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县域经济差异及时空特征分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99809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95.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县域经济差异及时空特征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甘肃省县域经济差异及时空特征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甘肃省县域经济差异及时空特征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甘肃省县域经济差异及时空特征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甘肃省县域经济差异及时空特征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省县域经济差异及时空特征分析.docx

《甘肃省县域经济差异及时空特征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县域经济差异及时空特征分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甘肃省县域经济差异及时空特征分析.docx

甘肃省县域经济差异及时空特征分析

目录

中文摘要‥‥‥‥‥‥‥‥‥‥‥‥‥‥‥‥‥‥‥‥‥‥‥‥‥‥‥‥‥‥‥‥‥‥1

英文摘要‥‥‥‥‥‥‥‥‥‥‥‥‥‥‥‥‥‥‥‥‥‥‥‥‥‥‥‥‥‥‥‥‥‥1

1研究区域概况‥‥‥‥‥‥‥‥‥‥‥‥‥‥‥‥‥‥‥‥‥‥‥‥‥‥‥‥‥‥‥2

2研究方法‥‥‥‥‥‥‥‥‥‥‥‥‥‥‥‥‥‥‥‥‥‥‥‥‥‥‥‥‥‥‥‥‥3

2.1指标体系的建立‥‥‥‥‥‥‥‥‥‥‥‥‥‥‥‥‥‥‥‥‥‥‥‥‥‥‥‥3

2.2分析方法‥‥‥‥‥‥‥‥‥‥‥‥‥‥‥‥‥‥‥‥‥‥‥‥‥‥‥‥‥‥‥3

3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时空特征分析‥‥‥‥‥‥‥‥‥‥‥‥‥‥‥‥‥‥‥‥‥5

3.1甘肃省县域经济差异演变的时间特征‥‥‥‥‥‥‥‥‥‥‥‥‥‥‥‥‥‥‥5

3.1.1绝对差异的变化‥‥‥‥‥‥‥‥‥‥‥‥‥‥‥‥‥‥‥‥‥‥‥‥‥‥5

3.1.2相对差异的变化‥‥‥‥‥‥‥‥‥‥‥‥‥‥‥‥‥‥‥‥‥‥‥‥‥‥6

3.1.3各地区发展情况统计‥‥‥‥‥‥‥‥‥‥‥‥‥‥‥‥‥‥‥‥‥‥‥‥6

3.2甘肃省县域经济差异演变的空间特征‥‥‥‥‥‥‥‥‥‥‥‥‥‥‥‥‥‥‥6

3.2.1经济水平空间分异‥‥‥‥‥‥‥‥‥‥‥‥‥‥‥‥‥‥‥‥‥‥‥‥‥7

3.2.2县际经济发展的类型‥‥‥‥‥‥‥‥‥‥‥‥‥‥‥‥‥‥‥‥‥‥‥‥8

3.2.3部分县市经济状况变化情况‥‥‥‥‥‥‥‥‥‥‥‥‥‥‥‥‥‥‥‥‥9

4县域经济协调发展对策‥‥‥‥‥‥‥‥‥‥‥‥‥‥‥‥‥‥‥‥‥‥‥‥‥‥‥9

4.1调整县域经济产业结构,突出发展工业经济‥‥‥‥‥‥‥‥‥‥‥‥‥‥‥‥10

4.2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10

4.3加强对外交流程度,拓宽招商引资渠道‥‥‥‥‥‥‥‥‥‥‥‥‥‥‥‥‥‥10

4.4广开渠道成功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10

4.5转变政府工作职能,切实服务于经济建设‥‥‥‥‥‥‥‥‥‥‥‥‥‥‥‥‥11

5小结‥‥‥‥‥‥‥‥‥‥‥‥‥‥‥‥‥‥‥‥‥‥‥‥‥‥‥‥‥‥‥‥‥‥‥11

6参考文献‥‥‥‥‥‥‥‥‥‥‥‥‥‥‥‥‥‥‥‥‥‥‥‥‥‥‥‥‥‥‥‥‥11

7致谢‥‥‥‥‥‥‥‥‥‥‥‥‥‥‥‥‥‥‥‥‥‥‥‥‥‥‥‥‥‥‥‥‥‥‥12

甘肃省县域经济差异及时空特征分析

王林刚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兰州730070)

摘要:

本文以甘肃省87个县域为研究单元,通过对1999-2008年各县人均GDP、财政收入及固定资产投资3项指标值的定量计算,应用统计分析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对甘肃省县域经济的时间、空间差异进行研究,揭示了县域经济的发展特征。

研究表明:

甘肃各县区的经济差异非常明显并且这一趋势仍在增大,发展速度呈现出两个热点区,分别为西部和中北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主要集中在河西地区并且呈点状分布,呈现出“西部—中部—东部,北部—中部—南部”逐级降低的空间分布特征。

关键词:

县际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甘肃省

Studyontemporal-spatialcharacteristicsanddivergenceofregionaleconomicdevelopmentinGansuprovince

Wanglingang

(CollegeofGeographyandEnvironmentalScience,NorthwestNormalUniversity,Lanzhou730070,Gansu,China)

Abstract:

ThispaperwillstudytheeconomicdivergenceofdifferentregionsinGansuProvinceduring1999-2008byusingstatisticalanalysistocalculatetheindexquantitiesofpercapitaGDP,fiscalrevenueandfixedassetinvestmentof87countyregions,torevealthecharacteristicsofeconomicdevelopmentinthe87countyregions.Theresultsofthestudyshowthattheeconomicdifferencesbetweencountyregionsareveryobviousandstillincreasingwiththeoccurrenceoftwohotspotsinwestandnorth-centralregionsandthatthehighlydevelopedregionsaremainlyinthewesternpartofGansuProvinceanddistributedspots-likelywiththegradualdecreasingspatialdistributionfrom“Western-Central–EastandNorthern-Central–South”.

Keywords:

economyincounties;developingdifferences;Gansuprovince

 

前言

区域经济差异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由于资源、环境、交通、教育等条件的不均衡分布决定了经济发展水平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在不同的区域达到同一水平,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是必然的[1]。

就全国来看区域性的经济差异普遍存在,省与省之间县与县之间都存在明显的差异,而这种县际之间的经济差异在甘肃省表现的尤为突出。

国内的许多学者尤其是本省的许多学者都曾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并且取得了不菲的成果。

但这些研究多是侧重于GIS和ESDA[1]等某一方面来研究县域经济空间上的分布,并且时间序列比较短难以全面的反应各县市经济发展的状况。

经济市HONGYU本文以较长的时间序列、较多的数据指标结合与数学统计方法以及GIS方法力争更全面更科学的反应甘肃省各县市的经济发展状况。

以2008年为例,甘肃省人均GDP最高的肃北县达到101569元是最低的和政县1887元的53.83倍[2],地区间巨大的经济差距令人震惊,若不对这一趋势加以适当调节将成为制约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利于我们国家的长远发展。

因此深入研究地区间的经济差异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及国家的长远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在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着重对区域经济差异的现状和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建议,以促进甘肃省县域经济协调、稳定、健康发展。

1研究区域概况

甘肃位于中国的地理中心,介于北纬32°11′—42°57′,东经92°13′—108°46′,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交汇处。

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类型齐全,交错分布,大致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六大地形区域:

陇南山地、陇中黄土高原、甘南高原、河西走廊、祁连山地、河西走廊以北地带,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

地域呈西北-东南走向,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宽530公里似哑铃状。

东邻陕西省,南与四川省、青海省接壤,西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邻,北与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国交界,东北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连接。

甘肃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属大陆性很强的温带季风气候,省内年平均气温在0一16℃之间,年降水量在36.6—734.9毫米,气温差别较大,日照充足,不仅有适于农、林、牧、渔各业综合发展的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更有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的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和能源资源[2]。

甘肃县域人口众多,县域经济在省内经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008年,甘肃总人口2628万人,县域人口1796.72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68.37%,比非县域人口多965.44万人,比非县域人口占全省的比重高出近36.75个百分点。

从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看,2008年末,甘肃省国内生产总值3050.09亿元,县域国内生产总值1376.62亿元,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45.13%,比非县域国内生产总值低296.86亿元,比非县域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重低出9.73个百分点[2]。

因此,研究县域经济差异水平,促进县域经济协调发展,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按照2008年甘肃省行政区划,全省有兰州、嘉峪关、金昌、酒泉、张掖、武威、白银、天水、平凉、庆阳、定西、陇南等12个地级市,临夏、甘南2个自治州;有86个县(市、区),其中,4个县级市、58个县、7个民族自治县、17个市辖区[2]。

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将地级市嘉峪关市作为一个县级单位对待,据此总共有87个县(市、区)作为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2.1指标体系的建立

目前衡量县与县之间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在学界没有统一的标准,赵光华[3]在分析陕西省的县域经济发展状况时选择多统计指标进行,该指标体系包括三个分项的内容:

(1)按人均指标衡量的经济发展状况;

(2)反映城市化、工业化的经济发展阶段;(3)区域整体经济实力。

而张继良[4]在研究甘肃省县域经济差异变化时以人均GDP为量度区域经济差异的变量指标,运用标准差(绝对差异)与变异系数(相对差异)两个常用指标来分析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甘肃省区域经济差异演变过程及其时间特征。

上述两种方法各有优缺,考虑到区域经济差异不仅表现为经济总量水平的差异,还表现在经济效益、经济发展潜力等方面,因此,只有综合考察各区域经济总量、经济效益、经济发展潜力等方面的差异,才能反映区际间经济差异的现实。

据此,本文选取了人均GDP、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额3项指标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

试图以经济总量、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额3个方面较全面地反映各个县、市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

本文将主要以《甘肃统计年鉴2000-2009》中数据为依据,从各县区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额、地方财政收入等三方面对甘肃省87个以县域为主体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析研究。

2.2分析方法

由于受到研究内容、指标选取以及个人能力等方面的影响所以在此采取较为简单的研究方法。

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主要用到以下三个统计分析的方法:

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标准差(σ)也称均方差,是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距离的平均数能够反映一个数据集的离散程度。

在本文中已经知道1999-2009年各县各年的人均GDP,故利用公式:

便可计算出各年的标准差。

变异系数(cv)又称标准差率,为标准差和平均数的比值,是衡量资料中各值变异程度的另一个统计量,它可以消除单位和平均数不同对两个或多个资料变异程度比较的影响,在此起着一个对标准差结果验证的作用。

由于前面已经知道σ故cv可以直接利用公式cv=σ/μ来得到。

其中μ为本组数据的平均数。

在得到各县市1999-2008年十年间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后利用excel做成线性统计图表,对其发展轨迹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发展轨迹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5]。

水平分级:

在此研究中我们在不影响分析结果的前提下,为减少工作量在对各县市1999-2008年这十年数据中每隔两年选取一年依据人均GDP对其进行水平分级,以便体现全省各县市经济状况的变化,在此我们选取1999、2002、2005、2008四年作为样本。

利用公式:

R=v/a,(我们将各县市人均GDP记作v、全省的人均GDP记作a,而两者的比率则用R表示)。

我们便得到一组以年为单位的数据,考虑到这组数据都比较小,为了更加细致的表现出各县市经济的变动情况在此决定以0.25为间隔从而分成A、B、C、D、E、F、G、H八个等级进行分析研究。

由于得分1在此研究中作为高于平均水平和低于平均水平的临界点故对大于1的A、B、C、D和小于1的E、F、G、H各四项进行了综合统计。

综合经济水平的测定[6]:

为了更全面的表现出2008年全省各县市经济发展的水平我们选取了三个指标即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额、地方财政收入来进行分析。

为了利于相互比较故对三个不同的数据进行加权,为此,对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三个指标采用公式

(1)处理:

(1)

公式

(1)中,Yi为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的标准化值,Xi为某一县市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的现值,

为87县市中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的最小值,

为87县市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的最大值。

在计算结果中Yi最终将介于0~1之间,即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得标准化值都将介于0~1。

由于这三者在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中具有不同的参考价值,为了分清主次所以我们在此借鉴张锦宗,梁进社[6]的研究以及根据作者对此问题的认识与理解,对人均GDP、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额3项指标权重分别赋值为40、30、30。

然后利用公式

(2)进行加权:

(2)

公式

(2)中,D代表各县市的分项目得分,Yi为各县市分项目的标准化值,Q为三项分项目的相应权重。

分别用各指标得分乘以相应权重,得到各指标分项目得分(满分为100),把各个县、市在所有指标上的分项目得分求和得到各个县、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总得分。

3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时空特征分析

3.1甘肃省县域经济差异演变的时间特征

我们以2008年甘肃省行政区划为标准,以县级区域和省辖市市区作为地域研究单元,以1999—2008年10年的连续时间序列为研究时段,以人均GDP为量度区域经济差异的变量指标,运用标准差(绝对差异)和变异系数(相对差异)两个常用指标来分析近十年以来甘肃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趋势及主要特征[5]。

为便于计算,我们以县(市)及省辖市市区为区域单元,算出各年份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并将其绘制成图一。

3.1.1绝对差异的变化。

从图一可以看出,1999~2008年甘肃省各县市区人均GDP的标准差年均递增率为19.68%,表明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绝对差异在近10年一直呈扩大趋势。

从扩展速度看,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时期,从1999—2002年,绝对差异呈缓慢扩大趋势,标准差由3468增加到5271,年递增率为15.25%;第二时期,从2003—2008年,绝对差异呈急剧扩大趋势,标准差由6109增加到17345,年递增率为23.23%。

表明近十年来甘肃省各县市不仅存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巨大差异并且这一差异的速度仍在增加,尤其是在2003年以后扩展速度更加明显。

图1甘肃省人均GDP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Figure1StandarddeviationandcoefficientofvariationofGDPpercapitainGansuProvince

3.1.2相对差异的变化趋势。

从图1可以看出,在1999—2008年,变异系数从0.964增加到1.238,相对差异总体上呈上升的趋势但是增长速度极慢,十年平均变化幅度控制在3%之内。

其中2002年和2004年,系数出现了短暂的负增长,分别为-0.69%和-4.7%;2006—2008年,系数又出现了相对上升的态势不过基本趋于相对稳定状态。

3.1.3各地区发展情况统计

根据甘肃省各县市区人均GDP是全省平均水平的比率,按0.25的差额,将全省各县市区分成8个等级。

为了统计方便在1999年-2008年十年间我们隔两年选取一年来进行分析[5]。

表1 甘肃省各县市人均GDP水平分级及其变化

Table1ClassificationofpercapitaGDPlevelsanditschangesindifferentcountyregionsinGansuProvince

人均GDP指数

等级

1999

2002

2005

2008

「1.75,﹢∞」

「1.50,1.75」

「1.25,1.50」

「1.00,1.25」

「0.75,1.00」

「0.50,0.75」

「0.25,0.50」

「–∞,0.25」

「1.00,﹢∞」

「–∞,1.00」

A

B

C

D

E

F

G

H

A+B+C+D

E+F+G+H

11

4

6

7

8

9

28

14

28

59

11

4

4

8

6

12

32

21

27

60

9

4

2

8

9

6

25

24

23

64

11

4

1

7

6

8

24

26

23

64

从表1可以看出,在近十年甘肃省各县市区经济发展的差异越来越大,主要表现在第一,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县市在逐渐减少,由1999年的28个下降到2008年的23个,即单个县市的产值过高拉动了全省的平均值而掩盖了低水平县市经济落后的真实情况。

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县市正在逐渐增多,由1999年的59个增加到2008年的64个。

第二,经济发展程度总体偏低,2008年高于或者等于全省经济发展水平的县市只占全省的26.4%而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县市却占到73.6%,而这一情况随着时间的发展呈现上升的趋势,充分体现出了全省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和差距进一步拉大的现状。

3.2甘肃省县域经济差异演变的空间特征

在对2008年甘肃省各县市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等三项数据按照上述统计方法进行标准化和加权后依据计算结果我们得到了2008年甘肃省各县市经济发展水平总得分[6],见表2。

表22008年甘肃省各县市经济发展水平总得分

Table2TotalscoresofeconomicdevelopmentlevelsofcitiesandcountiesinGansuProvincein2008

城关区

72.1

甘州区

16.1

民勤县

7.1

灵台县

3.3

嘉峪关市

63.4

肃南县

15.2

临夏市

7.1

张家川县

3.1

肃北县

47.8

瓜州县

14.5

皋兰县

6.8

迭部县

3.1

金川区

44.5

麦积区

14.1

天祝县

6.8

庄浪县

3.1

西固区

43.1

永昌县

13.2

安定区

6.6

舟曲县

2.5

七里河区

35.6

榆中县

11.3

山丹县

6.5

岷 县

2.4

安宁区

30.2

景泰县

10.7

临洮县

6.3

康 县

2.3

玉门市

29.2

成 县

9.7

靖远县

5.8

夏河县

2.1

白银区

28.7

正宁县

9.5

陇西县

5.5

广河县

2.1

凉州区

22.8

崇信县

9.1

合水县

5.5

宕昌县

2

西峰区

22.3

文 县

8.7

泾川县

5.5

两当县

1.7

红古区

22.3

永靖县

8.5

合作市

5.3

卓尼县

1.7

华亭县

21.5

金塔县

8.2

武山县

5.1

渭源县

1.6

阿克塞县

20.8

临泽县

7.9

民乐县

4.9

临夏县

1.4

秦州区

19.6

宁 县

7.5

西和县

4.7

和政县

1.4

华池县

18.4

玛曲县

7.5

古浪县

4.7

通渭县

1.4

崆峒区

17.9

徽 县

7.3

静宁县

4.7

临潭县

1.3

庆城县

17.7

甘谷县

7.3

礼县

4.5

康乐县

1.1

敦煌市

17.4

镇原县

7.3

碌曲县

4.4

漳 县

1.1

肃州区

17.2

武都区

7.2

秦安县

4.1

积石山县

0.9

永登县

17.2

高台县

7.1

会宁县

3.9

东乡县

0.4

平川区

17.1

环 县

7.1

清水县

3.5

3.2.1经济水平空间分异

由上述表2可以看出,2008年甘肃省各县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得分的分布很不均匀,高低幅度差异巨大。

仅有27个县市得分大于平均分11.77,仅占全省的31%。

有60个县市得分小于平均分,却占到全省的75%。

由于全省大部分县市的得分都小于平均分并且与得分最高的几个县市有很大的差距,为了能够使各县市的经济发展水平都能在图表上得到完全的体现,客观、鲜明的反应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我们将在考虑到大部分县市的特殊情况而又不影响整个全局合理性的前提下最终确定以5为组距,这样将甘肃县、市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为15个层次,以接近最低值0的东乡县(0.4)开始以接近最高值75的城关区(72.1)截止,每个层次以5进位。

在此借助GIS知识对数字化的甘肃省各县市进行切割,然后将上述各县市的得分分别赋值于甘肃省的每一个县市区,这样我们便得到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图二)。

图22008年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

Figure2CountiesEconomicDevelopmentinGansuProvincein2008

从图2可以明显的看出甘肃的经济发展形成了两个圈层,一个是以省会兰州为中心的兰州五区三县以及周边白银的白银区和平川区,另一个是以酒泉和嘉峪关为中心的酒泉、嘉峪关、肃北、肃南一带,这两个圈层的经济发展水平都比较高。

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域则主要集中在河东的定西、平凉、庆阳、天水、陇南和甘南等地区,河西地区和河东地区的经济差异已经形成。

3.2.2县际经济发展的类型

在县域经济发展类型方面考虑到以上作图时的15个等级稍嫌繁琐,为了便于数据分析和读者理解,故在此将甘肃县、市经济发展水平在根据表二的基础之上划分为数目较少的高水平、中高水平、中等水平、低水平、极低水平5个层次:

得分Y≥50为高水平;Y∈[30,50)为中高水平;Y∈[10,30)为中等水平;Y∈[5,10)为低水平;Y<5为极低水平。

甘肃经济发展高水平的县、市有2个,占总数的2.3%。

中高水平的县、市5个,占总数的5.7%中等水平的县、市22个,占总数的25.3%。

低水平的县、市28个,占总数的32.2%。

极低水平的县市30个,占其总数的34.5%。

甘肃经济整体水平较低,得分低于甘肃平均分的60个县、市占县域总数的75%。

3.2.3部分县市经济状况变化情况[6]

表3甘肃省人均GDP前五位与后五位县市组成变化状况

Table3Changesofthetop5andthelast5countiesinpercapitaGDPinGansuProvince

年份

人均GDP前五位县市

人均GDP后五位县市

2008

肃北县

金川区

嘉峪关

西固区

阿克塞

礼县

宕昌县

东乡县

积石山

和政县

2007

金川区

嘉峪关

肃北县

西固区

阿克塞

通渭县

积石山

宕昌县

礼县

东乡县

2006

金川区

西固区

嘉峪关

肃北县

阿克塞

通渭县

积石山

东乡县

宕昌县

礼县

2005

西固区

金川区

嘉峪关

阿克塞

玉门市

岷县

积石山

东乡县

宕昌县

礼县

2004

西固区

金川区

阿克塞

嘉峪关

玉门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