钨冶炼现状及对策标准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73494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钨冶炼现状及对策标准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钨冶炼现状及对策标准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钨冶炼现状及对策标准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钨冶炼现状及对策标准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钨冶炼现状及对策标准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钨冶炼现状及对策标准版.docx

《钨冶炼现状及对策标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钨冶炼现状及对策标准版.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钨冶炼现状及对策标准版.docx

钨冶炼现状及对策标准版

钨冶炼现状及对策(标准版)

Technicalsafetymeansthatthepursuitoftechnologyshouldalsoincludeensuringthatpeoplemakemistakes

(安全技术)

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Word文档/文字可改

钨冶炼现状及对策(标准版)

备注:

传统安全中认为技术只要能在人不犯错误时保证人安全就达到了技术的根本要求,但更进一步的技术安全观对技术的追求还应该包括保证防止人犯错,乃至在一定范围内缓冲、包容人的错误。

  1.1我国钨资源现状

  我国钨的储量历来称世界第一,是我国矿产品中为数不多的优势品种之一。

据2001年美国矿务局公布的世界钨储量情况,我国储量为8.2×105t,占世界的41%;储量基础为1.20×106t,占世界的37.5%。

显而易见,我国的资源居世界第一。

  2002年已探明我国钨(WO3)储量1.449×106t,基础储量2.925×106t,分布于16个省区。

其中基础储量在105t以上的有福建、广东、河南、湖南、江西五省区,占全国的89.6%,而湖南、江西2省占了全国的66.5%。

我国钨基础储量中,白钨为2.058×106t,黑钨为8.49×105t。

我国主要消耗黑钨储量,生产工艺大部分适用于黑钨精矿原料。

随着黑钨储量的减少,白钨矿才被广泛应用。

  1.2我国钨矿生产现状

  经过最近几年的清理整顿,我国目前拥有钨矿山企业123家,分布在赣、湘、粤、桂、滇以及闽、浙、蒙、青、皖10个省(区)。

其中原属中央现已下放地方管理的统配矿山21家,其余均为原地方矿山。

102家地方矿山中,除内蒙东乌珠穆沁旗钨矿、江西分宜大岗山钨矿等少数几个县(旗)属国有钨矿外,其余均通过承包、租赁、拍卖等各种不同形式转为私营或以个体资本为主的股份制企业。

2002年我国钨精矿产量高达6.7926×104t,已经超过高产的1990年、1991年的产量数。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钨精矿产量一直居高不下,1998年之后的连续5年供应量超过6×104t,2001年超过8×104t。

中国的钨供应量占世界需求量的80%以上,有的年份甚至超过90%。

这和我国占世界储量41%的比例显然不符。

我国目前钨精矿生产总量还是严重失控,乱采滥挖的现象还相当严重。

  我国钨精矿产量过大,不但大量消耗了我国宝贵的钨资源,而且还给我国钨品出口贸易造成巨大的损失。

我国政府应对钨矿资源的保护有一个充分、全面的认识,保持钨矿山的可持续发展。

  1.3我国钨品生产情况

  我国最早的钨冶炼加工企业是1947年在大连炼钢厂组建的硬质合金车间,1958年株洲硬质合金厂建成,标志着我国钨冶炼加工业的规模生产开始。

1966年-1976年10年间是我国钨冶炼加工的发展时期,自贡、旅顺、沈阳、上海、南昌、广州、株洲、赣州、龙岩、韶关、东台(江苏)、廊坊、南宁等地相继新建成一批钨冶炼和加工厂。

1976年WO3生产能力超过了9100t,同时,中小硬质合金厂已发展到100余家。

1977年-1985年间,栗木锡矿、湘东钨矿、本溪、厦门等地又增加WO3生产能力3840t。

可以说,当时我国钨冶炼加工生产能力已初具规模。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钨冶炼加工进入了大发展时期,APT、氧化钨、钨粉、硬质合金、钨材和其他钨制品都有了一个飞跃的发展。

  1.3.1APT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钨品出口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从主要出口钨精矿转变为主要出口钨中间产品。

随着我国钨冶炼生产工艺的成熟以及受到以APT为主的钨中间产品出口获得的收益的刺激,APT冶炼企业快速发展,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广西、山东、湖北等地新的冶炼厂纷纷上马,原有的钨冶炼企业又纷纷扩大规模,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全国APT冶炼企业超过100家,生产能力超过7×104t。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APT冶炼企业的发展出现了重大变化,一些经济效益差、工艺落后、质量差、规模小的企业纷纷倒闭、破产或被兼并;工艺先进、质量好、劳动生产率高、经济效益好的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APT生产能力超过3000t的冶炼企业已有16家,其中8000t以上的有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和自贡硬质合金有限责任公司3家。

近年来,我国黑钨资源大省江西省APT冶炼厂的发展引人注目,短短几年,APT冶炼企业已发展到12家,生产能力达到3.2×104t,还有104t生产能力正在筹建中;全国正常生产的API冶炼企业约30家,生产能力为105t,江西就占了1/3;一些拥有钨资源的企业纷纷建起了钨冶炼厂,如江西稀有稀土金属钨业集团、崇义章源钨制品有限公司、崇义金龙钨业有限公司等。

2002年全国APT产量约为4×104t,仅为生产能力的40%。

  1.3.2钨铁

  50年代建成的吉林铁合金厂和随后建成的峨眉铁合金厂是我国钨铁生产的主要厂家,生产能力达到1.6×104t。

近年来新建了河南郸城财鑫、常州苏南、福建上杭、湖南衡东、湖南汝城三江、四川广汉等钨铁冶炼企业,生产能力已经达到3.5×104t。

1999年-2001年年均产量达到9500t,2002年产量约为104t,也仅为目前钨铁生产能力的2/7。

  1.3.3钨粉

  钨粉、碳化钨生产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主要集中在硬质合金厂,株洲、自贡、南昌3家生产能力就近万吨,主要供本企业生产硬质合金。

另外一些分布在钨材生产企业。

90年代后,钨粉生产能力扩张之势如同APT一样,厦门金鹭达到5000t,成为钨粉最大生产企业之一,大余伟良、厦门春保、崇义章源、赣州华兴、衡阳南东的生产能力都在1000t以上,全国钨粉生产能力已经达到2.9×104t。

按照2002年的硬质合金、钨材产量和商品钨粉、商品碳化钨估算,全国钨粉产量达到1.6×104t,仪为生产能力的55.2%,但各地还在上钨粉生产线或扩大现有的钨粉生产线。

  1.3.4硬质合金

  据99家企业统计,目前,我国硬质合金生产能力已达1.497×104t,加上尚未统计在内的企业约有100家,生产能力超过了1.5×104t。

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只有35家硬质合金企业,1990年全国硬质合金产量仅4740t,1991年突破5000t大关;1993年超过了7000t,达到7100t;2000年突破8000t,达8740t;2002年产量是10649t(不含混合料)。

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和自贡硬质合金有限责任公司仍然是我国硬质合金的主要生产企业,2002年两企业产量为5612t,占全国产量的52.7%,产量在200t以上的企业有济南市冶金科学研究所、株洲长江硬质合金工具有限公司、厦门金鹭特种合金有限公司、河北省清河县硬质合金厂、无锡恒丰硬质合金制品有限公司和浙江天石粉末冶金有限公司,以上8家企业2002年产量为7776t,占全国产量73%,其余产量分布在100多家小企业中。

应该看到,我国硬质合金中小企业的发展很快。

  1.3.5钨材

  2002年,我国有大小钨丝生产厂家200多家,生产能力已超过1.30×1010mm,年产钨丝在108m以上的有13家,其中虹鹭钨钼工业有限公司3.5×109m,四平环球钨钼有限公司2.1×109m,虹波实业有限公司1.75×109m。

2001年我国细钨丝产量已经超过1010m,2002年产量达到1.305×1010mm。

粗钨丝杆的产量较大的企业有四平环球钨钼有限公司、虹鹭钨钼工业有限公司、虹波实业有限公司,粗钨丝杆的生产能力超过1000t,2001年产量接近1000t,2002年产量达到1060t。

钨合金电极产量较大的企业有北京钨钼材料厂、建德横山钨业有限公司、北京天龙钨钼科技公司和陕西太向钨制品厂,生产能力超过1000t,2001年产量为330t,2002年仍达到314t。

高密度合金生产能力也超过700t,钨触头的产能达到了200t。

  总之,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钨冶炼加工产业发展过快,行业之间竞争激烈,导致出口低价竞销,造成国家钨资源巨大的浪费。

而我国钨钼材加工业和硬质合金工业与国外相比存在很大差距,特别是硬质合金行业装备陈旧、技术落后、品种不齐,产品结构不合理的局面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如可转位刀片中的涂层刀片,发达国家已达60%,而我国不足5%;硬质合金的深加工产品还不足其总量的15%,大都是以毛坯出厂。

我国由于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耐震钨丝的需求不断增长,但这种需求几乎全部依赖进口,目前。

我国耐震钨丝生产尚未形成规模化、产业化。

  1.4我国钨业科技现状

  1.4.1探矿

  随着探矿技术的进步,如“五层楼”垂直分带模式的建立与运用,钨矿“多元一体”等成矿模式和钨矿浅源重岩浆系列、深源岩浆系列概念的提出,矿脉空间分布规律、矿化富集规律研究以及地质理论的进步和化探的应用等对探明一批大中型钨矿床,在老矿区深部或外围找到新矿、新矿脉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应用信息技术、可视化物探技术、地球化学探矿技术、立体地质填图与太比例尺成矿定位预测等地质工作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将为新一轮的钨矿探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1.4.2采矿选矿

  采矿工艺方面,孔底起爆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汽车与电耙联合出矿的试验研究,使柿竹园的采矿工艺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三无”留矿法、工作面无人留矿法、机械化放矿留矿法的提出对钨矿开采方法的改革指出了方向。

钨矿山地压的工程研究,总结出了地压的预报方法及控制措施,基本控制了钨矿山地压活动。

  选矿工艺方面,2000年12月~2001年5月,洛阳栾川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俄罗斯国家技术中心有色金属研究院的专家合作,试验成功了栾川白钨综合回收技术。

铁山垅矿钨细泥回收工艺的改进使钨细泥精矿、作业回收率达到理想指标。

重选中的动筛跳汰机、螺旋溜槽的应用、黑钨矿浮选中的选矿药剂研制、絮团浮选和载体浮选、白钨矿浮选中的常温浮选技术的发展、柿竹园黑白混合钨矿浮选中新型螫合捕收剂和选择性抑制剂的研制和应用、新研制的强磁选机在磁选中的应用等等,使我国钨选矿技术取得了很大发展。

  1.4.3钨冶炼和制粉

  在冶炼工艺方面,取得了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压煮-萃取-结晶”工艺和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压煮-离子交换-结晶”工艺成果,还取得了钨精矿分解技术方面的钨矿物原料机械活化(热球磨)NaOH分解工艺和机械活化苏打分解白钨细泥工艺成果,以及钨钼分离技术方面的含钼钨酸盐硫化分离新工艺、以石油亚矾和其他分子合成钨钼分离专用萃取剂的应用等成果。

在制粉工艺方面,中南大学、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自贡硬质合金有限公司研究的内爆破还原制取超细粉、3#蓝钨还原制取超细粉、碳还原制取超细碳化钨粉、钨钴复合粉-喷雾干燥-气相碳化制取超细WC-Co复合粉等成果均能达到工业化应用的水平。

近10年来钨冶炼技术完成了钨冶炼从黑钨向白钨转变的技术储备;钨钼分离技术取得突破性的成功;直接从低品位钨矿物原料和含钨废料中生产高纯APT的技术日趋成熟;钨冶炼技术装备和自动化正在赶超国际先进水平;膜分离技术在开发无污染钨冶炼工艺中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超亚微米级钨粉已实现工业化生产。

近年来,采用自钨矿、钼精矿和钒渣直接冶炼高速钢、模具钢等技术有了重大突破。

  1.4.4钨加工

  我国硬质合金工业生产装备和工艺技术不断提高。

如高效球磨、喷雾干燥制粒、高精度压力机、真空烧结、研磨涂层等一系列先进装备和工艺技术已在不同生产厂家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

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株洲钻石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的反映当代硬质合金生产先进水平的数控刀片生产线已于2002年第l季度正式投产。

钨材加工工业的技术进步突出反映在钨丝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