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小学高段背诵的古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748288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适合小学高段背诵的古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适合小学高段背诵的古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适合小学高段背诵的古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适合小学高段背诵的古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适合小学高段背诵的古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适合小学高段背诵的古文.docx

《适合小学高段背诵的古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适合小学高段背诵的古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适合小学高段背诵的古文.docx

适合小学高段背诵的古文

1.夸父逐日

《山海经》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译文: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

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

还没赶到大湖,就在路上渴死了。

他遗弃的手杖,化成了桃林。

2.吾日三省吾身

《论语》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

“我每天三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

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3.鲁侯养鸟

《庄子》

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

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

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

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译文:

从前,有一只海鸟停留在鲁国国都的郊外,鲁王让人驾车迎接它,并且在宗庙里对它敬酒,演奏《九韶》使它高兴,准备牛、羊、猪的肉作为它的食物。

于是海鸟眼花了,忧愁悲伤,一块肉也不敢吃,一杯酒也不敢喝,三天就死了。

这是用自己的生活方式来养鸟,不是用养鸟的方法来养鸟啊!

4.揠苗助长

《孟子》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

“今日病矣!

余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译文:

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春秋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地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

“今天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

”他儿子小步奔去看那禾苗的情况,禾苗却都枯萎了。

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

孟子曰: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

孟子说: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地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士兵的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围着攻打它,一定有有利天气的时候;这样却不能取胜,是因为有利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的地理形势。

城墙高,护城河深,武器装备坚固锋利,粮食充足,但是守城者却弃城而逃,是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所以说:

“使人民定居下来不能靠划定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

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亲戚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会归顺于他。

凭借天下人都归顺(的条件),攻打内外亲戚都背叛(的人),所以君子不战则已,若进行战争,就一定能胜利。

6.鱼,我所欲也

《孟子》

孟子曰: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通"避",下同)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由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译文:

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

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

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

可是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着给别人吃,乞丐因轻视而不愿意接受。

7.子罕不受玉

《左传》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

献玉者曰:

“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子罕曰:

“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稽首而告曰:

“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

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译文:

有一个宋人得到美玉,把美玉献给子罕,子罕不接受。

献玉的人说:

“我把玉给工匠看,他们认为是宝物,所以才献给你。

”子罕说:

“我把不贪当做宝,你把玉当做宝,你把玉给我,那么我就是一个贪心的人,你失去了玉,我失去了不贪的德,大家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

不如我们各自保有自己的宝物。

”献玉的人很恭敬的说:

“小人拥有玉,不能把它带入他乡,拥有这个玉是想请求免于死难。

于是子罕把玉放置在自己居住的乡里,派玉人替自己雕琢、加工,(卖掉璧玉)使献玉者富裕之后,才让其人回到他的居所。

8.人有亡斧者

《吕氏春秋》

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人之子。

视其行步,窃斧也;视其颜色,窃斧也;听其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者也。

俄而掘其沟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之子,其行动、颜色、动作皆无似窃斧者也。

译文:

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他的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他看到那人走路的样子,像是偷斧子的;看那人脸上的神色,像是偷斧子的;听他的言谈话语,像是偷斧子的;一举一动,没有一样不像是偷斧子的人。

不久,他挖掘那山沟时却找到了自己的斧子。

之后有一天又看见他邻居的儿子,就觉得他行为、表情、动作,都不像偷斧子的人。

9.伯牙破琴

《吕氏春秋》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

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

“善哉乎鼓琴!

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

虽有贤者,而无礼以接之,贤奚由尽忠?

犹御之不善,骥不自千里也。

译文:

伯牙在弹琴,钟子期听他弹。

伯牙正弹奏到意在描绘泰山的乐曲,钟子期(仿佛就看到了高山)说:

“弹得真好啊!

我好像看到巍峨的大山!

”一会儿,伯牙又弹奏到意在描绘流水的乐曲,钟子期(仿佛就看到了江河)又说:

“弹得真美啊!

我又好像看到浩浩荡荡的江河!

钟子期死后,伯牙悲痛万分,拉断了琴弦,把琴摔破,并发誓终身不再弹琴。

他认为这个世上没有值得再为之弹琴的人了。

不仅仅是弹琴这样,对人才也同样是这个道理。

虽有能人,而不能以礼相待,为什么要求人才对你尽忠呢?

就好像不善于驾驶车马,好马也不能发挥日行千里的才能。

10.管庄子刺虎

《战国策》

有两虎争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

管与止之曰:

“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

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

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

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

译文:

有两只因为争吃一个人而打斗的老虎,管庄想要刺死它们。

管与阻止他说:

“老虎,是凶暴的动物;人,是(它们)美味的食物。

现在两只老虎因争吃人而互相争斗,小的一定会死,大的一定会受伤。

你等这两只老虎死的死、伤的伤,后再刺死它们,一次就同时杀死两只老虎.不用费一点儿力气,就一下子获得杀死两只老虎的名声!

11.南辕北辙

《战国策》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

‘我欲之楚。

’臣曰:

‘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曰:

‘吾马良。

’臣曰:

‘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

‘吾用多。

’臣曰:

‘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

‘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

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

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

犹至楚而北行也。

译文:

魏王想要攻打邯郸,季梁听说这件事后,半路返回,来不及抻平皱缩的衣服和去除头上的尘土,去谒见魏王说:

“今天我回来的时候,在大路上遇见一个人,面朝北面驾着车,他告诉我说:

‘我想到楚国去。

’我说:

‘您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

’他说:

‘我的马好。

’我说:

‘即使马好,但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

’他说:

‘我的路费多。

’我说:

‘即使路费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

’他说:

‘我的马夫善于驾车。

’这几样越好,却让他离楚国越远!

现在大王行动想成为霸王,举止想取信于天下。

依仗魏国[2]的强大,军队的精良,而去攻打邯郸,以使土地扩展,名位尊贵,大王这样的行动越多,那么距离称王的事业就越来越远了。

这就好像想到去楚国却向北走一样。

12.自相矛盾

《韩非子》

楚人有鬻矛与盾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

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

“我的盾很坚固,无论用什么矛都无法穿破它!

”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

“我的矛很锐利,无论用什么盾都不能不被它穿破!

”有的人问他:

“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

”,那个人被问得哑口无言。

什么矛都无法穿破的盾与什么盾都能穿破的矛,不能同时出现在一起。

13.苛政猛于虎

《礼记》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而听之。

使子路问之曰:

“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而曰:

“然!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曰:

“何为不去也?

”曰:

“无苛政。

”夫子曰:

“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译文:

孔子路过泰山脚下,有一个妇人在墓前哭得很悲伤。

孔子扶着车前的横木听妇人的哭声,让子路前去问那个妇人。

子路问道:

“您这样哭,实在像是有非常伤心的事。

”(妇人)接着说:

“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后来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咬死了,现在我的孩子又死在了老虎口中!

”孔子问:

“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

”(妇人)回答说:

“(这里)没有残暴的政令。

”孔子说:

“学生们记住,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啊!

14.嗟来之食

《礼记》

齐大饥。

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履,贸贸然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

“嗟!

来食!

”扬其目而视之,曰:

“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曾子闻之,曰:

“微与!

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译文:

齐国发生严重饥荒,黔敖在路边摆放食物,用来施舍给经过的饥饿的人吃。

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拖着鞋子,昏昏沉沉地走来。

黔敖左手拿着食物,右手端着水,说道:

“喂!

来吃!

”饥民抬起头瞪大他的眼睛,盯着他,说:

“我就是因为不愿意吃带有侮辱性的施舍,才饿成这个样子的!

”黔敖跟在后面向饥民道歉,最后这个人因为没有吃的饿死了。

曾子听说了这件事,说道:

“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则可以去吃。

15.一字千金

《史记》

当是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

吕不韦以秦之强,羞不如,亦招致士,厚遇之,致食客三千人。

是时诸侯多辩士,如荀卿之徒,着书布天下。

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着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记、二十余万言。

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

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译文:

在那时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他们都礼贤下士,结交宾客,并在这方面要争个高低上下。

吕不韦认为秦国如此强大,把不如他们当成一件令人羞愧的事,所以他也招来了文人学士,给他们优厚的待遇,门下食客多达三千人。

那时各诸侯国有许多才辩之士,像荀卿那班人,着书立说,流行天下。

吕不韦就命他的食客各自将所见所闻记下,综合在一起成为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

自己认为它完整地记载了天地万物和从古到今的事,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并将《吕氏春秋》张布在咸阳集市的门口,在它上边悬挂千金,遍请诸侯各国的游士宾客,若有人能增或删一字,就给予一千金的奖励。

16.蔡伦造纸

《后汉书》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即按书写需要裁好的丝织品)者谓之为纸。

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伦乃造意(发明、创造)用树肤、麻头及敝布。

鱼网以为纸。

元兴元年,奏上之。

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译文:

自古以来都是把字写在或刻在竹片上,再编成册,那种用来写字的丝绸叫做纸。

丝绸很贵而竹简又太笨重,并且不便于人们使用。

蔡伦于是想出一种方法,用树皮、麻头以及破布、鱼网造成纸。

元兴(汉和帝年号)元年上奏皇帝,皇帝夸赞他的才能,从此都采用他造的纸,所以天下都说“蔡侯纸”。

17.曹冲称象

《三国志》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冲曰:

“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

”太祖大悦,即施行焉。

译文:

曹操的儿子曹冲长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

孙权曾送来过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属下,都没法想出称象的办法。

曹冲说:

“把象安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它东西,(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就能知道结果了。

”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18.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陆上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唐朝以来,人们十分喜爱牡丹。

我(却)唯独喜爱莲花,它在淤泥里生长,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却不显得妖媚。

它的(茎)中间空,外面直。

不长出外蔓,不长出侧枝。

香气远播,更显得清幽。

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却不能亲近而不庄重地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

喜爱菊花的人,自陶渊明以后就很少有听闻了。

喜爱莲花的人,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呢?

喜爱牡丹的人,当然有很多了!

19.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多高,有仙人(居住)就出名;水不在于有多深,有了蛟龙就成了神奇的(水)了。

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只要我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与我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与我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的清净,没有成堆官府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它们都很简陋,但居住的人都很有名,所以就不感到简陋了)。

孔子说:

“有什么简陋的呢?

20.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君子的操守,(应该)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

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学习必须静心,才识需要学习,不学习无从拓广才识,不立志不能学习成功。

沉迷滞迟就不能励精求进,偏狭躁进就不能冶炼性情。

年年岁岁时日飞驰,意志也随光阴一日日逝去,于是渐渐枯零凋落,大多不能融入社会,可悲地守着贫寒的居舍,那时(后悔)哪来得及!

21.为学一首示子侄(节选)

彭端淑

天下事有难易乎?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才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才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译文:

天底下的事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

只要去做,那么困难也变容易了;如果不去做,那么容易也就变困难了。

人们求学有困难和容易区别吗?

去学的话,困难也变容易了;不去学的话,容易也会变困难。

我天生资质愚笨,比不上别人;我天生材质平庸,比不上别人;但只要天天学习,长久不懈怠,到了有成就的时候,也就不知道自己的愚笨平庸了。

我天资聪明,比平常人高出一倍;我反应敏捷,比平常人高出一倍;(如果)舍弃不用,那跟愚笨和平庸的人就没什么不同了。

圣人孔子的学说,最终是靠天资迟钝的曾参传下来的的。

既然如此,愚笨平庸、聪明敏捷,哪里是固定不变的呢?

22.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

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yé)?

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但伯乐不会经常有。

所以即使有千里马,只是辱没在喂马的人的手中,(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着称。

(能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要吃一石粮食。

饲养马的人不知道它(日行)千里,把它当作普通的马来喂养。

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美德显现不出来。

况且想要享有普通的马一样的待遇也得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养马的人鞭策它却不能使用正确的驾驭方法,喂养它却不能使它充分施展它日行千里的才能,听它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拿着鞭子走到它跟前说:

“天下没有千里马!

”唉!

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是人们真不认识千里马吧!

23.读书要三到

朱熹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朗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译文:

只要是读书,就要每个字都读得很大声,不可以读错一个字,不可以少读一个字,不可以多读一个字,不可以读颠倒一个字,不可以勉强硬记,只要多读几遍,自然而然就顺口而出,即使时间久了也不会忘记。

古人说过: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道理了。

我曾经说过: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致志,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24.荔枝图序

白居易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

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

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译文:

荔枝生于巴郡三峡一带,树的形状圆圆的像车上的帷幕和篷盖;叶子像桂树叶,冬天是青色的;花像橘子的花,春天开放;果实像丹砂一般地红,夏天成熟;众多果实聚在一起像葡萄;核像枇杷;壳如红色疙瘩绸;膜如紫色的绸缎;果肉晶莹洁白像冰雪;浆液甜酸像甜酒和奶酪。

大致是那样,它的实际情况要超过它,若果实离开树枝,一天颜色变了,两天香气变了,三天味道变了,四五天后,色香味全部都没了。

元和十五年夏天,南宾太守(忠州刺史)白乐天让工吏作画并且亲自写下了这篇序,这是为了告诉没有见过(荔枝)的人以及虽然见过却没有看到它三天以内的变化情况的人。

25.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看见月光照入堂屋的门户,(于是我就)欣喜地起床出门散步。

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我)于是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清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

(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淡泊闲静的人罢了。

26.书戴嵩画牛

苏轼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

“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云: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译文:

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有几百种。

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杜处士)尤其珍爱。

他用玉做了画轴,用锦囊装起来,经常随身带着。

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

“这张画是画的斗牛啊!

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

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翘着尾巴在斗,错了!

”杜处士笑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

古人有句话说:

“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

”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27.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

风和烟都散尽了,天和山是一样的颜色。

(我乘坐的小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奇异的山水,在天下独一无二。

江水都是青绿色,千丈深的地方都能看见水底。

游动的鱼儿和细碎的沙石,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浪涛像飞奔的骏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令人感到寒意的树的树;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相互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了无数的山峰。

(山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