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狼牙山五壮士.docx
《22狼牙山五壮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狼牙山五壮士.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2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
1、卢沟桥事变爆发,帝国主义大举进入中国,从而引发了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
八年来,日军在中国烧杀抢掠。
仅南京,六个星期内,就残害了30万同胞;他们还在东北建立了“731”细菌部队,用中国人做实验,手段极其残忍!
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起抗战。
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
抗战期间,无数次残酷的战斗让中华儿女铭记于心,其中有一场战斗,给当时的中国人和现在的中国人以深深的震撼。
2、播放视频。
3、这场战斗就发生河北省保定区的狼牙山,而参加战斗的仅有五个人,它们被称为“狼牙山五壮士”
一、审题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
2、知道什么样的人称为“壮士”吗?
出示课件,壮士:
勇敢而豪壮的人。
3、“壮士”一词最早出现在“荆轲刺秦”的故事中。
(出示: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两千年前的战国时代,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去刺杀秦王。
在易水河边送别荆轲时,荆轲边走边高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悲壮的歌声在狼牙山久久萦绕…两千年过去了,这儿的一草一木都没有向敌人屈服过,这儿的每一块石头都曾染过英雄的鲜血!
4、同学们,打开课本,用心朗读这个悲壮的故事吧!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注意读懂字音,读通句子,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2、检查自读情况。
出示:
第一组词语:
大举进犯、横七竖八、坠落山涧、粉身碎骨、 叽里呱啦、纷纷滚落
第二组词语:
全神贯注、昂首挺胸、斩钉截铁、热血沸腾、 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3、你发现两组词语在课文中分别写谁吗?
是啊,词语也有感情色彩。
这两组词语对比强烈,爱憎分明!
男女生分组朗读,对比感受。
把词语的温度带入课文中,你一定会把课文读得更有色彩!
三、再读感悟
1、五壮士的名字你一定知道吧!
请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从什么地方称他们为“壮士”?
画出那句话,指名读。
2、前三段称他们为什么?
何谓战士?
出示课件,战士:
军队最基层的成员。
3、作为战士,他们做了那些事呢?
a、 学习第一段
① 指名读第一段,想想这一段讲了什么?
能不能说得再简单些?
能用一个短语或词组概括一下吗?
像这样把一段课文的内容用一个短语或词组概括起来的方法,就叫列小标题。
② 出示课件,接受任务,齐读。
b、学习第二段
① 指名读第二段,他们接受任务后是怎样痛击敌人的呢?
画出有关句子。
② 指名读有关句子,出示字幕。
③ 班长马宝玉表现怎样?
指名读,闪动红字“沉着”,谁读读这个词?
谁沉着的读读这句话?
④ 副班长呢?
指名读,闪动红字“吼”“满腔怒火”,“吼”还是个生字呢,一起吼两遍!
日本鬼子在我中华大地烧杀抢掠,杀害我们的亲人,残害我们的百姓,怎能不让我们满腔怒火,谁再来吼一吼这句话!
我们一起吼一吼,吼出我们的仇恨!
⑤ 战士宋学义也抡起了胳臂扔手榴弹,这一个轮子多有劲啊!
你能带着动作读一读吗?
谁再来读一读。
⑥ 战士胡福林胡福才也毫不示弱,谁来读一读他们的表现?
闪动红字“绷”,“全神贯注”请你再读一读,多威严多专注啊!
⑦ 同学们,读了这段文字,五位战士的样子活灵活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你发现这些红色的字是写人物的什么吗?
出示:
神情、动作。
对!
作者抓住了五位战士的神情动作进行了细致地描写,使人物形像更加生动鲜活,再现了几十年前的激烈战况,这就是语言文字的魅力!
⑧ 读到这儿,五位战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板书:
勇敢
⑨ 你能想概括第一自然段那样列个小标题吗?
出示:
痛击敌人
c、学习第三段
① 指名读第三段。
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五位战士勇敢地阻击敌人后,面临那两条路?
指名读,一条是追赶主力部队的生路,一条是把敌人引上顶峰棋盘陀的死路。
② 生死抉择,此时班长马宝玉做出了怎样的选择?
出示句子,指名读,注意“走”字后面是什么号?
那个词最能体现这个坐姿的坚决果断?
好一个斩钉截铁!
请同学们跟我一起写下这个闪光的词。
知道斩钉截铁是什么意思吗?
出示词语解释。
齐读。
谁能斩钉截铁地读一遍!
请班长读一遍,好一个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班长,大家都是班长,齐读一遍。
③ 班长身先士卒,战士们一样义无反顾,出示句子,指名读。
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战士们和班长一样坚决?
闪动“紧跟,热血沸腾”,一个紧跟一个热血沸腾,表明了战士们的无怨无悔,让我们齐读这句话。
④ 同学们,他们本来可以选择追赶部队的生路,可他们却选择了死路绝路,这是为什么呢?
出示句子,指名读。
⑤ 这就是马宝玉和他的战士们,这就是狼牙山五壮士!
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⑥ 狼牙山五壮士为了群众和主力不对的安全,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他们斩钉截铁地选择了绝路,选择了死亡,选择了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一般的战士能做到的吗?
他们身上闪烁着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是什么呢?
请同学们再读第三段,想一想,议一议。
⑦ 同学们感受深刻,说得好!
作者和同学们一样被他们这种舍生忘死的大无畏精神深深打动了,不由肃然起敬,在第四自然段改称他们“壮士!
”他们的英雄壮举仅用勇敢形容是不够的,你能再送他们几个赞颂的词吗?
随机板书:
豪壮
⑧ 再次出示壮士的解释,齐读,配乐读。
⑨ 概括小标题,出示:
选择绝路
4、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领悟了“壮士”的深刻内涵,还学习了用小标题的方法理清了写作顺序,出示齐读。
五壮士再继续阻击敌人的过程中,浴血奋战,其中的悲壮感天动地,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读写结合
1、指板书,班长马宝玉一个斩钉截铁的抉择,谱就了五壮士英雄的篇章。
这个词多用在英雄人物上,形容态度坚决果断。
2、比如这句,出示例句。
3、用好这个词,要交代清楚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内容,说过后的行动。
4、学生练写,展示。
5、同学们学得好,用的更好,这就是学以致用。
五、总结全文
1、指板书总结,一个斩钉截铁造就了勇敢而豪壮的五壮士,让我们永远铭记英雄的名字吧!
2、出示五壮士姓名,齐读。
六、板书设计
勇敢
22狼牙山五壮士 斩钉截铁
豪壮
虞大明《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执教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虞大明
课前准备:
板书:
狼牙山五壮士
英勇跳崖
顶峰歼敌
选择绝路
诱敌上山
接受任务
课前谈话:
师:
从你们脸上,我看到了幸福,那首先听一段音乐,因为这节课我们将走入战火纷飞的年代。
(音乐起)
一、深情诵读,重点回顾:
师: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将课文分为了五部分,分别是——生齐说(见板书:
接受任务、诱敌上山、选择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
师:
我们还学习了课文的1、2、3自然段,有2幅画面一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因为通过这两幅画面,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他们的英雄本色和壮士豪情。
我们来深情地读一下课文的1、2、3自然段。
(配乐)
二、明确任务,激发情感:
师:
这就英雄本色和壮士豪情。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五两段,继续感受:
五壮士的英雄本色和壮士情怀还体现在哪里?
(打开课文)
三、学第四段,以悟促读
师:
用心默读4、5自然段,思考:
在顶峰歼敌的战斗中,写得最详细的,五壮士最令你感动的举动是什么?
生:
用石头砸。
师:
(课件出示“五壮士用石头砸”的画面)这就是五壮士用石头砸敌人的画面。
师:
用括号把这幅画面括出来。
读一读:
(课件出示:
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得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
“同志们!
用石头砸!
”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
师:
找得很准,念得也很准,多音字磨盘的磨读第四声(齐读)。
师:
自由大声地读一读这一段,课文是怎样把用石头砸写详细的,哪些词句最让你感动?
生:
我认为从动作上。
师:
我们一起圈一圈。
(拧,抢,夺,插,举,砸)
师:
除了抓动作,还抓住了什么?
“同志们!
用石头砸!
”这是五壮士的语言,谁来读一读?
生:
读。
师:
读得坚决吗?
有力吗?
他一定抓住了感叹号在读!
谁再来试一试。
(生读)
师范读,生跟读。
师:
这段文字就是抓住了五壮士的动作和语言,把五壮士砸敌人写具体的。
哪些词句令你感动?
生:
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师:
为什么?
生:
动作很快。
生2:
五壮士决心很坚定,力度大,有两个带着。
师:
非常好,你关注了两个“带着”。
同学们,这儿有两个句子:
(课件出示比较句子:
1、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2、石头向敌人头上砸去。
)
师:
哪一句使你更感动,为什么?
生1:
第一句。
生2:
带着仇恨。
师:
你读出了憎恨。
师引导:
第一句里面还有一个比喻。
生:
石头像雹子一样,很多,快。
师:
读出了速度。
还读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读出石头既多又密,还很有力。
)
师小结:
此时他们的决心是什么?
生:
保全主力。
生:
胜利完成任务。
师:
那中国人民的仇恨又是什么?
生:
仇恨日本鬼子。
生:
仇恨日本鬼子的无法无边。
师:
是啊,仇恨的就是日寇犯下的滔天罪行。
请看文字。
(课件出示资料:
日本侵略者为了扑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力量,对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疯狂的扫荡。
1943年9月,日军对晋察冀边区北县区进行了三个月的“秋季大扫荡”,制造了“阜平平阳惨案”、“易县寨头惨案”、“平山岗南惨案”、“进陉黑水坪惨案”……)
师:
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
可恶!
生:
太放肆了。
师:
所以五壮士决定用石头跟敌人奋战到底,决定用石头砸敌人。
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五壮士的英勇豪放。
(自由练读,反复读。
)
交流:
朗读 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个别读)
指导:
师:
在“砸”前停顿,吸足力量,才能将敌人砸得稀八烂。
师范读。
学生跟读。
师:
这才是英雄本色,这才是壮士本色,英勇顽强、血战到底,这样的战士才能称得上“壮士”。
四、学第五段,以练激情:
师:
最壮烈的一幕出现了。
(师配乐范读“英勇跳崖”。
课件出示6、7自然段。
)
师:
带着崇敬的心情,读一读,想一想五壮士是带着怎么样的思想感情跳崖的?
(课件出示:
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之后,带着——————带着——————,昂首挺胸,相继跳崖)
生:
填带着“胜利的喜悦”
师:
从哪看出来的?
读一读。
(第六自然段第一句话)
师:
读时,要读出五壮士地深深眷恋。
——齐读。
师:
五壮士明明要牺牲了,为什么还要带着“胜利的喜悦”?
生:
掩护了群众。
师:
完成了任务。
这就是英雄本色,这就是壮士情怀!
(板书:
胜利的喜悦。
)
师:
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生:
对敌人的憎恨。
生2:
把敌人的枪砸烂了。
师:
这枪是从日寇手里夺来的!
如果这枪是我们自己的,你认为枪砸还是不砸?
生:
砸。
不能把枪留给日寇。
师:
听明白了吗!
因为不能把枪留给日寇。
不能让日寇拿着这些枪再来伤害我们。
所以这枪不管是谁的,都要砸。
这就是英雄本色,壮士情怀。
还从哪体会到了?
哪句话?
生:
还回头望望。
师:
望望日寇——上当了。
生2:
从两句口号看出来。
尤其是第一句: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师:
可以看出对日寇憎恨。
(板书:
对日寇憎恨。
)
师:
另一句,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
对中国未来充满了期望。
师:
这是对党的热爱。
(板书:
对党的热爱)
师:
所以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之后,带着——(胜利的喜悦),带着——(对日寇的憎恨),带着——(对党的热爱)(生说),昂首挺胸,相继跳崖。
五壮士用他们的壮举,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中国人民是不可侵犯的。
所以文章结尾用了这样的语句,深情地读: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
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重复最后一句)
师:
让我们一起来瞻仰五壮士的壮举吧。
(播放五壮士“英勇跳崖”的电影片段)——再次激发情感。
师:
想说什么?
生:
坚强不屈是中国人的本色。
师:
相信大家一定被五壮士跳崖的情怀所感动。
小结:
师:
五壮士跳崖时,带着——(胜利的喜悦),带着——(对日寇的憎恨),带着——(对党的热爱)。
那就让我们一起深情地诵读,来表达对他们的崇敬。
(诵读第6自然段,达成情感共鸣)
五、补充阅读,激情励志:
师:
在欢庆祖国60岁生日的时候,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怀念这些英雄。
最后让我们一起用心铭记这些英雄的名字。
(课件呈现:
五壮士的后续信息。
)
——再次激发学生对五壮士的崇敬和怀念。
激发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壮志豪情。
(课件定格:
铭记英雄,缅怀英雄,做一个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
板书设计:
狼牙山五壮士
英勇跳崖
顶峰歼敌 胜利的喜悦
选择绝路 对日寇的憎恨
诱敌上山 对党的热爱
接受任务
一、词语复习,切入新课
师:
同学们,课文都预习了吧!
(板书“日寇”)这个词怎么读?
生:
rì kòu。
师:
中国的汉字很有意思。
知道“寇”这个字以前是怎么写的吗?
(老师板书篆书:
寇)“寇”字由三部分构成:
“宀”是房屋;“元”是人的头部;“攴”是手持棍子。
手持棍子到人家屋里打人家的头。
这样的带有侵略性质的人就是——
生:
寇。
师:
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近3000多人,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实行了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
七连奉命在狼牙山一带坚持游击战争。
经过一个月英勇奋战,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的5位战士。
这五位战士就是后来被人们称颂的——
生:
狼牙山五壮士。
师:
(板书:
狼牙山五壮士)。
1941年秋,2011年秋,70年的时间里,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广为传颂,震撼着每一个中国人。
一位诗人在游览狼牙山时怀着无限的崇敬,写下了这样一首诗,齐读。
出示:
舍生取义惊天地,杀身成仁泣鬼神。
狼牙山上歼日寇,英雄血铸民族魂。
——《致五壮士》
师:
故事感天动地,诗歌慷慨激昂!
同学们,想到这五壮士光辉的身影,你的头脑中会浮现出哪些词语?
生:
惊心动魄,顶天立地,气壮山河……
师:
本课中多处运用了一些四字的词语,有描写五位壮士的,也有描写敌人的,我们自由读一读。
出示:
昂首挺胸 横七竖八 叽里呱啦 坚强不屈 斩钉截铁
壮烈豪迈 粉身碎骨 滚落山谷 坠入山涧 气壮山河
师:
能不能分成两组?
并说一说理由。
生:
“昂首挺胸、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气壮山河、斩钉截铁”为一组。
这一组是描写五壮士的,读起来有气势。
师:
像这样带有赞颂性质的词语,我们称之为褒义词。
生:
其余的为一组,是描写日寇的。
描写敌人的惨状,狼狈的样子,是贬义词。
随后出示:
昂首挺胸 壮烈豪迈 坚强不屈 气壮山河 斩钉截铁
横七竖八 粉身碎骨 叽里呱啦 滚落山谷 坠入山涧
师:
同学们,比较着读一读这两组词语,你们看,作者在写作上有讲究的,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
褒义词是描写我们的,描写敌人的用的是贬义词。
一褒一贬,爱憎分明啊!
【词语复习用意有三:
1.基础的巩固。
高年级学生字词回生现象越来越重,与教学中教师只在课文内容上花费时间是有关的。
2.兴趣的引领。
中国的汉字多是会意的。
“寇”字的构成的解释,让学生对汉字的学习有了想象,有了兴趣,同时增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3.词语情感色彩的辨析。
这是小学课标中高段的要求,也是本文“情”与“理”相互依存的文本特色。
】
二、逐层深入,言意共生
师:
读着这样两组词语,我们仿佛看到了五壮士与敌人交战的场面,这样的场面课文中有几处?
生:
两处。
第一处第2节;第二处4、5节。
师:
仔细地读一读这两处描写,有什么不同呢?
看谁最会发现!
生:
第2节中,我发现每个人都写到了,他们都对敌人充满了仇恨。
师:
这一段我们知道了五位壮士他们的身份或者年龄,作者在这里把五位壮士一一为我们做了介绍。
生:
第二处交战的场面主要写了马宝玉如何与日寇战斗的,我觉得更写出了战士们的顽强。
师:
第一处场面是从“面”上来介绍,第二处只抓住了一个人具体来写,或者说聚焦在一个人物的身上具体的描写就叫“点”。
一篇文章,两处场面,有点有面。
还有什么发现?
【两处场面支撑了文章的内容,表现形式各有侧重。
这里的文本特色应该引起注意。
教学中,老师让学生比较,他们在自觉地发现中破解了文本的这一密码。
】
生:
前面的段落中说是五位“战士”,从第4节后就是五位“壮士”了。
师:
了不起的发现!
“战士”与“壮士”有区别吗?
生:
战士,就是普通的战士。
壮士,好像比战士更加勇猛。
师:
你感觉到英勇的程度不同,很准确的判断!
我们看看词典上“壮士”的含义:
出示:
壮士,词典中的解释有:
①意气豪壮而勇敢的人。
②体健力大者。
③指武士装束的人。
生:
“壮士”在这里是“意气豪迈而勇敢的人。
”
师:
为什么“选择道路”后,作者的笔下就是“壮士”了呢?
读一读第三段。
生:
两条路,一个是生路,一条几乎是死路。
而马宝玉一个“走”字,毅然选择了牺牲,展现出了英雄气概。
师:
两条路,作者写的明明白白。
读一读下面这段话,注意其中的标点。
出示:
面前有两条路:
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
师:
两条路,该怎么做,战士们心里明白吗?
生:
明白!
从“斩钉截铁”“热血沸腾”“紧跟”,他们没有一点犹豫,心中牢记着自己的任务,我感受到了战士们的豪迈。
师:
读书,就是要从关键的词句,读出人物的内心。
两条路,作者写的明明白白,战士们的内心也是明明白白!
面临生与死的决择,常理说是极其复杂的。
为什么不把这种复杂的心理感受写出来,而只用了简单的一个“走”字?
生:
时间紧!
师:
有道理。
我认为不仅仅是时间的关系。
生:
“斩钉截铁”“走”感叹号!
看似简单,却写出了他们的决心,写出了他们的态度,我觉得这正是他们“壮士”的表现!
师:
读懂了战士,读懂了作者!
战士们没有犹豫,作者没有繁琐。
【学生感受豪迈之“情”容易,剖析作者写作之“理”就需要教师的点拨。
此处,作者运用冒号和分号的分句组段格式,将两条路写的明明白白,战士们的选择将意味着什么,他们的心里也是明明白白!
人物形象与文本的语言特色匹配,内容与形式相得益彰。
读懂战士,读懂作者,正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
】
师:
接下来,让我们静下心,拿起笔,认真地读一读课文的4、5自然段,哪些地方突出了“壮士”的勇猛豪迈呢?
画出有关的词语或句子,在关键的词句旁写一写你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静心阅读,思考,批注。
生:
“他(马宝玉)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向敌人头上砸去。
”战士们没有了枪弹就用石头砸,把石头作为武器!
石头像雹子一样,这句话写的好!
壮士们非常英勇,非常顽强,与敌人拼到底!
师:
石头大,冰雹小,这个比喻合适吗?
生:
石头像冰雹一样,说明了数量多,速度快呀!
这更写出了战士们的英勇啊!
写出了他们对敌人的仇恨。
生:
我从敌人“叽里呱啦的叫声”“纷纷滚落深谷”想象出五壮士的勇猛顽强。
师:
你的发现有意思!
是从敌人的惨状来发现的。
这种写法叫什么?
生:
(齐)侧面描写!
生:
“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
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劲全身气力扔向敌人。
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我很佩服马宝玉,他作为班长在关键的时候很机智!
师:
数一数,这两段文字中几次写到了手榴弹?
生:
5处。
师:
细细地再读课文,从这最后的一颗手榴弹,你们读出了什么?
生:
子弹打完了,只剩最后一颗。
班长把他用在了最后,这颗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我读出了班长的机智!
师:
同学们,真正的壮士有勇也有智啊!
5个人,前后打退了这么多敌人20多次的进攻啊!
读书想象画面,用心地读一读,感受壮士的豪迈。
想一想,这段情节发生的快还是慢?
为什么?
生:
我觉得发生的很快。
从“刚要拧开”“抢前一步”“夺过”“猛地举起”,还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这些词能看出来!
师:
会发现。
这么短的时间,这么快的瞬间,数一数作者运用了多少动词?
生:
10多个!
师:
除了动作描写,还有什么?
生:
侧面描写!
生:
比喻句!
师:
同学们,像这样细腻地、多角度地描写就是细节描写。
正是这样的细节描写让我们更感受到了五壮士的“壮举”啊!
【细节描写中的关键词句写出了壮士们对敌人的仇恨,突出了他们的壮言和壮行。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
层层深入地探究中,引导学生感悟细节描写的方法,有语言——简短有力;有动作,而且是一系列的动词;有修辞——比喻,写出了战士们的勇猛顽强,血战到底的形象。
有侧写,写敌人的惨状对比出壮士们的豪迈。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深入到了文本的语言,由表层的感知,到入理的品味,学会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读书品味方法。
】
师:
课文中五壮士跳崖的壮举更是感天动地,(播放视频:
电影中最后的跳崖片段)同学们,此时一个个画面印在我们的脑海中,同位之间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师:
再读一读课文的最后四个自然段,品一品作者描写的哪些语句更让你震撼?
生:
“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
”哪怕自己死了,也不留给敌人一点东西!
生:
面对牺牲,“昂首挺胸”相继跳崖,非常豪迈!
生:
最后时刻,战士们屹立山头,形象高大!
他们没有因为自己即将牺牲难过,而是露出胜利的喜悦。
三、文化浸染,积累延展
师:
五位壮士,又一次面临选择,是苟且投降活命,还是有尊严气节地死去?
他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无数英雄儿女,在民族尊严与气节上,同样表达了这样的心声。
读一读下面的诗句:
出示: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吉鸿昌
师:
巍巍燕山高,潇潇易水寒。
英雄五壮士,威震狼牙山。
故事发生在1941年秋天,本文写于1941年11月。
狼牙山五壮士都牺牲了吗?
你还想了解哪些更多的内容呢?
请同学们,课后在XX上搜索“狼牙山五壮士”几个字,你会读到更为丰富的内容。
【面对豪迈的壮举,学生在画面与文字中双重感受,是任何空洞的语言都无法替代的。
同时,围绕主题,丰富语言,扎扎实实地落实语言积累,更是本色语文课堂不可缺少的环节。
】
【教学反思】
面对一片战争题材的老课文,今天到底应该教什么?
怎么教?
我在思考。
由以“知识中心”为主的教课文向以“素养中心”的教语文转移,已经形成共识。
然而如何让这样的课文兼顾民族精神的感染,同时又充分展现语文学习的本色规律呢?
笔者是应着这样的思考进行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