概念存在较大差异。

此后,随着专家、学者对“物资银行”不断地深入研究,物流的概念得以融入其中,在理论上有了新的突破,随之就有人提出了“物流银行”的新设想。

直到2004年5月,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的邹小芃、唐元琦才首次定义了“物流金融”的概念。

我国的物流金融业务尚处在萌芽阶段,理论研究不够,实践中开展的业务模式还比较单一。

本文主要从具体的业务模式流程入手,结合实际的案例,分析各种模式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指出了每种模式在操作中存在的风险,并给予了相应的风险规避策略,为物流企业开展金融业务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而关于物流金融业务模式中涉及到的具体的国家政策、社会道德体系以及法律法规等方面的问题,不在本文的研究范围之内。

 

1绪论

1.1研究目的

物流金融是物流服务与金融服务相结合、追求三方“共赢”的综合业务模式。

本文旨在通过对物流金融业务模式的介绍与分析,以及风险规避策略等的研究,为中小物流企业、客户及金融机构三方合作共赢提供理论基础,使其三者在资金融通领域建立一种全新的合作模式,互惠互利,以此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是世界性问题,在我国的情况更为突出,已成为了我国经济的热点问题。

中国的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融资难束缚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在极大程度上制约了制约经济的运行。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源在于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在现代商贸活动中,物流和信息流的集成管理带来了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创造了无数商机,挖掘出了利润源。

实践证明,创新运作模式往往出现于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者的交叉环节上,物流服务和金融服务的结合创新孕育着新的利润之源。

通过现代物流技术和金融创新的结合,促进了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集成,解决了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帮助中小企业解决了融资“瓶颈”,扩大了金融机构的信贷规模,提升了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和质量,使参与其中的供应链各环节上的企业和银行得到实惠。

1.2研究意义

本文的研究意义是为物流企业、客户和金融机构三者进行业务创新、挖掘自身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思路和方法。

上世纪末开始,商业银行经营的指导思想逐步从“以量取胜”逐渐向“质、量并重”转变,除少数大型集团企业外,商业银行已经不再发放信用贷款,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如果没有足够的抵押物,也就很难得到贷款。

中小企业固定资产较少,不足以抵押,且不同程度地存在权属不清问题,办理抵押手续及处置的法律障碍较多。

据调查[1],近97%的中小企业申请商业银行贷款失败的原因,是由于无法提交有效的资产抵押或合格的担保人。

此外,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尚未普遍建立,现有的担保机构还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

中小企业主要分布于城乡各处,而担保机构通常是将业务重心放在大中城市,使得中小企业寻求担保困难。

物流金融作为一项创新业务,有其优势所在,它允许中小企业利用原材料、库存产成品以及正在市场上经营销售的商品做质押进行贷款,不仅有效地解决了中小企业扩大发展、追求规模效益的融资难题,还盘活了沉淀资金、提高了资金周转率、降低了结算风险,从而全面地提高了整体经济的运行质量。

通过物流金融服务的开展,生产企业的原材料供应链和产成品分销供应链得到了物流企业的有机融入,后者为供应链提供了优质的第三方物流服务。

此外,金融机构对质押物的占有不影响借贷人正常的生产销售活动,使得借贷人能够集中资金和精力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上。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稳固和扩充了客户群体,开创了崭新的金融服务产品,寻找到了新的利润来源,以及由此衍生出更新的金融产品,可谓一举而多得。

对物流企业来讲,通过与金融机构的合作,监管借贷人向金融机构质押的原材料和产品等,一方面增加了物流服务功能,可以吸引到更多的客户;另一方面,物流企业作为银行和客户都信任的第三方,企业诚信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利于企业自身品牌的树立。

在商品流通领域,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凭借自身的诚信度积极的参与其中,充分发挥第三方的物流服务作用,整合社会资源,促进社会化大物流的发展。

因此,物流金融业务的开展,可以让参与其中的三方获得切实的利益,达到真正的“三赢”。

这样一种全新的、多方参与、互利互盈的业务模式应当在尚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国物流业内大力推广,提高全社会的生产流通效率,节约社会资源。

 

2物流金融业务概述

2.1物流金融的定义

2004年5月,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的邹小芃、唐元琦首次提出了“物流金融”的概念,定义了它的内涵和外延。

他们认为物流金融就是面向物流业的运营,通过开发、提供和应用各种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资金和信用的运动,达到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有机统一。

这些资金和信用的运动包括发生在物流过程中的各种贷款、投资、信托、租赁、抵押、贴现、保险、结算、有价证券的发行与交易,收购兼并与资产重组、咨询、担保以及金融机构所办理的各类涉及物流业的中间业务等。

物流金融是为物流产业提供资金融通、结算、保险等服务的金融业务,它伴随着物流产业的发展而产生。

物流和金融的紧密融合能有力支持社会商品的流通,提高全社会的福利。

该定义指出了物流金融所研究的领域和基本的研究方向,它还强调金融创新思维和金融工程技术的运用。

在物流金融中涉及三个主体:

物流企业,客户和金融机构,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联合起来为资金需求方企业提供融资,物流金融的开展对这三方都有非常迫切的现实需要。

物流金融正成为物流企业进行高端竞争的服务创新,并带动银行共同参与的新型金融业务。

物流金融还包括银行参与物流业的运营过程,通过针对物流运作开发和应用各种金融产品,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货币资金的运动。

2.2物流金融的特点

物流金融业务是通过物流企业、金融机构以及供应链上的各厂商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互补,突破传统地域限制,使得三者之间的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在封闭的环节中运作的一个过程,具有如下特点:

(1)标准化:

所有的物流产品必须在包装和质量方面符合国家标准或相关协议的规定,便于价值评估。

(2)规范化:

金融机构在向客户提供授信及其他金融服务涉及到货物的仓储保管和监管时,必须将货物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保管和监管,由第三方确保货物的安全和完好。

(3)信息化:

物流金融与电子银行的结合,围绕着电子商务,衍生出了电子票据、银关通和网上信用证等金融信息产品,这些产品和供应链结合起来融资是物流金融的一大特色,也促进了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

2.3物流金融的发展

2.3.1发达国家的物流金融

国际上,最全面规范的物流金融体系在北美(美国和加拿大)及菲律宾等地。

以美国为例,其物流金融的主要业务模式之一是面向农产品的仓单质押。

仓单既可以作为向银行贷款的抵押,也可以在贸易中作为支付手段进行流通。

美国的物流金融体系是以政府为基础的。

早在1916年,美国就颁布了美国仓库存贮法案(USWarehousingActof1916),并以此建立起一整套关于仓单质押的系统规则。

这一体系的诞生,不仅成为家庭式农场融资的主要手段之一,同时也提高了整个农业营销系统的效率,降低了运作成本。

2.3.2发展中国家的物流金融

相对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物流金融业务开始的较晚,业务制度也不够完善。

非洲贸易的自由化很早就吸引了众多外国企业作为审查公司进入当地。

这些公司以银行、借款人和质押经理为主体,设立三方质押管理协议(CMA),审查公司往往作为仓储运营商兼任质押经理的职位。

通过该协议,存货人,即借款人在银行方面获得一定信用而得到融资机会。

此类仓单直接开具给提供资金的银行而非借款人,并且这种仓单不能流通转移。

在非洲各国中较为成功的例子是赞比亚的物流金融体系。

赞比亚没有采用北美以政府为基础的体系模式,而是在自然资源协会(NaturalResourceInstitute)的帮助下,创立了与政府保持一定距离、不受政府监管的自营机构——赞比亚农业产品代理公司(theZambianAgriculturalCommodityAgencyLtd.)。

该公司参照发达国家的体系担负物流金融系统的开发和管理,同时避免了政府的干预,从而更能适应非洲国家的政治经济环境。

2.3.3我国的物流金融

早在物流金融这个词汇在中国尚未出现之时,物流金融的业务早已在国企内部、民间流通领域及外贸运输专业相关金融机构悄悄地运行着了,不过那时的物流金融业务单一,还仅仅限于简单信贷的小品种业务。

当时国内学者关于物流金融相关领域的研究还处在设想阶段,1987年3月,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的陈淮就提出了构建物资银行这一设想。

90年代初期也有学者发表文章,探讨物资银行的运作。

但是,那时的“物资银行”还带着非常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主要是探讨通过物资银行来完成物资品种的调剂和串换。

由于物流的概念没有被充分发现和认识,所以当时的物资银行的概念与现在的概念存在较大差异。

此后,随着专家学者对“物资银行”不断地深入研究,物流的概念得以融入其中,在理论上有了新的突破,随之就有人提出了“物流银行”的新名称。

直到2004年5月,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的邹小芃、唐元琦才首次定义了“物流金融”的概念。

目前,国内学者关于物流金融相关领域的研究主要是基于传统金融物流服务展开的,还未能从供应链、物流发展等角度全面探讨相应的金融服务问题。

但是,在国内的实践中,中国的物流企业却走在了理论研究的前头,将一大批学者专家远远地抛在了身后。

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是我国最早倡导、推广质押监管业务的企业之一。

1992年,中储就开始了对“物资银行”的探索,直至1999年,质押监管业务成为中储的主业。

到目前为止,中储的大部分仓库仍将该业务作为吸引客户的增值服务手段之一。

从那时起,该业务以每年近120%的速度增长,公司先后共为500多家客户提供了质押融资服务,质押产品涉及黑色、有色、建材、汽车、纸张、煤炭、化工等产品,包括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内,中信实业银行、广东发展银行、广大银行、华夏银行、交通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等数十家金融机构都与中储建立了合作关系。

目前,中储的仓单质押业务正在由静态质押向动态质押转变,并且已扩展到中储以外的仓库;在物流环节上,也从仓储环节扩展到了自原材料采购到产品生产、产成品销售的供应链全过程。

仓单质押模式在其他行业也得到了推广,更多的中小企业从中获益,如环京物流与广发银行的合作,福建中海物流、泉州正大集团与中信实业银行的合作等。

 

3物流金融出现的背景

3.1企业获取新的竞争优势的需要

我国企业的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以及在途存货、应收账款等价值累计已达16.1万亿元,其中,企业为满足生产需求与市场需要的常备存货达到了5.57万亿元[2],占据了企业资金沉淀中的很大一部分。

在原来的不动产抵押贷款业务难以获更大突破的时候,动产抵押融资开始被人们关注,物流金融业务随之产生,备受企业的青睐。

金融服务与物流活动的结合,有效地盘活了商品流通过程中的资金沉淀、加快了资金周转速率,使得企业能将有限的资金集中在核心产品的研发和销售上,提高企业核心产品的市场占有能力。

同时,企业与第三方物流公司以及金融机构的联系得到了加强,为未来在三者之间开展更广泛的业务合作打下了基础。

3.2银行开发新利润空间的必然要求

当前金融机构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其创新意识需要不断地增强。

为在激烈竞争中获取优势,金融机构正在尝试着各种业务创新。

物流金融正是金融业务创新与物流服务创新的结合。

物流金融可以为金融机构稳固和吸引到更多的客户群体,扩大金融机构的经营规模,增强金融机构的竞争实力,开发新的利润空间。

金融机构在融资过程中为了控制风险,就需要了解质押物品的种类、规格、型号、质量、单价以及承销商和销售区域,还需要查看权力凭证原件、辨别真伪等,这些烦琐细碎的工作不仅耗时费力,更是超出了金融机构的日常业务范畴。

而在物流金融业务中,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参与监管,上述工作可交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来完成,有效的降低了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

3.3第三方物流提高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第五次中国物流市场调查显示,我国物流企业规模在500人以上的企业仅占11%左右,大部分企业规模在500人以下。

企业规模过小,加之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有限,物流管理知识匮乏,造成我国第三方物流服务成本相对较高。

另外,调查还显示出,由于对现有物流状况不满意,有60%左右的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正在寻求新的物流代理商,可见,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市场竞争力还很不足。

物流金融加强了第三方物流与客户、金融机构的业务合作关系,使得第三方物流得以控制全程供应链,与客户保持长期而又稳定的关系。

现代物流强调供应链模式发展,企业逐渐转向跨企业、跨行业的整合,客户关系的管理与维护已变的越来越重要。

物流服务已从单纯的仓储、运输向能给顾客带来更多附加值的服务项目延伸,可以为顾客提供金融融资服务的物流供应商在顾客心中的地位会大大提高,对供应链中的控制力也在增强。

3.4供应链整合、实现“共赢”的必然要求

物流金融是多方参与、多方获利的共赢模式,在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能力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

在供应链融资环节中,物流金融通过创新性信用组合、互保等方式,全盘考虑上下游各环节风险因素,对融资产品做出了全面的设计。

物流金融将传统的借贷双方扩展到了供应链多方,贸易风险已从单方(如贸易商)转移到上下游整个供应链,一方的风险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另一方或多方的利益,供应链上的各方已形成了向上或向下追索的风险传递体系。

金融机构可以通过监督贸易融资过程中的现金流,统一结算,控制信贷风险;而通过第三方物流的参与,解决了金融机构贸易融资的外部瓶颈问题,真正实现了多方“共赢”。

 

4物流金融业务模式及其风险分析

4.1仓单质押模式

4.1.1仓单质押简述

仓单是仓库业者接受顾客(货主)的委托,将货物受存入库以后向存货人开具的说明存货情况的存单。

仓单的直接作用是提取委托寄存物品的证明文件,间接作用则是寄托品的转让及以此证券委担保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的证书,因此,仓单是一种公认的“有价证券”。

目前,在我国的仓储企业中,仓单的存单功能已经得到了充分应用,而质押贷款功能还没有完全被开发出来。

所谓仓单质押贷款是指货主企业把货物存储在仓库中,然后可以凭仓库开具的货物仓储凭证——仓单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根据货物的价值向货主企业提供一定比例的贷款,同时,由仓库代理监管货物。

仓单质押授信额度最长期限为一年,单笔不超过六个月。

额度采取余额控制,正常情况下可在额度循环内使用。

仓单质押业务单笔最高质押率可达到出帐当月最后交易日结算价测算所得市场价值的70%—80%.

仓单质押在国外已经成为企业与银行融通资金的重要手段,也是仓储业增值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4.1.2仓单质押的操作要点

由于仓单质押业务涉及到仓储企业、货主和银行三方的利益,因此要有一套严谨、完善的操作程序[3]。

(1)货主(借款人)与银行签订《银企合作协议》、《帐户监管协议》;仓储企业、货主和银行签订《仓储协议》;同时仓储企业与银行签订《不可撤销的协助行使质押权保证书》。

(2)货主按照约定数量送货到指定的仓库,仓储企业接到通知后,经验货确认后开立专用仓单;货主当场对专用仓单作质押背书,由仓库签章后,货主交付银行提出仓单质押贷款申请。

(3)银行审核后,签署贷款合同和仓单质押合同,按照仓单价值的一定比例放款至货主在银行开立的监管帐户。

(4)贷款期内实现正常销售时,货款全额划入监管帐户,银行按约定根据到帐金额开具分提单给货主,仓库按约定要求核实后发货;贷款到期归还后,余款可由货主(借款人)自行支配。

4.1.3仓单质押模式1

开展仓单质押业务,既帮助了货主企业解决融资的困难,同时又降低了银行的放贷风险,另外还能拓展了第三方物流的仓库服务功能,增加了货源,提高了效益,可谓“一举三得”。

①交付原材料,⑥发放贷款

产成品

②仓单凭证

③贷款申请以

仓单为凭证

④价值评估请求

⑤价值评估反馈

供方企业

物流企业

银行

 

图4.1仓单质押模式1业务流程

Fig.4.1FlowofWarehouseReceiptpawns1

仓单质押模式1的三方盈利分析。

(1)供方企业:

长期以来由于规模较小,固定资产少,约有80%的中小企业存在贷款难和融资难的问题,探索仓单质押融资业务可以帮助有产品的中小企业获得贷款。

该业务打破了固定资产抵押贷款的传统思维,而且与传统的融资方式相比,并不会大幅度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

(2)银行:

传统银行贷款业务通常为固定资产抵押贷款,而在仓单质押模式下,实现了流动资产贷款,为银行解决“存贷差”开拓了新的放贷模式。

一方面,银行减少了“存贷差”产生的费用,另一方面,产生借贷利差,银行从中获益。

(3)物流企业:

其收益来自两个方面:

第一,向供方企业收取仓储、管理费用;第二,为银行和供方企业提供了价值评估与质押监管中介服务,从中收取一定比例的服务费用。

实例:

2003年,中储公司已与20家单位开展仓单质押了业务,比2002年增加了9家;质押监管的授信额度突破了20亿元,比2002年翻了一番多;质押产品期末库存数量占整个公司期末库存的22%,相对2002年底增长了61%,产品涉及黑色、有色、建材、食品、家电、汽车、纸张、煤炭、化工等九大类。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及中信实业银行、广发银行、广大银行、华夏银行、交通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等十几家金融机构都与中储建立了合作关系。

4.1.4仓单质押模式2

仓单质押模式2就是异地仓库监管质押贷款,是在仓单质押模式1的基础上,对地理位置的一种拓展。

物流公司根据客户不同,或利用遍布各地的物流网络,或整合社会资源,甚至是客户自身的资源,就近进行质押监管,极大地降低了客户的质押成本。

①交付原材料,⑦发放贷款

产成品

④贷款申请

以仓单凭证

⑤价值评估请求

②进仓确认

⑥价值评估反馈

 

供方企业

社会仓库或供方

企业自身仓库

银行

物流企业

 

图4.2仓单质押模式2业务流程

Fig.4.2FlowofWarehouseReceiptpawns2

仓单质押模式2与模式1的盈利模式类似,区别在于后者的风险要要比前者高,这主要取决于货主企业或社会仓库的信誉和经营状况,为了控制风险,费用也会相应地提高。

4.1.5仓单质押业务的风险分析

仓单质押业务由于有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参与,较好地解决了银企之间的矛盾,为中小企业融资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但在实际运作中仍然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制约,不可避免的会造成业务开展的风险。

其中,既有国家政策、社会道德体系以及法律法规不完善等外部因素带来的风险,也有流程操作的失误、业务模式自身缺陷等内部因素带来的风险。

因此,分析研究这些风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风险规避措施能直接推动这一业务走上健康良性的发展道路。

(1)贷款人的风险[4]。

贷款人的风险与借款人的资信状况、仓单质押参照价格、质押折算比率等有直接关系,与放贷规模、质押物品的市场价格变化有间接关系。

贷款人通过仓单质押一次性发放的贷款在其资本金及总贷款中所占的比例都要按照有关的贷款管理制度严格实施。

若所占的比例过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