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75523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doc

《《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doc

记金华的双龙洞

一、说教材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描写了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表达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全文脉络清晰,语言朴素,真实可感。

单元专题的内容是:

“壮丽的祖国河山”,专题的学法是:

“学习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

教学目标:

1、认识“浙、臀”等6个生字;会写“浙、桐”等13个生字;理解“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蜿蜒”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3、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4、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

教学难点:

感受溶洞的奇观,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法学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其义在“引导”,并非一切由教师主动,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只听教师讲说。

因此,我这节课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启发引导法,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做到“会学”。

在具体语段中,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重点词语品味法、朗读法、

新课标指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

在具体语段的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习方法:

讨论法、举一反三法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会生字,理解部分词语和课文的意思,学习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第二课时:

学习课文第四至八自然段,感悟按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学习有条理叙述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和朴实。

三、说教学程序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之前我们游览过美不胜收的广西桂林,今天我们要去一个特别的地方——金华的双龙洞。

同学们有谁去过或了解过这个地方呢?

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浙江金华,欣赏金华的双龙洞,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观。

(揭题)

1、让学生解释“记”是什么意思?

(记载)

2、本文是一篇游记,这篇游记是叶圣陶老先生于1957年游览金华双龙洞后写下的。

设计说明:

教师激情导入,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把学生带入课堂的情景中。

简介文章是一游记,让学生大致了解游记的写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学生读生字新词。

提醒学生注意的读音:

浙、臀、稍:

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簇、蜿、蜒。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的长句和生字词比较多的句子,看看他们是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3、课文整体把握:

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什么,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自学后小组讨论。

4、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说出课文主要写金华双龙洞的美丽景观。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课文先写去双龙洞途中的风光,接着写双龙洞洞口和来到外洞,再写怎样通过孔隙来到内洞,最后写出洞。

从而引导学生梳理课文的结构顺序。

(板书)

设计说明:

课标中年级的目标指出: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里我让学生通过自学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又引导理清文章的结构顺序,体现中年级的学段特征和阅读教学要从整体入手的原则。

(三)精读部分课文,品读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第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

(2)汇报交流:

游览的时间和目的地。

2、探究第二、三自然段

导语:

现在,我们已经出了金华城,向着“双龙洞”出发了,这一路上的美丽风景真让人陶醉呀!

(1)请同学们自读二自然段,思考:

A、作者在从金华去双龙洞的路上都看到了什么?

B、勾画出作者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

读后,同桌间讨论交流。

(2)汇报交流

先让学生说出作者在沿途所看到的美丽风景和这些景物的特点,最后再说说作者看到这些景物后有什么感受?

A、学生边作答,教师边板书:

景物——映山红油桐沙土新绿

特点——各色粉红色或浓或淡

感受——一片明艳

B、“明艳”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作者会觉得眼前一片明艳?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导语:

沿途不仅有特色的花、树、还有水呢!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山中的溪流,去听听溪水的歌唱。

(4)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

A、溪流有哪些特点,圈出重点词语。

B、溪流为什么会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还会时时变换调子?

(5)汇报交流

先让学生说出溪流的特点,再出示“随着山势,溪流时而……溪声还会时时变换调子”。

引导学生发现这句话的特点:

有两对反义词,用拟人手法,写溪水的声音。

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句子中的因果关系、音韵节奏感和作者当时的心情。

(板书)

(6)指导朗读:

播放音乐,男女生对读。

整段话的对读:

女生读写溪流特点的句子,男生读剩余句子。

设计说明:

课标指出: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

”通过引导学生自读思考抓重点词语,播放音乐、激情朗读,感悟作者通过排比、拟人等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溪流的特点。

既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又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

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7)课堂练习:

用“时而……时而……时而……时而……”写句子。

设计说明:

把课堂上学习到的句式,进行迁移运用,举一反三,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这篇课文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描写了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我们学习到作者运用排比、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描写溪流的特点,语言朴素,真实可感!

那么,双龙洞是怎样描写的,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布置作业:

1、写生字。

2、继续课文,搜集有关金华双龙洞的资料。

3、写一段你去旅游时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

附板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按游览先后顺序)

景物——映山红油桐沙土新绿

特点——各色粉红色或浓或淡

感受——一片明艳

溪流的特点:

宽窄缓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