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考试题及答案.docx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考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考试题及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考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10分)
1、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空间(平面或立体)”。
2、美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手段是线条、形体、结构和色彩。
3、20世纪初期,在我国建立幼稚园时,福禄倍尔、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思想及杜威的教育思想相继传入我国。
就造型美术教学方法而言,当时主要摹仿采纳的是经由日本传来的福禄倍尔以造型性游戏和手工制作为主的教学模式。
4、1994年定稿并出版的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指出:
“年幼的儿童以极大的热情对视觉艺术教学所提供的艺术材料进行实验,对各种观念进行探究。
他们在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共享过程中表露出欢乐和兴奋。
创造是这种教学的核心。
”
5、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涂鸦期、象征期、定型期、写实期。
6、里德生平著作等身,最重要的著作是《通过艺术的教育》。
7、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但一般认为涂鸦线条有杂乱线、单一线、圆形线、命名线四种水平。
8、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涂抹阶段、装饰阶段、再现和表现阶段三个阶段。
9、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和要求的归纳,是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10、在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一般可分为欣赏、绘画和手工三大方面。
11、技能技巧的形成需要有一定的练习,这种练习包括分步练习与整体练习。
12、学前儿童绘画创作活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大约经历了知觉、体验与反思、表达这样一个流程。
13、对话法是指美术欣赏教育中儿童、教师与美术作品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交流。
14、手工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弄清原理和步骤,以帮助儿童形成技能,并将技能迁移到其他手工制作活动中去。
15、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评价,不仅包括对儿童美术结果和儿童美术发展状况的测量和评价,还包括对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活动设计、活动组织、活动指导和活动效果的评价。
也就是说,这一评价目的关注了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两个方面。
16、学前儿童参与美术活动的行为过程的评价应注意根据三种不同的角度来把握,它们是将幼儿当前的学习与幼儿自己过去的学习相比较、将某一幼儿的美术学习与其他幼儿进行比较、将幼儿的学习与理想中的评价标准进行比较,这种比较使教师能清楚地把握到幼儿在其所处的发展阶段中的位置,同时制订今后发展的目标。
17、色彩的三要素是色相、纯度、明度。
18、色彩的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在七种基本色相中,最亮的色彩是黄色。
19.绘画的形式语言是指线条、形状、明暗、色彩、构图等美术要素,是绘画表现的手段。
20.幼儿审美取决于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和结构与对象之间内在的适应性是因为幼儿审美具有的主动性。
21.色彩的运用是指学前儿童运用认识的颜色来表现物体形象,并通过颜色的对比渐变、重复等变化来丰富画面,从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
22.遮挡式是幼儿期最高的构图形式,以这种方式构图的画面有了清晰明确的前后关系。
23.探讨美术作品所蕴涵的意义,必须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运动中进行。
为此,加达默尔提出了“解释学循环”的方法。
24.意愿画是指由儿童自己独立确定具体内容、形式和表现方法,教师协助完成的绘画。
25.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分为以精神性为主旨的美术教育和以实用性为主旨的美术教育,前者被称为重“艺”的美术教育,后者则被称为重“技”的美术教育。
26.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具有美术教育的一般含义,但它又具有不同于一般美术教育的一些特征,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也可通
过美术和教育两方面体现出来。
27.写生通过对实物的观察进行描绘,可以使幼儿自觉地去注意周围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帮助幼儿提升观察能力和专注能力。
28.教师在指导儿童进行美术欣赏过程中,应注意从他们的年龄特点特点出发,启发、引导其进行美术欣赏。
29.绘画的题材是指创作者在生活中形成的,根据一定的创作意图进行选择、改造或想象而进入作品的一定生活现象。
30.研究者在对绘画作品的研究中发现,幼儿绘画水平有三个较大的飞跃,依此,将幼儿美术能力的发展分为“涂鸦”期、“象征期”、“概念画”期三个阶段。
31.陶行知曾提出幼稚园应实施和谐的生活教育,对束缚幼儿个性发展的封建传统的教学方法,他的思想对当时的幼儿美术教的发展起了一定的影响。
32.阿恩海姆以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为依据,认为感知力是从整体到局部,通过一个知觉分化的过程发展而来的。
33.美术也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或空间艺术。
34.传统智能可应用性的定义就是解答智力测验试题的能力。
这种观点运用统计方法,与不同年龄接受测试者的解答加以比
较,从__测验分数___推断出他们的能力,认为测量出来的能力就是智能。
35.所谓解释是指__探讨_____一件美术作品所蕴涵的意义。
36.展开性目标陈述的是儿童___学习行为__变化的过程,它所关注的不是外部事先规定的目标,而是强调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进展情况提出相应的目标。
37.阿恩海姆从他的“_知觉分化_”理论出发,解释儿童画蝌蚪人的理由,认为有其合理之处。
根据阿恩海姆的理论,早期儿童由于知觉尚未分化,其绘画样式十分简化。
二.选择题
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涉及B、手工和欣赏三大板块,它们各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
A.素描B.绘画C.色彩
2.A是幼儿期最高的构图形式,以这种方式构图的画面有了清晰明确的前后关系。
A.遮挡式B.零乱式C.并列式
3.A主张通过艺术教育促进儿童人格的发展,认为儿童生来具有艺术潜能,并具有不同的表现类型(他将其概括为八大类型)。
A.里德
B.阿恩海姆
C.西泽克
4.儿童的审美情感具有C,他们常常将审美过程中的那种情感带入其他活动中,把自己当作是某个形象本身,沉浸在角色之
中。
A.外显性
B.直觉性
C.弥漫性
5.幼儿审美决于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和结构与对象之间内在的适应性是因为幼儿审美具有的B。
A.完形性B.主动性C.情感性
6.20世纪初期,在我国建立幼稚园时,造型美术教学方法主要是摹仿采纳经由日本传来的B以造型性游戏和手工制作为主的教学模式。
A.蒙台梭利
B.福禄倍尔
C.冈仓觉
7.1923年幼儿教育家C先生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园——鼓楼幼稚园,提倡中国化的幼儿教育。
A.张雪门B.陶行知C.陈鹤琴
8.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涂抹阶段、A、再现和表现阶段三个阶段。
A.装饰阶段C.兴趣阶段D.游戏阶段
9.罗恩菲尔德在分析和解释儿童美术发展的各个阶段的个人成长特征时,分别从智慧成长、社会成长、知觉成长、生理成长、美感成长、B、创造性成长七个层面来评价儿童的美术作品。
A.性格成长B.感情成长C.心理成长
10.民主教育家B在对学校教育进行了一些重要改革的同时,也提出了幼儿教育体系,主张设立胎教院、乳儿院、幼稚园等一套养育机构,以代替家庭教育。
A.陈鹤琴B.蔡元培C.陶行知
11.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目的主要体现在对以往的美术教育作出反思和C
A.提高学前儿童学习美术的兴趣
B.更好地把握学前儿童教育美术活动成果
C.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
12.台湾地区资深美术教育工作者A在其著作《幼儿画教学艺术》一书中从五个方面来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这些正是在进行学前儿童美术学习成果评价时值得注意的方面。
A.潘元石B.潘公凯C.潘元丰
13.研究者在对绘画作品的研究中发现,幼儿绘画水平有三个较大的飞跃,依此,将幼儿美术能力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这就是“涂鸦”期、“象征”期、A。
A.“概念画”期B.成熟期C.形象期
14.C是德国的教育家,德国幼儿园的创始人。
他把艺术教育纳入幼儿的教育活动之中,A.卢梭B.罗杰斯C.福禄倍尔
15.对于儿童为什么喜欢绘画,陈鹤琴不赞成“天赋说”和“生理机能说”,他提出“C”说。
A.模仿B.本能C.刺激一反应
16.B也认为通过图画教育,可以“美备欢乐”。
A.梁启超B.康有为C.蔡元培
17.教师在指导儿童进行美术欣赏过程中,应注意从他们的B特点出发,启发、引导其进行美术欣赏。
A.兴趣B.年龄C.能
力
18.方向不定的弧线、曲线、波状线等自由曲线组成的形状称为非规则的A。
这类形状常见于大自然,如波浪、河流、海滩、花、草、枝、叶等。
A.自由形状B.想象形状C.涂鸦形状
19.幼儿在表现物体的深度上有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A.第一,统为一形。
第二,多面变形。
第三,单一面。
第四,正侧面同在。
B.第一,单一面。
第二,正侧面同在。
第三统为一形。
第四,多面变形。
C.第一,统为一形。
第二,正侧面同在。
第三,单一面。
第四,多面变形。
20.在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评价,这一评价目的关注了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和B两个方面。
A.教师的教学效果B.教师的可持续发展C.天赋
21.命题画的三个基本条件是:
要有直接的或间接的生活经历、C、幼儿有初步想象作画的习惯。
A.教师仔细具体地指导B.家长给以提示帮助C.图画形象基本上是画过的
22.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的组织原则有审美性原则、C原则和实践性原则。
A.实用性B.目的性C.创造性
23.幼儿园环境的设计要兼具B和美观性,更要符合儿童的审美趣味,环境美化包括室内与室外环境的布置。
A.原创性
B.实用性
C.活泼性
24.3岁左右的儿童开始萌发了审美心理,这时的儿童有了A结构的雏形,即优美形态的审美态度,对优美事物的偏爱和识别优美物体的审美敏感性及相应的美感体验。
A.审美心理B.创造心理C.制作心理
25.美术教育史上第一个“发现了儿童绘画”给儿童绘画以崇高地位的人是C。
A.福禄倍尔B.皮亚杰C.弗兰兹.西泽克
26.在线条上,水平线意味着放松、平静与休止;B意味着静态张力、准备就绪、抵抗力、支撑;斜线意味着动作、活力和不平衡;弧线、曲线、波浪线给人以流畅、舒缓、优雅之感。
A.直折线B.垂直线C.曲直线
27.A认为儿童绘画的原因是来自于儿童内心的一种冲动。
A.天赋说B.生理机能说C.刺激反应说
28.在手工教学的构思过程中,“C”和“因材施艺”是两大基本原则。
A.废物利用B.物尽其用C.因意选材
29.A深刻揭示了美术与道德的关系,他说:
“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
”A.鲁迅B.陶行知C.康有为
30.不同年龄的幼儿,在能力上相差很大,而不同类型的绘画使用的工具也不同,因此要根据幼儿的能力选择合适的绘画种类,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如低年龄段的幼儿宜用硬笔,不宜用C。
A.油画棒B.蜡笔C.毛笔
31.儿童需要掌握的绘画基本技能之一是手的动作、手眼协调能力和C。
A.绘画能力B.作画灵感C.手的控制能力
32.A是指分析上述指称对象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分析作品中各部分之间组合的情形,如造型、色彩、构图等形式语言和对称、均衡、节奏、韵律、变化、统一等构成原理的应用。
A.形式分析B.描述C.解释
33.阿恩海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索美术是如何与C和视思维联系在一起的。
A.听知觉B.触知觉C.视知觉
34.主张设立胎教院、乳儿院、幼稚园等一套养育机构,以代替家庭教育的教育家是A。
A.蔡元培B.陈鹤琴C.张雪门
35.C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目标中需要引导儿童学习深浅.冷暖颜色的搭配,并初步学习根据画面的需要,恰当地使用颜色表现自己的情感。
A.2-3岁B.3-4岁C.4-5岁
36.屠美如认为不同时期的儿童绘画有着不同的特征,儿童只能画出一个物体的空间,但是不能参照一条轴线表现一系列物体的相对高度,是C的表现。
A.双轴阶段B.单轴阶段C.前轴阶段
37、美术也称______、______或______。
A、形体艺术B、影像艺术C、造型艺术D、视觉艺术E、民间艺术F、空间艺术
38、《画架绘画与儿童人格》的作者是:
______。
A.加登纳B.艾修勒和哈特薇克C.里德D.阿恩海姆
39、儿童美术欣赏课的基本方法是______。
A、对话B、讲述C、临摹
40、儿童美术绘画课的基本方法有写生画、______、命题画、意愿画。
A、素描B、设计C、临摹
41、命题画可分为______和______。
A.物体画B.写生画C.情节画D.临摹画
42、从幼儿实际的涂画行为和过程上看,涂鸦是C的画线活动。
A、有意识B、表达思想C、没有表现意图
43.绘画发展的趋势与文化背景的差异关系不明显,与年龄发展有密切关系,不同年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
前轴阶段、单轴阶段、双轴阶段和___C_________。
A.单双联合阶段
B.前单联合阶段
C.双轴联合阶段
D.前后联合阶段
三、简答题:
(每题10分,共30分)
1、怎样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
美术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旨在延续和发展人类的美术文化而实施的教育的最初环节此价值取向将美术本身及其功能视为首要的东西。
幼儿阶段是实现这种价值的最初阶段它为这种价值的完全实现打下了基础。
而教育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则着眼教育以美术作为教育的媒介通过美术教育追求一般幼儿教育的价值。
具体说就是通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顺应儿童自然发展保证儿童身心健康地成长培养儿童的道德感|审美情趣|认知能力|意志品质及创造性。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立足于真善美的和谐统一要求艺术渗透整个教育使幼儿能按其本来面目健康成长最终成为艺术的完美的人。
2、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如何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媒体的多样化问题:
随着信息化的迅速普及美术教学媒体也越来越多样化视觉的参照物也更丰富多彩。
如各种类型的美术作品影视图像等。
还有社会美术教育是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的延伸和补充除幼儿园家庭以外的社会机构和场所所提供的早期儿童美术教育形式如由国家和社会团体举办的各种美术训练班儿童美术技能大赛等以及美术馆博物馆电视电影期刊画报等都能作为美术教育的特殊媒体起到积极的作用。
有利于提高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发展个性。
并可自然的与艺术环境融为一体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艺术了解艺术并爱上艺术。
3、中国古代儿童美术教育有哪两种倾向,其内涵为何?
从奴隶社会到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国美术教育是以存在重“艺”和重“技”两种倾向为特色的。
重“艺”的美术教育浮泛于上层社会和文化人中主要作为一种提升道德陶冶性情的精神文化活动而存在基本的学习内容是绘画和书法主要的教学方式是师徒式的。
重“技”的美术教育主要沉落于社会中属于“匠”的一类人此类教育以实用性为特征包括画|塑|铸|剪|刻|雕|磨|贴等技艺特色浓郁。
4、根据阿恩海姆的理论,儿童知觉中占优势的倾向是什么?
儿童画并不像一般人认为的那样是依葫芦画瓢的而是对原物作了大幅度改造之后的形象因而看上去极为简约。
这种现象不能完全归结为儿童的智力或绘画能力的水平较低而是归之于儿童知觉中占优势的简化倾向即那种把外物形态改造为完美简洁的
(好的)图形的倾向。
正是在这种倾向的支配下儿童画大都是二维的大都是较规则的圆形和椭圆形这种倾向似乎毫不顾及原形只以简洁为准。
5、简述陈鹤琴先生的“刺激—反应”说。
陈鹤琴先生认为“小孩子喜欢画图并不是内心有一种天赋的冲动而是受了外界事物的刺激在他脑子里留下一个深刻印象于是他借画图表达出来”陈鹤琴先生的观点根本上说是正确的。
因心理是人脑对外部事物的反映没有外部事物的刺激就不会有心理活动的内容。
外部事物的刺激是儿童绘画的本源。
6、阿恩海姆是如何解释儿童画“蝌蚪人”的?
阿恩海姆从他的“知觉分化”理论出发解释儿童画蝌蚪人的理由:
早期儿童由于知觉尚未分化其绘画样式十分简化。
随儿童的成长其知觉能力不断分化绘画样式也越趋复杂。
在早期阶段儿童用圆表现的不只是人的头部而往往是整个人体。
随儿童的成长会根据成人的要求指出人体的一些部位和器官但儿童绘画的样式仍服从于其知觉分化的水平用圆和最简单的图形表现人体的各个部位。
7、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是什么?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是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目标最概括的陈述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其他层次目
标的依据和基础:
1.引导儿童初步学习感知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形式美和内容美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性。
2.引导儿童积极投入美术活动并学习自由表达自己感受培养其对美术的兴趣及审美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能力促进其人格的完善。
3.引导儿童初步学习多种工具和材料操作及运用造型|色彩|构图等艺术语言表现自我和事物的运动变化培养其审美表现和创造能力。
8、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原则是什么?
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原则是根据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目的|美术本身的特性及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教学规律制定的是整个学前儿童美术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
主要有:
1、审美性原则。
2、创造性原则。
3、实践性原则。
9、命题画的三个基本条件是什么?
命题画的三个基本条件:
1、要有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历。
2、图画形象基本上是画过的。
3、幼儿有初步想象作画的习惯。
10、儿童需要掌握的绘画基本技能有哪几个方面?
儿童需要掌握的绘画基本技能方面:
1、手的动作、手眼协调能力、手的控制能力。
2、对工具和材料的理解与运用。
3、对外界信息的掌握及对色彩、形状和空间的认识与使用。
11、幼儿园美术教育评价主要针对哪些方面?
应关注怎样的评价方法?
幼儿园美术教育评价主要针对方面应关注的评价方法:
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评价不仅包括对儿童美术结果和儿童美术发展状况的测量和评估还包括对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活动设计活动组织活动指导和活动效果的评估。
在评价方法上我们应关注一种过程化的多元化的评价观念。
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的比较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
强调幼儿教育评价应以参与评价的幼儿和教师的发展为本尽可能地使他们的素质得到整体而充分的发展并在真实的情境中关注他们变化与成长的历程。
12、对学前儿童参与美术学习成果的评价中有哪些因素是值得关注的?
对学前儿童参与美术学习成果的评价中值得关注的因素对学前儿童参与美术学习成果的评价特别要关注的是:
幼儿美术作品的表现要符合幼儿身心的发展的年龄特点;幼儿美术作品要能表达出内心心像情感情绪。
幼儿美术作品要能发挥幼儿的个性要有自我的表现;幼儿美术作品要能表现出活用绘画材料的特性;幼儿的绘画作品要和画纸的大小相称令人感觉舒适。
13、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利用色彩的基本特点?
主要从色彩所特有特殊情感和象征意味、色彩有了一种特殊的象征内涵、色彩对人所产生的心理及情绪上的影响,谈谈自己运用色彩的体会或认识。
14.教师引导儿童进行泥塑活动时应注意哪些?
第一、教师自己要了解泥塑活动中所使用的粘泥、橡皮泥和面团的特性。
第二、彩塑是具有民族特色的的工艺品,因而在幼儿园大班时,教师可引导儿童对自己制作的彩塑作品进行着色描绘以美化作品。
第三、泥塑材料的特点决定了泥塑作品追求的是其质朴、淳厚的美感,而学前儿童瘦的动作不灵活,手眼协调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在评价儿童的泥塑作品时不应把重点放在追求作品的精确与细致上,而应注意儿童泥塑操作的过程及作品整体的稚拙感。
第四,妥善处理儿童的泥塑作品。
教师应注意将儿童的泥塑作品保存在通风阴凉处,若需重新使用泥料,则应与儿童商量或不当着儿童的面处理掉,避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15.对学前儿童参与美术活动的行动的评价应根据哪几种不同的角度来把握?
(一)学前儿童与自我
(二)学前儿童与团体(三)学前儿童与标准
16.成就感方面是观察和评价幼儿对自己美术成果的看法如何的标准,幼儿在这方面的行为表现可以为哪几种类型?
(一)自己认为很成功,主动请别人看自己的作品,并讲解作品的含义,能慷慨地将作品赠人。
(二)对自己的作品感觉满意,但不主动展示,听到别人的称赞感到愉快,希望保留作品。
(三)认为不太成功,接受别人的看法,希望将作品交给老师。
(四)感到沮丧,对别人的反应无动于衷或抵触,对作品去向不关心或毁掉作品。
17.美术教育的含义体现为哪两方面?
美术教育的含义可以通过美术和教育两方面体现出来。
根据两者的倚重不同,我们可以相应地将美术教育分成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和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
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着眼点是美术本身,即由美术本位出发,以教育为手段,发展和延续美术文化,也就是借助一定的教育方式和手段,横向和纵向传播美术知识和技能,促进文化的发展。
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着眼点是教育,即从教育价值的角度看待美术教育,以美术作为教育的媒介,追求一般教育学意义的功效,也就是通过美术教育有目的地培养人的道德感、审美情趣、意志、智力和创造性等基本素质和能力,以及进行心理疏导和艺术治疗等。
这一观点为不同层面的美术教育的实施提供了较明晰的导向。
18.美术与其他各种艺术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有自己的独特性:
1.美术运用的物质材料与其他艺术不同。
2.表现手段与其他艺术不同。
19.3岁~4岁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目标?
1、引导儿童进一步学习多种绘画方法(如水粉画、水墨画等),体验绘画的快乐。
2、引导儿童学习各种线条表现感受过的物体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特征。
3、引导儿童学习认识12种颜色并学会辨别同种色的深浅,学习用较丰富的颜色作画,学习区分并尝试画出主体色和背景色,培养他们对使用颜色的兴趣。
4、引入写生画,使儿童将图画形象与实物形象沟通起来。
5、引导儿童初步学习在画面上安排物体的上下、左右关系。
20.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育中实施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什么?
在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育里实施对话法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下列几点:
一是对话双方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
二是教师应给儿童利用多通道充分体验的时间。
三是教师不但要自己学会提问题,还要教会儿童提问题。
四是教师不应强求儿童接受某一权威的结论或自己的看法。
五是教师要引导儿童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21.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描述阶段?
所谓描述,是指陈述美术作品外在的可立即指称的视觉对象,而不涉及作品的含义及其价值的认定。
如果作品是写实的,则要指出作品包含哪些形象,如作品中所包含的人物、动物、景物、物品等。
如果作品是抽象的,则要指出主要的形状、色彩及其运动的趋向。
为此,教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来进行。
在描述阶段,教师应给儿童一定的时间进行独立的欣赏,不要操之过急,或讲得太多,要尽可能让他们畅所欲言,尽量不打断其陈述,充分发挥他们的观察力,艺术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只有当儿童需要帮助时,教师才可以用启发的方式、提问题的形式给于他们线索启迪,引导他们观察、想象并进一步陈述清楚。
22.4岁~5岁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目标?
4岁~5岁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儿童能较熟练地使用合适的工具,具有一定的立体造型的想象力和制作能力。
1、引导儿童较熟练地使用和选择手工工具和材料,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意愿。
2、引导儿童学习用多种点状材料拼贴物象,表现简单的
情节。
3、引导儿童学习用多种技法将纸折出物体的各个部分,组合成整体物象。
4、引导儿童学习用目测的方法将纸等面状材料分块剪、折叠剪,拼贴平面的物象或制作立体的物象。
5、引导儿童学习用拉伸的方法并配合其他泥工技法塑造结构较复杂的物象,表现其主要特征和简单细节。
23.学前儿童绘画的内容类型有哪些?
答:
1.临摹画2.写生画3.命题画4.意愿画
24.在对话法的实施中,教师应注意哪几点?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的对话法实施中教师应注意对话法是指在美术欣赏教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