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白酒的方向.docx
《把握白酒的方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把握白酒的方向.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把握白酒的方向
把握白酒的世纪方向
——构筑中国白酒世纪图强的三大运营细节
湖北稻花香集团董事长蔡宏柱
老子说: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21世纪,两千多年前哲学家的思想放射出来的灿烂光芒,穿越数千年历史进程透射在中国白酒伟大而朦胧的战略上时,“如此江山,把酒滔滔,万里烟云归咫尺”的豪情撞击着我们的梦想;“挥戈拨云雾,把酒看湖山”的叹喟撩拨着我们的壮怀,我们悠然回首:
新世纪中国白酒的战舰已乘风破浪驶向了中国经济的汪洋大海;中国白酒发展战略已恢宏而波澜壮阔;中国白酒市场个性张扬而趋于理性;中国白酒企业却在风雨中他摇曳飘浮……这是为什么?
这让我想起中国那些警句:
“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不积跬步,无以千里”、“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毫无疑问,我们在确立中国还研究发展战略的同时,太多的是关注战略发展的本身,而忽略了“细节”的智慧。
所以要把握中国新世纪的战略方向,就必需把握战略实施的细节。
中国白酒在“江湖时代”里摇曳
毋庸置疑,今天的中国白酒业已进入到一个复杂而纷乱的“江湖时代”,群雄争霸,旌旗飞扬;个性张扬、内涵贫乏;文化泛滥、战略繁生;品牌丛丛、两极分化。
中国白酒业在战略确立之后却忽略了一个根本的问题---“细节”管理。
一年前,我在《白酒不会毁灭》一文中已阐述了中国白酒现状,处于“江湖时代”的中国白酒业经历了广告轰炸、产量跃进、品牌丛生、概念繁殖、贿赂营销、偷逃漏避、终端为王、资本侵入、“文化”泛滥等等一系列“江湖”历险,归结为九大问题:
一,品牌“出让制”的无奈。
白酒业的巨舰们纷纷将自己的品牌交与代理商,企图将自身的“品牌资源”在一夜间兑现成巨大的资本财富,然而事与愿违,品牌“出让制”造成品牌自身战事激烈,品牌资源迅速缩水,白酒巨舰们不得不断臂自保;
二,无序竞争愈演愈烈。
某些弱小白酒生产企业穷凶极恶、跟风造假、偷税漏税、到处“点火”,倒腾的白酒市场“烟雾”弥漫,据广东省酒类专卖局副局长朱思旭先生细算:
酒类税收在理论上确实存在750亿元的漏洞;据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刘建国调研结论:
地方保护严重,无序竞争加重,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
地方在没有制定全国统一的酒类管理法规的情况下,一些省市制定了地方的酒类管理规章,成立了相应的酒类管理机构。
虽然加强了对本区域内的酒类市场管理,但也出现了一些以加强酒类管理、实行酒类专卖为名,行地方保护和地区市场封锁之实的现象,一些酒类管理机构通过采取检验收费、准运证、贴标和不发许可证等各种强制性规定阻止外地酒类产品进入本地市场。
阻碍了酒类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以及全国统一的酒类大市场的形成。
三,资本渗透挤压异常。
新世纪,较低的进入门槛让白酒行业本身的竞争就十分的激烈。
由于上市公司业绩下降,很多新的企业集团面对中国白酒产业大调整的机会,开始进入白酒产业,如娃哈哈集团、红豆集团、广东鸿森集团、重庆力帆、万达集团等。
并购和直接参与白酒市场的竞争(就连汽车制造业、摩托车生产厂家也勇敢地跃入“酒缸”之中),让传统的白酒制造商们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压迫力,而实际上中国白酒市场并非需要“增肥”,恰恰需要“瘦身”;
四,国家政策“限制性”举措限制。
2001年5月,国家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酒类消费税调整的政策则彻底点燃和引爆了酒业这座“活火山”。
2002年,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开展白酒行业专项检查的通知》,并于6-9月在全国开展对白酒行业的税收专项检查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查补总额就达48345万元(含滞纳金和罚款)。
这成为了2002年中国食品行业十大新闻;
五,现代文化的冲击猛烈。
由于人类已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意识发生了改变,白酒文化受到冲击,随之而来的葡萄酒、啤酒、功能饮料、保健饮料冲击白酒市场,使白酒业遇到前所未有的“寒流”;
六,白酒产业自身的结构失衡。
由于供求矛盾加剧以及税收的连年增压,迫使全国3万多家白酒企业不得不在各自的目标市场上大打出手,恶性竞争愈演愈烈。
七,终端为王的畸形市场发展。
也许恰如专家们所称:
白酒已进入市场竞争的“恐怖时代”、“当白酒企业一夜之间明白了‘终端为王’时,白酒便走到了危险的边缘。
”毫无疑问,从大量无节制促销到直接往酒盒里放美元、人民币;从十几、几十元给小姐“开瓶费”到对终端人员大面积行贿;的确,终端市场营销极度混乱的局面已成事实,偷逃漏避、买断经营、无法可依、假冒伪劣滋生和营销手段简单等诸多因素已开始危及21世纪的白酒行业。
八,独家买断、假冒伪劣滋生。
从“清柜”、“包场”到动辄几十万元对酒店实行独家买断。
江苏省酿酒协会秘书长刘建华对此十分担忧:
“首先是一些不法白酒企业为求生计而在终端上违规操作,继而大企业为不被挤出市场也不得不跟风而动,这种恶性循环最终损害的是整个白酒产业的形象。
”
九,缺乏细节管理,执行力虚弱。
去年3月,湖南省岳阳、衡阳、株洲等地的行政执法部门,对市场上畅销白酒产品进行专项抽查,检测出四川、贵州、安徽等地的大型白酒骨干企业产品中含有微量甜蜜素成份,判定许多白酒骨干企业的产品质量不合格,并通过新闻媒体曝光。
紧接着新华社针对贵州某名酒影响健康、甚至致癌等问题,进行了公开报道,一时间,消费者谈“酒”色变。
就连中国食协白酒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马勇也感到无奈:
“今天的中国白酒正处于困惑之中”。
细节铸就成功
依赖细节管理拯救中国白酒的对策与方略
我们生活的就是这样一个时代。
困惑、迷惘、消沉恰恰是当今白酒业的生命态,中国白酒业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
我们将靠什么挤身于国际经济市场?
经历了数十年的创业磨砺,我有许多感悟和沉痛的思考,窃以为,我国白酒企业和国际型大企业的真正差距不是在人们瞩目的重大战略上,而在于细节管理的缺位!
只有充分理解和注重细节管理,摒弃浮躁心理,下苦功、有耐心、有成效地进行细节的积累工作,中国白酒企业才能可持续跳跃发展,才会在世界经济大潮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1982年在祖祖辈辈都守候着黄土地办起了家乡青龙村第一家企业——酱油厂,到1992年第一瓶稻花香酒研制开发成功;从经营生产单一的农产品民办小厂,到掌控占地1900多亩、拥有万吨原酒生产基地,年销白酒30000吨,并涉足房地产、包装印刷、塑料制品、日用化工、太阳能产品、农业养殖配套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我在硝烟弥漫的市场竞争中经历得太多太多、感受得太深太深,为什么稻花香能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办小厂迅速发展成现代化企业集团,以至稻花香公司总资产增长了130多倍,年销量增长了180倍,年销售收入增长了800倍,上交国家税金增长了1518倍?
为什么2004年,稻花香在中国白酒业徘徊低迷的时候,仍实现企业总产值8.05亿元,同比增长57.24%;实现营业收入5.8亿元,同比增长32.16%;实现利税7384.5万元,同比增长22.17%,并以其不可阻挡的态势进入全国白酒企业“十强”行列?
为什么一个鄂西山区自创的白酒品牌,能戴上“中国名牌”、“中国优质食品”,稻花香以其不可阻挡的态势进入全国白酒企业“十强”行列,并“湖北著名商标”等桂冠,其品牌价值已超过5个亿?
……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个“道理”究竟是什么?
回首往事,感慨万分。
企业生存实践让我站在白酒产业的最基层,非常清晰的发现了中国白酒业的存在的问题,窃以为,中国白酒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产业技术、产业架构、企业文化和战略方向,而是缺乏深度广度的细节管理,当务之急,致力于中国白酒业以下方面的细节管理,中国白酒业才能看见东方喷薄欲出的太阳。
把握文化细节———
对传统酒文化的有效嫁接。
“许多酒兴风情,尽留下苍烟晚照。
”(李联芳《武汉黄鹤楼》)
白酒是有生命的物质和情感融合消费品,其灵魂就是文化,中国的酒文化在数千年繁荣和发展中已形成了内涵深广的传统酒文化,丰富了酒、奠基了酒、发展了酒、成为白酒永不衰竭的生命之源。
随着后工业革命时代的到来、随着外国酒文化的侵入,中国的酒文化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时代魅力。
今天的酒文化的内涵已有细分,其价值取向不仅仅在于节日、交友、喜庆、悲欢、祝福等活动,甚至融入到创新、融合、跨越等富具时代内涵的情境之中。
在十多年的创业生涯之中,我深深地感到若对酒文化细节的把握,将获得丰厚的和价值财富。
实际上,从广告战、通路战、终端战,再到促销战、品牌战,演进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以产品和品牌文化内涵为核心,以整合营销理念为手段的全新市场竞争业态,文化已经成为白酒品牌的生命和灵魂。
以人性原则为基础,以产品文化品位、精神价值和艺术价值为诉求的酒文化细分时代已经到来。
1、传承历史文化。
白酒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历史文化是白酒品牌最有爆发力的能量,它可以使稻花香品牌与生就具备一种历史神秘色彩,这种神秘色彩在市场中,形成的一种消费向往的激情,增强了稻花香的品位价值和品牌的信誉度,在丰富品牌内涵和提高品牌质量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稻花香在创立初期,就是在楚酒文化“集酬”、“状元红”美酒和“酿成千倾稻花香,夜夜费,一天风露”的文化基础上,成功引进了巴酒文化,由此形成了具有稻花香鲜明文明特色的酒文化。
2、渲染情感文化。
精神生活和精神情感的需求是消费者购买产品的情感寄托。
白酒产品通过寄托情感的宣扬,可以引起品牌理念和消费理念的共鸣,使产品和情感融为一体,在产品具备一定生命力的同时,也使品牌具备了自己的个性和品位,提高了产品的消费价值。
稻花香得广告语“浓浓三峡情,滴滴稻花香”简简单单的十个字,强烈地表达了三峡稻花香人殷殷真情,既把握了稻花香文化细节---亲和力,也展示出丰富的“美酒源于浓浓深情”的情感文化内涵。
。
3、张扬个性文化。
品牌个性文化是酒文化诉求成功的一个重要细节,目前白酒个性文化大都是借助人们一种情感的极端作为核心,极端文化确实代表着一种情感的向往,在很多消费者的内心深处占据着很大的思维空间,也可以说成是一种情感的升华,拥有着这种个性文化的品牌,往往在短期内能够形成品牌、产品和市场的互动效应。
从“人生丰收时刻---稻花香”到三峡酒文化的在稻花香的现代演绎;从我提出的质量管理六字真经——“水、料、窖、机、法、艺”到《白酒不会毁灭》论文中我对新世纪中国白酒业力量战略观察与思考,都展现出稻花香独特的个性和价值观,个性文化创造优秀品牌。
如今稻花香以6.08亿进入“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就是一个最好的佐证。
4、融入地域文化。
中国地大物博,每一个地域都有其适应当地的个性文化氛围代表,当地认同性的文化在其它地域市场可能没有什么优势可言,但是在当地市场的文化忠诚度很高,能够形成区域性市场的消费情感认同,并形成市场共鸣效应。
稻花香就是建立在巴楚文化的基础上,得以发展深化的。
楚人是商代末年从中原迁到南方来的,楚国的初封地在端阳(今秭归县),稻花香总部所在的龙泉正也是楚人发祥地之一。
楚人把巴人的酿造“咂酒”技术,渐渐地融汇到楚酒“烧酒”中,慢慢地形成了楚酒酿造和楚酒文化。
稻花香生产初期,在引进川酒的生产技术之上,不断地融进楚汉酿酒技术,不断地扩张楚酒文化的内涵,开发出了稻花香系列名酒的同时,也形成了以“求实、求变、求新”稻花香精神为中心的,具有深厚时代内涵的稻花香酒文化,从而也构筑了稻花香集团的地域文化。
实际上,酒文化不仅仅在于以上四种文化体系,还具有创新文化体系、概念文化体系、时代文化体系,但要构筑这些文化体系,都需要我们牢牢抓着文化细节,这才是我们弘扬酒文化之道。
把握司法细节———
保障白酒市场有序跨越。
中国有句老话:
没有规矩难成方圆。
对于中国白酒业来讲,并不是没有规矩,而是规矩太多太滥,可以说每一个地区有每个地区规矩,每个市场由每个市场的规矩。
而这些规矩的确立恰恰没有注意到细节。
制定全国统一的“酒类法”
白酒产品区别与它产品,市场营销既具有地域性、又具有融合性;既有板块特征、又有普遍市场,所以名牌白酒的销售不仅仅局限在一个区域,而是面向更广阔的市场。
按照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刘建国的话来讲:
“地方保护严重,无序竞争加重,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
地方在没有制定全国统一的酒类管理法规的情况下,一些省市制定了地方的酒类管理规章,成立了相应的酒类管理机构。
虽然加强了对本区域内的酒类市场管理,但也出现了一些以加强酒类管理、实行酒类专卖为名,行地方保护和地区市场封锁之实的现象,一些酒类管理机构通过采取检验收费、准运证、贴标和不发许可证等各种强制性规定阻止外地酒类产品进入本地市场。
阻碍了酒类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以及全国统一的酒类大市场的形成。
”
受制于地方法规,中国白酒企业最有发言权。
目前,白酒市场已为由于缺乏管理细节,管理随意性很大,难以统一市场,分割现象比较严重,一个企业一个市场,一个地级市一个市场,一个省一个市场,能够成为全国性品牌的酒厂是越来越少,这种市场的分割对整个行业的健康、良性的发展起到了一些不利的影响,目前,有的地方甚至打着符合法律规范的幌子,明目张胆地保护地区利益,而损害它地区白酒企业的企业利益。
由于地方法律法规细节缺位,现在很多地方执法部门把限制白酒销售的地方法规当作敛财的借口,任意侵害白酒企业的切身利益,湖北白云边酒厂总工程师熊小毛先生谈起地方执法部门对白酒企业的侵害又很有体会:
“白酒就是‘唐僧肉’,谁都想吃一口,2004年甜蜜素事件的发生,我们主动把我们的白酒送到某市检测,他们开口就要罚我们800万,800万呀!
说得更是赤裸裸的,你看我们的房子还没有装修,我们的工资没有发的,你一年几千万的广告费,我们这里只需要八百万,你不给吗?
这是赤裸裸地的要钱啊!
”
勿庸置疑,白酒的发展是关系到国家税收、地方财政、人民生活、市场秩序的大问题。
目前全国注册的白酒企业逾3万多家,批发、零售企业更达数十万家,是国家和地方财政的重要来源。
尽管《产品质量法》、《食品卫生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内容都可涉及酒类管理,但它们缺乏细节管理作为保障,运用起来难度很大;目前,中国白酒业人士已达成共识: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绝不是‘三不管’经济,无法可依是中国白酒无序竞争的根源。
给酒立法已是刻不容缓。
呼吁、呐喊中国的《酒类法》出台是我们的渴望和责任,但“酒类法”确立必须注意市场细节。
政策法规要让市场细节说了算
2001年5月,国家出台白酒复合计税新政策。
新税制的出台,在白酒行业引起强烈反响。
按照新税制人们算了一笔帐,算帐的结果是生产5-7元以下的白酒的照章纳税、规范经营的规模企业,基本不能再做了,否则肯定赔钱。
而对于偷逃漏避、甚至根本无帐可查的农村小酒厂、小作坊而言,却恰恰因大批白酒生产规模企业在低端市场上全面退守而赢得了空前巨大的发展机遇。
近来这些小作坊、小酒厂已如雨后春笋般兴起。
日前,国家发改委已提出建议,尽快研究调整白酒消费税政策,取消白酒产品每斤0.5元的从量消费税。
国务院领导对此建议已经做出了批示,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正在对此作进一步的研究。
2001年新增的“从量税”何故又要取消?
实践证明,税收政策是影响白酒行业利润的主要外部因素,其中,地方保护下的税收不平衡是导致如今白酒行业萧条的罪魁祸首。
从量税的初衷是扶优限劣,可惜事与愿违,没有注意到白酒产业细节,全国3.8万多家白酒企业,70%生产的都是10元以下的白酒,预计该税政对这类企业冲击会非常大。
然而,由于地方保护和小企业的偷税漏税行为,使得该税收政策对原本“规矩”的白酒骨干大企业收得更紧,对小企业反而放得较开,因此,没过多久,多数大企业业绩变得不容乐观,不少公司还呈现出产量萎缩、效益下滑的困难局面。
中国政策法规如何扶优限劣、如何帮助解决白酒产大于销的根本问题呢?
窃以为关键就是注意把握白酒市场和白酒产业结构的司法细节。
把握营销细节———
完善渠道网络程序化
“卖出去才是硬道理”这是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跳跃发展的一句名言。
对于传统的白酒企业,产品卖出去才能得到价值体现。
现在卖酒的手段很多,可谓是刀光剑影_腥风血雨,“终端为王”无节制促销,往酒瓶里放美元、人民币,给小姐“开瓶费”,酒店实行独家买断等,实际上这也是注意营销细节的表现。
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企业,需要卖出去的不仅仅是产品,还需要卖出去产品的品德和个性。
审时度势,营销战略细节化
全面比较,综合分析,准确预测,精心策划,慎重而又创造性地制定出自己的抢占市场制高点的营销最佳方案,就是营销战略细节化的表现。
只有明晰战略制定的细节,方能“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积小胜为大胜,通过战术上量的积累最终达到变战略上的被动为主动,战略上的劣势为优势。
”面对白酒行业白热化的拼争,稻花香制定了“金网工程”,此“工程”注意到营销的战略细节化,所以超越了“终端销售”模式,构筑了完整化、个性化、时代化的营销网络体系:
根据区域消费者习惯调整酒体,根据区域文化特点点缀产品包装,根据区域市场特点制定营销政策,推出区域色彩极强的亚品牌。
用强势产品、强势质量、强势手段、强势服务抢占市场。
与此同时,稻花香销售人员与当地经销商联合,根据“金网工程”战略布局,与几十万商店超市、酒店终端建立了“零距离”服务网络,互惠互利,形成坚实而牢固的稻花香和稻花香旗下的营销“金网工程”体系。
“金网工程”战役的三个细节
一,“蝗虫大行动”。
“善战者,必求之于势。
”稻花香集团在充分调查市场的情况下,果断做出“锁定市场、锁定目标、锁定产品、锁定时间”的战略方针,在集团抽调数百名精兵强将,与数千名经销商,数万名分销商,如“蝗虫”一般,铺天盖地的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按“四锁方针”分赴到各地市场。
从2004年4月8日至5月18日,展开了“金网工程”第一战役大行动,点燃了稻花香、关公坊在华东、华南、华中及华北等市场“金网工程”建设的“熊熊烈火”。
与此同时,借“风”造势。
200多辆宣传车,百名稻花香艺术团员,百家地方电视台,百家地方报纸媒体、数百次的飞艇、动力伞飞行,数千的彩虹门、红幅标语,数万的彩色气球等声势浩大的宣传形式,大造声势,大借“东风”,以雷霆万钧之势向广大客商、消费者、市民展示了企业形象和稻花香、关公坊优秀品牌,在人们心目中造成了“喝稻花香,消费新时尚”的强烈消费欲望。
声势浩大的“蝗虫行动”,激起了消费者喝稻花香的热潮,各地商家纷纷来到稻花香要求订货。
稻花香、关公坊两个酒业公司日均销售突破3000件。
二,“三寸行动”。
解决问题不能到处下手,而是要注意细节、擒住要害。
首先得把它解剖得清清楚楚,干干净净,才能有的放矢。
这就好比“打蛇要打七寸”的道理。
稻花香在获取第一战役胜利后,迅速调整战略部署,提出充分发挥稻花香和关公坊这两把品牌利剑的作用,集中优势兵力擒住要害,实施“寸店必进、寸店必争、寸土不让”的“三寸方针”。
打好“保卫战、阵地战、攻坚战”,主攻5省6大核心市场。
锁定目标,严密部署,扎实推进,步步为营。
稻花香集团并不是就此停步。
而是发扬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连续作战的作风,趁热打铁,宜将胜勇追穷寇,趁势出击。
再对各个网点进行拉网式的回访,每一个营销人员每到一个市场,每天必须“联系一个店,交一个商友,办一件实事,解决一个问题”,保护已占领的成果,稳固已占领的市场,并一举开发了安徽省66个县级市场,建立并完善了一张庞大的销售网络,为各级经销商打造了一个良好的销售平台。
三,“秋冬大扫荡”。
营销战略的细节往往在于战略的连续性和程序化,使之形成体系,如此才能发挥最强最有力的作用。
稻花香在建立了营销渠道网络后,并没有把它搁存起来,而是充分利用,一计与一计形成连环作用,从而产生“一揽子”的功效。
因此,2004年秋天稻花香借机发动了第三战役--“秋冬大扫荡”,它是在夺取第一、二战役胜利后,乘胜追击,巧用“攻心术”的连环计。
这次行动,千军万马的营销队伍,没有鸣锣开道,没有大造声势,而是不声不响地轻装上阵,如静水中掀巨浪,似秋风扫落叶,扫遍湖北、江苏、安徽、浙江、广东等市场。
我和各部室负责人都亲自披甲上阵,率领营销人员和在机关抽调的100多名同志,“逐县、逐镇、逐村、逐店”对客户进行“心连心”拜访活动,从而达到进一步加深客情、促进销售的目的。
认真做好在这次“心连心”拜访活动,集团对所有参与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后持证上岗,并严格拜访纪律。
他们给所拜访的客户送去一封亲切慰问信,赠送一份新年挂历和小礼品,与他们交心谈心结交知心朋友。
广州总经销商方老板无限感慨地说:
“酒情商情、礼轻情深,稻花香的酒不仅酒美、好喝,稻花香的人更亲、更实,酒商一家,我们只能把稻花香、关公坊做大做强,不能做砸”。
朴实的话语,饱含的激情,代表了几十万商家的共同心声。
秋冬之交的11月,短短的半个多月时间,稻花香集团视顾客为上帝、以网络为基础,大面积地开展和深化独创的“金网营销模式”,网络了所在区域的白酒终端销售客户数十万家,形成了一支强有力的销售主力军,似破堤的滚滚洪流向四周涌来,市场销售再掀巨浪,创造了全集团提前一个月完成全年工作目标的辉煌业绩,续写了稻花香集团发展历史又一新的篇章。
“秋冬大扫荡”,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与前两次细节营销相互呼应,“一动一静,动静结合”把营销细节把握得淋漓尽致。
营销细节把握住了,产品销势很旺,以致稻花香细化营销阶段的总产值、销售收入、利税总额三项任务指标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58.1%、32.3%和30.8%,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实现了稻花香历史性突破。
古人云:
势变时移,变法宜矣。
任何事物都不会一成不变,经久不衰;生命力的延续唯有创新。
所以我们还需要把握创新细节,摒弃浮躁陈腐的近利主义,尊重基本的事实和起码的人性要求,让创新更富具时代特质和人性化。
任何白酒企业都存在成功和失败两个方向,成功永远是阶段性的。
所以我们也必须把握管理细节,未雨绸缪,实施危机管理的战略方略,创建消费者信赖的白酒品牌;一方面吐故纳新,刮骨疗伤,摒弃消极沉闷的悲观失望的思想,另一方面善于把握以人为本操作细节,解决好企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消除浮躁与浮夸情绪,扎扎实实地练好内功,大力弘扬“求实、求变、求新”酒神精神,让这种精神贯穿在白酒业的每个营销网络细胞、每个生产环节之中,中国白酒业的明天才会灿烂辉煌。
可喜的是现在中国白酒业已经认识到把握企业管理细节的重要性,五粮液集团已开始在“细节”上下功夫,将“服务”做到极至,决定将第一款“职业群体细分”酒设为军队专用酒,2005年1月,五粮液果断将“国壮”由保健酒公司提到股份公司,用她来做五粮液军队专用酒的形象代言人。
东汉的薛勤曾经说过的一句话: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国外也有句谚语: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实践证明“白酒业细节管理不可跨越”,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白酒业的发展面临更多的风险和陷阱,窃以为,再好的战略,也必须落实到每个细节的执行上,中国白酒业绝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绝不缺少规章制度、市场要素,缺少的是不折不扣的执行和把握市场细节的能力的。
惠普创始人戴维·帕卡德感慨:
“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
”如果我们白酒业从今天起不把握住发展的各个细节,锻铸白酒辉煌的一切战略和策划都是空谈,所以,白酒业进行行之有效的细节管理是新世纪中国白酒业走向辉煌的战略战术,也是运营方向。
谈到白酒业为什么要把握细节,这让我想起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用一句话来描述成功的原因时,铿锵有力而深思熟虑地呐喊出的五个字:
“魔鬼在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