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99100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题报告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开题报告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开题报告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开题报告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开题报告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开题报告格式.docx

《开题报告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题报告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开题报告格式.docx

开题报告格式

 

华中师范大学

硕/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大学生就业诚信缺失及对策研究

 

研究生姓名冯佳星

学号200540181

导师姓名毕红梅

系所政法学院

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方向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入学时间2005年9月

毕业时间2008年7月

一、立论依据

(论文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附主要参考文献)

(一)研究意义: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即为修身齐家立国之本,更是市场经济必要的运行规则,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

在社会急剧转轨时期,诚信缺失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担忧,作为祖国未来和民族希望的青年大学生,也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一些失信行为,而其中最为突出则是就业中的诚信缺失现象。

个人的诚信是其人格的道德力量和意志力量的体现,人格力量是最可靠的事业资本,英国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早就指出:

“自爱、自律、劳动习惯、诚实、公平、正义感、勇气、谦逊、公共精神以及公共道德规范等,所有这些都是人们在前往市场之前就必须拥有的。

”而大学生在进入职场,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之前最关键的一次自我展示中,却暴露了其成就事业的品质上的弱点。

这不仅不利于大学生的自我实现,也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所不容,更不利于我们公民道德体系的构建设。

而据事实调查,大学生在诚信取向方面大多都是积极的,他们对当前全社会的诚信缺失现象深恶痛绝,呼唤全社会的诚信。

但是,他们的诚信实践却与其认识背道而驰。

为什么大学生的诚信取向和诚信实践有这样一种偏差?

怎样才能改进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使他们坚持就业中的诚信品质?

所以,探究大学生就业诚信缺失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寻求切实有效的对策就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也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

具体说来,对大学生就业中诚信缺失问题及对策研究有以下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理论意义

目前大学生就业诚信缺失现象之所以不能有效的得到解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诚信建设理论上的不完善,不能形成一套有效的机制。

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尤其是把其他学科的知识借鉴过来为我所用,就有利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理论尤其是大学生德育教育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从而使得大学生就业诚信教育有了理论基础。

2、现实意义

我们的研究是由实践引起的,最终又必须回到实践中去,否则,便没有了研究的价值。

大学生就业中的诚信缺失问题已经引起的社会的广泛关注,影响到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大学生自身的发展。

所以加强这一问题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真正德才兼备的大学生进入到自己所能胜任的领域,就能有效的利用资源,提高效率,创造生产力。

另一方面有利于大学生的自我实现。

只有大家都遵守诚信规则,在平等的基础上竞争,才能促使大学生不断的提高自己。

(二)研究现状分析

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要求,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之一,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在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二十字”公民道德规范中把诚信作为基本道德规范的一个重要方面提出来,诚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加入WTO加快了中国和世界接轨的实践进程,从某种意义上说21世纪的大学生都将是“国际公民”,遵循良好的道德行为准则是一名优秀大学生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

然而,当前大学生就业中的失信行为却愈演愈烈,引起了理论界和社会评论家们的广泛关注,他们针对这一问题做了一定的研究,现将研究结果综述如下。

一、关于诚信内涵和大学生就业诚信建设的必要性的研究

对诚信内涵的研究是对诚信建设研究的起点。

诚信是一个古老的道德命题,中西方古代都有对诚信的解释。

在中国的传统道德中,诚有三层含义,即天道,人道以及无妄、不欺。

传统道德中的信是儒家以仁为核心的伦理纲常中最基本的规范,被后人推为“五常”(仁、义、礼、智、信)之一,是信守承诺,言行一致。

古代先贤认为诚和信二者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诚者信矣,信则诚矣”。

把诚信看作是人们立身处世之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起点,是区分人们行为善恶的道德标准,是人生理想的道德境界。

而在西方,诚信思想始终与契约观念联系在一起。

市场经济越发达,越是强调信用伦理。

东西方对诚信观念的差异是由不同的历史背景造成的。

在全球化的今天,随着信用经济的到来,诚信也有了与时代相适应的内涵。

王泽应给诚信下了这样的定义:

即诚信是“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同现代经济契约关系和民主政治密切相关并继承了传统诚信美德的真诚无欺、信守承诺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李春秋在其著作《诚信助你成功——大学生诚信建设读本》中认为诚信既是一个道德范畴,也是一个法律范畴。

作为道德规范的诚信包括诚和信两方面,它要求人们忠诚老实、恪守诺言、以信用取信于人。

作为一项基本的法律原则,诚信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诚信要求”,行为人应以善意方式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二是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司法审判人员和合同当事人应依据诚信、公平的观念,准确解释法律和合同。

法律诚信本质上是一种道德诚信,其实质是道德的法律化。

诚信是道德的基石,就业诚信是学生人格力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加强就业诚信教育就有了其必要性。

目前,对这一方面的研究还很薄弱,基本上都是夹杂在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必要性当中来进行的,缺少针对性。

二、关于大学生就业诚信缺失现状和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对大学生就业诚信现状的分析各学者的观点各有不同。

有的学者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认为目前大学生对就业诚信的重要性普遍认同,呼吁加强诚信环境的建设,内心深处渴望有一个诚信的环境。

这表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他们积极认同就业诚信的价值,对各种不诚信的就业行为深恶痛绝,但是,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在就业实践中却背离了自己的诚信就业取向,作出了不诚信的行为,这表明他们的诚信就业取向和诚信就业实践存在着差距,并且,这一差距随年级和学科门类的不同而不同。

很多学者对调查中反映出的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高度重视。

有学者指出大学生在就业中表现出了太多的不诚信行为,其中以修改学业成绩、盗用他人成果、给自己“加官进爵”、与用人单位任意毁约等表现最为突出。

还有学者指出了编造各种获奖证书、等级考试证书等失信现象。

对其影响因素的分析也是一个重点。

有的学者认为在一般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就业失信行为之所以广泛出现,一方面是因为社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国的市场经济尚处于发展初期,一方面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也诱发了人们的求利心理,在利益需求和显示矛盾的催化下,导致了社会各领域的“诚信危机”,大学生作为其中的一员,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导致了他们为追求自身的利益,急功近利,只关心眼前利益而忽视道德价值,在就业中出现了严重的失信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落后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另外,家庭教育的偏差,大学生的从众心理等都是影响大学生就业诚信缺失的重要因素。

三、关于大学生就业诚信制度建设的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和零散,而且大多是从大学生整体诚信缺失的高度才进行研究的。

目前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多从高校助学贷款制度的角度开展了单项研究,总结了一些局部经验。

如,湖北省大学生申请助学贷款需履行“诚信宣誓”,有的高校要求新生入学时签订“诚信保证书”或“诚信承诺书”。

华东交通大学建立了比较系统的助学贷款制度,首先,为大学生建立了信用档案,同时制定了助学贷款的具体规范;其次,初步建立了激励监督机制,对不诚信的行为予以惩戒,如发现有高消费等信用不良的记录,即通知银行终止其贷款,而对在信用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学生规定了奖励办法,如能一次性还清全部学费贷款的学生,对其学费还贷适当减免等。

可见,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尚处在起步阶段,大学生的就业诚信制度更是没有提上日程。

所以说,不论是大学生就业诚信制度的研究,还是大学生就业诚信教育尚未真成为高校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高校就业诚信制度的建设任重而道远。

四、关于加强高校大学生就业诚信教育的研究

对于如何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既加强制度建设又搞好就业诚信教育,学者们给出了丰富的建议,这里就涉及的几个方面予以综述:

高度重视师德建设:

学生在学习、科研中感受师德师风最为直接,老师的道德水平影响着学生的道德观念的形成和诚信行为的践行。

目前高校教师中存在诸如工作缺乏事实求是的精神;急功近利、弄虚作假,缺乏严谨的治学态度;不守信用,失信于人等问题,产生了极坏的影响。

因此,应高度重视师德建设,用教育者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感染学生,率先垂范,在学生心目中形成榜样人格。

合理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

就业诚信教育的内容、方式是否易于接受和吸收,将直接决定就业诚信教育的质量。

还有学者认为大学生就业诚信教育不能用简单空洞的说教来解决问题,而必须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之中,使其内化为学生的道德品质。

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

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是大学生就业诚信教育的有效措施。

通过建立诚信档案对学生的各个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的描述,使学生时刻关注自己的行为,努力做诚实的事,不断提高自己的诚信度。

毕业时,用人单位可以参考学生的诚信档案,并且,将学生的诚信档案跟学生的人事档案一并交给用人单位,有利于将学生的诚信记录延伸到社会。

建构诚信机制:

不少学者指出,在市场经济体系中,失信成本过低是一些人不讲诚信的最重要的原因。

因此,一定要制定和推行使失信成本远远高于守信成本的体制和机制。

不少学者指出,大学生就业诚信建设是社会的系统工程,它既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一环,又是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参与。

当前社会诚信建设就是要建立一个以政府信用为关键、经济信用为重点、法制信用为保障、群众道德信用为基础、教育信用为先导的社会信用监督和保障体系。

有学者认为,当前社会诚信机制的构建主要包括硬机制和软机制。

软机制即自律机制,如信誉机制、责任机制等,它往往诉诸社会舆论、社会教育、社会风习以及个人的内心自觉等;硬机制即他律机制,包括各种交易规则、制度以及事后的仲裁和惩罚激励机制、优胜劣汰机制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法律制度建设是诚信体系构建的制度条件和法律保障。

以上综述了目前对于大学生就业诚信研究的现状。

大多数的学者都是从大学生诚信建设这一大的整体出发做的研究。

他们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为我们深入探讨大学生就业诚信建设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基础。

但是,从总体上看,不管是对诚信的一般研究还是对大学生就业诚信的研究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诚信概念的不明与混乱。

学界对大学生就业诚信进行了一定的阐述,却没有对这一概念进行进一步的提炼。

迄今为止学术界还没有形成有关大学生就业诚信的明确定义,更未对“大学生就业诚信”的内涵和外延加以全面、明确的界定。

二是加强大学生就业诚信建设的理由分析不够充分。

目前的分析多是从经济的或社会的视角来强调大学生就业诚信的重要。

事实上,加强大学生就业诚信建设还应有根本性的理由,即道德人性方面的原因。

具体地说人们在现实活动中作出的种种失信行为,除了外在客观诱因外,无不与人性本身的一些倾向性如趋利性及其从中衍生出的投机性相关。

三是对大学生就业诚信建设内外兼治研究较少,制度建设缺乏系统性,诚信教育缺乏实效性。

目前关于大学生就业诚信制度建设研究比较零星,不够系统。

大学生就业诚信建设要研究建立、健全诚信立法;发展以社会为主体的信用体系;健全以大学生为主体的诚信管理制度;加大失信的监督、惩罚机制,加大惩处失信力度;建立大学生就业诚信实现的示范机制等方面的系统研究,而这些基本上都是促进大学生就业诚信意识形成和实际运作的社会机制、外治因素。

事实上,仅有外在的约束是不够的,还应从根本上解决人们在思想层面上对大学生就业诚信理念的认知问题和在心理价值层面上的内心信念问题。

五是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的结合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理论研究应以实证研究为基础,通过实证研究的分析进行有说服力的理论提炼,提出具有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的对策。

但现阶段的研究正是在这一结合上存在着不足:

重理念甚于重操作,重结果甚于重过程,重自律甚于重他律,重思辨甚于重实证的不良倾向。

研究中缺乏操作层面的评价工具和管理工具,没有建立各层次主体的诚信行为期望,缺乏明确的可为与不可为的行为标准,没有真正使抽象的诚信理念成为可见的行为参照。

也就没有切实可行的大学生就业诚信对策的提出。

(三)主要参考文献

著作类: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列宁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毛泽东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毛泽东文集》(1-8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5.《邓小平文选》(1-3卷),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6.《江泽民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7.《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学习出版社2000年版。

8.《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学习出版社2001年版。

9.《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0.《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教育》,中央文献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11.《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论党的群众工作》,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

13.《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14.《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15.《(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读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版。

16.中共中央《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人民日报,1994年9月6日。

17.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邓小平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学习概要》,学习出版社1997年版。

18.张耀灿、郑永廷等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9.张耀灿、陈万柏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0.张耀灿主编《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1.张耀灿等著《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2.郑永廷主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3.《江泽民同志重要论述研究》,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4.张耀灿、徐志远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论》,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5.毕红梅著《全球化视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26.秦在东著《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论》,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7.陈万柏著《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8.王敏著《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论》,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9.骆郁廷著《精神动力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0.罗洪铁、董娅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31.华琪《思想工作创新谈》,解放军出版社、华文出版社2000年版。

32.华琪《思想工作艺术谈》,解放军出版社、华文出版社2000年版。

33.汪安恕、秦记铎、杨远富、徐金发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政治工作》,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34.刘仕清、沈其新著《永恒的生命线——中国共产党80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回眸与前瞻》,湖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5.陈登才、董京泉主编《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6.陈登才著《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37.卫世文主编《中华民族精神论》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8.罗炽、简定玉、李太平、陈会林《中国德育思想史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39.炎林著《李嘉诚——诚信就是资本》,北方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40.廖进、赵东荣著《诚信与社会发展》,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1.徐惟诚著《传统道德的现代价值》,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42.唐志杰、胡军著《诚信——传统意义与现代价值》,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43.李春秋等主编《公民道德建设通论》,青岛出版社2002年版。

44.邹建平著《诚信论》,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论文类

1.张寅晗《当代大学生诚信现状及教育对策》,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2.徐启《规范大学生诚信行为制度设计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

3.张文武《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

4.姚自萍《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武汉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5.李燕宇《大学生诚信缺失及对策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

6.黄丹《信息化时代社会诚信的伦理之维》,苏州大学2004年硕士学位论文

7.王锐《当前中国经济领域的诚信缺失及对策》,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

8.梁艳芳《我国大学生诚信缺失行为:

现状/成因及对策分析》,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

9.张勇华《重庆市大学生就业诚信取向特点的调查分析》,中国青年研究,2006.8

10.陈石清、伊文斌《大学生就业诚信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考》,南方冶金学院学报,2005.4

11.董大法《大学生就业诚信问题根源探析》,中国大学生就业,

12.邓艳葵《大学生就业诚信教育论》,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7

13.张青文《对大学生就业诚信问题的分析与对策》,运城学院学报,2004.12

14.李光辉《对大学生就业诚信问题的思考》,高教管理研究,2004.7

15.许中华《关于大学生就业诚信教育的探讨》,科学教育论坛,2005.16

16.王统军《现代大学生就业诚信探析》,教书育人,2005.9

17.苗青《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科学性”问题》,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0

18.董红亚《大学生就业诚信及出路探析》,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5

19.应国勇《当前大学生就业中的诚信问题及对策选择》,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6

20.汤斌华《大学生就业诚信缺失及对策》,高教研究,2006.1

21.李素云《关于大学生就业诚信缺失行为的思考》,高教研究,2006.1

22.童毛弟、王建明《大学生就业中的诚信博弈》,江苏高教,2006.4

23.白文龙《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中国高教研究,2003.5.

24.王泽应《论诚信》,光明日报,2004年11月23日第1版

25.周元明《论诚信的渊源与当代价值》,思想教育研究,2006.7

26.王德信《高校德育呼唤大学生诚信教育》,教育探索,2006.6

27.梁小伊等《关于诚信教育的若干思考》,中国高教研究,2005.1

28.侯亚元《简论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中国成人教育,2005.11

29.王征《论重复博弈与诚信机制的建立》,理论学刊,2006.5

30.张祖名《诚信生成的经济学分析》,经济师,2007.3

31.周建标《诚信是一种资源》,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6.7

32.邢连清《建立大学生诚信教育长效机制研究》,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3

33.连冬花《构建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诚信观》,理论探索,2005.2

34.李玉琴《诚信道德资本的生成机理及其价值实现》,经济经纬,2004.3

35.冯霞《诚信的现代内涵及诚信教育的新要求》,江西社会科学,2004.4

36.白云《诚实信用原则的博弈分析》,学术交流,2005.12

37.张若男《诚信机制与大学德育》,辽宁教育研究,2004.5

38.叶琦《诚信教育的困境》,上海教育,2006.3

39.叶宗波《拓展和创新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改革与战略,2005.11

40.武安海《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的思考》,中国成人教育,2007.1

二、研究方案

1.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文以系统的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中的诚信缺失现象,提出切实有效的对策改进这一现象为研究目标,对当前大学生就业中诚信缺失的现状及其给社会经济生活、大学生本人的自我实现以及整个社会的公民道德建设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大学生就业诚信缺失背后的的深层次原因,提高大学生就业诚信的对策做了论述和分析。

其中,对加强大学生就业诚信的对策分析是本文所要解决的关键的问题。

包括就业诚信缺失在内的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是非但没有解决,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提出有效的对策。

所以,能否超越以往,提出切实可行的、有效的对策就成了本文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本文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有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一般与个别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法等。

(1)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本文通过逻辑推理和历史考察的有机结合,论述了诚信产生的机制,以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大学生在就业中的诚信问题。

本文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对大学生就业诚信缺失的原因做了深层次的探究,并据此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史上,把其视为君子必备的品质之一,是古人重视修身养性的体现。

历史发展到今天,社会环境有了变化,诚信的产生和践行也有了不同以为的基础,所以,本文重在通过对历史的考察,结合逻辑推理,研究当前大学生就业诚信缺失的原因和对策。

(2)一般与个别相统一的方法。

首先应从宏观的角度对诚信问题做一般性的阐释,同时,具体分析大学生就业诚信缺失问题的特殊性,进而对大学生就业诚信缺失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3)系统分析方法。

所谓系统分析方法,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一种方法。

用系统分析方法研究大学生就业诚信缺失问题,首先,是要将诚信视为一个大系统,从系统内部结构及其转换的角度,探讨大学生就业诚信缺失的问题。

在这一探讨中,从公民道德体系构成的静态剖析入手,进一步分析诚信内部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和了解诚信这一道德价值观念,进而对大学生就业诚信有更深入的认识。

其次,大学生就业诚信放在公民道德体系中加以考察,探讨大学生就业诚信与其它公民道德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大学生就业诚信问题的改进提供依据。

最后,要考察大学生就业诚信问题的解决对整个公民道德的发展影响。

此外还具体采用了文献法、观察法、调查法、比较法、总结经验法等方法。

3.本论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诚信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古今中外对诚信都有大量的论述,其中不乏经典。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群体,他们的诚信现状更是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而随着就业竞争压力的增大,大学生就业诚信缺失又成了理论界和社会批评家们的关注的热点。

目前来讲,对大学生就业诚信缺失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引起了人们对这一问题的重视,但是,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并不深入,还都停留在一个普遍的现象认识阶段。

在这一基础上,本文的研究显示了自己的特色和创新。

首先,在对原因进行分析的时候,通过引入经济学中的博弈论,阐述诚信的产生机制。

其次,从国家政策方面出发,提出了通过促进大学生就业来避免就业诚信缺失

再次,对诚信机制的建设做了系统的阐述

4.预期的论文进展和成果

2007年4月-2007年7月,进一步搜集资料,完善理论框架

2007年7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