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最光荣》教学反思11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68021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最光荣》教学反思11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劳动最光荣》教学反思11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劳动最光荣》教学反思11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劳动最光荣》教学反思11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劳动最光荣》教学反思11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劳动最光荣》教学反思11篇.docx

《《劳动最光荣》教学反思11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最光荣》教学反思11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劳动最光荣》教学反思11篇.docx

《劳动最光荣》教学反思11篇

《劳动最光荣》教学反思11篇

《劳动最光荣》教学反思1

  在《音乐课程标准》指出:

每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音乐教育越来越注重面向全体学生,老师越来越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以学生的爱好为动力,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创造,关注学生的兴趣、需要和态度,更注重孩子的情感体验。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劳动最光荣》(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这课时布置的拓展作业。

我在上课之前,就有些顾虑,担心现在的这群小学生在家娇生惯养的,是父母眼中的小王子,小公主。

他们平时劳动习惯很差,连平时教室的值日卫生打扫的也不是很干净。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对他们来讲已经是一个比较高的要求,更不用说要帮助别人了。

枯燥地说教爱劳动对他们吸引力不大,怎么办呢?

我怀着这样一种忐忑的心情走进了教室。

课堂上,在引导学生创编歌词的这一环节,学生的发言恰好提醒了我,激发了我的灵感,何不换一种具有激励性的方法,鼓励学生自觉自愿地去为家里人做一件事。

把劳动教育与爱心教育和我们的音乐学科结合在一起,把枯燥的说教转化为实际的行动与奖励,这样也让学生有机会去向家人表达自己的爱。

于是,我就布置了回家为爸爸妈妈边唱歌边千活,并且请爸爸妈妈写回执的家庭作业,在完成这个作业的过程中,我发现接受任务时孩子们是愉悦的,完成任务时孩子们是兴奋的,得到奖励时孩子们是骄傲的。

他们在整个过程中处于主动、积极、快乐的状态。

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接受了从小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思想。

自然也就完成本课所要求的教学目标。

《劳动最光荣》教学反思2

  这节课以欣赏《劳动最光荣》为主线,把欣赏、拓展、创造等形式,贯穿在整个教学中,在音乐欣赏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感受音乐的美。

首先是情景式感受,创设学习情景是认知的有效途径,它可以起到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去学习教学主题及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纽带作用。

所以,我将节奏儿歌《快乐的美发师》作为导入部分,让学生在儿歌情景表演中感受劳动的快乐,并且懂得虽然美发师的劳动很平凡,但是只要自己努力劳动一样是十分光荣的。

  其次在教学中我以听为先导,让学生真正学会“聆听音乐”。

本课教学的主教材是《劳动最光荣》,在听赏教学环节中,让学生聆听有童声演唱的《劳动最光荣》,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再听由木琴演奏的《劳动最光荣》,感受木琴独特的音色,从而知道它正因为具有清脆、明亮的音色所以能更好的表现劳动时欢快的情绪。

  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如口动,让学生说说歌中哪些小动物是十分光荣的。

体态动,让学生表演歌中小动物劳动的动作。

手动,让学生通过自己演奏来感受木琴的清脆,音色的明亮,使学生从动中体会劳动的快乐,劳动的幸福。

  所以,在这节课中我认为成功的地方在于,通过情景,听觉,动觉来感受歌曲活泼的欢快情绪,从中也使学生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劳动的光荣。

  在音乐欣赏中创造也是十分重要的,音乐本身就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想象与联想,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表演校园劳动的情景时,让学生回忆真实的劳动体验,启发学生自己创编劳动的项目,模拟劳动时发出的声音,以及创编劳动时产生的节奏和动作,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合作表演来培养他们分工合作的精神。

但是,二年级学生的小组活动能力还不是十分好,因此在活动过程中我及时地帮助和指导,带领学生一起探索学习。

但在创作内容安排上有点过多,时间短,学生有些无法及时完成创作内容,是本节课教学的一个遗憾,所以,我应该及时调控,根据实际情况减少创作内容或者延续到下一节课继续进行。

《劳动最光荣》教学反思3

  在音乐欣赏中创造也是十分重要的,音乐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它对于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

由于音乐本身的非语意等特点,它必然能发展学生丰富的想象与联想,同时也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劳动最光荣》是一个音乐欣赏活动,通过欣赏活来激发幼儿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由于幼儿还小,不能纯粹地欣赏,所以活动中我把歌唱教学也作为了一个重点,因为歌曲的歌词内容唱的都是孩子们所熟悉并喜欢的动物,而且这首歌也是比较传承的歌,部分孩子能唱上那么几句,所以孩子们听几遍就能够很好的演唱。

于是活动就变成了一种歌表演的形式,我把音乐和舞蹈融于一体,而舞蹈的动作就来自于孩子们的“创造”,是孩子最易接受的一种表现方式,它把无形的声音同无声的形态动作结合在一起,能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而歌表演是以歌为主,动为次,所以在教学中我采取动、静交替的办法,并提出要求,请幼儿创编的动作不要过大,并根据歌词内容,适当的反馈幼儿的动作并采用设计优美而又确切表达歌曲情感的表演动作,使演唱更富有情感的表达性。

  音乐的丰富多彩决定了教学内容不能局限于课堂,必须学习课外的内容来拓展学生的视野,为使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学习有更深层次的拓展,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来感知劳动是可以带来快乐的,从而感悟到这样的劳动是十分的光荣。

并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领悟到劳动还具有很多作用,如劳动可以锻炼身体,劳动可以创造财富。

《劳动最光荣》教学反思4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洗手绢》课堂教学内容的导入自然,有音乐课的特色。

首先我先让学生听一首《老公最光荣》然后让学生听哪个小动物懒惰、哪个小动物最勤快,让学生做出劳动的动作,小学生天性就是爱动、爱玩、这样使学生很快的走入了音乐课堂,这样紧紧抓住了低年级孩子的学习和心理特点,将一些学习内容用图画或情境表现出来,如:

让学生模拟劳动的.场面,并发出劳动时的声音进行节奏配合训练;将歌词用具体的图形卡片表现,贴在黑板上组成了一张完整的画,帮组学生记忆歌词;把歌曲中的空拍放入歌曲营造的具体情境中,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空拍。

这样的教法处理形象、直观,不但降低了学习难度,同时更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唱歌曲的时候,我用的是教唱法,由于学生比较小,首先让学生读一遍歌词,这样学生初步对歌曲有个印象,然后一句一句和老师学歌曲,把重难点讲解的非常清晰,听得出来学生牢牢的掌握了歌曲。

  最后环节加了一个为歌曲伴舞伴奏的环节,让学生每人准备了一个手绢,学生也各自编创了舞蹈进行歌表演,进一步感受歌曲,也使学生懂得了劳动是最最光荣的事情。

  整节课充满了童真童趣,虽然课前教师的准备工作很细致很辛苦,但换来的却是学生40分钟的快乐学习,听着学生纯真的笑声,看着学生的张张笑脸,我真的很欣慰的、很快乐!

《劳动最光荣》教学反思5

  教学内容:

  欣赏三种版本的《劳动最光荣》。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欣赏木琴独奏曲及歌曲《劳动最光荣》,了解木琴的音色、敲击方法及童声独唱与合唱的区别,并且知道同一首曲子可以用不同形式来表现。

  2.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歌曲《劳动最光荣》,感受歌曲活泼的欢快情绪,从中体会劳动的快乐,劳动的光荣,懂得劳动使生活幸福的道理。

  3.行为目标——通过节奏拍击,乐器伴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

  1、学生听赏不同版本的作品《劳动最光荣》,感受音乐欢快活泼的情绪,感知木琴清脆的音色,区分独唱与合唱两种不同的演唱形式。

  2、在音乐实践活动使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的快乐与光荣。

  教具准备:

媒体、打击乐器、节奏卡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交替步律动进室

  目的:

通过复习上一课的教学内容——交替步来作为新一课的开始,承上启下。

  2、节奏拍击(三种)

  目的:

这里的三种节奏拍击是为后面环节“给动物配节奏”作准备。

  二、欣赏

  1.导入

  齐唱《三只小猪》

  目的:

由三只小猪的勤劳勇敢自然引入新授歌曲主题“爱劳动”。

  师:

三只小猪里你最喜欢谁?

为什么?

让我们看看还有哪些爱劳动的小动物。

  2.出示公鸡、喜鹊、蜜蜂

  方法:

依次出示三种小动物,通过描述他们的本领自然带出歌词。

  目的:

将听赏歌曲的歌词通过动物图片介绍给学生。

  3、为动物配上节奏

  方法:

将之前的三种节奏变为模拟动物叫声或姿态,师生共游。

  目的:

既熟悉歌词,又为后面的节奏乐器伴奏做铺垫。

  4、出示蝴蝶图

  师:

蝴蝶在干吗呀?

  目的:

将蝴蝶与之前动物作对比。

  5.配乐

  方法:

分别听两首乐曲片断,哪首与蝴蝶配?

哪首与之前动物配?

  目的:

通过两首乐曲对比,初步感受新授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特点。

  6、听赏

  1)卡拉ok版本

  目的:

通过初听感受歌曲所表达的内容及情绪

  2)图示歌词

  方法:

请学生看着图示跟读

  目的:

进一步熟悉歌词

  3)独唱版本

  请学生看图跟唱并表演。

  目的:

为后面的情景表演做准备。

  4)合唱版本

  目的:

区分童声合唱与独唱,提示这一知识点。

  5)木琴版本

  

(1)听赏

  

(2)木琴介绍

  (3)加入打击乐器伴奏

  目的:

了解木琴的音色及基本构造。

  6)表演唱

  7)模拟

  校园劳动

  三、小结:

  1、思想教育

  2、听音乐出教室。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通过情景,听觉,动觉来感受歌曲活泼的欢快情绪,从中体会劳动快乐,劳动的光荣。

  在音乐欣赏中创造也是十分重要的,音乐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它对于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

由于音乐本身的非语意等特点,它必然能发展学生丰富的想象与联想,同时也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欣赏木琴演奏的《劳动最光荣》时,我让学生通过自己敲击和即兴为歌曲伴奏,来感受木琴的音色。

其次在表演校园劳动的情景时,让学生回忆真实的劳动体验,启发学生自己创编劳动的项目,模拟劳动时发出的声音,以及创编劳动时产生的节奏和动作,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合作表演来培养他们分工合作的精神以及激起每个学生的创造热情。

  音乐的丰富多彩决定了教学内容不能局限于课堂,必须学习课外的内容来拓展学生的视野,为使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学习有更深层次的拓展,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来感知劳动是可以带来快乐的,从而感悟到这样的劳动是十分的光荣。

并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领悟到劳动还具有很多作用,如劳动可以锻炼身体,劳动可以创造财富

《劳动最光荣》教学反思6

  品德课倡导教学要来源于生活,这就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捕捉学生感兴趣的教育资源,将其运用到教学中。

学生品德的培养遵循的是一种生活的逻辑,教师作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和引领者,要通过创设情境和活动体验等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和领悟。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形象生动地讲清观点,是品德课教学的重点。

在教学时,我特别注意从学生抽象思维不发达的特点出发,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把道理寓于实际生活中,做到情理交融、深入浅出。

  1.整体把握教材,调整教学目标。

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在小学品德课中多次涉及劳动教育,一上《让我自己来吧》,一下《今天我当家》,二下《我们生活的地方(社区)》,三上《生活中的你我他》,三下有《可爱的社区人》,三下《了不起家乡人》等课,都渗透了劳动光荣、劳动者受尊重的情感教育。

但是,上述课文并没有专门指导学生认识劳动的重要作用和伟大意义,没能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树立“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的思想意识。

要实现本单元教学目标,首先必须进行正确的劳动意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爱劳动”的思想意识,因此,我重组教材,抓住《谁是最值得尊敬的人》一课的关键词“劳动、创造”,结合本单元的序言部分,作为整个单元的第一课时,对学生进行“爱劳动”的良好行为品德教育,使他们懂得劳动的伟大意义,感受到劳动着是幸福的,激发他们热爱劳动的情感,养成热爱劳动的行为习惯。

  2.针对学生实际,调整教学材料。

品德与社会的最大特点是生活性,而在这个环节中出现的“啃老族”说明了教师必须要走入孩子的生活中,要善于根据实际生活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