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78996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南京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南京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南京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南京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京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docx

《南京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京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docx

南京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1.请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字或行楷字抄写下面的对联。

4分)

一片湖光比西子

千秋乐府唱南朝

(清·李尧栋题莫愁湖光华亭)

 

2.对下面这幅书法作品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

)(2分)

...

 

A.这是《兰亭集序》帖,它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B.在“惠风和畅”“茂林修竹”的环境中,王羲之“游目骋怀”,乘兴书写了这一书法名篇。

C.这幅书法作品点画丰厚饱满,结构阔大端正,显得大气磅礴、雄壮刚强、庄严肃穆。

D.此帖各字大小错落,字列之间宽紧合宜,整幅作品气脉贯通,率意中尽显天然之美。

【答案】C

【解析】

(1)试题分析:

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书法作品的赏析,C项应是笔法偏重骨力,刚柔相济,

点画凝练简洁。

不是雄壮刚强。

也可以说:

笔画纤细轻盈,结构生动自如,充满变化,又能前后照应。

3.用诗文原句填空。

(10分)

(1)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

(2)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

(3)

▲,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停车坐爱枫林晚,

(杜牧《山行》)

(5)过尽千帆皆不是,

(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

(6)

,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

,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

(8)大自然历来是文人的心灵家园。

避乱金华的李清照就曾打算泛舟排忧,但因忧思太

 

重,担心小船儿“▲”而作罢;退隐苏州园林的文人造园时不重实用,

而特别讲究“自然之趣”,也可谓“▲,▲”。

(依次填写《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和欧阳修《醉翁亭记》里的句子)

 

【答案】

(1)悠然见南山

(2)一览众山小(3)山光悦鸟性(4)霜叶红于二月花(4)斜晖脉脉水悠悠(5)但愿人长久(6)台痕上阶绿(7)载不动许多愁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4.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

栗树大都生在山里。

秋天,山民爬上山坡,收获栗实。

他们先将树下杂草刈除干净,

然后环树刨.出一道道沟垄.,为防敲下的栗实四处滚动。

栗实包在毛森森的壳里,像蜷缩一

团的幼小cì()猬。

栗实成熟时,它们黄绿色的壳便zhàn()开缝隙,露出乌亮

 

的栗核。

如果没有人采集,栗树会和所有植物一样,将自己漂亮的孩子自行还给大地。

(选自苇岸《大地上的事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年版)

(1)刨出(▲)

(2)沟垄(▲)(3)cì▲猬(4)zhàn▲开

..

【答案】

(1)páo

(2)lǒng(3)刺(4)绽注意多音字、形似字的读音。

5.在横线上填写一个过渡句。

(不超过

15个字,

2分)

4月23日,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2014年中国好书”颁奖盛典上,南京师范大学

 

朱赢椿的《虫子旁》,凭借对虫子世界的细致刻画与独特感悟,获得科普生活类好书荣誉。

《虫子旁》讲述的是一个被我们忽略的虫子的世界。

在那里,“一个水洼就是一片海

洋,一片叶子就是一顶阳伞,一个鹅卵石就是一座岛屿,而一块路边的石板缝隙就可以成

为一个尸横遍野的战场”▲,让我们照见了自己和自己的生活。

【答案】

示例:

虫子的世界就像一面镜子。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句子的衔接能力,所填句子要与上下文衔接,语言连贯,抓住“照

见”一词。

6.你为初一新生做《朝花夕拾》的荐读演讲。

下面是演讲稿的片段,请按要求填空。

(5分)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

在书

中,有描述小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①;有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②;也有反映他

家乡赛会风俗的③。

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④和⑤,令人回味无穷。

(1)将下面篇目的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每处2个,3分)

A.《狗·猫·鼠》B.《阿长与〈山海经〉》C.《二十四孝图》D.《五猖会》E.《无常》

F.《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G.《父亲的病》H.《琐记》I.《藤野先生》J.《范爱农》

①▲②▲③▲

(2)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短语。

2分)

 

【答案】

(1)AF

(2)IJ(3)DE深沉的情感,理性的批判

二(39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

7-10题。

(13分)

金山寺(并序)

[宋]梅尧臣

昔尝闻谢紫微①言金山之胜,峰壑攒水上,秀拔殊众山,环以台殿,高下随势,向使善

 

工摹画,不能尽其美。

初恨未游,赴官吴兴,船次瓜洲,值海汐冬落,孤港未通,独行江际,

始见故所闻金山者,与谢公之说无异也。

因借小舟以往,乃陟

②回阁,上上方

③,历绝顶以问

山阿④,危亭曲轩,穷极山水之趣。

一草一木,虽未萼

⑤发,而或青或凋,皆森植可爱。

东小

 

峰谓之鹘

⑥山,有海鹘雄雌栖其上,每岁生雏,羽翮

⑦既成,与之纵飞,迷而后返,有年矣。

恶禽猛鸷[zhì]不敢来兹(zī这,这个,此)以搏鱼鸟,其亦不取近山之物以为食,可义也

 

夫。

薄暮返舟,寺僧乞诗,强为之句以应其请。

偶然而来,不得仿佛,敢与前贤名迹耶。

吴客独来后,楚桡归夕曛。

山形无地接,寺界与波分。

 

译文

我从吴地独自前来,船桨在落日的余晖中归来向楚地。

山峦与大地浑然一体,佛寺与江波相望。

海鹘只观望却不取近山之物,鸥鸟像被驯服一样自然成群。

(相传金山旁的鹘山上栖居

着鹘鸟。

鹘鸟从不来金山跟海鸟搏斗,也不从附近的山上拿东西当食物,所以这么写。

寺中老僧遗忘了岁月,只是在山石看着江上的浮云。

(选自《梅尧臣集编年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年版)

[注释]①谢紫微:

谢绛,作者妻兄。

②陟:

登,上。

[zhì]1.登高。

2.晋升,进用。

③上方:

佛寺。

④山阿(ē):

山岳。

⑤萼(è):

花萼。

⑥鹘(hú):

一种凶猛的鸟。

⑦羽翮(hé):

羽毛。

⑧桡(ráo):

船桨。

7.下列句中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昔尝闻/谢紫微言金山之胜

B.向使/善工摹画

C.穷极/山水之趣

D.恶禽猛鸷不敢来/兹以搏鱼鸟D.恶禽猛鸷/不敢来兹以搏鱼鸟(是否划破语义,读读

是否顺口、通畅)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5分)

 

(1)始见故所闻金山者,与谢公之说无异也。

才看见之前听说的金山,与谢公所说的没有不同。

文言文语句的翻译必须直译,坚持“换”“调”“补”“留”“删”的五字原则,实现“信”

“雅”“达”的目标。

这道试题中,注意准确把握以下词语解释:

“故”解释为才;“薄暮”

是“傍晚”的意思。

等等。

(2)薄暮返舟,寺僧乞诗,强为之句以应其请。

傍晚回船,寺僧向我要诗,勉强写了几句来应付他的要求。

9.《金山寺》诗中,“吴客”指的是▲;诗句“山形无地接”与诗文中“

句的内容相呼应。

(2分)9.作者梅尧臣峰壑攒水上

10.你认为诗句“巢鹘宁窥物”写得好吗?

请结合诗文作简要分析。

(3分)

▲”

10.此句写得好,写出巢鹘不取近山之物,赞扬它的“义”,以物喻人,肯定了他的不贪外物,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诗歌句子赏析题,这种题型是要求赏析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

具体而言,要分两步回答:

第一步,解释该句子在句中的要表达含义;第二步,采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3题。

(10分)

有一天晚上母亲出去一趟,留下我看家带孩子;我闷得慌,便翻开后父的一本书——大仲马的《医生札记》,里面夹着两张钞票,一张是十卢布的,一张是一卢布的。

书是看不懂

的,我合上它,可是忽然想到,一个卢布不仅可以买《使徒传》,大约还可以买一本讲鲁滨逊的书。

我在这之前不久在学校里才知道有一本这样的书:

在严寒的一天,在课间休息时,我给孩子们讲童话,忽然,其中有个小孩轻蔑地说:

“童话,狗屁,鲁滨逊才是真正的故事呢!

后来又发现几个小孩是读过鲁滨逊的,大家都夸奖这本书,外祖母的童话不被人欢迎很使我生气,于是就打算读一遍鲁滨逊,为了也能够说一句:

这是狗屁!

第二天我带到学校一本《使徒传》和两卷破烂的安徒生童话,三斤白面包和一斤灌肠。

在弗拉基米尔教堂菜园旁边的又小又黑的铺子里有鲁滨逊,一薄本黄色封面的小书,在第一

页上画着一个戴毛皮圆帽子、披着兽皮的大胡子,这使我不喜欢,可是童话书,别看它们破烂,连表面看过去也觉得可爱。

中午休息的时候,我和孩子们把面包和灌肠分着吃了,我们开始读一个美妙的童话《夜

 

莺》,这个童话立刻抓住所有人的心。

“在中国,一切居民都是中国人,连皇帝也是中国人。

”我记得,这一句话,由于它的单纯、含着快乐地微笑着的音乐,还由于它有一种异常美好的东西,使我感到愉快的惊奇。

我在学校里没能把《夜莺》读完,因为时间不够。

我回到家里的时候,母亲站在炉台旁,手拿着煎锅把儿,正在煎鸡蛋,她用奇怪的、遏制的声音问道:

“你拿了一个卢布?

“拿了;这不是买的书”

她用煎锅把儿狠狠地打了我一顿,把安徒生的书没收了去,永远藏在不知什么地方,这

比挨打更令人悲伤。

(节选自高尔基《童年》第十二章,刘辽逸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11.为什么“我”本想买讲鲁滨逊的书,却买了安徒生童话?

(3分)

因为安徒生童话的表面让人觉得可爱;也因为“我”本不喜欢讲鲁宾逊的书,想买这书只

是为了读后回敬同学;还因为外祖母常给“我”讲童话,“我”对童话有很深的感情。

12.请联系具体内容,说说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3分)

“我”是一个热爱读书的孩子,从“我”拿了一卢布后买书、读书与书被没收后的难过可

以看出;“我”也是一个大方的孩子,“我”把书籍和食品与同学享;“我”还是一

个诚实的孩子,母亲问起一卢布的时候,“我”坦然承认是自己拿的。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这道题的答案要从文中找到符合题干的语句,再从这些

语句中分析出人物性格特即可。

如从“我”拿了一卢布后买书、读书与书被没收,可看

出“我”是一个热爱读书的孩子。

13.从上文和其后的情节来看,一卢布事件给“我”带来了哪些后果?

.....

此事让“我”受到母亲的责罚,安徒生童话被没收。

此事被后父传扬,

4分)

“我”遭到同学们

的嘲笑,我不想上学了。

试题分析:

这道题的答案要从文中找到符合题干的语句,如“她用煎锅把儿狠狠地打了我

一顿”把安徒生的书没收了去,永远藏在不知什么地方。

其后的情节必须全面阅读名著。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4-16题。

(16分)

【材料一】

人们在荒僻地和那些远离居住区的地方都从未发现过麻雀。

(甲)麻雀,同鼠类一样,

眷恋人类的住宅。

它们在树林里,在广袤的田野里都不乐意。

只要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城里

的麻雀比乡村还多。

它们乐于待在人多的地方,以便依靠人们生活。

我们集散种子的各处自

 

然成为它们喜欢出入之处。

它们又多又贪,它们尽干蠢事;它们的聒噪令人心烦,它们的欢

跃给人添乱;它们一文不值,它们的羽毛一无所用,它们的肉不好吃。

因此,它们到处被驱

赶,人们甚至不惜花很高昂的代价将它们轰走。

(节选自布封《动物素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有删

改)

【材料二】

麻雀

[法]法布尔

麻雀属于鸟类,而不是昆虫,但是,它们与人朝夕相处,所以,我心血来潮,在观察

研究昆虫的同时,又想到了它们:

麻雀在哪儿搭窝筑巢呢?

每一种动物都应该具备一门生命攸关的建筑技艺,以便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可使用的

场地。

在尚未有屋顶和墙壁的年代,麻雀是利用树洞来作为其栖息之所的,因为树洞较高,

可以避开不速之客的骚扰,而且树洞洞口狭窄,雨水打不进来,但洞中却别有一番洞天,宽

敞得很。

因此,即使后来有了屋檐和旧墙,它仍旧对树洞情有独钟。

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树洞,

麻雀就只好不辞劳苦地一点一点地搭建自己的窝巢。

令人惊叹的是它筑巢时所使用的材料。

它的那张床垫可谓形状怪异,由一堆乱七八糟

的羽毛、绒毛、破棉絮、麦秸秆等组成,这就需要有一个固定而又平展的支撑物来支撑。

种困难对麻雀来说,简直是小事一桩,它会想出一个大胆的方案来:

它打算在树梢上,仅用

三四根小枝丫作为依托,建窝搭巢。

它的这个窝巢悬于半空中,摇摇晃晃的,要想让它不掉

下来,可得具有高超的建筑技艺呀!

它在几根枝丫的树杈间把所能找到的东西——碎布头、碎纸片、绒线头、羊毛絮、麦

秸秆、干草根、枯树叶、干树皮、水果皮等等——全都聚拢在一起,做成了一个很大的空心

球,一旁有一个小小的出入口。

这个球形窝体积庞大,因为它的穹形窝顶需要有足够的厚度

来抵御雨水。

这个窝布置得很乱,没有一定之规,没有艺术性,但却非常结实,能够经受得

住一季的风吹雨打。

我家屋前有两棵高大的梧桐树,树枝垂及屋顶。

整个夏季,麻雀都飞到这儿来栖息,

生息繁衍。

梧桐树交相掩映的碧绿枝叶,是麻雀飞出其家屋的第一站。

(乙)小麻雀在能够

飞翔觅食之前,总是在这第一站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吃得肚子滚圆的大麻雀从田间同来也

先在此歇息;成年麻雀经常在这儿开“碰头会”,照管家中刚刚出巢的小麻雀,一边训诫不

听话的孩子,一边鼓励胆怯的孩子;麻雀夫妇常在这儿吵嘴;还有一些麻雀常在此议论白天

 

所发生的事情。

它们从清晨一直到傍晚,络绎不绝地在梧桐树和屋顶之间飞来飞去。

然而,

12年中,我仅见过一次麻雀在树枝间搭窝的。

一对麻雀夫妇忙碌着,辛辛苦苦地在一棵梧

桐树上搭建空中巢穴,但是,它们好像对自己的劳动成果并不满意,因为第二年我就没看见它们再搭了。

瓦屋顶提供的庇护所既牢固又省力,何需再费心劳神地去搭建什么空中楼阁

呢?

看来,麻雀们更加偏爱这种省时省力而又牢固的屋檐下的窝巢。

(选自《昆虫记》,陈筱卿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有删

改)

【材料三】

但令四海常丰稔,不嫌人间鼠雀多

丰子恺

 

(选自《护生画集》,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年版)

[注释]画中诗句出自明代方孝孺的《百雀诗》:

“曲巷高檐避网罗,朝来饱啄陇头禾。

但令

四海常丰稔,不嫌人间鼠雀多。

”稔(

rěn):

庄稼成熟。

14.三则材料中,作者对麻雀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各出于什么原因?

6分)

材料一中,作者厌恶麻雀,因为作者认为麻雀一无所用,反给人们带来干扰和

损失;材料二中,作者欣赏麻雀,因为作者认为麻雀具备高超的建筑技艺,能充分利用,

可使用的场地;材料三中,作者宽容爱护麻雀,因为作者希望丰收,人能与麻雀共享丰

收的果实。

15.材料二中,作者详略得当地说明了麻雀是如何利用不同场地筑巢的。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6分)

作者非常简略地说明了麻雀利用屋檐和旧墙筑巢,因为这种窝巢省力又牢固;作者较为简略地说明了麻雀利用树洞来筑巢,为了表现麻雀善于利用场地;作者详细说明了麻雀在树枝间筑巢,为了充分表现麻雀具备高超的建筑技艺。

 

试题分析:

麻雀的筑巢写了两个方面,一是利用树洞来作为其栖息之所,而是利用屋檐和旧墙,先是详细写前者,对于后者只是一带而过,因为树洞较高,可以避开不速之客的骚

扰,而且树洞洞口狭窄,雨水打不进来,宽敞得很。

16.甲、乙两处都用了拟人的方法,但语言各有特色,请分别举例说明。

(4分)甲处语言富有感情色彩,如“眷恋”“不乐意”等词语,表现出麻雀对人类的依

赖;乙处语言生动而富有情趣,如“一边训诫不听话的孩子,一边鼓励胆怯的孩子”,

 

具体细致地描摹了麻雀的生活情态。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拟人修辞手法,仔细比较可以看出同是拟人,特色却不同,甲句侧重于

情感方面,乙句侧重于生活情趣。

17.按要求修改下面的观察日记。

4分)

X月X日星期三小雨转多云

 

今天早晨,我在小区运动场玩,①忽然看到双杠上挂着一幅蜘蛛。

②我以前从来没见过

这么完整的蛛网。

仔细观察后发现:

它看上去像是一个自行车轮,从“车轮”的中心伸出了

许多细丝③,我数了数,哇,有25条!

它们又被一圈圈蛛丝连起来,就成了漂亮的。

④谁

能说蜘蛛不是不厉害呢!

(1)第①句中量词使用不当,应改为:

(2)第②句啰嗦,应改为:

 

“我以前没见过这么完整的蛛网。

”或“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完整的蛛网。

”要表达清楚又

不能太啰嗦。

(3)第③处标点不当,应改为:

句号(。

(4)第④句有语病,应改为:

谁能说蜘蛛不厉害呢!

语病是否定词使用不当

18.巴勒斯坦诗人达维什说:

“当你做早餐时想想别人/别忘了喂鸽子”因为这世界有你,有

我,也有他(它)。

请以“想想别人”为题,写一篇作文。

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不得出现

真实的校名、人名。

(50分)

【审题思路】

一、深入剖析,做好审题。

审题,是作文必不可少的环节。

审题细致,立意才能准确;挖掘深入,立意方会深刻。

就此题来看,我们应该确定以下审题步骤。

1.审提示语。

提示语从不同方面对作文写作范围做了提示,但是不要局限于他所圈定的范围,限制思

路。

2.找出关键词。

关键词语就是确定写作的重点,是一篇文章的灵魂。

“想想”突出的是“内心体悟”。

在这里,“想想”的内涵较为丰富,可以申发为考虑、体谅、尊重、爱护、关心、帮助、友好、谦让、宽容、团结、真诚、感恩、奉献等也就

是说,凡是让考生体会到体悟他人或者换位思考的经历,均可以成为写作的材料。

3.精析词语深意。

 

就内涵来看,“想想”强调的是自我感受。

这种美好情感,应该是藏于内心,情不自禁

地表露出来的。

当然,这种情不自禁之情可以通过眼神传递,

可以通过表情显示,

也可

以通过言行表达。

如果作文时不注意这一特点,只是生硬地在开篇或结尾之处,

简单地

植入“想想别人”之类的话语,内容未免会肤浅,甚至会偏离题意。

就主旨来看,写清楚内心体悟、换位思考的过程,是文章成功的基础。

立意时,如果满

足于复制生活,不做阐释,作文就会显得平淡、庸俗;作文时你切入的角度是大是小,

选择的材料是新颖还是陈旧,主旨是否展示美好的追求与情怀,都极为关键。

二、扬长避短,明确文体。

虽然说“提示与要求”中说“不限文体”,但从文题的题眼“想想”,我们可以确定这

是一篇写人记事的记叙文,记叙的重点应该是“和别人交往的过程或者别人的生活经

历”,很显然适合写一般记叙文与散文。

写记叙文要力求写出真情实感,要有细节描写,

场景刻画。

写散文要写出浓厚的文化意蕴,语言要精美,

要有深厚的文化积淀。

切忌写

得四不像,大段大段的引用故事,没有自己的经历,缺少自己独特的感悟与认识。

记叙

文不像记叙文,散文不像散文,文体不明,思维混乱。

三、选好角度,深度立意。

1.从别人身上感悟到替别人着想的主题

具体写妈妈生活中关爱别人的一件事,自己由不理解到理解,学会关爱,懂得了替别人

着想的道理。

2.自己和别人交往中学会换位思考

①可以写送水工,街头卖艺人等社会中的小人物,他们在劳动的过程中会出现的一些不

合场所氛围的举动,比如体味较重等,在行为对比中突出要尊重别人的主题。

②可以通过叙写与亲人、朋友的冲突、误解,得到谦让等主题。

四、巧妙构思,生动叙事。

出人意料地选材,曲折生动地叙事,不失为本题的取胜法宝。

具体来说,可从几个角度

构思。

1.事件求小。

如你送了一份特别的礼物,展现了对他人的关爱;你对他人态度的改变,赢得了众人的认可,获得了快乐;你对自然的呵护,美化着你的生活。

2.思路求巧,如当别人满足于从正面叙事的时候,你若能反弹琵琶,从不和谐写起,直到最后妙笔一转,呈现“柳暗花明”的画面,这样的构思,情节就更波澜曲折,文章自然愈显动人。

五、注意细节,精炼语言。

 

文章语言既要生动也要要精炼。

就这个文体来说,只要写清楚“经历和过程”,不能给

人凑字数的感觉,也不能拖得太长,不允许加纸条。

喜欢写长文的同学,开篇要注意不

要放得太开,开口不要太大,能跳过去的就跳过去,要相信读者的理解能力。

要注意节

省篇幅,要防止高潮来了没地方写了。

切忌三段文。

要突出的句子(扣题的、表现主旨

的、文眼、点睛之笔、抒情议论、议论文的分论点等)最好单独成段。

另外要注意开头

结尾设计亮点。

【答案】参考例文:

想想别人

 

家住小巷深处,春夏之间,常有一卖花女经过,这景象,并不如陆放翁所言“小楼一夜

 

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正相反,她常围着一条花头巾,拖着一三轮车的并不娇艳的花,

 

实在不算文雅。

 

这天闷热,她来了,“买花嘞!

”的喊声划破了小巷的宁静,脆生生的声音点亮了夏天,

 

也引得一阵蝉的聒噪。

耳畔燥热,我心中也是烦闷,“大中午的为何要卖花,让人烦躁,为

 

何不想想别人呢?

”她似乎并没有想想别人,吆喝声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我正烦躁,忽然,闷热的天气转瞬间就下起了浙浙沥沥的小雨,本以为,这个卖花女会

 

就此停住,谁知她又叫了声什么,喊声随风飘散,刚想朝她喊“想想别人吧”,定神细听,

 

不禁错愕。

 

“收衣服嘶嘞——”

 

她的喊声回荡,像雨中的闪电,像摇响的小鼓,随着密密的雨丝飘散到梅个人家的窗口。

 

几双手急急忙忙伸出窗口,原先垂在风中的衣服顿时不见了。

 

卖花,是她的本职,她却想到了别人。

多少件衣服,因为她,依旧干燥。

那不想想别人

 

的人,竟是我了。

 

从窗口望去,小巷只有那个三轮车和一把格子伞,丝丝的红,缕缕的粉,点点的白,像

 

是一幅水墨画,在水汽中氰氢开去。

花香似风,似纱,似月光,似她善意的提醒,若隐若现,

 

丝丝浮动,雨丝洗刷过的花,竟然变得如此娇艳。

 

她的为别人着想的善意,也一定就像是这花香,滋润着这条小巷。

 

雨停了,格子伞变成了花头巾和清亮的一声“天晴嘞——”像是雨后的阳光,照亮了我

 

的心,许多衣服重又在风中飘动,一条小巷,有了她想想别人的善意,变得充满了诗意。

 

从此,盼着她的花头巾,盼着她的三轮车,盼着她清亮的吃喝,更盼着她的花。

 

因为,她的花,好像在提醒我,这世界不是只有我,应该多想想别人,为他人的心中注

 

人一瓣芳香。

无论在风雨中,还是在阳光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