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10章理气消食药.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662561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5.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8910章理气消食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第8910章理气消食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8910章理气消食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8910章理气消食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8910章理气消食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8910章理气消食药.docx

《第8910章理气消食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8910章理气消食药.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8910章理气消食药.docx

第8910章理气消食药

第八章理气药

凡以疏里气机、消除气滞或气逆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理气药,又谓行气药。

药名

性味

功效

临床应用

陈皮(橘皮)

辛、苦,温,脾肺

理气调中/健脾,燥湿化痰

1、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或疼痛、暖气、恶心呕吐2、湿浊阻中之胸闷腹胀、纳呆便溏。

痰湿壅肺之咳嗽气喘

1、陈皮配苍术、厚朴:

用于中焦寒湿脾胃气滞者,脘腹胀痛、恶心呕吐、泄泻。

2、陈皮配山楂、神曲:

用于食积气滞,脘腹胀痛者。

3、陈皮配枳实、生姜:

用于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者。

4、陈皮配半夏:

用于燥湿化痰,凡痰湿滞中停肺均可择用;

枳实

苦辛微寒,脾胃大肠

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1、食积便秘胀痛;泻痢里急后重2、痰湿阻滞之胸脘痞满,痰滞胸痹证。

此外,该品尚可用治胃扩张、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脏器下垂病症,可单用该品,或配伍补中益气之品黄芪、白术等以增强疗效。

据实验报道。

酸橙枳实有持久的升压作用,还有改善微循环作用,适用于治疗休克。

禁忌:

脾胃虚弱及孕妇慎服。

1.《医学入门》:

虚而久病,不可误服。

2.《本草备要》:

孕妇及气虚人忌用。

3.《得配本草》:

大损真元,非邪实者,不可误用。

功效作用

1、枳实治率患胸痹痛:

枳实捣(末),宜服方寸匕,日三,夜一服。

(《补缺肘后方》);

2、枳实治伤寒后,卒胸膈闭痛:

枳实,麸炒为末。

米饮服二钱,日二服。

(《简要济众方》);

3、枳实治痞,消食,强胃:

白术二两,枳实(麸炒黄色,去瓤)一两。

上同为极细末,荷叶裹炒,饭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多用白汤下,无时。

(《内外伤辨》枳术丸);

4、枳实治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

枳实四枚,厚朴四两,薤白半升,桂枝一两,枳楼实一枚(捣)。

上五昧,以水五升,先煮枳实、厚朴,取二升,去滓,纳诸药,煮数沸,分温三服。

(《金匮要略》枳实薤白桂枝汤);

5、枳实治积冷利脱肛:

枳实一枚。

石上磨令滑泽,钻安柄,蜜涂、炙令暖熨之,冷更易之,取缩入止。

(《干金方》);

6、枳实治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

枳实(烧令黑,匆太过)、芍药等分。

杵为散。

服方寸匕,日三服。

并主痈脓,以麦粥下之。

(《金匮要略》)枳实芍药散);

7、治少小久痢淋沥,水谷不调,形羸不堪大汤药者:

枳实二两。

治下筛

三岁已上钦服方寸匕,若儿小以意服,日三。

(《千金方》枳实散);

8、治肠风下血:

枳实半斤(麸炒,去瓤),绵黄耆半斤(洗,挫,为末)。

米钦非时下二钱匕,若难服,以糊丸,汤下三五十丸。

(《经验方》);

9、治奔豚气痛:

枳实炙为末.饮下方寸匕日三夜一。

(《外台》)

10、枳实治妇人阴肿坚痛:

枳实半斤。

碎,炒,令熟帛裹熨之,冷即易。

(《子母秘录》);

11、治大病瘥后劳复:

枳实三枚(炙),栀子十四个(擘),豉一升(绵裹)。

(《伤寒论》枳实栀子豉汤);

12、枳实治风疹:

枳实以醋渍令湿,火炙令热,适寒温用熨上。

(《延年方》);

13、治两胁疼痛:

枳实一两白芍药(炒)、川芎、人参各半两。

为末空心姜、枣汤调二钱服酒亦可。

(《卫生易简方》)

14、枳实治小儿头疮:

枳实烧灰,猪脂调涂。

(《圣惠方》)

15、治大便不通:

枳实、皂荚等分。

为末,饭丸,米饮下。

(《世医得效方》);

16、枳实治伤湿热之物,不得施化而作痞满,闷乱不安:

大黄一两,枳实(麸炒,去瓤)、神曲(炒)各五钱,茯苓(去皮)、黄芩(去腐)、黄连(拣净)、白术各三钱,泽泻二钱。

上件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至七十丸,温水送下,食远,量虚实加减服之。

(《内外伤辨》枳实导滞丸);

枳实与厚朴均能治食积便秘,去有形实满,又能治湿滞伤中,散无形湿满。

然枳实苦降下行,气锐力猛,尤善逐宿食,通便闭,以治实满为优,枳实生用气锐,炒用力缓。

厚朴苦温燥湿,散满力强,又长于燥湿化痰,以治湿满为优。

厚朴与枳实行气导滞常配合应用,但厚朴苦辛性温,行气力缓,长于燥湿散满,且能下气平喘;枳实味苦性寒,破气力强,长于化痰除痞,且有消积导滞作用。

枳实与枳壳皆为果实,因老幼不同而区分,两者功效略同;但枳实力强枳壳力缓;破气除痞、消积导滞多用枳实;理气宽中消胀除满多用枳壳。

用药禁忌:

脾胃虚弱及孕妇慎服枳实。

虚而久病,不可误服。

大损真元,非邪实者,不可误用。

临床应用

1、治疗胃下垂。

将川枳实洗净,加2倍量的水,浸泡24小时,待发胀变软取出,剪为细块,再放原液中煮沸1.5小时,过滤,滤渣加水再煎,共煎3次,最后将滤渣挤压弃去;3次滤液,微火浓缩使成66%或132%浓度的煎剂。

每日3次,每次10-20ml,饭前半小时服。

治疗21例,经服药15-45天,痊愈8例,X线钡餐检查胃下极位置较未服药前有显著升高,

胃运动功能正常,临床自觉和他觉症状消失;好转6例,X线钡餐检查胃下极位置较未服药前有一定升高,胃运动机能有一定改善,临床自觉和他觉症状消失或减轻,或X线检查虽无明显进步,但临床症状消失;有效6例,X线钡餐检查无明显进步,临床自觉和他觉症状减轻;1例无效。

又有用川枳实、蓖麻仁等量制成10%之溶液,行游子透入疗法,每日1次,每次lO-20分钟,15天为一疗程。

治疗18例,痊愈13例,显著好转2例,好转2例,无效l例。

治后多数患者之腹胀、腹痛、便秘、胃纳不佳、失眠、头昏、乏力等症状消失;体重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2、用于胸腹胀满。

枳实理气行气作用较强,故一般认为本品有破气作用,功用行气滞、除胀满,用于胸腹胀满,常与木香、橘皮等同用。

此外,对食积不化、脘腹胀满者,可配山渣、神曲等同用;脾虚而见脘腹胀满闷塞者,常配合白术同用;对病后劳复、身热、心下痞闷者,可配栀子、

豆豉等同用;寒凝气滞而见胃痛者,可配合橘皮、生姜同用。

3、用于胸痹结胸,以及痰多咳嗽,风痰眩晕等症。

本品既能理气,又能化痰,对痰湿遏阻胸阳、胸阳不振、胸痹疼痛,可配瓜蒌,薤白、桂枝等品同用;用治痰热互结、胸痞按之疼痛,可配黄连、瓜蒌等同用;对于痰多咳嗽、风痰眩晕等可配陈皮、半夏、天麻等同用。

4、用于食积停滞、便秘腹痛及泻痢不畅、里急后重等症。

枳实苦降下行,功能消积导滞,治便秘腹痛,常配合大黄、厚朴等同用;治泻痢后重,常配合木香、槟榔等同用。

5、本品还可用于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等症,宜与补气生阳之品同用;本品又有升压作用,可用于休克。

各家论述

1.《本草衍义》:

枳实、枳壳,一物也。

小则其性酷而速,大则其性和而缓

故张仲景治伤寒仓卒之病,承气汤中用枳实,此其意也;皆取其疏通、决泄、破结实之义。

他方但导败风壅之气,可常服者,故用积壳,其意如此。

2.张洁古:

治心下痞及宿食不消,并用枳实、黄连。

3.《用药心法》:

枳实,洁古用去脾经积血,故能去心下痞,脾无积血,则心下不痞。

4.《汤液本草》:

枳实,益气则佐之以人参、干姜、白术;破气则佐之以大黄、牵牛、芒硝;此《本经》所以言益气而复言消痞也。

非白术不能去湿,非枳实不能除痞。

壳主高而实主下,高者主气,下者主血,主气者在胸隔,主血者在心腹。

5.《本草衍义补遗》:

枳实泻痰,能冲墙倒壁,滑窍泻气之药也。

6.《本草经疏》:

枳实,细详神农主治,与本药气味大不相侔,究其所因,必是积壳所主,盖二物古文原同一条,后人分出时误入耳。

其《别录》所主除胸胁痰癖,逐停水,破结实,消胀满,心下急痞痛,逆气,胁风痛,安胃气,止溏泄者,是其本分内事,皆足阳明、太阴受病,二经气滞,则不能运化精微,而痰癖停水,结实胀满所自来矣。

胃之上口名曰贲门,贲门与心相连,胃气壅则心下亦自急痞痛。

邪塞中焦,则升降不舒,而气上逆,肝木郁于地下,则不能条达而胁痛,得其破散冲走之力,则诸证悉除。

所以仲景下伤寒腹胀实结者,有承气汤,胸中病痛者,有陷胸汤。

洁古疗心下痞满者,有枳术丸。

壅滞既去,则胃气自安而溏泄亦止矣。

末云明目者,《经》曰,目得血而能视,气旺乃能生血,损气破散之性,岂能明目哉,无是理也。

此药性专消导,破气损真,观朱震亨云,泻痰有冲墙倒壁之力,其为勇悍之气可知。

凡中气虚弱,劳倦伤脾,发为痞满者,当用补中益气汤补其不足,则痞自除,此法所当忌也。

胀满非实邪结于中下焦,手不可按,七、八日不更衣者,必不可用。

挟热下痢,亦非燥粪留结者,必不可用。

伤食停积,多因脾胃虚,不能运化所致,慎勿轻饵。

如元气壮实,有积滞者,不得巳用一、二剂,病巳即去之。

即洁古所制枳术丸,亦为脾胃有积滞者设,积滞去则脾胃自健,故谓之益脾胃之药,非消导之外,复有补益之功也。

药方选录

⑴治痞,消食,强胃:

白术)100克,枳实(麸炒黄色,去瓤)50克

上同为极细末,荷叶裹炒,饭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多用白汤下,无时。

(《内外伤辨》枳术丸)

⑵治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

枳实四枚,厚朴200克,薤白半升,桂枝50克,枳楼实一枚(捣)。

上五昧,以水五升,先煮枳实、厚朴,取二升,去滓,纳诸药,煮数沸,分温三服。

(《金匮要略》枳实薤白桂枝汤)

⑶治率患胸痹痛:

枳实捣(末),宜服方寸匕,日三,夜一服。

(《补缺肘后方》)

⑷治伤寒后,卒胸膈闭痛:

枳实,麸炒为末。

米饮服10克,日二服。

(《简要济众方》)

⑸治大便不通:

枳实、皂荚等分。

为末,饭丸,米饮下。

(《世医得效方》)

⑹治伤湿热之物,不得施化而作痞满,闷乱不安:

大黄50克,枳实(麸炒,去瓤)、神曲(炒)各25克,茯苓(去皮)、黄芩(去腐)、黄连(拣净)、白术各15克,泽泻10克。

上件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至七十丸,温水送下,食远,量虚实加减服之。

(《内外伤辨》枳实导滞丸)

⑺治少小久痢淋沥,水谷不调,形羸不堪大汤药者:

枳实100克。

治下筛。

三岁已上钦服方寸匕,若儿小以意服,日三。

(《千金方》枳实散)

⑻治肠风下血:

枳实半斤(麸炒,去瓤),绵黄耆250克(洗,挫,为末)。

米钦非时下10克,若难服,以糊丸,汤下三五十丸。

(《经验方》)

⑼治积冷利脱肛:

枳实一枚。

石上磨令滑泽,钻安柄,蜜涂、炙令暖熨之,冷更易之,取缩入止。

(《干金方》)

⑽治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

枳实(烧令黑,匆太过)、芍药等分。

杵为散。

服方寸匕,日三服。

并主痈脓,以麦粥下之。

(《金匮要略》)枳实芍药散);

⑾治大病瘥后劳复:

枳实三枚(炙),栀子十四个(擘),豉一升(绵裹)。

上三味以清浆水七升,空煮取四升,纳积实、栀子,煮取二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

温分再服,覆令微似汗。

若有宿食者,加大黄如博QI子大五、六枚。

(《伤寒论》枳实栀子豉汤)

⑿治风疹:

枳实以醋渍令湿,火炙令热,适寒温用熨上。

(《延年方》)

⒀治妇人阴肿坚痛:

枳实半斤。

碎,炒,令熟帛裹熨之,冷即易。

(《子母秘录》)

⒁治小儿头疮:

枳实烧灰,猪脂调涂。

(《圣惠方》)

⒂治疗胃下垂:

川枳实洗净加2倍量的水浸泡24小时待发胀变软取出剪为细块再放原液中煮沸1。

5小时过滤滤渣加水再煎共煎3次最后将滤渣挤压弃去;3次滤液微火浓缩成66%或132%浓度的煎剂.口服每次10~20ml日服3次饭前半小时服.[《中医杂志》1961(4):

137]

⒃治两胁疼痛:

枳实50克 白芍药(炒)、川芎、人参各25克.为末空心姜、枣汤调二钱服酒亦可.(《卫生易简方》)

⒄治奔豚气痛:

枳实炙为末.饮下方寸匕日三夜一.(《外台》)

药用配伍

1.胃肠积滞,湿热泻痢。

该品辛行苦降,善破气除痞、消积导滞。

治饮食积滞,脘腹痞满胀痛,

 常与山楂、麦芽、神曲等同用,如曲麦枳术丸(《医学正传》);若胃肠积滞,热结便秘,腹满胀痛,则与大黄、芒硝、厚朴等同用,如大承气汤(《伤寒论》);治湿热泻痢、里急后重,多与黄芩、黄连同用,如枳实导滞丸(《内外伤辨惑论》)。

2.胸痹、结胸。

该品能行气化痰以消痞,破气除满而止痛。

治胸阳不振、

痰阻胸痹之胸中满闷、疼痛,多与薤白、桂枝、瓜蒌等同用,如枳实薤白桂枝汤(《金匮要略》);治痰热结胸,可与黄连、瓜蒌、半夏同用,如小陷胸加枳实汤(《温病条辨》);治心下痞满,食欲不振,可与半夏曲、厚朴等同用,如枳实消痞丸(《兰室秘藏》)。

3.气滞胸胁疼痛。

该品善破气行滞而止痛,治疗气血阻滞之胸胁疼痛,可与川芎配伍,如枳芎散(《济生方》);若属寒凝气滞,可配桂枝,如桂枳散(《普济本事方》)。

4.产后腹痛。

该品行气以助活血而止痛,可与芍药等分为末服用,用治产后瘀滞腹痛、烦躁,如枳实芍药散(《金匮要略》),或与当归、益母草同用。

木香

辛苦温,脾胃大肠胆

行气,调中,止痛

中气不省;突发耳聋;蛇虫咬伤;牙痛。

长于行肠胃气滞。

应用:

脾胃气滞诸证,大肠气滞腹胀,腹痛,泻痢后重等。

脾失运化、肝失疏泄脘腹胀痛、胁痛、黄疸。

脾虚气滞之食少吐泻

用药禁忌:

阴虚津液不足者慎服。

1.《本草经疏》:

肺虚有热者,慎毋犯之。

元气虚脱及阴虚内热,诸病有热,心痛属火者禁用。

2.《得配本草》:

脏腑燥热,胃气虚弱者禁用。

1.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或疼痛,嗳气,恶心呕吐。

2.湿浊中阻之胸闷腹胀,纳呆便溏。

3.痰湿壅肺之咳嗽气喘。

4.邪气,辟毒疫温鬼,强志,主淋露。

久服不梦寤魇寐。

(《本经》)

5.消毒,杀鬼精物,温疟蛊毒,气劣气不足,肌中偏寒,引药之精。

(《别录》[2]  )

 炮制方法:

煨木香:

取未干燥的木香片,在铁丝匾中,用一层草纸,一层木香片,间隔平铺数层,置炉火旁或烘干室内,烘煨至木香中所含的挥发油渗至纸上,取出。

本品形如木香片。

气微香,味微苦。

各家论述

1.《药类法象》:

木香,除肺中滞气,若治中下焦结滞,须用槟榔为使。

2.《汤液本草》:

木香,《本经》云,主气劣气不足,补也;通壅气导一切气,破也;安胎健脾胃,补也;除痃癖块,破也。

与本条补破不同何也?

易老以为破气之剂,不言补也。

3.朱震亨:

调气用木香。

其味辛,气能上升,如气郁不达者宜之。

若阴火冲上者,则反助火邪,当用黄柏、知母,而少以木香佐之。

4.《本草会编》:

木香,与补药为佐则补,与泄药为君则泄也。

5.《纲目》:

木香,乃三焦气分之药,能升降诸气。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故上焦气滞用之者,乃金郁则泄之也;中气不运,皆属于脾,故中焦气滞宜之者,脾胃喜芳香也;大肠气滞则后重,膀胱气不化则癃淋,肝气郁则为痛,故下焦气滞者宜之,乃塞者通之也。

6.《本草汇言》:

广木香,《本草》言治气之总药,和胃气、通心气、降肺气、疏肝气、快脾气、暖肾气、消积气、温寒气、顺逆气、达表气、通里气,管统一身上下内外诸气,独推其功。

然性味香燥而猛,如肺虚有热者,血枯脉躁者,阴虚火冲者,心胃痛属火者,元气虚脱者,诸病有伏热者,慎勿轻犯。

7.《药品化义》:

木香,香能通气,和合五脏,为调诸气要药。

以此治痞闷嗳气,水肿腹胀,痢疾脚气,皆调滞散气之功。

但辛香属阳,阳则升浮,如中焦、下焦结滞,须佐槟榔堕之下行;因性香燥,同黄连、黄芩治痢疾,同黄柏、防己治脚气,皆藉寒药而制其燥,则用斯神矣。

若怒气拂逆攻冲,遍身作痛,以此使肺气调,则肺气自伏,若肝气郁,致胁肋小腹间痛,同青皮疏之,令肝气行,则血顺痛止。

8.《本草新编》:

广木香,止可少用之为佐使,使气行即止,而不可谓其能补气而重用之也。

大约用广木香,由一分、二分至一钱而止,断勿浮于一钱之外,过多反无功效,佐之补而不补,佐之泻而亦不泻也。

9.《本草经百种录》:

木香以气胜,故其功皆在乎气。

《内经》云心主臭,凡气烈之药,皆入心,木香香而不散,则气能下达,故又能通其气于小肠也。

10.《本草求真》:

木香,下气宽中,为三焦气分要药。

然三焦则又以中为要。

故凡脾胃虚寒凝滞,而见吐泻停食;肝虚寒入,而见气郁气逆,服此辛香味苦,则能下气而宽中矣。

中宽则上下皆通,是以号为三焦宣滞要剂。

至书所云能升能降,能散能补,非云升类升柴,降同沉香,不过因其气郁不升,得此气克上达耳。

况此苦多辛少,言降有余,言升不足,言散则可,言补不及,一不审顾,任书混投,非其事矣。

11.《本草正义》:

木香,芳香气烈而味厚,《本经》止言味辛,《别录》则谓之温。

虽洁古谓气味俱厚,当主沉降,然其气浓郁,药中有此一味,则煮之香闻满屋,必不可概以为降。

王海藏谓辛苦热,味厚于气,阴中之阳,立说颇允。

《本经》主邪气,辟毒疫者,芳香得以辟除秽恶,疫疬为害,无非阴霾恶臭,足以病人,木香芳烈,自可以消除秽浊之气。

强志者,芳香之气,足以振刷精神也。

淋露有因于清阳下陷者,木香温升,故能治之。

若热结于下者,必非所宜。

治温疟者,亦即燥湿辟恶之义。

治气劣、气不足,则升动清阳而助正气也。

行药者,气为血帅,自能为百药导引耳。

濒湖本作引药,其大旨正同。

木香以气用事,故专治气滞诸痛,于寒冷结痛,尤其所宜。

然虽曰辛苦气温,究与大辛大热不同,则气火郁结者,亦得用之以散郁开结,但不可太多。

且味苦者必燥,阴虚不足之人,最宜斟酌,过用则耗液伤阴,其气将愈以纷乱,而痛不可解矣。

近人更用之于滋补药中,恐滋腻重滞,窒而不灵,加此以疏通其气,则运行捷而消化健,是亦善于佐使之良法。

疝瘕积聚,滞下肠澼,此为必须之药。

药方选录

1.治一切气不和走注痛:

木香温水磨浓热酒调下。

(《简便单方》)

2.治内钓腹痛:

木香、乳香、没药各五分.水煎服之。

(《阮氏小儿方》)

3.治一切气攻刺腹胁胀满大便不利:

木香150克枳壳100克(麸炒微黄去瓤)川大黄200g(锉碎微炒)牵牛子200g(微炒)诃黎勒皮150g.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生姜汤下三十丸。

(《圣惠方》木香丸)

4.治中气不省人事闭目不语如中风状:

用广木香为末冬瓜子煎汤灌下10g.有痰盛者加竹沥、姜汁。

(《本草汇言》引《霍道生家宝方》)

5.治痃气胃冷不入饮食:

木香、蜀椒(去闭口及目炒令汗出)干姜(炮裂)各50g.上三味捣罗为末熔蜡和丸梧桐子大空心温酒下七丸。

(《圣济总录》木香丸)

6.治宿食腹胀快气宽中:

木香、牵牛子(炒)、槟榔等分.为末滴水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生姜、萝卜汤下。

(《卫生易简方》

香附

辛微苦微甘平;肝三焦

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1、肝气郁滞之胸胁、脘腹胀痛,疝气痛2、月经不调,痛经等。

脾胃气滞,脘腹胀痛

相相关配伍

1、解诸郁:

苍术、香附、抚芎、神曲、栀子各等分。

为末,水丸如绿豆大。

每服一百丸。

(《丹溪心法》越鞠丸)

2、治停痰宿饮,风气上攻,胸膈不利:

香附(皂荚水漫)、半夏各一两,白矾末半两。

姜汁面糊丸,梧子大。

每服三、四十丸,姜汤随时下。

(《仁存堂经验方》)

3、治偏正头痛:

川芎二两,香附子(炒)四两。

上为末。

以茶调服,得腊茶清尤好。

(《澹寮方》)

4、治吐血:

童便调香附末或白及末服之。

(《丹溪治法心要》)

5、治小便尿血:

香附子、新地榆等分各煎汤。

先服香附汤三、五呷,后服地榆汤至尽,未效再服。

(《全生指迷方》)

6、治下血不止或成五色崩漏:

香附子(去皮毛,略炒)为末。

每服二钱,清米饮调下。

(《本事方》)

7、治肛门脱出:

香附子、荆芥穗等分为末。

每用三匙,水一大碗,煎十数沸,淋。

(《三因方》香荆散)

8、香附配高良姜:

行气温中止痛,应用于寒凝气滞,肝气犯胃之脘腹胀痛。

疏肝理气之佳品。

论述:

1、《本草衍义补遗》:

香附子,必用童便浸,凡血气药必用之,引至气分而生血,此阳生阴长之义也。

2、朱震亨:

香附,《本草》不言补,而方家言于老人有益,意有存焉,盖于行中有补理。

3、《纲目》:

香附之气平而不寒,香而能窜,其味多辛能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

“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

沉香

辛、苦,温,脾胃肾

行气止痛,温中止呕,温肾纳气

1、寒凝气滞之胸腹胀痛证2、胃寒呕吐、呃逆3、下元虚冷、肾不纳气之气逆喘息。

痰饮咳喘属上盛下虚者后下

禁忌:

阴亏火旺,气虚下陷者慎服。

1、治阴虚肾气不归原:

沉香磨汁数分,以麦门冬、怀熟地各三钱,茯苓、山药、山茱萸肉各二钱,牡丹皮、泽泻、广陈皮各一钱。

水煎,和沉香汁服。

(《本草汇言》)

2、治脾肾久虚,水饮停积,上乘肺经,咳嗽短气,腹胁胀,小便不利:

沉香一钱,乌药三钱,茯苓、陈皮、泽泻、香附子各半两,麝香半钱。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子大。

每服二、三十丸,熟水下。

(《鸡峰普济方》沉香丸)

《本草新编》:

“沉香,温肾而又通心,用黄连、肉桂以交心肾者,不若用沉香更为省事,一药而两用之也。

但用之以交心肾,须用之一钱为妙,不必水磨,切片为末,调入于心肾补药中同服可也。

川楝子

苦,寒;有小毒,肝胃小肠膀胱

行气止痛,疏肝泻热;杀虫疗癣

1、1)肝郁化火,胁肋胀痛;2)肝胃不和脘腹胁肋作痛及疝痛属肝经有热者2、虫积腹痛,头癣

川楝子配延胡索(金铃子散):

行气止痛,疏肝泄热,应用于肝郁化火,胁肋胀痛

忌:

本品有小毒,不宜过量或持续服用。

又因性寒,脾胃虚寒者慎用。

1、治热厥心痛,或发或止,久不愈者:

金铃子、玄胡索各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三钱,酒调下,温汤亦得。

(《活法机要》金铃子散)

2、治膀胱疝气,闭塞下元,大小便不通,疼痛不可忍者:

金铃子肉四十九枚(锉碎如豆大,不令研细,用巴豆四十九枚,去皮不令碎,与金铃子肉同炒至金铃子深黄色,不用巴豆),茴香一两(炒)。

上件除巴豆不用外,将二味为细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食前。

(《杨氏家藏方》金铃子散)

3、治寒疝,以及偏坠,小肠疝痛:

川楝子三钱,小茴香五分,木香一钱,淡吴茱萸一钱。

长流水煎服。

(《医方简义》导气汤)

4、治脏毒下血:

苦楝子炒令黄。

为末,蜜丸。

米饮下十丸至二十丸。

(《经验方》)

5、治肾消膏淋,病在下焦:

苦楝子、茴香等分。

为末,每温酒服-钱。

(《圣惠方》)

《本草纲目》:

导小肠膀胱之热,因引心胞相火下行,故心腹痛及疝气为要药。

薤白(山蒜)

辛苦温,肺心胃大肠

通阳散结,行气导滞

1.胸痹证之要药。

痰浊闭阻胸阳之胸痹证2.肠胃气滞,泻痢里急后重;

注意事项:

薤白性温,易发热病,春三月勿食生者。

①治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

栝楼实一枚(捣),薤白半斤,白酒七升。

上三味,同煮,取二升。

分温再服。

(栝楼薤白白酒汤)

②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

栝楼实一枚(捣),薤白三两,半夏半升,白酒一斗。

上四味,同煮,取四升。

温服一升,日三服。

(栝楼薤白半夏汤)

③治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

枳实四枚,厚朴四两,薤白半斤,桂枝一两,栝楼实一枚(捣)。

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实、厚朴取二升,去滓,纳诸药,煮数沸。

分温三服。

(枳实薤白桂枝汤。

①方以下出《金匮要略》)

④治赤痢:

薤、黄柏。

煮服之。

(《本草拾遗》)

⑤治赤白痢下:

薤白一握。

切,煮作粥食之。

(《食医心镜》)

⑥治奔豚气痛:

薤白捣汁饮之。

(《肘后之》)

⑦治霍乱干呕不息:

薤一虎口。

以水三升煮,取半,顿服,不过三作。

(《独行方》)

⑧治炙疮肿痛:

薤白(切)一升,猪脂一升(细切)。

以苦酒浸经宿,微火

煎三上三下,去滓,敷上。

(《梅师集验方》)

⑨治手足疮:

生薤一把。

以热醋投入,封疮上。

(《千金方》)

⑩治咽喉肿痛:

薤根,醋捣,敷肿处,冷即易之。

(《圣惠方》)

(11)治鼻渊:

薤白三钱,木瓜花三钱,猪鼻管四两。

水煎服。

(《陆川本草》)

(12)治食诸鱼骨鲠:

小嚼薤白令柔,以绳系中,持绳端,吞薤到鲠处,引之。

(《补缺肘后方》)

(13)治妊娠胎动,腹内冷痛:

薤白一升。

当归四两。

水五升,煮二升,分二服。

(《古今录验方》)

14、治赤白痢疾:

薤头60克,糯米60克,煮稀饭食。

15、治小儿疳痢(包括慢性肠炎):

鲜薤头洗净,捣烂如泥,用米粉和蜜糖适量拌和做饼,烤熟食之。

16、治胸痹心痛:

薤白10克,瓜蒌仁10克,半夏5克,水煎去渣,黄酒冲服,一日两次。

17、薤白粥,薤白10-15克(鲜者30-45克),与粳米100克共煮粥。

煮熟后油盐调味食用。

有宽胸行气止痛作用,适用于冠心病之胸闷不舒或心绞痛,老年人慢性肠炎、菌痢。

出自《本草图经》。

1.《唐本草》:

谨按,薤及韭类,叶不似葱。

薤有赤白两种。

2.《蜀本草》:

《图经》云,薤白,形似韭而无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