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访母校优秀团队总结样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686702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2.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回访母校优秀团队总结样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回访母校优秀团队总结样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回访母校优秀团队总结样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回访母校优秀团队总结样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回访母校优秀团队总结样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回访母校优秀团队总结样例.docx

《回访母校优秀团队总结样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回访母校优秀团队总结样例.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回访母校优秀团队总结样例.docx

回访母校优秀团队总结样例

 

云峰学园2014年暑期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团队名称浙江大学赴浙江省台州市

解放一江山岛纪念基地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团队序号___________5号________________

指导老师__________王心月_______________

队长姓名__________陈舒雅_______________

联系方式______xxxxxxxxxxx/xxxxxx______

团队成员__刘野吴言姜蔼倩金泽渊徐田

 

铭记七月,红满心间。

“追寻红色记忆,

传承红色精神”

引言

为了贯彻实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探索历史与社会之间的深刻联系,我们团队选择“红色寻访”这一主题,力求走进红色经典,体会与传承红色文化。

作为大学生,除了必备的专业知识,我们更加需要领悟为了崇高理想不断奋斗的价值与意义,努力使过去的珍贵记忆与精神从不为人知的珍藏状态转变为全民认同并亲身实践的融合状态。

同时,这种革命的传统精神对于现代爱国主义的升华与实现具有重要意义,而我们注定需要肩负起这种责任,去宣扬,去实行那艰苦奋斗,自力更生般的顽强与卓绝。

在这个灼热的暑假,我们团队来到浙江台州,依托解放一江山岛纪念基地,开展了从红色教育现状调查,红色精神追寻到传承的一系列活动,同时与一江山岛登陆战纪念馆,陵园,老战士,青少年宫,学校等取得联系,开展合作,不仅使我们自身对于红色精神更加深入了解与认同,也在一定程度上宣扬红色,肯定红色,传承红色。

 

一、实践基地简介

一江山岛战役是解放军解放位于浙江一江山岛进行的战役。

1955年1月18日,国民党军与解放军的华东军区部队在这里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战役。

解放军这次战役由华东军区参谋长张爱萍统一指挥,是解放军首次陆、海、空三军的协同作战。

至1月20日下午5时30分,经过三天战斗,解放军占领该岛,一江山岛指挥官王生明被击毙,副指挥官王辅弼被俘。

解放一江山岛烈士陵园位于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陵园内有一江山岛登陆战纪念馆、烈士纪念馆、纪念碑、纪念塔、烈士桥、烈士墓群、纪念牌坊、“众志成城”、“光照千秋”、“三军丰碑”、“和平昌盛”群雕、52名将军题词碑廊等主要建筑物,纪念着在解放一江山岛战役中英勇牺牲的454名革命烈士。

二、

实践脉络

(一)立足社会,现状调查

调查方式:

问卷,采访,网上查找资料

受访人员:

1.学生

通过问卷的方式,向他们了解对于红色教育认同情况以及日常生活中与红色精神的接轨与实践状况。

2.社会人士

大部分通过问卷形式了解他们对于红色精神的了解与认同以及对于子女教育方面有关红色精神的侧重情况。

而对于教师,我们采取1对1的采访,从一线了解红色教育的实施与效果,也可以了解拥有教师和父母这双重角色的他们,如何侧重课堂与非课堂部分的红色教育。

3.红色基地人员

通过采访与查找网上资料相结合的方式,询问关于红色活动的开展,参与活动的人员类型等问题,了解红色基地在红色教育与传承方面的做法与效果,以及受众对此的认可。

(二)红色寻访,精神追忆

1.解放一江山岛纪念基地

通过参观陵园,缅怀烈士等活动,了解解放一江山岛的历史和其中蕴含的奋斗精神。

2.支前模范与抗战战士

走访支前模范尤长保老先生以及抗战战士单德义老先生,在交谈中亲临战争现场,为那时的人与情,震惊与感动。

3.康平托老所

老人作为经历了过去以及仍在当下之人,对于国情的改变和战争与和平的关系也认识深刻,与他们的交谈,令我们受益颇深。

(三)传承之责,在于你我

1.志愿者招募

走进台州一中,通过刷班的方式,向高一的同学宣传我们此次活动,同时招募志愿者与我们一同进行走访托老所以及之后的青少年宫的红色游园活动。

但是可能由于我们招募的时间不对以及没有考虑到高一学生的感兴趣程度,我们的此次招募失败。

当然也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活动中来,我们动员其他同学与我们一同完成此次实践。

2.康平托老所

走进托老所,为需要帮助之人尽我们的绵薄之力,也算是一种传承吧。

3.青少年宫展板展示、红色游园

我们采取游园这一种能够被小朋友,大朋友喜欢而接受的形式,以“解放一江山岛”与“国共内战”这两个事件为主题,开展活动。

 

三、实践分工

前期联系

徐田、刘野

志愿者招募

徐田、陈舒雅

问卷发放

徐田、陈舒雅、姜蔼倩、吴言、金泽渊

问卷分析

姜蔼倩

教师采访

陈舒雅、姜蔼倩、吴言、金泽渊

红色基地人员采访

陈舒雅

采访老战士,托老所老人记录

吴言

青少年宫前期准备

徐田、陈舒雅、姜蔼倩、金泽渊

宣传单、展板制作

陈舒雅、金泽渊

新闻报送

刘野

新闻媒体联系

徐田

总结册制作

陈舒雅、吴言、姜蔼倩

视频拍摄与制作

金泽渊

四、实践行程

日期

时间

地点

活动内容

前期

调研

·

招募志愿者

·

联系

7.4-7.10

9:

00-17:

00

解放一江山岛纪念馆、青少年宫、台州一中、托老所等

制作问卷与宣传单。

与实践地点取得联系。

7.11

10:

00-13:

30

台州一中

发放关于“红色教育”的调查问卷,招募暑期中学生志愿者。

7.12-7.16

不定

不定

访问教师以及其他社会人士。

制作展板,游园材料。

中期

追寻

7.17

15:

00-17:

30

康平托老所

与老人交流,了解历史。

7.19

8:

00-11:

00

老人家中

走访尤长保老先生

7.19

14:

00-17:

00

走访单德义老先生。

7.20

8:

00-12:

00

解放一江山岛烈士陵园

祭奠烈士、参观烈士纪念馆等建筑。

7.21

9:

00-11:

00

解放一江山岛纪念馆管理处

反馈实践情况,与工作人员交流。

传承

7.17

13:

30-15:

00

康平托老所

慰问老人。

7.17

9:

00-12:

00

椒江区青少年宫

制作展板支架,在青少年宫摆放展板。

7.18

9:

00-17:

30

椒江区青少年宫

开展红色游园小活动。

后期

总结

7.21—7.23

9:

00-17:

30

活动据点

与媒体取得联系。

7.21—8.30

9:

00-17:

30

活动据点

资料整理、撰写报告,剪切视频,整理成品。

五、实践篇章

【调查篇】

不明察,不能烛私。

——韩非《韩非子·孤愤》

在整个的这份问卷分析以及对于老师,红色基地人员的采访中,我们从“红色了解”,“红色教育”,“红色实践”这三个方面入手来分析红色教育的现状,希望可以分层次,分类别来探讨红色问题,对目前社会的现状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问卷及问卷分析见附件一,教师采访见附件二,红色基地人员采访见附件三)

1红色了解

在受访的人中,有57%的受访者表示参观红色景点的频率为多年一次,也仅有13%的人表示一年中会有多次去参观景区。

同样,有58%的人对于红色影视的喜爱在一般及一般以下。

但是,绝大多数人对于红色精神的意义都是认同的。

而在我们所调查的人中,共产党员去红色景点的频率就显得比较高,有55%的人为一年一次或一年多次。

可以看出,在现阶段,红色景点,红色教育基地并不是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存在,而大家对于探索了解红色精神的热度也并不是很高。

而这首先也就造成了一个缺陷,人们对于红色精神的了解不深,即使认同感强,恐怕就只是将自己所知道的某些良好品质的生搬硬套。

虽然了解红色精神的一个目的便是取得群众自身的认可,同时将它在社会中实践,但是没有去挖掘这种精神产生的环境,人们为此付出的牺牲,内心没有震动与感动,认同的同时也难以有那种坚强与持久,实践起来更会是断断续续。

而从共产党员在主动了解历史方面比其他人相对积极方面可以看出,了解更多的红色事迹、红色精神后,本身也会更加地去关注这类事物。

在这个不断追寻的同时,内心会更加了解也更加认同,这是一个正反馈的过程。

 

2红色教育

被教育者角度:

从问卷中可以看出,学校以及影视作品是人们了解红色事迹与精神的两大途径,分别为30%与31%,上一辈以及书籍则是相对较弱的方面,为20%与19%。

同时也可以发现,有近3成的受访者对于红色精神并不了解,这也说明了社会在红色了解方面的教育力度不够。

父母角度:

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二课堂,在教育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问卷,我们发现63%的父母仅是偶尔提及有关红色方面的事情,更是有8%的家长完全不会提及。

但是在认同红色教育方面,95%的家长表示有必要进行红色教育。

教师角度:

红色教育要真正落到实处,不要流于形式。

应该与思品课结合,系统地、有序地点滴渗透到生活和学习中。

步步抓好,稳稳成型,民族必兴,国家更硬!

——某小学语文老师

红色教育能让他们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

现在学生的生活都是幸福的,但是现在的子女对于现在的生活的幸福感受很少,特别是独生子女。

通过红色教育,能让学生们知道他们现在的生活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这样他们对于现在的生活也会更加珍惜。

——某初中校长兼思想品德老师

做好红色教育首要的是爱国教育,应该加强了解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是怎么遏制中国崛起的。

……我们应该透过表面现象,看清国际事件的本质。

新疆石油的谣言、香港的独立也有美国在背后指手画脚,爱国我们讲的还远远不够。

时事政治应该更关注中国的国情,树立现代中国学生的危机意识。

——某高中政治老师:

现在的学生还是比较理性,能明辨是非,没发现有人总是唱反调。

就算对现在的社会有不满,也是对某些人和某个阶层,而不是对国家。

——某大学教授

在受访的教师中,每一位教师都将红色教育放在一个比较高的位置,一是可以继承先辈的传统,二来使学生珍惜现在,了解历史,传递正能量。

而学校教育可分为两点,一个是全校性地定期组织清扫烈士墓,去周边的红色根据地,制作红色革命墙报,黑板报,主题班会,系列讲座等来进行文明教育,二是班级里教师个性化的红色教育,与个人思品相结合,小到日常的作业,大到一些实践,将这种精神点滴渗透到生活和学习中。

在被问到孩子的现状时,爱国心不强,是一个主要表现,对于国家大事的不关心,反而专注于网络聊天、娱乐八卦。

这也就是如今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和平与幸福的年代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态度,安逸使得他们放弃思考与认识未知的危机,并将某种自认为无用的珍贵品质抛之在后。

学校作为一种课堂教育,能够传达的东西有限,教师们也更看重实践对于孩子的影响,这就需要学校与家庭的共同努力。

有的教师同时肩负父母的角色,同样认为家庭教育的影响大于课堂,也就是鼓励孩子在社会的实践中感受红色教育。

虽然红色教育的初衷与目标是美好的,但是“孩子们学业过重和应试教育导致这种教育的时间少、且效果差、没落到实处”,空有理想而没有实施。

红色基地人员角度:

对于来此实践的学生,我们都是欢迎的,也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但我们也希望学生重视这些活动,认真对待,别把它当成一次玩乐,要做就要认真做好。

先去了解历史,做好计划,认真实施,多多走访沟通。

因为你们也是对外宣传这场战役的媒介。

——红色基地工作人员

来纪念馆参观的游客中以中小学生,党政军领导,游客为主。

中小学生会在教育局的安排下,在清明期间,统一到烈士陵园祭扫。

而其它台州的政府单位、企业员工、外地游客,还会选择七一建党节期间来馆参观。

除了展厅之外,纪念馆也会举办临时展览,送展览下基层,比如近年来举办过将军书法展、钱江英烈颂、复兴之路、张爱萍百年生平事迹展、廉政漫画展等等。

在与工作人员交流的时候,也会发现,他们对于学生来此的实践非常关注,不希望仅仅是盖个章而已,更希望我们认真对待,计划实施,有所收获。

从以上的四个角度,我们会发现认同红色精神是一个所有人的共同点,但是作为学生了解不透彻,父母提及少,老师应试高于素质教育,红色基地则是覆盖面小。

红色教育应该是一个全社会的教育,而课堂教育明显是需要走向实际,应用于生活中的。

作为学生,德先于智,父母与教师,两个在人的少年阶段拥有重要地位的角色,需要有意无意,潜移默化地对孩子、学生进行教育,而不是例行公事般,强硬地需要孩子记背。

或许给予孩子生活上的一种刻苦环境,了解更多的革命与艰苦现实,做好孩子的榜样比那些所谓的红色教育更为有用。

然而一代又一代,时间的越发长久也会慢慢淡化我们对于过去的记忆,这又是体现了这种红色教育的重要性与传承性。

就如纽带一般,教育作为输送的环节,将过去已被证实的精华传送至现在,将宝贵精神一脉相承,流传永久。

3红色实践

在实践这方面,可以看到大多数人的选择在于关注国内外大事,努力学习等方面,而且从问卷后段的问题也可看出,近90%的人在公共场所是注意维护国家形象的,但是也有50%的人表示对于不文明的现象仅仅是想过而没有实践过。

而在出国深造后是否应该回国这个话题上,67%的人的认为是个人选择问题,显得比较理性。

可以看出大多数人关于红色精神的实践多为有关自身方面,并且缺少一种与社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整体感。

而既然大家对于共同建设一个强大国家的想法是一样的,那么当所有人都为了这一共同目标前进时,人们也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与他人,我们这个社会也就可以真的朝着这个方向前进。

那这也可以回到“红色教育”这个问题上,只要时间足够长久,教育的效果好,那经过一代代人的轮替,迟早有一天,全民的素质会上升到另一个层次,在实践这方面也就更加注意与主动。

这不仅需要社会的不断努力,也需要我们自己加倍努力改变周围,也许就是这一点影响会细水长流般一直流淌。

我们从不会知道自己的小小举动会有多大作用,但就像温度可以改变海龟的性别,奥斯特偶然地发现了电流磁效应,每一种不经意都带来了一种彻底性的改变。

所以,一个好的举动,永远是带动变革的积极因素。

【追寻篇】

临江仙

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解放一江山岛战役,对于我们这些生在和平年代,只能依托遗迹,老人,书籍,网络来了解的人来说,它对于我们更多的是一种填入式的记忆,而我们对如今的生活也更多的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接受,脱离于奋勇杀敌后的珍惜,苦尽甘来后的喜悦。

虽然受限于这些条件,但是我们也就更加需要去挖掘过去,从遗留的记录到亲口的传述,一步一步地接近历史,感受他们的思想,以一种新的姿态面对我们身处的年代。

1走进烈士陵园

解放一江山岛烈士陵园,是我们感受历史的第一步。

沿着陵园前的阶梯拾级而上,一步一步,慢慢接近那理想之地。

两旁有挺立的战士雕塑,沿途有一路的常绿衬托,偶尔一驻足,上有陵园,下是来往行人,陵园仿佛坐镇一般,守护这一方水土。

阶梯尽头,便是纪念广场,光芒万丈的“光照千秋”代表这三军烈士带给我们的幸福生活,再前方是花岗岩浮雕“三军丰碑”,犹勾起了当年在此处默哀的情景。

同地同人不同情,走近,静静细看,“三军丰碑”上的每个人物不同面貌却满满是一副严肃的对敌神情,自己也不由得身姿挺拔了些。

走下阶梯,来到烈士墓前。

用目光描绘墓碑上深刻的名字,低头默哀,表达内心微薄的沉重、敬佩以及感谢。

迈步走过一个又一个,一排又一排的墓碑,想象战争的激烈以及此刻长眠于此的他们在当时又会有怎样的热血挥洒,这绿草之下又有多少的白骨铮铮,血肉之躯,不由得感到目前生活的分量,感叹美好时刻总来得充满艰辛。

沿途又经过将军碑林,“英雄鲜血撒江山,功德铭刻天地间”,“三军挥戈站东海,一举解放一江山”……人们在表达他们的崇敬与缅怀,也希望当年的战士对于自己一生充满骄傲,无怨无悔,毕竟,我们以他们为荣。

下山的路途,相比上山,自然轻快许多,只不过,脑海里的勾勾回回更加明晰,珍惜现在,握手过去。

每个人的人生一半取决于身处的大时代,一半取决于自己,长眠于陵园的战士当初顺应战争的洪流而终究撒尽热血,身埋于此。

他们的人生虽然短暂却显得浓墨重彩。

我们身处的时代虽与他们不同,但后天的成长取决于我们自己,向往的品质同样可以化为己用,我们自己才是成就自己的决策者。

2拜访支前模范尤长保老先生

在一江山岛登陆战纪念馆的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我们非常幸运地联系上了两位参与当时战役的老人,一位是支前模范尤长保老先生,另一位是抗战战士单德义老先生。

尤长保老先生是渔民出生,当时作为当地人在后方支援前线。

当日,我们围坐在老先生的庭院台阶之上,茶几上几杯清茶,颇有听书闲谈的架势。

老人非常热情,一直面带笑容,说到激动处,手臂挥舞,遥远之景跃然面前。

当时的椒江,处于国民党的统治之下,国民党向当地人征收各种苛捐杂税,为渔民护航出海时要收护航费、保养费、顺风钞等。

当地也就流传个说法“渔船进港七道关,跑过下滩嫁女难。

”而与此相对应的,椒江在之后的共产党统治下,共产党人自备干粮被褥,不拿百姓吃喝,在百姓中极有威望,这也为之后战役的人力和物资支援提供了人心支持。

不管老人所说有无夸张的成分,这也就跟我们一直被告知的那样,共产党比起国民党有着绝对的人心优势。

谈过了大背景,不免讲到当初国民党选定驻扎在一江山岛的原因,一江山岛位于南北海路要冲,又是个围场,由两片形似猪腰的山崖围成,中间有条江,距离周围的众多岛屿距离适中,适合支援,而且,一江山岛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蒋经国等人经过一番努力彻底武装了一江山岛,在山腰处拦起了高高的铁丝网,100米就有4个碉堡,明堡暗堡相互掩映,互相支援,前前后后布了4条火力线。

也因此,后来的一江山岛战役被称作东方的诺曼底登陆。

而老人作为后方的支援人员,对于战争的胜利也发挥了巨大作用。

第一点便是宣传,他们把宣传单塞到毛竹筒中,以桐油防水,任它漂入一江山岛。

也有在竹排上搭棚子,在棚子上画宣传画之类。

第二点是搜查情报,派出海军陆战队、防空兵侦测周围海情,洋流流向,有无暗礁,有无秘密部队等。

第三点是送兵,各部队的参谋让船先驶向大陈岛方向,再绕回一江山岛,断了来自大陈方向的援兵,而当地的渔民也和军队混合编制,用渔船运送物资和伤员。

也是受限于老人在战争中的角色,老人对于战争的描述不是很详细,几句带过。

整个过程中,老人一直是以一种激动的心情来向我们诉说。

有人愿意听他讲过去的事情,这不仅是对过去的一个肯定,也是对于老人的一种肯定。

老人所散发出的自豪与幸福,也让我们深深感到不管是责任感,使命感还是爱国感,当我们认为我们完成了一件伟大的,了不起的事情后,我们的内心会充满激动与成就感,感到自己举足轻重,人生充满意义。

3拜访抗战战士单德义老先生

(单德义老先生部分自传见附件四)

而另一位老人,单德义老先生,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充满未知与精彩。

解放一江山岛战役对于老人是一个难忘的经历,他自言自己是一位医疗兵,于55年1月10日带上5公斤冻伤膏来到宁波穿山港治疗演习伤员。

16日夜航到石浦港,17日上午召开解放一江山岛战役誓师大会,18日上午轰炸机群抵达大陈岛和一江山上空,进行轮番轰炸。

舰艇距敌前2000余米时,各舰队呈一字队形展开。

老人所在直射炮舰队开始向敌前沿地堡射击,并目睹艇上炮弹将地方地堡炸上天的情景。

老人谈话过程十分风趣,明明是惊险的场景,却分明有着一股乐观劲。

据老人说,他这次是第一次离战场如此近,当看到艇棚顶上有一挺轻击枪无人使用,便拿起射击,打完第一个弹夹后,换上一个弹夹,刚打一个点射就卡壳了。

说到这,老人乐得直笑。

在战后老人被提升为军医,首次授衔时由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政委唐奉国防部长彭德怀令授予少尉军医军衔,并授予解放奖章一枚。

之后,我们又聊起了老人之前的经历,老人谈自己走南闯北,幼年从军,却也调皮捣蛋,一次也因此火烧了前额头发,眉毛,双眼睁不开,并且常年随着部队流动,谈起战役和卫生员的经历滔滔不绝。

之后,老人又为我们翻看了他当年的照片,清秀帅气的脸庞在一页页黑白照中显得格外朴实与干净,人生的美好年华浓缩在这纸里,浓厚得让人不禁肃然起敬。

一江山岛战役结束后,老人便留在了海门,娶了一位海门姑娘,谈到这个,老人乐呵呵地说,咱当兵的就是“就地取材”。

之后越了解,越对老人感到崇敬。

老人经历肃反运动,大跃进,任卫生员教练员,开展四清运动,经历文革,办药厂,任医院防疫所长,筹建椒江老人大学等等,而现在,老人会上网浏览网页,会打字写自己的自传,现代的生活方式,老人一步一步衔接得很好。

这样的人生历程,厚重,充实,令我们侧目,也希望老人保持现有的乐观心情,享受当年战斗的成果,给予我们这些生于幸福中人一些回忆与指点,完成这某种意义上的交接。

4走访康平托老所

走进康平托老所,让我们从普通人的角度,也从一位国名党老人的口中感受战争与战争中的人,过去与现在的不同经历与思想变化。

我们与老人围坐在托老所的医疗室中,在安静的氛围中,听着老人一句一句地将过去娓娓道来,残酷,却也发人深省。

有一位将近60岁的老人,大家都称呼他为阿夏。

老人是唐山人,在大地震后一路向东流浪,在今年的7月来到托老所。

初来时,老人一直裹着7,8层的大衣,留着长发与胡须,整理一番后,一副精神的模样。

老人见人就会称呼叔叔阿姨,也十分节俭,目前在托老所担任“门卫”一职。

老人虽然言行有些不符年龄,但是也许是过去的经历,老人很有礼貌,不浪费,对于劳动也有一种习惯。

这些东西根深蒂固,即便发生了某些变故,老人仍旧如有一颗赤子之心,坦诚待人,劳动光荣。

还有一位小仙阿婆,听说刚进来时患有中风,但之后一直坚持锻炼,在托老所人员的照料下现在已经基本恢复健康。

有人关心才有了对于生活的渴望以及生活所带来的快乐,希望阿婆之后一切安好。

之后有一位让我们不甚唏嘘的国民党老人(国民党老人部分生平见附件五),已经95岁,身体仍旧硬朗,却以一句“国民党的叛徒,共产党的凶徒”,让我们感到沉积老人心中的负担以及随之而来的沉重心情。

老人来自河南,自感因为曾经被迫加入国民党,70多年都是走在崎岖的道路上。

据他说自己经常是“呼天喊地无人应,夜半三更泪洗面”,而直到胡锦涛宣布国内全是人民,他才获得内心的解脱。

也由于曾是国民党,解放后向组织报道,却不能给他安排工作,因此也一直没有退休金或者补贴,生活很苦。

老人在谈话过程中几次落泪,身为国民党,却接受了共产党的马列主义,唯物辩证,社会主义斗士的理论,身在曹营心在汉,内心思想的斗争与纠缠,不可说不激烈,可谓是“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

而后共产党的胜利,社会的难以接纳,也让他这位曾经的国民党人感到格格不入,这是对身心的极致煎熬。

而老人也坦言,在托老所的日子就相当是在天堂。

我们也看到老人与周围的老人聊聊家常,神情放松。

“夜半三更泪洗面”,但愿,老人不要再一语成谶,好好享受这和平年代的合满时光,过去不是包袱而是财富。

当我们在传颂共产党的事迹,宣扬红色精神时,也要看到,国民党也是中国人,只不过“两派一争必有一伤”,“军令如山”,“服从命令是天职”……每个人都有身不由己,几个人的决策又何必拖累一母所生之人。

当我们开始慢慢走进虚掩的尘封之门,战争有时候并不如我们所想,不同的人经历不同,所表达的也就大相径庭。

但就如那句,“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

战争的对象是人,人酿成了战争,每个人身处战局中,顺着形势走完自己的这段路程。

我们确实需要了解与学习这其中突显的宝贵精神,浓厚的爱国情,敢于吃苦与奉献的情怀。

但是,不管是官方的,民间的,后方的,前线的,胜方的,败者的各种声音,我们都需要去聆听,保留自己的是非观,在全貌凸显时再下定论。

那么我们也就会发现,这其中也必有一种共有的情怀令双方为了胜利不断向前,而那必定是朝着社会的更好发展而产生的。

战争无情人有情。

我们追寻记忆,追寻真相,也要追寻情怀,那种看着虚无缥缈,无法触摸的情思,其实漫无边际,连接着我们与过去。

 

【传承篇】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毛泽东

大学生,也就是我们,步入社会的最后阶段,确实需要去传承美好精神,那么身处学生时代的末端,我们也希望去带动更多的后辈和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