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护理.ppt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70653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0.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护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护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护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护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护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护理.ppt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护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护理.ppt(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护理.ppt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护理,主要内容及目标,定义,慢性化脓性中耳(chronicsuppurativeotitismedia),是指中耳粘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

本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常以耳内间断或持续性流脓、鼓膜穿孔、听力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时可引起颅内、颅外的并发症。

耳的解剖,耳包括:

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中耳介于外耳与内耳之间,是传导声音的主要器官。

包括鼓室、咽鼓管、鼓窦、乳突等四个重要部分,是人体含气腔之一,其容积约2毫升,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其中鼓室是中耳功能的主要部分。

A,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获得彻底的治疗,或细菌毒力强,患者的抵抗力低,病变迁延至慢性,此为常见原因,急性炎症迁延不愈,B,咽鼓管功能异常,导致乳突气化不良,可能与本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中,乳突气化不良者居多,咽鼓管功能异常,C,急性坏死性中耳炎,病变深达骨膜及骨质,组织破坏严重,病变严重、深达骨质,病因,D,鼻部或咽部的慢性病变,如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慢性鼻窦炎等反复发作导致中耳炎症的反复发作,邻近器官病变,E,急性传染病,合并有慢性病,或营养不良及贫血等,特别是婴幼儿,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使急性中耳炎易演变为慢性,机体抵抗力下降,病因,临床表现,分型,鉴别要点,鉴别要点,鼓膜穿孔大小不等,分为中央型和边缘型两种。

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传导性、混合性或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

1,2,辅助检查,耳镜检查,听力检查,单纯型中耳炎:

鼓膜紧张部穿孔,颞骨高分辨率CT是评价慢性化脓性病变性质及范围的有效工具。

通过影像学检查,我们可以了解乳突的气化程度、听小骨的状态,中耳的各个部位及病变的范围。

3,辅助检查,影像学检查,正常颞骨CT,骨质破坏,1,2,3,4,治疗要点,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为控制感染、通畅引流,清除病灶,恢复听力,消除病因。

病因治疗:

积极治疗引起中耳炎的上呼吸道的病灶性疾病。

手术治疗乳突切除术:

单纯乳突切除术、改良乳突根治术、乳突切除伴鼓室成形术鼓膜成形术、听骨链重建术,药物治疗:

根据脓液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

轻者道局部用药,可用3%过氧化氢溶液或硼酸水清洗,然后用棉签拭净或用吸引器洗净脓液后,方可滴药。

如合并全身症状,需全身应用抗生素。

治疗要点,单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采取保守治疗骨疡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先行保守治疗,必要时再行手术治疗。

胆脂瘤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需要积极地施用手术治疗。

保守疗法也还包括高负压治疗及正压治疗等等。

凡有鼻腔炎症,咽腔炎症和引起咽鼓管阻塞的因素如慢性鼻炎,鼻中隔偏曲,慢性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等。

要予以去除或适当治疗。

单纯型的治疗,以局部用药为主。

流脓停止、耳内完全干燥后穿孔或可自愈,穿孔不愈者行鼓膜成形术。

急性发作时全身应用抗生素。

应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用药:

抗生素(或抗菌药物)水溶液或抗生素(或抗菌药)与糖皮质激素混合液,如0.3%氧氟沙星滴耳液,复方利福平滴耳液,3%洁霉素液,0.25%氯霉素液等。

用于鼓室粘膜充血、水肿,有脓或粘液脓时。

酒精或甘油制剂,如3%硼酸酒精,3%硼酸甘油,2.5%5%氯霉素甘油等。

可用于粘膜炎症已逐渐消退,中耳潮湿者。

粉剂,如硼酸粉,磺胺噻唑与氯霉素粉等,仅用于穿孔大,分泌物很少者,有助于干耳。

局部用药注意事项:

用药前,应彻底清洗外耳道及鼓室内外的脓液。

可用3%双氧水或硼酸水清洗,然后用棉签拭净或以吸引器吸尽脓液,方可滴药。

含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的滴耳剂或各种溶液(如复方新霉素滴耳液,庆大霉素等)用于中耳局部可引起内耳中毒,忌用之。

水溶液易经小穿孔进入中耳为其优点,但亦易流出;甘油制剂比较粘稠,接触时间持久,却不易通过小穿孔。

局部用药注意事项:

粉剂宜少用,用粉剂时应择颗粒细、易溶解者,一次用量不宜多,鼓室内撒入薄薄一层即可。

穿孔小、脓液多者忌用粉剂,因可堵塞穿孔,妨碍引流,甚至引起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避免用有色药液,以免妨碍对局部的观察。

需用抗生素滴耳剂时,宜参照局中耳脓液的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适当的、无耳毒性的药物。

忌用腐蚀剂。

骨疡型的治疗,1、引流通畅者,以局部用药为主。

但应注意定期复查。

2、小的肉芽可用10%20%硝酸银烧灼;肉芽较大,烧灼无效者,可用刮匙刮除;中耳息肉可用圈套器摘除之。

手术最好在显微镜下施行,看清肉芽或息肉根部后,用杯状钳小心咬除,忌用暴力撕拉。

对根部位于鼓室后上方的肉芽不应盲目撕拉。

3、引流不畅,保守治疗无效,或疑有并发症者,行乳突手术。

胆脂瘤型的治疗,一旦确诊,原则上应及时施行乳突手术。

上鼓室冲洗等保守疗法目前基本上已弃用,仅对个别的上鼓室小胆脂瘤并在医生的严密观察下进行。

乳突手术目的彻底清除病变组织,包括鼓室,鼓窦及乳突腔内所有的胆脂瘤,肉芽,息肉及病变的骨质和粘膜等。

保存原有的听力或增进听力。

因此,术中要尽可能保留健康组织,特别是与传音功能有密切关系的中耳结构,如听小骨,残余鼓膜,咽鼓管及鼓室粘膜,乃至完整的外耳道及鼓沟等,并在此基础上重建传音结构。

尽可能求得一干耳。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43岁,主诉“左耳听力下降、耳鸣5年余,加重1年”。

门诊以“左侧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收入院。

患者5年前出现左耳流脓,为黄色液体,无臭味,伴听力下降,耳鸣。

近1年听力下降、耳鸣逐渐加重。

保守治疗后上述症状未见明显减轻。

现患者干耳2个月。

查体:

血压110/80mmHg,脉搏76次/分,呼吸19次/分,体温36.9.左耳听力差,无流脓、流水,有耳鸣。

术前常规检查大致无异常,左耳鼓膜紧张部穿孔,纯音测听示左耳听力中度损失,颞骨CT:

左耳乳突炎。

入院后在全麻下行了“左侧乳突根治术”。

术后患者生命体征正常,左耳敷料干洁,予一级护理,抗炎对症治疗。

术前护理评估,1.健康史:

患者既往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无鼻咽部慢性疾病,无免疫力低下等。

2.身体状况:

左耳听力差,但交流无障碍,仍有耳鸣。

3.辅助检查:

左耳鼓膜紧张部穿孔,纯音测听示左耳听力中度损失,颞骨CT:

左耳乳突炎。

4.社会心理状况:

进入医院陌生,伴有对手术的恐惧,担心术后听力能否有效提高。

术前护理诊断,1.舒适的改变:

耳流脓、耳鸣与中耳局部炎症有关。

2.感知的改变:

听力下降,与鼓膜穿孔、听小骨破坏有关。

3.焦虑:

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反复发作及对手术不了解有关。

4.知识缺乏:

缺乏与本病有关的治疗及可能发生耳源性并发症的知识。

术前护理计划,1.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修养环境,减轻耳鸣给患者带来的不适,让患者做好身心的准备。

2.完善术前准备,降低麻醉风险。

3.减轻患者的焦虑与恐惧,以能配合手术。

术前护理措施,1.术前准备:

1)完善术前检查。

2)保持外耳道干燥,避免上呼吸道感染。

3)禁烟酒,禁辛辣刺激的食物。

术前禁食水6小时。

4)术前备皮,剃除耳廓周围5-6厘米。

女病人还应备好发夹好将余发向健侧编成辨子或夹起。

5)术前晚洗头、沐浴、更衣,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6)如需行听骨链重建或镫骨手术病人,术前1d训练床上大小便。

2.药物准备:

术前晚口服安定片5mg,以便安静休息。

术前全麻者给阿托品0.5mg肌注,根据医嘱还可适量给予抗生素预防性用药。

3.心理护理:

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讲解疾病及手术的知识。

术后护理评估,1.患者全麻术后神志清醒,呼吸道通畅,生命体征正常。

2.患者左耳疼痛,伤口敷料有少许渗血。

3.患者诉轻度眩晕。

4.缺乏术后治疗与护理的相关知识。

术后护理诊断,1.疼痛:

与手术创伤有关。

2.有外伤的危险:

与术后眩晕有关。

3.潜在并发症:

颅内并发症如脑膜炎、脑脓肿等,颅外并发症如面神经麻痹、迷路炎、耳后鼓膜下脓肿等。

4.知识缺乏:

患者缺乏治疗、护理、预后等相关知识。

术后护理计划,1.患者了解手术后相关知识,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2.患者自诉听力改善,耳鸣减轻或消失。

3.患者自诉眩晕消失。

4.疼痛减轻,能运用一些减轻疼痛的技巧。

5.患者未发生并发症。

术后护理措施,1.饮食:

给与流质或半流质,逐步改为普食,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宜。

2.体位:

手术当日取平卧,头偏向健侧,术耳朝上术后第一天,如无异常反应,可让患者取坐位或下床活动并逐渐扩大活动范围。

3.活动与休息:

施行人工钛质听骨链重建术或镫骨撼动术后,患者应绝对卧床3d,尽量减少头部运动,防止听骨移位,影响手术效果。

但可做四肢及躯体的轻微运动,预防褥疮。

3d后患者可起身适当活动,但仍不可剧烈运动。

患者长时间卧床后起身常会出现头晕,应向患者解释清楚,消除其忧虑,并搀扶患者在床边静坐片刻,待头晕消失,再做简短步行,使其逐步适应,切忌操之过急。

术后护理措施,4.病情观察:

1)术耳出血及敷料包扎情况。

渗血较多及时报告医生,查明原因,采取措施。

保持敷料清洁,一般2448h后更换耳外部敷料,术后8d拆除缝线。

2)术后密切观察有无眩晕、眼球震颤、恶心、呕吐等迷路炎症状,有无头痛、意识障碍、昏迷等颅内并发症,有无面瘫出现,同时鉴别是内耳刺激症状(有眩晕、恶心、呕吐),还是麻醉副作用(只有恶心、呕吐)。

如术后患者立即出现面瘫时,可能为手术损伤面神经或麻醉药暂时阻滞,应立即报告医生。

术后护理措施,5.遵医嘱按时静滴抗生素2/日,通常应用7-10d,以预防或控制感染。

一旦发现切口红肿、溢脓、耳内剧痛,应及时报告医生,更换敏感抗生素。

6.做鼓室成形术者术后注意保暖,禁止擤鼻,打喷嚏,必要时张口呼吸,以免气流把未长好的传音结构吹脱,使手术失败。

术后1周可给1麻黄素滴鼻,必要时行咽鼓管吹张术,防止鼓室粘连。

吹张过程用力要轻。

7.洗头、洗澡时,耳道用干棉球堵住,以免水进入耳内。

护理评价,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按照护理程序给予了一系列护理措施,使患者安全度过了围手术期,治愈出院。

健康宣教,健康宣教,预防,1、治疗鼻腔,鼻窦与咽部疾病。

2、患上呼吸道感染时,勿擤鼻,勿飞行,勿游泳,停止做鼻腔冲洗和咽鼓管吹张治疗。

3、积极开展各种急性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宣传正确的哺乳姿势:

哺乳时应将婴儿抱起,使头部竖直;乳汁过多时应适当控制其流出速度。

4、根除各种引起咽鼓管狭窄的因素。

预防,5、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积极预防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劳逸结合以增强体质。

6、勿挖耳朵,患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时治疗要彻底穿孔,有要鼓膜的病人不宜游泳,洗头时或洗澡也要避免污水进入耳内,积极开展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普查工作、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切实的预防措施。

从而降底慢性中耳炎的发病率。

3、积极开展各种急性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宣传正确的哺乳姿势:

哺乳时应将婴儿抱起,使头部竖直;乳汁过多时应适当控制其流出速度。

4、根除各种引起咽鼓管狭窄的因素。

治疗护理新进展,慢性单纯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

40%三氯醋酸烧灼穿孔鼓膜边缘,将中药去腐生肌散(三七、丹参、乳香、没药、冰片、血竭、龙骨等)吹于鼓室黏膜,使腐败组织脱落,新生组织再生。

每隔3天吹药一次,直至穿孔痊愈。

术后抽出碘仿砂条,用普米克令舒+氯霉素注射液给乳突根治术后患者局部换药,与地塞米松+氯霉素注射液换药组对比,发现普米克令舒组能很好的减轻炎症,缩短干耳时间。

He-Ne激光治疗:

采用HN30L激光治疗仪,将一定功率的光束直接照射病灶,照射15min,距离耳部7-15cm。

可以缩短术后干耳时间。

THANK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