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HBV的发展及研究近况.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662784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8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乙肝HBV的发展及研究近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乙肝HBV的发展及研究近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乙肝HBV的发展及研究近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乙肝HBV的发展及研究近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乙肝HBV的发展及研究近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乙肝HBV的发展及研究近况.docx

《乙肝HBV的发展及研究近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乙肝HBV的发展及研究近况.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乙肝HBV的发展及研究近况.docx

乙肝HBV的发展及研究近况

前言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仍是威胁着人民健康的全球性问题。

目前,全世界受HBV感染者接近20亿,其中有超过3亿的慢性感染者。

在亚太地区,慢性HBV感染率超过10%,其中25%~40%患者会因合并或不合并肝细胞癌的肝硬化而死亡。

世界卫生组织已将HBV感染列为全球十大死亡原因之一。

乙型病毒性肝炎(hepatitisB,HB)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引起的。

HBV的感染不仅可以导致急、慢性病毒性肝炎和重性肝炎,而且还与肝硬化(livercirrhosis,LC)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20﹪的慢性乙肝患者将发展成为肝硬化,HBV慢性感染的人罹患HCC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的100倍。

HBV感染呈世界性分布,其中西欧、北美、澳大利亚为低流行区,乙性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Bsurfaceantigen,HBsAg)携带率在2﹪以下;东欧、日本、南美、北美和地中海国家为中流行区;中国、东南亚与南非为高流行区(HBsAg携带率10﹪左右)。

全世界共有约3.5亿人为HBsAg慢性携带者,其中3/4在亚洲。

HBV感染导致全球每年50~120万人死亡,其中死于HCC的约占32万。

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约60﹪的人群感染过HBV,10﹪的人群为携带者,多达1.2亿。

现有乙型肝炎患者约为1200万,年发病率为158/10万。

随着HBV疫苗在1982年的问世,HBV感染率大大降低,抗病毒药物的出现也使乙型肝炎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第1章课题研究背景与价值

第1.1节选题的意义与价值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大约有20亿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者,其中3.5~4亿为HBV慢性感染者,每年由于急慢性HBV感染而死亡的人数达到100万,并呈上升趋势。

乙型肝炎的现状仍然不容乐观,现有乙型肝炎患者及带毒者数量庞大,面临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的危险。

而我国是乙肝大国,占据其中的1/3,有1.2亿HBV携带者。

从数据而知,乙肝病毒感染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因此对HBV感染者有效的抗HBV治疗在全世界特别是在我国显得尤为迫切。

不幸的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针对HBV的特效药物。

因此,乙型肝炎的治疗至少在今后50年内仍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寻找更有效的治疗途径是重大的研究课题。

1.1.1理论意义与价值

(1)就哲学的高度而言,乙型肝炎的现状不容乐观,现有乙型肝炎患者及带毒者数量庞大。

HBV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携带者或患者的饮食起居,婚姻,学业全都受到很大影响。

为了全世界人民免受其影响,乙肝病毒的防治研究刻不容缓。

(2)就专业或学科角度而言,全世界大约有20亿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者,其中3.5~4亿为HBV慢性感染者,每年由于急慢性HBV感染而死亡的人数达到100万,并呈上升趋势。

患者及携带者都面临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的危险。

(3)就我国HBV的现状角度而言,我国是乙肝大国,占据其中的1/3,有1.2亿HBV携带者。

从数据而知,乙肝病毒感染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因此对HBV感染者有效的抗HBV治疗在全世界特别是在我国显得尤为迫切。

1.1.2实践意义与价值

通过对HBV的传播途径和发病机理的研究,对乙肝病毒患者或携带者早发现早治疗,抑制病毒复制,促进病毒清除。

减轻肝脏炎症及坏死,促进肝细胞修复。

阻止或延缓发展为肝硬化。

减少HBV相关性肝癌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缓解、减轻临床症状。

避免病情发展成重症肝炎或慢性肝炎。

 

第1.2节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HBV是嗜肝DNA病毒科的原型病毒,在宿主细胞核内形成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进行复制。

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多采用抗病毒、免疫调节、改善肝功能和抗肝纤维化等方法,而抗病毒治疗是其中最主要和关键的治疗措施。

已发现的抗HBV药物种类十分有限,而且HBV倾向于不断的突变从而能够逃避特异性的抗HBV化合物的抑制作用,因此寻找有效的抗HBV药物的研究任重道远。

第2章HBV的基本知识

2.1节HBV的概述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是指引起人类急、慢性肝炎的DNA病毒,也称丹氏颗粒,简称HBV。

根据目前所知,HBV就只对人和猩猩有易感性。

是引起中国及东南亚一带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病原之一[1]P322-331,有半数以上HBV感染的患者将会发展为慢性肝炎(ChronicHepatitis,CH)、肝硬化(LiverCirrhosis,LC),甚至肝细胞性1fl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常被形象的称之为“慢性肝病三步曲”

2.2节HBV的生物学特性

2.2.1HBV的生物学分类

1986年国际病毒革命委员会正式将人类HBV划归为一个新的病毒科——嗜肝DNA病毒科(Hepadnaviridae)的成员。

该科病毒成员除了人HBV外还有:

(1)东方土拨鼠肝炎病毒(GHV),1978年在美国新泽西州和马里兰州等地的野生土拨鼠发现该病毒。

东方土拨鼠肝炎和肝癌的发病率较高;

(2)地松鼠肝炎病毒(GHV),是1980年在美国南加州的地松鼠中发现的;(3)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1981年在我国江苏省启东县肝癌高发区分离自易发生肝癌的麻鸭,后来在北京能够鸭和美国商品鸭中也发现此病毒。

2.2.2HBV的形态与结构

HBV在动物病毒中是不寻常的,是由于在被浸染的细胞中能产生多类型的与病毒相关的颗粒,电镜下观察HBV的提纯制品,证明有三种类型颗粒[2]P489-494。

(1)小球型颗粒平均直径为22nm,由空心病毒包膜组成,是HBV多余的衣壳蛋白,没有病毒核酸。

无感染性,但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具有中和病毒的作用,制备乙肝疫苗即由此种颗粒组成。

(2)管型颗粒由小球型颗粒连接而成,其长短不一。

小球型颗粒和管型颗粒的产生是由于病毒颗粒包膜产量过剩。

小球型颗粒和管型颗粒与Dane颗粒的比例依不同的病程差异较大,一般撒Dane颗粒的104~108倍,在患者血液中的含量可高达1013个/ml.

(3)Dane颗粒为完整的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直径为42nm,由包膜和核衣壳组成[3]P121-150。

核衣壳直径为27nm,含有HBcAg,单一分子的部分双链DNA以及依赖DNA的DNA聚合酶。

核衣壳很重要的一个功能是作为病毒基因组的保护性容器。

另一独特的特征是P蛋白与长DNA链共价结合。

在患者血液中的Dane颗粒含量为104~106个/ml.

图2.1电子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乙肝病毒3种不同的形态:

大球形颗粒,小球形颗粒和管形颗粒

图2.2肝病毒(HBV)结构示意图(立体图)

图2.3肝病毒(HBV)结构示意图(平面图)

2.2.3理化特性及抵抗力

在氧化铯平衡梯度离心中,HBV颗粒(42nm)的浮力为1.22g/cm3.表面抗

原颗粒为1.22g/cm3,病毒外膜成分含有来自宿主细胞的脂类,约占外膜干重的

30%。

HBV对理化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

病毒在30~32℃可存活至少6个月,在-20℃可存活15年。

病毒浓度高时,60℃加热10h,或98℃加热1min,以及乙醚或pH2。

4处理均不能有效灭活乙肝病毒,能够灭活HBV的常用方法和条件包括121℃高压灭菌20min,160℃干烤1h,100℃直接煮沸2min,以及0.5%过氧化酸,3%漂白粉溶液,5%次氯酸钠和环氧乙烷等的直接处理。

HBV的感染性并非与其抗原性和免疫原性相一致,在一些能够灭活HBV感染性的条件下,其抗原性和免疫原性-仍可较好保留。

2.2.4HBV的基因组和蛋白组成

HBV基因组结构特殊,成不完全闭合的双链形式,负(-)链为全长基因,约含3200个核苷酸,而正(+)链是负链长度的20~80%,病毒颗粒内含有DNA聚合酶[4]P280-283。

在所有已知可感染人体而且具有独立复制能力的双链DNA病毒中,HBV基因组是最小但又是最高效的。

它具有以下4个鲜明的特点:

(1)不完全双链环状结构;

(2)利用重叠的开放读码框(openreadingframeORF)编码多个蛋白质;

(3)所有调控序列均位于蛋白质编码区内;

图2.4HBV基因组基本结构

HBV含有4个ORF,即S区(包括preS1、preS2及S)、C区(包括preC和C)、P区和X区,ORF之间互相重叠。

HBV有4种转录子,共用一个PolyA加尾信号,长度分别为3.5kb、2.4kb、2.1kb和0.7kb。

4种mRNA合成7种病毒蛋白,即外膜蛋白(大、中、主蛋白)、核壳蛋白(前C和C蛋白)、X蛋白和P蛋白[5]P157-169。

外膜蛋白由S基因区编码,包括3种外膜成分:

主蛋白(smallprotein,Sprotein,即HBsAg)、中蛋白(middleprotein,Mprotein,即preS2+HBsAg)和大蛋白(largeprotein,Lprotein,即preS1+preS2+HBsAg),主蛋白在3种成分中含量最高。

主蛋白和中蛋白由2.1kbmRNA翻译而来,而大蛋白则是2.4kbmRNA的产物。

HBV的外膜蛋白构成病毒的外壳包裹颗粒,使病毒能够附着和侵入新的细胞。

大蛋白在病毒与细胞受体的结合、病毒颗粒的包装和自细胞向外分泌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外膜蛋白还含有引起宿主免疫反应的抗原表位,能够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应答。

核壳蛋白由HBV基因组的C区编码,存在两种形式:

核心抗原(HBcAg)和e抗原(HBeAg).HBcAg分子量21KD,是病毒核壳的组成成分,在病毒复制过程中负责对前基因组RNA包装,这是基因组复制的必备步骤。

HBcAg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几乎所有的HBV感染者均产生针对HBcAg的抗体。

HBeAg是分泌性蛋白,先由preC+C区编码带有信号肽的24KD的前体蛋白,前体蛋白进入高尔基体被蛋白酶切割后形成16KD成熟分子进入病人的血液中,HBeAg可诱导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其功能尚不清楚。

HBcAg和HBeAg均是3.5kbmRNA的翻译产物。

P蛋白即聚合酶(polymerasa,Pol)由P基因区编码,是一个含816个氨基酸的大蛋白,也是3.5kbmRNA的翻译产物[6]P299-305。

目前已经发现P蛋白具有4个功能性结构域,P蛋白参与病毒基因组复制的全过程,每一个结构域在基因组复制过程中都发挥不同的作用。

HBV前基因组RNA反转录过程中的几个关键步骤,包括RNA的包装、DNA合成所需的引物、以RNA和DNA为模板合成DNA以及将RNA-DNA杂交体中的RNA消化等,均涉及P蛋白的功能。

由于P蛋白的重要性,使其成为抗病毒药物的主要靶点。

X蛋白由X基因区编码,其转录子为0.7kbmRNA。

X蛋白具有多种功能。

它可反式激活HBV本身的、其它病毒或细胞的调节序列,还可以激活蛋白激酶C,从而影响细胞信号转导。

病毒在体内复制和传播也需要X蛋白的参与。

2.2.5HBV的复制

在HBV的复制过程中,最突出的特点是,作为DNA病毒,HBV不以DNA为模板进行复制,而是将DNA转录RNA中间体(RNAintermediate)或称前基因组RNA,再逆转录成DNA进行复制,与逆转录病毒的复制过程类似。

HBV的复制过程有以下几个环节:

(1)侵入:

病毒颗粒的外膜蛋白和宿主细胞膜上的受体(至今不清楚)结合,脱去外壳

核心颗粒进入细胞质,进而脱去核壳,病毒DNA及聚合酶进入细胞核;

(2)修复:

HBV聚合酶修复不完整的正链,使其与负链完全互补,形成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lyclosedcircularDNA,cccDNA),即超螺旋结构,是病毒复制的重要标志;

(3)转录:

宿主RNA聚合酶Ⅱ以cccDNA为模板,转录出长短不一的mRAN,这些mRNA分子从细胞核转移到细胞质;

(4)复制:

mRNA分子在细胞质内被翻译成外膜、核心、X和聚合酶等多种蛋白。

3.5kbmRNA被成为前基因组RNA(pregenomicRNA,pRNA),含有病毒编码的全部遗传信息,既是蛋白质翻译的模板,也是HBV基因组复制时反转录的模板。

在细胞质内,核心蛋白包裹pRNA和聚合酶形成新生的核心颗粒,病毒复制即在其中进行:

先由病毒自身的聚合酶以pRNA为模板,逆转录出负链DNA,pRNA被降解:

再以负链为模板,合成正链DNA,形成部分双链的环状DNA,即成熟的病毒基因组;

(5)循环:

一小部分含有病毒基因组的核心颗粒重新进入细胞核,以维持核内一定量的cccDNA;

(6)释放:

大多数新形成的核心颗粒出芽到细胞质,装配好病毒的外壳,形成成熟的病毒颗粒释放到细胞外。

图2.5HBV的复制过程

第3章HBV的显微镜观察

3.1节电子显微镜技术

电子显微镜技术主要包括常规电镜法(electronmicros-copy,EM)和免疫电镜法(immune electron microscopy,IEM)。

 

(1)常规电镜法

1970年英国学者Dane等在电镜下发现了完整HBV颗粒即Danes颗粒[2],R De Vos等随后用电子显微镜观察18例HBsAg阳性的慢性肝炎患者的肝组织,发现了直径约25 nm的核心抗原(HBcAg)颗粒[7]P300-305。

常规电镜法的优点是标本用量小、制样速度快、观察比较直观,不过因其观察灵敏度较低而要求病毒在标本中大量存在,所以本检测技术在观察HBV方面的应用受到限制。

 

(2)免疫电镜法

免疫电镜技术是免疫化学技术与电镜技术结合的产物,是在超微结构水平研究和观察抗原、抗体结合定位的一种方法学。

Takashi等[8]P141-148对96例HBsAg阳性患者的肝组织进行免疫电镜观察,发现在肝细胞胞浆和胞核中存在HBcAg和HBeAg。

胡莲美等在HBV转基因小鼠血清中发现直径约22nm的球形HBsAg,以及少量直径约42nm的Danes颗粒。

免疫电镜法较常规电镜法的敏感性高,从而可增加HBV的检出率,但该检测技术的样本制备过程较复杂,对操作者的技能要求较高。

3.2节HBV的显微镜观察试验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1970年由Dane氏发现,经电镜检查显示HBV有3种基本形态,其中最多的是22nm的小球形及直径相同而长度超过200nm的长条丝状体,最少的是直径42nm的圆球体,即具有感染性的Dane颗粒。

Dane颗粒内有1个27nm直径的核心,含双链DNA,外壳为无感染性的HBsAg蛋白质,其某些特性提示它可能是HBV的完整形式。

Dane颗粒的发现为研究HBcAg提供了基础。

本实验将含有Dane颗粒的HBsAg阳性血浆,根据其沉降速度和浮密度的不同,通过等密度区带离心和速率区带离心进行颗粒的分离和提纯,经多次试验能够获得较为纯净及完整的Dane颗粒。

3.2.1材料和仪器

(1)材料

①血浆:

HBV的HBsAg阳性血浆由疫苗室提供。

②试剂:

溴化钾、蔗糖、氯化钙和磷钨酸均为分析纯。

硫酸铵为分析纯。

(2)仪器和设备

①CP56G超速离心机

②核算蛋白检测仪

③超滤器

④电镜

3.2.2实验方法

①脱纤维蛋白:

将HBsAg阳性血浆化冻导入大桶,测RPHA滴度后在搅拌下加入一定浓度CaCl2溶液,置水温箱中每30分钟搅动一次,温度达到37摄氏度后静止一段时间,取出后以4000r/min[9]P876-881上机离心脱纤维蛋白,合并上清液废弃沉淀。

②硫酸铵盐析:

在搅拌下将硫酸铵粉末加入上清充分溶解,使其达到饱和度后放室温过夜。

4000r/min离心,合并沉淀物用溴化钾盐析溶解粗提后再离心,合并沉淀物用NaCl洗涤后,再进行离心,废弃最后沉淀。

③区带离心提纯:

配置不同比重溴化钾、不同浓度蔗糖梯度液及顶液后,进行区带离心。

④用电镜进行观察。

 

第4章HBV的生长繁殖和分类鉴定

4.1节HBV的生长繁殖

4.1.1繁殖第一步:

黏附

这一步是乙肝病毒是侵入肝细胞的关键。

乙肝病毒侵入人体后需要依靠其外膜(表面抗原)黏附在肝细胞膜上,只有黏附成功才能侵入人体。

当黏附成功后,乙肝病毒的外膜将会脱离,乙肝病毒则钻进肝细胞内寄生。

表面抗原脱离后进入血液循环,我们就可以通过乙肝两对半检查来发现它。

4.1.2繁殖第二步:

脱壳

乙肝病毒核心部分来到肝细胞内,在肝细胞浆中还要脱掉它的“核壳”[10]P762-785(核心抗原及E抗原),这样,就暴露了它最核心部分,即乙肝病毒核酸(乙肝病毒DNA),它包涵着乙肝病毒的全部基因,是它主宰着乙肝病毒的繁殖。

4.1.3繁殖第三步:

入核

乙肝病毒DNA从肝细胞浆内进入肝细胞核,在这里它要进一步发育完善,形成乙肝病毒的共价闭合环状脱氧核糖核酸(乙肝病毒-cccDNA)。

它深藏在肝细胞核内,而肝细胞核外面有一层坚韧的核膜,仅凭目前药物的力量难以通过这坚韧的核膜,因而也无法杀灭进入肝细胞的病毒。

由于cccdna掌控着乙肝病毒所有的遗传信息,指令着乙肝病毒的繁殖,因此如果不能破核治疗,现有的药物想彻底消灭体内的乙肝病毒几乎是不可能的。

的病毒。

由于cccdna掌控着乙肝病毒所有的遗传信息,指令着乙肝病毒的繁殖,因此如果不能破核治疗,现有的药物想彻底消灭体内的乙肝病毒几乎是不可能的。

4.1.4繁殖第四步:

转录

乙肝病毒在这一阶段会以cccdna为“模子”,在人体酶类的帮助下,将所有信息转录到信息核糖核酸(mRNA)上。

4.1.5繁殖第五步:

翻译

mRNA通过翻译过程,可将乙肝病毒的各种蛋白制造出来,如外膜蛋白、核壳蛋白、乙肝病毒-DNA多聚酶等。

至此乙肝病毒的零件都有了,漂浮游离着备用,只等乙肝病毒最核心的部分制造出来。

4.1.6繁殖第六步:

逆转录

将乙肝病毒的遗传信息从DNA转录到RNA是“顺转录”,从RNA再转录到DNA就叫做“逆转录”。

乙肝病毒的mRNA上的遗传信息最后就转录成了乙肝病毒的DNA,这是,乙肝病毒的最核心部分,即乙肝病毒-DNA也制造完成。

这个“逆转录”的过程是导致乙肝病毒变异的根本原因。

4.1.7繁殖第七步:

组装

把所有的已经生产完成的零件组装在通过“逆转录”生成的乙肝病毒HNA上,乙肝病毒也就完成了新一代的繁殖。

新生成的乙肝病毒又开始入侵其他健康的肝细胞或者释放到血液当中去。

乙肝病毒繁殖是很快,甚至不到48小时就能繁殖出一代。

4.2节HBV的分类鉴定

4.2.1HBV的分类

乙型肝炎病毒(HBV)属嗜肝DNA病毒科(hepadnaviridae),基因组长约3.2kb,为部分双链环状DNA。

HBV的抵抗力较强,但65℃10h、煮沸10min或高压蒸气均可灭活HBV[11]P69-73。

环氧乙烷、戊二醛、过氧乙酸和碘伏对HBV也有较好的灭活效果。

HBV侵入肝细胞后,部分双链环状HBVDNA在细胞核内以负链DNA为模板延长正链,修补正链中的裂隙区,形成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然后以cccDNA为模板,转录成几种不同长度的mRNA,分别作为前基因组RNA和编码HBV的各种抗原。

cccDNA半衰期较长,很难从体内彻底清除。

HBV已发现有A~I9个基因型,在我国以CB型和型为主。

HBV基因型和疾病进展和干扰素α治疗效果有关。

与C基因型相比,B基因型感染者较早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较少进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BeAg阳性患者对干扰素α治疗的应答率高于C基因型。

A基因型患者对干扰素α治疗的应答率高于C和D基因型。

4.2.2HBV的鉴定

(1)乙肝“两对半”的意义

 

 

图4.1乙肝“两对半”的意义

(2)ALT的意义

谷丙转氨酶(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

当肝脏发生炎症、坏死时,ALT就会从肝细胞内大量释放入血,导致血清中ALT升高[12]P70-73,因此ALT升高是判断肝细胞损害的一个敏感指标。

但是除了病毒性肝炎外,其它类型的肝炎或肝脏疾病,ALT也会升高。

(3)常规检测的HBV血清标志物的基本解释

表4.1常规检测的HBV血清标志物的基本解释

HBsAg

HBV感染,但未必是急性肝炎或者慢性病变活动的病原

抗HBs

感染后免疫;对疫苗的免疫应答;或HBIG的被动免疫

HBeAg

反映HBV复制,有病毒血症,血液高传染性

抗HBe

ALT持续正常者表示HBV低复制或不复制,HBsAg(+)血液低传染性。

ALT波动者表示病毒变异。

抗HBc

低滴度表示过去感染;高滴度表示现行感染

IgM抗HBc

高滴度表示急性或近期感染;活动性病变可出现低滴度

(4)HBV-DNA的意义

DNA是基因,因此HBV-DNA是HBV的遗传物质,当HBV侵入肝细胞后,就会以HBV-DNA为模板,合成新的HBV颗粒并释放入血,故HBV-DNA是病毒复制的一个重要指标。

第5章乙型肝炎医学常识

第5.1节乙型肝炎的危害与传播

5.1.1慢性乙肝的全球性负担

(1)3.5亿慢性乙肝病人

(2)我国HBsAg阳性率为9.09%[13]P367-369

(3)每年1百万人死于肝衰或肝癌

(4)全球第9位死亡原因

图5.1全世界乙肝病毒感染的流行概况

5.1.2我国HBV感染流行现状

(1)我国是HBV感染的高流行区。

(2)我国HBV感染率概况为:

-抗HBc及/或抗HBs阳性:

60%

-非感染人群:

26%

-慢性乙型肝炎:

2%

-表面抗原阳性的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

10%

-表面抗原阴性的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

2%

5.1.3乙肝病毒感染的危害

(1)慢性乙型肝炎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

(2)乙肝病毒的传染性比引起艾滋病的HIV病毒强100倍[14]P11-13

(3)乙肝病毒的持续感染造成乙肝慢性化,后者继续发展可导致肝硬化、肝细胞癌。

(4)乙型肝炎是世界上第九大致死原因。

5.1.4乙肝传染源

(1)各种急性、慢性乙肝病人以及HBsAg携带者均为传染源。

(2)HBV主要存在于病人的血液。

在体液和分泌物(如唾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中含量很微,故仍以经血传播为主。

(3)HBsAg携带者常无症状,不易被发现,是最重要的传染源。

(4)传染性的强弱与病毒的复制状态有关。

乙肝病毒复制指标HBeAg、HBV-DAN阳性者传染性强[15]P713-736。

5.1.5乙肝传播途径

(1)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约占50%以上,其中宫内感染约占4.54%,其余为分娩时的感染;分娩时母亲的血液、阴道分泌物通过胎儿的破损皮肤、粘膜而传染;胎盘剥离时微量血液漏至胎循环中;产前或产程中胎儿吸入母亲的血液、羊水、阴道分泌物而感染。

(2)父婴传播

父婴传播发生率不清,但比例不高,有报告父亲HBsAg阳性时,其子女的HBsAg阳性率为17.99%。

(3)医源性传播

因消毒不严格的医疗器械而传播,如多次使用的注射器、针头、针灸针、各种介入性穿刺、内镜检查、牙科治疗、手术等。

该方式以农村地区较高,医务人员(意外暴露)较高。

(4)性传播

夫妻一方HBsAg阳性时,经过平均27个月,其HBV指标的阳转率高达53%。

但HBsAg的阳性率仅14%[16]P21-23,提示夫妻间HBV传播率虽高,但转慢率不高,多数自然痊愈。

(5)血液传播

最常见的血液传播:

输血、共用针筒;血液传播的其他途径:

皮肤上的伤口,口腔内的溃疡,理发、扎耳钉。

对献血员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