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101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90030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75.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第101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北京市第101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北京市第101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北京市第101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北京市第101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第101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docx

《北京市第101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第101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第101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docx

北京市第101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

北京101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史记•齐太公世家》:

“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

东就国……”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

【答案】A

【解析】从材料“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血缘关系,故B项排除;C项是秦朝推行全国的地方制度,排除;D项是西汉初年的地方制度,排除。

点睛:

材料“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反映的是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分封制。

2.“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这句话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

A.禅让制B.分封制C.礼乐制D.宗法制

【答案】D

【解析】材料说明的是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属于宗法制特点,故D正确;其他制度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3.西周初年,诸侯国国君对周王的义务包括:

①向周王缴纳租税②服从周王命令③向周王朝觐述职④派兵随周王作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分封制度下,诸侯向天子缴纳的是贡赋,不是租税,故.①错误,其他三项均是诸侯必须应尽的义务,故B正确。

4.西周时期宗法关系等级由高到低的排列是

A.周王—卿大夫—诸侯—士B.周王—卿大夫—士—诸侯

C.士—卿大夫—诸侯—周王D.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答案】D

【解析】分封制度下宗法等级关系是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故D正确;其他顺序不符合,排除。

5.《史记•秦始皇本纪》曰: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这反映了

A.三公九卿相互制约B.皇权的至高无上

C.丞相为百官之首,独揽大权D.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答案】B

【解析】材料说明无论大小事情均有皇帝裁决,体现出皇权的至高无上,故B正确;A和C属于中央官制,D属于地方管理体制,不符合材料主旨。

6.在秦统一背景中,使秦逐步超过六国的最主要因素是:

A.商鞅变法B.选贤任能C.民族融合D.穷兵黩武

【答案】A

【解析】秦孝公时期,商鞅变法促使秦国国力强盛,为统一六国奠定坚实基础,故A正确;B和CD不是最主要原因。

7.《汉书·地理志》言:

“秦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材料表明秦朝采取的措施是

A.郡县制代替分封制B.实行郡国并行制C.推行三公九卿制D.推广行省制度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题干中“分天下为郡县”表明秦朝实行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故选A项。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海内为郡县

8.江苏连云港尹湾出土的东海郡《集簿》(西汉永始四年前后)记载:

“……县、邑、侯国卅八:

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

……”据此可知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A.郡县制B.郡国并行制C.分封制D.行省制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材料中“西汉永始四年前后”这一关键信息,说明当时处于西汉初期。

材料中“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这一关键信息说明当时不但存在县级行政区划,还存在侯国的行政区划。

因此,当时实行的应该是郡国并行制。

故选B。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郡国并行制

9.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王国势力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分封同姓诸侯B.颁布“推恩令”C.设三省六部D.增设内阁

【答案】B

【解析】汉武帝时期为了削弱王国实力,实行“推恩令”,促使王国封地逐渐减少,从而达到加强中央集权目的,故B正确;A是汉高祖实行措施;C是隋唐时期;D是明朝。

10.唐朝中期,唐政府都要在每年的春天举行一次恩科(即春季高考)来选拔人才,按当时的制度,其工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礼部

B.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礼部

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礼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礼部

【答案】C

【解析】唐朝三省六部运作顺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科举考试属于礼部负责事情,故接下来由礼部负责执行,故C正确;其他顺序不符合。

11.宋代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实行的措施有:

A.文官担任知州B.设枢密院C.设三司使D.设参知政事

【答案】A

【解析】宋代为了吸取唐末五代时期藩镇割据的弊端,利用文臣管理地方,故A正确;B、C和D属于中央分割宰相职权官职,排除。

12.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是古代中国社会内部的一对主要矛盾。

为解决这一矛盾,历朝采取的措施有

①秦代设郡县②唐代“三省”的设置③元代推行行省制④明代设内阁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答案】C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加强中央集权

13.有位学者指出:

“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

”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建立“中朝”

B.唐朝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C.宋代设置枢密使,分割宰相的财权

D.元代废除了尚书省和门下省,而将尚书省的六部移至中书省,并掌管一切政务

【答案】C

【解析】汉武帝建立中外朝制度,A正确;唐朝将相权一分为三,三省长官均为宰相,B正确;元代在中央设置中书省,D正确。

说法不正确的应该是C项。

宋代设置枢密院分割的是宰相的军权,分割行政权的应该是参知政事。

14.明朝初期,“八日之间,内外诸司奏札凡一千六百六十,记三千二百九十一事”。

为有效处理政务,明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A.设立军机处B.设立殿阁大学士C.实行内外朝制度D.裁撤中书省

【答案】B

【解析】明太祖废除丞相之后导致政务繁多,为此设立内阁大学士辅助皇帝处理政事,故B正确;A是清朝设立;C是西汉时期设立;D是材料中原因,

15.军机处的设置与下列哪位皇帝有关

A.宋太祖B.明成祖C.康熙帝D.雍正帝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A选项此时宰相制度尚未废除,军机处还谈不上;B选项错误,明成祖时期设立的是内阁;C选项错误,康熙帝时设立的是南书房;D选项符合史实,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16.清朝康熙帝时,中央机构出现三足鼎立局面。

这些机构包括

①议政王大臣会议②内阁③南书房④军机处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答案】D

【解析】康熙帝时期设立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南书房来牵制内阁,故D项正确;军机处是雍正时期设立,排除④。

17.我国历代王朝先后推行了各种地方管理制度。

若按照时间排列,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①行省制②分封制③郡县制④郡国并行制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④②①D.③②④①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考查学生理解教材和运用所学分析历史结论的能力。

此题考查历史的时序性,①行省制属于元朝;②分封制属于西周;③郡县制属于秦朝;④郡国并行属于西汉。

故选B。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的发展•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

18.下列封建王朝的政治举措旨在分割相权的是

①汉初分封同姓诸侯王②唐朝设三省六部制

③宋朝设三司使④清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汉初分封同姓诸侯王的原意是要加强地方管理,确保刘姓天下,与分割相权无关,排除①,故排除AC;清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是中国清代前期满族上层贵族参预处理国政的制度,但是不存在丞相,排除④,故排除D;②③均为分割相权以巩固皇权的措施,故选B。

19.下列中央官制,按照形成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①三省六部制②内阁制③三公九卿制④军机处

A.①③②④B.①②④③C.③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是隋唐时期;②是明朝时期;③是秦朝时期;④是清朝时期,依据时间排序,C正确。

20.“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

”材料中反映的制度始于

A.秦朝B.隋唐C.宋朝D.明清

【答案】B

【解析】进士是科举考试新设立的科目,隋唐时期推行,故B正确;秦朝时期没有科举制,故A错误;C和D不是最早设立。

排除。

21.直接民主是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

与这一特色形成有关的是

A.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B.雅典人擅长会议辩论

C.斯巴达的民主传统D.苏格拉底的民主思想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据材料提到,直接民主是古希腊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有利于实行直接民主,故A正确。

雅典人擅长会议辩论,不是直接民主的必要条件,故B排除。

斯巴达只是古希腊城邦的国家之一,故C排除。

苏格拉底的民主思想,同样不是直接民主的必要条件,故D排除。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特点

22.雅典的最高国家权力机构是

A.五百人议事会B.公民大会C.陪审法庭D.十将军委员会

【答案】B

【解析】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处理雅典公共事务,故B正确;A是公民大会常务机构;C负责司法;D属于军事机构。

23.假如穿越到古希腊梭伦改革时期,作为平民的你能享受到的政治权利是

A.参加五百人议事会B.参加公民大会

C.领取工资和观剧津贴D.参选首席执政官

【答案】B

【解析】梭伦时期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故答案为B项。

梭伦时期只有四百人议事会,没有五百人议事会和首席执政官的制度;伯利克里执政时期实行领取工资和观剧津贴制度,不是梭伦时期。

故排除ACD项。

24.梭伦改革的措施中,最能起到打击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的措施是

A.建立十个地区部落B.废除债奴制

C.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D.建立陪审法庭

【答案】C

【解析】梭伦改革中实行“财产等级制度”,按照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等级,打击了贵族特权世袭的传统,故C正确;A是克里斯提尼时期改革措施;B是保护平民利益;D属于司法机构。

25.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克里斯提尼“领着人民参与政治”。

克利斯提尼改革中符合这一评述的是

①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②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4个血缘部落

③设立五百人会议④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②③属于古代雅典克利斯提尼改革的主要内容,而①属于梭伦改革的内容,④为伯里克利改革的内容。

26.梭伦改革并没有实现雅典公民的完全平等,主要是因为

A.不同等级的公民承担的义务也不相同

B.不同等级的公民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利

C.用财产的不平等代替了出身的不平等

D.改革仅适应了奴隶主贵族阶级的需要

【答案】C

【解析】AB是不平等的表现,并不是原因,排除;公元前6世纪初,执政官梭伦推行改革,他根据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者等级越高,权利越大。

由此可知,梭伦改革由财产不平等代替了出身的不平等,所以答案选C;梭伦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所以排除D。

27.下列内容属于克利斯提尼改革的是

A.建立四百人议事会B.实行“陶片放逐法”

C.废除债奴制D.发放“观剧津贴”

【答案】B

【解析】AC是梭伦改革的内容,排除;陶片放逐法是古希腊雅典等城邦实施的一项政治制度,由雅典政治家克里斯提尼(Cleisthenes)于公元前510年左右创立,约公元前487年左右陶片放逐法才首次付诸实施,所以答案选B;D是伯利克里改革的内容。

28.下列使雅典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的人物是

A.伯利克里B.克利斯提尼C.梭伦D.查士丁尼

【答案】A

【解析】伯利克里改革时期促使雅典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故A正确;B是确立;C是奠基;D是古罗马时期。

29.以下有关雅典民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创造了在法制基础上的民主运作的新方式

B.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国家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C.在城邦内部每一个人都享有充分的民主

D.推动雅典精神文化领域取得巨大成就

【答案】C

【解析】雅典的民主只有公民可以享用,公民是指雅典本邦成年男性,奴隶、妇女和外邦人被排除在民主范围之外,故C错误,符合题意,其他选项均是正确说法,排除。

点睛:

古希腊公民:

根据传统,凡父母祖籍均属本城邦、拥有一定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享有公民资格。

城邦是具有共同血缘和地域的公民团体。

30.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是

A.《十二铜表法》制定B.公民法颁布

C.万民法出台D.《民法大全》汇编完成

【答案】D

【解析】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把历代的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汇编成《民法大全》,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所以答案选D,排除ABC。

31.有学者在论及《十二铜表法》时指出:

“即使是最严峻的法律,也比没有法律或任意解释法律要好一些。

”这说明《十二铜表法》

A.体现了成文法的进步意义B.是人类史上最严峻的法律

C.标志罗马法进入完备阶段D.对后世立法产生深远影响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材料中“即使是最严峻的法律,也比没有法律或任意解释法律要好一些”说明成文法较之习惯法的出现是历史的巨大进步,结合所学可知《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共和国第一部成文法,它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所以答案选B。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十二铜表法》

32.公元前4世纪时,罗马的某法官接了一个案件:

“一个仁慈的贵族罗莫洛,也是一支军队的首领。

生前立遗嘱,希望把他一半的家产捐给那些跟随他作战受伤或战死的士兵的家人。

但他死后,他的家人却不履行遗嘱。

”法官最后判定罗莫洛的家人败诉。

依据是

A.未成文的习惯法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新敕》D.《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答案】B

【解析】抓住材料中的“公元前4世纪时”,排除公元6世纪才出现的C、D两项,“法官最后判定罗莫洛的家人败诉”,说明贵族不能再像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平民的利益也得到了保护,排除A,故选B。

33.《十二铜表法》规定:

“此时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将其押至家中拘留,系以皮带或脚镣,但重量最多为十五磅,愿减轻者听便。

”由此可见《十二铜表法》

A.对平民没有一点好处B.维护贵族的利益

C.维护私有财产D.是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答案】C

【解析】材料说明债权人对于债务人还不起债务实行的措施,显然是保护私有财产,故C正确;法律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平民,故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对贵族独特权力,故B错误;D属于罗马法影响,不符合材料主旨。

点睛:

罗马法的基本内涵:

1.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调整财产关系,顺应了经济的发展和变化。

2.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维护罗马公民和自由民的社会地位。

3.渗透着“自然法”思想,宣扬平等、人权、理性、法律至上、正义法理精神。

34.从适用范围来看,《十二铜表法》主要用于

A.调整所有罗马人的法律B.调整罗马人与外邦人的关系的法律

C.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D.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

【答案】C

【解析】《十二铜表法》颁布时,罗马法使用的是公民法,故C正确;奴隶不在法律调整范围,故A错误;万民法主要调整的是罗马人和外邦人的关系,故B错误;民族关系不符合罗马法调整范围,故D错误。

35.罗马法的最后发展阶段出现在与其土生土长之地全然不同的土地上和罗马帝国最不罗马化的民族之中。

…立法活动在那里紧张地进行着,整个古老的生机和威力一直保持着其全部光彩。

下列表述符合此观点的是

A.罗马法只适用于罗马公民

B.万民法使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C.帝国的扩张是罗马法发展的重要原因

D.罗马法迅速向世界传播

【答案】C

【解析】“全然不同的土地上和罗马帝国最不罗马化的民族之中”说明统治范围扩大,主要由于罗马帝国对外扩张结果,故C正确;万民法适用于外邦人,故A错误;查士丁尼法典颁布标志罗马法最终完成,故B错误;D属于罗马法影响,排除。

36.有人说:

“英国的革命实际上是议会的变革,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

”最终奠定英国国王和议会地位的法律文件是

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D.1787年宪法

【答案】A

【解析】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权力开始下降,议会权力开始上升,故A正确;B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宣言;C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法律;D是美国宪法。

37.《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中说:

“光荣革命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推翻了一个不得人心的老国王,更重要的是它拥立了一个愿意服从议会的新国王。

”这表明光荣革命

A.开启了英国议会权力至上的的政治格局

B.宣告了英王“统而不治”时代的到来

C.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最终确立

D.责任内阁制在英国率先形成

【答案】A

【解析】材料说明光荣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开启议会权力之上政治格局,故A正确;B是《权利法案》颁布,C属于责任内阁实行;D不符合材料主旨。

点睛:

光荣革命不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

光荣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是《权利法案》颁布。

光荣革命不是英国革命保守和不彻底的表现。

光荣革命是“资产阶级向其他阶级妥协的结果”,这是由资产阶级的力量不足以完全清除封建势力所决定的,这个结果是符合当时英国国情的。

38.英国,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则不会出现的情况是

A.内阁就要下台B.宣布解散议会

C.内阁成员集体辞职D.改选国王

【答案】D

【解析】英国国王是世袭的,不是选举,故D错误,符合题意,其他选项符合材料主旨。

39.1721年,担任财政大臣的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经常主持内阁会议,英国的责任制内阁开始逐渐形成。

下列有关责任制内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首相与内阁共进退B.内阁成员集体负责

C.内阁对议会负责D.内阁实际上对国王负责

【答案】D

【解析】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故D错误,符合题意。

其他均是正确说法,排除。

40.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发展过程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光荣革命②《权利法案》颁布③责任制内阁形成④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政治权利

A.②①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②③④D.②①④③

【答案】C

【解析】①是1688年;②是1689年;③是18世纪初期;④1832年,依据时间排序,C正确。

点睛:

英国君主立宪制

一条主线:

议会的发展演变(即代议制的确立、发展、完善)。

两个趋势:

国王权力逐渐削弱,议会权力不断增强。

三个转移:

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力由国王转移到内阁;政治权力由贵族民主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

41.前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在国庆演说中讲到: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

”美国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是

A.国会制约总统权力B.总统每届任期四年

C.实行民主选举总统D.实行三权分立

【答案】D

【解析】美国实行三权分立政治体制,国会负责立法,总体负责行政,法院负责司法,并实行分权制衡原则,故D正确;其他均不符合材料主旨。

42.美国1787年宪法第六条规定:

“任何一州宪法或法律中的任何内容与之抵触时,均不得违反本宪法。

”这一规定旨在强调

A.分权制衡B.共和主义C.联邦至上D.人民主权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州的宪法和法律不得违反中央政府制定的宪法,也就是地方(州)要服从中央(联邦),根据所学知识,这体现了联邦至上的原则,C正确。

分权制衡是指美国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并相互制约平衡,材料未体现,A错误。

共和主义是指美国的国家元首并非世袭君主,而是经过选举产生的,材料未体现,B错误。

人民主权是指国家权力属于人民,材料未体现,D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美国联邦制。

本题解题关键在于理解材料中州和中央的关系,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43.下列关于美国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但不是军队总司令

B.总统可对国会通过的法律实行否决权

C.总统经参议院同意有权任命联邦法院大法官

D.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任期四年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从题型而言该题属于否定式选择题宜用排除法,依据所学可知美国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还是三军总司令,所以A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BCD三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但与题意要求不符,故答案选A。

考点: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美国总统制

44.1968年,美国总统候选人乔治·华莱士曾说,在两党之间“没有价值一角钱的区别”。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民主党与共和党的主张相同B.两党都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C.乔治·华莱士为了拉选票说谎D.两党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答案】B

【解析】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均是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两党之间“没有价值一角钱的区别””说明两党实质相同,故B正确;二者主张不同,故A错误;C和D与材料主旨不符。

点睛:

两党对峙交替执政,在国会中激烈角逐,是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但它们的本质都是资产阶级政党。

45.1877年3月,《社会和宗教卫报》透露了君主派的杀机:

“香榭丽舍宫从来没有把1875年宪法放在眼里。

……麦克马洪元帅正在等待宣布结束(共和制)试验的时机……以后,他再也不许(共和派)越雷池一步了。

”其中的“宪法”是

A.《德意志帝国宪法》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法》

【答案】C

【解析】“香榭丽舍宫从来没有把1875年宪法放在眼里。

……麦克马洪元帅”说明是法国,法国宪法是1875年第三共和国宪法,故C正确;其他不符合题意。

46.俾斯麦总结19世纪以来的德意志历史时说:

这个“哥德式的巨型怪物”,其所以“成为一个软如海绵的、无抵抗能力的联合体,成为拿破仑手上的一件玩物”,其根源在于“德意志诸侯们对(国家)主权无法无天的侵犯”。

这种状况得以改变是在

A.1848年B.1862年C.1871年D.1875年

【答案】C

【解析】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实行联邦制,结束了材料中“成为一个软如海绵的、无抵抗能力的联合体”局面,故C正确;其他时间不符合。

47.《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实行君主立宪政体,但帝国军政大权集中于

A.帝国宰相B.帝国皇帝C.帝国议会D.联邦议会

【答案】B

【解析】《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负责一切军政大权,故B正确;A由皇帝任命;C和D属于议会,皇帝负责议会召开,议会没有实权。

点睛:

德意志宪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