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66519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9.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docx

《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docx

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

2019年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

教学目标

1.在读小诗的过程中,准确识记“六、七、八、九、十”,正确书写“八、十”。

2.正确、美观地书写“二、三、十、禾”四个字,掌握汉字笔顺“从上到下”“先横后竖”的书写规则,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在区别比较三组形近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找准字形特点,提高识字、用字的准确性。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引言:

(课件出示语文王国图片)语文王国趣味多!

今天我们就一起到语文王国去做客。

设计意图:

从情境入手,上课伊始就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带着积极快乐的情感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

二、情境活动,趣味识字

1.引言:

孩子们,我们已经来到了语文王国的城门外,看,漫天雪花也挡不住那里的居民迎接我们的热情,听,那个孩子在吟诵什么呢?

(动画演示:

漫天雪花中一个孩子在吟诗“一片两片三四片……”)

2.教师放大动画音量,引导学生和动画里的孩子一同诵读小诗。

3.教师利用课件出示这首小诗,指名领读,小组练读,齐声诵读。

4.小组交流:

你从这首小诗中读懂了什么?

5.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预设:

(1)我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雪花。

“一片两片……”是说雪花很多很多;雪花遇到水就化了,所以是“飞入水中都不见”。

(2)我发现这首小诗中有很多数字,“一、两、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6.教师利用课件圈出10个数字,交流识字:

(1)你认识哪些数字,到前面指一指,再领大家读一读。

(2)还有哪些数字不认识,指给你的同桌或者小组同学看,请他们教教你。

(3)你认为哪些数字的读音需要特别注意,请你到前面指给大家看,并领读。

(4)开火车读数字,并组词语,或者说一句话。

7.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书写内容,交流写字:

(1)你会写哪一个生字?

它的笔顺是怎样的?

每一个笔画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把你观察到的和小组同伴说一说。

(2)学生先描红,再练习书写。

(3)利用投影仪展示同学的书写作品,师生评议:

哪一笔写得好?

好在哪里?

(4)根据老师和同学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书写。

设计意图:

借助情景动画,引领学生在趣味中体会小诗的内容,在跟读中认识生字。

在此基础上的认字和写字都是以“自主交流、活动探究”的形式完成的,既提升了识字实效,又尊重了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

三、情境活动,对比差异

1.引言:

瞧,天晴了!

汉字王国的居民们在欢迎我们呢!

(课件出示6个居民,身上分别写着:

人、天、口、田、日、目。

2.小组交流:

看,每对双胞胎兄弟长得都很像,你能区分他们吗?

3.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学生书空练习。

预设:

“人”和“天”——一个“人”伸直胳膊,头上顶着一块木板就是“天”。

一“人”不变,二人为“天”。

“口”和“田”——张开“口”,里面没有东西。

“田”地中间有交叉的小路。

“日”和“目”——太阳有一个中心,所以“日”里有一横。

“目”是人的眼睛,眼睛里有两滴眼泪,所以“目”里面有两横。

4.巩固应用:

请同学们大声说出这六个居民的名字,并选择喜欢的一组居民,分别组词语或者说句子。

设计意图:

通过读读比比,了解汉字形近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同时,使学生明白只有仔细观察汉字的字形,才能把汉字写得准确无误。

四、书写提示,指导规则

1.课件播放动画。

汉字王国里的教书先生正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字“二、三”,学生认真观察教书先生的书写顺序。

2.集体交流:

这两个字分别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用上“先”“后”等表示顺序的词语来回答。

3.教师小结:

书写汉字的第一条笔顺规则就是“从上到下”。

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字“十、禾”,学生观察后交流:

这两个字分别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5.教师小结:

书写汉字的第二条笔顺规则就是“先横后竖”。

6.互动活动:

我们在写汉字的时候,除了要根据正确的笔顺规则

认真书写外,还要注意书写姿势。

什么样的书写姿势是标准的呢?

请大家一边做动作,一边说。

7.学生自主练习,先书空,一边书空一边说笔顺规则,再描红,最后练写。

注意坐姿端正,握好笔。

8.利用投影仪展示作品,引导学生针对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以及笔画书写的长短进行点评。

9.教师小结:

要想把字写得美观,不仅笔顺要正确,同时要注意笔画的位置,书写的长短等,这样才能把字写得美观、大方。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规范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

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学生写字姿势是否正确,学生写字的基本技能是否掌握,从细节之处明确要求,严格要求,才能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

五、诵读古诗,日积月累

1.教师播放教书先生正在教孩子读古诗《咏鹅》的动画视频,会读的同学可以跟着视频一起诵读。

2.学生自由练读古诗,要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

3.小组交流学习情况,互相纠正字音,反复练读,直到全组同学都会朗读为止。

4.教师播放教书先生读古诗的视频动画,组织学生模仿教书先生的节奏和语调练习诵读。

5.想象交流:

这首古诗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写的。

他在写这首古诗的时候,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6.课件播放《咏鹅》画面,学生一边欣赏,一边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7.齐声诵读,背诵古诗。

设计意图:

一年级学生学前基础差异较大,如果仅仅停留在背诵古诗的层面上,必定让一部分基础厚实的孩子没有“食物”可吸收。

此环节正是关注到了这一点,引导学生构建画面,理解诗意,让不同程度的孩子都有所收获。

六、共同阅读,作业拓展

1.引言:

下课了,汉字王国的小孩子们在一边拍手一边读儿歌呢!

2.课件播放《小兔子乖乖》,学生一边听一边想:

儿歌里都有谁?

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3.自由读《小兔子乖乖》,遇到不会的字可以圈起来,问问老师,再多读几次。

4.指名朗读,纠正字音。

5.思考交流:

第一次,小兔子为什么不开门?

如果你就是小兔子,你怎样说这段话?

第二次,小兔子为什么开门了?

如果你就是小兔子,你怎样说这段话?

6.分角色朗读。

7.讨论:

如果你遇到和小兔子一样的情况,你怎么做呢?

8.布置作业:

回家和父母一起分角色表演这首小儿歌。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的能力。

一年级的孩子虽有些小,但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交流和表达,教师应充分给予他们思考、表达与交流的空间。

在交流中丰富语言,在交流中感悟内容,在交流中明白道理。

附送: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主题:

爱和爱心

教材简介:

爱是一首诗,爱是一支歌,爱是人间最美好的感情。

孩子们满怀喜悦,进入第二学段的学习。

当他们打开课本的时候,出现在他们的面前的,就是这个用“爱和爱心”组织的单元。

《信》是一首精巧的儿童诗,作者叙述了一个孩子——“我”在刚刚学会写信时激动的心情:

“我多么想写啊”,“用笔和纸,用手和心”,“写许多许多的信”。

“爱”的美好情感流淌在诗的字里行间。

《泉水》是一个童话故事。

但是,它的语言优美,读起来像一首诗。

看到叮咚叮咚流着的泉水,我们仿佛看到一个本性纯美的孩子在健康地成长。

泉水从一出世,就把帮助别人当做自己最大的快乐,它流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就把快乐带到哪里。

《这条小鱼在乎》的主人是一个孩子。

他明明知道自己救不了浅水洼里所有的小鱼,但是他仍然一条一条地救着。

他的行为震撼着几乎每个读过这个故事的人。

古诗诵读《所见》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古诗。

作者成功地捕捉到了儿童瞬间的神态变化,将一个活泼可爱的牧童形象刻在我们的脑海里。

语文乐园中“我来试试”,通过读写背,积累近义词、各种量词和古今名言。

通过阅读表哥给表弟写的一封信,领悟“克服害羞,增强信心”,就能勇敢走上讲台,顺利完成演讲的道理。

“探究与发现”是一个简单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它以课文中出现的知识为桥梁,与科学课结合,进行跨学科学习,研究“水的作用”。

“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向老师祝贺教师节。

这个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学生一定有许多话要说。

“习作”是写暑假里的事。

这是小学阶段的第一次作文,重在激发写作兴趣。

要注意学生“想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要提过高的要求,不要有太多的限制,以免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学习要求:

学会每篇课文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每篇课文大意,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如何让我们自己说的话语、写的文字更有魅力。

已有知识储备:

班级学情分析:

 

单元课时安排:

1信2课时

2泉水2课时

3这条小鱼在乎2课时

古诗诵读所见1课时

语文乐园

(一)4课时

单元检测2课时

主备人:

张玉斌

 

1信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学会6个生字。

能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及生活环境理解“雏鸟、回巢、姹紫嫣红、绵绵春雨”的意思。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在了解全诗大致内容的基础上,一节一节了解诗歌的具体内容,体会其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知道这首诗借写信的表达方式,表达了少年儿童关爱别人的美好心灵。

教学重点:

  体会诗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教学难点:

  使学生知道信是人真情实感的表露,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1)

高效课堂模式设计: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通读诗歌,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音,将课文读通顺,流利。

2、相互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3、教学生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词语。

4、同桌一起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5、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并对同学提出建议。

6、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交流读完本文后,知道了什么,并提出不懂的问题,师归纳。

三、学习课文

1、指名读第一节,其他同学找一找,在这节诗里给你印象最深的话,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同桌交流感受。

2、理解诗句:

“我多想写啊”中引导理解“啊”表现出内心对信的渴望。

3、指导朗读,读出真诚和渴盼的情感。

四、总结

“我多么想写啊,写了许多许多的信”作者的渴望溢于言表,他究竟想写些什么?

下一节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2)

一、复习词语

(使用词卡出示词语)

1.无边、航海、回巢、蜜蜂。

(读准字音)

2.“一封”与“一封封”有什么不同?

“写一封封信”是什么意思?

谁还能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

(如:

一件,一件件;一个,一个个)

3.“许多”、“许多许多”它们有什么不同?

“许多许多的信”是什么意思?

你还能说出这样的词语吗?

(如:

很远,很远很远;好多,好多好多)

4.“想”、“多么想”有什么区别?

(程度不同)谁能用“多么想”说一句话?

(如:

我多么想到北京亲眼看看长城啊!

课文中哪句话中用到了这个词?

读读。

(我多么想写呀,写许多许多的信。

怎么读更能体现写信人的心情?

指导:

读的时候要把多么想、许多许多这两个词语重读,就能读出句子的含义了。

(自己练习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课文

(一)小作者终于把自己想写信的愿望实现了,他替很多朋友写了信,那么他都替谁写信了呢?

请你边听边看大屏幕边思考这个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我”替小鸟给妈妈、替花朵给蜜蜂、替大海给小船、替云给云、替树给树写信。

根据板书提问:

老师把我字加了引号你同意吗?

为什么要加引号?

(这里的“我”指的是小作者,是课文中的“我”,所以加引号。

(二)那么“我”都分别替它们写了什么呢?

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部分内容,然后说给大家你读明白了什么?

1.①生:

替小鸟写信,是让妈妈快回家,天已近黄昏。

②“黄昏”是指什么时候?

老师这里有一幅黄昏的图片,大家来看一看。

③天已近黄昏,说明小鸟怎么样了?

(着急了)

④是呀,小鸟着急了,那么我们应该怎么读呢?

(练读,指名读,直到读好。

⑤如果你就是那只小鸟,你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

2.你们还知道了什么?

①生:

“我”替花朵给蜜蜂写信,请他快来采蜜。

②为什么要“快来”采蜜?

(花已姹紫嫣红)

③“姹紫嫣红”什么意思?

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花开得姹紫嫣红的情景。

你还能说出几个和“姹紫嫣红”意思一样的词语吗?

(五颜六色、五彩缤纷……)

④谁想把这小节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练习背诵。

3.谁能接着把你读懂的内容说给大家听。

①“风平浪静”什么意思?

(海面上没有风浪,很平静。

②如果有海上风浪小船出不出海呢?

(不出海,进港躲避。

)当然,如果海上需要抢险、救援、执行重要任务的时候,勇敢的水手还会毫不犹豫地出海的。

③请你自己再读一读这个小节。

4.你还读懂了什么?

①“绵绵春雨”是什么样的雨?

(连绵不断的小雨)

②你知道云是怎么变成雨的吗?

③看这两个字“森林”多有意思啊!

你是怎么理解它的?

(树多是林,林连成片就是森林。

④自己练习读一读,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5.写信有什么好处呢?

请你自己读读最后一个小节。

①写信有什么好处?

为什么用两个“紧紧”?

(亲密无间)

那就充满激情地把这小节读一读。

②省略号表示什么?

(写信还有许多好处,还有许多心里的感情要表达,不一一列举了。

(三)请你们猜一猜,“我”还可能替谁给谁写信?

会写一些什么呢?

六个人一组说一说。

指名说一说。

(四)共同回味这首小诗,段读,能背的背诵下来。

三、实践活动

回家以后也写一封信,你可以替别人写,也可以为自己写,写你最想说的话。

第三课时(3)

复习课文

朗读课文。

听写词语。

二、做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泉水

学习目标:

  1、会认“哦、股”等八个字,会写“互、泉”等九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学习懂得泉水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从小树立热爱大自然,保护资源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句。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泉水蓬勃向上的、乐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教学课时:

3课时

2019年鄂三年级语文上册备课教案

高效课堂模式设计:

一、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见过泉水吗?

你们了解泉水吗?

你们知道泉水的知识吗?

谁能说一说呢?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泉水的一个故事。

二、初读全文,学习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数数有几自然段。

2、指明学生分别读1、2、3自然段,思考:

从中你们知道了什么?

三、识字学词

1、读第一自然段“哦,原来是一股清泉从石缝里冲出来……”一句,理解“哦”要在问答中,领会它所表达的语气。

“股”和“缝”可借助手势、实物或图画显示字义。

2、出示“杜鹃花”图片,结合插图,通过形象感知认识“杜、鹃”,字,。

并串讲关于杜鹃花的故事。

3、借助图或实物认识“瓦罐”,学认“罐”字。

4、探究“天然水塔”的过程中

5、小组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四、写字指导

1、要写的字中左右结构的字较多,在整体观察的基础上,可以把重点放在总结“月”字作“旁”以及在字的左下时的变化规律上。

2、引导学生观察总结:

月字在旁撇不变,月字在下撇变竖。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5)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朗读感悟

1、图文结合,展开联想,整体感知全文。

(1)出示课文插图,提问:

你观察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2)自主说话,小组交流。

2、老师示范朗读或播放配乐朗读录音,让学生欣赏、体会“很多很多、很清很清、很甜很甜、很美很美”的泉水带给人们的幸福生活。

3、小组合作朗读,读准生字,读通课文,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部分在小组里展示朗读。

4、小组派代表读课文。

比一比谁读得最好,并发“小书签”奖励。

5、在整体朗读过程中重点指导品读下列句子。

(1)“来吧,来吧!

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2)“照吧,照吧!

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

(3)“喝吧,喝吧!

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

(4)“唱吧,唱吧!

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要求读出泉水自豪、欢快的语气,突出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无私奉献的精神。

6、师生合作,采用教师引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进一步在读中感悟。

三、总结拓展

1、朗读全文,感悟泉水的纯洁无私、美丽可爱的心灵。

(1)有感情地自由朗读全文。

(2)讨论交流:

你觉得泉水怎样?

喜欢他吗?

给大家读读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2、发挥想象,进一步体会泉水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1)“丁冬,丁冬”,泉水还会流到哪里呢?

一路上他还会看到什么,为大家做些什么?

(2)口头补充句子。

泉水流到___,他看见了___,泉水说:

“___。

四、积累运用

1、在“好词佳句”本上自愿摘抄词句。

如,很多很多、很清很清、很甜很甜、很美很美……“唱吧,唱吧!

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还可仿照上述词句的形式另写几个词语或几句话。

2、熟读课后练习“我会读”中的小韵文,然后小组合作进行朗读表演。

鼓励有兴趣的同学把它背下来或抄下来。

第三课时(6)

朗读课文

二、做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3这条雨在乎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认识到:

人和自然界的其他生灵有着相互平等、相互依存的关系,应该相互尊重、和谐共处。

  3.了解比较男人和男孩的不同做法。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7)

高效课堂模式设计:

一、导入揭题:

  小鱼有生命吗?

在困境中小鱼能怎么样呢?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课文,这条小鱼在乎。

齐读课题。

二、自学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词。

  (2)在课文中标出不理解的地方。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检查自学效果。

  (1)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小鱼被困,男孩去救鱼,和一个男人的对话。

  (2)学生质疑。

   通过讨论,朗读课文来解决,个别的放在学文时解决。

三、指导学生学习课文。

  1.那个男人在海边散步,他看到了什么?

  小鱼被困,处境极危险,“虽然大海近在咫尺,但他们回不去了。

”“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尽,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死去。

  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体会小鱼被困的无助。

  2.男人还是向前走着,忽然他停下了,他看到了什么?

  “(小男孩)走得很慢,而且不停地在每一个水洼旁弯下腰去——他在捡起水洼里的小鱼,并且用力把他们扔回大海。

 “走得很慢”、“弯下腰”、“捡起”、“扔回”这四个动词写出了他全神贯注和不遗余力的情状。

  练习朗读。

  3.男人忍不住了,问那个小男孩“为什么还在扔?

谁在乎呢?

  他的话是什么意思?

  既然知道这种努力是无济于事的,那继续干下去还有什么意义呢?

有谁会感激呢?

  小男孩怎么回答?

  “这条小鱼在乎!

  他认为怎么样?

  (在他的心目中,每一条小鱼都是独立、完整的生命个体,都和人一样有生存的权利,有获得同情、关爱和帮助、呵护的需要。

救活一条小鱼就是救活一条生命。

尽管这么多小鱼他救不过来,可是对于被救的小鱼来说,他的新生不就意味着重新获得了整个世界吗?

有什么理由不倾情相救呢?

别人在乎不在乎有什么重要呢?

  指导朗读

四、总结课文

  齐读课文,简单了解故事发展的顺序:

  课文以“男人”的散步为线索,紧扣小鱼的处境和命运,自然展开场景叙写,最终使我们看到了他那迥异于成人的童心世界,唤起我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审视,小中见大,意蕴深广

第二课时(8)

一、再现情境,定向导入

1.导入:

上节课我们随作者一同漫步海边,发生了什么事情?

2.这节课我们就带着疑问一同去找小男孩探个究竟吧!

二、品读课文,合作探究

1.带上刚才的问题,自由读课文3—7自然段,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2.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想法。

3.自由组合,合作探究。

4.全班交流反馈

教师相机指导:

朗读小组:

自评与师生品读想结合。

“我知道。

”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

“这条小鱼在乎!

“这条在乎,这条在乎···”

表演小组:

重点动词、重点语句分析。

B、领悟小组:

引导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体验情感。

5.分角色朗读3—7自然段,师生共同评议。

三、整体感悟,小结拓展。

1.此时此刻,我们理解了小男孩的做法,请默读课文,思考:

假如你站在他旁边,你会做些什么?

又会对他说些什么?

2.小男孩的行为,表现了他的宝贵的精神----珍爱生命,不轻言放弃。

说说你的学习感受吧!

四、指导书写

1.读一读课后生字。

2.重点指导书写:

晨、捡、扔,请学生分析字形。

3.师范写。

4.学生练写。

第三课时(9)

一、复习词语

二、朗读课文

三、做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古诗诵读——所见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诗中牧童的机灵活泼,天真可爱。

感受诗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结合插图和注释,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第一课时(10)

高效课堂模式设计:

一、看图导入

(一)观察课文配图

1.图上都有什么?

(儿童、牛、大树、蝉)

2.仔细观察图画,看看这个儿童是什么时候的人。

是干什么的。

(引导学生抓住儿童的衣着及牛和儿童手上的鞭子的联系,明白这个儿童是古时的一个放牛娃。

3.图上的儿童在干什么?

(指导观察儿童的表情,初步体会牧童看见树上的蝉时的心情。

(二)揭题,解题

1.解释题意:

牧童骑着牛,唱着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于是停住歌声跳下牛背,准备捕捉蝉。

这一切给一个叫袁枚的诗人看见了,他就写了一首诗,叫“所见”,意思是说诗中写的内容是自己亲眼看到的。

2.出示课题:

“所见”,读题。

3.介绍作者:

袁枚,清代诗人,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

二、初读诗歌,读准字音

(一)初读课文

l.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通顺。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卡:

振欲蝉忽闭

(2)注意翘舌音,前鼻音:

振蝉

3.教师范读。

三、学习诗句

1.第一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1)通过观察图使学生理解到“牧童”指的就是放牛的小孩。

黄牛——牛的一种,角短,皮毛黄褐色,或黑色,也有杂色的,毛短,常用来耕地或拉车,肉可以吃,皮可以制革。

(2)读整个诗句,查字典说说“振”“樾”的意思。

振——振动樾——树荫

教师补充:

“林樾”是指茂密的树林。

(3)用自己的话说说后半句的意思。

(响亮的歌声在茂密的树林里振荡。

(4)让学生读诗句,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2.学习第二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齐读第二句,并看图,说说图上的牧童在干什么,与第一句说的情景有什么不同

(着重指导学生观察牧童的表情。

(2)理解前一个分句的意思。

查字典,说说“欲”“捕”在诗中的意思。

(欲——想捕——捉)

用自己的话说说前半句的意思。

(想要捕捉鸣叫的知了。

(3)读全句,想一想:

牧童听到了蝉的叫声后,怎样做的呢?

“闭口”在这里是停止唱歌的意思。

“立”指牧童从牛背上迅速跳下来,站在树下。

理解“忽然”一词在诗中的意思。

(骑在牛背上唱歌时,忽然听到蝉叫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