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科版七上第3章《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695383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苏科版七上第3章《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最新苏科版七上第3章《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最新苏科版七上第3章《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最新苏科版七上第3章《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最新苏科版七上第3章《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苏科版七上第3章《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教案.docx

《最新苏科版七上第3章《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科版七上第3章《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苏科版七上第3章《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教案.docx

最新苏科版七上第3章《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教案

最新苏科版七上第3章《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教案

第一节: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类型与特点

2、能力目标

开展调查,收集与分析资料,尝试撰写调查报告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验科学调查过程,感受生态系统内各成分之间和生态系统之间密切相联

的关系,树立生物和环境不可分割的概念。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重点:

生态系统的组成、类型与特点

教学难点:

尝试收集和处理数据的科学探究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备课札记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

介绍地球上有无数大大小小的生态系统,一片树林、一块草地,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

(展示各种生态系统的图片)

二、观察池塘的生态系统

看书第25页,提问:

池塘里有些什么成分?

讲这些成分的名称填写在书上第26页的表格上(讨论1)

讨论:

联系小学学过的自然知识,你能说出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起什么作用吗?

(讨论2)。

讲解:

由此可见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由于他能制造有机物,因此在生态系统中称他为生产者。

讨论:

池塘中的动物与植物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说出图片上分别是那些生态系统?

 

学生回答,填表。

得出结论

 

学生回答

由于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因此,池塘中的动物以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释放的氧气为生活来源,而动物放出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动物与植物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如果植物大量减少,导致光合作用大大减弱,动物就很有可能因缺少食物和氧而死亡。

但由于植物和动物都要进行呼吸,如果植物过多,覆盖了整个水面,也会导致水中植物缺氧。

因此,人和各种动物是消费者。

讨论:

池塘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都到哪里去了?

这与那些生物有关系?

因此:

土壤中、池水中的细菌、真菌都属于分解者。

 

思考

 

学生回答:

池塘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被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为无机物。

教后反思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类型与特点

2、能力目标

开展调查,收集与分析资料,尝试撰写调查报告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验科学调查过程,感受生态系统内各成分之间和生态系统之间密切相联

的关系,树立生物和环境不可分割的概念。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重点:

生态系统的组成、类型与特点

教学难点:

尝试收集和处理数据的科学探究方法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备课札记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

调查一个生态系统

强调:

1、小组成员之间一定要注意分工合作,各展所长

2、对于调查过程中不认识的动植物,要提示学生正确的收集方法,或者利用照相机拍下来,以便向老师请教或通过其他方式查询结果。

在调查过程中要提醒学生遵守公共道德,注意文明礼貌,不能随意破坏树木和花草。

3、建议学生在调查所确定的生态系统的现状时,也调查一下该生态系统的演变历史,并让学生思考怎样才是良好的生态系统,人类应该如何让生态系统处于良好的状态。

外出调查

写出调查报告

整理调查材料

得出调查的生态系统的组

3、对学生的评价同样应包括知识方面,学生合作的态度,查询资料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爱护环境,遵守公德的情感态度等。

5、可组织部分学生利用其他一些途径,如网络、报刊杂志等进行调查。

6、在调查生态系统的基础上,辅导学生撰写科学调查报告。

如果学生感兴趣,可组织学生开展“自制生态系统模式图”评比。

 

布置预习

让学生从互联网上或图书馆中寻找有关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的资料,了解这种生态系统的组成、特点等,并作简要的分析。

课后完成实验报告册上第13页的讨论与思考

课外查阅资料

教后反思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类型与特点

2、能力目标

开展调查,收集与分析资料,尝试撰写调查报告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验科学调查过程,感受生态系统内各成分之间和生态系统之间密切相联

的关系,树立生物和环境不可分割的概念。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重点:

生态系统的组成、类型与特点

教学难点:

尝试收集和处理数据的科学探究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备课札记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引入

大家上节课对周围的生态系统作了调查。

二、交流与分析

提问:

这次调查你有哪些收获?

又有哪些不足?

想想自己的调查过程有没有制定改进的地方?

提问:

通过调查你能回答什么叫做生态系统?

对照信息库的内容,看看自己的回答是否正确。

三、认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展示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的图片

书本P42(生物美丽的家园(生态系统得概念和种类)

让学生通过图片认识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讨论:

这些生态系统有什么共同之处?

各自又有什么特

点?

结合图片,谈谈你自己的认识。

农田、森林、草原、海洋、城市、荒漠、淡水、湿地生态系统都是由生物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而非生物部分都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不过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

各种成分所占的比例有些差异。

如:

①农田生态系统受人为因素的控制较多,动植物种类少,群落结构单一。

遇他相比,城市生态系统尽管也受人为控制,但在人们环保意识逐渐增强的情况下,动植物种类的分布逐渐趋于合理,街道景观有乔木、灌丛、各种美丽的花卉。

河道、湖泊的治理,山林的建设等也为动植物的生存创造了较好的环境。

②森林生态系统,得植物种类最丰富,群落结构最复杂,植物以高大的乔木为主。

遇他相比,草原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要少一些,而且以草本植物为主。

③海洋生态系统中阳光、温度、盐度等影响着动植物的生活和分布,动物种类较丰富,植物多为微小的浮游植物。

淡水生态系统包括河流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池塘生态系统,生活着适应于淡水的动植物。

而一些沼泽地、滩涂等地作为湿地生态系统,也为许多动植物的生存提供了栖息地。

④荒漠生态系统因为严重缺乏水资源,动植物种类极少,只生存着一些极耐旱的生物。

生物圈也是一个生态系统

向全班同学介绍。

 

学生分组讨论

教学内容

备课札记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讲解:

地球上的生态系统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但这次生态系统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密切联系的。

例如:

大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等物质会随着大气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不会局限在某一个生态系统中;另外,动物经常会从一个生态系统转移到另一个生态系统,,而植物会通过自己的种子、花粉,随着大气运动、水流、或动物携带等途径,从一个生态系统到达另一个生态系统。

讨论:

你还可以列举出其他类型的生态系统吗?

将查阅的资料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

除了以上生态系统以外,还有北极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极少,生活在那里的只能是耐寒的生物。

再如完全封闭的宇宙舱系统、人工水族生态箱、生态厕所、生态瓶、人工养殖生态系统等。

 

四、小结并完成作业

总结生态系统的组成、类型与特点

学生讨论

学生自己小结

有能力的同学课后完成DIY

教后反思

板书设计:

 

第二节生物生存的家园——生物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阐明生物圈是生物生存的唯一家园。

2、能力目标

初步形成收集资料,并能运用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交流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保护地球,人人有责”的社会意识,并采用实际行动来保护我们生

存的唯一家园——生物圈。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重点:

通过资料分析、模拟实验能够感受生物圈是生物生存的唯一家园。

教学难点:

生物圈及其唯一性。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备课札记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引入

复习提问: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分析讨论“生物圈Ⅱ号”

总结提出:

生物圈是生物生存的家园。

利用课件,让学生简明地了解地球的圈层。

如果以海平面为标准,向上可达23Km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1Km的深处}厚度约34Km的圈层。

利用课件,让学生观看地球遭受的劫难,引导学生思考并与科学家一起走进“生物圈Ⅱ号”。

二、讲授新课

提出问题:

“生物圈Ⅱ号”由哪些部分组成?

包含了哪些生态系统?

(讨论1)

阅读课本第32页图文资

料,分析“生

物圈Ⅱ号”。

 

观看多媒体课件

 

有人工建造的沙漠,湖泊,海洋,沼泽,草场,热带雨林等。

有各种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有荒漠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等等。

组织学生思考讨论2:

这个“生物圈Ⅱ号”为科学家的生存提供了哪些生存条件?

提供了阳光,空气,水,土壤等,还有粮食作物,家畜产品,科学家们能够通过最原始的方式进行种植与放牧,为自己提供食物来源。

组织学生讨论:

实验了一年多,“生物圈Ⅱ号”发生了哪些变化?

(讨论4)(另外,CO的增多也是造成环境恶化的原因—动植物尸体的腐烂,不完全燃烧等会释放出大量CO,但是这些CO不能循环,也不会离开大气层。

一年多的实验,生态系统的平衡失去控制。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

氧气不能顺利循环。

正因为氧气的急剧减少,空气质量变化导致了一系列的变化,生产着消费者大量死亡,甚至灭绝。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把这个实验基地命名为“生物圈Ⅱ号”?

科学探究要求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基地以地球上完全开放的生物圈作为对照,那么,如果把地球上的生物圈设为生物圈Ⅰ号,以保证更加科学的开展研究,得出更加合理的结论。

组织学生分析讨论:

“生物圈Ⅱ号”实验的失败给了你什么启迪?

 

 

讨论、回答提出的问题。

 

讨论总结出:

我们无法人工制造生物圈,我们和其它所有生物的生存都依赖地球上的这个生物圈。

我们必须保护这个唯一的家园。

三、自制生态瓶的模拟实验

让学生展示自制的生态瓶,介绍各组成

提出问题:

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如果不放水草行吗?

要保证瓶中有足够的氧,生态瓶应放在什么地方?

结合资料及课前的探究活动得出:

生态瓶具有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因此,生态瓶中要有生产者如水草等植物,由它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放出氧气,提供给消费者如小鱼、螺蛳等动物进行生命活动。

为了保证瓶中有足够的氧气,生态瓶必须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四、小结反思拓展

组织学生回顾本节所学知识,反思探究活动心得。

布置查阅“环境恶化”的相关资料。

谈谈探究活动心得,自我评价本节的收获和不足;

课后查找相关资料充实所学知识。

 

学生展示自制的淡水生态瓶

 

阅读课本28页

 

小结本节内容

 

教后反思:

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