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社会保障总结期末笔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737111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社会保障总结期末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最新社会保障总结期末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最新社会保障总结期末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最新社会保障总结期末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最新社会保障总结期末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社会保障总结期末笔记.docx

《最新社会保障总结期末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社会保障总结期末笔记.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社会保障总结期末笔记.docx

最新社会保障总结期末笔记

社会保障(徐萍老师):

一15个单选

比如哪个国家是社会保障的典范?

失业保险费率是?

目前唯一一个以试行的方式实施的保险是五险中的哪一个?

下列不属于社会福利的本质特征的是?

恩格尔系数在早40-50代表什么水平?

二10个判断

三名词解释(5*3分):

年金、社会福利、工伤保险、道德风险、摩擦性失业

四简答(4*5分)

1保险型福利的特征

2医保改革的目标、手段、原则。

3基本养老保险的特征

4劳动力市场的性别歧视是传统习俗造成的,还是市场经济因素造成的?

五论述:

1员工福利计划的设计模式

2什么是失业保险?

失业保险有哪些类型?

针对我的失业保险存在的问题,谈谈如何完善就业保障制度

3自己组登台演讲的框架

 

三名词解释(5*3分):

社会保障体系:

指由社会保障各个有机组成部分所构成的整体,包括各个社会保障项目的结构及其运行机制等。

即社会保障体系是国家依法建立起来的保障国民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系统,是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保障以及各种具有互助共济功能的社会化保障机制共同编织组成的“社会安全网”。

年金:

企业年金,又叫补充养老保险、职业养老金、私人退休金等,一般被定义为:

在国家有关法规指导下,以企业为主体建立的旨在为其职工提供一定程度补充性退休收入保障的保险计划。

欧洲国家一般称之为职业年金,美国称为“私人养老金计划”。

社会福利:

国家和社会为增进与完善社会成员,尤其是困难者的社会生活而实施的一种社会制度,旨在通过提供资金和服务,保证社会成员一定的生活水平并尽可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员工福利:

企业基于雇佣关系,依据国家的强制性法令及相关规定,以企业自身的支付能力为依托,向员工所提供的、用以改善其本人和家庭生活质量的各种以非货币工资和延期支付形式为主的补充性报酬与服务。

工伤保险:

是劳动者在生产和工作中遭受意外伤害,或因长期接触职业性有毒有害因素引起职业伤害后,由国家和社会给予负伤者、致残者及死亡者生前供养亲属提供物质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生育保险:

是一项专门保护女性劳动者的社会保险,一般指女性劳动者因妊娠、分娩而不能工作,工资收入暂时中断,国家或社会对生育的女性劳动者给予必要的经济补偿和医疗保健的社会保险制度。

养老保险:

国家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强制建立和实施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失业保险:

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行,由政府负责建立基金,对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而失去工资收入的劳动者提供一定时期的物质帮助及再就业服务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失业保险具有保障生活和促进再就业的双重职能。

道德风险:

也译为败德行为,是指经济代理人在使其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同时,损害委托人或其他代理人效用的行为。

失业:

指劳动者处于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有劳动愿望并确实在寻找工作的情况下,不能得到适宜职业而失去收入的状态。

失业陷阱:

是指由于收入替代率(即失业时的实际收入与就业时实际收入的比率)过高,失业者缺乏再就业的动力,长期摆脱不了或不愿摆脱贫困的状态。

摩擦性失业:

由于劳动力市场的功能缺陷所造成的临时性失业。

一般是由于求职劳动者与需方提供的岗位之间存在着时间滞差而形成的失业。

季节性失业:

由于某些行业生产条件或产品受气候条件、社会风俗以及购买习惯的影响,使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出现季节性的波动而形成的失业。

周期性失业:

由于周期性的经济波动或曰景气循环所形成的失业。

是一种最普遍、最严重、影响范围最广的失业形态,难以预测和防范。

技术性失业:

技术性失业一般是指由于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能源的运用,从而使原有劳动岗位发生变化,劳动力数量减少而造成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

由于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变换以及生产形式和规模的变换,劳动力结构不能与之相适应而导致的失业。

制度性失业:

由于某种特殊的经济制度安排或制度变革所导致的失业,就是制度性失业。

有些学者也称之为“体制性失业”。

 

第一章社会保障的制度结构

※一.主要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及主要特征(考其中一个)

1.福利国家模式

代表国家:

英国、瑞典,多见于北欧、西欧国家。

基本特征:

(1)全民保障;

(2)实行“收入均等化、就业充分化、福利普遍化、福利设施体系化”和包括(3)“从摇篮到坟墓”的各种生活需要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按照统一标准缴费,统一标准支付;

(4)资金来源于国家一般性税收;

(5)实行广泛而优厚的公共津贴制度,津贴与个人收入及缴费之间缺乏联系;财政负担沉重。

2.社会保险型模式

代表国家:

德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基本特征:

(1)权利与义务相对应;

(2)贯彻“选择性”原则(即选择部分人实行),强调待遇与收入及缴费相联系,(3)并有利于低收入者,支付有一定期限;

(4)费用由个人、单位和政府三方负担,个人和企业缴费为社会保险基金的主要来源;

(5)以保障基本生活水平为原则;

(6)待遇给付标准与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和缴费相联系;

(7)强调公平与效率兼顾,既要保证每一个公民都能享有一定的社会保障待遇,又不能影响市场竞争活力。

3.强制储蓄型模式

代表国家:

新加坡、智利(基金管理运营的方式不同)

(1)新加坡:

政府集中管理和运营基金

保障功能:

养老保障功能——最主要功能

医疗保障功能——支付个人或家人的住院费用

购买住房功能——一大创新

1955年,新加坡建立以个人账户为核心的中央公积金制度。

中央公积金特点:

①征收具有强制性、支取不存在随意性;

②筹资模式是完全积累式的,雇主和雇员按规定比例支付社会保险费;

③公积金记入个人帐户,采取以福利为主、社会保障为辅的原则;

④个人的公积金存款与本人的劳动贡献和工资收入紧密结合在一起;

⑤中央公积金功能多样,是综合性的自我保障体系

(2)智利:

由私营基金管理公司竞争运营基金

智利在1925年就建立了以现收现付、政府机构管理为特征的养老保险制度,但传统的社会保险制度存在明显的弊端:

养老金管理体系混乱/国家财政负担沉重/管理效率低下

1980年,智利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个人储蓄积累为基础,由政府授权的私营金融公司管理和运营养老保险基金。

主要特点:

①个人账户/养老基金由私人公司经营

②基金投资/政府承担“转制成本”和最终保障责任

③政府的规范化管理。

4.国家保险型模式

首先实行国家社会保障是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欧洲和拉丁美洲一些国家先后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国家对人民福利的高度保障,对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巨大的政治压力。

后来,中国、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都建立起了国家保障型的社会保障制度。

主要特征:

①国家通过宪法将社会保障确定为国家制度,公民所享有的社会保障权利由生产资料公有制保证,并通过相应的社会经济政策的实施取得。

②社会保障支出由政府和企业承担,其资金由全社会的公共资金无偿提供,个人不需缴费。

③国家实行低工资、高福利政策,实行公费医疗、低房租、没有失业保险等。

④工会参与社会保障事业的决策与管理。

⑤社会保障目标追求社会公平。

保障对象为全体公民。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和其他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为了更快地发展社会生产力,都对本国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了市场取向的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的变革也随之开始。

【各个制度模式的比较】

制度类型

代表国

基本特征

费用来源

责任归属

福利型

英国

瑞典

全民保障;措施系统完善;津贴广泛而优厚,与个人收入及缴费不联系;收支标准统一;财政负担沉重

国家一般性税收

政府

保险型

德、美、日

权利与义务相对应;支付限期;保障基本生活;强调公平与效率兼顾

个人、单位、政府

三方

强制储蓄型

集中管理和运营基金

新加坡

强制劳资双方缴费并计入个人账户;基金投入资本市场,保值增值

雇主、雇员

个人

私营公司竞争运营基金

智利

雇员

国家型

前苏联、中国等

保障丧失劳动能力或失业的工人及其家属;支付标准为全额工资;统一办理保险

企业主、国家

政府

 

二.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

社会保险

商业保险

基于公共利益建立,法律规范,公共政策范畴

基于经济利益建立,合同关系,私人经济范畴

不以营利为目的,解除后顾之忧,平衡劳动关系,增进劳动者的福利,促进社会和谐

主体是商业保险公司,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政府承担了社会保险绝大部分的经营、管理、监督和实施的责任。

保险人与投保人之间的等价交换,受市场经济规律制约;由政府金融主管部门管理

政府机构既是经办者也是管理者,所有者权益清晰。

投保和保险人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法人或自然人,权利—义务对等

与国家整个经济社会政策协调运行,强调的是社会目标,受社会公共目标制约;社会化运作;经济福利性。

独立运行;市场化运作方式;多保多付、少保少付、不保不付原则;

全体公民

自愿原则

 

第二章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一.逆向选择

例题1:

兰州百合的市场均衡

兰州百合是中国四大百合系中唯一可食用的品种,质量上乘,还可作为药用。

市场价格较高,最高达26元/公斤,而普通百合的价格仅为5-6元/公斤。

因此,大量次品充斥市场,消费者难辨真伪,最终,次品将正品逐出了市场。

分析:

逆向选择是在签定委托—代理合同前常见的隐蔽信息环境,它大量出现在商品销售市场、保险市场、劳动市场、借贷市场、旅游等服务市场,以及金融风险和古董名画等文化市场上

※例题2:

劳动市场的性别歧视问题

歧视是传统习俗造成的,还是市场经济因素造成的?

在劳动市场上,表面上似乎存在着对女性的性别歧视倾向(不排除存在实质上性别歧视的可能),但出现这种结果的内在原因在于,由于信息非对称,每个女性了解自己的真实生产率,而雇主并不能够从各种生产率组合的人群中选择出高生产率的雇员。

面临这种不利选择的局面时,理性的雇主将会选择预期招工成本最小的方法来选择员工。

例题3:

保险市场中的逆向选择

讨论:

①为什么保险公司不愿给超过65岁的人提供医疗保险?

在保险市场上,如果信息对称,那么,保险公司可以很容易按照投保者的不同风险类别给予不同价格的保险单。

②现假设保险市场有高风险和低风险两类投保者,假设高风险投保者面临的损失概率为H,低风险投保者的损失概率为L(H>L)。

保险公司如何确定保险费?

如果保险公司不断提高保险费,则只有更高风险的人愿意投保,最终,将无法在任何保险费水平上签订保险合同。

二.逆向选择的成因和规避途径

1.成因

(1)信息不对称(关键)

(2)产品质量不均一

(3)交易双方可自由选择是否进行交易

2.规避途径

(1)强制参与

(2)依附载体

(3)一揽子计划

(4)信号发送和信号甄别

①保证书:

大多数耐用消费品附带保证书以向买者保证产品具有某些预期的质量,即卖方承担了风险而不是买方。

②品牌效应:

不仅可以显示产品的质量,而且可以在产品质量与预期不符时向消费者提供一种报复的手段,即消费者可以减少未来的消费。

新产品也经常与老品牌相关联,因此,品牌也可以向它的潜在消费者保证产品的质量。

③广告:

向消费者提供产品信息和品质承诺。

④连锁经营:

与品牌具有类似的作用,如连锁旅店和连锁餐厅。

⑤许可制度:

可以减少质量的不确定性。

如医师许可证、律师许可证等。

三.道德风险的成因和规避途径

1.成因

(1)客观上,委托人与代理人间信息不对称;代理人的行为是否符合委托人的利益,代理人自己最清楚。

因此代理人可以隐藏自己的行为,诱发道德风险才成为可能

(2)主观上,委托人和代理人利益不一致;道德风险的产生是因为代理人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损害了委托人的利益

(3)存在外生的随机变量。

外生随机变量使得委托人不能根据代理人的绩效推断代理人的行为。

2.规避途径

(1)监管:

反映的是政府对市场的一种干预。

(2)自律:

市场声誉机制

(3)风险内化:

让可能诱发道德风险或对事件结果有主要影响的一方承担全部或部分风险

(4)信号发送和信号甑别

①信任机制:

指在长期的经济交往过程中,交易双方彼此掌握的、控制对方和克制自己的机制。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信任机制的惩罚措施是有效地降低道德风险的方式。

②部分保险和抵押机制:

大多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分担风险也是有效地降低道德风险的方式。

③长期合同机制:

大多长期合同有助于市场交易双方建立起较强的相互约束的机制。

长期合同机制与声誉密切相关,建立声誉需要耗费大量成本,从而加大了道德风险的机会成本。

 

第三章就业与失业保险

※一.失业保险谈自己的看法

1、涵义

失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行,由政府负责建立基金,对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而失去工资收入的劳动者提供一定时期的物质帮助及再就业服务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失业保险具有保障生活和促进再就业的双重职能。

2、类型

(1)强制性失业保险

由国家立法并具备强制性质的失业保险制度,始于英国(1911年)。

在实行失业保险制度的国家中,实行强制性保险的国家占一大半。

(2)任意性失业保险

由工会自愿建立失业基金会进行管理,这些基金会都从政府得到大量的财政补贴。

代表国家:

丹麦、瑞典和芬兰。

(3)双重失业保障

既有强制性的失业保险,也有由政府提供资金、以经济调查为依据的失业救助制度。

代表国家:

德国、瑞士、荷兰。

3.功能:

(1)保障基本生活功能

(2)促进就业功能

(3)合理配置劳动力功能

(4)稳定功能

(5)调节功能

4.我国目前的失业保险制度属于一种强制性失业保险制度。

5.我国失业保险存在的问题

(1)失业保险覆盖面较窄,未能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果

(2)保险资金筹措渠道少,保险资金严重不足,远未达到应有的保障效果

(3)失业保险制度不够完善,难以确保失业保险的有效实施

(4)失业保险制度中一些规定难以把握,

6.如何完善失业保障制度

(1)切实加强失业保险的法制建设

(2)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3)借鉴国际经验开征社会保障税,用法律来保障社保基金来源

(4)完善社会保障管理体系

(5)拓展社会保障覆盖面,消除体制性障碍

(6)构建设养老、医疗保险体系,发展社会养老

总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既是社会安全稳定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手段之一。

克服当前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弊端,通过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来促进社会和谐是“十一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

 

第四章工伤保险

一.工伤保险的目标和手段

1.目标:

(1)工伤事故预防与职业病防范,降低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率

(2)一旦发生工伤事故和职业病,通过“大数法则”,分散雇员与雇主因工伤和职业病带来的财务风险

(3)为工伤人员和职业病患者提供康复与治疗

2.手段:

 

二.工伤保险的实施原则

(1)工伤保险与工伤预防、工伤康复相结合的原则

(2)“无过失补偿”原则

(3)个人不缴费原则

(4)区分因工负伤与非因工负伤并实行区别待遇的原则

(5)工伤保险的赔偿金额以被伤害者的直接经济损失为限额的原则

 

三.工伤预防的激励机制

1、针对雇主的机制设计

(1)工伤归责实行“雇主责任”制;

(2)工伤保险费率激励机制。

2、工伤预防的配套机制

(1)工伤保险部门与安监部门定期联系、互通信息制度;

(2)工伤事故双向报告制度;(员工和企业双向)

(3)工伤事故管理与伤残鉴定的制约反馈制度。

 

第四章生育保险

一.生育保险的特征与功能

生育保险对于女职工而言,是企业的一种福利,而不是保险。

然而,对于企业(雇主)而言,生育是一种风险,因此生育保险分散的是企业的风险。

特征:

1.保险对象范围有限

一般情况下仅补偿给参加保险的女职工由于生育行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其待遇享受人群相对比较窄,影响范围和程度也相对有限,有更多的限定条件。

对象的合法性:

合法的生育者是指符合法定的结婚年龄、按法律规定办理了合法的结婚程序、符合和遵守国家生育政策的生育人员。

生育保险作为一种社会经济分配制度,它要受到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约,不符合国家政策的非法生育一律被排除在享受生育保险待遇之外。

2.待遇享受时间期限性

实行产前、产后都享受的原则

保险待遇享受时间上明确的期限性

3.保障形式多样

向受保者提供物质帮助

向受保者提供休养时间(假期)

4.保险带有明显的福利性

基于生育行为的社会性和它的特殊意义,生育保险待遇有一定的福利色彩。

生育期间的经济补偿高于养老、医疗等保险。

生育保险提供的生育津贴,一般为生育女职工的原工资水平,也高于其他保险项目。

功能:

1.使职业女性在生育时,能够满足其正常的生活和医疗保健需要;

2.为企业公平竞争和妇女平等就业创造条件,均衡用人单位的生育费用负担和男女平等就业。

 

二.生育保险与医疗保险

联系:

(1)两者的对象都属暂时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提供保障,两者的给付形式都是现金补助和提供医疗服务。

(2)生育保险的享受者在享受期内,如果出现特殊情况,可能同时享受两种待遇,即医疗保险待遇和生育保险待遇。

区别:

(1)从享受保险的对象看,生育保险享受的对象是女性劳动者,少部分地区包括男性配偶;而医疗保险享受的对象是全体职工。

(2)从享受保险的时间看,生育事件的发生取决于育龄妇女年龄、结婚时间、生育顺序(胎次)等;疾病没有年龄的限制,无论哪一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在享受次数上也没有限制。

(3)从疗养和休息看,生育保险着重生育期间的保护,重在休息和增加营养,基本上以保健和监测为主,正常的分娩无需进行治疗,只要求定期对产妇进行身体检查,以及对产妇和胎儿的监护,以保证正常分娩;而医疗保险享受者主要目的是进行治疗,以及必要的检查、药物、理疗和手术等方面的医疗手段的实现,以达到患者痊愈,早日走向工作岗位的目的。

(4)从休息方式来看,产假的休息是根据生育来安排的,如产前与产后两个阶段的安排;疾病的医疗期是无法分阶段的,一般以病愈为期限。

(5)享受保险的待遇不同,生育保险待遇高于疾病保险。

我国医疗保险实行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原则,职工个人要缴纳保险费,建立个人帐户,而生育保险职工个人不缴纳保险费。

 

三.生育保险制度及其改革

1.生育保险基金的筹资原则:

“以支定收,收支基本平衡”。

2.生育保险基金的筹资渠道:

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向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生育保险费。

按照人均绝对额征缴。

3、生育保险基金的管理:

(1)我国对生育保险实行社会统筹。

(2)管理模式应采取现收现付制。

(3)生育保险基金可存于银行,也可以购买政府短期债券。

(4)生育保险基金结余部分也可以进行其他投资。

 

第五章医疗保险

一.社会医疗保险基金财务机制

资金来源;筹资方式;筹资管理;资金的存储方式;产权归宿调剂范围

社会医疗保险的费用支付

起付线法;封顶法;共付法

二.社会医疗保险费用的支付方式

后付制;预付制;一体化制;以资源为基础的相对价值标准制

※三.医保改革的目标、手段、原则

1.目标:

解决人们“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实现病有所医,保障人民健康

2.手段: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药品流通体制改革

3.原则:

(1)基本医疗保险的水平要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2)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属地管理;

(3)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共同负担;

(4)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

四.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评估与建议

1.经验:

(1)坚持保障标准低水平,保持可持续发展

(2)坚持渐近式改革,尊重既得利益

(3)发挥企业作用,降低运作成本

(4)坚持以大病统筹为主,分散大病风险

(5)广泛运用试点法

2.政策建议

(1)管办分离,引入竞争机制

(2)“三改联动”,全面推进

(3)因地制宜,大胆试点

 

第六章养老保险

一.养老模式的分类与家庭生产理论

家庭分工的理论:

1.时间是家庭的稀缺资源,并且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个人的时间价值是不同的

2.家庭成员之间的要素禀赋是不同的

我国实行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即国家强制的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自主的企业年金(过去也称为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自愿的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

※二.基本养老保险的特征

(1)强制性、互济性、普遍性

(2)参加保险与享受待遇的一致性。

其他社会保险项目的参加者不一定都能享受相应的待遇,而养老保险待遇的享受人群是最确定、最普遍、最完整的。

(3)保障水平的适度性

①养老保险的基本功能是保障劳动者在年老时的基本生活,这就决定其保障水平既不能过低,也不能过高。

②一般来说,整体水平要高于贫困救济线和失业保险金的水平,低于社会平均工资和个人在职时的收入水平

三.养老保险的实施方式

居家、社区、机构的养老服务是互为补充的系统工程

(1)以居家养老为基础

(2)以社区服务为依托

(3)以机构养老为补充

四.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的选择依据

1.在宏观层次;在企业层次上;在个体层次上。

2.与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接轨,在一定程度上借鉴商业性人身保险的市场运行机理,并且考虑我国未来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

3.要考虑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后的养老问题。

4.制度模式的设计要与企业工资制度协调配套。

五.基本养老保险费率:

指企业和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占其核定工资总额的比例。

费率厘定的实质是确定它占企业人工成本的比重。

六.劳动者退休行为与失业率的关联度分析

1.静态分析(同方向)晚退休;早退休,缓解就业压力

2.动态分析(异方向)延迟退休不一定影响失业率

七.我国法定退休年龄及其实施中的问题

1.矛盾:

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偏低与人口寿命延长的矛盾

2.提前退休:

非正常的提前退休行为密集地发生于转轨时期的国有企业

3.退休年龄:

女干部和女工人退休年龄不统一引发劳动争议

4.制度缺陷:

社会保险制度自身的缺陷为提前退休行为提供了可能性

 

第七章社会救助

一.社会救助的对象

1.“三无”人员,即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无法抚养人的社会成员

2.灾民,即受灾祸严重侵袭而使生活一时陷入困境的社会成员

3.贫困人口,即生活水平低于国家规定最低标准的社会成员

在社会救助过程中,第一,二类救助对象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或者其他保障机制的确立越来越少,而第三类救助对象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会依然存在,它将构成社会救助对象的主体。

 

二.贫富划分的对象及依据

 

第八章社会福利与社会优抚

一.社会福利的本质特征

福利性;社会化;一服务保障为主;以促进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提高为目标;

二.员工福利与社会福利的区别

1.本质不同

2.实施主体不同

3.实施对象不同

4.获得福利的资格要求不同:

员工福利有资格要求,要承担一定的义务

5.供给方式不同:

①员工福利:

服务和物质支付,例如带薪休假

②社会福利:

提高服务和津贴

三.员工福利的分类

1.法定福利:

社会保险;法定休假;住房公积金

非法定福利:

货币津贴(企业年金);实物;服务

2.按功能划分:

(1)企业安全和健康福利:

防范员工收入和健康风险的福利,具有风险分散的保障性功能。

①企业年金(养老金)

②人寿保险(年金、意外伤害、死亡等)

③健康保险计划(医疗费用补偿、疾病津贴等)

④住房援助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