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试题练习题考试题教案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案第二章分子原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076524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7.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试题练习题考试题教案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案第二章分子原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化学试题练习题考试题教案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案第二章分子原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化学试题练习题考试题教案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案第二章分子原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化学试题练习题考试题教案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案第二章分子原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化学试题练习题考试题教案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案第二章分子原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试题练习题考试题教案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案第二章分子原子.docx

《化学试题练习题考试题教案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案第二章分子原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试题练习题考试题教案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案第二章分子原子.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试题练习题考试题教案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案第二章分子原子.docx

化学试题练习题考试题教案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案第二章分子原子

第一分子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分子的概念。

2.分子概念的应用。

3.混合物和纯净物。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对物质及变化的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对分子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和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关于分子定义的建立以及对分子行为的微观想像的形成。

(2)通过对分子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辩证统一的思想

2.难点

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像表象,并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

3.疑点

(1)如何理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2)混合物与纯净物有何区别?

4.解决方法

通过学生自己阅读,配以演示实验、图片,联系生活实际,启发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发挥想像力,使学生思维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相互对。

比的角度深入到微观领域,同时结合学生回忆物质在空气和纯氧气中燃烧的不同,讨论、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教育学生用科学的态度来分析认识问题,为以后学习打下牢固的认知基础,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具准备

100毫升量筒,2阗毫升量筒,酒精,密封有碘的玻璃管,试管夹,酒精灯,滤纸,铁粉,硫粉,磁铁,书写有“混合物和纯净物比较”表格的小黑板。

五、学生活动设计

1.教师从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出发提出问题,演示实验“100毫升水和100毫升酒精混合在一起”及[实验2—1],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得出结论。

[目的: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2.学生讨论“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这一概念,使学生树立分子既有可分性又有不可分性的辩证观点。

[目的:

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

]

3.学生阅读课文并讨论得出分子的性质。

4.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回忆物质在空气和纯氧中燃烧的不同,在此基础上讨论和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目的: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全面看问题的思想方法。

]

5.学生练习

[目的:

巩固、强化所学知识及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分子概念的含义。

(2)掌握分子概念的应用。

(3)了解,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混合物和纯净物。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德育目标

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和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教育。

(二)整体感知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

前一部分着重描述物质由分子等微粒构成,讨论分子的基本性质和存在状态;第二部分是运用有关分子的知识,从微观组成方面去理解和区分混合物与纯净物,并建立“纯”与“不纯”的相对概念。

通篇文字通俗易懂并富有趣味性,再辅以实验及讲解、讨论、练习,极易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以后的教学工作做好准备,同时也深化了学生对前一章所学《空气氧》知识的理解。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我们走到花园或酒店的附近,往往会闻到花或酒的香气;湿的衣服经晾晒会干燥;糖块放在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为什么会发生这些现象呢?

演示实验:

100毫升酒精和100毫升水混合在一起,及[实验2-1]碘的受热和冷却。

[学生阅读课文,得出分子的概念。

]

一、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

1.概念: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学生讨论并得出结论]

(1)“化学性质”不能扩展为性质,这里不包括物理性质。

(2)“一种”微粒不可理解为“惟一”的微粒,因为通过以后的学习,我们知道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多种,如:

原子、离子等。

(3)分子既有可分性又有不可分性。

[学生阅读课文,观察图片分析]:

分子有哪些特征?

2.特征

(1)分子很小,但有一定的体积和质量。

(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

(3)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5)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学生讨论]:

水由冰一液态水一水蒸气的变化过程,理解分子的应用。

3.应用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解释物质的三态变化。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用分子的观点以空气为例来讨论,形成和深化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二、混合物和纯净物

[学生观察(实验2—2)]进一步理解和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并填二者的比较表。

(四)总结、扩展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也就是说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不只是一种,分子只是其中的一种。

2.分子改变,化学性质改变,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分子不变,物质的化学性质也不变。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解体,形成新的分子,也就形成了新的物质;在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也就没有新物质生成。

3.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来说,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五)智能反馈

1.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D.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2.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B.分子的运动速度发生变化

C.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D.分子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3.下列物质中,存在氧分子的是

久氯酸钾.B.二氧化锰C.高锰酸钾D.空气

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高锰酸钾加热后的产物B.食盐水

C.蒸馏水制成的冰水混合物D.液态空气

5.关于液态氧与氧气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物质B.它们的存在状态和化学性质相同

C.它们的分子组成相同D.液态氧是混合物,氧气是纯净物

七、布置作业

教材第二章第一节习题第1、2、3题。

八、板书设计

第一节分子

一、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

1.概念:

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2.特征

(1)分子很小,但有一定的体积和质量;

(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

(3)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

t-4~质不同

(5)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3.应用

(1)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解释物质的三态变化。

二、混合物和纯净物比较表

(小黑板)

 

混合物

纯净物

宏观

多种物质组成

一种物质组成

微观

不同种分子构成

同种分子构成

性质

没有固定的成分,各组分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

具有固定的成分,具有固家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原子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原子的概念。

2.原子的构成——原子核(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

3.相对原子质量。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原子概念的形成和原子进一步可分的讨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微观想像力。

(三)德育渗透点

1.通过对“分子可分,原子可分,原子核也可分”的讨论。

渗透物质无限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2.通过“原子和分子的发现”选学内容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3.在相对原子质量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我国化学家张青莲教授组织对铱、锑等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和修正,对学生进行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难点

原子和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2.疑点

(1)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3.解决方法

以讲解为主,设计出一个个问题情境,利用实验、幻灯及比较表格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思考讨论,在教师的帮助下,自然地得出结论。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具准备

氧化汞受热分解的整套装置,表现氧化汞受热分解微观实质的幻灯片,描述原子结构的录像片,书写有“原子与分子比较”、“几种原子的构成”表格的小—黑板。

五、学生活动设计

1.教师提问:

(1)举例说明分子的真实存在。

(2)分子具有哪些性质?

一一举例说明。

学生思考回答。

[目的:

考查学生对上节课掌握情况,为下步教学做好准备。

]

2.教师演示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实验(根据条件演示,边演示边讲解。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讨论:

从实验可知氧化汞受热后发生的是什么类型的反应?

生成了哪些新物质?

这个事实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目的: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像。

]

3.学生阅读教材第二节中“原子和分子的发现”。

[目的:

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

4.学生观看表现氧化汞受热分解微观实质的幻灯片并阅读教材第二段,观看硅原子的图片,讨论填写“原子与分子比较”的表格。

[目的: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抽象思维的能力。

]

5.教师提问:

(1)用原子和分子的概念解释,水受冷结冰是什么变化?

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是什么变化?

(2)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说明氧气、氧化汞、二氧化碳的构成。

学生讨论,并在教师引导下得出正确答案。

[目的:

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掌握,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6.学生观看描述原子结构的录像片,结合教师挂出的教材第二章表2—1几种原子构成的小黑板,认识原子的结构。

[目的:

培养学生兴趣,进一步激发学生抽象思维和空间想像的能力。

]

7.学生阅读课文“相对原子质量”,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并笔算氢、碳、氧、铁四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取整数,填在上面“几种原子构成’’的表格右边。

[目的:

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微观想像能力。

]

8.教师提问:

(1)磷的原子核内有15个质子、16个中子、它的核外电子有多,少?

磷原子的核电荷数是多少?

查一查磷的原子量约是多少?

(2)硫的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16个中子、它的原子核外有多少个电子?

硫原子的核电荷数是多少?

查一查硫的原子量约是多少?

(3)对比磷、硫原子构成,你有什么体会?

(提示:

两者原子核只差一个质子、核外只差一个电子,却构成了性质极不相同的物质。

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结论:

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决定原子的种类,同类原子核电荷数相同,不同类的原子,它们的原子核所带电荷数彼此不同。

[目的: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综合的能力。

]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原子的概念、原子与分子的比较、原子的可分性。

(2)了解原子的构成。

(3)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质量的关系。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微观想像力。

3.德育目标

物质的无限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及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二)整体感知

本节课教学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原子进行讨论、教材中首先安排了对“分子能否再分”进行讨论,然后又对“原子能否再分”进行讨论,最后讨论原子的质量及相对原子质量。

通过本节教学,学生对原子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的认识只能是带有或多或少的机械记忆的成分,较深入的理解和较熟悉的运用还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复习、巩固、加深、提高才能达到。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既然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很小的微粒,那么分子还能不能再分呢?

以下先看一个实验。

[演示]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实验(教师边演示边讲解。

[学生观察讨论]氧化汞受热后发生的是什么类型反应?

生成了哪些新物质?

[教师讲解]从这个事实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氧化汞分子由更小的微粒构成,受热时这些微粒彼此分开,成为汞的微粒和氧的微粒,这种微粒叫原子。

[学生阅读教材第二节中“原子和分子的发现”]

[教师活动]用投影幻灯展示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微观实质。

[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