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例三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695148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例三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例三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例三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例三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例三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例三篇.docx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例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例三篇.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例三篇.docx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例三篇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例【三篇】

(*)

  [教学内容]准备课。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能力、认数能力,为教学新知识做准备。

  2.通过观察图,初步学习分类。

  3.初步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做一些学习数学的准备。

如怎样听讲、看书、写字等,初步知道上、下、左、右等方位。

  [教学过程]

  1.教师谈话。

  教师亲切地对学生讲述学习的重要性、学好数学的必要性,使学生知道生活离不开数学,鼓励学生好好学习,练好本领,长大了建设祖国;鼓励大家要天天向上,要求大家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等,并提出比一比,看谁学习最努力?

  2.学习新知识。

  

(1)学习新学期开学的主题图。

  教师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图意:

这幅图里都画了些什么?

指名让学生说的时候,教师有意引导按数目顺序叙述:

一面国旗、一位教师;两个同学在向教师行礼,两个同学浇花,3个同学踢球……也可以按方位叙述:

左边画的是两个同学在向教师行礼,右边下方画的是两个同学在浇花;上方画的是……

  

(2)了解学生的数数能力。

  ①结合图,教师提问:

数量是1的有什么?

数量是2的有什么?

数量是3的有什么?

……(学生默数,然后回答。

  ②数教室中的实物。

  有几扇窗户?

每扇窗户有几块玻璃?

第四行有几个同学?

第一排有几名*?

……(注意数量不要超过10。

  (3)学习分类。

  ①出示实物图。

(1支铅笔、两个大小不等的皮球的图画。

  教师问:

图上画了些什么?

它们各是做什么用的?

  教师归纳学生的发言:

大球、小球都是同学们玩的球,是同类的物品,我把它们圈起来(一边说,一边用粉笔画圈)。

铅笔是用来写字、画画的,和球不是同类的物品,不能和球圈在一起。

  ②学生试着分类。

  教师出示实物图(公鸡、母鸡、小鸡、书包、气球)。

  让学生先看一看图,再想一想,然后全班动手试着分类,教师巡视。

  教师问:

图上哪些东西是同类的?

你们是怎样圈的?

为什么这样圈?

  (4)认1~10各数。

  打开书,翻到印有10以内各数的图和数的那一页。

  全班看书,数一数每个图内有几个实物,再认一认右边的数字。

  教师在实物投影下手指图旁边的数字,指名让学生认数字。

(从小到大指、从大到小指、跳着指、任意指等。

  (5)写字准备练习。

  出示画有田字格的小黑板。

  让学生认识田字格:

左半格、右半格、上半格、下半格、左上格……

  并说明在格内写横线要从左向右,画竖线要从上往下;教师先示范,然后让学生试着描红(用书上的),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意图:

这是学生由学龄前儿童成为一年级小学生上的第一节数学课。

这节课是否上得顺利、是否有趣对学生影响很大。

课堂上力求多让学生参与(看一看、数一数、认一认、说一说……),以便教师了解学生入学前已有的基础,为新课做好准备。

  3.巩固练习。

  教师出示实物图。

  全班学生动手分类。

教师问:

怎么分的?

怎么想的?

(教师归纳)

  4.质疑与总结。

  教学意图:

先放手让学生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然后教师有的放矢地讲解,体现主导作用。

(*)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整理3种水果学具,探索出由比物体数量的多少到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

  2.使学生认识符号“>”、“<”、“=”及其含义,会根据所出示的“>”、“<”、“=”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初步的符号化的思想方法。

  3.引导学生从事简单的初步的统计活动,用象形统计图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7~18页的教学内容,“做一做”第1题,练习二的第5、6题。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

  1.小猴吃水果的课件。

  2.投影仪。

  3.4个梨、5个苹果、9朵花的磁性软件。

  学具准备:

  每人准备:

3只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5个苹果、9朵花的图片;“>”、“<”、“=”3张符号卡片和“1”、“1”、“2”、“3”、“4”、“5”、“6”张数字卡片;小棒2根。

  教学设计

  创设童话情境,引入象形统计图

  1.课件展示。

  a.3只小猴在美丽的大森林里玩耍的情况。

  b.3只小猴共进午餐。

草地上凌乱地摆放着3种水果──梨、桃和香蕉。

  2.画外音(小猴说):

我还没看清楚每种水果各有几人,你怎么就开始吃了?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一共有几种水果?

它们各有几个?

怎样摆脱一眼看出哪种水果够吃,哪种水果不够吃?

  3.学生用学具卡片按自己的想法,摆放小猴和3种水果。

  4.展示学生摆放的结果。

学生的摆法一般有以下两种。

  5.课件展示:

主题画中的猴、梨、桃和香蕉,从画面中跳下来,摆成课本第17页的象形图。

  6.提问:

观察摆放的图,数一数几只猴吃几个桃,几个梨和几根香蕉?

  学生回答后,在象形图下面写“3”、“4”、“3”、“2”。

  教学比较2、3、4的大小1.教学“3=3”。

  a.画外音(小猴说):

我可喜欢吃桃了,可我们每人能吃到一个桃吗?

  学生回答后,出示课件。

  b.提问:

每只猴能吃上一个桃,桃子一个没也多,猴的只数与桃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相同、相等、同样多)

  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同样多可以用符号“=”表示,并在上图下面写上“3=3”。

进而教读这个式子。

  2.教学“3>2”。

  方法和教学“3=3”相同。

  告诉学生“3比2大”可以用符号“>”表示。

学生说一说大于号的形状。

可用语言表示,也可用手势表示。

  3.教学“3<4”。

  方法如前。

  让学生说一说小于号“<”的形状是怎样的,与大于号的形状对比来说。

  4.区分“>”、“<”和“=”。

  a.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认识,记忆“>”、“<”、“=”的方法。

学生可能会用“左边大,大于号;左边小,小于号”,“大于号开口在左边、小于号开口在右边”等语言描述。

教师都加以肯定。

  b.以游戏方式,熟悉、记忆这3种关系符号。

  ①看谁举得对:

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举出相应符号;

  ②看谁摆得好:

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用小棒摆出相应的符号。

  小结

  1.让小朋友说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2.教师加以概括: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关系符号“>”、“<”、“=”来表示。

比时仍然可用一个对着一个的方法来比较。

  巩固深化

  1.基本练习:

完成18页“做一做”第1题。

  2.补充练习。

  a.左边摆2个梨,右边摆1个苹果。

填()>()

  b.左边摆4朵花,右边摆3个梨。

填()>()

  c.左边摆3个苹果,右边摆5朵花。

填()>()

  3.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二的第5题。

  4.综合练习:

完成练习二的第6题。

  5.开放练习:

这里有1、1、2、3、4、5、=、>、<一些数字和符号。

用这些数字和符号组成各种不同的式子。

(*)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便的方法。

  3.通过观察、操作、表述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4.初步培养学生用数学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页。

  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或圆片。

  投*(主题图抽拉片),人物贴图,开放题材料(红花、绿叶、信封袋)。

  教学设计

  创新情境,导入新课

  (投影出示主题图抽拉片:

从美丽的大森林外景到草地内景,再到陆续飞落草地吃食的小鸟。

  师:

今天,老师带大家到美丽的大森林里看看,请仔细观察,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和组内小伙伴说一说。

  △交流汇报:

  生1:

有4只小鸟在吃小米,又飞来1只,一共有5只小鸟吃小米……

  生2:

我看到在大森林里有4只小鸟,又飞来1只,合在一起就是5只,列式就是:

4+1=5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1=5

  [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勾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的桥梁。

贾老师把静态的教材制成动态的投*,使情境活动化,让学生在眼看、脑想、口说的过程中,理解图意,激发学习积极性。

]

  合作交流,探究发现

  1.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师:

“4加1等于5,你是怎样算出的?

可以利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想一想,说一说。

  2.小组交流,探讨多种算法。

(师参与讨论。

  3.全班交流,代表汇报。

  生1:

我是看图1、2、3、4、5数出来的。

(数数法。

  (根据回答贴图板书)

  生2:

我先数4只,接着再数1只,就是5只。

(接着数。

  生3:

我可以心算。

  生4:

我会数指头或小棒来算。

  生5:

先有4只小鸟,又飞来5只小鸟,4和1就组成5,所以4+1=5(师给予高度评价。

  4.师生评价。

  a.师:

一道题,就有这么多算法,请小朋友们说一说,你最喜欢哪种算法?

为什么?

  (生评略。

  b.师介绍自己喜欢的方法,说明理由。

  [此环节明显地体现出教师的角色开始转变,不再是纯粹的知识灌输者,而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参与计算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尊重学生的想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很好地体现了《标准》的基本理念。

]

  分层练习,辨析算理

  1.第24页的“做一做”第1题。

  a.仔细观察、分析、说图意。

  b.全班交流,汇报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2=5

  2+3=5

  c.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d.仔细观察这两道题,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初步感知:

交换两个加数的集团和不变规律)

  2.第24页的“做一做”第2题。

  a.学生按要求摆一摆。

  b.口头列算式。

  c.打开书第24页填上书上。

  寓练于乐,巩固深化

  分组进行“红花配绿叶”活动。

  a.要求:

为“绿叶”上的算式,找到相应的“红花”答案。

  b.活动方式:

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个组找到的答案多,图案设计最美。

  c.生生互评:

给优胜小组奖励“团结协作星”、“智慧星”。

  [贾老师设计了一个开放性习题,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通过计算、想象、拼摆,全面巩固了所学内容,又迁移默化地渗透了美育。

]

  专家评析

  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了“开放”二字。

  1.教学时,思维方式的开放。

在探讨“4+1=5”的计算方法时,变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的时空结构,为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的开放情境。

由于学生的差异性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采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

贾老师尊重学生发现的想法和自己的选择。

  2.教学评价趋于开放。

师生互评计算方法,生生互评小组的使用评价形式的开放,有效地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练习题的开放。

由于绿叶即(条件)有多余,所以学生要给花蕊里5、4、3等红花配绿叶,就要经过观察,口算等思维过程,结合小组同学的审美观点,可以摆出多种多样的图案,同时,5以内加法的各种算术基本都口算一次。

习题的开放,学生的开放,学生就有多种选择的可能,这样才能得到自己发展。

网络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