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第二节土壤.ppt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70349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PPT 页数:91 大小:69.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考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第二节土壤.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新高考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第二节土壤.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新高考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第二节土壤.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新高考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第二节土壤.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新高考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第二节土壤.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高考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第二节土壤.ppt

《新高考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第二节土壤.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第二节土壤.ppt(9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高考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第二节土壤.ppt

第二节土壤,早期的欧洲殖民者在巴西亚马孙河流域发现,当地印第安人在一种与自然土壤迥异的黑色土壤上种植(图5.13)。

据研究,这种黑色上壤是人工土壤,主要成分是利用农作物秸秆等在一定条件下制作面成的生物炭。

当地人用生物炭改良贫将的主壤,可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亚马孙河流域的自然土壤用于耕作时为什么贫瘠?

你能举出改良士壤的其他案例吗?

一、观察土壤,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

野外对土壤的观察,一般从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剖面构造等方面进行。

土壤颜色是土壤最重要的外部特征之一。

有些土壤就是用颜色来命名的,如黑士、红壤等。

土壤颜色,黑龙江垦区的黑土景观,云南东川的红壤景观,黑土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得天独厚的宝藏,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

黑土形成在中高纬度气候相对寒冷且相对湿润的地区,由于气温较低,微生物活性较差,枯枝落叶大多能够进入土壤形成有机质。

世界上仅有三块黑土平原:

美洲的密西西比平原、欧洲的乌克兰平原、亚洲的东北平原。

红壤是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雨林、季雨林或常绿阔叶林植被下的土壤,由于所在区域气候湿润,降水丰富,土壤淋洗作用强烈,从而富含铁、铝等氧化物,呈酸性红色,肥力较差。

红壤广泛分布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广大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区。

红壤的酸性强,土质粘重是红壤利用上的不利因素,可通过多施有机肥,适量施用石灰和补充磷肥,防止土壤冲刷等措施提高红壤肥力。

紫色土是一种非地带性土壤,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四川盆地,紫色土是由紫色砂页岩作为成土母质,逐步发育而来,紫色土是在频繁的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下形成的。

黄土呈浅黄色或黄褐色,广泛分布于北美、欧洲和亚洲,现在一般认为主要是由风力沉积而形成的,黄土通常为钙质并往往含贝壳、骨骼和哺乳动物的牙齿以及碳酸钙结核,有时也含氧化铁结核而形成可大量贮水的优质土壤,我国的黄土高原分布有大量的黄土。

土壤矿物质颗粒按照粒径大小可分为石砾、砂土、粉粒和粘粒等。

不同粒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称为土壤质地。

从土壤质地看,土壤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在野外可以根据手指研磨土壤的感觉近似地作出判断。

土壤质地,土壤的黏性,土壤矿物质颗粒按照粒径大小可分为石砾、砂土、粉粒和粘粒等。

不同粒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称为土壤质地。

从土壤质地看,土壤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在野外可以根据手指研磨土壤的感觉近似地作出判断。

土壤质地,砂土成分以砂粒占优势,大孔隙多,毛细血管孔隙少,通气,透水性强,保水,蓄水性能弱而且有机质易分解,保肥性能弱,但易耕作。

沙土地,土壤矿物质颗粒按照粒径大小可分为石砾、砂土、粉粒和粘粒等。

不同粒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称为土壤质地。

从土壤质地看,土壤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在野外可以根据手指研磨土壤的感觉近似地作出判断。

土壤质地,壤土中所含的砂粒、粉粒、黏粒的比例适中,兼有砂土和黏土的优点,不仅通气、透水性能良好,而且蓄水、保肥性能强,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质地。

壤土,土壤矿物质颗粒按照粒径大小可分为石砾、砂土、粉粒和粘粒等。

不同粒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称为土壤质地。

从土壤质地看,土壤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在野外可以根据手指研磨土壤的感觉近似地作出判断。

土壤质地,黏土成分中黏粒占优势,通气、透水性差,蓄水、保水性能强,而且有机质分解缓慢,易积累,保肥性能好,但质地黏重,不易耕作。

黏土类土壤湿时黏,干时硬,土壤矿物质颗粒按照粒径大小可分为石砾、砂土、粉粒和粘粒等。

不同粒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称为土壤质地。

从土壤质地看,土壤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在野外可以根据手指研磨土壤的感觉近似地作出判断。

土壤质地,砂土成分以砂粒占优势,大孔隙多,毛细血管孔隙少,通气,透水性强,保水,蓄水性能弱而且有机质易分解,保肥性能弱,但易耕作。

壤土中所含的砂粒、粉粒、黏粒的比例适中,兼有砂土和黏土的优点,不仅通气、透水性能良好,而且蓄水、保肥性能强,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质地。

黏土成分中黏粒占优势,通气、透水性差,蓄水、保水性能强,而且有机质分解缓慢,易积累,保肥性能好,但质地黏重,不易耕作。

如何判断,壤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砂土类土壤,水:

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砂土类土壤,空气:

砂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土壤剖面构造从地面向下挖掘的一段垂直切面。

土壤剖面的构造(或土体构型),是指从上到下不同土层的排列方式(如下图)。

土壤剖面构造,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致呈水平展布的土层所构成。

这些土层是土壤形成过程中物质转化、迁移和积累的结果。

自然土壤剖面主要土层及其特点如图所示。

自然土壤经过人为耕作就变成耕作土壤。

耕作土壤剖面一般分为耕作层、犁底层和自然土层,又称表土层或熟土层,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颜色较暗,又称亚表土层,土层紧实,颜色较浅,具有保肥保水作用,未经耕作熟化,不利于作物生长,耕作,农业生产,差,黏重,自然土壤经过人为耕作就变成耕作土壤。

耕作土壤剖面一般分为耕作层、犁底层和自然土层,二、土壤主要的形成因素,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包括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貌、时间等。

1、成土母质,成土母质:

岩石的风化产物,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称为成土母质。

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影响土壤的质地。

PS:

成土母质颗粒之间存在空隙,所以具有透气、透水性,并有一定的可溶性矿物养分,但仅能满足一些低等植物和微生物的生长,只有当低等植物和微生物不断新陈代谢,逐渐积累起丰富的有机物质时,才能使母质具有肥力,为高等植物生长提供条件,这时母质才发展成为土壤。

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理化性质改变,形成结构疏松的风化壳,其上部可称为土壤母质(成土母质)。

如果风化壳保留在原地,形成残积物,便称为残积母质;如果在重力、流水、风力、冰川等作用下风化物质被迁移形成崩积物、冲积物、海积物、湖积物、冰碛物和风积物等,则称为运积母质。

风,水流的作用,开山时使用的火烧水浇法的物理原理,古时候开山时,遇到巨大的岩石,先用火将岩石烧红后,再用冷水浇,岩石就裂开了。

这是什么物理原理?

岩石热胀冷缩不均匀,冷热的交替作用,冰能裂石,土壤生物的作用,原始苔藓类最早参与土壤的形成,高等植物的出现标志着土壤最终形成,2、生物(主导因素),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没有生物的作用,就不可能形成土壤。

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

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腐殖质。

植物可把分散在成土母质、水和大气中的营养元素选择性地加以吸收,储存在生物体内,并随生物残体的分解释放到土壤表层。

这种生物循环不断进行,使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

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综合作用,加快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的过程,改善成土母质的性状,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团聚。

微生物的分解再合成形成腐殖质,微生物直接分解成矿质养分,Ga2+,Mg2+,Na+,Zn2+,Mn2+,(含矿物养分没有肥力),1、在风化作用下,养分的释放与淋失,浅薄的原始土壤,土壤颗粒团聚,初具土壤肥力,2、在低等生物、微生物的作用下,营养元素的富集过程,3、在高等生物、微生物的作用下,营养元素的富集过程(有机质重新合成腐殖质),初具肥力的原始土壤,高等生物,微生物,熟土、肥土、耕作土壤,人类活动参与成土过程,高产稳产的农业土壤,3、气候,岩石风化的强度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呈正相关,因此,湿热地区的土壤形成速度比干冷地区快得多。

与干冷地区相比,湿热地区土壤化学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强,土壤黏粒比重高。

冷湿环境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而干旱、高温地区土壤有机质积累少。

亚马孙热带雨林,东北原始森林,亚马孙河流域因高温多雨,自然土壤用于耕作时,很快会变得贫瘠,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直接参与母质的风化,水热状况直接影响矿物质的分解与合成及物质积累和淋失;二是控制植物生长和微生物的活动,影响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决定养料物质循环的速度。

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包括湿度和温度两个方面。

母质风化气候因素土壤水热状况植物生长、微生物活动、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气候的分布规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控制了土壤的分布规律。

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栗钙土,棕钙土,灰钙土,灰漠土,灰棕漠土,暗棕壤,欧亚大陆广域土壤分布模式图,降水量,热量,4、地貌,地貌对土壤发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例如,由于水热条件的不同,山顶与山麓,阳坡与阴坡、迎风坡与背风坡的土壤发育不同;从山顶到底平洼地,由于成土母质的颗粒存在由粗到细的变化规律,依次分布着砾质土、砂土,壤土和黏土。

北京市海淀区北安河土链分布示意图,5、时间,在上述成土因素综合作用下,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在自然状态下,形成20厘米厚可供耕作的土壤,一般需要100-1000年。

绝对年龄举例,石灰岩经过100年就可产生剥蚀抗蚀性较强的砂岩经过200年才可看出风化的痕迹。

我国南方的紫色砂岩经10余年风化成土就可形成较肥沃的土壤。

俄罗斯平原上,3000年便可形成40cm厚的黑钙土,7000年就可形成150cm厚的黑钙土火山岩发育的幼年土壤:

1cm/1.3年,非洲的氧化土:

1cm/750年。

淋溶土:

37.3千年始成土:

1.33千年新成土:

0.11.3千年软土:

329千年老成土:

5003200千年。

除自然原因外,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极为深刻。

自然土壤在人类长期的耕作和培育下,形成了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耕作土壤。

例如:

自然土壤形成后的人类耕作过程,使耕作土壤形成:

不断翻耕、施肥、灌溉,土壤不断熟化,形成高产稳定的耕作土壤,如北方的黑垆土、南方的水稻土合理的耕作经营,可使土壤不断改良,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不合理的耕作经营会引起土壤退化,如土壤沙化、盐碱化、水土流失等重视土壤保护和培育,用养结合,使土壤不断改良。

解释常见的土壤现象1、指出形成上述土壤现象的主导因素。

2、尝试对上述土壤现象简要解释。

下面列出的是一些常见的土壤现象。

(1)我国南方山地土壤较厚,而西北高山上的岩石风化层和土壤很薄。

(2)四川盆地的有些地方,岩石是紫色的,土壤也呈紫色。

(3)对耕作而言,我国东北平原的土壤肥沃,而南方地区的土壤相对瘠薄。

(4)山顶土壤的颗粒较粗,山前平原土壤的颗粒较细。

活动,北方由于气候淡热、干燥,一年较多时间不利于土壤中微生物活动,因而土壤有机质矿质化分解受到阻碍,有机质保留于土壤中;而南方则刚好相反,气候湿热,一年中大多时间有利于土壤中微生物活动,因而土壤中有机质大量被矿质化分解,保留于土壤中的有机质则较少,紫色土是由紫色砂页岩作为成土母质,逐步发育而来,紫色土是在频繁的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下形成的。

洪积物和冲积物上发育的土壤具有明显的质地分层特征,越往边缘颗粒物越细;发育在残积物和坡积物上的土壤,含石块较多,江南丘陵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化学与生物化学作用较强,因而红壤发育程度较好,西北地区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作用强,土壤发育程度低,一选择题1关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A、土壤即陆地表面疏松的表层B、岩石经外力风化而产生土壤C、土壤是岩石圈的一部分,属于无机物质D、土壤必须是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练习,D,2关于土壤肥力的叙述,错误的是()A.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这是土壤的本质属性B.土壤中有机物的含量,通常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C.壤肥力高低纯粹取决于土壤中有机质和矿物质含量的多少D.人类生产活动对土壤肥力影响很大,C,3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岩石B.气候C.生物D.人类活动,C,下图是低、中、高三个不同纬度的自然带(生态系统)物质流动示意图(图中圆圈的大小表示所储存养分百分比的多少,箭头的粗细表示物质养分流的大小)。

读图,回答56题。

5.对土壤、生物量、枯枝落叶在生态系统所储存养分的比重大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气候条件B.土壤条件C.生物条件D.地质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