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框架结构钢筋绑扎工艺标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76854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浇框架结构钢筋绑扎工艺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现浇框架结构钢筋绑扎工艺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现浇框架结构钢筋绑扎工艺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现浇框架结构钢筋绑扎工艺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现浇框架结构钢筋绑扎工艺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浇框架结构钢筋绑扎工艺标准.docx

《现浇框架结构钢筋绑扎工艺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浇框架结构钢筋绑扎工艺标准.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浇框架结构钢筋绑扎工艺标准.docx

现浇框架结构钢筋绑扎工艺标准

现浇框架结构钢筋绑扎工艺标准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多层工业及民用建筑现浇框架、框架-剪力墙结构钢筋绑扎工程。

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钢筋:

应有出厂合格证、按规定作力学性能复试。

当加工过程中发生脆断等特殊情况,还需作化学成分检验。

钢筋应无老锈及油污。

    2.1.2  成型钢筋:

必须符合配料单的规格、尺寸、形状、数量,并应有加工出厂合格证。

    2.1.3  铁丝:

可采用20~22号铁丝(火烧丝)或镀锌铁丝(铅丝)。

铁丝切断长度要满足使用要求。

    2.1.4  垫块:

用水泥砂浆制成,50mm见方,厚度同保护层,破块内预埋20~22号火烧丝。

或用塑料卡、拉筋、支撑筋。

    2.1.5  主要机具:

钢筋钩子、撬棍、扳子、绑扎架、钢丝刷子、手推车、粉笔、尺子等。

    2.2  作业条件:

    2.2.1  钢筋进场后应检查是否有出厂证明、复试报告,并按施工平面图中指定的位置,按规格、使用部位、编号分别加垫木堆放。

    2.2.2  钢筋绑扎前,应检查有无锈蚀,除锈之后再运至绑扎部位。

    2.2.3  熟悉图纸、按设计要求检查已加工好的钢筋规格、形状、数量是否正确。

    2.2.4  做好抄平放线工作,弹好水平标高线,柱、墙外皮尺寸线。

    2.2.5  根据弹好的外皮尺寸线,检查下层预留搭接钢筋的位置、数量、长度,如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处理。

绑扎前先整理调直下层伸出的搭接筋,并将锈蚀、水泥砂浆等污垢清除干净。

    2.2.6  根据标高检查下层伸出搭接筋处的混凝土表面标高(柱顶、墙顶)是否符合图纸要求,如有松散不实之处,要剔除并清理干净。

    2.2.7  模板安装完并办理预检,将模板内杂物清理干净。

    2.2.8  按要求搭好脚手架。

    2.2.9  根据设计图纸及工艺标准要求,向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操作工艺

    3.1  绑柱子钢筋:

    3.1.1  工艺流程:

套柱箍筋→搭接绑扎竖向受力筋→画箍筋间距线→绑箍筋

    3.1.2  套柱箍筋:

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数量,先将箍筋套在下层伸出的搭接筋上,然后立柱子钢筋,在搭接长度内,绑扣不少于3个,绑扣要向柱中心。

如果柱子主筋采用光圆钢筋搭接时,角部弯钩应与模板成45°,中间钢筋的弯钩应与模板成90°角。

    3.1.3  搭接绑扎竖向受力筋:

柱子主筋立起之后,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应按表4-10采用。

                          受拉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                表4-10

混  凝  土  强  度  等  级

C20C25C30

1Ⅰ级钢筋35d30d25d

2Ⅱ级钢筋 (月牙型)45d40d35d

3Ⅲ级钢筋 (月牙型)55d50d45d

    注:

1.当Ⅰ、Ⅱ级钢筋d>25mm时,其搭接长度应按表中数值增加5d。

2.当螺纹钢筋直径≤25mm时,其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按表中数值减少5d 采用。

    3.任何情况下搭接长度均不小于300mm。

绑扎接头的位置应相互错开。

从任一绑扎接头中心到搭接长度的1.3倍区段范围内,有绑扎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

受拉区不得超过25%;受压区不得超过50%。

当采用焊接接头时,从任一焊接接头中心至长度为钢筋直径35倍且不小于500mm的区段内,有接头钢筋面积占钢筋总面积百分率:

受拉区不宜超过50%;受压区不限制。

    3.1.4  画箍筋间距线:

在立好的柱子竖向钢筋上,按图纸要求用粉笔划箍筋间距线。

    3.1.5  柱箍筋绑扎

    3.1.5.1  按已划好的箍筋位置线,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动,由上往下绑扎,宜采用缠扣绑扎,如图 4-19。

    3.1.5.2  箍筋与主筋要垂直,箍筋转角处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主筋与箍筋非转角部分的相交点成梅花交错绑扎。

    3.1.5.3  箍筋的弯钩叠合处应沿柱子竖筋交错布置,并绑扎牢固,见图 4-20。

    3.1.5.4  有抗震要求的地区,柱箍筋端头应弯成135°,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见图4-21。

如箍筋采用90°搭接,搭接处应焊接,焊缝长度单面焊缝不小于5d。

      

图4-19

1、2、3、4棸笤承?

         

图4-20                                  图4-21

    3.1.5.5  柱上下两端箍筋应加密,加密区长度及加密区内箍筋间距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如设计要求箍筋设拉筋时,拉筋应钩住箍筋,见图4-22。

    

图4-22

    3.1.5.6  柱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规范要求,主筋外皮为25mm,垫块应绑在柱竖筋外皮上,间距一般1000mm,(或用塑料卡卡在外竖筋上)以保证主筋保护层厚度准确。

当柱截面尺寸有变化时,柱应在板内弯折,弯后的尺寸要符合设计要求。

    3.2  绑剪力墙钢筋:

    3.2.1  工艺流程:

立2~4根竖筋→画水平障距→绑定位横筋→绑其余横筋→绑其余横竖筋

    3.2.2  立2~4根竖筋:

将竖筋与下层伸出的搭接筋绑扎,在竖筋上画好水平筋分档标志,在下部及齐胸处绑两根横筋定位,并在横筋上画好竖筋分档标志,接着绑其余竖筋,最后再绑其余横筋。

横筋在竖筋里面或外面应符合设计要求。

    3.2.3  竖筋与伸出搭接筋的搭接处需绑3根水平筋,其搭接长度及位置均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按表4-11施工。

                                                                      表 4-11

混  凝  土  强  度  等  级

C20C25C30

1Ⅰ级钢筋35d(30d)30d(25d)25d(20d)

2Ⅱ级钢筋 (月牙纹)45d40d35d

3Ⅲ级钢筋 (月牙纹)55d50d45d

    注:

括号内数字为焊接网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

    3.2.4  剪力墙筋应逐点绑扎,双排钢筋之间应绑拉筋或支撑筋,其纵横间距不大于600mm,钢筋外皮绑扎垫块或用塑料卡。

    3.2.5  剪刀墙与框架柱连接处,剪力墙的水平横筋应锚固到框架柱内,其锚固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

如先浇筑柱混凝土后绑剪刀墙筋时,柱内要预留连接筋或柱内预埋铁件,待柱拆模绑墙筋时作为连接用。

其预留长度应符合设计或规范的规定。

    3.2.6  剪力墙水平筋在两端头、转角、十字节点、联梁等部位的锚固长度以及洞口周围加固筋等,均应符合设计抗震要求。

    3.2.7  合模后对伸出的竖向钢筋应进行修整,宜在搭接处绑一道横筋定位,浇筑混凝土时应有专人看管,浇筑后再次调整以保证钢筋位置的准确。

    3.3  梁钢筋绑扎:

    3.3.1  工艺流程:

模内绑扎:

画主次梁箍筋间距→放主梁次梁箍筋→穿主梁底层纵筋及弯起筋→

穿次梁底层纵筋并与箍筋固定→穿主梁上层纵向架立筋→

按箍筋间距绑扎→穿次梁上层纵向钢筋→按箍筋间距绑扎

模外绑扎(先在梁模板上口绑扎成型后再入模内):

画箍盘间距→在主次梁模板上口铺横杆数根→在横杆上面放箍筋→

穿主梁下层纵筋→穿次梁下层钢筋→穿主梁上层钢筋→按箍筋间距绑扎→

穿次梁上层纵筋→按箍筋间距绑扎→→→

    3.3.2  在梁侧模板上画出箍筋间距,摆放箍筋。

    3.3.3  先穿主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将箍筋按已画好的间距逐个分开;穿次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并套好箍筋;放主次梁的架立筋;隔一定间距将架立筋与箍筋绑扎牢固;调整箍筋间距使问距符合设计要求,绑架立筋,再绑主筋,主次梁同时配合进行。

    3.3.4  框架梁上部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节点,梁下部纵向钢筋伸入中间节点锚固长度及伸过中心线的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

框架梁纵向钢筋在端节点内的锚固长度也要符合设计要求。

    3.3.5  绑梁上部纵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绑扎,如图4-23。

      

图4-23

1、2、3棸笤承?

    3.3.6  箍筋在叠合处的弯钩,在梁中应交错绑扎,箍筋弯钩为135°,平直部分长度为10d,如做成封闭箍时,单面焊缝长度为5d。

    3.3.7  梁端第一个箍筋应设置在距离柱节点边缘50mm处。

梁端与柱交接处箍筋应加密,其间距与加密区长度均要符合设计要求。

    3.3.8  在主、次梁受力筋下均应垫垫块(或塑料卡),保证保护层的厚度。

受力筋为双排时,可用短钢筋垫在两层钢筋之间,钢筋排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3.3.9  梁筋的搭接:

梁的受力钢筋直径等于或大于22mm时,宜采用焊接接头,小于22mm时,可采用绑扎接头,搭接长度要符合规范的规定。

搭接长度末端与钢筋弯折处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受拉区域内Ⅰ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弯钩(Ⅱ级钢筋可不做弯钩),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扎牢。

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当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时,在规定搭接长度的任一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

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受拉区不大于50%。

    3.4  板钢筋绑扎:

    3.4.1  工艺流程:

清理模板→模板上画线→绑板下受力筋→绑负弯短钢筋

    3.4.2  清理模板上面的杂物,用粉笔在模板上划好主筋,分布筋间距。

    3.4.3  按划好的间距,先摆放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

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及时配合安装。

    3.4.4  在现浇板中有板带梁时,应先绑板带梁钢筋,再摆放板钢筋。

    3.4.5  绑扎板筋时一般用顺扣(图4-24)或八字扣,除外围两根筋的相交点应全部绑扎外,其余各点可交错绑扎(双向板相交点须全部绑扎)。

如板为双层钢筋,两层筋之间须加钢筋马凳,以确保上部钢筋的位置。

负弯矩钢筋每个相交点均要绑扎。

     

图4-24

1、2、3棸笤承?

    3.4.6  在钢筋的下面垫好砂浆垫块,间距1.5m。

垫块的厚度等于保护层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板的保护层厚度应为15mm,钢筋搭接长度与搭接位置的要求与前面所述梁相同。

    3.5  楼梯钢筋绑扎:

    3.5.1  工艺流程:

划位置线→绑主筋→绑分布筋→绑踏步筋

    3.5.2  在楼梯底板上划主筋和分布筋的位置线。

    3.5.3  根据设计图纸中主筋、分布筋的方向,先绑扎主筋后绑扎分布筋,每个交点均应绑扎。

如有楼梯梁时,先绑梁后绑板筋。

板筋要锚固到梁内。

    3.5.4  底板筋绑完,待踏步模板吊绑支好后,再绑扎踏步钢筋。

主筋接头数量和位置均要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质量标准

    4.1  保证项目:

    4.1.1  钢筋的品种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4.1.2  钢筋的表面必须清洁。

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经除锈后仍留有麻点的钢筋,严禁按原规格使用。

钢筋表面应保持清洁。

    4.l.3  钢筋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锚固长度、接头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4.1.4  钢筋对焊接头的机械性能结果,必须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的专门规定。

    4.2  基本项目:

    4.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