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布局规划与设计期末复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65597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0.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布局规划与设计期末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物流布局规划与设计期末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物流布局规划与设计期末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物流布局规划与设计期末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物流布局规划与设计期末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流布局规划与设计期末复习.docx

《物流布局规划与设计期末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布局规划与设计期末复习.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流布局规划与设计期末复习.docx

物流布局规划与设计期末复习

题型:

名词解释3个,填空,简答,计算,案例。

名词解释

1)物流系统:

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里,由所需位移的物资、包装设备、装卸搬运机械、运输工具、仓储设施、人员和通信联系等若干相互制约的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2)物流系统网络:

有时简称物流网络,就是把物流系统抽象为由节点与链连成的网络,是指物流过程中相互联系的组织和设施的集合。

3)物流网络布局规划:

主要任务就是确定产品从供货点到需求点波动的结构。

包括决定使用什么样的节点(如果需要使用),节点的数量,节点的位置,分派给各节点的货品和客户,节点之间使用什么样的运输服务,以及如何进行服务等等。

物流网络规划设计就是使物流利润最大化和服务最优化的途径。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

4)物流需求:

即在一定时期内,对货物各物流职能的整体需要,且需求者具备支付这种需要的能力。

是指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消费者在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中,所伴随产生的运输、仓储、装卸搬运、配送等物流活动的需要情况。

影响需求变化的主要因素有产业结构的变化、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流通结构的变化等。

物流需求是以物流规模和物流结构综合表示的。

5)物流需求预测:

利用历史的资料和市场信息,对未来的物流需求状况进行科学的分析、估算和推断,物流需求预测的意义在于指导和调节人们的物流管理活动,以便采取适当的策略和措施,谋求最大的利益。

6)设施选址:

是指企业为开拓新市场、提高生产能力或提供更优质的客户服务等目的而决定建造、扩展或兼并一个物理实体的一种管理活动。

7)城市物流系统:

就是指物品在城市空间内的实体流动。

它属于区域物流的概念范畴,具有企业行为和社会行为双重属性,是服务于城市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需求的物流活动。

8)物流园区:

是指在几种运输方式衔接地形成物流结点活动的空间聚集体,是在政府规划指导下多种现代物流设施、设备和多家物流组织机构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大型场所,是具有一定规模和多种服务功能的新型物流业务载体。

第一章

1、系统的分类

1)从现实系统的实际内容分类

①一般系统和具体系统。

②自然、社会和思维系统。

2)从系统的数学特征分类

①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

②静态系统和动态系统

③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

④连续系统和离散系统

⑤确定性系统和非确定性系统

3)从系统的规模与复杂程度分类

大系统

简单系统

小系统

系统

简单巨系统

巨系统一般复杂巨系统

复杂巨系统

特殊复杂巨系统

2、物流系统的特点

★人机系统人、设备、工具组成,人为主体

★大跨度系统地域、时间跨度性大

★可再分系统可分解成若干个相互联系的子系统

★动态系统生产者——消费者,市场需求,供应渠道、价格变化而经常发生变化

★复杂的系统对象为全部社会资源

★多目标函数系统常出现“效益背反”现象

3、物流系统的一般要素劳动者要素、物的要素、资金要素

4、物流系统的物质基础要素

•物流设施

•物流装备

•物流工具

•信息技术及网络

•组织及管理

5、物流系统的结构

物流系统的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排列顺序构成了物流系统的结构。

物流系统的目标要通过相互联系的要素的协同运作才能完成。

物流系统的要素组成的结构从不同角度上看主要有:

流动结构、功能结构、供应链的物流结构、治理结构、网络结构、产业结构等。

 

6、物流系统的流动要素的组成

①流体的自然属性决定了载体的类型和规模

②流体的社会属性决定了流向、流量和流程

③流体、流量、流向和流程决定采用的载体的属性

④载体对流向、流量和流程有制约作用

⑤载体的状况对流体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均会产生影响

7、物流系统的分类

1)按物流发生的位置分类

①企业内部物流系统、②企业外部物流系统

2)按物流运行的性质分类

①供应物流系统②生产物流系统③销售物流系统④回收物流系统⑤废弃物流系统

3)按照物流活动的范围分类

①企业物流系统、②区域物流系统、③国际物流系统

4)按物流构成的内容分类

①专项物流系统、②综合物流系统

5)按照物流系统的性质分类

①社会物流系统、②行业物流系统、③企业物流系统

6)按照物流活动所起的功能分类

①运输子系统②仓储子系统③装卸搬运子系统④包装加工子系统⑤配送子系统⑥信息子系统

7)按照物流的源点和流向分类

①逆向物流系统、②正向物流系统

8)按照物流活动的空间位置分类

①地上物流系统、②地下物流系统

8、物流系统的规划目标(三大一小)

•最大服务:

提供具有更高运行效率的配送服务,以确保用户需求。

虽服务较好,但对降低成本不利,多是用于某些特殊的商品,或为某些产品开拓市场空间使加以采用。

•最大利润:

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为努力目标,在物流系统规划设计中达到利润最大化

•最大竞争优势:

要注意力集中在保证最有利的用户,得到最好的服务.必须考虑物流服务成本的合理性,协调物流节点能力与市场营销要求之间的关系,降低成本,以获取最大的竞争优势

•最小资产配置:

期望投入物流系统的资产最小化

9、社会物流系统结构

三大服务领域、两个基础平台、一个产业宏观发展政策环境,一个企业群体

两个基础平台:

1.物流基础设施平台:

物流节点,物流通道

2.物流信息平台:

物流节点信息平台,公共物流信息平台。

第三章

1、物流网络的基本构成要素

厂商(开始服务的起点)、

客户(结束服务的讫点)、

物流节点(集货、分货、配送、转运、储调、加工中心)、

运输线路和运输方式、

信息系统(物流、商流、信息流传播载体)、

物流网络组织(人力资源与组织管理体系)

2、物流网络结构分类

Ø点状结构即由孤立的点组成的物流网路,这是物流网路结构类型中一种比较极端的情况,只在封闭的、自给自足的系统中才存在,比如废弃不用的仓库、站台等。

Ø线状结构即由点和连接这些的线组成的,且两点之间只有一条线、没有连成圈的简单网路。

一个农副产品的供应链可能符合这样的结果,首先在产地建立配送中心,然后配送中心将产品收集起来,再卖给沿着公路线上的各个销售点。

Ø圈状结构即由至少包含一个连接成圈的线组成的物流网路。

例如,一家酒厂在2个市场区域各设置一个DC,每个DC覆盖各自的市场区域,区域内部各供货点之间的商品可以调剂,同时2个配送中心通过干线连接起来,是一种物流效率比较高的物流网路结构。

Ø树状结构即无圈但能够连通的网络。

汽车物流基本上采取这种结构方式。

一个汽车制造商,按市场区域设置分销网络和配饰网路,每个细分市场选择一个经销商。

公司设立2个DC,中心之间通过干线运输连接,每个DC覆盖一定的市场区域,负责供应不同的经销商,经销商之间的物流是不连通的。

Ø网状结构即由点点相连的线组成的网络,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网络结构。

例如,一家饮料生产商在销售市场上供应一些超市,公司用2个DC来为所有的超市提供饮料配送,配送中心之间通过干线运输连接。

每个DC都负责为一定的超市供货,任何一个超市可向任何一个DC或其他超市进货。

这样确实方便了超市的饮料销售,有利于超市该饮料的存货控制和及时补货,但物流管理的难度很大。

如果没有完善的信息网络和集中统一的数据库支持系统,物流和配送环节就会出现混乱和缺乏效率。

3、物流基础资料调查、抽样方法

调查:

1)企业访谈调查调查人员根据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的要求,提前准备好本次调查需要解决的问题,罗列出本次调查的内容,以提高访谈调查的效益和质量,然后与相关单位的相关人员进行面对面的讨论式询问调查,询问过程中,在及时捕捉信息、记录信息的同时,要根据被调查人员的陈述,及时补充、完善调查内容与数据。

2)发表调查调查人员根据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的要求,设计制作调查表,然后运用各种方式将调查表分发到相关单位,由相关单位的相关人员根据调查表的要求填写;最后将填写好的调查表返回调查人员。

3)查找历史资料调查人员需要根据物流系统规划设计要求,查找、搜集相关统计资料,从历史资料中抽取需要的信息。

4)现场调查调查人员需要根据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的要求,提前准备好本次调查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制作表格、问卷,调查人员进行统计填写表格(如停车场的停车数量调查),或询问相关人员填写问卷(如在收费口对司机的问卷调查)。

5)计算机检索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网上搜索查找,数据库下载等。

抽样:

1)随机抽样2)非随机抽样3)样本容量

随机抽样就是在若干个平等对象中随机地选择几个作为调研对象。

具体又可分为以下三种方式:

单纯随机抽样:

在所有对象中不进行任何区别,完全排除任何主观意志,采用纯粹随意的方法选择调研对象。

例如抽签方式、摇奖方式等都属于这种抽样方式,这种方式适用于所有对象完全平等,无任何区别的情况。

分层随机抽样:

把所有对象分成若干层,各层间有差别,而各层对象无差别。

各层按照比例抽样,层内则采用单纯随机抽样。

分群随机抽样:

把所有对象分成若干群,各群之间无差别,而群内有差别。

各群之间按照单纯随机抽样,而群内则用分层随机抽样。

非随机抽样就是在若干个对象中主观地选择几个作为调研对象,也可以分成以下三种形式:

便利抽样:

根据抽样和调研的原则选择调研对象。

判断抽样:

根据预定的某种标准来判断选取调研对象。

配额抽样:

给不同特征的对象群分配名额,在各群中按给定配额选取调研对象。

4、物流需求特点:

①物流需求时间和空间的不平衡性、②物流需求的可转移性和可化解性、③物流需求的规律性和不规律性、④物流需求的派生性和独立性

5、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启发式算法:

见PPT

第四章

1、选址规划的三种选择方案:

1)扩张企业当前的设施。

如果有足够的空间可供扩展,特别是这个地点有着其它地点所不具有的优点时,这种选择是有吸引力的,因为扩张费用较省。

2)保留当前设施,同时在其它地方增建新设施。

通常服务设施经常这么做,它的目的可能是维持市场份额或防止竞争对手进入市场,或者为了更好的为顾客服务。

3)放弃现有地点,将设施关闭并迁移至其它地方。

2、选址决策影响因素:

内部因素:

1.企业的性质:

企业是属于制造业还是服务业,这本身就构成选址决策依据的差异。

设施选址的根本目标是寻找到一个能让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合适场所以开展其运营。

2.企业的战略目标:

企业可能出于战略考虑,对所投资项目有着明确的目标和期望。

不同的战略考虑也决定了企业应该特别重视哪些影响选址的因素。

3.项目和产品:

对于不同的项目,选址必需区别对待。

比如对消耗原料大的项目应选择靠近原材料产地;对耗电大的项目应考虑选择在动力基地附近建厂;对属于劳动密集型、资金有机构成低、人力成本在产品成本中占绝大部分的项目,应在劳动力供应充足的地区建设;

对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项目应考虑技术协作条件在靠近科技中心建设等等。

外部因素:

a.自然资源条件:

地资源,气候条件,水资源,物产资源

b.社会环境条件:

基础设施条件、人力资源条件、劳动生产率、市场可接近性、供应商靠近程度、群集效应、所在国汇率、政府和公众的态度。

3、选址决策的背反规律:

物流中心选址研究的目的就是在给定的客户服务水平和其他实际条件限制下,需求上图中的总成本最低点。

4、设施选址方法的分类

按设施的数量划分:

单一物流中心选址:

要考虑的因素运输成本

多个物流中心选址:

考虑竞争力、需求分配、集中库存的效果、设施的成本等因素

按时间维度划分:

静态:

以某一单一时期的数据为基础进行选址。

动态:

当选址规划一次跨越多年时,则需要使用用于多个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