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79144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docx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docx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Thosewhoturnbackneverreachthesummit.悉心整理 助您一臂(页眉可删)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信息窗1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成功的方面,也有遗憾的地方:

  一、成功点

  1、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本节课教材给出的情境是“克隆牛的身高和体长”的一个情境。

通过分析教材我认为这样的情境对于同学们来说很陌生而且很遥远。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的要求,教师要由“课程计划的执行者变为构建者”,要做到“用教材教而不要教教材”。

因此我把情境改为“算算老师的身高”的情境。

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选取素材,将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设疑引思,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

  2、体现学生为本,倡导先学后教,小组合作。

  我放手先让学生课前根据“学习单”自主学习,倡导先学后教的。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独立思考、主动探究,不仅有助于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这是本节的重点,学生交流时,学生会在学生充分展示后教师适时沟通竖式计算方法,从而明确小数加法也和整数加法一样也是这样一位对着一位来加的!

  此时,有学生会质疑,末尾的0是否可以去掉,教师适时点明:

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时要根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

同时指出为了确保计算的准确,要进行验算。

  学生展示预习成果的过程,其实是一个相异性想法得到交流激荡的过程。

在小组合作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生生间的互动。

课堂中组织起学生进行生生间、组际间的交流,这使得呈现出的观点更原始、真实,更贴近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方式,基于这一平等互利特征的差异展示,不仅为学生所喜爱和认可,也让教师得以准确把脉学生的学情,并据此展开进一步的引导与点拨。

  3、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

  算法的探究是本节教学的关键,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了探究的能力,所以在本环节我大胆放手先让学生课前根据“学习单”自主学习。

课上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体验再组织汇报。

  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操作程序,算理是算法赖于成立的数学原理。

第一,通过例题课件展示与相关问题的追问,让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掌握小数加减法列竖式时要小数点对齐,计算时要从低位算起,小数位数不同时可以用0来补足。

第二,通过例题课件展示,让学明白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的情况,一般要把0去掉,把小数化简。

  二、遗憾点

  缺少追问。

如:

“小数点对齐就保证了什么?

为什么要相同数位对齐?

”等问题。

同学们在我的有效引导下很容易结合问题情境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但缺少与学生的思考,对理解算理和算法不够深刻。

  合作交流中老师缺少巡视指导,学生课堂上生成的质疑和问题,没有及时的抓住和呈现“亮点”,留下了一些遗憾。

如:

出现了数位没有对齐的情况、计算错误的情况、整数后面没有添上小数点和0的情况等。

  没有大量的练习,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了明算理掌握算法的过程中,用了较长的时间才结束了新课的学习。

这样一来,在时间的把握上就出现了问题,没有时间让学生来大量的练习,导致了课堂不完整。

所以,我觉得我对“精讲多练”的把握还欠缺。

  总之,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在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实际教学中,我始终关注的是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唯一的、不可预测的,也就意味着随时会生成一些新的课程资源,课堂生成一定大于课前预设,我将及时调整我的预案,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通过对本节课的教学,我对新课改下数学计算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比如:

怎样避免课堂教学中的形式主义?

怎样让学生经历算法获得的过程?

怎样在计算教学中处理算理与算法?

怎样让学生获得自主学习机会与空间?

在这次讲课中,给了我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定能把我引入课改的更深处。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2

  今天上了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即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小数加减法的教学是在小数的意义、性质、数位顺序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学这部分知识,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法则,还要同整数加减法结合起来,让学生整体上把握加减法的实质。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与整数的一致,都是相同的数位上的数对齐。

以下是我对本节课的几点思考:

  1、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现实的、有意义的生活中,并在教学与生活中架起了一座桥梁。

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不仅完成了对新课内容的建构,而且也体会到了数学________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真谛。

  2、利用学生现实生活中的购物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本节课的最大特点。

通过学生亲自购物活动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为了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数学、用数学,我充分利用“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原型,在众多的生活实例中选取了“购物”这一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并通过创造性的活动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融合在一起。

  4、在课堂上,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购物清单,提出数学问题。

由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发问题,学生的探索必然是积极主动的,发挥学生购物付款的经验,对小数加减做出不同水平的解答。

  5、设计不同的有针对性的练习。

在不同题目的训练中,学生通过不断的实践,从而理解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但是我总觉得缺少点什么,这样的教学学生除了获取知识以外,还获取了什么?

学生有没有考虑过“为什么这样做?

”“这样做出来的结果正确吗?

”等这几个涉及数学思维方面的问题?

比如在第一次的感悟中由于小数数位相同,绝大多数学生很自然会把小数点对齐进行计算,结果自然是正确的。

我在教学中好像无条件地认可了这种算法,至于这种算法成立的前提条件我未让学生充分的讨论,学生也毫不怀疑地顺着我的思路下去,第二次感悟(小数数位不同的加减法)就这么顺其自然地判相同数位对齐的算法为对,其他的算法为错。

这不免使我想到课堂上存在的一种现状:

在表面上情境创设、算法多样化、交流互动等“美丽光环”的掩盖下,学生的学习其实是肤浅、浮躁的。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会注意学生思维能力这方面的培养。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3

  片断一:

  导入:

  1、出示情景图:

  师:

谈话:

这是小红、小丽和小芳三个朋友在文具店购物的画面。

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一些加、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

  生:

小明和小丽一共用了多少元?

  生:

小明比小丽多用了多少元?

  生:

小明和小芳一共用了多少元?

  生:

小明比小芳多用了多少元?

  随着学生的提问、回答,师板书算式:

4.75+3.4

  4.75-3.4

  4.75+2.65

  4.75-2.65

  片断二:

  师:

请大家观察以上这些算式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

(算式中都有小数点)该怎样计算?

请大家试做第一题。

语音刚落,学生兴趣盎然,立刻行动起来。

  师:

请把你的计算方法介绍给大家好吗?

  生:

先把4.75元和3.4元改写成用分作单位,然后进行整数加法运算,结果是815分,也就是8.15元。

  师板书:

4.75元=475分3.4元=340分475分+340分=815分,815分就是8.15元。

  师:

太好了,你能联系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有数学头脑!

  生:

我的想法是:

4.75元就是4元7角5分,3.4元就是3元4角,把相同单位对齐相加,结果是8元1角5分,即8.15元。

  生:

我是列竖式计算的,先把小数点对齐,然后按整数法的方法进行计算,最后对着上面的小数点在差里点上小数点。

4.75+3.48.15

  师:

你真聪明!

列竖式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呢?

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学生汇报。

生:

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

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单位对齐,即分别把元、角、分对齐。

生:

因为计算整数加法时,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小数包括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小数点对齐了,也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这样就可以进行计算了。

  生:

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

根据小数数位顺序表,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

  师:

同学们能采用不同的方式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真了不起。

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哪些问题?

  反思:

  1、教师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产生新的计算需要。

在课堂中,给学生提供了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购物的问题。

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并由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要求。

学生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加亲近数学。

  2、学生能利用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提出了一些新的计算问题,然后自己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探索了计算方法。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列竖式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这是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从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中,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种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师总结、归纳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学生被动接受。

而是让学生在充分体验、感受的基础上自主发现,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4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小数加减法在意义上、计算方法上和整数加减法是一样的,只不过是数的范围扩大了,学生感觉有些陌生。

课堂开始创设情境,现实而富有吸引力,让学生感觉到小数就在我们的身边,小数的加减法也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拉近了学生与新知的距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提炼出的数学问题直入中心,通过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交流各自方法、概括归纳出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整个过程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互动模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关注学生学习成功的体验。

为了更好的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层次,有步骤的安排了练习题,并适当拓展、延伸。

  小数加减法的教学,旨在让学生经历小数加减法的笔算过程,理解掌握笔算方法,同时结合生活理解小数加减法的应用价值,提高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教学设计中,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为基准,把握好教学的起点,让学生在自主尝试中,探索新知。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具有相当的基础知识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教学进程中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自己去探索、去获取知识。

最大限度地让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

在探究算法中使每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学习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对“列竖式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和难点教学时,两个书写格式对比演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相互质疑。

利用学生出现的问题,紧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开展深入的讨论和争论,相互启发,相互学习,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练习内容回归生活,“商场购物小票”这一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通过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体会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内涵。

  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

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有用,要用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参与、去体验,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理解、吸收、内化、思考等过程进行知识建构,让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理解,在理解中提升知识的应用能力。

在实践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减法教学反思加减法教学反思不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小数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