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淡妆浓抹总相宜 语言的色彩》教案 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713476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淡妆浓抹总相宜 语言的色彩》教案 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淡妆浓抹总相宜 语言的色彩》教案 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淡妆浓抹总相宜 语言的色彩》教案 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淡妆浓抹总相宜 语言的色彩》教案 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淡妆浓抹总相宜 语言的色彩》教案 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淡妆浓抹总相宜 语言的色彩》教案 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x

《高中语文《淡妆浓抹总相宜 语言的色彩》教案 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淡妆浓抹总相宜 语言的色彩》教案 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淡妆浓抹总相宜 语言的色彩》教案 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x

高中语文《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教案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教案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语言的形象色彩来表情达意,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学习重点]

   1.引导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和掌握增强形象色彩的方法途径。

   2.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推敲词句求色彩,巧用修辞添神韵”。

[学习难点]

   在说、读、写活动中,学会正确运用语言的形象色彩来表情达意。

[教法学法]点拨引导、讲练结合

[学习时数]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词句推敲求色彩

活动一[习作升格]

   (课本P114一)雨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古往今来有很多描写雨的诗句、谚语等。

杜甫《春夜喜雨》用褒义的色彩来写春雨,写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把春雨写得灵动可爱。

而欧阳修的词《蝶恋花》提到春雨,则用贬义的色彩,写它“雨横风狂三月暮”,一个“横”字把春雨写得蛮横可恶。

试着分别用褒义和贬义的色彩写一段描写春雨的文字。

(课前作业)挑选同学习作中有毛病或不够形象的三个典型语段,指导学生修改,使之变为更形象。

   (设计意图:

在批改学生的习作时发现普遍存在的毛病:

一是用平淡的叙述代替描写,二是不注意根据情感需要来选词。

从学生习作中挑出较具代表性的三个语段,点拨学生从形、声、色等方面来修改原文,再比较修改前后的效果,初步体会增加语言形象色彩的途径之一:

词句推敲求色彩。

活动二[品析美文]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朱自清《春》)      思考:

这段文字在语言上有什么突出的特征?

(设计意图:

品析名家名作,与自己的习作进行对照,引导学生注意名作在选词上注意绘声绘色绘形及巧用修辞的突出特征,进而过渡到增强语言形象色彩的途径之二:

修辞巧用添神韵。

二、修辞巧用添神韵

活动三[比较品味]

品味、比较下列三组句子,说说它们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差异?

(1)头脑里很乱。

——头脑里,情思弥漫纷乱像个北风飘雪片的天空。

(2)他那天晚上睡得不好。

——他那天晚上的睡眠,宛如粳米粉的线条,没有粘性,拉不长。

(3)孙太太都快哭了。

——孙太太眼睛红肿,眼眶似乎饱含着眼泪,像夏天早晨花瓣上的露水,手指那么轻轻一碰就会掉下来。

(设计意图:

精选《围城》妙用比喻修辞的名句,引导学生比较上下两个句子,探究在语言色彩上的差异,从而得出结论:

妙用修辞,可以化平庸为生动,增强形象色彩。

三、综合应用

活动四:

[语言写生]

(一)修饰下面句子,注意选用具体可感的形象词语,使其富有形象色彩又不失原意。

(字数在50字左右)

童年时代早已远去,少年时代也已结束,我已开始走向青年。

升格:

(二)以“走进考场”为开头写一段话。

要求:

表意完整,语言生动形象,不少于50个字。

(设计意图:

在品析的基础上,让学生动笔练习,教师并做适当点评,习题的设置有一定的层进性,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修饰语言增强形象色彩的技巧,并提醒学生注意在修饰语言、追求形象色彩的过程中,必须讲求语言风格的协调,不能以辞害意。

 

 [课后作业]

1.润饰[语言写生]的练习,使之更加形象生动,富有色彩。

(四人小组交流、合作)

2.(《名校学案》P112二7)从形象色彩的角度品鉴朱自清的《春》中关于春雨的段落及张爱玲的《秋天的雨》。

(设计意图:

作业是课堂的延伸和巩固。

“文章不厌百回改”,发挥四人小组之智慧力量,合作探究,交流思想;并设计同题美文的比较欣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秋天的雨

张爱玲

    雨,像银灰色黏湿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

天也是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缠满着蛛丝网的屋顶。

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云片,就像屋顶上剥落的白粉。

在这古旧的屋顶的笼罩下,一切都是异常的沉闷。

  橘红色的房屋,像披着鲜艳的袈裟的老僧,垂头合目,受着雨的洗礼。

那潮湿的红砖,发出有刺激性的猪血的颜色和墙下绿油油的桂叶成为强烈的对照。

灰色的癞蛤蟆,在湿烂发霉的泥地里跳跃着;在秋雨的沉闷的网底,只有它是唯一的充满愉快的生气的东西。

它背上灰黄斑驳的花纹,跟沉闷的天空遥遥相应,造成和谐的色调。

它噗通噗通地跳着,从草窠里,跳到泥里,溅出深绿的水花。

雨,像银灰色黏濡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

 

思考:

春雨和秋雨在自然特征上并没有多大不同,不同的是看它的人。

也就是说不同的心境赋予它的色彩就会迥异。

请从形象色彩的角度,简要分析两则文段在行文格调和思想感情上的异同。

   

 

 

 

[板书设计]

淡妆浓抹总相宜

      ——语言的色彩

推敲词句求色彩(绘声、绘形、绘色)

 淡妆浓抹                                             形象色彩      

巧用修辞添神韵(比喻、拟人、排比等)    

[设想与困惑]

“语言的色彩”是《语言文字应用》第六课第三节的内容,因为在第四课中我们已学习过词语的语体色彩和感情色彩,所以本堂课侧重以形象色彩的品析和应用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语言的形象色彩来表情达意,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而下节课我们还将进一步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

本堂课的整体教学思路是:

以文质兼美的颁奖词导入,让学生初步感知语言的形象色彩;接着对课前布置的小作文进行修改升格,并在老师的指导之下欣赏同题美文,让学生在比较中直观地体会增强形象色彩的方法途径,即“词句推敲求色彩,修辞巧用添神韵”;接着精选《围城》名句进行赏析探究,进而体会巧用修辞对增强语言色彩的作用;并设计“语言写生”的活动,让学生切实“动”起来。

本堂课力图强化比较思维(如习作升格前后的比较、《围城》妙喻名句与平淡语言的对比)、迁移思维(如从学生的作文训练迁移到名家名作的品读)等训练,让学生在对话中生成,在碰撞中创造,从而达到“词句推敲求色彩,修辞巧用添神韵”的初步效果。

从选题伊始,就有许多的困惑;直至此时,仍忐忑不安,觉得该课还有许多地方尚待打磨与完善。

首先,“语言的形象色彩”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概念,涵盖了哪些内容,课本有关“形象色彩”的表述只有一小段,在备课时能找到关于“形象色彩”的资料少之又少,以致很难把握。

其次,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并非一蹴而就,如果学生平时缺少训练,甚而连语言表达的基础功底都未打好,课堂“出彩”容易成为空中楼阁;而太多的“预设”环节又容易造成课堂的失真,到底本色好还是预设好?

最后,“授之以渔”,学生能自己捕到“鱼”吗?

语文的学习方法并不能等同于理科的“公式”能理解就能解题,语文学习所谓的方法只是指明方向,让学生少走弯路罢了。

那么,我们到底怎样才能切实轻松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本课在这方面的设计确实存在比较大的缺憾,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课堂教学是遗憾的艺术。

说它“遗憾”,一是因为它不可能达到尽善尽美的境地;二是“教然后知不足”,有些预设环节只有在与学生遭遇时,才会发现它的缺陷。

于漪老师说:

“教学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新课程理念下的选修课的实施,虽说仍在摸索探究中,但我们相信在与来自闽南金三角的各位同仁的探讨中、在教后及时的反思总结中肯定能寻找到新的突破和超越。

[教学反思]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淳于髡》教案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文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讲的是滑稽辩士淳于髡智劝齐威王的故事,成语“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就出自本文。

淳于髡是一位智者,既善良正直,又滑稽风趣,就如同汉代的东方朔。

他巧言善辩,诙谐机智,令人折服。

司马迁曾高度赞扬他:

“淳于髡仰天大笑,齐威王横行,岂不伟哉!

”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认识了解古代智者中的一些“另类”。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翻译重点语句。

2.探究文本,把握人物性格。

重点难点

1.较难翻译的语句

2.对淳于髡的评价

1.反复阅读培养文言语感。

2.结合注释独立翻译课文。

3.师生共同交流探讨文本。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

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通译全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由成语“一鸣惊人”导入

首先提问同学们一个成语:

“一鸣惊人”什么意思?

出自哪里?

它的意思是“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这个典故出自《史记•滑稽列传》:

“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这个成语涉及两个著名的历史人物齐威王和淳于髡。

淳于髡是一位古代的智者,一位善良正直,而又极其滑稽风趣的人物,和汉代的东方朔齐名,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淳于髡》一文,来加深对这个传奇人物的了解。

二.相关材料

1.《史记•滑稽列传》

《史记•滑稽列传》记了淳于髡、优孟、优旃三人的故事,主旨是颂扬淳于髡一类滑稽人物“不流世俗,不争势利”的可贵精神,以及“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的非凡讽谏能力。

但对三人活动的年代,记载有明显的矛盾和错误。

如说淳于髡是齐威王(前356前320年在位)时人,优孟是楚庄王(前613—前591年在位)时人,优旃是秦时人,秦亡(前206年)后归汉,数年而卒。

可是原传却又说淳于髡后百余年有优孟,优孟后二百余年有优旃。

这是太史公的疏忽。

淳于髡出身于赘婿,优孟、优旃出身于优伶,这两种人在他们生活的时代处于社会底层。

他们虽出身微贱,但机智聪敏,能言善辩,善于缘理设喻,察情取譬,借事托讽,因而其言其行起到了与“六艺于治一也”的重要作用。

“滑稽”一词的古义与今义并不全同。

古义有多义性,屈原在《楚辞•卜居》中使用它带着贬义,有圆滑谄媚的意思;司马迁在《滑稽列传》里使用它带着褒义,有能言善辩,善用双关、隐喻、反语、婉曲等修辞手法的意思。

这两种意义与今义都不尽相同,但又都有语义发展上的相承关系。

2.内容梗概

淳于髡是齐之赘婿,齐威王沉溺酒色,荒废朝政,致使外敌入侵,国家危在旦夕。

“在左右莫敢谏”的情况下,淳于髡讲了“大鸟三年不蜚又不鸣”的隐语,使齐威王听出了弦外之音,终于发奋图强,使齐国强盛起来。

齐威王八年,齐王在楚国用兵的情况下,派淳于髡到赵请救兵,带的东西很少,淳于髡用向田神祷告者的故事予以暗示,最后使楚撤兵。

淳于髡还用隐语使齐威王罢“长夜之饮”,寓救国大计于诙谐的谈吐中,表现了他的胆识和才智。

三.朗读正音

1.老师范读

2.重点字音

赘(zhuì)婿滑(gǔ)稽沉湎(miăn)不蜚(fĕi)十驷(sì)

赍(jī)金禳(ráng)田鞠跽(jì)目眙(chì)狼藉(jí)

3.学生朗读

四.课文翻译

找四位同学爬黑板翻译重点语句。

1.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

2.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

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

王曰:

“先生少之乎?

3.威王曰:

“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

其说可得闻乎?

4.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睹,欢然道故,私情相语,饮五六斗径醉矣。

答案:

1.官吏们怠工腐化,诸侯国一起来犯,齐国即将危亡,就在朝夕之间了,左右没有一个敢谏诤的。

2.齐王派淳于髡到赵国去请救兵,带上赠送的礼品黄金百斤、车马十套,淳于髡仰天大笑,笑得系在冠上的带子全都断了。

齐王说:

“先生嫌它少吗?

3.威王说:

“先生喝一斗就醉了,怎么能喝一石呢?

其中奥妙能听听吗?

4.如果朋友故交,好久没见面了,突然相见,欢欢喜喜说起往事,互诉衷情,喝到大概五六斗就醉了五.概括要点

阅读课文,简要概括每段内容大意。

第一段:

智谏威王发奋图强。

第二段:

出使赵国求援退楚。

第三段:

借酒巧谏齐王戒奢。

六.研讨探究

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第1自然段中讲述“大鸟三年不蜚又不鸣”用意是什么?

暗示齐威王不理朝政,致使百官处理政事懈怠混乱,国且危亡,而齐威王就像大鸟一样,三年不蜚不鸣,没有任何措施。

2.从第一部分可以看出齐威王是一个怎样的君王?

齐威王上任三年,不理政事,左右都不敢谏,最后淳于髡对齐威王说:

“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

”王曰:

“此鸟不蜚则已,一蜚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从齐威王的回答来看,他并不是不理朝政,而是给自己充足的时间来观察了解现实情况,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行动。

最后,齐威王以对内赏罚分明,对外精兵出击。

在他的统治下,齐国繁荣了几十年。

可见,齐威王是一位善于纳谏,有所作为的君王。

3.第2自然段的隐语在向齐威王暗示什么?

以“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向齐威王暗示:

“送给赵国微薄的礼物却想达到向赵国求得救援大军的目的”是不现实、不可能的。

4.从全文来看,淳于髡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淳于髡“不流世俗,不争势利”,“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机智聪敏,能言多辩,为国家和百姓的利益,勇敢地仗义执言,善于缘理设喻,察情取譬,巧妙灵活地批评讽谏统治者。

七.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在熟读课文,翻译语句的基础上,概括了文章每一段内容的要点,然后对文本中的些问题进行了研讨探究,进一步了解了淳于髡这个古代智者的其人其事。

概括要点:

第一段:

智谏威王发奋图强。

第二段:

出使赵国求援退楚。

第三段:

借酒巧谏齐王戒奢。

人物形象:

齐威王:

善于纳谏,有所作为。

淳于髡:

机智聪敏,能言多辩,

仗义执言,缘理设喻,

察情取譬,借事托讽。

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本文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讲的是滑稽辩士淳于髡智劝齐威王的故事,成语“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就出自本文。

淳于髡是一位智者,既善良正直,又滑稽风趣,就如同汉代的东方朔。

他巧言善辩,诙谐机智,令人折服。

司马迁曾高度赞扬他:

“淳于髡仰天大笑,齐威王横行,岂不伟哉!

”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认识了解古代智者中的一些“另类”。

学习目标

1.总结写作特点。

2.归纳文言知识。

重点难点

1.诙谐幽默的语言描写。

2.重要的实词和虚词。

教学方法

1.读写评析精彩语言。

2.学生自制知识卡片。

课前准备

学生背诵课文第一段,制作好知识点分类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回忆上节课分析出的人物形象:

齐威王:

善于纳谏,有所作为。

淳于髡:

机智聪敏,能言多辩,

仗义执言,缘理设喻,

察情取譬,借事托讽。

2.检查第一段背诵情况。

二.写作特点

诙谐幽默的语言描写:

诙谐幽默的语言描写是本文最大的艺术特色。

淳于髡善于用暗示性的隐语来达到劝谏的目的,既娱乐了人心,也成就了家国大业,一举两得。

文章在记录这些隐语时,充分抓住了人物的身份特征,使一个幽默滑稽的淳于髡跃然纸上。

阅读课文,试从文中找出一处诙谐幽默的语言描写,进行鉴赏。

【参考答案】:

例如第三段里淳于髡借饮酒之机巧妙讽谏齐王戒奢(罢长夜之饮)一事中二人精彩的对话描写:

首先淳于髡以“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的矛盾之间言吊起齐威王的胃口,引起他的不解:

“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

其说可得而闻乎?

”;然后,淳于髡“顺水推舟”,借题发挥,先为齐威王解惑——自己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酒量;最后,再水到渠成地导出“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

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的道理,来达到劝谏的目的。

这一番对话,尤其是淳于髡描述的各种不同的饮酒的场景,精彩之至,让人听了宛如身临其境,既表现了淳于髡的机智聪明、随机应变,也表现了他的诙谐幽默风趣,举重若轻。

二.重点知识

总结归纳本文的文言基础知识。

学生分组归纳,师生共同补充、完善。

1.通假字

(1)三年不蜚又不鸣通“飞”

(2)诸侯振惊通“震”,惊恐

(3)汙邪满车同“污”

(4)威王大说通“悦”

(5)卒然相睹通“猝”,突然

6)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通“镒”

(7)合尊促坐通“樽”

(8)髡尝在侧通“常”

2.古今异义

(1)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古义:

言谈辩捷今义:

(言语动作)引人发笑

(2)未尝屈辱古义:

折服侮辱今义:

受到压迫和侮辱

(3)执法在傍,御史在后古义:

指监视酒政的人今义:

执行法令、法律

(4)私情相语古义:

个人情感今义:

私人的交情

3.一词多义

(1)淳于髡说之以隐劝说(动词)

(2)笑岂有说乎说法(动词)

(3)威王大说喜悦

(1)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用于判断句,放在主语后,引出判断(语气词)

2)今者臣从东方来用于时间词后,表示“……的时候”(代词)

(3)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用于动词、形容词后,指代人或事物(代词)

(1)欢然道故旧的事情

(2)故曰酒极则乱所以(连词)

(1)淳于髡说之以隐用(介词)

(2)以讽谏焉来(目的连词)

(3)以髡为诸侯主客把(介词)

4.常见实词

(1)沉湎不治管理(动词)

(2)赍金百斤携带(动词)

(3)冠缨索绝断(动词)(4)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增加(动词)

(5)赵王与之精兵十万给(动词)(6)奉觞上寿恭敬地捧着

(7)后有遗簪丢失(动词)(8)日暮酒阑尽(动词)

5.常见虚词

(1)数使诸侯屡次(副词)

(2)国且危亡将要(副词)

(3)左右莫敢谏没有谁(无定指代词)(4)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就(副词)

(5)恶能饮一石哉怎么(副词)

(6)不过一斗径醉矣就(副词)

(7)若亲有严客如果(假设连词)

(8)饮可八斗而醉二参大约(副词)

6.词类活用

(1)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使……上朝(使动用法)

(2)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使……吃惊(使动用法)

(3)先生少之乎认为……少(意动用法)

7.特殊句式

(1)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判断句)

(2)淳于髡说之以隐(状语后置)

(3)侍酒于前(状语后置)

(4)止王之庭(省略句)

(5)赐酒大王之前(省略句)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对课文进行了总结,首先赏析了本文的写作特色,就是诙谐幽默的语言描写;然后归纳了文言重点知识。

大家应该着重掌握的是常见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四.拓展练习

阅读《淳于髡谏伐魏》,然后完成后面的问题。

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曰:

“韩子庐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

韩子庐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兔犬俱罢,各死其处。

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今齐魏久相持,以顿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

”齐王惧,谢将休士也。

1.把这篇短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2.简要谈谈你的读后感(5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翻译:

齐国要进攻魏国,淳于髡对齐王说道:

“韩子庐是天下跑得最快的狗,东郭逡是四海之内最狡猾敏捷的兔子。

韩子庐追赶东郭逡,三次绕着山跑,五次翻过山头;兔子在前面疲劳了,狗在后面也疲劳了,狗和兔子都疲惫到极点,各自死在那个地方。

种田的老人见到了它们,没有任何劳苦就据有了那成果。

现在齐魏长时期武力对抗,而使他们的军队疲劳不堪,使他们的人民极其困乏,我担心强国秦、大国楚紧跟在后面,得到了种田老人(得到的)那种成果。

”齐王恐惧了,谢辞了将军,让士兵休息。

3.感悟:

淳于髡用形象的寓言故事巧谏君王,避免了一场战争,可谓大功一件。

我们也要学习淳于髡那种敢于劝谏、善于劝谏的风格。

齐王的知错就改,从善如流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上和生活中也要有这种知错能改的精神。

七.课后作业

以“一鸣惊人”为话题写一篇500字的短文。

八.板书设计

写作特点

诙谐幽默的语言描写

文言重点知识:

1.通假字

2.古今异义

3.一词多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