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七年级语文 20.docx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七年级语文 2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七年级语文 20.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七年级语文20
人大附中朝阳学校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初一年级语文试卷
(考试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
100分)
审核人:
初一语文组
基础综合
一、基础与运用(共10分)
中国人欣赏山水的态度,从山水画和山水诗中可见一斑。
多数山水画,在层峦叠嶂之间,细看总有曲径通幽,所谓“已通樵径行还碍,似有人声听却无”。
在涧水之上,或有小桥可通山径,虽人jì()罕至,但隐约可达茅屋一椽,想象当是隐者的居处。
即使怪石嶙峋,仍有草木点缀其间,有清风流水应和成趣。
雪景则温柔如堆絮,故宫博物院收藏后人临摹王维的《雪石图》、燕肃的《寒岩积雪图》,都使人觉得幽静之至,却又深藏着生机。
五代人所绘《雪渔图》中,掩藏着中国古代文人的情趣与奥mì()。
画中的渔父,在水滨竹林间,冒雪瑟缩,画家却把他的衣服衬以彩笔着色,立刻使人感到寒中有暖。
这渔父,不是无家可归,而是中国古人借艺术所表达的善意与爱惜,使人无论读诗看画,在孤高自许之中仍能感到无限的温和与安慰。
说明尽管文人雅士向往隐逸生涯,却并不是真的厌恨人间。
正如王维隐居于“终南别业”时,虽然“终年无客常闭关,终日无心常自闲”,但是仍然邀约好友“不妨饮酒复垂钓,君但能来相往还”。
这样的隐入山中,是十分感性的。
1.结合文段,选出字音、字形都正确的一项()(2分)
A.人际罕至应和(hé)奥密
B.人迹罕至应和(hé)奥秘
C.人迹罕至应和(hè)奥秘
D.人际罕至应和(hè)奥密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与文段中“着色”的“着”读音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着火B.着凉C.顺着D.着落
3.访齐白石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山水画大师,到了晚年,向他求诗问画的人络绎不绝。
一日,他收到一幅作品和一张字条,里面写着“”和一个落款。
他立刻明白,这又是晚辈来请教了。
下列四个选项,最有可能是字条内容的是()(2分)
A.敝人大作,敬请见教B.本人拙作,敬请赐教
C.敝人拙作,敬请赐教D.本人大作,敬请见教
4.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①沿着一条弯曲小道迤逦而行,不知不觉就走进了画中。
②山青青,水碧碧,雨蒙蒙。
③烟雨之中,谁能数清楚山有几多重?
④青山绿水,别有洞天。
⑤远方,烟雾弥漫,山峰若隐若现,朦朦胧胧,仿佛是一幅晕染的山水画一般。
⑥近处,青绿的溪水在我们的脚下喁喁私语。
⑦眼观之,耳听之,我们觉得仿佛要飘飘然飞起来了。
A.第②句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描绘了小道两边山青水碧、烟雨蒙蒙的美景。
B.第③句用了反问的修辞方法,突出了烟雨朦胧、层峦叠嶂的特点。
C.第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山水画具有朦胧的美感。
D.第⑥句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了溪水潺潺流动的特点。
5.画家黄永玉曾将毛泽东的一首《七绝·蛙咏》画出,并将诗作抄在画上(下图所示)。
如果朗读这首诗,你觉得语气有着怎样的变化?
()(2分)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做声。
A.从低落到昂扬
B.从陶醉到昂扬
C.从喜悦到陶醉
D.从陶醉到喜悦
1.C
2.D(着落读音为“zhuóluò”)
3.C
4.C(“山水画”是喻体)
5.B
古诗默写
二、古诗文理解与默写(7分)
6.,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7.我寄愁心与明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8.不知何处吹芦管,。
(《夜上受降城闻笛》)
9.《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一句是,。
6.学而不思则罔 7.随君直到夜郎西 8.一夜征人尽望乡 9.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古诗阅读
10.下面四句是对曹操《观沧海》的赏析,其中有一句在内容上有错误,请你把它找出来并改正。
①开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交代了观海的地点。
②“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动态的海水和静态的山岛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威严和惊人力量。
③“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既是实写,又融入了诗人的想象,展现出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体现了诗人宏伟的政治抱负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④最后两句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思想内容没有联系。
第句有错误改正:
10.③“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改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名著
三、名著阅读(15分)
(一)《论语》阅读,完成11—12题。
(共8分)
11.在《论语》中,多处提到“君子”。
下面对“君子”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有学问有道德的人,即便不被别人理解,也不恼怒。
这显示了君子修养高,有风范。
B.“君子不重,则不威。
”
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
君子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正襟危坐,不苟言笑,保持尊严。
C.“君子不器。
”
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这是主张君子应该具备多种才能技艺。
D.“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君子团结不勾结,小人勾结不团结。
君子应该胸怀广阔,公正待人,不结党营私。
1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
(1)、
(2)题。
古人说:
“与善人交,如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交,如人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久闻之后,香可以变成寻常,臭也可以变成寻常,习而安之,就不觉其为香为臭。
一个人应该谨慎择友,择他所在的圈子,道理就在此。
人是善于模仿的,模仿品的好坏,全看模型的好坏。
有如素丝,染于青则青,染于黄则黄。
“告诉我谁是你的朋友,我就知道你是怎样的一种人。
”这句西谚确是经验之谈。
(节选自朱光潜《谈交友》)
(1)关于修身交友,在《<论语>十二章》中,也有相关阐述。
请你从以下三则中选择与材料观点最相近的一则,并阐述理由。
(3分)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③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答:
(2)如果可以,你想和以下人物中的哪一个做朋友,结合本学期所学,说说你选TA的原因。
(3分)
①朱自清②老舍③李白④杜甫⑤史铁生⑥泰戈尔⑦冰心⑧鲁迅⑨海伦·凯勒
答:
(二)《西游记》阅读,完成13—14题。
(共7分)
在本学期关于名著《西游记》的阅读活动中。
初一年级学生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前50回的阅读。
小说从第14回起,讲述唐僧师徒一路降妖伏魔,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
请结合以下14-50回的章回目录和自己的阅读所得,完成相关的探究任务。
第14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
第15回蛇盘山诸神暗佑鹰愁涧意马收缰
第16回观音院僧谋宝贝黑风山怪窃袈裟
第17回孙行者大闹黑风山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第18回观音院唐僧脱难高老庄大圣除魔
第19回云栈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第20回黄风岭唐僧有难半山中八戒争先
第21回护法设庄留大圣须弥灵吉定风魔
第22回八戒大战流沙河木叉奉法收悟净
第23回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
第24回万寿山大仙留故友五庄观行者窃人参
第25回镇元仙赶捉取经僧孙行者大闹五庄观
第26回孙悟空三岛求方观世音甘泉活树
第27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第28回花果山群妖聚义黑松林三藏逢魔
第29回脱难江流来国土承恩八戒转山林
第30回邪魔侵正法意马忆心猿
第31回猪八戒义激猴王孙行者智降妖怪
第32回平顶山功曹传信莲花洞木母逢灾
第33回外道迷真性元神助本心
第34回魔王巧算困心猿大圣腾那骗宝贝
第35回外道施威欺正性心猿获宝伏邪魔
第36回心猿正处诸缘伏劈破傍门见月明
第37回鬼王夜谒唐三藏悟空神化引婴儿
第38回婴儿问母知邪正金木参玄见假真
第39回一粒丹砂天上得三年故主世间生
第40回婴儿戏化禅心乱猿马刀归木母空
第42回心猿遭火败木母被魔擒
第42回大圣殷勤拜南海观音慈善缚红孩
第43回黑河妖孽擒僧去西洋龙子捉鼍回
第44回法身元运逢车力心正妖邪度脊关
第45回三清观大圣留名车迟国猴王显法
第46回外道弄强欺正法心猿显圣灭诸邪
第47回圣僧夜阻通天水金木垂慈救小童
第48回魔弄寒风飘大雪僧思拜佛履层冰
第49回三藏有灾沉水宅观音救难现鱼篮
第50回情乱性从因爱欲神昏心动遇魔头
13.任务一:
细节理解。
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在西天取经路上遭遇妖魔是常有的事。
假如在一次降妖过程中,孙悟空发了下图所示的朋友圈,请你根据《西游记》中的相关情节,完成
(1)-(3)题。
(共4分)
(1)孙悟空此条朋友圈中所提到的(甲)是。
(1分)
(2)此条朋友圈提到的(乙)是(从以下三个选项中选择一个)。
(1分)
A.八戒B.山神C.沙僧
(3)唐僧被救出后,看到了悟空的的这条朋友圈,请你以唐僧的口吻在下面回复一句。
(2分)
答:
14任务二:
精读探究。
如果对孙悟空救乌鸡国国王的情节加以精读,应该重点阅读哪几回呢?
(写章回数字即可)(3分)
答:
11.B(“任何时候都应该”说法过于绝对)
12.
(1)③说的是选择别人的优点去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我有就去改正它。
而材料说的也是“与善人交”和“与恶人交”分别能给自己带来什么,进而说应该谨慎择友。
(2)答案示例:
⑧鲁迅。
《朝花夕拾》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文集以记事为主,饱含着浓烈的抒情气息,往往又夹以议论,做到了抒情、叙事和议论融为一体,优美和谐,朴实感人。
作品富有诗情画意,又不时穿插着幽默和讽喻;形象生动,格调明朗,有强烈的感染力。
13.
(1)老妇人
(2)B
(3)为师错怪你了,你是忠心为师傅的,哪怕被误解你也要斩妖除魔保护为师,取经路上必须有你,功劳你最大!
14.36-40
文言文
四、文言文阅读(10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
“诺,期返而食。
”起曰:
“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
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
②[俟]等待。
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15.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4分)
(1)尊君在不
(2)相委而去
(3)至暮不来(4)其为信若此
16.翻译句子。
(4分)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2)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17.在(甲)文中,友人失信,陈太丘“舍去”,而(乙)文中,故人不来,吴起“不食待之”。
针对陈太丘和吴起对待友人的态度,你更赞同谁的做法呢,说说理由。
(2分)
答:
15.
(1)通“否”,不的意思。
(2)丢下,舍弃。
(3)等到,到了。
(4)像
16.
(1)过了中午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便舍弃友人而离开了。
(2)想要使军士们信服,必须讲求诚信。
17.就守信来说,按照中国传统思维来说,乙显然备受推崇。
因为他首先遵守的是与友人约定的这件事,而非具体时间,他的守信一定程度上更加被接受。
也可按照现代思维来看,没人会为了遵守一个因友人不守时,甚至就其本愿来说是不愿来的而遵守一个约定。
综上,我们需要守信,但是如果对方不守信,我们可以等待一段时间。
要正确对待守信,而不能一味遵守或者不遵守。
记叙文阅读——课外
五、现代文阅读(18分)
(一)阅读《香椿的味道》,回答18-20题。
(11分)
①乡下老家,有许多野生的香椿树,一年一年滋生繁衍,零零散散地点缀满了乡村的各个角落。
当然,最好能长在自家房前屋后,那样就可以整日看着香椿芽由小变大,然后近水楼台先摘先尝了。
当春风温暖地让我彻底脱去冬衣的时候,那香椿也就该发芽了。
我最爱吃香椿,总是一天三遍地看着房角那棵香椿树发呆,真想早日拿着钩子扒下嫩嫩的芽子吃个够。
可我急,树不急,整日挺着干枯的枝桠在蓝天中显着它的沧桑与稳重,迟迟不吐芳香。
②一个灿烂的午后,忽然在和风中嗅到了丝丝清香。
迫不及待地跑到树下,踮着脚尖,寻找蓝天中闪出的那些暗红。
找到了!
一簇簇短短的芽子,不知何时已经在干瘪的枝尖绽开了笑脸,从高至低,错错落落地像是给这位老者扎上了灵动的蝴蝶结,将积蕴一冬的热情完美释放在这个春天里了。
那嫩嫩的芽子,被阳光穿透成靓丽的紫红,闪着淡淡的油光,在湛蓝作为底色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温情,一时间觉得香椿芽就是春天,春天就只有香椿芽。
③春风催荣了万物。
不出几日,香椿芽已经长成了小丫头的冲天小辫。
竖在房角的长杆终于派上了用场。
用铁丝弯成一个钩,绑在长杆上,就可以去扒那些垂涎已久的香椿了。
站在房顶,长长地举起杆子,将那些可爱的芽子引入铁钩里,然后猛地一拧杆把儿,只听脆脆地“叭”一声,一簇香椿就应声飘落了下来。
不一会儿,香椿已散落一地。
④于是,便怀抱这些香椿,吵着让母亲给我炸“香椿鱼儿”吃。
母亲先是把这些香椿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择好、码好,然后洗净,放在盆里用温水加盐腌一下。
这时,母亲就可以腾出手来准备面糊了。
在碗里打两个鸡蛋,放入适量的面粉和水,搅匀,直至能在筷子上拉出丝就可以了。
烧开油,取出腌好的香椿在面糊里裹一下,迅速放入滚烫的油锅里,只听“吱啦”的一声,那个裹了面糊的香椿,顿时翻滚着膨胀起来,成了焦黄颜色。
⑤一直站在旁边的我,早已被锅里的香椿鱼儿惹得大咽口水了。
一出锅,就用手抓起来吃,烫得我直跺脚摇手。
母亲乐了,拿出碗盛好递给我。
我便乖乖地坐在灶前,稀溜稀溜地吃到肚圆,抹一把嘴上的油,跑着玩去了。
等回来,又会吃上一大碗。
⑥一茬一茬的香椿吃下来,夏天已近,香椿已不能用来炸着吃了,我对香椿的热情也淡了下来。
可母亲却去摘那些稍微嫩一些的叶子,切碎,晒在太阳底下,说是晒干后还可以吃。
我不信,这怎么吃。
炎炎夏日,母亲便取出那些干香椿,放在锅里用油炸一下,然后拌在黄瓜丝里,放上醋,浇在凉水浸过的面条上,一碗清凉喷香的凉面吃过,夏日的炎热一下子就在香椿的清香消失了。
这种干香椿只要保存得好,可以吃一年,直到又吃上那暗红的嫩芽。
⑦母亲知道我爱吃香椿,因此总是在春天里给我带来嫩香椿芽,有的嫩到可惜,可母亲却说这样的才好吃;过几天又会捎来一大包干香椿,于是我就一年都能吃到香椿了。
生日长寿面里,浇上油炸香椿,那味道真是特别透了,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珍藏在香椿里的春天的味道。
18.文章围绕“香椿”写了盼香椿、、炸香椿、四部分内容.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
(2分)
19.语言赏析。
(5分)
(1)从修辞手法(任选一种)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划线句。
(3分)
答:
(2)本文动词运用传神、到位,请从文中任选一处,加以赏析。
(2分)
我选,
20.谈谈你对题目“香椿的味道”的理解。
(4分)
答:
【参考答案】
18.扒香椿吃香椿
19.
(1)示例一: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香椿芽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香椿芽在枝尖绽放时的勃勃生机,表现了作者看到香椿发芽时愉快的心情。
示例二: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香椿树比作老者,把香椿芽比作蝴蝶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香椿芽初绽时的美丽,表现了作者看到香椿发芽时愉快的心情。
(2)我选“取”“裹”,“迅速放入”。
生动传神(描写细腻),表现了母亲技艺娴熟(做事利落、勤劳能干)。
20.香椿本身的味道、母爱的温暖、童年的快乐、春天的味道。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文本
(二)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21-23题。
(共7分)
材料一:
金庸小说主要是指金庸的武侠小说,一共十五部,它们可以由这几句话描述:
“飞雪连天射白,笑书神倚碧鸳。
”他们分别是《飞狐外传》(1960年)、《雪山飞狐》(1959年)、《连城诀》(1963年)、《天龙八部》(1963年)、《射雕英雄传》(1957年)、《白马啸西风》(1961年)、《鹿鼎记》(1969年)、《笑傲江湖》(1967年)、《书剑恩仇录》(1955年)、《神雕侠侣》(1959年)、《侠客行》(1965年)、《倚天屠龙记》(1961年)、《碧血剑》(1956年)《鸳鸯刀》(1961年)。
金庸小说袭用了旧小说在行文时夹用诗词、歌赋、联句,在回目中使用对联、诗词,在语言上使用白话、夹用韵文等特点。
金庸在行文时很会玩“花样”,像元好问的《摸鱼儿》、丘处机的《无俗念》、岳飞的《满江红》、李白的《侠客行》等都运用得浑然天成,毫无斧凿之痕。
金庸小说潜移默化的借鉴了一些中国式的传统手法,如说书艺术、插科打诨角色的引入、全知叙述和次知叙述的运用、戏剧舞台的架设等。
材料二:
金庸,原名查良镛,作家、政论家、社会活动家。
查家在清代“一门七进士,叔侄两翰林”,被康熙称为“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
赐以“澹远堂”等匾额。
金庸的祖父查文清是傲骨气节的忠良,他不满外国人欺负中国人,当时有民众烧教堂,作为官员的他为维护民众,带头辞职以平息事件。
金庸受祖父影响,明白一定要读书,才能解救民族苦难,故他尤爱阅读关于历史的书籍,如《资治通鉴》《二十五史》等。
影响金庸至深的另一人,就是其父查枢卿。
查父在金庸年幼时,每天将武侠小说《荒江女侠》剪存给他看,令他对武侠小说产生浓厚兴趣,后来主动追看《水浒传》和《七侠五义》等著作,为日后撰写武侠小说奠下根基。
材料三:
金庸与报纸结缘于1945年。
抗战胜利后,在杭州《东南日报》担任外勤记者。
一年后,金庸赴上海入《大公报》任国际电讯翻译。
1948年,金庸被报馆派到《大公报》香港分社。
并两年后,他主持《下午茶座》栏目,也做翻译、记者工作,其间,与梁羽生一个办公桌,写过不少文艺小品和影评。
1959年,金庸创办《明报》。
在《明报》发刊词中,金庸表明了《明报》的立场:
维护“公平与善良”。
可惜《明报》创办初期经营惨淡,金庸靠着武侠小说《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等,才让报社得以正常运转。
1964年,《明报》已具备中型报纸的规模,在香港报界建立起独特的风格,金庸身兼《明报》社长、总编辑、主笔于一身,先后为《明报》呕心沥血34年。
1993年,时年65岁的金庸辞任董事局主席,金庸的“报人”生涯,也在此告一段落。
21.阅读材料一,根据上下文,在空白处填字。
(2分)
飞雪连天射白,笑书神倚碧鸳。
22.有人称金庸为“华人武侠小说届的泰山北斗”,对他和他的创作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通过材料一,概括说明金庸小说为何如此有魅力。
(3分)
答:
23.阅读下列链接材料,结合材料二、材料三,说说从金庸成长、工作经历中,哪些地方印证了“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2分)
答:
链接材料:
郭靖一面解衣就寝,一面说道:
“过儿,眼前强虏压境,大宋天下当真是危如累卵。
襄阳是大宋半壁江山的屏障,此城若失,只怕我大宋千万百姓便尽为蒙古人的奴隶了。
我亲眼见过蒙古人残杀异族的惨状,真是令人血为之沸。
”杨过听到话,想起途中蒙古兵将施虐行暴诸般可怖可恨的情景,也不禁咬得牙关格格作声,满腔愤怒。
郭靖又道:
“我辈练功学武,所为何事?
行侠仗义、济人困厄固然乃是本份,但这只是侠之小者。
江湖上所以尊称我一声“郭大侠”,实因敬我为国为民、奋不顾身的助守襄阳。
然我才力有限,不能为民解困,实在愧当“大侠”两字。
你聪明智慧过我十倍,将来成就定然远胜于我,这是不消说的。
只盼你心头牢牢记着“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八个字,日后名扬天下,成为受万民敬仰的真正大侠。
”(金庸《神雕侠侣》)
21.鹿、侠
22.金庸小说袭用了旧小说在行文时夹用诗词、歌赋、联句,在回目中使用对联、诗词,在语言上使用白话、夹用韵文等特点。
金庸在行文时很会玩“花样”,金庸小说潜移默化地借鉴了一些中国式的传统手法。
23.他尤爱阅读关于历史的书籍,如《资治通鉴》《二十五史》等。
抗战胜利后,在杭州《东南日报》担任外勤记者。
在《明报》发刊词中,金庸表明了报社的立场:
维护“公平与善良”。
从这些方面印证了《神雕侠侣》中郭靖对杨过说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金庸先生就是这样的人。
作文
六、作文(40分)
24.在每个人心灵的浩瀚夜空中,都闪耀着一颗颗明亮的“星星”。
这些明亮的“星星”,可能是给你带来积极影响的人,比如,你的父母、老师、同学;也可能是指引你前行的东西,比如,你的信念、梦想等。
请摘取最让你动情的那一颗,以“心中最亮的星”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作文纸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字数600字以上。
(3)不要出现学校名称、班级信息或师生姓名。
24.“心中最亮的星” 写给你带来积极影响的人或指引你前行的东西。
人大附中朝阳学校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练习
初一年级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0分)
二、古诗文理解与默写
三、名著阅读
四、文言文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4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