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学本科教学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72897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6.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波大学本科教学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宁波大学本科教学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宁波大学本科教学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宁波大学本科教学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宁波大学本科教学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波大学本科教学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docx

《宁波大学本科教学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波大学本科教学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宁波大学本科教学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docx

宁波大学本科教学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

宁波大学本科教学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

宁波大学本科教学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

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适应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与建设服务型教育教学体系的需要,学校决定启动新一轮本科教学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现提出如下指导性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国内一流地方综合性大学和创新型地方高校的目标,进一步明确我校及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创新教育理念,优化“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加强通识教育,加大教学改革力度,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基本原则

1.明确目标、深化改革

各专业应根据学校宏观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体系框架,确定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体系(规格要求),对本专业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做出可实施、可评测的系统化描述。

同时组织修订课程教学大纲与实验教学大纲,明确各教学环节对于培养目标的贡献。

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以教学方法改革为核心,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将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寓于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之中。

2.转变理念、优化体系

通过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引导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深化对“把成才的选择权交给学生”教育理念内涵的理解,逐步扩大学生的自主选择权。

加强对学生的学业指导,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通识教育,推进核心课程建设,调整学科大类教育平台的课程设置,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3.大类培养、加强合作

全面实施按大类招生、一年级大类培养基础上进行专业分流的培养模式,调整学科大类划分,拓展专业内涵,力求实现多学科交叉的宽口径的培养。

充实发挥综合性大学的办学优势与地方高校的服务特色,加强国际合作、校际合作与产学研合作,积极引进境外优质教学资源与先进教育理念,实施第二校园计划,推进适应地方需求的“双证书”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4.重视创新、加强实践

继续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积极增设项目,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良性互动。

建立以人为本的创新激励机制,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开展毕业设计(论文)多样化改革试点,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课外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本科教学主要培养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同时培养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和知识宽厚扎实的研究型创新人才。

我校培养的人才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1、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包括准确运用语言文字、熟练掌握沟通技巧、有效运用表达工具;2、掌握科学的思辨方法,包括逻辑思维能力、科学的批判与质疑能力、一般的数量统计分析能力;3、具有合格的道德水准,培养公民意识和责任、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热心公益、回馈社会;4、拥有均衡的知识结构,兼备专业知识和人文社科、科学技术等通识性知识;5、通过专业训练、职业证书培训、创新创业实践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

各专业根据专业特点,在学校宏观的人才培养目标指导下确定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就业趋向。

并在学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体系框架(见附件1)下,确定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规格要求)。

四、课程结构体系及课程设置

2010版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继续保持“平台+模块”的课程结构体系,每个专业的课程由思政与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大类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专业方向模块和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构成,各部分内容及学分要求如表1。

表1“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及其要求

课程结构体系

学分要求

内容

思政与通识教育课程

共48学分,其中必修32学分,选修(包括限修与任选)16学分。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包括5个板块的课程:

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综合。

学科大类教育平台课程

约27学分

划分12个学科大类:

经济与管理类、法政文史类、外语类、基础教育类、自然科学类、工程技术类、生物与化学类、艺术类、建筑规划类、医学类、航海类、体育类。

专业教育平台课程

一般控制在37学分之内

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必要的实践环节。

专业方向模块课程

一般控制在40学分之内

原则上每个专业设置3个及以上专业方向模块,每个专业方向模块包括专业课及毕业环节。

任意选修课程

不低于8学分

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至少4学分。

该学分为免费修读。

包含科研创新训练计划、创业训练计划、科技竞赛计划、人文素养提高计划和职业技能培训计划五方面的项目。

(备注:

以上课程学分划分以4年制本科为例,5年制本科可以适当调整)

1.思政与通识教育课程

思政与通识教育课程由学校统一安排,各学院在专业培养方案中暂时不写。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方案由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决定,具体方案另行发文。

大学英语实行分类、分层次教学。

每学期同时开设各级别的课程,新生可以根据高考成绩修读相应级别课程。

学生应修读至少8学分的外语课程。

非艺术体育类学生第一学期直接修读《大学英语四》和《大学英语口语四》,课程考试合格且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ET4),仍须修读至少4个学分的大学英语选修课;艺术体育类学生第一学期直接修读《大学英语3》和《大学英语口语3》,课程考试合格且通过浙江省大学英语三级考试的,仍须修读至少4个学分的大学英语选修课。

计算机应用基础(一级)实行分类教学,根据不同学科或专业修读相应模块教学内容与实验,学分为2学分。

计算机二级课程归入各学科大类教育平台中的本学科大类课程,为必修课,其教学内容根据各学科大类的要求设置,学分为2-3学分。

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申请修读较高层次的语言程序设计创新班,并与第二学期开设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打通,共5学分。

《军事理论》课程开课学期调整至第一学期。

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旨在实现我校学生拓宽基础、沟通文理、增强能力、健全人格的目的,使学生全面理解人类社会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掌握各类学科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形成均衡的知识结构,获得必要的能力训练,具备创新的综合素质。

对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修读要求将根据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情况进行调整,具体方案另行发文。

各专业在本科培养方案中无需另行制订修读要求。

2.学科大类教育平台

学校以学科相近、基础融通为原则,已对部分学科大类做出适度调整,整体方案详见《关于调整现行培养方案学科大类划分的通知》(宁大政〔2010〕30号)。

调整后的学科大类包括经济与管理类、法政文史类、外语类、基础教育类、自然科学类、工程技术类、生物与化学类、艺术类、建筑规划类、医学类、航海类、体育类等12类。

部分学科大类课程调整方案见附件2。

航海类、体育类、按照专业招生的专业及其他采取特殊方式培养的专业的学科大类课程设置,由相关学院在学校课程结构体系框架下自行制定。

3.专业教育平台与专业方向模块

专业主要课程的设置应根据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专业规范)的有关规定,并参照相关专业的评估与认证指标体系。

有行业准入要求的专业,可以结合社会与行业需要,适当设置一些与行业要求相关的课程。

参与宁波市服务型教育重点专业建设的相关专业应按照《宁波市服务型教育重点专业建设管理办法》(甬教高〔2009〕222号)的要求,制定科学的学历教育内容与职业(执业)资格培训内容相衔接的“双证书”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教育平台课程以必修课为主,4年制本科专业学分数一般控制在37学分之内,一般在第3-5学期进行;专业方向模块课程以选修课为主,4年制本科专业学分数一般控制在40学分之内,原则上从第5学期开始;专业教育平台课程与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可以根据专业特点适当做出调整,但总学分不能超过77学分。

5年制本科专业可以参照上述规定适当调整学分要求。

原则上每个专业设置3个及以上专业方向模块,原则上每个模块学分数应一致。

各专业可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适时对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做出必要调整,调整方案应报教务处同意。

各专业应保证开设足够数量的选修课供学生选择,且不应变相将选修课变为必修课。

4.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训、上机)、实习、综合设计与论文等。

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学时)应占总学分(总学时)比例为:

经济与管理类、法政文史类、体育类、艺术类、外语类专业不少于20%;自然科学类、建筑规划类、航海类、工程技术类、生物与化学类不少于25%,其中偏重应用型的专业不少于30%;医学类专业不少于30%。

各专业应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改革,逐步扩大综合设计性与研究性的实验项目比例,减少验证或操作性实验项目的比例,鼓励各学院积极开设创新性开放实验项目。

各专业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开展“顶岗实习”或“校企合作实习”等实习模式的试点,并制订详细的实习计划与方案。

毕业设计(论文)多样化改革方案,学校另行发文。

最后一学期原则上不设置理论教学课程,如确需安排课程教学,建议采取“自学+辅导”的课程形式。

五、课程设置的其他要求

1.各平台、模块的课程根据修读要求分成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原则上,每个专业总学分中的必修课程与选修(包括限修)课程比例控制在6:

4左右。

2.每个专业须设置4个第二课堂的创新创业学分,构成学生毕业学分的必要组成部分。

3.鼓励课程小型化、多品种,课程学分一般不超过3学分。

鼓励开设1.5学分及以下的课程,并可以根据需要集中在半学期或几周内完成教学任务。

4.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优化课程体系,提倡优化课程结构,整合教学内容,实现课程结构的综合化和课程内容的交叉化与现代化。

5.为保证学位质量,要求每个专业在主要课程中选择3-4门(共9-12个学分)的课程作为学位课程(在课程名称前标注“★”)。

学位课程应考虑与相关学科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基础课或专业课的一致性,原则上安排在专业教育平台与专业方向模块中。

6.学校鼓励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各专业可以根据课程特点及往年的实施效果自行选定参加自主学习的课程,课程教学规范具体参照《宁波大学自主学习学分课程教学管理暂行办法》(宁大政〔2004〕112号)的规定执行。

7.学校鼓励教师开展双语教学,本次培养方案修订中各专业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及师资情况自行选定双语教学课程,课程教学规范具体参照《宁波大学双语教学课程管理办法(试行)》(宁大政〔2009〕15号)的规定执行。

8.为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原则上各专业每周学时数控制在28学时以下。

学院应加强学业指导,学生每学期修读学分数一般以25学分为宜。

9.学校实行课程归口管理,所有必修课程根据性质实行学院归口管理。

课程按新的课程编号规则(见附件3)重新编制课号。

六、学习年限和学分设置

1.学习年限和毕业学分

实行弹性学制,本科基本学制为4年制和5年制,可提前1年毕业,也可以延期1-2年毕业。

毕业以获取的学分来衡量,四年制本科专业学生毕业最低学分164。

5年制本科专业毕业的最低总学分由相关学院自行决定。

2.学分计算

学分是表征课程的计量单位,它反映了学生修读课程所需的时间。

学分按以下原则计算:

(1)课堂讲授课程:

1周学时(或17学时)计1学分。

(2)大学英语听说、大学体育、实验、实训、上机等课程:

2周学时(或34学时)计1学分。

(3)实习环节:

如集中进行,1周计1学分;如分散进行,34学时计1学分。

(4)综合设计与论文环节:

学年论文每次计1学分;课程设计一般1周计1学分;毕业设计(论文)8-10学分。

(5)学生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活动可获得创新学分、技能学分或素质学分。

学分计算规则和方法按照《关于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决定》(宁大政〔2007〕99号)执行。

3.学期安排

实行三学期制,即春季、秋季、短学期。

春秋季每学期19周,其中授课17周,期末考试2周;短学期3周。

各学院应充分利用好短学期,根据专业培养要求集中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并安排教师带队辅导或开展社会调研。

七、辅修课程、专业、双专业、双学位

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复合型人才,各专业应在制订本专业培养方案的同时,制订辅修课程、辅修专业、双专业课程等方案。

辅修课程由学院围绕某一技能或行业证书的考试要求设置,约10学分。

辅修专业的课程按照专业教育平台的课程和相应的先修课程设置,约20-25学分。

双专业课程为辅修专业课程+某专业方向模块主干课程(含毕业实习,不含毕业论文或设计)+其他的专业教育平台课程和相应的先修课程(必须包括所有的专业学位课程),约40-45学分。

双学位的课程为双专业的课程+毕业论文(设计)。

八、其他类型的培养方案

1.专升本、“2+2”专业培养方案及科技学院转入学生培养方案

现有专升本、“2+2”学生(以下简称转入学生)的专业,在修订本专业培养方案的同时,也应同时制订或修订在我校学习阶段的专业培养方案。

对于科技学院转入本部相应专业学习的学生,其后两年在本部学习阶段的培养方案,可以参考现有的“2+2”专业培养方案来制订或参照以下要求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

转入学生在我校本科阶段学习一般为两年,最长学习年限为4年。

毕业最低学分按照4年制同专业的毕业最低总学分的一半计算,一般为82学分。

转入专业为5年制本科专业的,毕业最低总学分由相关学院自行决定。

专升本、“2+2”的专业培养方案也采用“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由接口基础平台、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平台、专业方向模块、任意选修课程及创新创业训练等部分构成,4年制专业的课程结构体系及学分要求如下表2,5年制专业参照该表及本专业的课程结构体系来制订。

原则上,其课程设置与同本专业后两年或三年的课程基本一致,实践教学所占比例也与同专业基本一致,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大致控制在1:

1。

表24年制专升本、“2+2”专业培养方案的课程结构体系及学分要求

接口基础平台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专业教育平台

专业方向模块

任意选修课

创新创业训练

16学分左右

不低于10学分

10学分左右

40学分左右

不低于4学分

2学分

转入学生应修读不低于10学分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已经在其他高校修读完成的素质类课程不能顶替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接口基础平台课程可以从本专业的学科大类教育平台与专业教育平台课程中选择,一般为必修课;专业教育平台除必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外,其他课程应以选修课程为主,所设置的选修课程应与本专业的专业教育平台选修课程一致;专业方向模块原则上应与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一致。

转入学生在其他高校已修读完成的相关课程,如符合条件,可申请课程顶替。

学位课程的设置、要求应与本专业一致,如果转入学生已经在其他高校或科技学院修读完成同类课程,可以申请免修,但分数如果未达到我校要求的应参加补考。

2.高水平运动队(员)培养方案

高水平运动队(员)培养方案以学生选定专业的学院为主,会同体育学院共同制订。

培养方案在满足本专业培养要求的前提下,须确保体育专项训练30学分。

体育专项训练课程设置见附件4。

培养方案也采用“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具体学分要求如表3。

表3高水平运动队(员)培养方案的课程结构体系及学分要求

思政与通识教育课程

体育专项训练

学科大类平台

专业教育平台

专业方向模块

任意选修课

创新创业训练

38学分,其中必修28学分、选修10学分

30学分

27学分左右

27学分左右

30学分左右

不低于8学分

4学分

专业教育平台课程与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可以根据专业特点适当作出调整,但总学分不能超过57学分。

考虑到高水平运动队(员)的实际情况,培养方案可以作出个性化处理。

通识教育必修课中不安排“大学体育1-4”;大学英语(8学分)修读适合艺体类学生的大学英语2、大学英语口语2、大学英语3、大学英语口语3;可以不设置《大学数学》,以《自然科学导论》代替,不设置其他数学类课程;“专业英语”可以不设置为必修课程;学位课程可以适当调整。

3.师范类专业培养方案

师范类专业的培养采用第一学年学科大类培养、后三年师范培养的模式,培养中学师资的专业在培养方案中须设置的教师教育课程见附件5;培养小学与学前教育师资的专业可以在学校本科教学培养方案的总框架下,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调整课程设置,具体方案由教师教育学院负责。

4.其他特殊类型的培养方案

阳明班(暂定名)的培养方案,由阳明学院会同教务处另行制订。

国际合作项目或采用全英文授课专业的培养方案,由相关学院在参考现有同名专业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制订,须报教务处同意。

各学院在制订国际合作项目培养方案时,应大胆尝试,积极引进境外优质教学资源与先进教育理念。

双方学校签订的合作协议涉及学分互认的,应事先报教务处审核。

如颁发我校学士学位,学位课应尽量安排在我校完成,特殊情况应报教务处同意。

学校鼓励参与国际合作项目的学生利用寒、暑假或经学校批准学期,到国外高校进行交换学习或短期游学(包括夏令营活动),学校可以按照相关规定给予学分认定,替代部分课程或创新创业学分。

留学生与港澳台学生培养方案可以在学校本科教学培养方案的总框架下,适当作出变通。

按照上级相关规定,免修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军事理论及军事技能课程,可以对通识教育课程作出必要调整,不作创新创业学分要求,适当降低毕业总学分,但不得低于130学分。

留学生与港澳台学生培养方案由接收学院会同教务处、外事处(港澳台办公室)、国际交流学院共同制订。

为了鼓励学生具有第二校园经历,我校将与国内其他高校开展交换生活动,原则上在各级重点专业中开展。

5.科技学院培养方案

科技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由科技学院自行制定。

6.职教师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职教师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由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自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应符合我校本科教学培养方案的总框架。

同时,培养方案应明确规定3-4门(9-12学分)的学位课程,并与我校相关学院协商确定。

九、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修订

各学院在制订专业培养方案的同时,组织修订课程教学大纲与实验教学大纲,明确各教学环节(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自主学习、作业、考试等)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贡献。

具体要求另行发文通知。

以本指导性意见为依据制定的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自2010级本科生起执行。

以前的规定与本意见不同的,应以本意见为准。

本意见未涉及的内容,可以参照以前的做法。

本指导性意见经校教学委员会审核,第113次校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附件:

1.宁波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体系框架

2.各学科大类课程设置方案

3.宁波大学课号编制办法

4.体育专项训练课程设置一览表

5.师范类专业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一览表

6.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格式

附件1:

宁波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体系框架

1.本科毕业生应掌握的知识

1.1某一专业领域内系统的核心知识——体现本专业特点的基本知识,这些知识应组织到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之中;

1.2人文科学知识——要求学生了解与人类社会发展精华有关的基本知识;

1.3社会科学知识——要求学生了解与社会责任、职业行为准则和职业道德,以及价值观有关的知识;

1.4外语知识——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外语基本知识,能够简单交流、阅读与翻译;

1.5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前沿知识——掌握本专业后续学习所必需的数学、物理、计算机等相关知识,并有助于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和工程意识。

2.本科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

2.1用语言文字准确表达意思的沟通能力;

2.2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专业技能;

2.3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

2.4与不同类型的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2.5对文学艺术作品的初步审美能力;

2.6至少一种外语的基本应用能力;

2.7能够为终生学习打下基础的自主学习能力;

2.8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3.本科毕业生应养成的素质

3.1思维敏捷、勇于创新

3.2诚信守信、爱国爱家

3.3刻苦务实、精勤进取

3.4志存高远、意志坚强

3.5身心健康、视野开阔

附件2:

各学科大类课程设置方案

经济与管理类大类课程设置方案

课程类别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中、英文)

学分数

总学时

学时分配

建议

修读

学期

修读

说明

讲课

自主

学习

实验

上机

实习

实训

学科大类教育平台必修课程

080J06E

高等数学C1AdvancedMathematicsC1

4

68

68

1

080J07A

高等数学C2AdvancedMathematicsC2

2

34

34

2

080J12A

线性代数CLinearAlgebraC

2

34

34

1

080J17B

概率统计CProbabilityandStatisticsC

3

51

51

2

100J02A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VB)ProgramminginAdvancedLanguages(VB)

3

68

34

34

2

011R02A

微观经济学

Microeconomics

3

51

51

2

011R01C

政治经济学PoliticalEconomics

2

34

34

1

011R08C

管理学原理PrinciplesofManagement

2

34

34

1

050P00A

旅游管理专题

1

17

17

1

122M12A

物流管理专题

1

17

17

1

011R07G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s

2

43

26

17

2

021X02D

公共管理学PublicManagement

2

34

34

1

合计

27

附件4:

体育专项训练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中、英文)

开课学期

建议

修读

学期

042T08A

短距离训练1Short-distancetraining1

5

170

1

042T09A

中长距离训练1Moderate,long-distancetraining1

5

170

1

042T10A

高度项目训练1Hightraining1

5

170

1

042T11A

远度项目训练1Longjumpingtraining1

5

170

1

042T12A

投掷项目训练1Throwingtraining1

5

170

1

042T13A

足球项目训练1Footballtraining1

5

170

1

042T14A

游泳项目训练1Swimmingtraining1

5

170

1

042T15A

健美操训练1AerobicsTraining1

5

170

1

042T18A

短距离训练2Short-distancetraining2

5

170

2

042T19A

中长距离训练2Moderate,long-distancetraining2

5

170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