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专题复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07868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07.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docx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专题复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docx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12年高三历史专题复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模拟演练

(12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2011·东莞模拟)“双城县的希勤村,以村为单位,采取领导和群众自愿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全面规划……适当地配备了骨干力量,调整和密切了社和社、社和组的关系,从而有计划地全面地推进了农业合作化运动”。

这种情况出现在()

A.土改时期B.过渡时期C.大跃进时期D.“文革”时期

【解析】选B。

从材料中的“农业合作化运动”这一信息可以判断,这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在过渡时期。

2.(2011·粤北九校模拟)观察右图,它是当时我国哪一个历史事件的反映?

()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C.开展大跃进运动

D.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

唐山启新水泥厂工人庆祝公私合营

【解析】选A。

从图片的文字“公私合营”可以判断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2011·枣庄模拟)使用下列两幅反映同一时期社会、生活的图片开展研究性学习,应拟定的研究主题是()

A.联产承包激发生产积极性B.三大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

C.群众庆祝企业股份制改造成功D.城乡掀起“大跃进”运动

【解析】选B。

从材料中的“互助组”和“公私合营”,可知这是三大改造的内容。

4.1954年,同仁堂实行公私合营后,工人们干劲十足。

他们的感受是:

“以前再怎么样也是给东家干活儿,公私合营后,我们就是给自己干活儿了。

”这是因为公私合营()

A.变私有制为公有制B.排除资本家的管理

C.提高了生产效率D.变资本家所有为工人所有

【解析】选A。

公私合营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式,通过改造,改变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私有制性质,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5.1957年陈云作了题为《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的讲话。

他说:

“建设规模大小必须和国家财力物力相适应。

适应和不适应,这是经济稳定或不稳定的界限……当然如果保守了,妨碍了建设应有的速度也不好,但是,纠正保守比纠正冒进要容易些。

”围绕这一观点,以下观点错误的是()

A.体现了中共八大会议精神B.反映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总结了“一五计划”的经验D.在以后的实践中得到很好的贯彻

【解析】选D。

从1958年开始出现了急于求成,片面强调经济发展速度的思想,因此材料中的观点并没有很好得到贯彻。

6.“前年卖粮用箩挑,去年卖粮用船摇,今年汽车装不了,明年火车还嫌小。

”这是一首江西民歌。

它可能产生于()

A.1950年B.1956年C.1958年D.1979年

【解析】选C。

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改革开放,农村中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民的发展,但并不足以在1979年产生题中民歌反映的现象。

故C项为最佳项,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社会上出现了“浮夸”风,是“左”倾错误的表现。

7.著名中共党史专家杨奎松教授认为发动“大跃进”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过强的民族悲情意识;一个是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形成这种“民族悲情意识”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政府支持蒋介石政权B.近两百年来国家积弱受人欺凌

C.中苏关系的公开破裂D.中国的统一大业尚待完成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的能力。

大跃进运动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落后面貌的愿望,以改变两百年来国家积弱受人欺凌的局面。

8.1958一1961年全国主要农产品产量统计(单位:

万吨)

影响上表中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要求过急,影响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了农业生产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了农业生产

D.“文革”的“左”倾错误严重干扰农业生产

【解析】选C。

根据题干所给的时间1958年——1961年和表格提供的农业产量统计数据,结合所学知识,这个时期经济建设出现严重问题主要是由于党的主要领导人犯了“左倾”错误,错误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所以正确选项是C。

9.自从实行农业合作化以后,每当党提出调整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生产关系时,总有农民自发地搞“包产到户”的情况出现,虽然屡次禁止,但一有机会又重新出现。

这种情况说明()

A.农民要求实行土地私有制B.农业合作化遭到农民的普遍抵制

C.家庭经营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当时农村的生产力发展状况D.党和政府农村政策的失败

【解析】选C。

可以结合历史史实来对材料进行理解,可以以安徽、四川农民率先在“人民公社”体制下搞“包产到户”为例来理解。

10.在传统的农村社区,农民们比较重视亲缘、地缘关系,然而张德元、潘林《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16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表明,农民的传统价值观似乎已经被颠覆。

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对内改革,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

B.对外开放,西方拜金主义观念传入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

D.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市场经济意识增强

【解析】选D。

以市场化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对农民的传统价值观形成一定的冲击,农民们的生活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

11.农民与土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核心问题。

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其共同点叙述正确的是()

农民在分配土地人民公社社员在集体劳动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

A.改变了经营方式B.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保护了农民利益D.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解析】选A。

图1反映的是农村中的土地改革,图2是1958年开始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图3是1978年之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本题考查的是其共性,可用排除法解答。

B、C两项与人民公社化运动不符,该运动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三个土地政策强调的都是土地公有制,D项排除。

12.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

这是指()

A.开发开放上海浦东B.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C.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D.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解析】选C。

根据提问“开放整个海岸”、“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的提示,再结合对外开放的新局面的步骤,考查的考点应该是开放14个沿海城市,所以应该选择C。

13.在国庆60周年大阅兵后的8万群众游行的主题是“我与祖国共奋进”,其中思想篇的主题依次是:

〈奋斗创业〉〈改革开放〉〈世纪跨越〉〈科学发展〉,在这四个主题方阵通过时,背景音乐与四代领导人原音与之对应最准确的应该是()

A.〈东方红〉〈走进新时代〉〈春天的故事〉〈走向复兴〉

B.〈东方红〉〈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走向复兴〉

C.〈走向复兴〉〈东方红〉〈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

D.〈东方红〉〈走向复兴〉〈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

【解析】选B。

根据〈奋斗创业〉〈改革开放〉〈世纪跨越〉〈科学发展〉四个思想主题和四代领导人的史实来判断:

〈东方红〉歌颂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建立了新中国;〈春天的故事〉则是歌颂邓小平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带领中国人民富起来;〈世纪跨越〉与〈走进新时代〉意义一致等。

14.曾任巴西共产党副主席的阿尔多·雷贝洛指出,邓小平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思想和实践不但对中国具有深远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对全世界,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伟大思想”确立为我国改革目标是在()

A.中共十二大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

【解析】选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中共十四大上提出的。

15.2006年3月15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表述改为“规划”。

发生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政策的全面实行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定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D.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的能力。

计划主要体现了计划经济体制,而规划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指导,是市场经济体制的表现。

16.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经历了三十多年,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

以下关键词能正确体现这一特征的是()

A.联产承包、大跃进、好莱坞大片、村民自治

B.中外合资、市场化、文化大革命、南巡讲话

C.人民公社、互联网、一国两制、三个代表

D.经济特区、个体户、时尚中国、依法治国

【解析】选D。

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

注意题中限制时间:

1978年。

A项中大跃进开始于1858年;B项中文化大革命发生于1966-1976年;C项中人民公社始于1858年。

17.《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

“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

……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

”“标志中国全面融人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

A.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B.亚太经合组织首脑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

C.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D.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

【解析】选C。

注意1971年的“30年后”是指2001年,中国在2001年11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

18.有人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其主要依据应该是()

A.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获得重大突破

C.确定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始形成

【解析】选C。

1992年南方谈话、十四大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十四大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项中国加入WTO是在2001年,B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指1983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实行;D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始形成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开端。

19.相关调查表明,目前我国95%以上的商品和资源实现了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或供大于求。

这标志着中国()

A.已经基本实现了社会共同富裕B.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C.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已经完全放弃了对

国民经济的计划指导

【解析】选C。

材料信息表明,我国绝大部分商品由市场定价,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故C正确。

我国目前还没有基本实现社会共同富裕,也没有成为现代化国家,国家也没有完全放弃对国民经济的计划指导,故A、B、D不正确。

20.下图反映的正确信息是()

①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根本变革

1995

③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变化

④反映了人们的社会经济观念不断更新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选B。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没有发生根本变革。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几千户,上万户并为一公社,实行统一核算。

在这一进程中,国家无偿地占有公社的物资、土地和劳动力。

上行下效。

结果是国家共了集体的产,公社共了队的产,穷队共了富队的产。

公社实行供给制,助长了平均主义。

自留地、家庭副业、集市贸易等,都作为资本主义尾巴被割掉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材料二1958年丰产未丰收,农业总产值只比上年增长2.4%。

粮食、棉花比上年增产,而生猪头数下降5.8%,大牲畜头数下降到1952年水平。

1959年就全面下降了,主要农产品全面大幅度减产。

全国农业总产值比上年下降13.6%,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

1960年,农业继续大幅度减产,总产值比大幅度下降的上年又下降12.6%。

粮食和棉花产量均降到1951年水平。

结果造成市场供应十分紧张,人民生活非常困难。

——《改变中国》

材料三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的地区,长期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生产队,群众对集体丧失信心,因而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

……就全国而论,在社会主义工业、社会主义商业和集体农业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是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因而并不可怕。

……在一般地区,集体经济比较稳定,生产有所发展,现行的生产责任制群众满意或经过改进可以使群众满意的,就不要搞包产到户。

………已经实行包产到户的,如果群众不要求改变。

就应允许继续实行。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几个问题的通知》(1980年)

材料四联产承包责任制采用了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

——《中共中央一号文件》(1983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方式两方面,概括指出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弊端,并简要分析其危害。

(4分)

(2)据材料三,指出当时推广包产到户形式责任制的过程中仍存在哪些不足?

这些不足的存在,主要说明了什么?

《通知》对推广这种形式责任制有何作用?

(4分)

(3)材料四与材料一相比,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做了怎样的调整?

这种调整有何作用?

(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1)题,注意题干中的限定语“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方式”,概括材料和所学回答。

(2)题,不足要从材料三中概括,从通知对责任制的态度分析其作用。

第(3)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概括得出。

第(4)题,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弊端:

生产资料所有制:

公有化规模过大、程度过高。

分配方式:

平均主义。

危害:

挫伤了广大人民的积极性,阻碍农业发展;造成人民生活困难。

(2)不足:

限予在贫困地区和边远山区;对包产到户形式的责任制的认识存在分歧(或突破姓“社”还是姓“资”的束缚)。

说明:

仍没有完全摆脱“左”倾思想的束缚。

作用:

中央肯定了包产到户形式的生产责任制,有利于其推广。

(3)调整:

使农民有了经营权(或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作用:

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业向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有利于工业生产的发展。

(4)启示:

要适合生产力水平;要适应国情;要有利于调动人民的积极性;要关注民生,从利益出发。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

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

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

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1)依据材料,归纳威胁小农稳定的主要因素。

材料二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已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三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四千六百多万公顷土地。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土地改革的积极作用。

材料三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试分析这一事件的原因和意义。

材料四长期贫困的安徽凤阳县,在“文化大革命”时,人们口粮不够吃。

有人编了一段凤阳花鼓词: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摁血手印,签“生死契约”:

“我分田到户、每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

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

(4)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小岗村18户农民为什么要“分田到户”?

【解析】本题以农民作为切入口,把中国从古到今的农民情况作一考查。

第一问要求仔细阅读材料,从中概括出答案;第二问需把握建国初土改的背景,并联系土改之后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来作答;第三问从图入手,“农业生产合作社”说明是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结合所学知识来组织答案;第四问注意材料中的花鼓词、“口粮不够吃”,联系所学有关人民公社、平均主义等知识即可作答。

【参考答案】

(1)赋税、徭役、人情往来、养家糊口的负担、自然灾害、高利贷的盘剥、政策的不稳定。

(2)延续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制度彻底废除;广大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3)事件:

1953年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即合作化运动。

原因:

小农经济束缚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

意义:

使我国农业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成社会主义公有制,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提供条件。

(4)解决温饱问题;原来的人民公社体制管理高度集中,农民经营没有自主权,分配上平均主义,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十分缓慢。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专题汇编:

必修二

专题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选择题

1.(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29题)在某中学的“上海乡土史”课程上,老师要求学生按指定材料(见右表)确定一研究主题。

以下切合材料的主题是

A.上海工业化一瞥B.改革开放在上海

C.上海,中国现代化的缩影D.上海,红色的摇篮

2.(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20题)邓小平说:

“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

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

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

”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

3.(2011年高考山东文综13题)图5是1980年12月我国沿海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一份营业执照。

它反映出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D.沿海开放城市带动了经济发展

4.(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19题)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

“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就是人民共和国的几种主要的经济成分”。

这些就构成了

A.旧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B.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

C.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D.半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

5.(2011年江苏高考11题)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A.土地的使用权B.土地的用途C.土地的所有权D.土地的规模

6.(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28题)“生产队由队长同一个个农户签订合同,合同规定出生产指标和给这个农户的报酬。

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多劳多得。

”这里描述的是

A.土地改革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2011年高考四川文综19题)图6展现了四川人民“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

这些创举直接得益于

图6

A.经济体制改革方针的确立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正式形成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

8.(2011年海南高考23题)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上海、天津等工业先进地区人均工业产值的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工业发展速度放缓B.重工业生产速度加快

C.工业布局发生变化D.工商业改造已经完成

9.(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18题)图6是某杂志的封面。

从中获取的历史信息是,当时

A.浮夸现象十分盛行

B.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C.中国人造卫星发射升空

D.科教兴国战略初见成效

10.(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33题)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

这项政策在当时

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

C.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D.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

11.(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

%)

年代

全民

集体

公私合营

私营

全体手工业

开始年

41.5

3.2

4

30.7

20.6

结束年

54.5

17.1

27.2

0.04

1.2

该表中的开始年和结束年是指

A.1946     1949         B.1952   1956C.1966     1976         D.1978   1982

12.(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17题)图5所示为1960—1965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经济政策的变化

B.工业结构的调整

C.农业经济的波动

D.中苏关系的变化

13.(2011年海南高考24题)1958年底,我国农村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劳动和统一分配的体制。

这种体制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家庭经营形式被彻底打破B.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C.农业生产效率提高D.工业化的基础增强

二、非选择题

14.(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39题)(27分)在探讨“中国计划经济的形成和变革”问题时,某同学发现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兴起了一股计划经济思潮,并摘录了以下材料。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问题的指引下,进行深入探究。

材料:

许多人“对苏俄表示同情之美感,有的甚至替它大事鼓吹,以为苏俄成功之秘诀,在于它的社会经济制度,因为这个制度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

——据《东方杂志》(1933年)

“在内外层层叠叠的高压状态底下的中国”,最急需的是“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和集体生产”。

——据《申报月报》(1933年)

“左倾的也好,右倾的也好,大家都承认放任经济的末日到了。

——据《独立评论》(1934年)

(1)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分析20世纪30年代计划经济思潮在中国兴起的原因。

(6分)

(2)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并简述这一体制对经济建设的影响。

(10分)

(3)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兴起了经济调整之风。

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政策进行了怎样的调整;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表现。

(8分)

(4)通过上述探究学习,你获得什么历史启示?

(3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D      3.C      4.B      5.A      

6.D      7.A      8.C      9.A      10.A     

 11.B      12.A      13.A      

二、非选择题

14.

(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自由放任经济破产;(2分)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取得巨大成就;(2分)中国内忧外患。

(2分)

(2)原因:

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