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一轮复习湘教版第2章 第2讲 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学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58392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90.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一轮复习湘教版第2章 第2讲 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届一轮复习湘教版第2章 第2讲 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届一轮复习湘教版第2章 第2讲 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届一轮复习湘教版第2章 第2讲 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届一轮复习湘教版第2章 第2讲 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一轮复习湘教版第2章 第2讲 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学案.docx

《届一轮复习湘教版第2章 第2讲 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一轮复习湘教版第2章 第2讲 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学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一轮复习湘教版第2章 第2讲 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学案.docx

届一轮复习湘教版第2章第2讲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学案

第2讲 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本讲复习脉络:

考点分层突破:

考点一|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知识类考点——由浅入深逐层突破

1.大气的垂直分层

垂直分层

气温变化

与人类关系

对流层

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大气下热上冷,空气上升,对流现象显著,与人类最密切

平流层

随高度升高而上升

大气平稳,天气晴朗适合飞机飞行

高层大气

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

存在若干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1)对流层在不同纬度厚度不同,低纬度为17~18km,中纬度为10~12km,高纬度为8~9km;

(2)平流层的22~27km处存在臭氧层,是地球生命的天然屏障。

2.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读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填写下列内容。

(1)能量来源

①根本来源:

A太阳辐射。

②近地面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

B地面辐射。

(2)两大环节

①地面增温:

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②大气增温:

地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

(3)两大作用

①大气的削弱作用:

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散射作用。

②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C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补偿作用。

(4)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①纬度因素:

纬度不同,年平均正午太阳高度不同。

②下垫面因素:

下垫面状况不同,吸收和反射的太阳辐射比例也不同。

③气象因素:

大气状况不同,影响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

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部分,是始终存在的,并且白天大气逆辐射更强。

图文助记

1.逆温现象:

逆温层条件下污染物的扩散

在对流层中,正常情况下气温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

但是,有些时候气温会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升高,被称为逆温现象。

逆温的出现就不利于空气的上升运动,如果有污染物的话,污染物就会长期停留在原处而造成污染。

2.阳伞效应原理:

悬浮在大气中的烟尘,一方面将部分太阳辐射反射回宇宙空间,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使地面接收的太阳能减少;另一方面吸湿性的微尘又作为凝结核,促使周围水汽在它上面凝结,导致低云、雾增多。

这种现象类似于遮阳伞,因而称“阳伞效应”。

1.解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时应注意三个方面

(1)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了受热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

(2)自近地面向上,大气获得的地面辐射逐渐减少,因此近地面大气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3)影响大气逆辐射的因素主要有:

空中的云量的多少、空气的洁净度、干燥度。

一般情况下,云量越多、空气越浑浊、湿度越大,大气逆辐射越强。

2.大气保温作用原理的现实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

①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②深秋农民利用秸秆燃烧制造烟雾预防霜冻。

③华北地区早春农民利用地膜覆盖进行农作物种植。

④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

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3.利用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

(1)高海拔地区:

(如青藏高原地区)

(2)内陆地区:

(如我国西北地区)

          ↓

(3)湿润内陆盆地:

(如四川盆地)

4.逆温成因及其影响

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会出现实际气温高于理论气温,甚至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温的现象,称为逆温。

(1)逆温现象的形成及消失过程如下图所示:

①    ②    ③    ④    ⑤

正常气温  出现逆温  逆温层加厚 逆温逐渐消失 气温恢复正常

(2)逆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有:

成雾

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出现交通事故

大气污染

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对航空造成影响

逆温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对飞机起降带来不便。

如果出现在高空,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因为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飞行中不会有较大颠簸

●考向1 大气受热过程

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图,回答1~2题。

1.从辐射量上看,甲大于乙的原因是(  )

A.大气对甲具有削弱作用

B.丁对甲有补充作用

C.甲大部分被大气吸收

D.乙大部分被地面吸收

2.下列现象中,会使丁环节减弱的是(  )

A.雾霾笼罩  B.空气湿度大

C.晴空万里D.阴云密布

1.A 2.C [第1题,甲为到达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乙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途经大气,部分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所以甲大于乙的原因是大气对甲具有削弱作用。

第2题,图中丁环节为大气逆辐射环节,雾霾笼罩、阴天及空气湿度大都会使其增强,而晴朗的天气,大气逆辐射相对较弱。

]

●考向2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2015年12月14日~15日,上合组织峰会在郑州CBD如期举行。

会议期间郑州雾霾天气一扫而尽,出现了久违的蓝天,一些网民称其为“上合蓝”。

下面左图为郑州中原福塔雾霾天气前后对比图,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3~5题。

3.中原福塔雾霾天气前后景观的变化,原因主要是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中

A.①减弱   B.②增强

C.③减弱D.⑤增强

4.有关雾霾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雾霾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

B.雾霾增强了地面辐射

C.雾霾加大了气温的日较差

D.雾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5.雾霾对人类产生的不利影响有(  )

①患呼吸道疾病的人数剧增 ②商业、餐饮等服务业遭受客源危机 ③导致诸多生活用品价格上涨 ④加剧城市道路拥堵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思维流程】

3.B 4.A 5.D [第3题,中原福塔雾霾天气前后景观变化主要体现为大气能见度的变化,而大气的能见度主要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有关。

选B。

第4题,发生雾霾天气,空气中既有固体颗粒物,也有充足的水汽,因此,雾霾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同时也可增强大气逆辐射;由于空气中固体颗粒物较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辐射减弱;雾霾天气会使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也增强,因此,减小了气温的日较差;雾霾并不能改变太阳辐射的波长。

选A。

第5题,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可能会诱发呼吸道疾病;大气的能见度降低,可能会导致城市道路拥堵;但不会影响商业、餐饮等服务业的正常营业和生活用品的价格。

选D。

]

●考向3 分析某地昼夜温差的大小

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6.我国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是因为(  )

A.白天地面吸收强,夜晚①弱

B.白天反射作用强,夜晚②弱

C.白天大气辐射强,夜晚③弱

D.白天太阳辐射强,夜晚④弱

D [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云雾少,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近地面气温高;晚上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弱,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气温低,昼夜温差大。

]

解题技巧

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技巧

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

(1)地势高低:

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2)天气状况:

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3)下垫面性质:

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地面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考点二|热力环流及大气的水平运动

知识类考点——由浅入深逐层突破

1.热力环流

(1)形成原因:

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差异分布。

(2)形成过程:

地面间冷热不均→空气的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大气中的水平运动。

具体如下图所示,探究下列问题:

读上图,探究下列问题。

①近地面冷热与气流垂直运动有何关系?

提示:

近地面热,气流上升;近地面冷,气流下沉。

②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高低有何关系?

提示:

近地面气压总是大于高空的气压。

③近地面的气压高低与冷热有何关系?

提示:

近地面热,形成低压;近地面冷,形成高压。

④气流的水平运动流向有何特点?

提示:

总是从高压指向低压。

图文助记

1.巴山多夜雨的原因:

“巴山夜雨”是因为四川盆地多夜雨而得。

四川盆地潮湿,云层厚,夜晚大气的逆辐射较强,低层空气容易升温,加之四周沿山坡下沉的气流多,造成盆地底部夜晚气流上升较旺,形成夜雨。

2.室内空调多布置在高处,而暖气则在低处的原因:

热空气密度小,易向上流动,促进房间内空气流通,使房间气温升高。

冷空气密度大,易向下流动,使室内热空气会相对向上升浮,空气的自然循环会使室内温度均衡。

2.大气的水平运动

(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

(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类型

高空风

近地面风

图示(北半球)

受力

F1(水平气压梯度力)和F2(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

F1(水平气压梯度力)、F2(地转偏向力)和F3(摩擦力)共同影响

风向

与等压线平行

与等压线斜交

1.掌握热力环流要抓住一个过程、两个方向、三个关系

(1)一个过程

(2)两个方向

垂直方向

与冷热差异有关,热上升,冷下降

水平方向

与气压差异有关,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

(3)三个关系

①近地面和高空气压相反关系

②温压关系:

(如上图中甲、乙、丙三地所示)热低压、冷高压

③风压关系:

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如上图中①②③④处风向所示)

2.常见的热力环流及其应用

类型

示意图

应用

山谷风

由于夜晚吹山风,谷底气流上升,出现著名的“巴山夜雨”现象;夜晚,当冷空气在谷底集聚时,容易出现上热下冷的稳定空气结构,即逆温现象

海陆风

海陆风加速海陆间水分和热量的交换,白天的海风使近海岸湿润,夜晚的陆风使陆地凉爽

热岛效应

热岛效应强弱反映城乡温差大小,如夏季城郊温差大,热岛效应最显著,热力环流最强。

有污染的企业要远离居民区,并布局在绿化带以外,避免热力环流中污染物进入市区

3.风力、风向的判断方法

(1)风向的判断与绘制

按照以上方法可绘出风向,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

近地面风:

高空风:

(2)风力的判读

①风力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因此,等压线密集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反之则小,如下图,风力:

A>B>C>D

②要注意不同图幅上的气压梯度和比例尺两种情况的变化。

在不同地图中,相同图幅、相同等压距的地图相比,比例尺越大,表示单位距离间的等压线就越密集,则风力越大;比例尺越小,表示单位距离间的等压线就越稀疏,则风力就越小。

如下图A、B、C、D处风力的大小是A>B>C>D。

4.影响风向的因素

影响风向的主要因素:

大气的受力状况、地转偏向力及其存在位置。

具体表现是:

(1)同一平面气流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若只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对风向的影响,则风向与等压线垂直;若只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对风向的影响,则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若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及地转偏向力对风向的影响,则风向应该是斜穿等压线,且从高压吹向低压。

(2)近地面的风运动过程中往往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而高空的风一般只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3)风向与摩擦力的方向总相反;地转偏向力的方向总与风向、摩擦力的方向垂直;地转偏向力与摩擦力的合力方向总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相反。

(4)高空和近地面没有明确规定的高度,但是一般以1500米为参考数值。

●考向1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读某地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气压图,回答1~2题。

1.若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构成热力环流,则流动方向为(  )

A.O→P→M→N→O

B.P→O→M→N→P

C.M→N→P→O→M

D.N→M→O→P→N

2.下面图中正确表示N地在垂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配置的是(  )

A    B    C    D

1.A 2.A [第1题,气流总是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则近地面由M流向N,高空由O流向P;依据热力环流图可判断,图中M、N为近地面两点,O、P为高空两点,且O、P分别对应位于N、M上空;M地气压高,说明是近地面气温较低处,气流由P下降至M;N为近地面气温较高处,气流上升至O。

故A项正确。

第2题,图中显示N地为近地面热低压区,故气温高于两侧,气压低于两侧同一高度,则A项正确。

]

●考向2 常见热力环流的形式与应用

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3~4题。

3.该城市可能位于(  )

A.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

B.40°N附近大陆西岸

C.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

D.40°N附近大陆东岸

4.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  )

A.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B.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C.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至郊区

D.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

【思维流程】

3.D 4.A [第3题,根据图中所给等温线信息,判断该地冬季气温在0℃以下,对照选项中所给地区的气候特点综合分析即可解答。

回归线附近,纬度较低,冬季气温不可能在0℃以下,A、C项错误;40°N附近的大陆西岸,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气温也应该在0℃以上,B项错误;40°N附近的大陆东岸,应为温带季风气候或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气温较低,低于0℃,D项正确。

第4题,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形成城市环流。

城市环流方向是市中心气流上升,在郊区下沉后,沿近地面从郊区流回城市。

在此过程中,市区的大气污染物会扩散到郊区,C项错误;郊区燃烧秸秆,烟雾会在近地面因大气环流流向城市,D项错误;市中心盛行上升气流,而且比郊区的大气污染物多,降水的可能性比郊区大,A项正确;虽说时间是冬季,但从图中可以看出,市中心的气温较高,所以市中心降雪的可能性较小,而郊区的气温低于0℃,市区和郊区比较,降雪的可能性更小,B项错误。

]

拉萨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

下图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

完成第5题。

5.有关拉萨7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

B.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

C.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D.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C [本题考查山谷风热力环流对降水的影响。

从图中可以看出拉萨的降雨主要集中在夜间。

根据文字材料,“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及所学知识可知,受山谷热力环流的影响,夜间谷地降温速度不及两侧山坡,气温相对较高,盛行上升气流,易形成降雨;白天谷地升温速度不及两侧山坡,气温相对较低,盛行下沉气流,不易形成降雨。

]

解题技巧

根据山谷风的应用可知,夜间谷地既有可能形成逆温,又有可能形成降雨,但是两者不会同时发生。

逆温发生之后,大气层稳定,对流运动弱,不会形成降雨。

●考向3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受力分析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势,L为低压。

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

读图,完成第6题。

6.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  )

A.偏东风   B.偏南风

C.东北风D.西北风

B [图中甲地东南侧气压高于西北侧,气流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由东南向西北流动,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向右偏转成偏南风,故排除A、C、D三项,选择B项。

]

7.读图,在图中所示的时段内,风向由东南变为东北的城市是(  )

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

百帕)

A.台北    B.上海

C.首尔D.北京

D [根据等压线图可以判断出5月6日14时:

北京为东南风、首尔为西南风、上海为东南风、台北为东北风。

5月7日02时:

北京为东北风、首尔为偏南风、上海为东南风、台北为东北风。

故选D。

]

考点三|等压面图的判读

图表类考点——触类旁通活学巧用

等压面是空间气压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

由于同一高度,各地气压不相等,等压面在空间不是平面,而是像地形一样起伏不平。

采用绘制地形图的方法,用等高线将起伏不平的等压面投影到平面图上,就构成了等压面图。

常见的等压面图有以下三种:

用高度数轴反映等压面高度分布的图示(图1);用不同等压线的空间分布反映等压面剖面的图示(图2);结合等压面反映等高线空间分布的图示(图3)。

 

 

图1 等压面分布图              图2 等压面剖面图         

图3 等压面上等高线分布图

1.判读此类图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

(1)在垂直方向上,高度越高,气压值越低(如下图)。

地表受热均匀时的等压面状况    地表受热不均时的等压面状况

图A          图B

(2)若海拔相同、冷热均匀,等压面与等高线重合且与地面平行(如图A)。

(3)若地面冷热不均,等压面发生弯曲,等压面向上凸的地方为高压区,向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如图B)。

(4)同一地区,高空和近地面气压高低相反,等压面凹凸方向相反(如下图所示)。

2.此类图的判读技巧(以图1为例)

(1)判读气压高低

①同一垂直方向上,高度越高,气压越低。

如图1中PA>PC、PB>PD。

②作一辅助线即可判定同一水平面(同一高度)上的气压高低,如图1中C处比D处气压高;同理,A处气压低于B处。

即PC>PD、PB>PA。

③综上PB>PA>PC>PD。

(2)判读气流流向

①同一水平面,气流总是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

图1中近地面B处空气流向A处。

高空气流方向与近地面相反。

②图1中A处气压低,说明该地受热,空气膨胀,气流上升;而B处气压高,说明该地较冷,空气收缩,气流下降。

③图1热力环流呈顺时针方向。

(3)判断下垫面的性质

①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

夏季,等压面下凹者为陆地、上凸者为海洋(湖泊)。

冬季,等压面下凹者为海洋(湖泊)、上凸者为陆地。

②判断裸地与绿地:

裸地同陆地,绿地同海洋。

③判断城区与郊区:

等压面下凹者为城区、上凸者为郊区。

(4)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

等压面下凹地区,多阴雨天气,日较差小,如图1中A地;等压面上凸地区,多晴朗天气,日较差大,如图1中B地。

【母题】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

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D.西北风

【解图流程】 

【答案】 B

[迁移应用]

下图为某区域某时刻高空等压面(P1和P2)空间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P1等压面空间分布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海拔差异

B.气压带的移动

C.海陆热力性质

D.洋流增温增湿

2.此时,图中甲地的河流(  )

A.可能会发生凌汛现象

B.径流量达一年最大值

C.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D.航运繁忙货运量巨大

1.C 2.A [第1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可判断该区域为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P1等压面发生倾斜,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海陆出现气压差异而造成的,所以选C。

第2题,根据高空P1等压面倾斜情况,可推断太平洋上出现低压,亚欧大陆上出现高压,应该为北半球冬季,因此甲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河流可能出现凌汛现象。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