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处理.docx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处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处理.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处理
*******有限公司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编制
审核
签发
发行日期
引言
为了在发生事故时,可以减少危险和防止事故恶化,使事故能有效控制,最大限度降低事故危害程度,保证企业及员工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本着“预防为主、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根据公司危险化学品和有关特种设备的的使用情况,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以及《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等法规标准的规定,对生产过程中发生相关事故后的报警及预案响应条件、采取的控制措施、人员的紧急疏散、危险区域的隔离、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现场保护与现场洗消以及预案培训和演练等作出了规定和说明,是相关事故的应急救援依据。
1总则
1.1编制目的
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观念,通过事故防范和建立有效的应急程序,减少事故发生。
在重大事故发生后,及时、迅速地组织抢救,有效控制事故蔓延,避免连锁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减轻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明确承担救援的人员和队伍的分工,使应急救援工作有条不紊地迅速展开,达到快速控制危险源,抢救受害人员,及时引导职工和周围群众防护和疏散的目的。
1.2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2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号)
(4)《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
(5)《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号)
(6)《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1号)
(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8)《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范》(GB16483-2009)
(9)《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AQ/T9007-2011)
(10)《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企〔2012〕16号)
1.3预案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具体范围为本公司整个厂区范围及周边可能存在安全影响的一定范围内。
1.4应急预案体系构成
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号)等法规标准以及公司安全管理等相关内容,本公司综合应急预案与专项预案等合并编写,辅以应急预案行动记录构成本公司应急预案的体系文件。
本预案从总体上阐述处理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并针对本公司具体的事故类别、危险源和应急保障而制定的计划或方案;针对不同的事故类别、危险源和应急保障而制定了专项预案,明确了救援程序和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
1.5应急工作原则
应急工作应本着“自救为主,外援为辅,统一指挥,高效协调”的原则,具体如下: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把保障职工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切实加强企业员工的安全防护,充分发挥各方面救援力量的作用和职工群众的基础作用。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公司应急指挥部负责事故现场的应急救援指挥工作,企业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事故的应急处置。
当事故后果扩大并超出本企业的应急能力时,应接受当地人民政府及安监部门的统一领导与协调。
3)快速响应,果断处置。
事故的发生具有很强的突发性,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扩散和爆炸,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快速、及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4)依靠科学,依法规范。
采用先进的应急救援装备和技术,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确保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
5)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
加强危险源管理,做好事故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
定期开展应急培训与演练,做到常备不懈。
2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
2.1公司概况与风险分析
*********************************************************************************************************************************************************************************************************************************************************************************************************************************************************************针对上述因素制定了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对公司危险源进行分析,结果见下表。
表2-1危险源辨识
序号
危险源
危害因素
危害发生可能性/L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E
危害后果严重性/C
风险度D=L×E×C
风险等级
控制措施
1
加热炉
灼烫息
3
6
3
54
Ⅱ级
1.设置警示标志,提醒职工注意高温;
2.配备手套等防护用品,并正确使用;
3.制定操作规程并严格遵守;
4.经常维护吊具、吊篮等设施,保证其良好的适用状态;
拟定安全作业距离,禁止违章作业。
2
行车
起重伤害
3
6
3
54
Ⅱ级
1.在生产操作过程中,按照规定戴好手套等防护用品;
2.健全、完善安全作业指导书,并组织学习;
3.加强设备维护,确保其安全适用状态;
4.悬挂警示标识,加强日常巡查;
5.对起重机械加装限位器等装置,做到本质安全;
6.设备布置严格按照有关标准、规范进行;
7.定期进行检测,保证起重机械的适用状态;
8.设备检修严格遵守检修规程,禁止无证作业;
9.生产线员工必须经“三级”安全教育并经考核合格后上岗;
综合分析,本公司存在的危险源可能存在的风险为起重伤害、灼烫等,其风险等级为Ⅱ级,均为可接受风险;在落实相关控制措施后,可以确保安全生产。
2.2应急救援物资储备
表2-2应急救援物资清单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急救箱
只
2
2
消防栓
个
5
3
灭火器
个
20
4
绝缘鞋
双
2
5
绝缘手套
副
5
6
消防铁锹
把
10
3组织机构及职责
3.1应急组织体系
公司成立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由总经理、总务及生产、营业等部门负责人组成,下设应急救援办公室,日常工作由总务部兼管。
发生重大事故时,立即成立以指挥领导小组为基础的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董事长任总指挥,总务部经理经理任副总指挥,负责公司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
3.2应急救援组织主要职责
总指挥:
(1)负责本单位预案的制定、修订;
(2)组建应急救援队伍,并组织实施和演练;
(3)检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4)组织公司急救援预案的实施,指挥全公司应急救援工作。
总务部:
(1)负责事故状态下有关生产系统的协调;
(2)负责水、电、汽系统的临时调配;
(3)负责组织事故演练,负责职责范围内的事故调查;
(4)负责职责范围内的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工作中的经验教训。
(5)负责事故的应急救援、人员疏散、道路管制、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理工作;
(6)必要时代表指挥部对外发布有关信息和事故上报工作;
开发部:
负责事故现场及有害物质扩散区域内的洗消、检测工作;
生产部:
负责现场医疗救护指挥及中毒、受伤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工作;供应抢险救灾物质、调集车辆;监测、清除现场有害物质等工作。
抢险小组:
负责各类紧急情况的抢险、物资准备、现场维持和清理现场等工作。
4预防与预警
4.1危险源监控与预防
事故预防是日常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公司各部门与人员应重视各类预防措施的落实与安全设施的配备。
具体有:
1)按照规定建立各类危险源的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并在生产中严格执行。
2)建立危险源的各类技术档案、日常运行记录与检修检验记录等。
3)每年定期进行至少一次的防雷、防静电设施与电气设施的安全检测。
4)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实施定期检测检验。
5)对各种设备等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与维护,保证装置正常运行。
6)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故,建立预警机制,进行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7)厂区和公司各部门对危险源定期安全检查,台风汛期前实施专项检查,查“三违”,查事故隐患,落实整改措施。
8)制订日常点检表,专人巡检,作好点检记录。
4.2预警行动
4.2.1预警条件
当发生(或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采取事故预警行动,并立即发布事故预警信息:
1)建筑物出现倒塌等险情时;
2)台风、暴雨等灾情发生时;
3)人员出现中毒、窒息征兆时;
4)人员发生意外伤害,如:
车辆伤害、高处坠落、雷击、触电等伤害时;
5)其它不可预见的险情发生,可能造成财产损失、人员伤亡时。
4.2.2预警分级的确定
当我公司发生危险情况,已经造成人员伤亡或情况非常危急,一旦失控极易造成人员伤亡或设备、设施重大损失时应实施事故预警。
预警分级按照如下要求:
1)一级预警:
危险源已经或随时可能失控,并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2)二级预警:
危险源已经或可能再次失控,并可能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
3)三级预警:
危险源已经基本得到控制,影响范围有限,暂时不会再次造成严重危险,但仍有采取紧急处置的必要。
4.2.3预警方式、方法
通讯联络系统:
配置必要时的通讯工具(座机、手机),以便加强内部之间、内部与外部之间的通讯联络。
应急组织成员电话号码,以及相关部门的电话号码汇编成册,并张贴在公司醒目之处。
信息发布:
由对外联络与信息发布机构负责与外界保持联络、沟通和统一向外界发布相关信息。
4.2.4预警行动
应急救援指挥部接到事故信息后,应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及时研究确定应对方案,并通知有关部门、单位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事故发生;当应急救援指挥部认为事故较大,有可能超出本企业处置能力时,要及时向昆山市应急办报告,及时研究应对方案,采取有效措施。
4.3信息报告与处置
4.3.1信息报告与通知
1)一旦事故发生,现场人员应立即将事故情况报告应急救援办公室(紧急情况下现场人员也可直接向企业负责人报告)。
接警人员接报警后立即通知各应急救援负责人。
第一发现人员要及时通知现场主管,现场主管必须同时通知应急总指挥,应急总指挥应该直接通知当地政府部门。
2)应急救援办公室在接到事故信息报告后,应记录报告时间、对方姓名、双方主要交流内容。
3)内部应急人员的通讯联络方式以手机、固定电话、对讲机为主。
4)当事故影响范围可能扩大并影响周边时,应将事故信息及时告知周边企业、居民等。
5)未遂安全生产事故或涉险事故也应及时报告当地政府部门与安监部门等。
图4-1信息报告程序图
4.3.2信息上报
1)若发生安全生产较大涉险事故,在开展自救的同时,应急救援总指挥应在接到事故信息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苏州市安监局和其它有关部门(当地政府、公安局、质监局、环保局等)报告。
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事故的简要经过(若涉及危险化学品,应说明具体名称);
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已经采取的措施;
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2)事故信息的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和完整。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发布事故信息。
3)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当地安监局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公安、环保、质监等有关部门报告。
4)重大未遂伤亡事故也应及时、如实地向当地安监部门等报告,并接受有关部门的调查与检查。
5)事故有新情况企业应及时续报。
4.3.3信息传递
1)事故发生后由应急救援总指挥向有关部门或单位电话快报事故信息,随后补报文字报告,可用传真、书面送达等方式。
使用电话快报,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事故发生单位的名称、地址、性质;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
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涉险的人数)。
2)事故具体情况暂时不清楚的,可以先报事故概况,随后补报事故全面情况。
3)若需外部单位支援,应明确事故基本情况、应急所需的救援器材、设备、专业人员以及联系负责人等,先口头联系,必要时再以书面形式通知。
5应急响应
5.1响应分级
根据事故灾难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分为一级响应、二级响应、三级响应。
1)一级响应
发生各类突发事件,存在着再次发生事故的危险,且后果严重。
2)二级响应
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未引起连锁爆炸,依靠公司内灭火设备及救援器材短时间内能消除危险;
发生中毒、窒息事故,可能导致较为严重的后果。
事故安全影响限制在厂区边界,安全影响范围主要在厂区内,可导致较严重的后果;
可能对公司的生产安全和作业人员造成严重威胁,需要调动全公司的资源进行控制。
3)三级响应
事故影响仅局限在作业场所内,尚未对周边造成明显的影响或威胁,或事故可能导致的后果不严重,已经基本得到控制,仅依靠部分力量即可实施现场应急处置,并可以消除危险。
按照如下要求进行应急响应启动:
一级响应则启动公司应急救援预案,并报请上级有关部门启动政府部门的相应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二级相应则需启动公司级应急救援预案:
三级响应则启动现场处置方案,相关部门配合。
5.2响应程序
事故应急救援响应程序分为事故报告、警情判断、响应级别确定、应急启动、救援行动、扩大应急、应急恢复和应急结束8个过程。
整个应急响应程序见图5-1。
具体内容如下:
1)事故报告
事故发生后,现场第一目击人应立即向生产主管报告发生事故的情况,生产主管接到报告后应迅速赶往事故现场。
2)警情判断
生产主管赶到事故现场后,立即作出警情判断,同时将事故详细信息通知应急指挥部。
3)响应级别
企业负责人接到报警后,立即发出预警信息,根据生产主管报告的详细信息,对警情作出判断,确定相应的响应级别,同时成立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
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各应急队伍应第一时间到指定地点集合。
根据发生事故的位置确定集合地点。
通常情况下,在公司主出入口集合。
4)应急启动
应急级别确定后,应急救援指挥部按所确定的响应级别启动应急程序,迅速通知应急救援有关人员到位,开通信息与通讯网络,调配救援所需的应急资源(包括应急抢险队伍和物资、设备等)。
5)救援行动
抢险、抢修组、义务消防队要及时进入事故现场,积极开展人员救助、抢险等有关应急救援工作。
其他组织机构也展开或准备工作,统一服从总指挥的调配。
6)扩大应急
当事态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时,应急指挥部应迅速向上级应急指挥中心请求实施扩大应急响应,要求应急增援。
7)应急恢复
事故影响得到控制后,由应急救援指挥部发出应急恢复指令。
其工作步骤是:
警戒疏散组负责清点人数和撤离、警戒解除。
事故现场由指挥部及相关部门进行原因调查。
由义务消防队负责现场清理,减轻事故影响。
按事故情况做好善后处理和生产恢复。
通知本公司相关岗位、周边企业以及人员事故危险状态已解除。
8)应急结束
当事故现场对人员、财产、公共安全的危害性消除,伤亡人员已得到医疗救护和安置,财产得到妥善保护,应急救援队伍撤离现场,现场应急救援工作结束。
根据事故调查做好后果评价、救援总结。
本预案为*******有限公司内部预案,接受场外预案的指导协调,随时和周边企业预案进行衔接,并及时向其它单位进行沟通,提供支援,要求支援。
图5-1公司应急事故应急响应程序图
5.3应急结束
5.3.1应急终止条件
当符合下列情况时,可认为已达到应急终止条件:
1)事故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
2)泄漏污染物经处理后相关指标降至规定限值内;
3)事故造成的危害已被彻底清除,无继发可能;
4)事故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5.3.2事故终止程序
1)现场救援人员确认终止时机,再经应急救援指挥部批准;
2)应急指挥部向各应急队伍下达应急终止命令,由警戒疏散组负责通知周边企业及人员,事故危险已解除。
3)应急状态终止后,继续进行现场监测,直到其它补救措施无需继续进行为止。
5.3.3应急结束后续工作
1)将事故情况按规定如实上报苏州市安监局等部门。
2)安排人员负责事故现场保护。
3)向事故调查组移交事故发生及应急过程一切记录,配合事故调查组取得相关证据。
4)由总务部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总结,并及时书面报总经理。
6信息发布
若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本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发布事故信息,由负责事故调查与处理的有关政府部门向社会公布。
除此之外的其它突发事件,由总经理统一、如实对外发布信息,并负责协助地方有关部门做好事故现场新闻发布。
7后期处理
7.1现场保护
警戒疏散组负责抢险后的事故现场保护,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数据,等待事故调查人员取证。
经有关部门确认并同意后方可进行现场清理与洗消。
7.2现场洗消
事故现场由义务消防队进行保护,消防队员应根据现场情佩戴况正压空气呼吸器等防护用品。
事故现场洗消工作由义务消防队承担。
洗消用水只能收集在容器内,不得污染周边环境。
根据抢险后事故现场的具体情况,洗消去污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处理。
对应急行动工作人员使用过后衣服、工具、设备进行处理。
当应急人员从现场撤出时,他们的衣物或其它物品作为危险废物处理。
2)物理去除。
使用刷子或吸尘器除去一些颗粒性污染物。
3)吸附。
可用吸附剂吸收污染物,但吸附剂使用后要回收、处理。
4)隔离。
隔离需要全部隔离或把现场受污染环境全部围起来以免污染扩散,污染物质要待以后处理。
7.3善后处置
协助当地人民政府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包括伤亡救援人员、遇难人员补偿、亲属安置、征用物资补偿,救援费用支付,灾后重建,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等事项;负责恢复正常工作秩序,消除事故后果和影响,安抚受害和受影响人员,保证社会稳定。
7.4保险
事故灾难发生后,由财务人员联系保险机构开展相关的保险受理和赔付工作。
7.5工作总结与评估
应急响应和救援工作结束后,由制造部牵头,按事故“四不放过”原则,认真分析事故原因,制定防范措施,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防止类似事故发生。
安全员负责收集、整理应急救援工作记录、方案、文件等资料,组织专家对应急救援过程和应急救援保障等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并将总结评估报告报昆山市安监局。
8保障措施
8.1通信与信息保障
在生产区、办公室等场所张贴应急人员联系方式,保障和维护应急情况下的信息通讯通畅,保证信息能够及时上通下达。
应急人员的手机平时应24小时开机,不得无故关闭。
1)常备通讯系统:
固定电话、手机、对讲机等,应急人员的联系方式不得小于2种,一般采用手机联系,办公、家庭的电话作为备用联系。
2)应急通讯系统:
应急抢险现场使用对讲机,平时由总务部保管,保管人员应保证对讲机随时处于有效状态,发生事故时,第一时间送达应急人员集合点处,发给指挥部人员和各应急队伍的负责人使用。
8.2应急队伍保障
公司根据应急救援体系建设需要,协调、检查、促进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并定期演练;并加强与周边企业以及当地政府救援力量的协作和联系。
根据人员岗位及个人特长确定应急队伍的组成,先确定各应急队伍的负责人,再组建队伍,应尽量保证队伍的稳定,若人员调动则应及时调整。
8.3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1)主要技术资料
厂区总平面布置图、消防设施配置图、应急疏散图、工艺流程图、气象资料、原料及产品的安全技术说明书、互救信息等存放在总务部,由专人负责保管。
2)应急设施与物资
根据本预案应急处置的要求配备应急救援装备、物资与常用药品。
根据公司的生产、储存特点,已在厂区内配置了相应的应急物资(灭火器、消防栓、防毒面具、医用双氧水、棉签、云南白药、创可贴、纱布等)。
以上设施物资的保管维护人员应定期做好检查、维护工作,及时更换与采购,确保完好有效,数量充足。
8.4经费保障
根据《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企[2012]16号),财务人员按照规定标准提取安全费用,在成本中列支,专门用于完善和改进企业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监控设备定期检测、应急救援物资采购、应急救援演习和应急人员培训等。
由总经理负责落实各应急救援需要的各项经费。
财务人员将采取计划和措施,确保事故应急处置的资金需求。
8.5制度保障措施
应建立一套确保本预案在紧急能够得以有效实施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应急指挥组成人员岗位责任制、安全培训制度、应急救援装备、物资、药品维护、保养与检查制度等。
8.6其他保障
1)交通运输保障。
在应急响应时,利用现有的交通资源(必要时请求政府相关部门予以协助),保证及时调运有关应急救援人员、装备和物资。
2)医疗卫生保障。
公共行政处负责应急处置工作中的医疗卫生保障,与附近的医疗机构建立联系。
3)治安保障。
安全警戒及现场治安队负责事故现场治安警戒和治安管理,加强对重要物资和设备的保护,维持现场秩序,及时疏散群众。
必要时请求当地公安部门协助事故灾难现场治安警戒和治安管理。
4)技术储备与保障。
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人才资源和技术设备设施资源,提供在应急状态下的技术支持,具体工作由技术部门负责。
必要时邀请相关的安全生产专家或技术人员担任顾问与指导。
5)社会技术保障。
在应急响应状态时,请求当地气象部门为应急救援决策和响应行动提供所需要的气象资料和气象技术支持。
9培训与演练
应急救援人员由行政部根据情况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培训与专项训练;员工应急响应培训每年不少于一次,由管理部安排;安全员对社区或周边人员主要以贴标语的方式进行宣传。
9.1应急培训主要内容
1)如何识别危险;
2)如何进行事故报警;
3)物质泄漏控制措施;
4)初期火灾灭火方法;
5)各种应急用品使用方法及事故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的常识;
6)防护用品佩戴和使用方法;
7)如何安全疏散人群等。
9.2培训方式
培训方式可能根据公司实际特点,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如定期开设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以及公告栏、墙报等,必要时开展事故演练,使教育培训形象生动。
9.3培训要求
1)针对性:
针对可能的安全事故情景及承担的应急职责,不同的人员不同的内容;
2)周期性:
至少一年进行2次。
3)定期性:
定期进行技能培训。
4)真实性:
尽量贴近实际应急活动。
9.4演练计划
1)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每年组织至少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具体由行政部组织策划,同时配合周边企业应急预案演练。
2)各应急队伍必须熟悉各自的职责,自行安排时间进行训练(每年至少一次),做到技术精、作风硬,并无条件参加公司进行的事故应急处置演练。
3)在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