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791857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14 大小:97.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docx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docx(1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docx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单选题

1、爱因斯坦说:

“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这说明(   )

A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B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理论的概括和总结

C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D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的关系问题。

A思维和存在  B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C主体和客体 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3、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最显著特点在于它具有(   )

A社会性B历史性

C系统性D实践性

4、“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确定了,所以,以后的各种情况都可以精确无误地推演出来。

”这是一种(   )的观点。

A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B客观唯心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

5、哲学的作用不仅在于说明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这个观点是()

A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

6、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A时间和空间B运动C无限性D客观实在性

7、物质的唯一属性是()

A社会性B运动C无限性D客观实在性

8、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表现为()

A运动就是静止,静止就是运动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C运动和静止不同时存在于一个物体中D运动和静止可以截然分开

9、时间和空间是()

A物质的唯一特性B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10、古代有个笑话说,有个人向别人借了十两银子,过了一段时间债主来讨,他说,一切都在变化,现在的我已经不是过去的我,过去的我借了钱应该由过去的我还,与现在的我无关。

这个人的错误在于()

A夸大了条件性B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

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D夸大了静止的相对性

11、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说割裂了()

A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B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

12、“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和“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A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认识路线的对立

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论与唯心论认识路线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13、恩格斯指出: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这说明()

A“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正确性B要辩证地看待自然环境与社会发展关系

C自然对人有支配作用D人要服从自然界

14、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哲学道理的是(   )

A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B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1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主观精神的产物B.客观精神的显现

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6、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含义的是(   )

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的活动

C实践是主体改造客体的活动D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

17、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的观点。

A对立统一B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C否定之否定D运动和静止相统一

1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

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9、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强调(  )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世界件是认识的来源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0、瑞士昆虫学家保罗·米勒发明的杀虫农药DDT,一度在世界各国大量生产、使用,米勒于1948年获诺贝尔奖。

后来在使用中发现DDT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被绝大多数国家禁止生产和使用。

从哲学上看,这件事说明:

人们的认识(   )。

A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B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C是摹写性与创造性的统一D是不断由片面走向全面的过程

21、真理的发展是一个(   )的过程。

A真理和谬误相调合B相对真理不断积累相加

C真理和谬误相斗争D主观真理和客观真理相互转化

22、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  )

A意识决定物质B意识创造物质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D意识依赖于物质

23、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

A认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C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24、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

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

25、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6、社会基本矛盾()

A只存在于阶级社会B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

C贯穿于人类社会始终D只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

27、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对矛盾中(   )

A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性质

B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变革要求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D上层建筑各部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立即发生变化

28、“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这句话是说(   )

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B生产力直接决定生产关系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相适应

29、哲学是()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C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0、认为原子是构成物质世界一切事物的最小单位,是堆砌宇宙大厦的“宇宙之砖”。

这是一种(   )

A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B庸俗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C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31、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

A否认物质的客观性

B否认物质的可知性

C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相混淆

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

32、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   )

A广延性B持续性

C绝对性D规律性

33、“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A.实践是主体与客体联系的纽带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实践产生于认识的需要D.实践的需要推动了认识的发展

34、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A.普遍性和特殊性B.绝对性和相对性

C.同一性和斗争性D.客观性和可知性

35、下列生产力各要素中,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

A.劳动者  B.生产工具  

C.劳动对象 D.运输设备

36、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

A.真理变成现实B.谬误转化为真理

C.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D.人的认识器官无限延长

37、“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这句话体现的最主要的辩证法原理是(  )

    A.世界永恒发展的原理   B.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质量互变规律

38、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 )

    A.社会意识具有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能动性

     B.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C.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在发展步调上的不平衡性

     D.各种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制约性

39、实践的主体是()

A.绝对精神

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C.人

D.人的意识

40、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A.感觉B.知觉C.表象D.分析

41、“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

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D.相对主义的观点

42、马克思指出:

“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它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

”这表明()

A.人的聪明才智无先天区别

B.人的聪明才智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

C.人的聪明才智主要来源于后天实践

D.人的聪明才智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

43、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A.具体性B.客观性C.终极性D.全面性

44、经济基础是(  )

     A.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B.一切经济关系的总和

    C.所有生产关系的总和  D.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45、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

     A.劳动工具的状况         B.劳动者的素质

    C.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   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46、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47、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A.产品的分配形式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48、“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这句话说的是(  )

   A.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完全相同B.社会发展是纯粹自发的过程

   C.社会发展不受人的思想动机影响 D.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

51、生产力之所以对生产关系起决定作用,是因为(   )

A.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关系是相对稳定的因素

B.生产力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生产力是物质性的因素,生产关系是精神性的因素

D.生产力是经济因素,生产关系是政治因素

52、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表现为(   )

A.加速或延缓历史的发展B.改变历史发展的规律

C.决定历史时代的根本特点D.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

53、.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认识真理的道路。

这说明( )

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全面性D.真理具有相对性

54、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人口因素B.地理环境C.文化传统D.生产方式

5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5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57、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

A.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B.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C.是不是有新形式和新特点

D.是不是得到大多数人的承认

58、《坛经》“时有风吹幡动,----僧曰风动,---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惠能进曰: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惠能关于运动的观点是()

A.运动是物质之根本属性B.运动与物质不可分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59、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A.抛弃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

C.纯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

60、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

61.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   )

A.社会的经济制度B.社会的政治制度

C.社会的文化水准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6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表明()                                                     

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区别    D、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6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指(   )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B、不深刻的认识和深刻的认识   

C、由认识到实践,由实践到认识  D、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

6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依据是(   )

A对立统一规律

B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原理

C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

D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65、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A.实践性B.可知性C.物质性D.存在性

66、社会革命的最深刻的根源是(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C.进步思想和落后思想之间的矛盾

D.人口众多和资源贫乏之间的矛盾

67、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并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这一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  )

A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

B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

C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

D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作出了否证

68、中国古代庄子说: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这是一种(  )

A抹煞事物质的稳定性的相对主义观点B折衷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D绝对主义的观点

69、“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

这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

A矛盾普遍性原理B运动、发展的原理

C普遍联系的原理D矛盾特殊性原理

70、、“如果偶然性不起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

”这是一种(   )

A历史宿命论的观点B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C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7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显著特点是()

A、阶级性B、系统性

C、科学性D、实践性

72、“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

反之,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

”这段话告诉我们(  )

A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B要懂得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

C要学会解决不同矛盾用不同的方法D要抓住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73、下列各项中,正确表述认识客体的含义的是(  )

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B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

C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D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74、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   )

A量变是质变的准备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D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75、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是(  )

A否认意识的能动性     B夸大意识的能动性

C夸大物质的决定作用    D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

76、否认意识形式的主观性,把意识看成是人脑的分泌物,这是()

A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77、发展的实质是()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78、“拔苗助长”的事例是()

A重视可能性的表现B忽视可能性的表现

C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D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79、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 )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对保守思想的克服

80、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

A真理变成现实B谬误转化为真理

C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D人的认识器官无限延长

81、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

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

82、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A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

B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

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

D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83、《诗经》上说: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就是说,高的堤岸可以变为深谷,深谷也可以变成丘陵。

这是一种(   )

A朴素辩证法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D相对主义观点

84、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向

85、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C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顺序和形式

86、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属于()

A抓事物的主要矛盾B确定事物的质

C认识事物的量D把握事物的度

87、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

A风来雨至B冬去春来

C摩擦生热D电闪雷鸣

88、要正确实现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这是因为()

A群众是人口中的大多数B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C群众是意见都是正确的D群众的行动都是合理的

89、下列选项中,属于理性认识不同于感性认识的特点的是(   )

A直接性B主观性

C摹写性D抽象性

90、“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意识能动性的观点是()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B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

C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D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

91、所谓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A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的桥梁

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内容是主观的

D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是客观的

92、一切依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

A把外因作为事物变化根据的形而上学观点

B否认主观能动性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C右倾机会主义的“唯条件论"观点

D关于联系条件性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93、“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94、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

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95、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

A自我发展、自我完善B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曲折性

C既肯定又否定D既前进又倒退

96、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97、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A观察实验方法B逻辑推理方法C矛盾分析法D归纳演绎方法

98、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99、、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A产品的分配形式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100、杰出人物的产生是()

A纯粹是必然的B纯粹是偶然的

C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D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的

10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十九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B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古希腊素朴唯物主义哲学

102、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   )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B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103、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104、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

A科学技术B劳动对象C劳动者D管理方式

105、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106、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107、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

A.产品的分配形式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108、制约人口生产的根本因素是()

A地理环境B生活习惯C伦理道德D物质生产

109、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

A生产关系B家庭关系

C政治关系D思想关系

110、衡量社会进步的最根本的标准是…………………………………()

A生产力发展状况B人们的精神面貌

C文化发展水平D人们物质生活水平

二、多选题

1、中国古代的五行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是世界本原,这种说法()。

A.科学地解决了物质与精神何者第一性的问题 

B.是一种可贵的猜测,包含了合理因素

C.十分荒谬,没有意义

D.现在看来属于唯心论

E.将客观世界只归结为几种物质形态,属于朴素唯物主义

2.下列说法中,符合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要求的有(   )

A.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B.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C.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D.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E.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3.下列观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

A.普遍联系的观点B.永恒发展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D.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E.否定之否定的观点

4、“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

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

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D.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

E.时间和空间是无限的

5、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

“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

”“皆本物之固然。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即含动,动不含静。

”“动、静,皆动也。

”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C.静止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