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转折建国前党的五次转折性会议.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76930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伟大的转折建国前党的五次转折性会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伟大的转折建国前党的五次转折性会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伟大的转折建国前党的五次转折性会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伟大的转折建国前党的五次转折性会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伟大的转折建国前党的五次转折性会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伟大的转折建国前党的五次转折性会议.docx

《伟大的转折建国前党的五次转折性会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伟大的转折建国前党的五次转折性会议.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伟大的转折建国前党的五次转折性会议.docx

伟大的转折建国前党的五次转折性会议

伟大的转折——建国前党的五次转折性会议

伟大的转折建国前党的五次转折性会议卷首语我们的党是我们共产党人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经历过历史的见证和检验,在建国前我们的党经历过很多磨难,其中五次会议是其中的转折点。

下面就跟着小编来细细的领略这五次转折性会议的具体内容和历程吧。

一、八七会议背景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发动4.12政变、7.15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结束后,党付出惨重的代价,才对武装斗争的重要性有了刻骨铭心的认识。

8月1日,周恩来等领导发动了著名的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后,革命遭到失败,为了审查和纠正过去的错误,确定新的革命方针的重要会议。

会议内容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

会议中主要解决了三个问题:

1、会议批判和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撤消了他在党内的职务.2、选出了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

3、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毛泽东出席了这次会议,并提出了著名的“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论断。

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告全党党员书》等议案。

历史意义清算和结束了共产党内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明确了党在新时期的斗争方针,为全国人民指明了方向,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的新的阶段;纠正右倾错误的同时滋长了左倾错误。

编后语八七会议后,临时中央政治局选出常委3人,瞿秋白、李维汉、苏兆征。

正式委员6人,向忠发、罗亦农、顾顺章、王荷波、彭湃、任弼时。

候补委员7人,邓中夏、周恩来、毛泽东、彭公达、张太雷、张国焘、李立三。

其中八七会议是邓小平第一次参加的中央级别的重要会议。

邓小平作为党中央秘书,筹备并参加了八七会议,紧急会议只开了一天,邓小平整整待了六天,为会议顺利召开和圆满结束起了重要作用。

二、文家市决策——三湾改编文家市决策什么是文家市决策八七会议之后,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受中共中央的委派,以中共中央特派员的身份领导发动湘赣边界(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工农武装革命起义,史称秋收起义。

起义部队三路受挫,毛泽东当机立断,改变了攻打长沙的计划,并以前委书记的名义通知起义各部队到湖南省浏阳县文家市镇集结。

在文家市,制定了由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革命路线,史称文家市决策。

历史意义建国前,在中共历史上工作中心曾经发生过两次转移,第一次就是这次的文家市决策,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路线。

三湾改编背景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江西永新县三湾村。

三湾村地处湘赣边区的九陇山区,是茶陵、莲花、永新、宁冈四县的交界地,有50多户人家,在山区算是较大的村庄。

起义部队到达三湾的时候,减员较大,人员不足1000人,组织很不健全,思想相当混乱。

当时,部队没有建立基层党组织,党不能切实掌握部队;雇佣军队的影响还严重存在;加之作战失利,连续行军,斗争艰苦,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开始动摇。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改进部队存在的问题,不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不仅难以适应艰苦的环境,而且无法完成艰巨的革命任务。

为了巩固这支新生的革命军队,适应革命斗争的需要,毛泽东在到达三湾的当天晚上,就主持召开了前敌委员会议,决定对起义部队进行整顿和改编。

史称“三湾改编”。

会议内容1927年9月30日秋收部队到三湾村,毛泽东召开了这次召开了前敌委会议,会议中宣布了“三湾改编”会议精神,组建一支新型人民军队的三项决定:

第一,整编部队,把原来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缩编为一个团,下辖两个营十个连,称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

第二,党组织建立在连上,设立党代表制度,排有党小组,班有党员;营、团以上有党委,全军由毛泽东领导前委,从而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原则。

第三,连队建立士兵委员会的民主制度,实行官兵平等,经济公平,破除旧军雇佣关系;并初步酝酿出“三大纪律、六项注意”。

1927.10.3起义部队离开三湾村,开始向井冈山进军。

1927.10.27起义部队到达罗霄山脉中段井冈山的茨坪,开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进入国共两党十年对峙阶段。

编后语什么“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呢,下面小编来给大家普及一下知识:

1927年9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从江西遂川县准备向井冈山进发,他向战士们指出,要做好群众工作,如果没有群众的支持,根据地是建立不起来的。

他亲自宣布“三大纪律”:

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打土豪款子要归公;第三,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

此后,毛泽东针对部队存在的问题,又宣布了“六项注意”:

一、上门板;二、捆铺草;三、说话和气;四、买卖公平;五、借东西要还:

六、损坏东西要赔。

1929年以后,根据形势的发展和部队的实践经验,又将“行动听指挥”改为“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改为“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打土豪要归公”改为“筹款要归公”,后又改为“一切缴获要归公”。

六项注意也逐步修改补充成为八项注意:

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不打人骂人,不损坏庄稼,不调戏妇女,不虐待俘虏。

至此,形成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三、遵义会议什么是遵义会议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

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

这次会议开始确立实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会议背景1934年1月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以后,在中国共产党和根据地的各项工作中,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得到更加变本加厉的推行。

在这种错误领导下,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迫使红军放弃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长征初期,“左”倾教条主义者从进攻中的冒险主义变成退却中的逃跑主义,并且把战略转移变成搬家式的行动,使部队的行军速度非常缓慢,致使敌人有充分的时间调集兵力,对红军实行围追堵截,红军在突围过程中损失惨重。

为了摆脱尾追和堵击的敌军,毛泽东同志建议中央红军放弃去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合的企图,改向敌军力量薄弱的贵州挺进。

1935年1月7日,红军攻克黔北重镇遵义。

会议经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总结第五次反“围剿”的经验教训。

首先,由博古作关于第五次反“围剿”的总结报告,他在报告中极力为“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辩护。

接着,周恩来作了副报告,主要分析了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中战略战术及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并作了自我批评,主动承担了责任。

毛泽东同志在会上作了重要发言,着重批判了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以及博古在总结报告中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辩护的错误观点。

张闻天、王稼祥、朱德、刘少奇等多数同志在会上发言,支持毛泽东同志的正确意见。

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委托张闻天起草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并由常委审查通过。

会议内容事实上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即遵义会议决议,后来在长征途中的扎西会议上通过。

陈云手稿记载的遵义会议作出的四条决定:

(1)毛泽东同志选为常委;

(2)指定洛甫同志起草决议,委托常委审查后,发到支部中去讨论;(3)常委中再进行分工,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毛泽东、周恩来负责军事;(4)取消“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而周恩来同志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

(5)肯定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

出席的人有博古、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刘少奇、何克全、朱德、陈云、王稼祥、邓发、刘伯承、林彪、彭德怀、聂荣臻、杨尚昆、李卓然、邓小平、伍修权、李德和李富春共二十人。

会议意义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确领导,把党的路线转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轨道上来。

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

它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的党走上成熟的党的标志。

从此,中国革命就在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指引下走上胜利发展的道路编后语《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我们来跟着小编慢慢看下去:

《决议》否定了博古的报告,认为基本上是错误的。

《决议》列举大量事实,说明红军在主观上、客观上均具备粉碎第五次“围剿”的条件,明确指出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

在敌人采用“持久战与堡垒主义的战略战术”的情况下,我们的战略战术应该是决战防御(即攻势防御),集中优势兵力选择敌人的弱点,在运动中有把握地去消灭敌人的一部或大部,以各个击破敌人,以粉碎敌人。

然而。

我们却以专守防御代替了决战防御,以阵地战、堡垒战代替了运动战,并以所谓‘短促突击’的战术原则来支持这种单纯防御的战略路线”。

以分散兵力的作战方针代替集中兵力的作战方针,违背了我军战略上持久,战术上速决的基本原则。

放弃诱敌深入的方针,而搞“御敌于国门之外”,结果造成严重损失,使红军不得不退出中央苏区根据地。

《决议》指出,政治上,“左”倾机会主义者提出“中间派是最危险的敌人”,没有利用敌人内部的第一矛盾冲突,拒绝援助福建事变,丧失了打破“围剿”的良机。

《决议》指出,在战略转变和实行突围问题上,“左”倾机会主义者同样犯了原则错误。

“在苏区内同敌人拼命抗战、大量消耗红军的有生力量。

退出苏区变成了一种恐慌失措的逃跑的与搬家式的行动。

在干部中群众中关于这种战略转变没有解释,组织庞大的后方机关使行军作战受到困难,使所有的部队变成掩护队。

《决议》指出,在领导作风上,“华夫同志恶劣的领导方式”,在军委内造成了不正常现象,博古同志不但不批评纠正、反而支持。

他们的错误是“严重的政治错误”。

《决议》批判了“左”倾机会主义的军事路线,重新肯定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军事路线。

要求红军迅速完成从阵地战到运动战的转变,灵活机动地运用战略战术,为创建新的根据地而斗争。

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一致决定改变黎平会议以黔北为中心来创造苏区根据地的决议,改为在成都之西南或西北建立苏区根据地。

遵义会议指出军事上领导错误是李德、博古、周恩来3人,而李德、博古负主要责任。

四、瓦窑堡会议背景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继侵占中国东北后,又制造了“华北事变”,妄图把华北变成第二个“伪满洲国”。

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爆发了“一二九”运动,1万多名学生举行抗日示威游行,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会议的内容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党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史称“瓦窑堡会议”。

会议通过《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等决议案。

《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指出,党的策略路线,是在发动、团聚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

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头子蒋介石,并且提出“关门主义是党内的主要危险”。

为了适应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的要求,决议规定将“工农共和国”改为“人民共和国”,同时改变不适应抗日要求的部分政策。

会议通过了《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确定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准备直接对日作战的力量”和“扩大红军”的方针,同时提出抗日游击战争在战略上的重大作用。

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刘少奇、博古、邓发、何克全、李维汉、林育英、杨尚昆、王稼祥、彭德怀、郭洪涛等十余人。

历史意义瓦窑堡会议是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和发展,遵义会议只对当时最迫切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作出决议,而瓦窑堡会议则解决了政治路线问题。

它总结了两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基本经验,批评了“左”倾关门主义,解决了遵义会议没有来得及解决的党的政治策略问题,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有力地推动了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

既着重批判了“左”倾教条主义在政治策略上的错误,也警戒全党汲取大革命中无产阶级放弃领导权而导致革命失败的教训,从而使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将要到来时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动权。

这有力地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总结革命中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已经成熟起来,能够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进行工作。

编后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体思路和方针:

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工人农民为主体、以第二次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包括一切抗日阶级和阶层的广泛联盟。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直接倡导者。

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

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进步势力是指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他们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抗日的主要依靠力量。

中间势力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

顽固势力指的是亲美派国民党和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

他们采取两面政策,既主张团结抗日,又限共、溶共、反共。

五、七届二中全会背景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经过充分准备,中国共产党于1949年3月5日至13日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中央机关食堂,召开了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34人,候补中央委员19人。

列席会议的11人。

会议由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组成的主席团主持。

会议内容其主要内容概况为:

(1)规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

(2)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

(3)在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问题上,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

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历史意义在中国革命转折关头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这次会议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确定了新中国的大政方针,为促进和迎接全国胜利的到来,为推动和发展新中国的各项建设事业,保证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作了充分准备,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七届二中全会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召开的唯一的一次中央全会,会议做出的各项政策规定,不仅对迎接中国革命的胜利,而且对新中国的建设有重大作用。

继承和发扬在全运会之后,我们党的几届领导人都对我们的全党同志提出要求,一定要牢记“两个务必”,继承和发扬好我们党的优秀精神和作风,要经得起各种考验使我们的党永远不变质、我们的红色江山永远不变色。

六、总结我党的这五次不同时期的会议,对我党在革命道路上的前进起着重要的意义。

五次会议象征着我党五次转折性的进步。

七、感悟沧海桑田,神州巨变。

2016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

党员人数突破8700万名。

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我们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在不断增多,新的“考题”在不断考验我们,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

面对新的形势、任务和要求,每一名党员更要常怀“赶考心态”,恪尽兴党之责,在新的大考中向时代和人民交出合格答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