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80640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随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教育随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教育随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教育随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教育随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随笔.docx

《教育随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随笔.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随笔.docx

教育随笔

和孩子们相处的时间长了,也就有了感情,何况干幼教这一行最基本的就是要有爱心,要和孩子们进行感情的交流和沟通。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冰心老师也说过,有了爱才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

所以,我一直是怀着一颗爱心来做好所有的工作的。

   首先,用爱心对待孩子。

要把幼儿当成自己的小孩一样,因为他们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幼儿园度过的,我们要充分展现自己的爱心,像父母般的照顾他们,使孩子有在园如在家的感觉。

从孩子进入校园的那一刻以及我们从家长的手中接过孩子的那一刻起,就要对孩子负起所有的责任,这也是家长对我们的信任和期望。

我所带的班级是小班来的都是新生,大家都知道当孩子不适应一个环境时,往往会采取一种最为直接的抗议方式,哭,没完没了的哭,刚开始,我还耐心的烘哄他,用玩具哄陪他玩,可他依然无休止的哭闹,还又踢又抓,天天如此,我都有些失去耐心了。

可是一想到自己的工作职责以及那个家长对我的信任,便在心里暗暗告诉自己绝对不能放弃,要坚持。

到了园里,我依然是轻言细语,给孩子更是多了几分关爱。

渐渐的,他们不再哭了,也开始和我说话了,只是声音很小,但我每次都会微笑着听他讲完。

有一天,当妈妈送他们进园时,竟然主动向我说老师早,而且还破天荒地的给妈妈再见。

当时一种强烈的感动从我心底油然而生,在内心激荡,久久难以平静。

   其次,用爱教育孩子。

师爱是学生树立良好品质的奠基石。

面对一张张童稚的面孔,一双双求知的眼睛,难道只要教会他们知识就足够了吗?

错了,五育并举,德育为首,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

有这样一位老师,班里的一个小朋友因为消化不良吐了一地,教室里马上布满了难闻的气味,孩子们也捂住鼻子,有的还说,臭死了,臭死了,可是老师并没有批评他们,也没有露出厌烦得表情,而是拿来笤帚、簸箕,打扫地上的呕吐物。

看到老师默默地打扫,孩子们的小手都放了下来,一个孩子小声地和旁边的孩子说,我觉得老师像妈妈一样的,听了孩子的话,老师由衷地感到高兴,更令老师欣慰的是,几天后,又有一位小朋友生病吐了,孩子们不再乱叫了,又几个懂事的孩子还拿来了纸巾递给那个呕吐的孩子。

这就是老师,用自己的爱潜移默化的感染着孩子,用自己的爱,感悟着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会孩子做人的道理。

    最后,用爱心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孩子。

孩子们都有机会接受老师的爱,所以我们不能对孩子们有偏爱。

不能说我喜欢某某孩子,就对其多加关心,使其处处享受优厚的待遇,时间一长,就会使其他的孩子感觉老师只爱别人,而不爱自己了。

因此,我们要创造一个公爱的氛围,让每个孩子都感觉老师是爱他们的,老师对任何孩子都是一样的。

值得一提的是,有的老师以家长的地位及背景或是以孩子的漂亮与否、衣着来有分别的爱孩子,我认为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这会让孩子们从小就有了划分等级,甚至嫌贫爱富、嫌丑爱美的不良思想,所以我们老师一定要从自身做起,从自身做好,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孩子,做孩子们的楷模。

再者,爱孩子,不可以溺爱,也不可以包揽。

    要适当的锻炼孩子独立处事的能力,不会做的时候,老师教,可学会了,就要自己做,不能让孩子养成事事都是别人为自己做的不良习惯。

在这一点上,更需要家长多做些努力,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启蒙老师,孩子们在幼儿园所养成的好习惯还需要长时间的巩固。

    总之,拥有爱心是我们干这份工作的首要条件,没有对孩子的爱,谈何对孩子的教育,其他的也就无从谈起。

爱,画出来就是一颗心,一颗红心。

用爱心对待孩子,孩子也会用爱心回报我们。

当我们因感冒而嗓子沙哑时,孩子们不会在教室大声地吵闹……让我们都拥有这样一颗爱的红心吧,引导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踏出坚实的第一步,在洁白的画布上涂下美丽的第一笔,让我们用爱给孩子塑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人们常说每个孩子都是一本有趣的书,要想读懂这本书并不容易。

只有爱他们的人才能读懂。

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他们性格特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存在明显个体差异。

作为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的差异,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利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尊重和理解幼儿。

     我们班有一位叫佳佳的小朋友,第一天来班上时,她一直拉着姥姥的手不放,恋恋不舍地说:

"姥姥,早点接我,早点接我。

"在我的劝说下,佳佳满眼含泪地松开姥姥的手。

佳佳的姥姥在临走前,悄悄地对我说:

"佳佳的鼻子不好,要靠嘴来呼吸,吃饭时要用嘴一边呼吸一边吃,这样吃饭的速度就较慢,她害怕老师批评、指责她,所以一直都不爱上幼儿园,听了这些话,我开始留心注意佳佳。

在活动区游戏时,佳佳静静地坐在椅子上,于是我走过去,轻轻问她:

"佳佳,你喜欢玩什么?

"她说:

"我喜欢看书。

""老师和你一起看好吗?

"佳佳高兴得点点头,于是我和她一起看起书来,开始是我讲,讲着讲着,佳佳也不由自主的讲起来,我高兴地说:

"佳佳,你好棒呀!

能自己看书讲故事,你愿意把故事讲给小朋友听吗?

""愿意",于是我叫了好些小朋友来听佳佳讲故事,佳佳很高兴,讲得也更起劲了。

    午餐时,为了减轻佳佳进餐的紧张心情,武老师给她少盛了一些饭菜,可是当一部分小朋友吃完饭,离开座位后,佳佳哭了起来,我忙走过去,问她:

"佳佳,你怎么啦?

""我吃不下","佳佳,别着急,你瞧,就剩下这么一点点了,来,我帮你!

"佳佳在我们的耐心帮助下,终于把饭吃完了,尽管她是最后一个吃完饭的,但是我们没有批评她,反而给她以鼓励,以信心,帮助她逐步克服紧张、自卑的心理,逐渐培养她进餐的良好习惯。

      第二天,佳佳和姥姥一早就来到幼儿园,姥姥手里还拿着几本书,她对我说:

"李老师,太谢谢你们了,佳佳以前不愿意上幼儿园,可今天一早说,姥姥,我要上幼儿园,快,咱们别迟到了,我要讲故事给小朋友们听呢!

老师还夸我故事讲得好呢。

"望着佳佳姥姥高兴的样子,我也会心地笑了。

这一切对于一位幼儿教师来说,虽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但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却是多么重要。

     通过这件事,我深深体会到,孩子们都有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灵,教师善于发现孩子闪光点,尊重幼儿的兴趣,帮助幼儿成功地表现自己,就会使幼儿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与快乐,从而促使幼儿健康发展。

 

穿衣有招

孙亚芳

开学以后,天气依旧很冷,小朋友都穿着厚厚的棉衣、毛线衣、外套……,午睡的穿脱衣服也依旧是我们老师头疼的一件事。

这不,一到午睡室,小朋友就叽叽喳喳的互相帮助着,有点小朋友能干点,能帮忙别人把衣服袖口先拉出来;有的却只是在床上磨蹭,也不着急;还有的更是趁势和旁边的小朋友打闹嬉戏起来了……真是五花八门的什么都有啊!

再说起床的时候吧,“老师,你帮帮我!

”“老师,你帮我拉一下!

”……很多个声音会同时从四面八方向你传来,红彤彤的小脸上都摆出了一副“请教”之相,有时候真是会让我们老师手忙脚乱,头皮也发麻。

这个学期开学不久,我就对这个现象仔细反思了,虽然孩子们年龄小,自理能力很薄弱,但一定还是有方法可以引导的。

  这天起床后,我们老师故意对这些小家伙的帮助视而不见,不一会儿,有的小家伙不耐烦,自己穿了起来,不穿不要紧,一穿我们大呼上当受骗,原来很多孩子还是能够自己穿的。

除了几个幼儿衣服太多,实在穿不进去,很多孩子还是走出了这关键性的第一步。

  接下来,我们隆重地表扬了几个会穿衣的孩子,并给他们颁发了红苹果奖。

这下小家伙们的士气倍增,一个个都信誓旦旦的说自己也会穿,也要得红苹果,看得我们老师心里直偷偷乐。

小家伙们渐渐掌握了要领,但是穿的衣服很多,难度也很大,所以我们还让孩子们相互合作,发扬互助精神,从那以后,每到睡前与睡后,教室里一片热闹红火的景象,帮着拉袖子的、帮着扣纽扣的、帮着掏袖子的,孩子们忙得不可开交,“请帮帮我”、“谢谢你”等声音不绝于耳。

我们不禁感叹:

4岁儿童竟有如此精诚的合作精神,咱们成年人真自叹不如啊

  专家曾说过,两岁的幼儿就有独立穿衣的愿望,3岁的幼儿已经具备独立穿衣的能力,那为什么现在很多幼儿到了6岁还不会穿衣服呢?

这个都是“心软”惹的“祸”呀!

 

发生在蒙蒙身上的转变

孙亚芳

记得小班幼儿刚入园的时候,蒙蒙就不爱说话,向其家长了解情况,也说蒙蒙在家也不爱说话,即使说话了,也是听不出他到底在嘀咕什么。

一段时间下来,家长甚至担心蒙蒙是个半哑之人。

我们老师也非常担心这个特殊的孩子,他的年龄在班中是最小的,各方面的能力都和别人有相当大的一段距离,平时很多事情都要我们老师包办代替,这样下去对他的发展很极为不利。

经过查找资料,我也了解到,幼儿初期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培养幼儿说话能力,帮助幼儿在语言表述中认识周围事物,对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抓紧这一时期训练幼儿说话的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

所以,培养小班幼儿的说话积极性是十分必要的事。

于是,我们采取了措施:

首先,从生活上多关心帮助他,与他多亲近,逐渐消除他对幼儿园老师和小朋友的一些陌生感和恐惧感。

每天入园时,我都会热情的与他打招呼,亲切的同他谈话,询问他:

“你有没有吃早餐”、“你早餐吃了什么呀”、“这件衣服真好看,是谁买的?

”等等,使他觉得我像家人一样在乎他,没有忽视他的存在。

其次,在许多事情上,对他一视同仁,比如在点名的时候,也一样要求他说:

“到!

”,“我在这里!

”虽然第一次他说“我在这里”的时候,口齿很不清楚,声音也很清,但是我还是很兴奋,大大的奖励了他一颗五角星。

在上课的时候,也常常会问问他,“蒙蒙,你懂了吗?

”“蒙蒙,你来说一说!

”每次帮孩子穿衣服的时候,也会悄悄的和他说上几句悄悄话,和他谈谈,逐渐的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蒙蒙也慢慢能说几句比较清楚的话了。

每天早上来园也可以自己喊老师早了。

看着他的一点一滴的进步,都让我非常感动。

第三,要加强与家园之间的联系、沟通。

蒙蒙一直是奶奶接送的,在家庭教育问题上,我觉得父母亲给予他的教育不够突出。

家长对孩子说话能力这方面的问题也比较敏感,所以我想应该多利用一些适宜的机会,和家长多多交流沟通,帮助蒙蒙渐渐摆脱不能说、不敢说、不爱说的恶性循环。

相信只要我们真心的付出,相信他定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俗语说:

“医者,父母心”,我却想说:

“师者,父母心”。

 

 

孙亚芳

    总是在流水与大地顶牛、赌气的时候,或者在山险水急、山和水互不买账的时候,桥就来了。

桥将身子趴下,手搭牢这边,脚踏实那边,此时,争强两方便不由得笑了,气也全消了。

世间总有磕碰,有了桥,不知少了多少疙疙瘩瘩。

    小班下学期,我们小三班的吴老师被调入小小班,所以,钱老师调入了我们班。

所以开学前报到收费的时候,我就一一和家长们打招呼,告诉他们此事,大家对这样的分配都没什么异议,于是我也就觉得这没什么问题。

   几个星期过去了,小班幼儿的情绪也渐渐都稳定下来了,只有个别的幼儿早上来园的时候还会哭哭鼻子,我们老师安慰引导以后,就能很快的稳定下来。

然而,一天中午,我在电脑前打印东西的时候,突然接到了子怡爸爸的电话,子怡爸爸的语气非常激动:

“老师,我们子怡最近上幼儿园总是哭,你们班是不是换了老师了?

怎么小班下学期就换掉了老师呢?

……”不容我说话解释,他一口气的说了几分钟,在我印象里,子怡爸爸40来岁,平时来接送,态度都很和气,与我们老师笑眯眯的,说话不多,也没有和我们过多的交流过什么,今天这样的态度令我一下子有点吃惊,他继续说:

“我知道你们老师平时很疼自己子怡,甚至比妈妈还要疼孩子,可是现在我们的孩子不想上幼儿园,你们幼儿园到底是怎么搞的?

你们园长电话多少?

”他说话的中间,我也想和他解释我们幼儿园的安排,还有孩子的一些情况,可是他的情绪一直都很激烈,他甚至说:

“我很疼自己的孩子的,我今天是忍不住了,我知道我脾气不好的,如果你们不把老师换回来,我是要打电话到教育局的!

”当时我心里就想,他这样的火头,看来我的解释当场未必能听进去,所以我就耐心的听他说,让他说完以后,我告诉他我会想办法解决这件事情的,请他等待我的答复。

挂掉电话以后,我的心情久久的不能平静,突如其来的这个电话,让自己有所震惊,也有一些的委屈。

    我心里明白,不可能因为子怡爸爸说要换回老师就和园长说去换老师,我想这中间,完全是可以有办法解决的。

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我先后和子怡、子怡妈妈进行了交谈。

    在与子怡谈话的过程中,我蓦地发觉,原来在换新老师以后,我就认为孩子们理所当然的会接纳新的老师,在这方面的情感教育和礼貌教育方面,我是做得不够的。

就在当天放学前的谈话中,我对全班幼儿进行了一次“强烈”的情感教育。

我问孩子们:

“你们喜欢我们的钱老师吗?

”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回答:

“喜欢!

”我又问孩子们:

“你们知道吴老师去了哪里吗?

”大部分孩子回答不知道,有几个孩子说见过吴老师,我趁势引导,告诉他们吴老师去带比我们更小的小弟弟小妹妹们去了,我们以后可以去吴老师班做客,去看看吴老师。

和孩子们的这番谈话,其实让我有点感动,孩子们对老师的爱是单纯、真挚的,他们不可能戴着有色眼镜去挑剔自己的老师,而是表现出对曾经熟识的老师的一种亲切感和喜爱感。

我问子怡:

“你喜欢我们的钱老师吗?

”子怡也点头说喜欢,“钱老师也一样的喜欢班上的每个小朋友,钱老师还希望子怡以后上幼儿园不要哭鼻子,如果能做到,老师会奖你一颗五角星的。

”子怡小朋友并不是不喜欢现在的钱老师,只是她可能年龄小,对过去的吴老师还有些依赖。

仅仅是老师这番话、仅仅是一颗鼓励的五角星,以后的日子里,子怡就像一下子明白了许多似的,天天都能微笑着上幼儿园了。

    看着她的转变,再和家长交流的时候,子怡妈妈也会心的笑了。

我嘱咐子怡妈妈:

以后子怡遇到什么状况,都要和我们老师交流,孩子在家里的很多事情我们老师不知道,这对孩子的帮助会小很多。

我也呼吁我们班的家长:

有话要说、有事留言。

  让我们家园携手,将这座家园桥搭好、搭实,好让桥下的的流水欢欢喜喜的流淌。

 

 《幸福是什么》

孙亚芳 

    早上来园的时候,瑞瑞妈妈笑着对我说:

“孙老师,瑞瑞有问题要问你!

”乍一听,我还有点疑惑,这孩子又有什么稀奇古怪的问题呢?

我便低下身,摸摸他的头问道:

“瑞瑞有什么问题,说说看吧!

”小手停止摆弄积木,瑞瑞歪着脑袋认真地说:

“老师,幸福是什么?

”我略想了一下,便告诉他:

“幸福,就是一家人在一起的感觉,你觉得呢?

”可是分明看见瑞瑞眼里还是有些不解,瑞瑞妈妈在一边补充说:

“瑞瑞,妈妈是不是也这样告诉你的呢?

”原来瑞瑞妈妈也给了他一样的答案,可瑞瑞并没有回答我们的话,小手继续摆弄积木。

“对孩子来说,一家人在一起的幸福,应该更好理解。

当然幸福对不同的人来说意义是不一样的!

”也许是为了掩饰一下刚才回答的尴尬,我又对瑞瑞妈妈补充说了这句。

    瑞瑞妈妈走后,我又仔细地想了刚才瑞瑞的这个问话:

到底什么是幸福呢?

曾经也在书上读到过许多关于幸福的答案,比如说:

幸福就是在你非常饥饿的时候,有一个冷馒头;幸福就是在你非常寒冷的时候,有一盆碳火;幸福就是在你回家的时候的时候,饭菜已经端上桌子上来了……但是这样的答案都太过深奥,对于我们小班的幼儿来说,幸福,应该是更易被理解和接受的答案,它们应该就是来自于幼儿生活中的一些快乐的感受和开心的事件。

    于是我又重新走到瑞瑞身边告诉他幸福的感觉是什么,瑞瑞睁大了眼睛仔细地听着我说,听完后他想了一会,忽然他转过头来对我说:

“老师,奶奶给我买汉堡包,我很幸福!

”“对,你说的很对!

”我表扬了瑞瑞,这次瑞瑞很开心的笑了,“老师表扬瑞瑞,瑞瑞很开心,也是幸福的感觉哦!

”看着孩子露出了快乐的笑容,我突然很感动于孩子的这种天真与单纯,对于他们来说,幸福就是简简单单、实实在在的快乐。

    之后,在餐前活动的时候,我又和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幸福是什么》的故事。

     湖边有一座漂亮的房子,那是小兔子的家。

小兔子很好客,每天都有朋友来她家聊天。

这天,来了白鹤、山羊和长颈鹿,他们聊到了“幸福”的话题。

幸福是什么呢?

白鹤说:

“只要能天天在水中,看见天上的云朵,这就是我的幸福。

”说着,白鹤跳上小白兔家的窗台,他看见了倒映在湖水中的云朵。

山羊说:

“只要能天天闻到绿草的清香,这就是我的幸福。

”说着,山羊跳上小兔子家饿窗台,他闻到了湖边绿草的清香。

“我没有你们那么浪漫。

”长颈鹿长长地叹口气。

“如果有一天,我能舒舒服服坐下来喝杯茶,那就是我的幸福了。

”长颈鹿的脖子那么长那么长,他喝水非常困难,只有趴下两条前腿,才能喝到水。

他们问小兔子的幸福是什么?

小兔子说:

“长颈鹿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

”小兔子让长颈鹿坐在高高的椅子上,长颈鹿的四条腿伸直了。

小兔子把一杯香茶,放在自己的两耳之间,两只长耳朵绞在一起,旋转着把香茶送到长颈鹿的嘴边。

长颈鹿就这样坐着舒舒服服地喝到了一杯香茶。

     故事中的小动物形象都是幼儿熟识和喜爱的,从他们的对话中,幼儿更直接的感受了幸福是什么的定义。

在听完故事以后,我再问孩子们幸福是什么的时候,孩子们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完全被打开了,“我今天又得到一颗五角星,就是我的幸福”、“妈妈带我去公园玩,我很幸福!

”、“爸爸给我买了一辆遥控汽车,很好玩,我很幸福!

”……

    幸福既是一种外在的状态,又是一种内在的品质。

幸福不是高屋建瓴的东西,而是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快乐。

幸福是一个谜,你让一千个人来回答,就会有一千种答案……

“开放”的活动,家园的“桥梁”

 孙亚芳

家长开放日作为家园联系的重要形式,是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了解幼儿在园学习、生活的窗口,是一项家长和小朋友都非常喜欢的活动。

我们小(三)班的小朋友经过在园的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生活,学会了许多新的本领,他们非常想把自己学到的本事表现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看;而家长们呢,也非常想了解一段时间以来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到底是怎么学习和生活的?

自己的孩子真的象老师讲的那样进步那么大吗?

在小朋友和家长们的期盼中,我班开展“家长开放半日”活动。

首先,我们向家长展示了晨间锻炼和小点心的开展情况。

接下来,我们两位教师展示了两节教学活动。

钱老师语言活动《我是一个大苹果》,从教材的选编到教法的设计,较多的考虑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喜欢儿歌,朗朗上口;喜欢角色扮演)和心理特点(活泼、好动;对吃的东西较感兴趣),让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自然地学念儿歌,并有兴趣地尝试仿编儿歌,明白吃东西前要洗手。

通过活动,培养了幼儿的创造性发散思维和社会性情感,让幼儿不但喜欢吃大苹果,而且也喜欢吃小苹果。

并且愿意请客人先吃苹果。

我的是综合活动《我的“风筝”飞起来》。

我们班许多的孩子,已经有过放风筝的经验。

风筝颜色、形状丰富多样,对小班幼儿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所以,我利用我们身边常见的资源——塑料保鲜袋,让幼儿探索让塑料袋飞起来的方法。

在活动中,鼓励幼儿自己发挥想象、动手动脑,让他们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得到了支持和鼓励,通过让看看、想想、说说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探索“风筝”的制作法的过程中,鼓励幼儿勇敢地试一试,孩子们非常乐意接受这种方式,尝试起来也信心十足。

最后孩子们高举自己制作的风筝,奔跑着、嬉戏着,小小的风筝带给它们非常大的乐趣,他们体验了制作成功的快乐!

在半日活动的最后,我们召开了简短的“家长会”。

向家长简要介绍了半日活动的主要活动安排和各项活动的目标,家长在半日活动中主要看什么?

怎样看?

介绍了近二、三个月来班级的主要活动、班级环境、班级幼儿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家长配合的工作,让家长比较全面的了解我班的各项工作。

本次活动内容丰富、紧凑,比较全面的向家长展示了幼儿在园生活的各项主要活动。

不管从孩子,还是家长来看,都很开心。

孩子们看到自己的父母来参加活动并和自己做游戏,都非常兴奋,活动的情绪非常高昂;家长们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这么大的进步,也非常的开心。

并且通过半日活动,家长们也更能了解班级开展的活动和工作的辛苦,从而更能理解老师的工作。

家长们纷纷对本次活动表示满意,对老师表示感谢!

感谢各位家长积极参加本次活动,希望家长朋友们能一如既往地关注和支持我们班级的活动!

 

 

小小午餐学问大

——家长半日活动后的午餐教育

孙亚芳

“我家宝宝吃饭好慢,一边吃一边玩,不肯下咽,怎么办呢?

“我家宝宝在家吃饭要追着他吃,他自己不肯吃,我们大人只有喂他吃了。

“我家宝宝吃是吃得很快,但是都不嚼的,吃得太快了,让人担心……”

……

家长开放日活动后,一部分家长留下来观看孩子的午餐。

这些家长的担心也让我感觉我们小班孩子午餐情况的确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

如部分幼儿在家不肯自己吃,需要家长喂;部分幼儿过于求快,往往忽视细嚼慢咽;还有部分孩子挑剔食物,偏食、厌食……

针对家长的谈话内容和我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把我们班幼儿的用餐情况作了如下分析,并通过不同的特征采取了一定的教育策略,颇有收效。

如:

针对挑食的孩子,以鼓励帮助为主。

策略:

在餐前特别介绍今天要吃的食物,并且介绍这些食物的对宝宝身体的益处,从而引导幼儿不挑食。

此外,我还经常表扬一些吃饭好的幼儿,如邱飞扬小朋友吃饭比较乖,金意超、金奕阳等小朋友什么都爱吃等,用孩子们身边的榜样去感染和教育他们。

如:

针对不愿进餐的孩子,以情绪感染为主。

策略:

在进餐前,我会故作夸张地对幼儿说:

“哇,今天的菜真香,快来闻闻呀!

”像丁洁、赵颖等个别已经养成细嚼慢咽习惯的孩子,她们不喜欢饭菜盛得过满,经常会看着一大碗饭发呆,这样的幼儿,给她们盛饭时不要太多,等到她们吃完后及时表扬再给她们添饭。

如“×××小朋友真能干,今天吃了两碗饭!

”,或奖励小贴纸等。

这样既达到不减少饭量又不会使孩子对吃饭有畏惧感。

如:

针对进餐习惯较差的孩子,以故事引导为主。

策略:

有的孩子进餐习惯差,弄得满地都是饭菜,有的则不专心东张西望,我就利用故事《漏嘴巴》、《不掉饭粒的小丁丁》等,引导幼儿吃饭时也要认真并且不讲话,学习一些儿歌潜移默化的告诉进餐孩子们一些用餐时的小礼仪。

进餐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和幼儿持之以恒的努力,同时也需要家长的协调一致的教育,让我们始终为幼儿营造愉快、轻松的进餐氛围,为帮助幼儿形成更好的进餐礼仪而努力。

 

画得像,才画得好?

孙亚芳

 小班下学期,我班幼儿已经多次尝试自己临摹和创作绘画。

几次的绘画实践活动,让我对本班幼儿的绘画水平有了一定的了解。

我班幼儿普遍年龄偏小,动手能力薄弱,在绘画活动中幼儿的水平参差不齐,更有的幼儿还处于涂鸦阶段。

一次,我组织幼儿装饰方“布”,一部分幼儿的绘画作品构图合理,色彩明快,线条运用得也较流畅,基本上能反映格子布的特征,也符合活动的目标。

于是我将幼儿的这些作品展示在泡沫板上,并组织幼儿评价,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岂料,这时,雯雯小朋友说: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呢?

”其实,最初我已经考虑尽量把全班小朋友的画都展示出来,只因为雯雯等几个幼儿的画实在看不出内容,乱七八糟的线,有的红、有的黄、有的灰。

所以就没有把他们的画拿出去。

听她这么一说,我把她的画拿出来。

雯雯拿着她的绘画作品大声地说:

“我画的是格子布,是给妈妈做裙子的。

”听了她的介绍,我颇感意外,原来“乱七八糟”里面还有这么丰富的内容,格子布画得这么精彩!

里面蕴含着孩子对妈妈的一片情谊,不拘一格的表现方式正是幼儿创造性的表现呀!

  

 由此,我感到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画得好、画得像,并不是美术教育的目的。

正确的美育观念才能保护孩子珍贵的原创性,如果我们成人太过注重于成果导向,并对技巧性过度需求,只求画得好、画得像,就会忽略了孩子最珍贵的原创性。

在提供环境与材料之外,最大的功能是引导,虽然幼儿没有开发的视觉,对周遭漫不经心,但已经有内有的吸收心智;透过绘画,养成观察与联想。

创造力不能直接给予,要从内在点燃,成人应该珍惜幼儿的原创自由,还给孩子自由涂鸦的创作自由。

在实践操作中我们发现:

孩子的涂鸦作品可能会与我们的主题内容相差很远,有些甚至是一些凌乱的线条,但是我们千万不要抹杀宝宝的这些珍贵的原创作品,我们应打破“画得像,才画得好”的观念,还给宝宝自由涂鸦的权利。

涂鸦期是儿童绘画的最初阶段,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涂鸦自由,重视并鼓励孩子从事各种涂鸦活动,使孩子的心理得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