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青萍临床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61475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青萍临床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陈青萍临床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陈青萍临床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陈青萍临床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陈青萍临床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陈青萍临床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1.docx

《陈青萍临床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青萍临床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1.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陈青萍临床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1.docx

陈青萍临床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1

一、名词解释

1、临床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临床心理学注重心理病理机制的理论研究,对心理病理进行解释并探明解决途径。

广义的临床心理学注重研究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以及心身疾病的发生原因、性质诊断,挖掘潜在的心理病理现象,针对心理问题、障碍及其疾病采取综合有效的预防与矫治措施。

2、性心理障碍:

又名性变态,性倒错,性歪曲,性精神障碍。

它是指性对象或性行为方面的异常,不是以正常异性恋的关系获得性满足,而是以特殊方式获得性心理或性活动的满足,它属于变态心理现象。

3、三级预防制:

一级预防重点在于从生理方面维护正常人的心理健康;二级预防尽量缩短已患心理疾病(精神疾病)的病程;三级预防是以减少心理疾病所致的缺陷为目标,防止各类因疾病引起的能力丧失。

4、多动症:

又称为运动过度综合征、多动综合征。

它是指与儿童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涣散;与处境不相宜的活动过度和行为冲动,并常伴有情绪不稳,易激惹,学习困难和攻击行为的一组症状群。

5、反社会型人格:

又称无情性人格障碍、悖德性人格障碍。

其特点是极端自私与自我中心,冷酷无情,有明显违反道德规范与法纪的倾向。

特征:

⑴肤浅的乐趣与良好的智力;⑵无妄想或不合理思维;⑶无神经症表现;⑷不可信赖;⑸不真诚、不坦率;⑹缺乏羞耻与真正的后悔;⑺虽有行为动机存在,但并不充分,有明显的反社会性行为;⑻不吸取教训,由于缺乏道德标准而不辨善恶是非;⑼极端自私自利;⑽冷酷无情;⑾缺乏自知之明;⑿处理人与人关系时不负责任;⒀爱不切实际地幻想;⒁罕有自杀;⒂性生活反常或紊乱;⒃不按计划办事。

6、生理始基:

生理始基即某些心身疾病病人发病前的生理特点,它决定个体对疾病及种类的易感性。

(只有当遗传因素所致的生理素质的易感性倾向存在,加上过去生活中所形成的生理心理反应模式,再遇到社会-心理因素刺激时,才可能首先在某一器官出项病理反应。

7、心理生理障碍:

又称为心理生理疾病,心身障碍或心身疾病,是一组综合征或躯体疾病,通常受限于植物神经系统所支配的器官发生生理功能紊乱以及病理形态方面的变化。

8、A型人格:

1959年,弗里德曼和罗斯曼提出A型人格突出的特征有两点:

意识试图以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多的成就,二是经常的持有经过掩饰和文饰的泛化性敌意。

A型人格的特点有:

富有闯劲、雄心勃勃、竞争性强、不知疲倦的为在短期内取得成就而奋斗;爱显示才能、好胜心强,对竞争对手充满敌意,并且这种敌意可泛化到日常的人际关系中去;办事急躁,做事匆忙,缺乏耐心,总有时间紧迫感。

9、紧张性头疼:

又称肌肉收缩性头痛,占所有头痛的90%。

紧张性头痛时由于颈部和头部肌肉过度收缩或者痉挛而引起,头痛呈持续性,往往有紧张感、压迫感和牵拉感,可伴有头晕、恶心和焦虑不安等。

当事人通常有认真、好强、固执、孤僻和谨小慎微等性格特征。

10、惊恐障碍:

又称惊恐发作,基本特征是反复发作的严重焦虑,常突发的心悸、胸闷、窒息感及眩晕感等严重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11、广泛性焦虑:

基本特征为广泛和持续的焦虑。

症状较多,可以有一系列心身症状,如心跳加快、心前区不适、胸闷、口干和尿频等。

当事人终日神经过敏,容易紧张。

外表常显示面容焦虑、眉头紧锁、姿势紧张、皮肤苍白、手足多汗,并伴有震颤等。

12、心理应激:

应激是机体遭受各种有害因素侵袭时所发生的心理及生理的变化。

应激不是刺激,而是由各种刺激作用于机体所导致的一种反应,是一种心理生理的紧张状态。

13、C型人格:

C型人格的基本人格特征:

不善于宣泄和表达内心的焦虑、忧郁,总是过分压抑自己的负性情绪,尤其是极力压制原本应该发泄的愤怒情绪,与此相应的是一系列退缩的表现,如屈从于权势、过分的自我克制、回避矛盾、忍耐、谦让和依顺,为取悦他人或怕得罪人而放弃自己的需要等。

具有这类内向、隐藏愤怒、易失望,经常感到孤立无援的人格特征者,其癌症发生率高出常人的三倍以上。

14、应激源:

是引起应激的刺激物,它会引起心理应激和各种不良心境及情绪体验。

导致心身障碍。

包括外部物质环境因素、个体内环境因素、心理社会环境因素。

15、抑郁症:

是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心理障碍,其兴趣完全或部分丧失,并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及睡眠障碍等。

当事人常自我怜悯、易激惹和抑郁,但自知力、工作及生活能力不受严重影响,主要是内心痛苦。

16、变态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是以研究正常心理发展和结构的规律为基础,并与正常心理活动过程的规律做对比,探讨异常心理活动、行为及个性特征发生改变的规律。

17、异常心理学:

又称为心理病理学或变态心理学,是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各种异常问题,包括认知、情感、意志活动过程和人格特征等方面的异常表现,以及它们发生、发展、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

-------------------------------------------------------------------------------------------------------------------------------------------------------------

18、社区心理健康:

是以地区或团体机构为单位,研究该地区社会或团体心理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和社会适应引导的健康科学。

19、罗氏挫折说:

由罗山士维格(S.A.Rosenzweig)于1944年提出。

该学说认为个体处于应激状态时,可能产生三种反应形式:

①阻碍优势型,被挫折所阻,悲观失望,心里充满失败感;②自我防卫型,运用自我防卫方式,以保护自我安全;③需求持续型,不被挫折所困,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0、戒断综合征:

是指某种药物已经成瘾,已发生心理和生理依赖,一旦停药或断药,即可出现特殊的心理和生理的痛苦症状。

轻者全身不适,重者可威及生命。

21、家庭心理健康:

家庭心理健康是指家庭作为一个整体,正常发挥其各种功能,成员间心理平衡、能扮演好自己的各种角色,使家庭中每个成员幸福、快乐。

22、适应不良性障碍:

适应不良性障碍是一种心理上的偏异,在各个年龄阶段均可发生,表现为对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不能适应,存在不适当的心理防御机制,消极被动。

23、精神依赖:

精神依赖,又称为心理依赖(psychologicaldependence),是药物成瘾的主要特征。

它是指对药物的强烈渴求,以期获得服药后的特殊快感。

24、临床心理评估:

借助各种心理测量方法对人的记忆过程、思维能力、智能状况和人格特征等各种心理因素及其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并应用心理学技术对涉及的心理成分进行评估,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鉴定与评价。

25、同一化作用:

力图将自己变得与他人相似,从而满足自己的某种愿望,如“东施效颦”的典故。

模仿可以满足人们内心的某些欲望。

-------------------------------------------------------------------------------------------------------------------------------------------------------------

二、填空

1.临床心理学的正式出现是在___1896_年,被誉为临床心理学之父的是韦特默。

2.心身障碍的生理中介机制有神经系统中介机制,还有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3.实验性神经症是由学者巴甫洛夫提出的,他的神经反射学说奠定了行为理论及其治疗方法。

4.一般认为有两种类型的肥胖症与情绪因素有密切关系,即夜间进食综合征和饕餮综合征_。

5.儿童多动症分为哪两种类型_注意障碍伴有多动表现、注意障碍不伴有多动表现。

6.塞里提出的应激生理反应有三个期,即警觉期、适应期(对抗期)和衰期竭。

7.性心理障碍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即性偏好障碍、性身份障碍和性指向障碍。

8.从心理学观点看应激理论,主要有霍姆斯的应激理论和拉扎勒斯的应激理论。

--------------------------------------------------------------------------------------------------------

9、1852年,德国心理学家兼获医学学位的洛采出版了名为《临床心理学》的著作,书中首次提出“临床心理学”的术语,并讨论了心身问题。

10、较为完整的心身观念是由美国心理生理医学创始人之一,精神科医生邓巴于1938年提出,她对性格与疾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出版了《情绪与身体变化》一书。

11、胃神经官能症主要包括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嗳气和神经性厌食。

神经性呕吐表现为食后恶心呕吐,量少且不费力,很少将食物完全吐尽,可继续进食。

当事人既有厌恶、排斥他人的意识,又有争取他人关心和爱护的欲望。

神经性厌食主要是由于肥胖,或惧怕肥胖儿故意挑剔食物,或是因为工作不顺心,吵架等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导致心情不畅,拒绝进食。

12、焦虑症可分为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障碍。

13、“神经症”一词最早是1769年由英国精神病学家克伦提出的,19世纪后被认为是一种心理性疾病

14、性心理障碍可分为性指向障碍,如同性恋、恋童癖、恋物癖、恋兽癖、异装癖等;性偏好障碍,如露阴癖、窥阴癖、色情狂、施虐狂、受虐狂等;性身份障碍,如异性别癖。

15、解释个体是否会发生应激反应的理论有素质脆弱理论、人格类型理论和内脏学习理论

16、神经衰弱的症状表现分为兴奋症状和衰弱症状。

17、睡眠障碍主要有入睡困难、夜惊、梦魇和睡行症。

多见于青少年。

18、神经症性障碍共有八种类型:

恐怖症、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疑病症、神经衰弱、癔病及其他。

19、自杀的类型可分为示范性自杀、利他性自杀、利己性自杀和宿命性自杀。

20、癔症发生的人格因素有高情绪性、高暗示性、高自我显示性、高表演性、高幻想性。

21、拉扎勒斯的应激理论中处理压力的方式有问题中心处理、情绪中心处理、探索获得活用社会支持。

22、1867年冯特出版了《临床物理学手册》一书,论述了用实验方法研究人在医疗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为心理学进入临床医学及其发展开拓了道路。

1907年韦特默创办了系统培训学校作为诊所的附属单位,主要着重于心理诊断和智力落后学生的训练,他同时还创办了《心理学临床》杂志,发表有伏案临床心理学的文章。

23、精神分裂症可分为青春型、偏执型、紧张型和单纯型。

24、坎侬对处于恐惧,饥饿和疼痛等特殊情绪状态下的实验对象的植物神经和躯体变化进行了研究,发现强烈的情绪反应可以引起机体生理功能的变化,提出了“疾病时机体内稳态遭受破坏的结果”。

沃尔夫对紧张生活、情绪反应和身体疾病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研究,对于胃活动与紧张情绪的关系提出了明确的认识。

坎侬和沃尔夫都进行了情绪方面的研究

关于情绪引起生理变化的研究,瓦尔特、坎侬、塞里、沃尔夫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25、中国医学对心身关系也早有认识和研究,在《黄帝内经》中提出“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喜伤心”的“五情致病”的学说。

李时珍首次明确提出“脑为元神之府”说。

语出《本草纲目》三十四卷辛荑条。

“元神”指人的精神意识活动。

李时珍认为人的精神意识活动是脑主管的。

26、头痛可分为紧张性头痛和偏头痛。

27、不论男女同性恋者,扮演丈夫角色者称为“主动性”,扮演妻子角色的称为“被动型”,其中男被动型,女主动型的心理障碍最为严重。

28、青年期的主要任务是同一性建立和克服同一性混乱

1①升华②幽默2①休息②快乐、3①重性抑郁症②双向抑郁症5①马克斯·韦伯②病理行为6①30-50%②50%以上7①焦虑②压抑14偏头痛哮喘

--------------------------------------------------------------------------------------------------------------------------

三、绘图

1、绘制社会-心理因素病致机制图

2、绘制冠心病发生的心理生理机制图

3.绘制焦虑循环图

5、绘制身心障碍机制图

--------------------------------------------------------------------------------------------------------------------------------------------------------------

四、简答

1、中国临床心理学的理论观点

中国临床心理学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科学研究,形成了四种基本观点,并建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1)心身统一的观点

人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其生理和心理功能是并重,对于外界环境传入的刺激信息,心身是作为一个整体反应的,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人所产生的症状,不是身体症状就是心理症状,或二者兼而有之,并且身体症状和心理症状可以互相转化,互为因果。

因此,在考虑个体健康或疾病时,应该注意到心身这两个方面的因素。

(2)人与社会和谐的观点

人是社会人,因此,在研究个体心身健康和疾病时,要考虑到各种文化背景,教育修养,经济状况,社会职业等因素的作用,还要考虑到他所生活的社会环境的影响。

(3)认知与自我评价作用的观点

社会因素能否影响健康以致发生心身疾病,并不完全取决于社会因素的性质与刺激强度,社会因素必须通过心理的中介作用,取决于个体对社会因素刺激的认知评价之后,才能引起心身两方面不同程度的反应,有时个体的认知评价因素占主导地位。

(4)主动适应与调节的观点

个体在成长发育过程中,逐渐对外界事物形成了一个特定的反应模式,构成了相对稳定的个性特点,这些模式和特点使个体在与周围人及事物的交往中保持动态平衡。

心理的主动适应和调节是使个体行为与外界保持相对和谐一致的主要因素,是个体保持健康、抵御疾病的主要力量。

健康与疾病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统一体,两者关系经常变化,适应则健康,不适应则不健康。

2、分析一下心理应激应对方式有哪些

(1)对决型。

面对困难积极努力应对。

(2)拉开距离型。

远离困难和问题,努力忘记。

(3)自己控制型。

努力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为。

(4)社会支持摸索型。

寻求他人或咨询等帮助。

(5)责任接受型。

自我反省在该问题上的责任。

(6)逃避型。

试图脱离困难问题,或者利用酒精等物质去忘却问题。

(7)计划型。

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讨论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法。

(8)肯定评价型。

应激之后的收获是明确人生的意义,改善以前的行为,肯定的评价自己。

3、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十项标准:

(1)充分的适应力

(2)良好的自我态度

(3)生活的目标能切合实际

(4)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性与和谐型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当的情绪发泄与控制

(9)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作有限度的个性发挥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情况下,对个人需要做恰当的满足

原则:

(1)心理活动是否能与环境保持统一性。

(2)心理活动是否具有完整性与协调性。

(3)个性特征的表现是否离奇或是否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4、临床心理学的特性有哪些

临床心理学具有三个学术特性

(1)临床教育性:

主要体现在面对面地贴与近当事人的心理和实际问题,关注他们的思考与感受,干预其学习和生活,直截了当的提供建设性意见或矫治性技术。

临床心理学的应对策略突出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临床思路,在教育指导和心理问题之间建立起一种实实在在的临床教育或矫治关系。

(2)治疗操作性:

对于心理问题的解决,临床心理学处于一线位置。

如对于学生的厌学情绪,临床心理学采取教育指导目标和行为矫正的策略。

临床心理学作为一门可操作性的行为科学,在实践中针对各种心理问题发挥其确有实效的矫治作用。

(3)公共服务性:

临床心理学的公共性构成有三点,第一,临床心理学不是自闭的,而是强调开放性。

第二,临床心理学专业的性质是追求正确目标的共同性,建立规范意识与行为,减少个体偏差及异常性。

第三,临床心理学可以为社会大规模的培养合格人才服务,因为它提供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健康心理学知识和预防与矫治心理问题的综合性对策,面向全社会各类人群发挥作用。

5、分析一下C型人格与癌症之间的关系

1977年,特莫斯克提出癌症患者的“C型”性格特征的概念,“C”取自英文cancer的第一个字母。

特莫斯克通过对大量癌症患者的心理学研究,归纳出其共有的一系列基本人格特征:

不善于宣泄和表达内心的焦虑、忧郁,总是过分压抑自己的负性情绪,尤其是极力压制原本应该发泄的愤怒情绪,与此相应的是一系列退缩的表现,如屈从于权势、过分的自我克制、回避矛盾、忍耐、谦让和依顺,为取悦他人或怕得罪人而放弃自己的需要,常有心理冲突和不安全感,容易陷入绝望和经常受恶劣情绪折磨,易罹患癌症。

C型人格造成的心理生理反应可以引起细胞DNA自然修复功能减退,促使癌基因转化。

同时又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改变,使机体免疫系统功能下降,使之失去或降低彻底清除癌变细胞的能力,最终导致癌症发生。

癌症的患病途径:

紧张、压抑刺激→心理矛盾冲突→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与皮质类固醇分泌增高→心理、生理过度消耗→免疫监视作用削弱→免疫力降低→癌症发生。

6、抑郁症的核心症状及其诊断标准

(1)心境持续低落、压抑,对生活推动信心,对前途悲观失望生活意义迷茫,常有轻生的想法

(2)对生活的兴趣减退,对任何事情似乎都提不起兴趣,几乎没有业余爱好。

自我评价下降,怨天尤人,自卑、自责,甚至感到有罪,感到无助,对别人的帮助也认为无济于事

(3)精神疲惫不堪感明显,思维迟钝、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下降,食欲不振、性欲不降等

(4)一些抑郁患者可伴有轻重不等的焦虑和失眠、头晕等躯体症状

符合以下三项即可诊断为抑郁症:

⑴以持久的轻至中度抑郁为主要表现,时间在2年以上;⑵伴有兴趣减退;⑶自觉疲乏无力;⑷自我评价过低;⑸对前途悲观失望;⑹有自杀观念,但无行为;⑺不愿主动与人交往;⑻自觉病情严重,常主动求治。

7、叙述多动症的表现特征及诊断标准

表现:

(1)活动过度。

开始于婴儿时期,主要表现为多动、小动作格外多、在室内不能静坐。

有的儿童有咬指或吸吮手指、挤眉弄眼等不良的习惯性动作。

还会有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如共济动作困难、快速轮替动作笨拙,精巧动作不灵活等。

(2)注意障碍。

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易受环境影响而分散,对来自各方面的刺激几乎都起反应,难以集中注意力,学习困难。

(3)情绪不稳定。

冲动、任性、缺乏自我克制能力、易伤人毁物等。

(4)学习困难。

智力水平一般不差,但是因上述原因给学习带来困难。

(5)综合分析和空间定位障碍。

不能分析图形的结合,也不能将图形中的各部分综合成一体,分不清图画中的主题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CCMD-3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

发生于儿童时期(多在3岁左右),与同龄儿童相比,表现为同时有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及活动过度或冲动的一组综合征。

症状发生在各种场合(如家里、学校和诊室),男童明显多于女童。

【症状标准】

(1)注意障碍,至少有下列4项:

①学习时容易分心,听见任何外界声音都要去探望;

②上课很不专心听讲,常东张西望或发呆;

③做作业拖拉,边做边玩,作业又脏又乱,常少做或做错;

④不注意细节,在做作业或其他活动中常常出现粗心大意的错误;

⑤丢失或特别不爱惜东西(如常把衣服、书本等弄得很脏很乱);

⑥难以始终遵守指令,完成家庭作业或家务劳动等;

⑦做事难于持久,常常一件事没做完,又去干别的事;

⑧与他说话时,常常心不在焉,似听非听;

⑨在日常活动中常常丢三拉四;

 

(2)多动,至少有下列4项

①需要静坐的场合难于静坐或在座位上扭来扭去;

②上课时常小动作,或玩东西,或与同学讲悄悄话;

③话多,好插嘴,别人问话未完就抢着回答;

④十分喧闹,不能安静地玩耍;

⑤难以遵守集体活动的秩序和纪律,如游戏时抢着上场,不能等待;

⑥干扰他人的活动;

⑦好与小朋友打逗,易与同学发生纠纷,不受同伴欢迎;

⑧容易兴奋和冲动,有一些过火的行为;

⑨在不适当的场合奔跑或登高爬梯,好冒险,易出事故。

【严重标准】对社会功能(如学业成绩、人际关系等)产生不良影响。

【病程标准】起病于7岁前(多在3岁左右),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6个月。

8、强迫性心理障碍的分型及症状

一、强迫观念。

这是一种思维障碍,表现为反复而持久的观念、思想、印象及冲动念头。

力图摆脱,但又摆脱不了,因而紧张烦恼和焦虑不安,并伴随一些躯体症状。

强迫观念可有以下几种情况:

(1)强迫怀疑:

怀疑内容大多是个人生活细节,如煤气是否关好,门是否锁好等,不断怀疑,如果由怀疑而付诸行动,则属于强迫行为。

(2)强迫回忆:

对过去做过是事、写过的信和讲过的话反复回忆,尤其是对过去不幸的经历不由自主的回忆,或是看过某书中的情节反复在脑海里回忆,为无法摆脱而感到痛苦。

(3)强迫穷思竭虑。

对日常生活中或自然界中遇到的一些事情思索不已,明知无意义,但自己不由自主的去想,始终置于疑问之中。

(4)强迫联想。

当看到、听到或接触到某一事物或情景时,就出现与此事物有关的联想,无法控制的像个不停,十分苦恼。

(5)强迫对立思维。

出现与自己意愿相反的念头,如一位女士很珍爱自己的生命,但当她站到高层住宅窗口时,却出现往下跳的念头。

(6)强迫意向:

脑海里反复出现逼真和详细的恐怖景象,这些景象困扰自己难以摆脱。

(7)魔术性思维:

认为只要想到某一件事情,该事情就会发生,如想到亲人不就将死亡,虽知无根据,但仍惶惶不可终日。

二、强迫行为。

这是继发于强迫观念之后的行为,反复地做一种无意义的行为,明知无意义却非做不可,做后能消除片刻紧张,一会又感到不舒服,焦虑,非做不可。

(1)强迫洁癖。

强迫洗手、洗衣等。

(2)强迫检查。

继发于强迫性怀疑之后,总要均按察几遍煤气是否关好,门是否锁好等。

(3)强迫计数。

如一看见楼房就要数楼房层数,一上楼就要数台阶等行为。

(4)强迫性仪式动作。

有一套自己规定好的刻板动作,如出门时必定先迈右脚,遗忘则回来重新开始等。

9、人格障碍类型及其代表特征

(1)偏执性人格障碍:

主观、固执、多疑、敏感、心胸狭窄、报复心强。

(2)分裂样人格障碍:

观念和行为奇特、脱离现实、情感冷漠、缺乏进取心、对赞扬或批评无动于衷;无愉快的情感体验,缺乏亲密和信任的人际关系,过分沉湎于幻想,孤僻自处,不爱社交。

(3)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又称无情性人格障碍、悖德性人格障碍。

表现为16项:

⑴肤浅的乐趣与良好的智力;⑵无妄想或不合理思维;⑶无神经症表现;⑷不可信赖;⑸不真诚、不坦率;⑹缺乏羞耻与真正的后悔;⑺虽有行为动机存在,但并不充分,有明显的反社会性行为;⑻缺乏道德标准而不辨善恶是非;⑼极端自私自利;⑽冷酷无情;⑾缺乏自知之明;⑿处理人与人关系时不负责任;⒀爱不切实际地幻想;⒁罕有自杀;⒂性生活反常或紊乱;⒃不按计划办事。

(4)情绪不稳性人格障碍:

情绪不稳,易冲动,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该人格障碍有两种类型

①冲动性人格障碍又称为爆发性人格障碍,特征是情感不稳定,对事物常常作出爆发性反应,常见愤怒爆发,缺乏自我控制,行为无计划性,不考虑后果。

②边缘性人格障碍:

情感不稳定,并在人际关系、自我形象、目的和内心偏好方面存在显著的扭曲和模糊不清,常有持续的空虚感。

(5)表演性人格障碍:

幼稚、不成熟,好表现自己,做作夸张,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6)强迫性人格障碍:

犹豫不决,拘谨小心,过分循规蹈矩,常常自我怀疑,人际关系紧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